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12 14:20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甲乙丙jyb[/i] 于 2010-4-12 13:47 发表
兄的文章重点本来并非是版本问题,但是兄的文章标题却引出了版本问题,我就多说几句。
毛批本26回,毛宗岗言:俗本之误,今依古本校正。
稍一对照不难看出,嘉靖本正是毛宗岗所说的俗本,而毛本修改的 ... [/quote]
甲兄不是不认毛批本的嘛?敢情如果对甲兄的观点有利,甲兄就提毛批本了?:hz1001:
2010-4-12 14:51
大蜀铁骑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4-12 14:20 发表
甲兄不是不认毛批本的嘛?敢情如果对甲兄的观点有利,甲兄就提毛批本了?:hz1001: [/quote]
本来我也想说的,被b兄抢先了:titter:
2010-4-13 11:28
emony007
[quote]原帖由 [i]双溪赵云[/i] 于 2010-4-7 21:07 发表
何况现在看到好几个版本的神射评价,排名前4的一般是:辕门射戟之吕布、钉掌太史慈、落帆赵云、射关羽盔缨之黄忠。虽然具体排名会有不同,但大致前四人就是他们了 [/quote]
[size=3]从一个专门射过箭的的眼光来看,吕布辕门射戟的难度是比不上‘落帆赵云、射关羽盔缨之黄忠’,太史慈最强之处在于八面射出连珠箭,另外还有关兴射下大雁;[/size]
[size=3]吕布辕门射戟除了在这4者之后,大约和徐晃百步穿杨的难度相当!(吕布胜在远,徐晃胜在小且微动)[/size]
[size=3][/size]
[size=3]关键是射移动的东西的难度和射定点的东西难度差别是很大的,何况大小也不同。[/size]
2010-4-13 11:38
emony007
[quote]原帖由 [i]甲乙丙jyb[/i] 于 2010-4-12 13:47 发表
兄的文章重点本来并非是版本问题,但是兄的文章标题却引出了版本问题,我就多说几句。
毛批本26回,毛宗岗言:俗本之误,今依古本校正。
稍一对照不难看出,嘉靖本正是毛宗岗所说的俗本,而毛本修改的依据是更早的古本,嘉靖本与之对比有一些地方已经被错误修改。
在太史慈的问题上,毛本、嘉靖本的不同描写同样有可能是“俗本之误,今依古本校正”;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就是嘉靖本与古本相同,但是毛本改成了不同,毛本确实是在贬低。
兄显然认为是后者,但兄有比较可靠的依据吗?还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种对于两个版本的不同偏好。[/quote]
[size=3]甲乙兄,毛本依据的是比嘉靖版(1522年出版)稍微晚一点的李卓吾评本(大约1580年出版),这是三国演义版本三大系统中不同的两个!
比如说李卓吾评本就将关羽纪灵之战从嘉靖版的‘20回合,纪灵大叫少歇’变为‘30回合,纪灵大叫少歇’,然后由毛本变为‘30回合不分胜负’。
一般来说嘉靖版、黄本、李卓吾评本胜在先出,毛本胜在通行;但他们都不是罗贯中原本,都是编辑版本,所以地位应该是相等的!
要综合起来看才合理。[/size]
[size=3]比如一个情节有两个系统不同版本支持,就合理过一个系统一个版本描写。[/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emony007 于 2010-4-13 11:40 编辑 [/i]][/color]
2010-4-13 17:54
甲乙丙jyb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4-12 14:20 发表
甲兄不是不认毛批本的嘛?敢情如果对甲兄的观点有利,甲兄就提毛批本了?:hz1001: [/quote]
如果现在是讨论具体的武评细节,那自然先要明确武评依据,无论哪个版本都可以作为武评依据,我选择了无毛批的毛本,所以,在我的武评文章中,不要和我谈毛批;如果有人选择了有毛批的毛本作为武评依据,而我又想参与讨论,那自然就得考虑毛批。武评的讨论必须建立在明确的武评依据基础上,兄难道这都不明白?
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版本问题,不是武评问题。从兄的标题来看,兄似乎认定嘉靖本的内容才是最符合罗本的,而我以为目前是没有结论的,所以对于兄的标题有看法,并且通过毛批举了一个例子证明了嘉靖本未必可信,就是这么回事。
由于这个问题是个无关武评的问题,就不再多说了。
2010-4-13 17:57
甲乙丙jyb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10-4-13 11:38 发表
甲乙兄,毛本依据的是比嘉靖版(1522年出版)稍微晚一点的李卓吾评本(大约1580年出版),这是三国演义版本三大系统中不同的两个!
比如说李卓吾评本就将关羽纪灵之战从嘉靖版的‘20回合,纪灵大叫少歇’变 ... [/quote]
兄有没有李卓吾评本的电子书?非常想看。
2010-4-13 19:12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甲乙丙jyb[/i] 于 2010-4-13 17:54 发表
如果现在是讨论具体的武评细节,那自然先要明确武评依据,无论哪个版本都可以作为武评依据,我选择了无毛批的毛本,所以,在我的武评文章中,不要和我谈毛批;如果有人选择了有毛批的毛本作为武评依据,而 ... [/quote]
很抱歉,至今为止,我没有读过毛批,只读过毛氏父子修改后的流行于世的毛本三国演义,我所涉及的毛本也是这个版本的内容。很好奇为何甲兄要用毛批来答复我。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4-13 19:17 编辑 [/i]][/color]
2010-4-13 22:05
emony007
[quote]原帖由 [i]甲乙丙jyb[/i] 于 2010-4-13 17:57 发表
兄有没有李卓吾评本的电子书?非常想看。 [/quote]
[size=2]我正为这事头疼呢,我现在得到的是一个完全古本PDF照片形式的版本(一共23集),足足有503M大,不知道怎么和大伙分享?[/size]
[size=2]上回琅琊的林灏兄指点了我一个网盘共享的方法,我的电脑天分太差,楞没学会![/size]
[size=2]甲乙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size]
[size=2]最近还得到了另外一个三国演义古版本——三国志传评林(余象斗版),其中很好解释了嘉靖版中出现的很多遗漏和错误!比如说张飞初斗吕布枪法散乱为何不合逻辑的原因;[/size]
[size=2]太史慈怎么可能一口气射死数百人?关羽怎么打管亥用了不合逻辑的数十合?……[/size]
[size=2][/size]
[size=2]希望甲乙兄和大伙出出主意,怎么上传这些PDF版本![/size]
2010-4-16 19:22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10-4-13 11:28 发表
从一个专门射过箭的的眼光来看,吕布辕门射戟的难度是比不上‘落帆赵云、射关羽盔缨之黄忠’,太史慈最强之处在于八面射出连珠箭,另外还有关兴射下大雁;
吕布辕门射戟除了在这4者之后,大约和徐晃百步穿杨 ... [/quote]
演义需要。手枪打移动飞碟都难。用弓射落非的大雁身上第几根羽毛能否??呵呵。
体积小而且在动。多少有运气成分的。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