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5 23:49 ljm0915
刘备VS刘邦

[b][i][u][size=5]一.坚韧不拔[/size]:[/u][/i][/b]
   
    刘备大家都很熟悉,从28岁随征讨黄巾开始就郁郁不得志,立了战功,却只做得县尉,不久便被罢职。随后的日子里,刘备就开始了东奔西走的生活,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势力(有一道三国知识测验题,选择哪个势力刘备没有投靠过,颇有讽刺意味)。初得徐州而吕布偷袭,投曹操而视为英雄,复得徐州而兄弟失散,古城聚义而大败逃亡,投刘表而狐疑不信,赴鸿门宴而大难不死,弃新野而无容身之地,败当阳而阿斗受惊。曾数次兄弟失散,妻离子散,虎口逃生,掩面痛哭。年近半百还一事无成(那是人40岁以上就自称老夫了,何况五十,很多武将过了五十开始衰退,更有人活七十古来稀之诗句)。可真佩服这位刘皇叔,虽然遭遇了这么多挫折,还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也类似,曹操能识英雄于陌路,大概有很大成分是因为曹操发现刘备与自己的这点相似之处吧)。除曹操外谁也没想到,这个落魄的刘皇叔在人生的晚秋,一举施展宏图,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连请诸葛亮都这么坎坷),席卷荆益汉,建立了三国中的重要一方——蜀汉,完成了他延续汉室的理想,将大名流于青史,史称汉昭烈帝。可以说刘备是大器晚成,就凭这点,刘备就足以称之为英雄,甚至可以称之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样的坚韧不拔,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像袁绍袁术等辈,一场大败便一蹶不振,去刘备远矣。不过夷陵之败刘备愤终,还是留下了这一诟病。

:)[b][size=1]刘备坚忍指数[/size][/b]:[i][size=2]9[/size][/i]
   
    刘邦的坚韧不拔也是众所周知,不过刘邦有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刘备还经常感慨流涕,可刘邦呢却丝毫也不在乎的样子。关于项羽和刘邦的斗争,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刘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默默无名的农家子弟;项羽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刘邦本身非将才,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后项羽宰制天下, 声势如日中天,而刘邦仅被封为汉王,所据之地偏远险阻。由此见之,刘邦与项羽实力相差悬殊。刘邦败于项羽七十余次,还曾经有一次大败,刘邦和司机,儿女逃亡,把吕后与老爸都扔下不管了。由于车载人多跑得慢,刘邦三次把儿女推下车,他的司机于是就三次把他们又捡回了车,说情况固然紧急可不能把儿女抛弃啊?(这一点到与刘备多次弃妻儿于不顾,出城逃亡类似,看来有大志向的人对于死还是很恐惧的,甚至可以弃妻儿于不顾)然而,历史的转轮却出现了强弱悬殊的戏剧性大逆转:造化老儿可真会编写历史,刘邦得到了韩信在垓下一战成功,项羽以32岁的英年兵败自刎,全盘皆输。刘邦则承袭了秦始皇的大一统格局,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高祖。有人说刘备没多大本事,更有人说刘邦没有多大本事(有诗说英雄气数已尽“徒使竖子成名”),是因为刘备刘邦这两位都有功高盖主的臣下——诸葛亮,韩信(这点下文在说),还因为是他们成功前的无数失败,这点我倒要说说了,爱迪生发明灯泡有一万多次失败,没人敢说他不是伟大的发明家。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使得这两位英雄的性格坚强起来,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逐渐成熟,才取得这些成就。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历史上有多少位英雄都是先经历挫折而大器晚成的?如:朱元璋,刘伯温,越王勾践,姜子牙,周文王,林肯.......要一般人历经一次失败可能会发愤图强,两次还会志尤未已,三次尚可,若四五次恐怕就一绝不振了。这也正是某些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就是因为坚韧不拔,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四五次失败可以毁了一个常人,更可以成就一个伟人,若此人依然能够以微笑面对挫折,并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失败原因,成就当然会不小。这是上天在优待这个人啊,要降大任与他,所以我劝大家不要怨天,不要尤人,那都是在成就你。话不要扯远了,到此结束。

:)[b][size=1]刘邦坚忍指数[/size][/b]:[i][size=2]9[/size][/i]



[b][i][u][size=5]二.得民心[/size][/u][/i][/b]
   
    刘备的得民心是众人皆知的。刚出来当县尉时,督邮准备使其罢职,就有十数位乡亲父老来求情。后来,有一个人在刘备落荒而逃时,杀了自己的妻子给刘备吃。后来刘备大败于当阳。新野百姓为了跟随刘备,弃了老家,不顾路程艰辛,不顾曹兵追杀,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备。刘备也宁死不弃,携民渡江,日行不过十里,不思进取夏口,这种以民为本的精神为我所钦佩。刘备为了生命,可以舍弃妻儿,但绝不能舍弃人民。得民心者的天下,刘备得民心而未能得天下,诚为可惜!他与民心同在,安愁事业不成乎?只要默默努力,慢慢等待时机,皇天是不会负有心人的。最终称帝,也在预料之中。

:unsure:[b][size=2][size=1]刘备得民心指数[/size][/size][/b]:[i][size=1][size=2]10[/size][/size][/i]
     
    刘邦也是个广得民心的君主,刘邦在攻入关中之后约法三章,在秦王朝的暴政下,百姓苦不堪言,这一松弛法律,广得人心。于是人心归汉,成为了刘邦与项羽抗衡的一个重要资本。也便有了后来田父故意给项羽指错路的事件,致使项羽乌江自刎。

:)[b][size=1]刘邦得民心指数[/size][/b]:[u][size=2]9[/size][/u]



[b][u][size=5]三.用人[/size][/u][/b]([i]包括魅力,笼络人心,识人,知人善任[/i])
   
     刘备可谓魅力四射,上来就吸引两元大将——关羽张飞,后来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对刘备忠心不渝,这点总所周知,我就不再说了。可以说是运气好,可以说刘备识人,更可以说明刘备的魅力。而后蜀国第三大将——赵云,见了刘备,二人便惺惺相惜,离别时依依不舍。后来赵云上演了一出类似关羽的千里走单骑,猛将为明主所用。赵云完全可以投靠袁绍,曹操,可他偏偏投了山穷水尽的刘备。可看出赵云的远见卓识,也可以看出刘备的魅力与识人。刘备的三顾茅庐,也使诸葛亮深深被他打动,“遂许先帝以驱驰”,是刘备成就一番霸业。关于笼络人心,刘备更有一套,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忠心都出了名,诸葛亮的出师表曾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体现了由于刘备的生前管理,即使死后也能出现蜀国君臣团结的景象。刘备最成功的就是笼络住了诸葛亮,使得自己死后蜀汉仍能有实力与曹魏抗衡。若是诸葛亮稍微有些野心,汉室休矣。

:)[size=1]][b]刘备用人指数[/b][/size]:[i][size=2]9[/size][/i]
     
     刘邦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前文提到有人说刘邦没有多大本事,我说呀,刘邦看似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张良,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韩信也敬佩的对高祖说:"陛下之将将(统领将帅的才能)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如果你说刘邦刘备成名是因为有了韩信诸葛亮,不是他们的真本事,我认为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君主最应当具有的素质,不是他有多勇猛,多善战,甚至统帅才能,政治外交手段也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会“将将”。所谓将将,就是知人善任,笼络人心,能吸引人才被自己所用,使整个集团上下团结,人才都忠心耿耿。具备这个素质,我看就可以当一个的君主了。因为君主不可能同时又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外交家。自己总有缺陷,并且总有不如人的地方。而回用人的君主,自己虽然军事政治都不行,可他能把人才放在恰当的位置,忠心耿耿的为自己卖命。团结就是力量,这样一个团队,要远远胜过一个全能君主,一个人毕竟不能事必躬亲,否则只能累死。话又扯远了。

:unsure:[b][size=1]刘邦用人指数[/size][/b]:[size=2]10[/size]

[size=5][b][u]四、道德[/u][/b][/size]([i]宽厚仁义大度[/i])
   
    刘备在史书中是一为宽厚的君主,在小说中是一位仁君典范。他爱民如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放黄权体现了他的大度。和关羽张飞的情义也是广为传颂。

:unsure:[size=1][b]刘备道德指数[/b][/size]:[i][size=2]10[/size][/i]
     
    刘邦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爱吹牛皮,经常捉弄人,颇象个混混儿。“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但却和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司马迁记载道:“高祖为人,……仁而爱人。”这种仁而爱人的表现在史料中比比皆是:最初体现在为官府送徒咸阳途中纵囚。继而表现在初起沛时不愿意接受沛令之职。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7]注意,刘邦之辞为首,与曹参、萧何之辞为首有所不同,萧曹二人之辞,是恐事不成,秦王朝种族其家,而刘邦之辞,没有个人的因素在内。最为典型的则以入关灭秦,与秦人约法三章,悉除去秦法,不受秦民犒赏;再则是汉七年,刘邦击韩王信还咸阳,“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8]最后,在汉十二年过沛,父老留饮,刘邦说:“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9]不愿过多打扰家乡父老,显示出对家乡人民深厚的体恤之情。凡此种种,并非作戏,而是出自一片赤诚。 但高祖的诛杀功臣(杀彭越,英布,命吕后杀死韩信,自己死后命吕后逼张良吃饭,致使张良病死)虽出于保汉室安宁,但确实体现刘邦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刘邦还曾有一次他爸被项羽俘辱了,项羽吓唬了刘邦说,他要把太公煮成肉羹,刘邦说那你分我一杯。

:wink:[b][size=1]刘邦道德指数[/size][/b]:[i][size=2]7[/size][/i]


[b][i][u][size=5]五、志向[/size][/u][/i][/b]

     无疑,刘备刘邦都具有远大的志向,刘备童年时说:“吾为天子,当成此车盖”。刘邦年轻时见到秦始皇的排场时也说过:“大丈夫当如是也”(巧的是项羽见到秦始皇也曾说过“彼可取而代之”,结果他被刘邦取而代之了)二位说的话也都兑现了,刘备当上了皇帝,刘邦成为了四百年汉朝的开国皇帝。刘备刘邦即使历经挫折,仍志尤未已,再次可见他们志向非凡。

:unsure:[size=1]][b]刘备志向指数[/b][/size]:[i][size=2]10[/size][/i]

:unsure:[b][size=1]刘邦志向指数[/size][/b]:[i][size=2]10[/size][/i]


[size=5][b][i]六、才能[/i][/b][/size]([i][u]智力,军事,政治[/u][/i])

    刘备说自己“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这话是不假,刘备的军事才能颇受质疑,一生胜少败多,直到诸葛亮出山才咸鱼翻身,更有夷陵惨败致使晚节不保。但也有支持他军事才能的,陈寿评价他“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意思是说刘备的军事才能赶不上曹操。陈寿的评价通常是比较客观的,这句话值得我们参考。但益州确实是刘备亲征的,只是对手弱了些。关于政治方面,史料并没有太多记载,只知道刘备虽然与吴国联盟,却与吴国关系不断恶化,荆州被偷袭,复仇遭大败,他死后蜀国遭遇危机。可见刘备对于吴国的关系处理的不恰当,间接导致了蜀国的衰败。

:-_-:[b][size=1]刘备才能指数[/size][/b]:[i][size=2]4[/size][/i]


    韩信在与刘邦探讨带兵能力时,也只说刘邦不过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则多多益善。但在人们的印象里,最容易记住的就是他常常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连子女及部队都顾不上,只顾一个人逃命了。确实,比起刘邦取得的胜利来说,这些败仗场面在司马迁的笔下既精彩又传神,让人看过一次,就牢牢记住。但在整个秦楚之际,刘邦也就败给项羽一人,其它人则均败在刘邦手下。如在反秦战事中,刘邦于起兵之初就在战斗中击杀泗水守,这是见之于史的秦军阵亡的最高军事长官。在秦三十六郡中,肯定为刘邦部战斗征服的至少有三分之一。所以刘邦的军事才能仅次于项羽。关于政治方面,刘邦没有太大建树。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理天下,死后还出了乱子。

:-_-:[b][size=1]刘邦才能指数[/size][/b]:[i][size=2]5[/size][/i]


[b][i][size=5][u]七、历史贡献[/u][/size][/i][/b]

    刘备对历史有一定贡献,平定了蜀地,使蜀地有一定的发展,也是这一片土地获得了短暂的安宁。并且他也是三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wink:[b][size=1]刘备贡献指数[/size][/b]:[i][size=2]8[/size][/i]
    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一统就是四百年之久。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unsure:[b][size=1]刘邦贡献指数[/size][/b]:[i][size=2]10[/size]+[/i]

[b][i][u][size=5]八、知名度[/size][/u][/i][/b]
   
    由于三国演义,刘备家喻户晓。现在三国已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三国中名声仅次于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并居第三位。

:unsure:[b][size=1]刘备名声指数[/size][/b]:[i][size=2]10[/size][/i]

    刘邦的历史贡献虽高于刘备,名气却不如刘备。史记的影响力确实不如三国演义。可刘邦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也有很大的知名度。

:wink:[b][size=1]刘邦名声指数[/size][/b]:[i][size=2]9[/size][/i]


   [size=1]好了,现在计算一下[u]总分[/u]:[/size]

:handshake:[b][size=2]刘备总分[/size][/b]:[i][u][size=3]70[/size][/u][/i]

:handshake:[b][size=2]刘邦总分[/size][/b]:[i][u][size=3]70[/size][/u][/i]

[size=1][size=1]呵呵,二位握手言和[/size]。[/size]

[size=2][font=楷体_GB2312][size=4][size=3]后记:曹操曾评价刘备有高祖之风,如此一比较,刘备确实与刘邦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刘备的模仿,还是历史的巧合?我想还是后者,也没有史料记载刘备崇拜刘邦。勿见怪我有很多方面站在了刘备的立场,有些地方没有很客观的评价,但毕竟是发表自己的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其实,若是刘备真能与刘邦战平的话,刘备也应当能夺取天下,是天不与时吗,还是对手太强了?曹操确实比项羽要强,项羽手下没什么人才,曹操手下却人才济济。汉室不可复兴也是影响刘备不能夺取天下的一个客观因素[/size][/size]。[/font][/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jm0915 于 2011-6-1 18:11 编辑 [/i]][/color]

2009-1-25 23:55 luqing_410
"终于赵云上演了一出千里走单骑,猛将为明主所用"

这句话真的没看懂

2009-1-27 00:42 秦风无涯
“机权干略,不殆魏武”原文是“机权幹略,不逮魏武。”
至于意思嘛,楼主在琢磨下。

2009-1-27 11:16 风吹羽起云消散
刘备好像没有投过吕布吧???是吕布投靠刘备,却有反夺徐州吧

2009-1-27 11:23 龙子赵山常
~

刘备曾经依靠过吕布是有这回事..LZ的刘邦军事才能仅次于项羽.我实在不敢苟同.那么彭越.韩信.黥布或者龙且这类人排到哪个位置呢?...我看史记倒是没注意刘邦叫吕后逼死韩信张良.那么LZ请出示下史料咯

2009-1-28 13:52 ljm0915
[quote]原帖由 [i]龙子赵山常[/i] 于 2009-1-27 11:23 发表
刘备曾经依靠过吕布是有这回事..LZ的刘邦军事才能仅次于项羽.我实在不敢苟同.那么彭越.韩信.黥布或者龙且这类人排到哪个位置呢?...我看史记倒是没注意刘邦叫吕后逼死韩信张良.那么LZ请出示下史料咯 [/quote]
这点我是从史记中推测来的,史记中说,张良已经学道,会了“辟食”的功夫,据说,会了辟食,就不用在吃饭了,也不能再吃饭。如果再吃油腻的东西,重则死,轻则大病一场。这也不奇怪吕后也没在饭里放毒,这一饭后,张良就死了,这一段很容易忽略过去,你再找史记看看。推测是刘邦与吕后的密谋。韩信确实是楚汉相争中军事才能最高的。彭越韩信黥布也都在刘邦手下,龙且不是很强,被韩信打败,跟刘邦没有参照物比较。但在所有的君主中,刘邦应该是仅次于项羽的。

2009-1-28 18:24 龙子赵山常
~

真不好意思阿.一时间没理解.你说的是君主间对比.但是我还是不敢苟同阿.楚汉战争刘邦几乎没打过一场胜仗..这么说也说不过去吧..史记并未说明杀韩信是刘三的意愿.而且死后刘三是半喜半悲.可能我比较笨阿.推测不出来哪里是刘三叫吕后干的.龙且能三月破黥布.才能可见一斑

2009-1-28 18:38 koko4444
好像文章中演义的内容也有些,不过我觉得,刘备不下刘邦,至于最后两人的成就,毕竟成败除了99%的本事和努力还有1%谁也捉摸不定的运气嘛
而且权谋上霸王不如曹操远矣

2009-1-29 11:01 cha
刘备是颇有刘邦之风的,区别在于,刘邦的对手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项羽,刘备的对手呢?

2009-1-30 21:18 ljm0915
2楼:那句话我已经编辑了
3楼:知道了,我也查了,原文确实是你说的那样。意思我也查了,应该是比不上魏武帝的意思。
4楼:吕布投靠刘备后反夺徐州,刘备出于无奈投靠了吕布,寄居小沛,后来因为盗马事件,刘备又被吕布打跑,投靠了曹操。
7楼:至于刘邦命吕后杀韩信,张良,史记没有明确写出,完全是我的猜想,夫妻二人在枕头边密谋很有可能,大胆写了出来,让你注意到了。不过吕后诬陷杀彭越,史记明确指出了。(三国演义有一段,蔡邕和司马迁有相同志向,蔡邕在董卓死后抱董卓尸体痛苦,王允于是杀了他,说: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留下谤书。这里谤书指史记,说明史记对皇室的罪行还是直言不讳的。)龙且三个月破黥布还真没注意,不过刘邦也打败过黥布。
8楼:确实史实和演义有所混淆。
谢谢你们提出意见。

2009-2-1 22:16 中庸
两个人却是像,都喜欢狗马。都不认真读书,都知道忍耐的重要。
但觉得刘备没有刘邦那么阴险,也没刘邦那么绝情,所以政治才能没有刘邦出众。:titter:

2009-2-3 21:33 苍天行鹭
[quote]原帖由 [i]风吹羽起云消散[/i] 于 2009-1-27 11:16 发表
刘备好像没有投过吕布吧???是吕布投靠刘备,却有反夺徐州吧 [/quote]
刘备投吕布
不是吕布  刘备早他妈去见阎王了

2009-2-3 21:57 可爱小马驹
没刘备收留吕布会有吕布忘恩负义偷袭徐州的事件发生?

不是吕布,刘备再不济也就是和袁术和谈,分个把郡土地满足下袁少爷的虚荣心,要见阎王还早得很

2009-2-4 09:17 苍天行鹭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9-2-3 21:57 发表
没刘备收留吕布会有吕布忘恩负义偷袭徐州的事件发生?

不是吕布,刘备再不济也就是和袁术和谈,分个把郡土地满足下袁少爷的虚荣心,要见阎王还早得很 [/quote]
刘备当时一个白身
收留吕布
结果转身  徐州旧将就把吕布迎进徐州而已

2009-2-4 11:34 在人间
呵呵,来看个热闹。其实刘备怎么也达不到能和刘邦相提并论的层次,他不过是一个失败的小军阀(或者说一个小说中的角色),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也没什么突出贡献。

2009-2-5 09:11 苍天行鹭
话说一本演义害死人
刘备要真是那种高大全 早他妈死多少回了

2009-2-10 10:39 ljm0915
[quote]原帖由 [i]苍天行鹭[/i] 于 2009-2-5 09:11 发表
话说一本演义害死人
刘备要真是那种高大全 早他妈死多少回了 [/quote]
没演义谁还看三国?

2009-6-23 13:09 ManUtd_7
说道坚韧不拔,用人,志向,才能刘备远远不及曹,吴两家。
说道得民心,道德,历史贡献,知名度都是汉室留给他的,哪像曹家及吴家是靠自己起家的。

如果说主体,刘备得民心无欲论之,但刘邦可不得人心哦。相比之下项羽更得民心,为不能用人。

2009-6-23 21:47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ManUtd_7[/i] 于 2009-6-23 13:09 发表
说道坚韧不拔,用人,志向,才能刘备远远不及曹,吴两家。
说道得民心,道德,历史贡献,知名度都是汉室留给他的,哪像曹家及吴家是靠自己起家的。

如果说主体,刘备得民心无欲论之,但刘邦可不得人心哦。相 ... [/quote]
刘邦不得人心,项羽得人心。:qP+

2009-6-23 21:59 dingbo011
大耳的历史贡献?
他除了阻止国家统一,分裂国家,让人民多受了70多年的战乱之苦~还有毛?:doubt::angry:
不过他捧红了三国,让我们有话说~:wacko:

2009-6-24 10:23 ManUtd_7
回复 #19 feiyue1206 的帖子

我是说后人的看法啦,因为觉得项羽可怜嘛。

2009-6-24 10:25 ManUtd_7
[quote]原帖由 [i]dingbo011[/i] 于 2009-6-23 21:59 发表
大耳的历史贡献?
他除了阻止国家统一,分裂国家,让人民多受了70多年的战乱之苦~还有毛?:doubt::angry:
不过他捧红了三国,让我们有话说~:wacko: [/quote]

应该是演义捧红了他吧。。。

2009-6-24 10:59 congwanshui
别搞笑了!!

刘备在三国演义成书前就已经很红了!

如果说刘备造成分裂,那致我们伟大的党于何地?!

2009-6-24 11:11 ManUtd_7
回复 #23 congwanshui 的帖子

刘备的确在晋就红了

2009-6-25 01:32 zeloti
先不说道德
刘备坚韧指数居然敢和刘邦一样?太搞笑了吧!

2009-6-25 08:50 caojinke
刘邦碰曹操也打不赢,即使他有韩信。

2009-6-25 16:03 KYOKO
刘备的对手可比项羽强大多了

2009-7-17 14:37 ljm0915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09-6-25 01:32 发表
先不说道德
刘备坚韧指数居然敢和刘邦一样?太搞笑了吧! [/quote]
不是吗?文章第一段你怎么都不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jm0915 于 2009-7-17 14:44 编辑 [/i]][/color]

2009-7-17 14:43 ljm0915
[quote]原帖由 [i]ManUtd_7[/i] 于 2009-6-23 13:09 发表
说道坚韧不拔,用人,志向,才能刘备远远不及曹,吴两家。
说道得民心,道德,历史贡献,知名度都是汉室留给他的,哪像曹家及吴家是靠自己起家的。

如果说主体,刘备得民心无欲论之,但刘邦可不得人心哦。相 ... [/quote]
刘邦约法三章,怎么叫不得人心,项羽杀子婴,分封诸侯,怎么能得人心?汉室衰微,刘备只不过姓刘罢了,还是他自己炒作的得民心,道德,历史贡献,知名度......刘璋,刘表,刘繇正宗汉室
,有什么用?

2009-7-17 14:55 ljm0915
[quote]原帖由 [i]dingbo011[/i] 于 2009-6-23 21:59 发表
大耳的历史贡献?
他除了阻止国家统一,分裂国家,让人民多受了70多年的战乱之苦~还有毛?:doubt::angry:
不过他捧红了三国,让我们有话说~:wacko: [/quote]
:titter:不可能就有一个人来统一天下,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都认为统一的使命因该交给他,谁也不会拱手相让的。谁叫曹操不在煮酒论英雄时干掉刘备,谁叫项羽不在鸿门宴上干掉刘邦.
让人民多受了战乱之苦应由曹操项羽承担。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jm0915 于 2009-7-17 14:57 编辑 [/i]][/color]

2009-7-17 15:25 楚岸激昂
时势造英雄,历史条件不同,决定了刘备不可能取得刘邦的成就!

2009-7-17 19:22 lzy0274
刘备和孔明被三国演义捧红的说法,的确是相当可笑。

2009-7-18 02:58 zeloti
[quote]原帖由 [i]ljm0915[/i] 于 2009-7-17 14:37 发表

不是吗?文章第一段你怎么都不看。 [/quote]
看来有什么用?
刘邦经历过被项羽鸿门宴上硬生生剥夺“王关中”的权利和几乎被杀、对阵楚军几乎被项羽杀死、前后七十二败、被韩信半胁迫封王等等的无数大小屈辱,终于还是修成正果统一华夏
刘备是寄人篱下时忍耐过,不过火烧连营被陆逊击败、被孙桓这些后辈追杀时就几乎被气死(说得什么话大家都清楚),最终仅一战失败死在白帝城
曹操赤壁打败仗还说些“使周郎获此虚名”之类的“废话”来自我安慰自我解嘲,对阵马超的西凉军一时战局不利时也如此;刘备失败只会怨天尤人,这点连曹操都不如

刘邦和刘备两人坚韧指数居然一样?:qP+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09-7-18 03:08 编辑 [/i]][/color]

2009-7-18 03:00 zeloti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09-6-23 21:47 发表

刘邦不得人心,项羽得人心。:qP+ [/quote]
搞数次大屠杀的项羽居然比刘邦得人心:titter:

2009-7-18 12:46 kyu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09-7-18 02:58 发表

看来有什么用?
刘邦经历过被项羽鸿门宴上硬生生剥夺“王关中”的权利和几乎被杀、对阵楚军几乎被项羽杀死、前后七十二败、被韩信半胁迫封王等等的无数大小屈辱,终于还是修成正果统一华夏
刘备是寄人篱下时 ... [/quote]
曹操那個叫自我解嘲?分明是死要面子,就是不認錯.看看他怎麽對待妙才,再和大耳對待黃權的做法比比就知道兩個人的差距.在找自己失敗的原因上,大耳的確拍馬也比不過老曹.

2009-7-18 13:44 zeloti
[quote]原帖由 [i]kyu[/i] 于 2009-7-18 12:46 发表

曹操那個叫自我解嘲?分明是死要面子,就是不認錯.看看他怎麽對待妙才,再和大耳對待黃權的做法比比就知道兩個人的差距.在找自己失敗的原因上,大耳的確拍馬也比不過老曹. [/quote]
当然比不过了,刘备一战失败就怨天怨陆逊怨孙桓这些后辈,最后还病死了;曹操大小失败多次,死要面子也好什么也好,还不是活的好好的~~:titter:

2009-7-18 15:19 ljm0915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09-7-18 13:44 发表

当然比不过了,刘备一战失败就怨天怨陆逊怨孙桓这些后辈,最后还病死了;曹操大小失败多次,死要面子也好什么也好,还不是活的好好的~~:titter: [/quote]:funk::angry2::huh::qP+
当然比不过了,曹操赤壁一战失败就老糊涂了,以后再没怎么赢;刘备大小失败多次,死要面子也好什么也好,还不是活的好好的,最后还是建立蜀国了~~刘备从28岁随征讨黄巾开始就郁郁不得志,立了战功,却只做得县尉,不久便被罢职。随后的日子里,刘备就开始了东奔西走的生活,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势力(有一道三国知识测验题,选择哪个势力刘备没有投靠过,颇有讽刺意味)。初得徐州而吕布偷袭,投曹操而视为英雄,复得徐州而兄弟失散,古城聚义而大败逃亡,投刘表而狐疑不信,赴鸿门宴而大难不死,弃新野而无容身之地,败当阳而阿斗受惊。曾数次兄弟失散,妻离子散,虎口逃生,掩面痛哭。年近半百还一事无成(那是人40岁以上就自称老夫了,何况五十,很多武将过了五十开始衰退,更有人活七十古来稀之诗句)。可真佩服这位刘皇叔,虽然遭遇了这么多挫折,还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也类似,曹操能识英雄于陌路,大概有很大成分是因为曹操发现刘备与自己的这点相似之处吧)。除曹操外谁也没想到,这个落魄的刘皇叔在人生的晚秋,一举施展宏图,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连请诸葛亮都这么坎坷),席卷荆益汉,建立了三国中的重要一方——蜀汉,完成了他延续汉室的理想,将大名流于青史,史称汉昭烈帝。可以说刘备是大器晚成,就凭这点,刘备就足以称之为英雄,甚至可以称之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样的坚韧不拔,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像袁绍袁术等辈,一场大败便一蹶不振,去刘备远矣。不过夷陵之败刘备愤终,还是留下了这一诟病。

2009-7-18 22:17 泼皮
1)二刘最大的共同,应是出身社会下层。刘备家世的没落,造就了他百折不挠的坚韧;然而他毕竟还有点皇叔资本,因此难免旧贵族的保守陋习...

刘邦是真正白手起家的流氓英雄,他的胜利,是革命性的泼皮精神对旧贵族传统的胜利:没有道德,没有游戏规则,老爸活烹了又怎么样?我是流氓我怕谁?面对腐儒们的游说,高祖皇帝直接撒泡尿在他们的学究帽子里!汉民族的高祖,2000余年中华帝国的源泉啊:titter:

当然,流氓草民的缺陷是没文化,少见识,所以流氓精神只是开创伟大政权的主导力量,最终胜败与政权的巩固,仍然取决于流氓领导能否吸取知识分子跟班的出谋划策。西汉创业之初,刘邦也犯了小农错误,一度复辟了封建王国制度,埋下七王之乱的祸根。因此归根结底,中国历代帝王综合素质没有一个能够接近秦始皇的。始皇帝打破的,是代表自己的旧贵族利益秩序,这需要何等的见识和气魄?明治天皇消灭了支撑日本文化800年的武士阶级,打造出一个有宪法有议会全民普及教育富国强兵的新日本;秦始皇集贵族的文化修养和草民的革命精神于一身,开创出中华帝国的新局面...

秦汉 = 帝国文明的根源,刘邦的历史功绩比不上秦始皇,然而刘备却是连历史功绩这4个字都谈不上的


2)刘备的走红,是历代政局的宣传产物。西晋承继魏统,中心在北方,所以《三国志》必须尊魏国为正统;东晋偏安江南了,行经类似没出息的蜀汉小朝廷,于是刘备就红了;到了两宋,北方领土越来越少,一班文人的YY文化倾销喧嚣日上,刘备和他的小朝廷当然又红得发紫。

大明帝国时代,三国的文化遗产已经积累定型: 尊刘抑曹...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西方史学的根本态度是只谈事实不评论RP, 历史专业如果出现了涉及道德的主观感情判断字句,立刻自动不及格。冷血的历史观,是全球总趋势,古人谁都别指望大红大紫了,一定要矮子里挑长子的话,那么三国那段历史最红的话题是曹操,起码他还有点研究价值。

2009-7-18 23:15 可爱小马驹
“始皇帝打破的,是代表自己的旧贵族利益秩序”,你确定是说的咱们这个地球上曾经有过的那个“秦始皇”么?

2009-7-18 23:25 司马光
。刘备家世的没落,造就了他百折不挠的坚韧;然而他毕竟还有点皇叔资本,
-----------------------------------
代版主说一句,这是不是演义区.

2009-7-18 23:29 崔浩
[quote]原帖由 [i]在人间[/i] 于 2009-2-4 11:34 发表
呵呵,来看个热闹。其实刘备怎么也达不到能和刘邦相提并论的层次,他不过是一个失败的小军阀(或者说一个小说中的角色),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也没什么突出贡献。 [/quote]
政治经济文化?

三国演义不算文化上的贡献吗?

刘备和诸葛亮家喻户晓的人物啊

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这个还不算文化上的影响?
而他们的君臣关系更是被推崇到楷模的高度。你能再列举出更有代表性的吗?王猛苻坚?他们也是以诸葛与刘相比。

还有你说的什么经济政治上的影响我就不说了,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娱乐的行为,能到什么所谓的政治经济上的经验都是扯谈。能给我们当代人一些儿启示的也就是精神上的而已!

2009-7-19 08:19 泼皮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09-7-18 23:25 发表
-----------------------------------
代版主说一句,这是不是演义区. [/quote]

[b]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b].... [b]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b]

—— 爹都死了,还不够苦大仇深?刘备与献帝跑得出叔侄关系?

老罗对于历史的掌握,比咱们这大多数人都强;演义反映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是三国史学的重要参考之一(武力排名,神化诸葛亮等等糟粕除外)

2009-7-19 09:51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泼皮[/i] 于 2009-7-19 08:19 发表


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 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 爹都死了,还不够苦大仇深?刘备与献帝跑得出叔侄关系?

老罗对于历史的掌握,比咱们这大多数人都强;演义反映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是三国史学的 ... [/quote]
别嘴硬,这条史料什么地方,说是刘备与献帝是叔侄关系?

皇叔资本原来是贩履织席为业,强大,真强大,:titter:

2009-7-19 12:04 泼皮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09-7-19 09:51 发表

别嘴硬,这条史料什么地方,说是刘备与献帝是叔侄关系?

皇叔资本原来是贩履织席为业,强大,真强大,:titter: [/quote]


要说隔了300年,刘备跟献帝还能保持平辈的堂兄弟关系,你也别这儿跟泼皮嘴硬了,直接去搏6合彩不更强大?

贩履织席=苦出身,皇叔=政治资本,看不懂可以去演义区玩呀?跑史区来出什么洋相?:q(+

2009-7-19 14:35 可爱小马驹
隔了三百年,没准刘协都是刘备曾祖父辈的了:titter:

2009-7-19 14:38 KYOKO
刘备真是中山晋王之后,史料有记载吗?

2009-7-19 15:26 泼皮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9-7-19 14:35 发表
隔了三百年,没准刘协都是刘备曾祖父辈的了:titter: [/quote]


叔公,侄孙.... 总之皇亲就是政治资本:titter:

2009-7-19 15:32 泼皮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7-19 14:38 发表
刘备真是中山晋王之后,史料有记载吗? [/quote]

《蜀书. 先主传》

2009-7-19 17:27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泼皮[/i] 于 2009-7-19 12:04 发表



要说隔了300年,刘备跟献帝还能保持平辈的堂兄弟关系,你也别这儿跟泼皮嘴硬了,直接去搏6合彩不更强大?

贩履织席=苦出身,皇叔=政治资本,看不懂可以去演义区玩呀?跑史区来出什么洋相?:q(+ [/quote]
隔了300年,不是叔侄,就是平辈的堂兄弟?这年头,是什么和是什么啊,搏6合彩?泼皮看来这事常做.

既然是皇叔,咋又成了苦出身?难道三国时也讲又红又专,必须三代以内是贫农?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9-7-20 01:08 编辑 [/i]][/color]

2009-7-19 19:11 zeloti
[quote]原帖由 [i]ljm0915[/i] 于 2009-7-18 15:19 发表
:funk::angry2::huh::qP+
当然比不过了,曹操赤壁一战失败就老糊涂了,以后再没怎么赢;刘备大小失败多次,死要面子也好什么也好,还不是活的好好的,最后还是建立蜀国了~~刘备从28岁随征讨黄巾开始就郁郁不得 ... [/quote]
曹操赤壁之战后没怎么赢?西凉军阀、张鲁被华丽的忽略了:titter:

2009-7-19 19:23 ljm0915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09-7-19 19:11 发表

曹操赤壁之战后没怎么赢?西凉军阀、张鲁被华丽的忽略了:titter: [/quote]
总之胜多败少:qcool+

2009-7-19 21:39 hahaku719
刘备的综合能力远不如刘邦。

2009-7-20 02:38 人穷志短
刘备比他老祖宗,相差太远。



坚韧不拔,这条刘备很厉害,看先主传,刘备经常弄到老婆孩子都被人抓走的情况,吕布抓了两次,曹操抓了一次,还有一次幸好是赵云救了娘俩。这种打击刘备仍能奋起,确实非同寻常。

得民心这条,实在不好说。很难找到实实在在的证据。刘安是演义人物,荆州有十余万人跟随,似乎也太夸张了。蜀被灭的时候,才九十多万口,荆州人数如果和益州相当,那么就是有六分之一的人起来跟随刘备,有点恐怖。

用人上,刘备远不如刘邦。刘备确实网罗了一批死党,但刘备用人不能扬长避短。他手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将才,前期却屡战屡败。关羽终于露了回脸灭了于禁,转眼又被徐晃、吕蒙等击败,连荆州也丢了。究其原因,刘备令关羽独镇荆州,关羽此人傲气大,和同僚关系搞不好,以前有诸葛亮和稀泥还好,诸葛亮一走,难免闹得四下离心。像黄忠、马超在益州得个封赏,刘备都要和关羽解释一番,那些不在益州在荆州的人,不知道受了关羽多少气!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却归顺孙权,潘浚本为刘备属下,也降了孙权。虽然不是刘备把他们逼走的,但关羽此人刚而自矜,并不适合独自镇守,这是刘备用人之误。

道德,刘备不如刘邦心黑,刘备胜出。

志向:差不多。

才能:刘邦远胜刘备。前面说用人,也属于才能的一种。刘邦论军事,虽然不如项羽,和刘备屡屡丧师失地相比却是远胜。而且刘邦之败,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丢人不丢地盘。项羽屡战屡胜,却不能刘邦的荥阳防线,刘邦始终保有大后方。刘备则多次把全部的地盘都丢给了别人。
论政治,刘邦基本奠定了西汉几百年的政治架构,只有吕后这里,刘邦虽然高明,却无法制止吕后的夺权行动,只能说吕后也是政治奇才。张良、萧何、陈平、周勃,这些名臣遇到吕后,个个为其所制,可见吕后的能力非常了。

历史贡献:刘邦的影响远大于刘备。
知名度:刘邦也大于刘备。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9-7-20 18:06 编辑 [/i]][/color]

2009-7-20 18:35 ljm0915
[quote]原帖由 [i]人穷志短[/i] 于 2009-7-20 02:38 发表
刘备比他老祖宗,相差太远。



坚韧不拔,这条刘备很厉害,看先主传,刘备经常弄到老婆孩子都被人抓走的情况,吕布抓了两次,曹操抓了一次,还有一次幸好是赵云救了娘俩。这种打击刘备仍能奋起,确实非同寻 ... [/quote]
刘备只是用错了关羽,且刘备开始让诸葛亮和关羽一同留守,诸葛亮后来跑了,没办法,刘备显然得到了手下人很大的帮助,且手下人忠心耿耿,用人仅次于刘邦.军事才能上,刘备输的几乎都是寡不敌众,但益州确实是刘备亲征的,只是对手弱了些。刘邦跟强的(项羽)打屡战屡败,即使自己有兵多的时候,和弱打就能赢了。的刘备和刘邦的军事才能都是爷爷不要亲,奶奶不爱的水平。关于政治方面,刘邦没有太大建树。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理天下,死后还出了乱子。个人的政治军事方面,刘邦不比刘备强那里去。知名度吗,刘备由于有三国演义,名声肯定会高于刘邦的。

2009-7-20 19:31 可爱小马驹
刘备最初是以勇出名的,和刘邦比的话武勇方面要强得多了:titter:

2009-7-20 21:16 dingbo011
[quote]原帖由 [i]ljm0915[/i] 于 2009-7-20 18:35 发表

刘备只是用错了关羽,且刘备开始让诸葛亮和关羽一同留守,诸葛亮后来跑了,没办法,刘备显然得到了手下人很大的帮助,且手下人忠心耿耿,用人仅次于刘邦.军事才能上,刘备输的几乎都是寡不敌众,但益州确实是 ... [/quote]
用错了关羽??蜀国的命根子~不用关羽 你用谁?
用张飞,还是历史上的25仔 马超 还是演义中的25仔魏延
别给我说用常山赵子龙,他的身份和功绩差远了
刘备显然得到了手下人很大的帮助,且手下人忠心耿耿??????
记得2士入川的时候  大部分人都是不战而降的!政治结构.也就是用人的不合理,是蜀后期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

2009-7-20 22:35 可爱小马驹
二士入川都啥子时候的事了?关刘备什么事么?

2009-7-20 22:41 dingbo011
不是刘备定下的政治格局么~

2009-7-21 02:45 showzhuge
那司马炎篡魏 和杜预伐吴的时候 死节和死战到底的人比起蜀汉来就很多吗?

2009-7-21 15:05 可爱小马驹
什么政治格局?

另外,蜀汉直到灭亡仍是“蜀官皆天下才俊”,不存在什么人才缺乏,缺乏的是会使用这些人才的统治者,后主不会,黄皓不会,“外宽内忌”的姜维也不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刘备VS刘邦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