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衣食住行 » 己丑年正月福建永定土楼一日游归来报告


2009-2-20 10:33 梓庭君
己丑年正月福建永定土楼一日游归来报告

01.
一早过海沧大桥,离开厦门岛往龙岩永定进发。
顺便感慨一下,厦门的车咋这么少咧?前两天的报纸头条居然还是人大代表呼吁解决停车难……

[[i] 本帖最后由 梓庭君 于 2009-2-23 11:09 编辑 [/i]]

2009-2-20 10:34 梓庭君
02.
途径漳州,路遇祭祖大军。再往前走还遇上一支百多辆小车组成的队伍去朝拜“保生大帝”,浩浩荡荡,招摇过市,叹为观止。

2009-2-20 10:34 梓庭君
03.
渐入闽南山区,明显感觉和厦门不是一个调调。

2009-2-20 10:34 梓庭君
04.
土楼乍现。
120公里的路程狂开了3个小时还未到,我不禁怀疑里程是否有误。

2009-2-20 10:39 梓庭君
05.
人说“闽南建筑有绅商气”,以为如何?

2009-2-20 10:53 梓庭君
06.
深山里也藏有妈祖的“天后宫”?我怀疑是“假古董”,虽然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也不能消减疑虑。看门头上的灯倒也像几十年的“古物”,后来听当地人说这确实是他们先人请进来的,约摸类似“招商引资”。呵呵……

2009-2-20 10:53 梓庭君
07.
水车在各地倒是大同小异,和我曾在兰州看的如出一辙。

2009-2-20 10:54 梓庭君
08.
进入“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开阔的广场、规整的草坪真是不伦不类。

2009-2-20 11:03 梓庭君
09.
不愿听导游信口开河,我自看我的兴趣所在。

2009-2-20 11:03 梓庭君
10.
走进振成楼。商业气息的后面才是真正的民风民情。

2009-2-21 11:52 梓庭君
11.
土楼内部的弧线很和谐。

2009-2-21 11:53 梓庭君
12.
砖砌的隔墙就是现成的防火墙,作用不小咧!

2009-2-21 11:53 梓庭君
13.
西风东渐,中西合璧。国人就是擅长兼收并蓄,想想要是那时就有保护知识产权一说的话,人类文明会怎样呢?

2009-2-21 11:53 梓庭君
14.
据说这个村子都姓林,先祖的照片俯视着子子孙孙。

2009-2-21 11:54 梓庭君
15.
楼上属于生活区,都不开放,只好仰望一下啦。
今天天气很好,燥热难耐,难以和农历正月联系起来。

2009-2-21 11:54 梓庭君
16.
游客如过江之鲫,喧嚣吵闹。不知道土楼的主人这日子咋过?

2009-2-21 11:56 梓庭君
17.
古井无波。
东西两口井相隔不过十余步,却一浊一清,一深一浅,奇哉……

2009-2-21 11:56 梓庭君
18.
路过一夹缝,窥见风景一隙,取之。

2009-2-21 11:57 梓庭君
19.
绕出振成楼,往村子深处进发。
感觉这厚厚的土墙贼结实。

2009-2-21 11:57 梓庭君
20.
路边矮墙上一棵青菜正在晾晒,这是做鹹菜的原料。

2009-2-21 11:57 梓庭君
21.
某家院门,似乎有西北风韵。

2009-2-21 11:58 梓庭君
22.
到处都是正在晾晒的青菜。

2009-2-21 11:58 梓庭君
23.
看这不说能想到是闽南么?说是甘宁一带也能唬住人吧。

2009-2-21 11:59 梓庭君
24.
墙头的红榜写的是某某某捐多少多少元,似乎是集资祭祖一类的活动。

2009-2-21 11:59 梓庭君
25.
墙上有很多孔洞,麻雀们进进出出,生态甚是和谐。

2009-2-21 12:00 梓庭君
26.
路过某处一瞥。

2009-2-21 12:00 梓庭君
27.
修长的斗拱,宽大的挑檐,应该是为了防雨吧,但多雨的环境和土楼的存在似乎又是一个悖论。

2009-2-21 12:00 梓庭君
28.
“壮观”门坊下一童暴露隐私,可谓“壮观”否?

2009-2-21 12:01 梓庭君
29.
斑驳的墙头留有花饰的痕迹。主人总是不懈于打扮自己的家的。

2009-2-21 12:01 梓庭君
30.
不知是这家人财力不济还是受地形所限,就造了这座据说是最小的土楼,直径只有17米。不过这家人的居住环境确实不错。

2009-2-21 12:02 梓庭君
31.
门里风光。
“常棣”门内改建成了很漂亮很有情调的小餐馆,果然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i] 本帖最后由 梓庭君 于 2009-2-23 13:05 编辑 [/i]]

2009-2-21 12:02 梓庭君
32.
精致的门扇,让人流连。

2009-2-21 12:06 梓庭君
33.
楼上窗口小景,透露出几分悠闲惬意的风情。

2009-2-21 12:07 梓庭君
34.
从另一个角度看刚才那家“常棣”,愈发的精致可人。

2009-2-21 12:07 梓庭君
35.
或许收藏家会心疼这里有钉子且污秽不堪,可这才是生活的原样。

2009-2-21 12:08 梓庭君
36.
剥落的白粉墙。褪去铅华的肌肤或许更有风韵。

2009-2-21 12:08 梓庭君
37.
内外有别。
一边是参观路线,一边是生活区域,谁在渗透着谁,谁在吸引着谁呢?

2009-2-21 12:24 摇光
那个林家村和林平之有虾仁关系米......:mellow:

偶那一年去韶山玩.....也是满地的人在居民区窜来窜去.....他们好像米有虾仁安静啊,独立空间介样的概念......倒觉得是赚钱好机会.......主席故居里还放了主席的蜡像,十块钱可以合影.....恶寒.......:wacko:

2009-2-23 11:02 梓庭君
38.
窗台上的杂乱却是镜头里的精致。

2009-2-23 11:02 梓庭君
39.
这样的“标语口号”四处可见,对比“……当场击毙”的骇人言辞恍若隔世。

2009-2-23 11:02 梓庭君
40.
院落某处。

2009-2-23 11:03 梓庭君
41.
斑驳的标语已经不可辨析,难免回想百年间往来行人都是怎样的仪态。

2009-2-23 11:03 梓庭君
42.
层叠的屋檐,或许雨天更有韵味。

2009-2-23 11:03 梓庭君
43.
谁家走廊?

2009-2-23 11:04 梓庭君
44.
民风就在这些窗台上随意的摆设之中。

2009-2-23 11:05 梓庭君
45.
暂停的午餐。
简单的餐食之后总少不了几盅功夫茶,这就是闽南。

2009-2-23 11:05 梓庭君
46.
看看土墙的细部。

2009-2-23 11:05 梓庭君
47.
远处无人。
似乎正在等待门中闪现一个人影。

2009-2-23 11:05 梓庭君
48.
残垣。

2009-2-23 11:06 梓庭君
49.
回来又过某家院门,小主人对我们这样的游人见惯不惊。

2009-2-23 11:08 梓庭君
50.
回厦门,夕阳中的海沧大桥。

2009-2-23 11:12 梓庭君
END。

2009-2-23 11:16 珣玕琪
闽南...永定在闽西,永定是客家人不是闽南人,往东才是漳州,离福州开镖局的林家就更远了些...
你的PP都好亮...

2009-2-23 11:19 梓庭君
[quote]原帖由 [i]珣玕琪[/i] 于 2009-2-23 11:16 发表
闽南...永定在闽西,永定是客家人不是闽南人,往东才是漳州,离福州开镖局的林家就更远了些...
你的PP都好亮... [/quote]
哦,具体的民风民俗我也搞不清楚,姑且都算作闽南了。:lol:
另,那天太阳很毒,且我也喜欢对比强烈的pp~~:P

2009-2-23 11:19 摇光
听说泡泡子完了....进来看看.....:mellow:

52楼这个灌法太无耻了......

发现泡泡子特别喜欢窥人稳私.....总盯着别人家窗子里面的事.......

2009-2-23 11:22 马杨米斯莫
过年我也去了龙岩,可是因为公事,没有来得及去永定。照片好赞,下次一点要去看看。

2009-2-23 11:34 珣玕琪
龙岩的花生很好吃,有种带蒜味的很香。龙岩山歌很有特色,似乎革命老区都安在这种偏地。

福建人爱说八闽大地,确实每个地方差异很大,别看就在隔壁,鸟语花香的方言会隔了两个星系。

福建经济在沿海来说还是不算强,去厦门福州都会觉得车少人流少,物流人流是反映经济的直观指标,车少人少,交通就更不重视,交通不好,人车又更少...

另,无责任挑拨猜测,52楼是对38楼插楼的不满。:titter:

2009-2-23 11:53 马杨米斯莫
[quote]原帖由 [i]珣玕琪[/i] 于 2009-2-23 11:34 发表
龙岩的花生很好吃,有种带蒜味的很香。龙岩山歌很有特色,似乎革命老区都安在这种偏地。

福建人爱说八闽大地,确实每个地方差异很大,别看就在隔壁,鸟语花香的方言会隔了两个星系。

福建经济在沿海来说还是不算强,去厦门福州都会觉得车少人流少,物流人流是反映经济的直观指标,车少人少,交通就更不重视,交通不好,人车又更少...

另,无责任挑拨猜测,52楼是对38楼插楼的不满[/quote]

哈哈,每次我都带好多花生回来,我还是很喜欢龙岩的,感觉很悠闲的小地方。

2009-2-23 12:01 小乐乐
炮公很早就开始了一图一帖的高水准发帖灌水模式:titter:

炮公大作,当属精华:unsure:

2009-2-23 12:51 白手违命
阿泡,31和32L重复了。为虾仁途经,可惜阿,阿泡米有去漳州。。

据说那边有座碉堡式的,建在沼泽上的土楼“和贵楼”,有机会一定要去转转:lol:。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