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3 16:53
zsxmmhd
无机胶水的第一次乒乓大赛
感觉上日本人是最大获益者,我觉得他们似乎早就做好准备了,不光松平,水谷等人的打法好像也完全是为了无机时代做准备,离台都很近,因为现在球速慢了,所以比较容易近台封锁对手,两面横板,拼命发力打死对手,这个策略我觉得很不错。
总体上看,无机搅局之后日本大概会升到世界第二。
中国其实也算受益者,萨姆索诺夫柳承敏吴尚垠的一大批提前就被淘汰了,估计波尔来情况也不会很好,中国的马林看来适应情况不是很好,不过不要紧,中国也有大批年轻人。
说道新人,松平很引人注目,不过我觉得未来威胁最大的应该是德国的奥恰洛夫,这人技术比较全面,而且力量比松平大得多,中远台攻击更强。欧洲除了他没什么值得注意的,梅兹这个所谓新秀其实比马林才小一岁,苏斯也有25了。
韩国的柳承敏和吴尚垠因为年纪缘故,未来恐怕只会下降,但无机减缓球速之后朱世赫也许表现更好,老实说,我觉得他起码有5成机会淘汰马林,另外韩国还有一个很年轻的削球手徐贤德,虽然目前还一般,不过年纪小,未来也许有发展
2009-5-3 18:39
茅延安
从技术特点来看,日本这几个小孩似乎更适合有机时代.
水谷的手感很好,但打法受力量限制大
松平健太值得长线关注.
韩国的金廷勋不错,但碰上控制类型的中国选手还是没戏.
看到张超的反手稍稍有点诧异.看来中国队也终于开始面向潮流了
2009-5-3 19:07
三千年以后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中国独霸乒坛,无论你怎么改,中国都没问题,因为人才太多,总能找到适应的,反而改的越勤快中国越有利。
2009-5-3 19:54
马岱
我现在已经对乒乓球比赛没什么兴趣了,竞技体育的一大特点就是争胜负,胜负没悬念就失去很大一部分看点了。
2009-5-3 21:23
冷风青古道
今晚看了男单比赛。
马琳虽然赢了,但是表现得并不好,自己的优势、特点并没有发挥出来。
陈玘虽然输给了王励勤,但是表现得非常好,特别是最后一局的搏杀,十分像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的柳承敏。
2009-5-3 21:48
zsxmmhd
[quote]原帖由 [i]茅延安[/i] 于 2009-5-3 18:39 发表
从技术特点来看,日本这几个小孩似乎更适合有机时代.
水谷的手感很好,但打法受力量限制大
松平健太值得长线关注.
韩国的金廷勋不错,但碰上控制类型的中国选手还是没戏.
看到张超的反手稍稍有点诧异. ... [/quote]
如果是有机时代那么快的球速他在近台封实际就很危险的,无机时代提高了成功率
2009-5-3 22:20
托塔李天王
男女单包揽四强.. 看起来无机时代的中国队更强了. 很担心乒乓球会被最终踢出奥运会. 如果这样的话, 中国以举国之力培养一支强大的乒乓球队就没多大意义了.
蔡振华还说要养狼, 结果全养死了:titter:
2009-5-3 22:48
邓仲华
:mellow:又要全拿?没意思
如果丢了一项?看看看,这次没有全拿吧:mellow:
饿承认饿搞不清是咋想的了
2009-5-3 23:05
zsxmmhd
担心什么,以现在的经济形势,说不定不是乒乓被踢出奥运,而是奥运被踢出伦敦
2009-5-3 23:16
☆慕容泪☆
国际乒联也太蛮横了点。
在搜狐上看到的,那个什么乒联主席竟然公开批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没冠军素质”,说什么打赢了比赛跟对手握握手就算,又说中国运动员表情太呆滞,没什么激情,难道要像足球那样夺冠了脱衣服这叫做“有激情”?
后来他又批评中国作为乒乓大国没尽到推广乒乓的责任。
饿看到这里就非常郁闷,运动员的责任就是打比赛,运动员的工作就是要去赢比赛,难道有故意让出冠军这么一个义务?
中国凭什么要承担推广乒乓的义务?
如果要说推广,为什么这么多年乒乓球赛,没见过一个黑人运动员?这又是什么原因?限制了中国、打击中国竟然可以推广乒乓?好笑。
2009-5-3 23:52
风使
所以说沙拉拉可以下台了,不去想办法提高整体水平,却从削弱强队的思路上去着手,这不是在发展一个运动,而是在破坏这项运动。
一个从上台到现在不断地在进行改革,目的只有限制乒乓球超级强国中国的优势,结果越改越相反,老牌的乒乓球强国反而是没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乒乓球,反倒让对乒乓球理解更加深刻的中国最快适应了频繁的改革,确立了如此长周期的霸主地位,而且优势越来越大。居然对手都没有了,从现实效果上说,沙拉拉的改革是失败的。
从改革的内容上来看,无论大球还是11分制还是无机,都改变了乒乓球的传统观赛习惯,反正我从改11分制之后就失去了观赏兴趣,11分赛制太快,三下五除二就完了,还没有投入情绪就结束了,失去了高潮的比赛我是没有多少兴趣看。
比较怀念那个各种打法相互克制相互增辉的时代,除了弧圈之外其他打法基本都已经已经消失了。
张超的反手一直凶狠,从少年时期就看他打球就是如此,正手相对的平庸,还是平衡不够,乒乓球到底还是靠正手的杀伤力说话的项目,技术定型就是这样了,他还是走不远,而且他也不年轻了。
日本是向中国模式靠拢,来打联赛,搞集训制度,成效出来了。看了两个球,速度OK,不过力量还是成问题。
2009-5-4 00:48
phoenixdaizy
有点怀疑国际乒联的人会不会打乒乓球。既然不热爱这个项目,参与进来做啥??
我觉得他批评中国球员也是对的,但是他们自己的推广呢??搞比赛也不搞个花样出来。自己也不去现身说法和球员们切磋一下乒乓球。乒乓球这个运动完全是推广不好咯。
2009-5-4 08:39
tonyget
也许中国确实没有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广乒乓球运动
就像围棋一样, 中国围棋很强, 但要说到推广,肯定比不上日本, 世界各国围棋主要是日本大力推广的.
感觉中国各种强项运动都有点政治味道, 只要自己强, 能在奥运夺冠就行了, 其它的并不是很关心.
2009-5-4 08:42
tonyget
另外谁知道国际乒联是如何运作的 ?
要通过一项新的决议, 是各成员国投票决定的吗 ?
2009-5-4 08:58
tonyget
我觉得如果乒乓球被踢出奥运倒不一定是坏事
现在中国啥都听国际乒联的, 完全是因为奥运的关系. 如果以后奥运没乒乓球了, 也就没有这个夺冠的政治任务了. 中国也就用不着理国际乒联了, 在国内爱咋玩就咋玩, 反正中国是乒坛超强, 球迷人数也最多. 外国的球员如果想继续跟国际乒联混随便, 想到中国打球就要适应中国的规则.
2009-5-4 12:22
zsxmmhd
我觉得大球还是不错的。但是11分实在太快了,起码应该15分
2009-5-4 20:17
冷风青古道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09-5-3 23:52 发表
所以说沙拉拉可以下台了,不去想办法提高整体水平,却从削弱强队的思路上去着手,这不是在发展一个运动,而是在破坏这项运动。
一个从上台到现在不断地在进行改革,目的只有限制乒乓球超级强国中国的优势,结 ... [/quote]
风使的总体框架,我大致上时认同的。不过有一些小的细节问题,我有不同看法。
一项运动有不合适的地方,当然需要改进,但是像沙拉拉那样的具体执行操作就有问题了。
这些改革的执行操之过急了,许多国家还来不及培养新的优秀选手,老一辈的优秀选手就被新规则赶下去了。
一次次急匆匆的改革,冲击过后,原本“一超多强”的“一超”的中国队经受住冲击,然而“多强”的瑞典、韩国倒下了。
现在日本崛起了,但是这个绝对不是“改革”带来的结果,而是日本学习和借鉴了中国的长处。
11分制,使得老运动员的经验和变化的作用减弱,瑞典的老瓦和佩尔森就马上不行了。
抽签取消尽量避免同一协会的选手提前交锋的规则被取消,韩国的吴尚垠和柳承敏就被分在了同一个1/16区。
中国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然而经不住这样的冲击。
中国的年轻选手源源不断的补充,然而其他强队却经不住冲击,倒下了。
尤其是11分制等规则的实施,更是难以理解,增加比赛偶然性能够增加比赛观赏性?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改成抽签决定输赢好了。
其他运动,如篮球,也不会为了推广,把40分钟的比赛改成30分钟的。
同意风使的观点,推广乒乓球的发展,应该是去提高弱队的水平,而不是去降低强队的水平。
2009-5-4 21:37
马岱
乒乓球的11分制和排球的每球得分制是历史的倒退。
2009-5-4 22:33
tonyget
羽毛球也跟排球一样, 改成每球得分制, 严重的倒退, 原本很多技术流派都没用了
2009-5-4 22:39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09-5-4 12:22 发表
我觉得大球还是不错的。但是11分实在太快了,起码应该15分 [/quote]
11分可以,但是越到后期淘汰赛,应该引入9番,11番,13番,甚至15番大战。
2009-5-4 22:56
托塔李天王
回复 #20 phoenixdaizy 的帖子
怎么听上去像斯诺克比赛啊:titter:
2009-5-5 00:05
风使
羽毛球每球得分制还好,毕竟避免了一场球4、5个小时的超级拉锯战,这样的比赛其实观赏性也是打折扣,对观众也是煎熬。羽毛球好在将11分制及时地改成了21分制,乒乓球却相反。
排球每球得分制确实改变了排球整个战术体系,排球的改革充分说明了改革都是强者进一步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由欧美主导的排球改革,无论是发球区位置的取消,还是每球得分制,还是自由人制度,甚至即将采用的双自由人制度,都是有利于欧美强队的,亚洲队伍因此而几乎彻底丧失对抗能力,男子尤为明显。:sleep:
乒乓球中国人吃得太透了,怎么改只要不彻底的改变运动项目,乒乓球不变成网球,都逃不出中国人的研究。在吃透的基础上研究新制度是中国人非常擅长的,体操也是,新规则出来的期间都是中国人最早利用新规则占据优势。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9-5-5 00:09 编辑 [/i]][/color]
2009-5-5 08:38
tonyget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09-5-5 00:05 发表
充分说明了改革都是强者进一步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
[/quote]
那乒乓球的改革, 也是中国进一步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 ?
2009-5-5 12:05
风使
[quote]原帖由 [i]tonyget[/i] 于 2009-5-5 08:38 发表
那乒乓球的改革, 也是中国进一步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 ? [/quote]
从目前改革的效果来看,也未必不是这道理。看上去中国在被动的遭到国际乒联的改革挑战,其实这是我们国人的自保防卫心理角度,换一个角度说就未必如此。
国际乒联是虚的,实体是各国的乒联,中国自己在国际乒联里也有强大的影响力,你只要看看国际乒联的改革提案有多少,最后通过的是什么就明白了。只要中国认为可以接受,不会对自己的优势产生颠覆性挑战的改革,中国都支持,反之则反对让其不通过。比如欧洲提出的发球发对角线的改革提案,这种让中国发球优势丧失的提案,中国是坚决杯葛的。而改大球,还是徐寅生担任主席的时候就在推动的,虽然中国优势的速度有损失,但是欧洲的旋转和力量优势损失更大。无机胶水看下来对欧洲中远台技术影响很大,更有利于中国的近台快攻路子。
无论怎么改革,只要不涉及中国乒乓球打法体系的根基,对于具备打法最全的中国队来说,适应能力和转圜空间都是最有利的,不管有心无意,趁规则混乱扩大优势怎么说确实也是实际的得益者。
2009-5-5 17:58
phoenixdaizy
欧美太话语权了,其次就是非洲和中东。~~~~南美北美东亚,除了日本,韩国的柔道,跆拳道独创的以外,其他连篮球都是欧洲人定规则。
2009-5-6 20:28
冷风青古道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09-5-5 12:05 发表
而改大球,还是徐寅生担任主席的时候就在推动的,虽然中国优势的速度有损失,但是欧洲的旋转和力量优势损失更大。无机胶水看下来对欧洲中远台技术影响很大,更有利于中国的近台快攻路子。[/quote]
风使这两句说到了我困惑的。
小球改大球,击球速度下降4%,旋转速度下降了13%,照理说,应该是对以旋转为主的不利啊,
可是,实际上却是老瓦和佩尔森影响不大,刘国梁不行了。
这是为什么?:ohmy:
这次无机胶水对速度见长的柳承敏和马琳影响很大,而王皓却似乎没多大影响。
这个,似乎是对击球速度影响更大吧:ohmy:。
2009-5-6 20:44
phoenixdaizy
马某人是自己训练太少,对比王励勤,他的体型已经开始走样了。
王楠称霸女子比赛多年,是女子比赛没有竞争对手,男子比赛情况要凶险多了。
2009-5-6 21:11
冷风青古道
回复 #27 phoenixdaizy 的帖子
嗯,马琳的训练确实少了。
看他的推挡不行了,
特别是以前拿手的吸短球,都是放的很高,还挺长的,结果几乎都被对方反击打死。
2009-5-6 23:23
马岱
羽毛球的发球其实没什么影响力,特别是单打,双打的发球相对吃亏较大,所以改为每球得分制是合适的,另外羽毛球是由15分改为21分,只有女子单打原来是11分制。
但排球的发球影响太大了,一攻成功率太高,发球得分方式还是有必要性的。我认为改规则后比赛激烈程度是下降了,一旦落后几分就很难追赶,不象以前,逆转是经常的事。
足球的突然死亡法是典型的昏招,好歹是终止了,不过我还是认为国际足联是最顽固的体育组织了,对改革有天生的阻力。
其实我觉得最该改革的是网球,网球的发球局完全可以取消,可以控制比赛时间,不过网球现在发展很好,也不会去改。
2009-5-7 00:19
tonyget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9-5-6 23:23 发表
羽毛球的发球其实没什么影响力,特别是单打,双打的发球相对吃亏较大,所以改为每球得分制是合适的,另外羽毛球是由15分改为21分,只有女子单打原来是11分制。
[/quote]
还是有影响。改成每球得分后,像以前王莲香,熊国宝等“胶皮糖”型打法的运动员就很吃亏。
2009-5-7 08:06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冷风青古道[/i] 于 2009-5-6 20:28 发表
风使这两句说到了我困惑的。
小球改大球,击球速度下降4%,旋转速度下降了13%,照理说,应该是对以旋转为主的不利啊,
可是,实际上却是老瓦和佩尔森影响不大,刘国梁不行了。
这是为什么?:ohmy:
... [/quote]
两个原因:
1。刘国梁是被无遮拦发球和11分制给搞残废的。我小时候打球也是被这两条规则给搞残废的。以前打球的时候,只要发球权在手,16:19 落后这局肯定是我的,15:20 落后有半数以上机会能搞定。。。
2。如果中国只有刘国梁,相信他三年之后还是一条好汉。。。可惜在中国,只要你一朝不行了,你就永远不行了。
2009-5-7 08:30
马岱
当时国外球员破解刘国梁的招数主要是送刘国梁正手长球,让刘国梁先提拉而不是抢攻,然后打刘国梁的回头。
2009-5-7 18:47
冷风青古道
高手如琳
我一直很喜欢马琳,和许多喜欢马琳的朋友们一样,希望马琳这次能取得男单冠军,获得大满贯,然而,打完1/4决赛就感觉到,马琳是无法夺冠的了。
相比起老瓦和中国双子——刘孔,现在要夺得大满贯,难度太大了。
现在乒乓球改革实在是太频繁了,运动员要不断地改变自我,来迎合新规则,很难长期保持强大。
2009-5-8 10:44
青木风亮
刘国梁的打法好像不太适应大球啊,印象中他是打直板快攻的。中国男队丢过一次世锦赛冠军,就是因为刘作为主将失手了,那次比赛刘国正比较闪光。那时候我上高一, 后来他们把瑞典人请到天津又比了一次,刘还是对阵老瓦,老瓦很有章法地让刘完败了... 后来换孔令辉对老瓦,立马把老瓦虐得没脾气,主要孔的横板很有特点,速度实在太快...这场比赛后刘就退役了,孔后来还打了大约4年,世锦赛决赛小负王励勤后才退的。
老瓦跟他们对阵多年,也是对孔的球技评价稍高于刘(当然对两个人评价都很高)。刘和孔刚出道的时候,我记得他们两个争世锦赛冠军,当时是21分制,孔稍胜。
王励勤 王浩 马琳基本上一物降一物的,上届世乒赛国内预选打队内大循环,还有其它一些比赛。基本上是这样,王励勤力量大,控制范围广,不过打得比较简单;王浩技术先进,不过斗志和状态不好说;马琳想法多,不过有时过于复杂,反手稍弱,容易被蛮力直接搞死。
王励勤碰王浩,基本上挂,无论是国际比赛还是队内训练,王浩一碰到王励勤打球就特灵动,大王完全发挥不出来;王浩碰马琳,基本上挂,无论国际比赛还是队内训练,主要小王的球路马琳大都能算到,就算大力弧圈、抽杀,马光靠防反都能把小王搞定,马琳应变很强;马对大王,还有欧洲一些选手(比如波尔),容易被直接抡死;
柳承敏打法很落后,攻击和敏捷稍高,防御、精神都不行,主要就靠关键时刻放放霸气,一些小人物就能把他干掉。
我最早打直板快攻,不过后来碰到拉弧圈的高手,知道厉害了...所以现在也改打弧圈了,反弧圈的人一定不会拉弧圈吧:titter: 弧圈实在是太爽了,力量和旋转的完美结合,如果抽杀是0,削球是1,那弧圈就是艺术。我现在比较倾向大力弧圈的打法,让出手位置扩展到任何高度(如果手腕爆发力够的话,台内球也照拉不误),暴杀以后落到对方台面再降低高度发生折线变向,给我正手的话,这招一出有些大学校队的人也能秒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青木风亮 于 2009-5-8 10:46 编辑 [/i]][/color]
2009-5-8 12:02
zsxmmhd
马对波尔应该不错
实际上马林很久状态都不好,主要靠经验和意志赢球
因为马的实际年龄是。。。。。。他实在也很不容易
2009-5-8 12:25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青木风亮[/i] 于 2009-5-8 10:44 发表
刘国梁的打法好像不太适应大球啊,印象中他是打直板快攻的。中国男队丢过一次世锦赛冠军,就是因为刘作为主将失手了,那次比赛刘国正比较闪光。那时候我上高一, 后来他们把瑞典人请到天津又比了一次,刘还是对 ... [/quote]
嘿嘿,我小时候学球是打直握拍的,后来改横握拍。。。别的不会,就会遮拦发球+前三板(出高球就抽,给下旋就打弧圈)。。。上中学的时候在这面俱乐部打到 A 级(A 上面有 S,下面有 B & C),胜率 60% 左右吧(80% 以上可以升级,20% 以下则会降级)。。。11 分+大球+无遮拦发球这套规则改了以后,胜率直接下降到 20% 以下。。。然后就再不打了。
2009-5-8 15:54
马岱
王励勤主要是外战比较稳健,内战英雄是马琳,乒超有得马琳得冠军的说法。
2009-5-8 22:36
风使
[quote]原帖由 [i]青木风亮[/i] 于 2009-5-8 10:44 发表
刘国梁的打法好像不太适应大球啊,印象中他是打直板快攻的。中国男队丢过一次世锦赛冠军,就是因为刘作为主将失手了,那次比赛刘国正比较闪光。那时候我上高一, 后来他们把瑞典人请到天津又比了一次,刘还是对 ... [/quote]
刘国正那时候第三单,对手卡尔松是明显的软肋,也没什么太闪光的。刘国正最闪光的是在世乒赛男团半决赛中韩对抗中力挽狂澜那场吧,那次孔令辉输得太惨。
不太理解你说的老瓦的评价,老瓦战绩最差的应该是对刘国梁,刘国梁16岁出道的时候就是赢了老瓦一战成名的,后来也一直是老瓦的克星,重大比赛中也是吉隆坡才首次败给老瓦,之后刘国梁状态就持续下滑,已经没有夺冠的实力了。恰恰相反的是,孔令辉一直败给老瓦,转折点居然也是在吉隆坡,难得赢了老瓦。可以说吉隆坡中国团体排阵是抓得非常对的,可是以前可以拿下的没拿下,以前被拿下的反拿了,同年奥运会也延续这个势头,刘国梁再次输给老瓦,决赛老瓦再次输给孔令辉,相克彻底变成相生。孔的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典型的学习瑞典,稳定有余、凶狠不足,和老瓦比没有什么优势。
倒是王励勤比较好玩,他世乒赛失手的外国选手总是最后给中国队带来最大的麻烦,很有点一夫失手、长城推倒的味道,有一次被萨姆索诺夫翻盘,结果小萨一路杀掉中国队五个挺进决赛和老瓦会师。还有一次几个赛点没拿下来,被施拉格翻盘,最后施拉格又一路杀掉孔令辉他们,决赛夺冠。王励勤要是不犯错了,后面成熟起来,世锦赛男单就一口气拿到3次。他是真的有实力,奥运么...让球说法也很多,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柳承敏的单面拉也不能说很落后,打法就是这样,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搏杀型选手。单面拉从一蹶不振被视为落后,到后来刘南奎、金泽株、柳承敏、蒋澎龙、马林一批单面拉选手都打到很高的水准,说明这种打法也是有它的价值。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9-5-8 22:39 编辑 [/i]][/color]
2009-5-8 22:57
风使
[quote]原帖由 [i]冷风青古道[/i] 于 2009-5-6 20:28 发表
风使这两句说到了我困惑的。
小球改大球,击球速度下降4%,旋转速度下降了13%,照理说,应该是对以旋转为主的不利啊,
可是,实际上却是老瓦和佩尔森影响不大,刘国梁不行了。
这是为什么?:ohmy:
... [/quote]
个人觉得直板选手走下坡路基本都是自废武功的,直板打法对能力要求太高,全台正手进攻对于跑动、步伐、判断等等的要求都是苛刻的,随着年龄的上去,精力下降是最大的敌人,直板的巅峰期都较短暂。所以不能把马林和王皓两个年龄段的人放在同一届比较改革的适应程度,何况马林和王皓打法还是有很大不同,王皓是用直板名义打横板两面攻,马林还是比较传统的直板打法。
小球改大球+发球无遮挡,对刘国梁和老瓦的影响最大,2000年之后刘退役,老瓦还有出过成绩吗?老瓦退役倒是很迟,原因不是他保持的好,而是瑞典后继无人,佩尔森居然这次打完才退役,如此高龄太无奈了吧。佩尔森的球和老瓦不同,他的特点是是重,比较典型的欧洲实力弧圈,不像老瓦打的是弧圈但更接近中国的发、接发、抢攻的游击路数。
2009-5-9 15:43
冷风青古道
回复 #38 风使 的帖子
咱差不多想到一块去了:loveliness:。
吉隆坡那次,决赛前,中国队一路高歌猛进,场场3:0。
到了决赛,蔡振华排得非常好的阵容,第一场刘国梁对老瓦,第二场孔令辉对佩尔森。
我大喜:又将是个3:0.
刘国梁对老瓦第一局,20:15领先,而且握有发球权,却被追成20:19,无奈蔡振华叫暂停,暂停结束后,刘国梁发球偷袭正手得分赢了第一局。第二局,刘国梁大比分落败。第三局,刘国梁再输给老瓦。
在心理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孔令辉输给了佩尔森。
在刘国正拿下卡尔松之后,孔令辉的心理稳定了,拿下了他很少赢的老瓦!
可是最后刘国梁输给了佩尔森。
中国队痛失冠军。
从那以后,刘国梁的成绩再也没有起来过了。
我也是一直认为,奥运会的王励勤是让球的。
雅典的半决赛,王励勤对王皓的胜者要决战柳承敏对老瓦的胜者。我YY一下吧:blink:,当时国家队的上级分析:老瓦淘汰了马琳,所以很可能在半决赛要胜柳承敏,而王皓拥有中国队的独门武器:直板横打,所以可以用来对付老瓦;相比之下,王励勤显得比较笨,世界杯和世锦赛都0:3输给法国的埃洛瓦,气得蔡振华骂他“木瓜脑子”,所以王励勤决赛对阵号称“游击队长”的老瓦,王励勤胜算不大,所以最终决定要求王励勤让球给王皓。谁知后来人算不如天算:柳承敏胜了老瓦。
北京奥运会的半决赛,虽然另一场半决赛王皓淘汰了佩尔森,中国队已经提前锁定冠军,不可能要求王励勤让球给马琳,但是,我仍旧觉得王励勤很怪:那场比赛,他一点杀气都没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冷风青古道 于 2009-5-9 15:45 编辑 [/i]][/color]
2009-5-9 16:15
风使
回复 #40 冷风青古道 的帖子
瑞典吉隆坡回春,最大功臣还是佩尔森,他其实实力很多地方要比老瓦强,打佩尔森最有心得的恐怕是之前的马文革,胜率很高,觉得可能是马文革生胶改过来反胶的关系,反手压佩尔森效果很好。
雅典那场球安排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我觉得老瓦倒不是主要原因,因为老瓦那个时候打入半决赛已经是属于爆冷了,自从改革之后无论王皓和王励勤都没什么输过他,主要还是安排对柳承敏,要怪就怪雅典之前好像是日本公开赛王励勤输过一次柳承敏,而王皓的战绩是全胜,之前王皓反手一条直线对柳承敏威胁非常大,牵制他的侧身,赢得都比较轻松。我想来也是把握很大的,谁知道决赛场面一看就知道凶多吉少,完全被压制,刘承敏最好的技术:发球、侧身斜线、正手位斜线都异常好,弱点的正手相持和反手防守也顶得住王皓,反过来王皓自己顶不住,最后就是一败涂地。
我以前笑称王励勤状态看发球擦网,他状态好的时候发球擦网巨多。:titter:
2009-5-9 18:17
冷风青古道
回复 #41 风使 的帖子
说到王励勤和柳承敏,让我想起了后来的萨格勒布的比赛。
我一直很喜欢马琳,远远超过我对中国队的其他队员的喜爱。
许多次比赛,马琳都起到了中国队的“清道夫”的角色,最后却倒下中国队队友的拍下……
看到马琳与其他中国队队员的“内战”,我总是希望马琳能够赢。
不过,萨格勒布的决赛,我希望王励勤能够赢马琳。
萨格勒布的半决赛,王励勤对柳承敏,柳承敏又疯狂了,搏杀之凶悍,绝对不亚于雅典的决赛那场。
当时,王励勤的状态并不是极好,面对状态如此好的柳承敏,他还是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毅力、胆魄等等,将柳承敏挡在决赛大门之外,为中国队夺金立下汗马功劳。
最终,在决赛中,王励勤上演了大翻盘,逆转赢了马琳。
2009-5-10 22:56
grape
篮球国际比赛向NBA靠拢
而乒乓球则要屈服一些低水平的人定下的规则,真搞笑
给国际乒联一个建议,不如一球定胜负……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