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从赤壁之战看诸葛亮与周瑜的差距(一)


2009-12-5 17:08 happybear
从赤壁之战看诸葛亮与周瑜的差距(一)

在几次观察曹操的水军大营之后,周瑜有了打败曹操的计策,为了再和诸葛亮比试一下能力,周瑜又把诸葛亮请来,假装自己没有办法让诸葛亮帮忙出主意。诸葛亮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的计划,但是他怕自己直接说出来周瑜又产生逆反心理,非要用另外一个不一样的计策来对付曹操,而不用这个计谋,所以主动建议两人在手心里写下各自的计谋,然后再对比。结果写完了打开一看,两人手里写的都是一个“火”字,于是相对大笑。
[i]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瑜曰:“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i]
[i][color=#765f47](《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color][/i][i])[/i]  平时诸葛亮是不会玩这种游戏的,他知道周瑜心中老想压过自己,害怕万一自己说出计策之后,周瑜会觉得又被别人抢先,而故意不采用这个计策那就麻烦了。因为经过好几天的观察和研究,诸葛亮知道这是唯一可行的一个办法,如果不用这个办法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办法,所以一定要促使周瑜使用这个计策。而之前,周瑜已经不止一次地在这些方面和诸葛亮较过劲,诸葛亮不想在这个时候因为斗气而放弃最合适的方式。因此,诸葛亮要求双方先写在手里,这样结果一出来不会显出谁比谁有能力,也不会刺激到周瑜。结果,周瑜看到这个结果不但没有生气,相反还产生了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常言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虽然诸葛亮和周瑜的手里都写着一个火字,但是这个“火”却有一定的差别。
前面已经说过在制定行动计划时通常是有一些基本的假设前提的,这些假设前提是战略计划、行动计划的基础,如果这些前提条件不存在或者无法获得,那么战略和计划就都失去了支撑,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的。
周瑜想到了一个最好的方法,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要使用火来攻击曹操,必须在上风口让火势朝着曹操方向烧,这样才能够让大火迅速地在曹操的战船之间蔓延,有效地杀伤曹操的军队。如果风向不对,不但烧不到曹操,反而要烧到自己的进攻部队,这样一来火攻的作用适得其反,会让东吴的军队自食其果。而这个时候正逢冬季,按照历史数据来看,在这个季节里根本就不会刮东风,只会刮西风,也就是说,如果周瑜用火攻的话,烧到的将是东吴军队自己,而不是曹军。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曹操才放心地将所有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而不担心被火攻。
曹操想到了,周瑜却没有想到,所以当风卷战旗拂过周瑜脸庞的时候,他大叫一声就晕过去了。

[i]瑜顾谓众将曰:“江北战船如芦苇之密,操又多谋,当用何计以破之?”众未及对,忽见曹军寨中,被风吹折中央黄旗,飘入江中。瑜大笑曰:“此不祥之兆也!”正观之际,忽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诸将急救起时,却早不省人事。[/i] [i][color=#765f47](《三国演义》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color][/i][i])[/i]  
周瑜的这种激烈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在整个赤壁之战的准备工作中,周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调用大量的人力,使用了复杂的计策,才为火烧赤壁做好了准备,现在却因为风向不对,所有努力都白费不说,还有可能导致东吴的失败,这样的打击怎么可能不让周瑜伤心欲绝呢?
为了火烧曹操,周瑜使用的一系列计策,可以堪称历史上最令人眼花缭乱也最惊心动魄的计策,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等等,计策一个套一个,让人分不清真假,无暇应付。
为了除掉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周瑜利用蒋干来的机会上演了一场著名的“蒋干盗书”,成功地利用反间计达到了目的。
为了实现战船靠近曹操大营使用火攻,周瑜又和黄盖上演了一出苦肉计,让曹操相信黄盖要叛变,并利用假装投降的蔡瑁的兄弟蔡忠、蔡和把消息传给曹操,促使曹操更加相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接着利用阚泽献降书,甘宁假造反等事件套牢了曹操。
最后又一次利用蒋干把庞统带到曹营,献了个连环计,把曹操的所有战船用铁链连接在一起,为全歼曹操水军做好了准备。
从火烧赤壁的整个准备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反映出周瑜的能力和胆识,但是,所有事情都准备好以后才发现缺少最关键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不得不说周瑜在大局观上是有所欠缺的,这也是赤壁之战结束后胜利果实被刘备抢先摘取,而东吴收获不多的重要原因。
诸葛亮与周瑜不一样,显然是考虑到了所有的细节。
在设计火攻的同时,诸葛亮就知道东风的重要性,也对能否借到东风做出了事先的研究和准备。在周瑜因东风一事急火攻心,卧床不起的时候,诸葛亮就大胆地告诉周瑜,自己可以借来三天的东风。
不要说三天的东风,就是一个晚上的东风也足够把曹操的水军烧得全军覆灭,当时周瑜的病立刻就好了。

节选自战略三国系列<三足鼎立>

2009-12-5 17:20 菜比
在演义里周瑜就是做为诸葛亮的配角而存在的

2009-12-5 17:41 天宫公主
还不如从三气周瑜看来的直接。:titter:

2009-12-5 18:24 墨叶
看标题,还以为楼主会说诸葛不如周瑜。

2009-12-5 20:42 unicoms
三国演义是小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神,周瑜只是证明诸葛亮非常神的一个良好铺垫而已

别把小说当历史看。。。。。。。。。

历史上诸葛亮在赤壁的功劳只有

促成孙刘联盟
,而且没有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的事情。。。。。。

2009-12-15 18:19 sdauqd
看着眼花:funk:

2009-12-16 10:32 jiyi1
三国演义这一段的确贬低了周瑜,但实际上是为了周瑜之死做铺垫。诸葛病来自空城会司马,自空城计之后种下病根,用到周瑜身上就是赤壁东风种下病根。周瑜到底怎么死的,也许真的赤壁之战种下病根吧。
事实上绝顶天才周瑜心怀逆天之意,用心太重,遭遇重大事件而身体崩盘也是正常的事。

关于赤壁大火,这个是很神秘的。三国志本身也是矛盾的,魏书武书蜀书的记载都不相同,魏书很简略,一笔带过,提到了大火,遇火而败;蜀书里赤壁打败曹军的主力是刘备的主力,赤壁大火是不关大局的小火,记不清了,好像火也是刘备集团放的;吴书记得也很简单,好像没怎么提大火,重点提及孙吴的那个啥,胆略,如同抗美援朝,打败曹军主力毫无疑问是孙吴大军。

2009-12-16 21:29 大将张辽
[quote]原帖由 [i]unicoms[/i] 于 2009-12-5 20:42 发表
三国演义是小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神,周瑜只是证明诸葛亮非常神的一个良好铺垫而已

别把小说当历史看。。。。。。。。。

历史上诸葛亮在赤壁的功劳只有

促成孙刘联盟
,而且没有舌战群儒, ... [/quote]
这里又不是史区,不讲演义讲什么。。。

2009-12-16 21:37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jiyi1[/i] 于 2009-12-16 10:32 发表
三国演义这一段的确贬低了周瑜,但实际上是为了周瑜之死做铺垫。诸葛病来自空城会司马,自空城计之后种下病根,用到周瑜身上就是赤壁东风种下病根。周瑜到底怎么死的,也许真的赤壁之战种下病根吧。
[/quote]

那个,诸葛亮的病是空城计种下的根?不知道作者第几回写到了?哪段文字有这个伏笔?恕偶眼拙,一直木发现。

[quote]关于赤壁大火,这个是很神秘的。三国志本身也是矛盾的,魏书武书蜀书的记载都不相同,魏书很简略,一笔带过,提到了大火,遇火而败;蜀书里赤壁打败曹军的主力是刘备的主力,赤壁大火是不关大局的小火,记不清了,好像火也是刘备集团放的;吴书记得也很简单,好像没怎么提大火,重点提及孙吴的那个啥,胆略,如同抗美援朝,打败曹军主力毫无疑问是孙吴大军。[/quote]

这段话就没意思了。小说区里,把历史拿出来干什么?难道想来一段关公战秦琼?

2009-12-16 21:51 西园新军
回复 #9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好在前面讲的是演义,话说俺也没看出这句空城计的意思来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西园新军 于 2009-12-16 21:52 编辑 [/i]][/color]

2009-12-16 22:03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 [i]unicoms[/i] 于 2009-12-5 20:42 发表
三国演义是小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神,周瑜只是证明诸葛亮非常神的一个良好铺垫而已

别把小说当历史看。。。。。。。。。

历史上诸葛亮在赤壁的功劳只有

促成孙刘联盟
,而且没有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的事情。。。。。。[/quote]

版主呢?这种在小说区拿历史打压演义的行为也不管管?

2009-12-16 22:34 西园新军
[quote]原帖由 [i]益德张[/i] 于 2009-12-16 22:03 发表


版主呢?这种在小说区拿历史打压演义的行为也不管管? [/quote]
当时搜索该会员帖子,没有过类此情况,本准备当不知者PM警告下,但现在看来漏掉了。是我工作失误,向各位道歉。也感谢益德张提醒。顺便说下,我刚来的时候扣了好几个会员TB,因为在本区讲历史,但受罚会员多反映并不知情,所以打算改变方法,先看下是否再犯的。

2009-12-17 11:10 jiyi1
....................................................................
....................................................................

....................................................................
....................................................................

....................................................................
....................................................................

....................................................................
....................................................................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