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8 09:46
happybear
《三国演义》疑惑之二:刘备凭什么否定马谡?
[font=宋体]马谡可能是《三国演义》中最为冤枉的一个人了,一露面就被刘备说成是不堪大任的人,而且特别对诸葛亮强调这一点。[/font]
[font=宋体]马谡第一出现是在刘备临死前,当时看到马谡在旁边,刘备特意让他出去,并告诉诸葛亮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堪大任希望诸葛亮注意。这就给未来马谡的死打下了伏笔。[/font]
[font=宋体]其实看完《三国演义》,既使有失街亭的责任,始终觉得马谡死得冤枉,刘备实际上给马谡扣了一顶“莫须有”的罪名。[/font]
[font=宋体]为什么说刘备是给马谡扣了一顶“莫须有”的罪名呢?其实从马谡后来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来,刘备的看法是有问题的。[/font]
[font=宋体]也许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影响太深吧,诸葛亮在后来对马谡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font]
[font=宋体]马谡在《三国演义中》总共出场五次,第一次就是刘备临终给马谡扣帽子。第二次是诸葛亮南征的时候,马谡奉后主之命来劳军,诸葛亮问他此次南征的难点在哪儿?当时,马谡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以至于诸葛亮在劳军之后硬是把马谡留下来作为参军,随军队作战。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的肯定,当然,也是诸葛亮想进一步考察马谡。[/font]
[font=宋体]第三次出场是在南征过程中,孟获的弟弟孟优来投降,诸葛亮问马谡孟优的真实来意,结果看法又与诸葛亮一模一样,最终将计就计抓住了孟获。[/font]
[font=宋体]第四次出场是在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的兵马时。诸葛亮当心司马懿把这些部队训练好,对蜀国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个时候马谡站出来,献了一个计策,虽然没有让曹睿杀掉司马懿,但是使得司马懿失去了兵权,解除了对蜀国的最大威胁。[/font]
[font=宋体]可以说,通过这几次考察,马谡基本上是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谋士或者统帅。做个不恰当的猜测,如果马谡不死,如果不出现姜维,马谡也许就是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font]
[font=宋体]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谋士、参谋,为什么在第五次露面就丢失了街亭,并诸葛亮处死了呢?[/font]
[font=宋体]从失街亭的过程来看,就连王平这样一般的武将都知道在街亭的防守重点在哪里,应该如何扎营。为什么马谡这样一个精通战术的谋士会出错呢?这也许要从诸葛亮的身上来寻找答案。[/font]
[url]http://blog.sina.com.cn/inact[/url]
2009-10-28 09:52
dimeterio
這件事情明顯是倒過來的,劉備是讓所有人出去,然後才對諸葛亮說話,所以其實說了什麽只有諸葛亮自己知道,諸葛亮在失街亭之後提到這段,爲了使馬謖負戰敗責任,為自己開脫。其實誰也沒聽到過劉備否定馬謖。
2009-10-28 10:03
happybear
回复 #2 dimeterio 的帖子
但事实上,诸葛亮是很欣赏马谡的,一直对他评价很高,为什么收街亭的时候又那么不放心马谡。不但派王平去辅佐,又派魏延在后边保驾,还派高翔在柳城接应,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魏延直接镇守街亭,马谡为辅,或者干脆让王平,高翔镇守不就行了。让马谡去,不但不放心,还浪费大量人力,军力,诸葛亮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009-10-28 12:38
小小KS
因为老罗无法自圆其说
2009-10-28 12:50
emony007
又不是刘备一个人这么说的,连敌国的司马懿也这么说!
按道理,司马懿就是中了马谡的招才暂时隐退的,如果马谡只要有一点真本事,他也不会那么评价!
我看是因为马谡有些三国演义里面没有提到的事迹非常有名才导致大伙对他如此评论!
2009-10-28 16:12
fisherr
说明刘备知人善任?
2009-10-28 19:41
太一辰子
马谡有天赋,有智力,所以能出奇谋,但是他统军经验不足,所以容易犯常识错误。这就好比理论牛B,刚出校门的高材生一样。
2009-10-29 09:26
happybear
回复 #7 太一辰子 的帖子
还是同样的问题,诸葛亮看不到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2009-10-29 10:14
lemon0925
马谡的失误只是为诸葛亮摆空城计做铺垫而已
2009-10-30 04:35
xiaomatu
让郭嘉贾诩去守街亭也未必守得住。
[quote]原帖由 [i]太一辰子[/i] 于 2009-10-28 19:41 发表
马谡有天赋,有智力,所以能出奇谋,但是他统军经验不足,所以容易犯常识错误。这就好比理论牛B,刚出校门的高材生一样。 [/quote]
2009-10-30 17:12
天下奇才
不可否认,刘备时期是蜀汉人才最多的时候,刘备知人善用的本事不在曹操之下,作为一个君主,你可以什么都不懂,但绝不能不懂用人,所以刘备在识人方面应该在诸葛之上
2009-10-30 20:51
LEExn
马氏兄弟是在赤壁之战后就加入刘备集团的,到刘备白帝城托孤,马谡和刘备应该有不少接触的,刘备应该对马谡有一定了解
2009-10-31 20:38
车干车袁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吧,因为历史上马谡确实失了街亭,由于文学作品的需要罗贯中就在托孤之时借刘备之口,为日后失街亭埋下一个伏笔,问题就这么简单。
2009-11-1 17:44
碧空之歌
马谡属于出主意可以但是自己带兵不行的.
做狗头军师的时候作为旁观者很容易看清问题,但是作为当局者就不行了.
这就像电视里直播围棋比赛一样,评论员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自己上去就是被虐.
2009-11-1 21:38
吃饭猛喷罗大傻
那刘备又凭什么肯定马忠呢:doubt:
2009-11-2 08:43
js2223
刘备一生阅人无数,大多情况下他对人材的识别率还是很准确的。
2009-11-2 13:20
魔剑美神
难道失街亭就那么严重,我看三国失城败仗的武将多了,不可能每个都杀吧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马谡,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杀他?
2009-11-3 18:01
emony007
回复 #17 魔剑美神 的帖子
阁下只要反过来想想当时环境下如果不杀马谡会有什么后果,就明白了!
2009-11-3 21:16
桃花岛主
[quote]原帖由 [i]魔剑美神[/i] 于 2009-11-2 13:20 发表
难道失街亭就那么严重,我看三国失城败仗的武将多了,不可能每个都杀吧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马谡,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杀他? [/quote]
街亭有多重要,可以参见诸葛对魏延的交代,这是一个咽喉要地,要是丢了,大家都得撤
2009-11-4 07:16
李廣
因為馬謖急功好勝
2009-11-4 11:23
西园新军
[quote]原帖由 [i]桃花岛主[/i] 于 2009-11-3 21:16 发表
街亭有多重要,可以参见诸葛对魏延的交代,这是一个咽喉要地,要是丢了,大家都得撤 [/quote]
重要不重要都得罚,这就是军法。所谓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2009-11-4 17:21
宇文
赵括当年也常将赵奢驳的哑口无言,于是有了长平之败,覆军亡身,几至倾国
好参谋未必就是好将军,大耳百败之下的血泪教训,可惜诸葛未能铭记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宇文 于 2009-11-4 17:22 编辑 [/i]][/color]
2009-11-4 17:25
emony007
回复 #21 西园新军 的帖子
关键是马谡是立了军令状的!
2009-11-4 17:38
时间轴空转
刘备的绝技吧,所谓的“人和”
2009-11-5 18:42
xby0421
凭着他老大的地位和一哥身位
2009-11-7 17:11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xiaomatu[/i] 于 2009-10-30 04:35 发表
让郭嘉贾诩去守街亭也未必守得住。
[/quote]
但是主要是马谡败得太厉害了,如果常规战术就算不赢也能让敌人不能推进。
2009-11-8 04:28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车干车袁[/i] 于 2009-10-31 20:38 发表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吧,因为历史上马谡确实失了街亭,由于文学作品的需要罗贯中就在托孤之时借刘备之口,为日后失街亭埋下一个伏笔,问题就这么简单。 [/quote]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三国志》
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也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此不存在文学作品的需要一说
2009-11-8 07:11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9-11-8 04:28 发表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 ... [/quote]
历史很多论断都是结果论的,比如钟会,诸葛恪,覆灭应该纯属偶然。
钟会不造反仍是高官,诸葛恪狠一点,别人也暗算不了他。
2009-11-8 23:18
KYOKO
从失街亭的过程来看,就连王平这样一般的武将都知道在街亭的防守重点在哪里,应该如何扎营。为什么马谡这样一个精通战术的谋士会出错呢?
这倒是个问题,是偶然吗?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