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7 21:15
phoenixdaizy
大国是靠整体势力和整体经济以及个人势力和个人收入水平,最重要的还有科技决定的。
运动会无法承载什么,哪怕我们得光所有的奖牌。
又,国际乒乓球协会是无耻的,如果中国人拒绝乒乓球选手参加奥运会了,估计乒乓球会退出奥运。
2009-12-27 23:04
茅延安
欧洲乒乓球的发展看个人,没有什么“不玩了”之说
瑞典前几年有个伦奎斯特,打法比较开放,不知现在如何了。
在中国想得到一些外国选手的近况都很难,谈起来就是中国队这几个。我觉得这才是造成普通观众(非球迷)对乒乓球热情下降的原因,他们没得选择,看到的都是中国队这,中国队那(队内人气不太高的球员都不容易看到),很容易审美疲劳的。
我最喜欢看格林卡的球,但很少有机会看到他的球。
2009-12-27 23:13
phoenixdaizy
楼上的,国际乒乓球协会采取的方法是限制中国队,而不是帮助其他国家提高水平。~~~~谁叫你自己乱改规则的??
2009-12-28 11:14
zsxmmhd
伦奎斯特本身就是二流,而且成名晚,成名了也快退役了
梅兹也类似
格林卡倒不错,不过太老了,他和施拉格比我们的两位教练还老
其实想得到外国选手情报也不难,网上还能搜到松平前几年照片,他前几年还和中国打过少年对抗赛
欧洲国家则本身就没什么人才,还要什么资料?
2009-12-29 00:15
当阳侯杜元凯
国际乒联主席还是沙拉拉吧?这是个刘国梁见一次就头疼一次的人物。不过这家伙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从一上任就费尽心机要限制中国的优势,最近几年中国的优势反而越来越大。不久前他都无可奈何地暗中指责欧洲选手训练不够刻苦(让主席大人的心血付之东流)了。
瓦尔德内尔年轻时候来到中国训练过三个月,他在自己的回忆中说过刚来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中国选手训练那么刻苦,每天四五个小时。在欧洲,一般也就两三个小时。直到有一天,乒乓球队旁边是个排球队还是篮球队训练之余,有个选手来和他打把他打赢了,他才明白过来。当年郭跃华和队友练习拉弧圈球,号称有一个球双方对拉三个小时,拉完后都虚脱了。这每天一倍的训练量如果不跟上,除非禁止中国选手参赛,否则怎么都无法限制中国队的整体优势。
2009-12-29 00:39
邓仲华
刘国梁说了,改一次规则 好 刘国梁下去孔令辉上来了,再改,孔令辉下去 王励勤上来 再改 王励勤下去 XXX再上来
外国人呢 一改老瓦没了 再改金泽洙没了 谁上来了?
2009-12-29 03:13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邓仲华[/i] 于 2009-12-29 00:39 发表
刘国梁说了,改一次规则 好 刘国梁下去孔令辉上来了,再改,孔令辉下去 王励勤上来 再改 王励勤下去 XXX再上来
外国人呢 一改老瓦没了 再改金泽洙没了 谁上来了? [/quote]
自从庄则栋以来乒乓球上出现的新技术,一半是中国队发明的。这种底气就算是八国联军也只能望洋兴叹。
2009-12-29 12:32
KYOKO
中国可能就是沾了贫困的光了,这种吃苦耐劳精神不是发达国家可比的:hz1001:
2009-12-29 20:52
zsxmmhd
刻苦也是很重要的
我记得哪个西欧女网选手也提过,说那些毛子妹每天几百次几千次不断挥拍,我们这边多少人能做到
所以该指责的是欧洲某些国家,他们差不多放弃所有运动了
2009-12-29 22:36
dimeterio
[quote]原帖由 [i]当阳侯杜元凯[/i] 于 2009-12-29 02:15 发表
直到有一天,乒乓球队旁边是个排球队还是篮球队训练之余,有个选手来和他打把他打赢了,他才明白过来。 [/quote]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假,毕竟老瓦是职业选手。
棋队倒是有过真事,80年代的时候有个军人,非要找老聂“切磋切磋”,结果去的那天正好棋院放假,看门的老头就进去随便找了个人,跟这个军人下一盘,结果把这个军人给吃干净了,这个军人问“你是几段啊?”,那人回答“我是国象队的”。据说这个国象队员的围棋水平是业余3、4段之间,还是不错的。
2009-12-30 03:20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dimeterio[/i] 于 2009-12-29 22:36 发表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假,毕竟老瓦是职业选手。
棋队倒是有过真事,80年代的时候有个军人,非要找老聂“切磋切磋”,结果去的那天正好棋院放假,看门的老头就进去随便找了个人,跟这个军人下一盘,结果把这 ... [/quote]
这是老瓦自己回忆的。有兴趣的不妨查查他什么时候来中国训练,那时候不过是个小孩就知道了。欧洲选手中有老瓦头脑体能的不少,但有老瓦那么扎实基本功的......好像就老瓦一个。他的基本功就是这么打下来的。BTW,老瓦好像一直到退役也没有驾照,这家伙确实是个除了乒乓球什么都不考虑的一根筋,所以才能从蔡振华常青到王浩。
棋手之间的水平就很难说了。胡荣华就说过,有个德国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评价他的国际象棋有国际大师水平。胡荣华的围棋也很好。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38 编辑 [/i]][/color]
2009-12-30 03:25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09-12-29 20:52 发表
刻苦也是很重要的
我记得哪个西欧女网选手也提过,说那些毛子妹每天几百次几千次不断挥拍,我们这边多少人能做到
所以该指责的是欧洲某些国家,他们差不多放弃所有运动了 [/quote]
桑普拉斯就说过,作为顶尖职业选手最困难的不是按时去打比赛,而是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进行各种训练。不过俄罗斯女选手中也有例外的,就是那个库尔尼科娃。这家伙到处捞外快以至于最后一次参加澳网,被海宁淘汰后海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说得很客气,直译过来就是“我从来没有接过这么软的发球”。她给阿迪达斯作的广告我看了两年,都没认出来这个人是谁,因为球场上没见过。后来阿迪达斯也忍无可忍了,降低了她的广告费了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48 编辑 [/i]][/color]
2009-12-30 03:42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12-29 12:32 发表
中国可能就是沾了贫困的光了,这种吃苦耐劳精神不是发达国家可比的:hz1001: [/quote]
难说,发达国家的顶尖选手刻苦训练的程度也厉害得很。80年代初康纳斯来华打表演赛,下午比赛上午还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决不是应付差事。他就说没这个能力就别当职业选手。比赛之余他的教练代训了一下当时的中国网球队队员,全部当场呕吐,没一个人能坚持下来。其他方面,欧美职业选手严格按照教练和营养师的食谱进食,决不贪图克扣与否等等,这方面的自律整体而言比中国的运动员强。1995年还是96年,英格兰队访华,中方举办了晚宴招待。双方代表致词后宣布宴会开始,所有英格兰队员都离席而去,没人动那些丰盛晚餐。这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48 编辑 [/i]][/color]
2009-12-30 10:55
风使
[quote]原帖由 [i]当阳侯杜元凯[/i] 于 2009-12-30 03:20 发表
这是老瓦自己回忆的。有兴趣的不妨查查他什么时候来中国训练,那时候不过是个小孩就知道了。欧洲选手中有老瓦头脑体能的不少,但有老瓦那么扎实基本功的......好像就老瓦一个。他的基本功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 [/quote]
起码要加个佩尔森,老瓦都退役好几年之后,还能看到佩老叔依然代表瑞典驰骋国际赛场。老瓦还是偏技术型的路子,老游击队员。佩尔森倒是完全实力球,基本功真的好,球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9-12-30 10:56 编辑 [/i]][/color]
2009-12-30 11:40
zsxmmhd
要想出成绩当然要刻苦
康纳斯那就是网球场上的老瓦
关于基本功,老瓦更全面吧,佩尔森相持更好一点
我觉得施拉格头脑似乎超过老瓦,但是技术不成
2009-12-30 13:40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当阳侯杜元凯[/i] 于 2009-12-30 03:42 发表
难说,发达国家的顶尖选手刻苦训练的程度也厉害得很。80年代初康纳斯来华打表演赛,下午比赛上午还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决不是应付差事。他就说没这个能力就别当职业选手。比赛之余他的教练代训了一下当时的 ... [/quote]
西方人吃不惯中国菜的缘故.别以为是什么营养师~~~~~
2009-12-30 14:06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9-12-30 13:40 发表
西方人吃不惯中国菜的缘故.别以为是什么营养师~~~~~ [/quote]
我倒,菜谱里面有很正宗的西餐哟。这个有电视片播放过的。我记得有外国教练来华执教俱乐部时对于中国球员饮食不自律说过,如果遇到卡佩罗或者希丁克这种教练,哪个敢违反俱乐部的规定乱吃东西,被看到一次就会让他走人。话也许夸张点,但这方面的纪律严格也可见一斑。
2009-12-30 14:07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09-12-30 10:55 发表
起码要加个佩尔森,老瓦都退役好几年之后,还能看到佩老叔依然代表瑞典驰骋国际赛场。老瓦还是偏技术型的路子,老游击队员。佩尔森倒是完全实力球,基本功真的好,球重。 [/quote]
许绍发说过佩尔森技术很好,但太老实,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所以受的气也就多一点。
2009-12-30 19:55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zzz0708[/i] 于 2009-12-22 17:20 发表
中国在乒坛已经强大到很难限制了,在国内这么多陪练的情况下再怎么改规则中国都会是最快适应的,国外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规则越改他们越不能适应。 规则改得越多对中国反而更有利,除非哪天乒乓球的球台换了再来说 [/quote]
说起陪练,有件事倒是令人感叹。哪一届世乒赛前我忘记了,当时在德国俱乐部打球的马文革已经无法入选国家队,仍然自费回国给队友们当陪练。当时他世界排名第七,掏多少钱也请不到这种陪练哪。中国乒乓球的群体优势决不是那些单打独斗的欧洲选手能撼动的。
2009-12-30 19:59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09-12-23 09:57 发表
dimeterio似乎没注意乒乓球的技术发展,瑞典当年的崛起倒也不是突然热心,现在的没落也不是突然不玩了,瑞典的兴衰和匈牙利、日本都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技术优势被抵消了。瑞典当年的崛起,是因为完善了欧洲传 ... [/quote]
还有一点,当时瑞典赶上了胶皮革新。1989年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败给瑞典后江嘉良就说过,对方肯定使用新材料了。否则瓦尔德内尔就算了,阿沛伊伦那种“老迈年高”也能打出相当力量和旋转的弧圈球,无法理解。事后调查果然不出所料。现在海外兵团遍布世界各地,至少给中国带来了个一个好处,就是这种东西谁都没法对中国队保密了。
2009-12-30 20:09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09-12-24 21:04 发表
那么瑞典网球呢?以前可是有博格这种超潇洒人物的,现在也就索德林这样的二流人物,还很稀少
博格可以说我不是玩不好才不玩,是根本就不玩。
现在没有一个瑞典人配说这种话
瑞典最好啥也别玩 [/quote]
瑞典网球原来也是很有团体精神的,大哥带小弟等等。维兰德也曾经是世界排名第一,1995年还回瑞典网球队参加戴维斯杯给恩奎斯特等小弟们当替补兼服务员,自己乐在其中。2002年的澳网冠军约翰松也说过,国家队的这种团结氛围令他受益匪浅。现在我不知道怎么样了,但瑞典毕竟只有八百万人口,指望代代都出多少运动健将本身就不现实。
2009-12-30 20:17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grape[/i] 于 2009-12-25 12:57 发表
中国乒乓球就该向NBA学习,明明是超级大国却频频受限制…… [/quote]
NBA和国际业余篮联根本是两种篮球。NBA好像禁止联防,只允许人盯人,对奥尼尔那种一对一没戏的家伙裁判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分区大小也不一样,一方是30秒一方是24秒,而且为了鼓励内线突破(美国观众最喜欢的)裁判对犯规的吹罚尺度很有技巧等等。你看现在美国队打世界比赛不算不认真,也很难拿冠军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那支美国队被称为梦之队不算过分,现在一说梦几队我就想笑。1992年奥运会美国男篮从没叫过暂停,就这最少赢对手(决赛对克罗地亚)24分。现在的美国男篮来打世界比赛早就退化为群雄之一了。打NBA规则也许还算超级大国。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20:18 编辑 [/i]][/color]
2009-12-30 20:24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09-12-22 12:31 发表
另外
奥运会本身就是畸形的
奥运会的奖牌大户——田径、游泳根本没什么可视性
真正改变奥运的办法是多搞一些项目,比如卡巴地藤球一类也可以进奥运,剪掉那些无聊的田径游泳 [/quote]
这些奖牌大户之所以能成为奖牌大户,无非是设置的项目多。而为什么设置这么多项目呢,运动生理学上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针对性。田径和游泳决不是一个苦练就能练出来的,没有相当的高科技科研和培训作后盾(“该死的”药物也是其中一部分)根本达不到什么成绩。这些都是和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资金投入能力密切相关的。田径游泳可是名副其实地承载了大国崛起的感觉。
话题说大一点,现在的竞技体育想躲开高科技是非常困难的。那些隔网对抗的项目,尤其是有球拍的,多了个球拍更有做文章的余地。而且不同的科技要求不同的击球动作,对运动员也是个新的挑战。康纳斯就不适应碳纤维的网球拍,Wilson停产铝合金转向碳纤维的时候他还特地订了两百把自己备用。伦德尔则被认为是击球动作最适合碳纤维球拍的运动员,也正赶上碳纤维取代铝合金的时代,能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坐270周未必没有关系。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20:43 编辑 [/i]][/color]
2009-12-30 20:32
循环
[quote]原帖由 [i]当阳侯杜元凯[/i] 于 2009-12-30 03:42 发表
难说,发达国家的顶尖选手刻苦训练的程度也厉害得很。80年代初康纳斯来华打表演赛,下午比赛上午还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决不是应付差事。他就说没这个能力就别当职业选手。比赛之余他的教练代训了一下当时的 ... [/quote]
这个我真不信。。。
9596的英格兰可是拥有加扎这样的大孩子,亚当斯基翁这样的老酒鬼,而且当时(现在也没改观)英格兰球员,在个人生活上。。。真的不能拿职业来形容
就算他们真没吃晚宴,也不是因为饮食不符合运动员标准,而是对中国饮食不了解,不适应。。。
2009-12-30 20:38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循环[/i] 于 2009-12-30 20:32 发表
这个我真不信。。。
9596的英格兰可是拥有加扎这样的大孩子,亚当斯基翁这样的老酒鬼,而且当时(现在也没改观)英格兰球员,在个人生活上。。。真的不能拿职业来形容
就算他们真没吃晚宴,也不是因为饮食不 ... [/quote]
英格兰对加扎一向特殊照顾。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时候,就派专人盯他要他按时休息,否则不知道他会怎么疯。英格兰球员或许不怎么样,国家队的管理并不松散。
2009-12-30 21:50
阿巽
职业运动员的薪水和代言费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国猪除外
2009-12-30 22:34
KYOKO
自己能觉得光荣就不错了。我们有必要像老外那样吗,是嫉妒还是什么,你奥运得的金牌都是偏项,田径游泳没几块。谁说得田径游泳得天下的,我们中国人偏偏不信这个邪,田径游泳一块金牌不拿金牌照样No。1:hz1018:
2009-12-31 08:52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12-30 22:34 发表
自己能觉得光荣就不错了。我们有必要像老外那样吗,是嫉妒还是什么,你奥运得的金牌都是偏项,田径游泳没几块。谁说得田径游泳得天下的,我们中国人偏偏不信这个邪,田径游泳一块金牌不拿金牌照样No。1:hz1018: [/quote]
田径游泳相对来说也是冷门项目,虽然每个人多少会点,但是真正的以此谋生的职业选手不多。
2009-12-31 12:43
KYOKO
回复 #88 phoenixdaizy 的帖子
不管怎样,我就看不惯中国体协某些人的言论。说什么中国只是体育大国,不是体育强国。奥运金牌第一还不能算强国的话,难道自己还想当一辈子奴才:hz1024:
2009-12-31 20:06
zsxmmhd
欧洲乒乓彻底完了,似乎未来只能靠波尔和奥卡洛夫两人了(其实波尔也不算小了)
我觉得还是韩国乒乓凑合
2009-12-31 21:41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09-12-31 20:06 发表
欧洲乒乓彻底完了,似乎未来只能靠波尔和奥卡洛夫两人了(其实波尔也不算小了)
我觉得还是韩国乒乓凑合 [/quote]
也不行。柳承敏2004年奥运男单夺冠后来中国打乒超,胜率不过一半多一点。朱世赫和丁松打了场比赛,好像丁松都35,6了,居然还把朱世赫打赢了。前一阵子有人建议引入外援来带动全球乒乓球水平提升,但柳承敏这样的人价格就便宜不了,才这个战绩,这种性价比哪个俱乐部还能动心呢。韩国自己组队来打中国的乒超联赛,估计也就是八强水平。
王涛就说过,乒乓球最难拿的是全国冠军。这帮“老外”们已经有切肤之痛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1 21:43 编辑 [/i]][/color]
2009-12-31 22:16
KYOKO
那外国人应该知道,我们引入你,是在帮你,你还那么高要价谁受得了
要么就在本国联赛赚(大)钱,你又想提高水平又想捞外块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2009-12-31 23:07
zsxmmhd
柳承敏是本身属于不稳定型的
朱世赫是当时状况不好(据说头天没吃好),当时的水平还是高过丁松的
当然,韩国总体说差距也不小
但是还没到欧洲那种不能看的地步
2009-12-31 23:18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09-12-31 23:07 发表
柳承敏是本身属于不稳定型的
朱世赫是当时状况不好(据说头天没吃好),当时的水平还是高过丁松的
当然,韩国总体说差距也不小
但是还没到欧洲那种不能看的地步 [/quote]
朱世赫的偶像就是丁松,好像就是因为这个才选了削球打法。但丁松很不看好这小弟,说他全场比赛一个发球抢攻都没有,就是削球手也不能这么打。他当时的水平高过丁松没什么,毕竟丁松也是三十五六的人了。可打那时候的丁松都这么费劲,这种级别的选手中国一抓一大把。还有一个例子,好像是1999年的世乒赛,代表意大利出战的原上海选手杨敏在团体赛中连胜刘南奎金泽洙,差点让意大利掀翻了当时还很有水平的韩国。他在中国的各种比赛中从来没进过8强。
2010-1-1 10:58
zsxmmhd
朱确实发球抢攻少一些,不过到底怎么平衡攻守确实是个问题
削球手不能以一般选手衡量高低
比如丁松当年打世界第一的塞弗也是切瓜砍菜,但是对上佩尔森或者萨姆索诺夫就异常艰难
朱应该和丁各有优势
朱防守更稳健,丁变化多一些
朱进攻的连续拉更好,丁更突然,力量更大
朱的步伐更好一点,丁的发球抢攻是绝技
目前我国的侯英超还是不如朱
韩国和中国差距是有的,但是球还是有的打
欧洲真是这样下去只能和业余的打了(据说李佼在荷兰就可以赢男队的)
2010-1-1 11:41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12-31 12:43 发表
不管怎样,我就看不惯中国体协某些人的言论。说什么中国只是体育大国,不是体育强国。奥运金牌第一还不能算强国的话,难道自己还想当一辈子奴才:hz1024: [/quote]
其实我们是竞技体育强国。~~~
大众体育发展得不行,缺乏体育方面的中间层次人才梯队,这才是大问题。
为什么有些专家看种田径,因为这个代表了一个身体能力的基本层面。
可悲的是还有人在拿人种论说事。关键是一个从业人数尤其是基层从业人数。
人家的业余训练的教练和器材未必比我们专业训练差。
这和我国的经济能力和两级分化的社会结构有关。其实不完全是体育的罪过。
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基数,其实95%青少年阶段没有接受足够系统的训练。
音乐,艺术,体育都是收费很高的。~~~不要苛求有自学成才的天才。眼睛侠那种极为罕见。
2010-1-1 12:09
zsxmmhd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10-1-1 11:41 发表
其实我们是竞技体育强国。~~~
大众体育发展得不行,缺乏体育方面的中间层次人才梯队,这才是大问题。
为什么有些专家看种田径,因为这个代表了一个身体能力的基本层面。
可悲的是还有人在拿人种论说 ... [/quote]
世界上就没人看重大众体育
美国就是胖子之国
有人认为美国是体育弱国吗?
田径不是什么基本层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00米跑个14秒(男),这个人就没什么大缺陷
田径只是金牌大户而已
2010-1-1 13:10
风使
回复 #95 zsxmmhd 的帖子
李佼...大婶在05上海世乒赛上我是在赛场一路看她走来的,看得我是太有喜感了。两年后大婶打败了更老的45岁的倪夏莲终于成为欧洲新一代霸主,看着新闻我还是为欧洲乒乓球哭笑不得。一代又一代的大妈们退役远赴欧洲,前赴后继的称王称霸,这是什么样的故事啊...
不过去欧洲确实长球,因为那里毕竟泡弧圈的好地方,不用像在国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打法,倪夏莲也说千篇一律的弧圈球很练人的。
海外兵团的最大看点就是能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古老打法,化石一样,很有意思。
荷兰...让我想想,凯恩?黑斯特?这两个男人,李佼估计很难打,其他的男女还不都一样业余。就像高军世乒赛那时候,比赛教练席坐着其实是领队,高军说美国队就她自己最懂球了,领队也根本不懂乒乓球,没教练,就把他摆在那里装个样子。:titter:
2010-1-1 14:03
zsxmmhd
现在欧洲的弧圈也不如我们强啊
男女选手的差别,据说张怡宁等女子顶尖选手和男子顶尖选手打是一半球的差距,21分得让10分左右,11起码要让4、5分
张怡宁可以赢一些二队的吧
李佼要是努力和张怡宁接近一些,大概也能打欧洲很多男的
可以让女子参加男子比赛吗?
2010-1-1 14:13
KYOKO
女子硬要参加男子比赛,我只知道国际象棋有个苏珊。波尔加(如果没记错),她是已经不屑和其余女棋手比赛了:hz1024:
每个项目毕竟不同的,乒乓球不太现实
ps:世界上有男女同一项目世界记录女子却好于男子的吗?或者对抗项目女子强于男子的吗?(体操,跳水这种打分项目除外了)
2010-1-1 14:24
风使
回复 #99 zsxmmhd 的帖子
除了国际象棋的小波尔加,除了飞碟双向的张山,除了乒羽的混双项目,除了马术,很少有男女同场竞技的比赛。
张怡宁如果打男陪练对半我相信,打男子顶尖我看悬,张的技术风格本来就是打相持打节奏,攻击力本来在女队里也不是最强,这与打发抢的男性技术比完全是以短击长,她防御再好,经得起男的冲几板?就好像排球前两年也有性别大战,国家女排打广东男排,也算是互有胜负,不过广东男排是国内的B级队,而且很明显男队输的都是前面的,不适应你女排的节奏,后面适应女子的路数,也不和你打什么战术了,就是用力量高度硬吃,赢的完全没有悬念。如果换成甲A球队,只怕是从发球开始就被冲得披头散发了,这些还是建立在陈忠和那支技术较全面的队伍的基础上,换成蔡斌现在这支一传碰到泰国女排都天雷滚滚的队伍,男队只用发球就可以赢了。男女生理差距还是不可弥补的。
2010-1-1 14:37
zsxmmhd
欧洲乒乓老的不成样子
梅兹这个号称新秀的人28了,比王浩还大
72、3年的格林卡、施拉格、勒古
69年的普里莫拉茨、M-塞弗、罗斯科夫、希拉
66年的佩尔森(这样一看他在欧洲感觉还不太老)
最离谱的是62年的何志文,年纪和蔡振华差不多了
如果欧洲继续这样发展的话,我觉得我们比较强的女队员去欧洲应该可以替某些国家的男队打(李佼打凯恩应该差不多吧?反正荷兰第三单打应该干不过李佼,似乎欧洲很多国家男单三都不如李佼),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规则是否许可
2010-1-1 18:51
风使
回复 #102 zsxmmhd 的帖子
凯恩当年也被看好过,也曾经凶猛过,人家也是赢过萨姆索诺夫、柳承敏之类的,虽然人家凯恩老爷叔今年也快40了,不过不至于打不过李佼啊...:ph34r:唉,反正欧洲乒乓球如今就是一出悲惨世界,曾经的老三虎新三虎这几年都没人太当回事了。
2010-1-2 00:11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10-1-1 14:24 发表
除了国际象棋的小波尔加,除了飞碟双向的张山,除了乒羽的混双项目,除了马术,很少有男女同场竞技的比赛。
张怡宁如果打男陪练对半我相信,打男子顶尖我看悬,张的技术风格本来就是打相持打节奏,攻击力本来 ... [/quote]
张山那次赶了个末班车。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那个项目是最后一次男女同赛,此后就分开了。
2010-1-2 00:15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10-1-1 14:37 发表
最离谱的是62年的何志文,年纪和蔡振华差不多了
[/quote]
好像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看到过何志文代表西班牙打比赛,那时候就挺这个大肚子体型根本不像个运动员了。最近知道他还在打,简直是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2010-1-2 11:39
zsxmmhd
何志文05年还有出彩的表现,世锦赛赢了上届冠军施拉格(当时施拉格因为伤病状态不太好)
当时观众都在给何志文加油,为施拉格被淘汰欢呼
施拉格风度真的不错,赛后并没有发怒,只是委婉地说中国观众似乎盼着他早点输
何志文很爽,大概他自己也想不到时隔20年还能这样被国人欢呼,即使是20年前巅峰时期,这样被国人欢呼的机会也不多啊
他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
欧洲好像三分之二选手都比刘国梁孔令辉还大
我觉得欧洲很多人会打到50岁
2010-1-3 11:27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10-1-2 11:39 发表
何志文05年还有出彩的表现,世锦赛赢了上届冠军施拉格(当时施拉格因为伤病状态不太好)
当时观众都在给何志文加油,为施拉格被淘汰欢呼
施拉格风度真的不错,赛后并没有发怒,只是委婉地说中国观众似乎盼着他 ... [/quote]
我们的体育的问题还是基础的身体训练。~~~~~
2010-1-3 12:55
KYOKO
别老提城市里的,你看看9亿农民兄弟有几个锻炼身体的?你说下地干活算锻炼身体吗?如果那也算的话:hz1001:
2010-1-17 14:59
KYOKO
我觉得不能任由国际乒联为所欲为了,看他们像是耍猴的
2010-1-19 02:34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10-1-1 13:10 发表
李佼...大婶在05上海世乒赛上我是在赛场一路看她走来的,看得我是太有喜感了。两年后大婶打败了更老的45岁的倪夏莲终于成为欧洲新一代霸主,看着新闻我还是为欧洲乒乓球哭笑不得。一代又一代的大妈们退役远赴欧 ... [/quote]
韦晴光退役后去日本俱乐部打球,好像连霸了六七年的日本男单冠军。乒乓球界这种事情多得不值得感叹。:hz1055:
2010-1-19 10:55
phoenixdaizy
世界乒乓球协会要继续由那些人搞迟早垮台。
欧洲不去发展发展乒乓球,除了东亚文化圈,其他国家都把乒乓当成桌上游戏而已。就如同曾经的台球在中国的待遇。
2010-1-20 19:08
冷风青古道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10-1-1 14:24 发表
除了国际象棋的小波尔加,除了飞碟双向的张山,除了乒羽的混双项目,除了马术,很少有男女同场竞技的比赛。
张怡宁如果打男陪练对半我相信,打男子顶尖我看悬,张的技术风格本来就是打相持打节奏,攻击力本来 ... [/quote]
嗯,性别大战的话,拼技巧差距不是极大,但是拼力量、体力不行。
国际象棋、射击、马术,力量和体力的优势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大,但是其他项目就难了。
看看乒乓球混双比赛,水平差不多的运动员为什么都打到决胜局?
因为男运动员打女运动员的那一下,女运动员基本上没办法,
所以一方赢一局,直到决胜局。
如果说张怡宁打男陪练对半,我都不相信。那些男陪练在平时训练的前三板力量上是让着女运动员的。
2010-1-20 22:09
KYOKO
那我就奇怪了,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力量和体力的优势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大,为啥女选手远远不是男选手的对手?
说男子比女子聪明,肯定有人不乐意,那是为什么呢?
2010-1-20 22:31
墨叶
回复 #113 KYOKO 的帖子
可能男人更容易不受外界干扰。
李昌镐可以专心下棋,芮乃伟就比较困难。
2010-1-20 23:07
岳光寒
中国的乒乓球要想做成美国的NBA,那得要求有观众,NBA全世界都看,而乒乓球就别说国外了,国内的爱看的才有多少?等到奥运会才看个决赛的那不是乒乓球迷。
乒乓球观赏性不够,这是先天不足,没法弥补。
2010-1-20 23:12
KYOKO
回复 #114 墨叶 的帖子
应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以前有同学说是因为男选手是万里挑一,女选手是百里挑一,所以女子不如男子。我不完全同意,照这么说的话瑞士网球永远就不如美国网球了,事实上费德勒一个人就打得世界爬不起来了。当然,在长时间内,比如100年,瑞士网球是肯定不如美国的。
不过他说得对,女子要更多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一个男人生了孩子可以家也不管了,孩子也不管了,专心事业。一个女人如果孩子不顾、家庭不顾、公婆不顾。。我无法想象:hz1024:
2010-1-23 08:16
冷风青古道
回复 #115 岳光寒 的帖子
我想跟你讨论一下这个问题:rolleyes:
我觉得乒超最大的问题是它的比赛组织问题:
许多球队的主场在哪都搞不清、很混乱;
比赛最后一轮的时间居然没有同时开场,有许多场次隔天错开来,放水机会大大增加等等。
乒超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缺乏长远规划,效益以蜗牛式的数量缓慢增长,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
并不是有规划的集约型管理,无法形式阶跃式的突破。
乒超是一流的运动员,三流的比赛组织模式,
比赛组织模式与NBA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2010-1-23 11:50
zsxmmhd
前面说过,很多比赛本身就不利于所谓的“商业化”
英国的斯诺克就组织的很好吗?也是日益萧条
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大场地、定时的运动
美国四大运动全部是大场地的,除了棒球全部是定时的
欧洲足球也是
另外就是观众群,必须要有消费力,这个似乎只有发达国家能达到
至于观赏性,那根本不是问题
足球篮球还好
象赛车高尔夫一类运动,真的有观赏性?
2010-1-25 21:38
风使
[quote]原帖由 [i]冷风青古道[/i] 于 2010-1-20 19:08 发表
嗯,性别大战的话,拼技巧差距不是极大,但是拼力量、体力不行。
国际象棋、射击、马术,力量和体力的优势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大,但是其他项目就难了。
看看乒乓球混双比赛,水平差不多的运动员为什么 ... [/quote]
是的,乒乓球的混双因为接发球轮次的关系,女运动员发球、接发球对男运动员那轮都是很难过去的,所以会你男打女赢一局、换个轮次我男打女再赢一局最后经常打到决胜局。混双好的配对关键就看女运动员,如果女的技术男性化,能顶过两板的,就赢面相当的大,比如刘伟/王涛的混双,是连续三届蝉联兹-赫杜塞克杯的组合,这对组合就被称为几乎是一对男双。邓亚萍拿遍所有世界冠军,就是没有染指过混双,就是因为面对这队混双始终无法逾越。
羽毛球就没有乒乓球一人一板直接男打女这么尴尬,它可以分工来尽量避免,采取前后站位,女运动员司职网前组织、封网抢网,男运动员后场进攻,所以混双的站位几乎没有男双的平行站位,几乎不太用男双的平抽打半场抢压技术。混双就连防守都尽量避免,女运动员站对网男运动员的对角防斜线,直线交给自己的男同伴,因为斜线比直线线路长,时间和速度都有一个缓冲,可以减少防守难度。
男女的生理差别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10-1-25 23:35 编辑 [/i]][/color]
2010-1-25 23:03
KYOKO
回复 #119 风使 的帖子
我是认为这“生理”方面包括大脑的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