2010-6-10 10:01
奔波儿灞
昨晚的新三国这一点还算不错
昨晚的新三国演张飞闯宫责问刘备为何不出兵伐吴,刘备推说诸葛亮不同意,张飞说诸葛亮有私心,刘备说能走到今天,诸葛亮的功劳不小。然后张飞说了一句,偶觉得算是新三国里难得的亮点。张飞说:都说孔明辅佐了大哥,我看是大哥成就了孔明才对!(大意如此)
偶觉得,这个观点很在理啊!后世对三国的议论大多都在诸葛亮的立场上说,觉得刘备的命运和大程度上是靠诸葛亮扭转的,却没看到硬币的另一面,诸葛亮的声名确实也是刘备成就的。
新三国自播出以来,骂声不断,但偶觉得,昨晚的这一点还算不错。
2010-6-10 10:22
伤云
君臣鱼水,这是先主和武侯之后千年文人梦想的君臣关系啊……
诸葛亮的确很难再找一个像刘备这样信任他的主公,而刘备也很难再找一个像诸葛亮这样既有能力又鞠躬尽瘁的臣子了。
一个人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自身的能力和态度是根本,外界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2010-6-10 10:32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0-6-10 10:22 发表
君臣鱼水,这是先主和武侯之后千年文人梦想的君臣关系啊……
诸葛亮的确很难再找一个像刘备这样信任他的主公,而刘备也很难再找一个像诸葛亮这样既有能力又鞠躬尽瘁的臣子了。
一个人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 [/quote]
言过其实,这两个之前有武王与太公、桓公与管仲、孝公与商鞅,他两个之后有苻坚与王猛、宋神宗与王安石、万历与张居正。
2010-6-10 10:37
outmoon
看了一段时间的新三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尽是阴谋论
2010-6-10 10:58
伤云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6-10 10:32 发表
言过其实,这两个之前有武王与太公、桓公与管仲、孝公与商鞅,他两个之后有苻坚与王猛、宋神宗与王安石、万历与张居正。 [/quote]
某又没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管仲和王猛可以说皆得其主,可惜都先于其主过世,而他们的主公又不约而同的背叛了他们的指导方针……并最终导致巨大的悲剧。
至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不得善终啊,王安石还好一点,商鞅和张居正……
相比之下诸葛亮受三顾礼遇,负托孤之重,死后青史流芳,百姓敬仰。这样的经历和结果……似乎说后无来者也不为过吧……
“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周瑜这段话个人觉得也是文人君臣情结的总结。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0-6-10 11:00 编辑 [/i]][/color]
2010-6-10 11:05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0-6-10 10:58 发表
某又没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管仲和王猛可以说皆得其主,可惜都先于其主过世,而他们的主公又不约而同的背叛了他们的指导方针……并最终导致巨大的悲剧。
至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不得善终啊, ... [/quote]
商鞅不得善终然非死于孝公手。张居正是善终,可惜没有善葬而已。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其实也是受到了桓公与管仲关系的影响啊
2010-6-10 11:14
伤云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6-10 11:05 发表
商鞅不得善终然非死于孝公手。张居正是善终,可惜没有善葬而已。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其实也是受到了桓公与管仲关系的影响啊 [/quote]
然而毕竟都不是什么好结果,要找偶像也得挑个十全十美的不是~~虽说刘禅对诸葛亮把权多年不能说没有微词,但诸葛亮身后的待遇比起商鞅和张居正来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局了。
2010-6-10 11:40
司马光
[color=Red][/color][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0-6-10 11:14 发表
然而毕竟都不是什么好结果,要找偶像也得挑个十全十美的不是~~[color=Red]虽说刘禅对诸葛亮把权多年不能说没有微词[/color],但诸葛亮身后的待遇比起商鞅和张居正来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局了。 [/quote]
这个从何得出?
倘若后主对诸葛亮有意见的话,也轮不到蒋琬独掌大权,而后主却等蒋琬死后才亲政.
2010-6-10 11:43
火凤凰
以诸葛的才能,就算不出世,也是一位世外高人,鬼谷子,黄石公之类的,避世悠闲自得而至少不必鞠躬尽瘁到死,张飞此话说得混账啦
2010-6-10 12:40
伤云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0-6-10 11:40 发表
这个从何得出?
倘若后主对诸葛亮有意见的话,也轮不到蒋琬独掌大权,而后主却等蒋琬死后才亲政. [/quote]
这个纯属个人对裴注关于景泰六年为诸葛亮设庙相关记载的揣测,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根据,不必太在意。在同样的问题上刘禅和诸葛亮比起万历和张居正来要好很多。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0-6-10 12:43 编辑 [/i]][/color]
2010-6-10 14:36
naniwa
昨晚的刘备又说了一句雷人的话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咱们蜀国的。”
2010-6-10 14:40
KYOKO
那旗帜上的“蜀”字雷不雷人呢?
2010-6-10 19:41
崔浩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6-10 14:40 发表
那旗帜上的“蜀”字雷不雷人呢? [/quote]
汉左将军刘备,汉右将军诸葛亮:hz1020:
红狐童鞋,如果从君臣关系的角度,和结局的完美性多方面考虑的话,你说的那几个跟刘备和诸葛真的不是一个档次。
还是三国志评价的好: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2010-6-10 21:50
神灵风
完了,楼主被高XX传染了:hz1028:
2010-6-10 21:50
人中吕,鬼中羽
从历史角度来看,新三国硬伤太多。
譬如,曹丕尚未代汉,就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但是,象“蜀国”的说法,我认为不必苛求。记得老三国播出时,也有人批出这个问题。
其实,三国当时的人,究竟如何称自己的国家,这个其实是很难说的。
举个现代的例子,台湾人是不是走哪里,从来都不说“台湾”,一直都说“中华民国”呢?
更进一步,你们如果认为“蜀”是错误,那么,代汉之前“曹”“魏”是否是个错误?曹操是东汉大臣,他的军队,还是正经东汉军队,能自己称“魏”吗?
因此,个人认为对蜀国人称他们自己的国家为“蜀”,不必苛求,甚至可以说,称“蜀”其实是常态,称“汉”才是比较特别的场合。
2010-6-10 22:09
神灵风
中国的教育相当成功,造就了一群热爱新三国和韩剧的观众:hz1019:
2010-6-10 22:30
naniwa
蜀是曹魏对刘备政权鄙视的一种称呼,刘备自称蜀,岂不是自己鄙视自己?
国民党鄙视解放军“称之为”共军“。难道解放军会自称”共军“?
台湾老百姓私下爱说台湾还是中华民国那是没准,但至少蒋介石和蒋经国在公开场合,还不至于会用台湾来代替中华民国。
你听过蒋介石说”大陆的一草一木,都属于咱们台湾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0-6-10 22:40 编辑 [/i]][/color]
2010-6-11 00:22
崔浩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0-6-10 22:30 发表
蜀是曹魏对刘备政权鄙视的一种称呼,刘备自称蜀,岂不是自己鄙视自己?
国民党鄙视解放军“称之为”共军“。难道解放军会自称”共军“?
台湾老百姓私下爱说台湾还是中华民国那是没准,但至少蒋介石和蒋经 ... [/quote]
貌似是TG或GF
2010-6-11 02:10
三国赤壁周郎
蜀的称号流行,始作俑者,陈寿也!《三国志》只有蜀卷,没有所谓汉卷,不过我一般都称蜀汉,这也难怪编剧们被误导、搞错,本身陈寿就有意要大家认为,三国没有汉,只有蜀。
2010-6-11 08:16
火狐天下
魏国吴国称对手为蜀国是可能的,但是刘备绝不会自称为蜀国
曹操曾经是魏王,自称魏还是有根据的,但是从来就没有过蜀王蜀国
2010-6-11 08:54
naniwa
曹丕篡汉后,刘备建立蜀国自称大汉,意为延续汉朝,对此,曹魏不予承认,鄙称其为 “蜀”
晋代魏而立,所以以魏国为正统,对蜀汉的称呼也延续了魏国的称呼,陈寿是晋朝人,当然要这么写,否则他脑袋要搬家了。
但刘备绝对不会自称蜀国,否则就是侮辱他自己了
曹操称魏是被封魏王之后,当然有权自称魏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0-6-11 08:57 编辑 [/i]][/color]
2010-6-11 09:00
naniwa
其实搞笑的还不止三国呢
比方说 “国民党军”是 TG对国军的鄙称
我亲眼看到某片里,国军一个司令部门口的牌牌上写着“国民党第XX军军部”
2010-6-11 09:05
冒险王
废话,只要不是一个人,谁不是靠他人来成就?
诸葛孔明没有刘备照样活,刘备没了诸葛咋个活?
2010-6-12 02:00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10-6-10 21:50 发表
从历史角度来看,新三国硬伤太多。
譬如,曹丕尚未代汉,就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但是,象“蜀国”的说法,我认为不必苛求。记得老三国播出时,也有人批出这个问题。
其实,三国当时的人,究竟如何 ... [/quote]
这种东西就别追究了,你能要求现在的编剧导演懂这些。就算懂,来个完全符合当时规矩的拍法,反而要把观众看迷糊了。
2010-6-15 00:26
巴西马忠
看了《三国》,才知道朱苏进分析兵力的能力比燕京晓林大了去了,赤壁之战后周瑜拥军八万,牛人,顶礼膜拜中……
2010-6-15 08:29
因苏阿
刘备的国号是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称王时是“汉中王”而非蜀王
在明朝以前,基本上所有的国号都是从其封地衍化而来
2010-6-15 08:30
我意天下
燕京晓林的考据离谱归离谱,总还搜罗些资料来推
那个朱苏进,小学毕业,三国演义都看不进去的主,你期望他能一本正经的考证:hz1021:
2010-6-15 11:03
伟君子
都说孔明辅佐了大哥,我看是大哥成就了孔明才对!
新三国里有很多对话,都有点后世人看当时的感觉,刘备诸葛亮都在世的时候,世人会不会说“诸葛亮成就了刘备”?????只怕很难说,那时的诸亮,名气和地位或许可比荀攸、钟繇、张照,但是不会说谁成就了谁,毕竟还是君臣。
2010-6-15 21:56
马岱
新三国的蓝本是三国演义吧,各位那么较真干嘛。
2010-6-17 14:12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因苏阿[/i] 于 2010-6-15 08:29 发表
刘备的国号是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称王时是“汉中王”而非蜀王
在明朝以前,基本上所有的国号都是从其封地衍化而来 [/quote]
:hz1011:这个解释:hz1030:
2010-6-17 15:26
wz87216731
电视剧的观点有好多是大家理解的,也是多年来的认识结果。
2010-6-18 09:25
南帝孟获
哎,看那么多阴谋论真是闹心。不过话说朱苏进的长处就在于写这些你整我我整你的东西。
2010-6-19 22:14
巴西马忠
左将军刘备升任黄权担任右将军,做的是一字并肩王么?
2010-6-21 18:51
崔浩
LS可是传说中的巴西马忠?
发现偶像一枚。
刘备没有诸葛的话,可能也没这么大动静,现在知道刘备的人远比刘邦的多
2010-6-22 17:01
donatellox
回复 #16 神灵风 的帖子
这就算成功?
2010-6-23 00:45
颖颖
回复 #29 马岱 的帖子
完全同意。陆逊一直叫陆仪,貌似孙权称帝以后才改名叫陆逊的。《新三国》里面根本没演孙权称帝后任何吴国的事,是否“陆逊”这个名字就根本不该出现?李严也改名叫李平,但剧中他一直都叫李严。既然我们可以接受“陆逊”,“李严”这样的名字出现,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蜀国”呢?如果这些东西都扣的话,扣到何时是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6-23 00:49 编辑 [/i]][/color]
2010-6-23 10:04
羽扇纶巾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方的人称自己的国家为蜀国么?:hz1040:
2010-6-23 10:07
散发
那么多逻辑颠倒,凭空捏造,时空错乱的硬伤还没数完,跟那不痛痒的蜀国称谓较啥劲?
2010-6-23 11:09
羽扇纶巾
逻辑颠倒、凭空捏造、时空错乱的硬伤,任谁都看得出来,不值得一说。
蜀汉一方的人称本国为蜀国,相比硬伤来说,可谓软伤,还是值得说一说的。
魏、吴的人称蜀汉为蜀国,无可非议,但。。。
2010-6-24 21:50
佛山黄师傅
回复 #1 奔波儿灞 的帖子
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想小说中说的那样牛,他也是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各种缺陷。刘备的成功靠诸葛先生,诸葛的成就也是刘先主造就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