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26 21:34
ptcn
ptcn的《红楼梦》解读-象征与意识流
[size=3]有关《红楼梦》的帖子,我在本坛发过两个主贴,重点都是“作者问题”(有点小气)。
现在新开一个帖子系列,希望对《红楼梦》的象征和意识流作一点探讨。
顶楼是目录,正文在随后各楼里。[/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ptcn 于 2009-8-26 21:37 编辑 [/i]][/color]
2009-8-26 21:36
ptcn
二十二回末宝钗灯谜诗的象征意解
[size=3]二十二回末宝钗灯谜诗的象征意解
二十二回末贾政猜众人灯谜一节,各本残全不一,情节各异。《红楼梦》诸本异文,绝大多数都仅是文字层面的不同,不造成情节的差异。唯独二十二回末这一节,不仅有的版本如庚辰本、列藏本那样残缺,也有的如王府本、舒序本张冠李戴把黛玉的诗安到了宝钗头上,或者两者兼有。
诸抄本中情节完整的唯有梦稿本,其中宝钗迷诗: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仅见于梦稿本和甲辰本(这是甲辰本与梦稿本渊源密切的一个力证,但甲辰本此节也是残缺的)。
否定梦稿本的人自然要否定这首迷诗(否则梦稿本的崇高地位就无法动摇,续书说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理由如“宝钗不可能说‘恩爱夫妻’”之类。这首诗写得如何呢?
仔细品味分析,我认为这首诗是典型的《红楼梦》诗风格,尤其它充满了《红楼梦》独有的象征。具体看:
“有眼无珠”:
顽石幻化的通灵玉降凡时,“上头有现成的穿眼”(按甲戌本、梦稿本等第三回),是为“有眼”;
“珠”为“朱玉”即“赤玉”,神瑛来自“赤瑕宫”,所以神瑛=“赤玉” =“朱玉”=“珠”,而“无珠”的意思就是“通灵玉不是神瑛”。这也证明了程本把神瑛等同于通灵玉的改动是妄改(“程先脂后”可以休矣)。
“荷花出水”:
荷花,英莲也;
“水”,“渊”也;“出水”即“离渊”; “荷花出水”就是“英莲无缘于冯渊”的冯渊事件,宝钗和宝玉的“金玉(石)相会”和冯渊事件前后接连,是为“荷花出水喜相逢”。
至于“梧桐叶落分离别”,我也有个很有意思的理解,但我先不说了,先听听众位有没有什么好的解释。
至于为什么说这样的技法是象征,这说来话长,以后慢慢细聊。
[/size]
2009-10-15 21:29
ptcn
补上对“梧桐叶落分离别”的解读
[size=3]***补上对“梧桐叶落分离别”的解读
杜甫有诗“碧梧栖老凤凰枝”。故“梧桐叶落”指“凤凰离去”。
凤就是凤姐,“凤凰离去”指凤姐离世。宝玉、宝钗的分别和凤姐之死前后相接,按杨藏本《红楼梦》,114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115回贾宝玉“证同类宝玉失相知”,116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贾宝玉开始理解了自己的来历和归宿,并积极寻求复归的途径。
“梧桐叶落分离别”指的就是这一段情节。
***“象征”就是两个表达之间的暧昧联系
在这个“竹夫人”谜语里,存在着两个表达,一个是一般的谜底“竹夫人”,另一个则是“有眼无珠”的来历、“荷花出水”时的相逢、“梧桐叶落”时的离别这个过程。这两个表达之间有暧昧的关联,它们是同一个谜语的谜底。这两个表达之间是象征的关系。
另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则是钗黛判词,其一个表达如第一百十六回里贾宝玉所言“只是暗藏着他两个名字”,另外的表达则包括“钗黛一体”、“一木两地生”、“金玉失配/木石失配”等丰富的内容。这同样是象征。[/size]
2009-10-18 00:19
小星影
看过了!留下一些!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