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庞涓与孙膑兼谈阴谋与阳谋


2004-6-21 18:47 马超将军
鲁迅有句名言:以阴谋成大事者,古来无有。何谓阴谋呢?阴谋就是暗中作坏事的计谋。何谓阳谋呢?阳谋这个词古代没有,是现代人发明的词,指的是做正当的事的计谋。春秋战国时期,庞涓与孙膑都是春秋隐士鬼谷子的徒弟,在他二人身上,阴谋与阳谋之间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现就他俩的事乱侃一阵。

说庞涓与孙膑不能不说他们的师傅鬼谷子,鬼谷子此人在史上记载确有其人,姓王名诩,常到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在清溪的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可是纵横家的开山鼻祖,据说除了孙膑与庞涓外,苏秦与张仪也是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其代表作《鬼谷子秘籍》,与《孙子兵法》不同,《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秘籍》则侧重于具体战术和技巧,二者可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据传鬼谷子精通多门学问,一是数学和星象学,主要是天文演算与占卜术,预测将来,极其应验。二是兵学,主要是六韬三略,行兵打仗排兵布阵的学问。三是游学,侧重强闻博记和机智应辩。四是出世学,侧重于修身养性医术及却病延年。后来鬼谷子出了名,就有不少人来投奔他学其术,鬼谷子就挑几个好的重点调教,当时就有四个出名的弟子,齐国人孙宾,魏国人庞涓、张仪,洛阳人苏秦,其中庞涓与孙宾结为兄弟,一同学习兵法,张仪、苏秦结为兄弟一同学习游说。且说庞涓学习了三年多的兵法,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听说魏国高薪奉禄招纳贤才,随即心动,急于下山求取功名利禄。鬼谷子早已察觉,就放他下山了,留人留不住心是没用的。临别前鬼谷子还算了一卦,赠了庞涓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庞涓与孙宾临别前还对孙宾发下重誓,苟富贵勿相忘,如违誓言,死于乱箭等等。在庞涓下山后,鬼谷子发现孙宾心存仁厚,就悉心传授给孙膑一秘籍:孙武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宾用心学习,暂且按下不说。

且说庞涓下山,日夜兼程,赶到魏都,入朝晋见魏惠王,正赶上厨师刚给魏惠王端上蒸羊,庞涓暗喜,莫非要应师傅之言,富贵即来?那魏惠王见庞涓仪表不俗,遂与之谈及学问,庞涓从容应付,对答如流,如此深得魏惠王喜爱,当即拜庞涓为元帅兼军师,庞涓的一个儿子和两个侄子也都当了将军。庞涓从鬼谷子那里学的一点东西总算派上了用场,庞涓训练兵将,四处掳掠周边小国,屡屡得胜而归,自此庞涓志得意满,好不遐意。

可事情偏偏凑巧,鬼谷子的好友墨翟旅游来探访鬼谷子,发现孙宾学业已成,且很合脾胃,甚是喜爱,便有相助孙宾成就功名之意,孙宾就把庞涓临别誓言说给墨翟听,墨翟便下山探听庞涓之意,一探才知道那庞涓傲慢自得,早忘了那誓言,热心的墨翟只好自己去谒见魏惠王诉说孙宾之才,举荐孙宾。魏惠王便差庞涓想法把孙宾请来共同效力魏国,开始庞涓以孙宾是齐国人未必尽力来搪塞阻止,魏惠王不信,庞涓见拗不过,只好应下来,暗想孙宾来了与他本人必定有利害冲突,先把孙宾骗来再设计陷害。阴谋就此开始了,由此可见人如果利欲熏心了,什么兄弟、友情、国家等等早已抛至九霄云外了。

且说庞涓修书,魏惠王准备大礼,派人挟书礼来见孙宾,庞涓书中竟然无一字问候授业恩师鬼谷子。鬼谷子觉得庞涓乃刻薄嫉妒之人,恐孙膑与庞涓难以两立,想不让孙膑下山,又恐拂了魏惠王好意,就算了一卦,这卦先凶后吉,就同意孙膑下山了。但把孙宾的名字的“宾”改成“膑”,意思是孙膑以后要受膑刑即刖刑,(就是古代把脚砍掉的刑法)。临别前,鬼谷子还送了一个锦囊,让孙膑危急之时,拆开来看。以前看春秋战国故事,看到这里,总心存疑惑,古人既然如此聪明,先知先觉,为何不防患于未然?还有唐朝的袁天罡,明朝刘伯温的推背图,这些预言很多都证实了后面的结果,如此神呼其神,还美其名曰:天机不可泄露。一副神秘状,可笔者总存疑惑,怀疑后人作书牵强附会,伪作预言所成。当今科技如此发达,也不曾到如此先知先觉的水平。哈,扯远了,打住。

且说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因心下有鬼,自不肯举荐,待孙膑见过魏惠王,魏惠王欲拜孙膑为副军师,庞涓则极尽小伎俩,遮掩孙膑才能,又以巧说只让孙膑以客卿居魏,不使其执掌兵权。庞涓逐步达到目的,便开始了阴谋准备套取《孙子兵法》,且看庞涓伎俩,不得不叹服。

开始庞涓先让手下徐甲扮作孙膑的老乡,持孙膑之弟孙平孙卓的手书来见孙膑,那手书自然也是伪造的了,另外孙膑离家求学多年,自然早已忘记兄弟笔迹,不辩真伪。那手书是要孙膑返回故土,兄弟想聚之意。孙膑因刚入魏深得魏惠王器重,而自己也未见寸功报效,不便离去,随回书说明。那庞涓从手下徐甲那里得到孙膑手书,套取了孙膑的家乡地址,随后模仿孙膑的手迹,换了一份假的回书,书中内容换成了背魏向齐、难忘故土的意思。然后庞涓带着伪书告发孙膑,说孙膑心系齐国,建议魏惠王杀之。魏惠王担心罪状不明,杀了贤明之士恐失人望。庞涓见机又巧说让魏惠王把孙膑发到他府中处置。魏惠王应允,庞涓又跑到孙膑那里巧说让孙膑向魏惠王请假省亲,孙膑一直把庞涓当成好兄弟,不疑庞涓有诈,孙膑心存仁厚,自然也不以坏心揣度庞涓。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诚如是也!

孙膑按着庞涓设计好的圈套,一步步的走,庞涓这导演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孙膑照着庞涓的意思给魏惠王写了探亲表章,那魏惠王看到表章很生气,想孙膑来魏国,待他不薄,不思报效,却吃里扒外,心向齐国,随把孙膑发配到军师府治罪。那庞涓佯装不知,还伪善一定要到魏惠王那里力保孙膑。那庞涓到了魏惠王那里说孙膑私通齐国,罪不至死,处以膑刑使其无法逃回齐国,魏惠王应允。

庞涓回到府中,先表他如何费力保住孙膑,免了死罪,但不得不按王命对孙膑处以刖刑和刺面,结果孙膑被挖掉了膝盖骨,脸上刺上“私通外国”四字,那庞涓可真是一流的演员啊,如果那时有奥斯卡金像奖,真是真非他莫属。那庞涓假意啼哭,对孙膑好言抚慰,俨然一副兄长样子,表现的倍感亲切。这庞涓的阴谋真是玩到了极致,充分展现了阴谋家的表演天才。

孙膑受刑后,成了废人,住在庞涓府中,一日三餐,拉屎拉尿全得靠军师府中一个叫诚儿的仆人伺候,时间久了,孙膑觉得很是过意不去,庞涓抓住时机,则央求孙膑传授孙子兵法的鬼谷子的注解。(狐狸尾巴总算漏出来了),孙膑答应给他写,每天费力写个二-到三篇,庞涓急不可耐,让诚儿催促,诚儿疑惑,问庞涓的内侍得知原来是庞涓用诈准备骗取兵书,诚儿良心未泯,可怜孙膑,偷偷的将实情告诉了孙膑,孙膑至此恍然大悟,然苦思无脱身之计。正彷徨时,想到了师傅临别授予的锦囊,打开一看,“诈疯魔”三个字提醒了孙膑。自此孙膑开始了他的阳谋,为了自救吗,当属阳谋。不过孙膑的表演天才也不亚于庞涓,当晚便开始了疯魔表演,痰粪涂面,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还骂不绝口,浑然一疯子,庞涓多次试探,孙膑也以疯人疯语作答,庞涓还让人把孙膑拖到猪圈里,孙膑表演的丝毫不漏破绽,看来奥斯卡奖庞涓还真不够格,强中自有强中手。自此庞涓不再疑惑孙膑诈疯,反倒懒得计较了,估计没人会去与一个疯子去计较。庞涓放松了警惕,任孙膑卧于猪圈和游历于市井之间,不再理会。

  后来鬼谷子的好友墨翟在齐国元帅田忌家里作客,得知了孙膑的遭遇,甚是懊悔不已,没有想到想帮孙膑反害了他,遂向田忌举荐孙膑,田忌以偷梁换柱之法,从魏国救回孙膑,自此孙膑摆脱厄难,否极泰来。在战国的舞台上,师兄弟展开了较量。

孙膑与庞涓第一次的较量就是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具体不阐述了,被誉为经典战例。
孙膑与庞涓第二次的较量就是两人在堂邑县东南大斗八卦阵,庞涓大败而归,幸而子侄相救,仅以身免。他们最后一次较量是在庞涓进兵伐韩之际,韩国向齐国求援,孙膑采用声东击西,先答应韩国救援,坚定韩军守城之意志,然后攻其所必救,齐军向魏国边境进攻,促使庞涓回援,韩国之围自解。然后孙膑以减灶之计向魏军示弱,引魏军兵马追赶,大军在马陵道前后设伏,以逸待劳。齐军在马陵道两侧埋伏弓弩手,当庞涓率大军赶到马陵道正是傍晚,庞涓隐约看见一棵大数有字,叫士兵举火查看,一看是“庞涓死于此地”,刚喊“撤退”。只听一声梆子向,万箭齐发,魏军大乱,齐军伏兵前后杀来,庞涓身带重伤,左冲右突不得脱身,绝望之际。叹息道:“吾恨不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即举剑自吻。庞涓之子也死于此战。

纵看庞涓利欲熏心,心胸狭窄,阴险毒辣,在孙膑身上耍尽了阴谋诡计,正所谓“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想那庞涓如果心存磊落之心,不耍阴谋也不至落得如此可悲下场,正所谓:天作孽尤可恕,自做孽不可活。也正应了鲁迅那句名言:以阴谋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2004-6-21 19:21 轻扬婉兮
成了大事,阴谋也没有人会称其为阴谋了,这实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哦~
我一直觉着鲁迅是一个智慧到过头的人,他的话,总分好几层,按照哪层理解,都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说话太暧昧也不好,容易被别人利用,尤其被某一特定时期,被某一政治力量不着痕迹的利用,对一个伟大的人,实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其实庞涓对孙膑理论的成熟也还是有帮助的."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他尝过什么是嫉妒!"

2004-6-21 20:05 lbmark2002
“以阴谋成大事者, 古来无有  ”我觉的鲁迅先生的话也不完全对
阴谋在许多历史大战中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比百万大军都有用。
例如战国时期赵将李牧可说是战无不胜的,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秦国的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但是赵国为什么会亡国?李牧为什么会死?就是因为阴谋——反间计!
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派王敖行反间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可见阴谋比百万大军更有作用。“阴谋也成大事”
这只是小弟的个人意见,我不赞成大家做事都使用阴谋,那样就是找K

2004-6-21 20:08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lbmark2002[/i]于2004-06-21, 20:05:02发表
“以阴谋成大事者, 古来无有  ”我觉的鲁迅先生的话也不完全对
阴谋在许多历史大战中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比百万大军都有用。
例如战国时期赵将李牧可说是战无不胜的,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秦国的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但是赵国为什么会亡国?李牧为什么会死?就是因为阴谋——反间计!
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派王敖行反间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可见阴谋比百万大军更有作用。“阴谋也成大事”
这只是小弟的个人意见,我不赞成大家做事都使用阴谋,那样就是找K  [/quote]
对阴谋的理解问题吧,往往越简单、越基本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

2004-6-21 20:16 轻扬婉兮
马基雅维里说过"为了一个正义的目的,我们可以不择手段."(大意是这样,原话记不大清楚了)
可见阴谋与否是很难界定的.

2004-6-21 20:25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轻扬婉兮[/i]于2004-06-21, 20:16:10发表
马基雅维里说过"为了一个正义的目的,我们可以不择手段."(大意是这样,原话记不大清楚了)
可见阴谋与否是很难界定的. [/quote]
也不是吧,作为战争敌对双方为了获取胜利,无所不用其极,自然谈不上什么阴谋。

阴谋比较多地是用在同一集团、同一类别内部,因为是同一集团内部暗地里作坏事的计谋。敌对双方之间很少用这个词给另一方的。

象“慕尼黑”阴谋之所以称为阴谋,因为三巨头把其他盟国隔开计议出来的东西。

2004-6-21 20:25 lbmark2002
[quote]原帖由[i]轻扬婉兮[/i]于2004-06-21, 20:16:10发表
马基雅维里说过"为了一个正义的目的,我们可以不择手段."(大意是这样,原话记不大清楚了)
可见阴谋与否是很难界定的. [/quote]

恩 ~阴谋是难以划分褒与贬的,常常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因时空而改变其评价。

2004-6-21 20:29 轻扬婉兮
[quote]原帖由[i]马超将军[/i]于2004-06-21, 20:25:28发表
[quote]原帖由[i]轻扬婉兮[/i]于2004-06-21, 20:16:10发表
马基雅维里说过"为了一个正义的目的,我们可以不择手段."(大意是这样,原话记不大清楚了)
可见阴谋与否是很难界定的. [/quote]
也不是吧,作为战争敌对双方为了获取胜利,无所不用其极,自然谈不上什么阴谋。

阴谋比较多地是用在同一集团、同一类别内部,因为是同一集团内部不能公开的作坏事的计谋。敌对双方之间很少用这个词给另一方的。

象“慕尼黑”阴谋之所以称为阴谋,因为三巨头把其他盟国隔开计议出来的东西。 [/quote]
不尽然,国共双方作战,很多就给这个词了.
很多时候,我们是加了感情色彩进去.

2004-6-21 20:34 superzz_0
照我看呢,成功的阴谋就是所谓的阳谋,反之亦然。

2004-6-21 20:36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轻扬婉兮[/i]于2004-06-21, 20:29:56发表
[quote]原帖由[i]马超将军[/i]于2004-06-21, 20:25:28发表
[quote]原帖由[i]轻扬婉兮[/i]于2004-06-21, 20:16:10发表
马基雅维里说过"为了一个正义的目的,我们可以不择手段."(大意是这样,原话记不大清楚了)
可见阴谋与否是很难界定的. [/quote]
也不是吧,作为战争敌对双方为了获取胜利,无所不用其极,自然谈不上什么阴谋。

阴谋比较多地是用在同一集团、同一类别内部,因为是同一集团内部不能公开的作坏事的计谋。敌对双方之间很少用这个词给另一方的。

象“慕尼黑”阴谋之所以称为阴谋,因为三巨头把其他盟国隔开计议出来的东西。 [/quote]
不尽然,国共双方作战,很多就给这个词了.
很多时候,我们是加了感情色彩进去. [/quote]

这里面存在一个视角的问题,用词人的视角是决定因素,另外阴谋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非正当性。

在抗日战争时期,用阴谋这个词还比较多,因为国共算不上敌对双方。但内战时期,阴谋这个词用在各对方之间就少多了。即使有用的,也不恰当,正如你所说,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004-6-21 21:11 无双
看着像评书 比以前我知道的多了个八卦斗阵

多了点作者自己的见解

2004-6-23 01:04 shartur
孙膑到底叫什么已经成了难解之迷。但是用一个类似与“孙瘸子”的称呼来代表一代宗师,似乎不妥。不如叫他小孙子如何。

2004-6-23 16:39 q42474112
什么叫做阴谋,就是自己都觉得拿不上台面的计谋
阴谋捣鬼确实是有效也有限的,不可能单靠着耍耍诡计就指望能唬弄了谁,
毕竟谁比谁傻多少

2004-6-23 16:41 首席屠宰官
我认为对敌人实行的计谋不算阴谋
对朋友、同伴实行的计谋是阴谋

2004-6-23 16:44 财务成本管理
[quote]原帖由[i]首席屠宰官[/i]于2004-06-23, 16:41:16发表
我认为对敌人实行的计谋不算阴谋
对朋友、同伴实行的计谋是阴谋 [/quote]
敌人对你实行的计谋叫阴谋
反过来叫阳谋
以阴谋成大事者,古来没有?不太可能吧

2004-6-25 20:12 shartur
[quote]原帖由[i]破冰船[/i]于2004-06-25, 20:11:41发表
我土人,刘伯温是汉的吗? [/quote]
推背图是假的

2004-6-26 00:05 wallish
鬼谷子是苏张的老师是《战国策》所言,而孙庞为其徒弟系《孙庞演义》所言,《史记》只说两人曾俱学兵法。余观《鬼谷子》乃修辞之说,盖纵横家之鼻祖,与兵法尤其是兵技巧基本没有关联。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