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28 16:18
本因坊秀策
国际体联认定董芳霄年龄造假 取消悉尼奥运成绩
[size=3]新华社北京2月27日体育专电 国际体操联合会27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中国体操女队悉尼奥运会年龄造假事件的调查结果。调查认为董芳霄年龄造假,因此对她做出处罚;而她的队友杨云则因为证据不充分,被处以警告处罚。
国际体操联合会规定,运动员须达到16岁方可参加奥运会体操比赛。董芳霄在国际体联的注册信息显示她生于1983年1月20日,她因此获得了悉尼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并且帮助中国体操女队获得了团体比赛铜牌。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担任工作人员时,董芳霄的信息却显示她生于1986年1月23日。国际体联在调查后认为董芳霄在悉尼奥运会参赛时的年龄为14岁。
[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sports/2010/2/27/20100227213039d27ce.jpg[/img]
据此,国际体联宣布取消董芳霄在悉尼奥运会时取得的成绩,由于涉及到的是奥运会的比赛,国际体联已将此事提交国际奥委会,要由国际奥委会决定是否取消中国女子体操队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的铜牌。
杨云在国际体联注册的出生日期为1984年12月2日。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曾承认自己在悉尼奥运会时只有14岁。但由于缺乏相关证据,国际体联只是给予杨云警告处罚。(完)
链接——
16岁限制是为了保护运动员
上世纪80年代,特别盛行体操运动员更改年龄参加国际比赛,年龄较小的运动员身体更为灵活,也更容易完成高难度动作,可以在比赛中争取高分。
国际体联把运动员参赛年龄从14岁提高到15岁,又在1997年将参赛年龄提升到16岁,正是为避免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运动员遭遇严重运动伤害。
----------------------------------------------------------------------
[color=Red]评:迫切关注中国体协的申诉,准备好好学习一下。希望能看到一些新意。千万不要让大家失望。但估计会让大家失望。[/color][/size]
2010-2-28 16:23
本因坊秀策
[size=3]
再转一个,对照观看
2001年年底,当我来到河北省唐山市董芳霄家(某学校家属楼)采访时,董芳霄的妈妈刚好把她从卫生间里背到床上。彼时,董芳霄因股骨头坏死在石家庄做完手术,还不能下地走路,而刚洗完澡的她脸上稚气未脱。在采访过程中,无意间涉及到董芳霄年龄的秘密,但无论是在当时(股骨头坏死),还是在今天(悉尼奥运会成绩被剥夺),我所主要关注的都是中国体育给运动员带来的伤害。
董芳霄在国家体操队属爆发力突出的运动员,而董芳霄在3岁多无意间表现出来的出色弹跳力,让她的妈妈帮她选择了体操这条如今想来充满艰辛的路。2001年,正处于巅峰期的董芳霄被查出股骨头坏死而被迫退役。2001年5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她一人包揽五块金牌,随后的2001年8月在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又获得团体金牌和自由操的个人冠军;2001年11月为河北队夺得第9届全运会团体金牌和自由操个人冠军。
而正是这次全运会比赛,断送了董芳霄的美好前程。董芳霄确诊股骨头坏死之前,在训练中曾感到过胯部疼痛,当时体操中心建议她先停训回省休息,但河北省希望她能坚持打完九运会。谁都知道全运会成绩对地方体育官员意味着什么。当时还是个孩子的董芳霄根本不懂保护自己,在全运会比赛中,是打了封闭针上场比赛的。后来,董芳霄手术的主治医师在电话采访中说,按照股骨头坏死的四期划分法,董芳霄的入院时的情况属于三期。如果是一、二期时及时治疗,董芳霄就有可能100%地康复,而对三、四期,医学界还没有根治的办法。
两块全运会金牌,夺走的是一个花季少女一生的健康。董芳霄虽经手术治疗后没有落下残疾,但她的腿一生都不能经历剧烈运动。因为没在拿过奥运会金牌,所以,董芳霄没能到北大清华这样的全国一流大学深造(像她在国家体操队的队友刘璇因为拿了悉尼奥运会平衡木金牌就能在北大完成学业),而是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拿到学位。
现在,董芳霄因为“年龄门”被取消悉尼奥运会铜牌。但这只不过是在中国体操给她带来身体上的永久创伤之后,心理上带来的再度伤害。事实上,现在我们知道在2001年时她也不具备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资格。但我们必须清楚地明白一点:董芳霄和其他无以计数的运动员的资格造假,都不是他们的个人行为,而董芳霄无疑是深受多重伤害的受害者,身体的伤痛和名誉的屈辱将伴其一生。
竞技体操的残酷性在于,它的起点须是从一个孩子的四五岁开始,以后就要长年不断地训练,就是春节也最多中断三四天,否则发育中的筋骨所能打开的极限就会回缩,导致前功尽弃。而与董方霄一样的股骨头坏死的病症在北京、湖南、山东等地方体操女队中也重复发生,它们更多是由于不合理技术动作的重复性训练导致的。
除了董芳霄这样的运动职业伤害,还有像桑兰和王燕那样在比赛和训练中的意外受伤。2007年6月10日,在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资格赛高低杠项目的比赛中,浙江体操运动员王燕在做高低杠“后屈两周下”时由于翻腾不够离杠太近,在完成了第一周空翻之后脚挂到了高杠,随后她头部朝地重重摔下。经过两年的治疗和康复,如今的王燕生活已经基本能够自理,但是仍要坚持做各种康复训练,据医生介绍类似这种康复训练要伴随王燕一生。而坐在轮椅上的桑兰,她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在2007年王燕受伤引起媒体关注后,国家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呼吁说:“中国体操的发展本来就不容易,过分夸大这样的受伤事件会让普通人认为体操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项目,将来就不会有人让孩子从事体操训练,对项目的发展非常不利。”但在这样一种由金字塔结构搭建的举国体制当中,一名运动员所受到的伤害可能不限于身体和名誉,甚至还包括心理健康。
2008年年底,在经过长达5个月时间和4次庭审之后,“体操神童”高帅受虐案由北京宣武法院最终判决:被告方先农坛体校赔偿高帅医疗费、就医交通费、看护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56364元,并且驳回高帅其他诉讼请求。引起广泛关注的高帅受虐案,暴露了中国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中的黑暗一面。
高帅3岁半开始进行体操训练,8岁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10岁就获得了全国比赛的冠军。在全国比赛获得冠军后,李宁还曾为他颁过奖。2008年,高帅只有12岁,已进入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的他,因多次被同学殴打,被教练无故罚倒立一个多小时,甚至还被同学和教练诬陷为小偷。这不仅使高帅成绩无法提高,还使他被诊断出精神抑郁,有自杀和杀人倾向,曾扬言“杀了杨月山之后再自杀”。据称在体校里,高帅遭受到的各种各样的虐待方法有几十种。法院判决之后,揭露体校有教练“吃请,收礼,索小姐”的高帅母亲,声称“一百辈子也不让孩子练体育了”。
所有这些都指向了对一个体育现有体制的控诉。中国体操的训练机制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时光,还有可能夺走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声誉。中国的市场经济让奥运冠军有了“疯狂”的市场标价,但不同于国外的俱乐部机制,我们是投入国家的资源来培养尖端的“冠军产品”。这里不仅产生了不公平,而且,掌握着资源和通道的人,就有了“寻租”的理由。
公众总是能轻易在电视广告中看到奥运冠军的风光无限,或者在媒体娱乐版看见郭晶晶与富家公子的花边新闻。人们不容易看到的是这少量的功成名就的冠军背后,数以万计的体育少年成为沉没的成本,他们在这样的一种体制当中,是不被关注的弱者,是担负屈辱与损害的人。[/size]
2010-2-28 16:54
恨地无环
想到了霸王别姬里面吃糖葫芦上吊的娃娃。
于占元怎么没有把七小福搞残了……
2010-2-28 16:58
smallpal
像高帅这种大好的苗子为什么会受虐待?运动员和教练不是利益共同体吗?
董芳霄是挺可惜,可她算幸运的了
2010-2-28 17:53
上校团长
就是!
警示,杀鸡儆猴给相关人士长长记性
2010-2-28 18:04
dimeterio
这么多人去练,这本身就表示大环境已经很艰苦了,不能老是发“胡不食肉糜”之问。
2010-2-28 22:53
KYOKO
小董年龄要改大,阿联年龄要改小:hz1024:
2010-3-1 09:24
一把菜刀霸轩辕
我覺得這些搞體操的,其實就是古羅馬的角鬥士,殘害自己身體,娛樂大眾
2010-3-1 09:37
郝伯道
拿到奥运金牌就一步登天
拿不到金牌又落下残疾的太可怜了
奥运金牌战略何时休
2010-3-1 11:03
江城子
穷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而已。不能当官发大财,只好博一下了。
2010-3-1 11:27
dimeterio
樓上正解。
下面這個帖子其實在講同一件事——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如何不惜代價往上爬
[quote]
艺考连年“高烧不退” 竞争惨烈就业困难
[url]http://www.sina.com.cn[/url] 2010年02月27日 11:26 人民网
2010年高招艺考近日徐徐拉开大幕,与往年“高烧不退”的现象相比,今年艺考市场再度升温,竞争十分“惨烈”。全国各地艺考不仅出现“僧多肉少”的局面,考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也更为严峻。
高招“艺考”连年“高烧不退” 渐成高考“桥中桥”
“艺考”连年“高烧不退”,今年最早开考的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再度升温。北京日报一则报道称,该校686个招生计划吸引了全国1.8万人报考,竞争十分“惨烈”,部分专业淘汰率超过98%,真可谓“百里挑一”。
虽然竞争“惨烈”,但做“明星梦”的考生依然不少。“明年高考我也要考这里。”陪姐姐应考的江西小姑娘今年才高二,就迫不及待地提前“踩点”,准备明年投入“艺考”大军。
为了使“艺考”更有把握,部分考生采取“全面撒网,重点捕捞”的策略,往往报考10多个院校,于是,不少连续报考多所高校的学生打“飞的”进入“车轮战”。
家长们更是不惜重金,为孩子上专业辅导班,动辄花费成千上万,加上漫漫考试路上的路费、住宿餐饮费和报名费,实在是开支不小。
“其实相比普通考生,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通过艺考考上大学的几率是很高的。”一位多年从事艺考美术教学的老师说,在这个浩浩荡荡的艺考大军中,真正热爱艺术者寥寥无几,更多的考生家长是为了让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能挤进高校,艺考似乎渐成高考“桥中桥”。
“艺考”大军逐年壮大 “速成生”捷径越走越难
那些常年学习美术的学生,很多专业能力很强而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也有一部分学生,文化课比较好,期待着能进入好的大学,从而临时“抱佛脚”选择“艺考”这条路。
因为选择“艺考”的人越来越多,“艺考”复读生的队伍逐年壮大,复读一年两年的考生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为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复读七八年的。
“艺考”大军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速成生”。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曾表示,考生突击学艺术,是想通过“捷径”进大学,但现在,走这条“捷径”越来越难。
有关人士提醒,“艺考”之路越来越艰难,希望学生正确估价自己的艺术天分,莫借“艺考”圆大学梦,以免千金散尽,得不偿失。另外,有关部门、学校应探索出新的“艺考”方法,服务上门,不再让考生南征北战。
“艺考”成许多人眼中升学工具 考生就业“曲线救国”
大部分艺考考生对所报专业知之甚少。北京日报消息称,经常能听见他们互相问“某某专业以后是干什么的啊?”“某某专业学什么啊?”大多考生只是凭报考人数多少来选择所报考的专业,对毕业后各专业社会需求并不关心。
其实,许多考生和家长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的好处,对于毕业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是否能真正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等,缺少足够的重视,甚至根本就不考虑。
“艺考”已经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升学工具——于是,艺术考试不仅出现“僧多肉少”的局面,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许多毕业生被迫改行从事非专业工作,与考前家长的高投入形成强烈反差。
迫于就业压力,不少“艺考”生就业不得不“曲线救国”。据大河网报道,学表演专业的小樱今年1月份就绕开本专业,选择了一家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部,签订了劳动合同。
另有专家担心,受连续多年的“艺考”热影响,目前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远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一些“速成”考生对艺术根本没兴趣、基础也不牢,进入大学有可能产生学习障碍,加剧就业难。(马学玲) [/quote]
2010-3-1 14:49
三种不同的红色
中国运动员年龄作假,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2010-3-1 15:17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2-28 16:54 发表
于占元怎么没有把七小福搞残了…… [/quote]
那怎能和体操比?
那是武术,即使是戏剧的武术,也是武术。
我不主张孩子过早学武术,但是学武术除了妨碍长高个子以外,对其他方面都只有好处而无坏处。
2010-3-2 09:01
平生最爱周公瑾
中心宣称,修改年龄是个人行为。。。
2010-3-2 10:25
白鹤
改动年龄造假是没得说,违反公平竞争是绝对错误的。先表个态、定个调。
不过咱不看见青楼就骂淫荡,扯些别的。体操修改年龄倒是向来有之、国际通行的恶习,特别在女子体操都是公开的秘密,罗马尼亚、俄罗斯这两年也都曝出13岁小萝莉修改年龄参赛的事情,不过似乎也没有什么处罚,可能取证是难点,董芳霄是属于自己在08当裁判把年龄改回去了,属于比较低级的自曝,本来想也隔了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还被抓吧。
可是取证难真的是国际体联无能为力的借口吗?参加国际赛事必须登记验骨龄,这不就都解决了吗?国际体联明知这造假成风,却为什么不作为?不能不说国际体联既要圈圈叉叉,又要立牌坊。一方面竭力发展体操难度,难度不封顶,你地球人做不到的也去给我发展给我练出来,一方面又规定什么保护青少年的年龄限制。简直就是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体操版本。
年龄限制仅仅只是参赛年龄限制,你要是真的保护小姑娘们,就应该训练年龄限制,不然的话参赛年龄限制又有什么用?体操带来对身体的伤害不是比赛中来的,是在大强度训练中来的,你要保护就该追根溯源的治本。现在竞技体育哪个不是童子功?哪项不是从幼年就开始训练起来?你国际体联有本事规定:等全世界小姑娘们身体发育成熟健康了,才能来参加体操专业训练,那才是真的为了保护运动员,不然都是脱了裤子放屁的虚伪。
竞技体育本来就是走入了极端的人类行为,更高更快更强的背后,不但没有带来身体的健康,反而是违背了体育的出发点和本质,为运动员带来浑身的伤病。在矛盾下,单项组织基本都还是选择了牺牲运动员健康,选择了自身运动向极限发展的策略,这就是现实。
国际体联如果真的有善心,就请修改规则,至少学学花样滑冰,降低难度的比分值,有没有最高难度四周跳都无所谓。当然,这也是我一厢情愿,如果莱萨切克没有头顶一个美国的头衔,冠军会是他?与女子平起平坐的技术和完成,还不如男女项目合并算了。同理,就像保罗的奥运冠军,就像青蛙公主柳金的大分腿照样拿几个奥运冠军一样,欧美系裁判的加持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关键吧。另外,柳金的年龄?呵呵,人家是俄罗斯体操世家,这套东西比谁都清楚。
投胎很重要。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白鹤 于 2010-3-2 10:26 编辑 [/i]][/color]
2010-3-2 10:55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平生最爱周公瑾[/i] 于 2010-3-2 09:01 发表
中心宣称,修改年龄是个人行为。。。 [/quote]
中心这种出卖个人的行为,也不知道会不会让队员心寒。
2010-3-2 11:24
大多数人
一直不能理解体操之类的项目为什么会存在
2010-3-2 11:27
江城子
回复 #17 大多数人 的帖子
满足怪蜀黍的萝莉控而已
2010-3-2 11:33
白鹤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10-3-2 10:55 发表
中心这种出卖个人的行为,也不知道会不会让队员心寒。 [/quote]
理解大叔的心情,表態情感上支持大叔,大叔是正直的好人。
不過,這似乎是止損的最好辦法了,董芳宵反正也注定被剝奪獎牌了,實質上對她沒有影響。不這麽做,難道要把這幾年來改年齡的一個個小姑娘統統送到國際体聯負荊請罪沒收獎牌,這樣大規模上祭臺才算不心寒?呵呵,現實和理想永遠是兩回事。何況,國際体聯自己都上梁不正,負罪感可以弱點點。
體操的修改年齡還是和其他項目有些不同,體操運動員的壽命就這麽幾年,特別是女子,大多數可能就參加一屆的黃金期,過了就徹底過了,女子體操這個項目事實上沒有成年組再發展的概念。就算16嵗又怎麽樣?16嵗算成年了麽?沒有,依然是未成年人!改小年齡參加,事實上是讓整個女子體操向極限又前進了,對體操運動來説是提升的,不然國際体聯也不會默許俄國、羅馬尼亞、中國這麽多改年齡的小姑娘出現。其他項目該動年齡,無非是以大打小,佔短期便宜,到了真正的成年組就劣勢明顯了,是限制該運動的未來成年后的發展,對運動來説是負面的。
其他項目應該嚴打改年齡。體操如果不做徹底的改革,不抛棄難度不封頂的原則,那都是空談和虛僞的,未成年的小姑娘依然傷病累累繼續摸爬滾打。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白鹤 于 2010-3-2 11:43 编辑 [/i]][/color]
2010-3-2 14:27
KYOKO
抽身也是没办法的、必然的
中心下水对谁都没好处
2010-3-2 15:46
崔浩
可怜的MM就这样被整:hz1028:
2010-3-2 18:31
恨地无环
回复 #13 tiger1970 的帖子
讲到根本,与武术、戏剧还是体操没有关系。
无非一个所求不在一时一处,彼此利益也能放得长远,故而能够因材施教,劳而不伤。
另一个急功近利,故以揠苗为常。
2010-3-3 08:55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3-2 18:31 发表
讲到根本,与武术、戏剧还是体操没有关系。
无非一个所求不在一时一处,彼此利益也能放得长远,故而能够因材施教,劳而不伤。
另一个急功近利,故以揠苗为常。 [/quote]
还是有关系的。
武术的目的在于对抗,说白了就是打人。
要打动人,一个速度,一个力量。
要打上人,就要巧。
这是武术的核心----最巧妙的在肢体对抗中发挥速度和力量。
因此,武术受年龄和身体整体素质的限制,就是想揠苗助长也是有限。
体操不同。
体操的目的在于观赏而非对抗。
2010-3-3 13:49
KYOKO
现代武术我看多是观赏,如果入奥运的话也是。真的能像电视里那样点到为止就好了。。
2010-3-3 14:32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3-3 13:49 发表
现代武术我看多是观赏,如果入奥运的话也是。真的能像电视里那样点到为止就好了。。 [/quote]
你说的“现代武术”,正式名称叫“武术运动”。
“武术”和“武术运动”不是一回事。
我常说的“武术”,正式名称叫“传统武术”。
2010-3-4 19:43
秃鹫派分子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0-3-3 14:32 发表
你说的“现代武术”,正式名称叫“武术运动”。
“武术”和“武术运动”不是一回事。
我常说的“武术”,正式名称叫“传统武术”。 [/quote]
你去练吧,传统武术出身的人,真到实战的时候,自己的小关节非常容易受伤。
根本非你说的只有好处没坏处。
请多了解下定义。
2010-3-8 09:10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秃鹫派分子[/i] 于 2010-3-4 19:43 发表
你去练吧,传统武术出身的人,真到实战的时候,自己的小关节非常容易受伤。
根本非你说的只有好处没坏处。
请多了解下定义。 [/quote]
我参加过散手的部分定型赛(上世纪80年代中),业余拳击比赛的初期(上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也没看出自己多容易受伤。
我的受伤反倒是粉碎性骨折----强大打击力造成的。
我从1970年开始学习武术,至今40年了。回想旧事----那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探索的时代。
武术的定义,我一直不很满意。以前有一些联谊会,研究会啥的,那时我还有资格参加。讨论时,我也向有关专家提出过,但他们回答我还是模糊一点好。现在看来,始终也没有大的修改。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0-3-8 09:15 编辑 [/i]][/color]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