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成长的猴子和智慧的唐僧


2010-3-9 10:01 轮回
成长的猴子和智慧的唐僧

[size=3]浙版西游带给观众的是一个成长中的孙悟空。现有的一些评论,对该剧中哪吒和猴子的亲密关系很不以为然,却不知悟空和哪吒在各自神话中本就是同类。两者都属于本事很大,但智力和情商都是小孩水平,进而去挑战传统秩序的角色。在他们艺成之后,挑战的都是同一个神仙——东海龙王,收服他们的也是同一个神仙——如来佛祖。
浙版西游中,在猴子对自己本事很大只被封为弼马温而不满的时候,已经成神的哪吒告诉猴子:做神仙,最终是在于做了多少功德,而非多少本事。这句话道出了原著以及大多数神话故事的神学伦理:有神通的不等于就是神仙,正直为人的是神仙,贪暴为恶的是妖怪。成为斗战胜佛的猴子和做弼马温的时候相比,本事上没有什么长进,多的是取经的经历、降妖除怪的功德,还有自身的成长。从这条主线去看,浙版中孙猴子在取经中与其说战胜的是实实在在的妖魔,不如说是在战胜一个个自己的心魔(也就是成长困惑),最终从有本事无信仰,走向有本事有信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的点拨者,就是唐僧。陈司翰扮演的唐僧超越了原著,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死背经文、见了妖精就哭的教条主义者和脓包,而是一位大智慧的和尚,取经团队中的精神导师。他每次被擒入妖怪洞府的时间里,都用一个个苏格拉底似的问题敲击妖怪的心理弱点。“既然我的佛法使我的肉能够让你长生不老,那么我的佛法岂不是更宝贵”之类的逻辑问题,让妖怪们陷入痛苦的思索之中,以至于忘了吃他,直至悟空来救。
这很符合原著和中国主流神学,妖精的神通来自修行而不是单靠天赋,换句话说,妖精必须是有求知欲且学有所成的,成为妖精是由于泰戈尔说的:“有知识无道德”,信仰上出了偏差。浙版西游里的妖精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原著中物种的不同,而是拓展为具体认识偏差的不同,陈司翰扮演的唐僧在每次危难化解后都会就此向徒弟们点评一番。改编后唐僧出色的表现,大大弥补了原著中为什么妖怪们已经拿住唐僧却不先吃上一口非要等悟空来救的漏洞。
成长的猴子和智慧的唐僧使浙版《西游》的实现了对原著电脑的再创作,境界上自然要高于那些把名著拍成旅游风光美人广告外加电脑特技秀的影视作品。至于说因为该剧因在一定程度上改编了名著受到诟病,不要说拍摄于九十年代的《大话西游》被评为后现代主义的影视经典,《西厢记》何尝不是改编自《莺莺传》,《西游记》何尝不是对《大唐西域记》的改编呢?新拍本来就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size]

2010-3-9 10:23 绛橙子
问题是这么拍的话就完全颠覆了吴承恩借西游记嘲讽神仙佛祖虚伪无耻本性的意图。把讽刺小说拍成歌颂小说(神仙都是好的,进而引申为上面的人都是好的,都是功德圆满的),有什么意思。

2010-3-9 10:31 大多数人
[quote]原帖由 [i]绛橙子[/i] 于 2010-3-9 10:23 发表
问题是这么拍的话就完全颠覆了吴承恩借西游记嘲讽神仙佛祖虚伪无耻本性的意图。把讽刺小说拍成歌颂小说(神仙都是好的,进而引申为上面的人都是好的,都是功德圆满的),有什么意思。 [/quote]
西游记里讽刺的成分是很次要的:hz1064:

2010-3-9 10:37 绛橙子
回复 #3 大多数人 的帖子

我倒觉得西游记的奇幻色彩一般,小说编织能力也一般;但是整部小说透露出作者对玉帝对如来观音的不敬,倒是非常明显。

2010-3-9 10:46 intermlbai
其实认真看原著的话,不只是猴子在成长,四个人哪个不是在成长?如果说老猪和老沙代表了生活中的普通小市民和劳力,成长不很明显的话,老师傅的成长还是很明显的。唐僧在通天河时表现出来的反思精神,还有赏月参禅时接受徒弟点拨的禅理,都是推动唐僧成长的动力

2010-3-9 10:46 大多数人
[quote]原帖由 [i]绛橙子[/i] 于 2010-3-9 10:37 发表
我倒觉得西游记的奇幻色彩一般,小说编织能力也一般;但是整部小说透露出作者对玉帝对如来观音的不敬,倒是非常明显。 [/quote]
西游记根本来说是部修道书
像讽刺如何如何,基本是国朝宣传的产物:hz1064:

2010-3-9 11:1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轮回[/i] 于 2010-3-9 10:01 发表
却不知悟空和哪吒在各自神话中本就是同类。两者都属于本事很大,但智力和情商都是小孩水平,进而去挑战传统秩序的角色。在他们艺成之后,挑战的都是同一个神仙——东海龙王,收服他们的也是同一个神仙——如来佛祖[/quote]

那个,,不知道如来佛祖是怎么收服哪吒的。:titter:

2010-3-9 11:37 墨叶
悟空去西天取经是为了避免五指山压顶,还是受封神的诱惑。

原著中,唐僧和悟空也有明显的变化。

2010-3-9 15:25 intermlbai
回复 #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西游记中说是佛做三十三层黄金宝塔,层层有佛,哪吒以佛为父,所以托塔李天王托着塔哪吒就不敢报当年之仇。具体位置在金毛白鼻老鼠精那一回,回目数记不清了。
封神演义中则是燃灯道人收服了哪吒,但封神成书在西游之后了吧?
至于民间传说本来为何,没有考证,还要待三红教我

2010-3-9 15:27 intermlbai
查了一下手头的电子书,在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quote]
    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
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
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
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
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
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
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
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quote]

2010-3-10 07:41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绛橙子[/i] 于 2010-3-9 10:23 发表
问题是这么拍的话就完全颠覆了吴承恩借西游记嘲讽神仙佛祖虚伪无耻本性的意图。把讽刺小说拍成歌颂小说(神仙都是好的,进而引申为上面的人都是好的,都是功德圆满的),有什么意思。 [/quote]
老江,西游记不是歌颂小说,但套讽刺小说框子却是很勉强,
而吴承恩借西游记嘲讽神仙佛祖虚伪无耻本性的意图,这是某些新文化运动后某些红色书评家自己空想YY的理论,未必有多少靠谱的东西。:hz1030:
俺的个人意见是只论思想意境,西游记当居四大名著之首,论文笔,当排其二。
对于那本公论的四大名著之首,若只论文笔,或许确实当得,但若只论思想意境,还强不过金瓶梅,当居四大之末。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ylh2004 于 2010-3-10 07:45 编辑 [/i]][/color]

2010-3-10 07:59 轮回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10-3-10 07:41 发表

对于那本公论的四大名著之首,若只论文笔,或许确实当得,但若只论思想意境,还强不过金瓶梅,当居四大之末。[/quote]
呵呵,个人认为四大名著中,最差的就是《红楼梦》,典型的有小聪明、无大格局,酸丁是也,我以为排名第一的当是罗贯中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二为《西游记》、第三为《水浒传》·······其实《说唐》也是不错的小说啊,咋就选了《红楼》了呢?嘿嘿,黛玉典型的尖酸刻薄的小资产阶级,还是宝姐姐比较好

2010-3-10 08:50 大多数人
[quote]原帖由 [i]轮回[/i] 于 2010-3-10 07:59 发表

呵呵,个人认为四大名著中,最差的就是《红楼梦》,典型的有小聪明、无大格局,酸丁是也,我以为排名第一的当是罗贯中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二为《西游记》、第三为《水浒传》·······其实《说唐》也 ... [/quote]
本朝以前木有四大名著,只有四大奇书的说法,《红楼梦》是用来顶替《金瓶梅》的。

2010-3-10 22:05 太一辰子
西游记本来就是以修炼成道为主题的。猴子一开始学道的目的就是长生,后来取经是积累功德,最后成佛才是终成正果。

2010-3-11 11:30 白衣天子
感觉这版的唐僧很有关中大侠吕轻侯的风采。。。。。

2010-4-14 03:02 金二少
西游记  确实带有一些讽刺意义,,,浙版的 西游记 人物 比较成功的还是唐僧,孙猴子不觉得有怎么样,,,失败的可能就是 猪悟能  了,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火上浇油,从三打白骨精就可以看出来是这样,本以为经次一次就会有所收敛,可想不到后几次依然这样,,,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安排,还有一个疑问  就是  青蛟精 那么像 女儿国国主,悟空的疑惑带出了剧情,为什么都剧终  都没有个解释,,,(难道想拍续集 所以留悬念)

2010-4-14 18:36 佛山黄师傅
回复 #1 轮回 的帖子

个人不喜欢浙江版的《西游记》,感觉整体效果虽然好了。但是对原著太不尊重了,同时主要演员的演技不敢恭维,看起来没有那种神话般的感觉了。

2010-4-14 21:43 张洋
特技使用过多,损失了原有的东方神话美感

2010-4-14 22:58 金二少
[quote]原帖由 [i]张洋[/i] 于 2010-4-14 21:43 发表
特技使用过多,损失了原有的东方神话美感 [/quote]
  非常的赞同!!而且打斗的场面重复也很多,看的时候都没有那种 打斗的感觉,总觉得 对手永远打不死  也很难打伤,有时候打的感觉很严重的时候, 一回头就跟没事人儿一样,,,但总体的要表现出来的思想还算没什么问题,就是拍的手段 差了些 不敢恭维,演员较成功的还是唐僧吧,不成功的很多很多,观音 一 点观音的感觉都没有

2010-4-16 16:08 方天戟
浙江版最看不惯的是演孙悟空的那表情,感觉很傻,目光空洞。:hz1001:

2010-5-10 13:52 恶魔巫师
[quote]原帖由 [i]大多数人[/i] 于 2010-3-9 10:31 发表

西游记里讽刺的成分是很次要的:hz1064: [/quote]
这个我不敢苟同,神佛妖魔,都是社会人情的折射。

2010-5-10 19:59 phoenixdaizy
这部剧的主人公明显是猴子啊,怎么做都是对的。
不太应该这么改,像少儿版本那样提高孙对妖怪的战力优势是必要的。

前后猴子战力差距太大,也算是BUG之一吧。

2010-5-11 10:10 老实和尚
新西游看了一集多,感觉尚可。比新三国好不少。

2010-5-11 14:15 海恋
我觉得主要还是颠覆了我们心中的形象的原因。

2010-5-21 16:12 holmes221
拍的太粗糙了……

2010-5-22 01:04 Z_Artemis
再看了一遍本帖,确实见解独到,惜乎未能展开,加分奖励:hz1027:

2010-5-25 09:45 lic721
其实只是部商业片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