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15 15:30
尹一朋
古典小说和历史人物
[size=3] 古代历史事实的叙述往往来自口传或笔记,比如《唐书》记载隋末大将秦琼(秦叔宝)与少年将领罗士信奉命攻打卢明月的农民起义军营寨,大获全胜。而攻寨的细节,究竟是秦琼与罗士信爬栅栏而入还是众人直攻外营?还有罗士信在一次单枪匹马与反隋军队骑兵将士的对决中,究竟打败了多少将士,是怎样战胜他们的;秦琼与罗士信在随张须陀镇压瓦岗军时,究竟是如何挺枪保护主帅的;罗士信与秦琼归降瓦岗军,瓦岗起义失败后二人归王世充又因王氏小人作风而叛王投唐军的细节;罗士信身先士卒,爱护下属,直到为国捐躯的一系列事实究竟是如何体现的...... 这些事实宋代史官绝对不可能亲眼看到,他们只能根据前人记载来加以整理,而记载也只能来自口头传说,这些口传很大一部分必来自于前线的将士。 [color=black] [/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 [/color]
[color=black] 史传往往能表现历史人物的性格。譬如隋末军阀王世充在镇压瓦岗军之前对士兵装神弄鬼,自诩梦见周公(姬旦),说是周公让他打瓦岗寨的。他利用先贤的影响,把邪恶之战说成是正义的举动,可见其卑劣的本性。而他究竟梦见了周公旦没有,谁也不可能钻到他脑袋里去看,也没有必要知道。[/color]
[color=black] [/color]
[color=black] 对于青年将领徐懋功(徐世绩),他的智勇双全、儒雅倜傥、义气深重、顾全大局,也是通过他参加瓦岗军,抵抗隋军,纵论天下;参加唐军,为单雄信求情;戍边卫国,袭击番军,治理地方等一系列史实加以表现的。[/color]
[color=black] [/color]
[color=black] 《水浒全传》有很大程度的虚构,但反映了封建社会真实的矛盾,展现了丰富的生活画卷,因此仍可归入“历史小说”。有些作品,比如某些武侠、言情小说假托历史背景,还有些假托历史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的作品,内行人一看就可断定是虚远远大于实的文艺作品,而且后者往往会给青少年造成误导。 [/color]
[color=black] [/color]
[color=black] 有关李闯王、黄巢、洪秀全、捻军的历史小说,姑且不说具有文学和想象特徵的传统古典说部《铁冠图》、《五代残唐》、《洪秀全演义》,即使是新编历史小说《李自成》、《风萧萧》、《天国恨》、《星星草》也未必全是事实。还有传统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东汉演义》、《西汉演义》、《东周列国志》也是这样。 [/color]
[color=black] [/color]
[color=black] 即使是“正史”也有想象与虚构,比如《史记》的创作就有司马迁的主观因素及民间传闻,但这丝毫不影响信史的可信度。《格萨尔王》就是歌颂少数民族英雄的辉煌史诗,而且来源于民间。信史也可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因为具有故事性)。历史故事可当作文学来读,但文学未必就等于历史。[/color]
[color=black] [/color]
[color=black] 古代的官修史籍除了司马的《太史公书》(《史记》)之外,其他大多对起义军或绿林豪杰、草泽英雄抱有成见。 农民起义在古典历史演义说部、传统戏曲文学中大多受到诋毁(譬如罗贯中所作:《三国志演义》的黄巾军,《五代残唐演义》黄巢,《三遂平妖传》的贝州王则,《隋唐志传》的瓦岗英雄和窦建德)。《东汉演义》称起义军铜马贼、赤眉贼。只是因为小说的主人公汉光武帝刘秀曾经参加过绿林军新市兵,绿林军(后来称为汉军)才没有被贬低,还有赤眉军将领董宪,枪法娴熟,在推倒新莽政权中顽强善战,声望与影响较大,作者清远道人也不得不称董宪“山东有名好汉”。[/color]
[/size][img]http://vip2.activeclub.net/user_file/75/forum/2008081117071569.jpg[/img] [img]http://vip2.activeclub.net/user_file/75/forum/2008081117072663.jpg[/img] 张辽(张文远)在古、今画中
[img]http://vip2.activeclub.net/user_file/75/forum/2008081117073936.jpg[/img] [img]http://vip2.activeclub.net/user_file/75/forum/2008081117082205.jpg[/img] 赵云(赵子龙)在古、今画中.
[img=21,20]http://www.xycq.net/forum/images/common/bb_qq.gif[/img][qq]390270699[/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