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11 19:52
负剑老叟
两片小作
历史浮现在眼前,
却又似乎在身后。
抓摸却摸不到,
但用感官,
却似乎能重现一切。
我不用眼,
却能看见榑虎卞庄子,
能看见当熊冯婕妤的浩勇云天,
舍生取义。
我不用耳,
却能仔细听见,
曹植吟<<子赋>>的婉约柔情,唐唐细语,
西蜀孔明奏《梁父》的慷慨激昂,愁歌淡曲。
我不用嘴,鼻
却能细细品味出这一丝:
汉高祖麦饭豆糜终创汉,
东吴帝莼羹鲈瞺竞归吴!
有时如荼,
先苦后甜,
带来了一丝丝无奈的味。
在历史中,
一切评论都显得十分无力,
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深度去浸泡历史的深度
今日,我在电脑上见到了梵高的大作《呐喊》,据说真作已被拍卖至天文数字,今日观赏,果然名副其实,传言不虚。
刚入眼,一股湿暗阴霾的气氛扑面而来,扭曲与狂野,寂寞与惧怕的感情色彩充斥着画面,果真是印象派的风格,好似多看一眼便多一份莫名的担忧。
背景是一条延伸至地平线的小桥,黑暗似乎在吞噬着小桥,两边阴暗的水面有如死了一般,死一般的寂静,死一般的沉默,只透露着二字,绝望,无边的绝望。衬托着河流的是上方的云。天空中的线条交错着,释放着光亮,又好似一把锁,禁锢了天空,也锁死了人的心,使人心郁,沉闷得喘不过气,这可能便是梵高创作时,将愤怂与绝望尽输于此,将一片云彩绘得让人宛如其境。
一条水上长廊将画局一分为二,使两旁水面显得更死沉。但是这一条路,却通向另一边黑暗中微光!微乎其微的光明与天空中几不存在的星光,可能是梵高唯一的希望。
目光下移,一个惊恐无比,手脚弯曲的人向着前方呐喊,惊叫,可惜,我们不能猜测,他看到了什么。黑暗的社会,绝望之深渊?不,不。因为下面只是一片黑,密不透风的黑,吞噬着画面的黑,一层染在作家心口的黑.....是什么,就无人得知了。
艺术,就是演绎,演绎思想,演绎美,演绎希望,但,没有人,并永远,不可能演绎心灵,历程与坎坷。但有一人除外,他就是一个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梵高!
呐喊不仅是一幅画,也是一套工具,找到心灵最深处。我发现,我并不只在看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