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 11:15
游戏爱好者
从经济学理论谈爱情
[size=4][size=5][size=4]从经济学理论谈爱情
看了情感轩辕 里面 Oscarlre, TOP 以及 司徒家的颖颖 等人 从科学角度探讨爱情。
有感而发,尝试用经济学理论来探讨.
1. EIMI 理论 –Brunner 和Meckling 发表
此理论很简单,
E=evaluative 评估,选择
I= inventive 创造性行为
M=maximizing 利益最大化
I=individu 人
就是说每个人的每个行为都是选择他最喜欢的或是对他最有利的举动,有时通过创造性举动,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举个例子,两个加勒比海盗分脏一箱宝物,每人轮流各选一件,当然会优先选最值钱的,这就是evaluative。 忽然,海盗A恐惧的大叫一声,拿起一块宝石,向前抛射,海盗B惊讶,一转身,同时知道上当,但为时已晚,他已被A给干掉了. A得到了所有宝物. 这就是inventive 和maximizing
爱情也属于社会行为,所以EIMI 理论 可以运用.
如果定位男为追求者,女为被追求者.
在女人选择男人的过程中,会对男人的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外表 (身高,面貌,肌肉,*大小多少…)
2. 言行举止 (口才,体贴度,绅士度,潇洒度…)
3. 性格 (匹配度 和 生活习惯的融洽度)
4. 财富.
当然,根据对男人的用途不同,选择的着重点也会不同.
基本上有三种用途. 一夜情,男朋友,婚姻伴侣.
一夜情的话,评估重点在1 和部分2.
男朋友的话,评估重点在1+2,小部分3 和一些4.
婚姻伴侣的话,3的比例会增加很多, 4变得非常重要,具体比重因人而异.
当然男人对于女人的选择也是通过这种评估.
未完待续.[/size]
[/size][/size]
2009-1-1 13:50
冰祁步
看起来挺有趣,期待楼主的下文
此外,大多数婚姻伴侣都是从男女朋友开始做起的,但是两者的评估重点似乎差了太多了吧
2009-1-1 19:31
防人肉马甲NO.X
爱情之所以为爱情,就是因为它是不理智的,也是不可预测量化的。如果凡是都算得那么清楚那就叫交易,而不是爱情了。况且,单位样本差别太大,无法进行系统分析,如果硬要概括起来只能说“爱情取决于概率事件加上正反馈”,说了跟没说一样……
2009-1-2 20:45
TOP
我很高兴有人能够继续这个话题,或者说我很意外还真有那么几位认真看了我那篇如此凌乱潦草的文章。我衷心希望这个帖子会更新。
2009-1-2 23:16
游戏爱好者
先答复.
[size=3]-冰祁步
[size=4]
男女朋友关注的主要是现在,婚姻主要是关注将来,所以着重点必然不同.
那么多婚前逃跑事件就是如此产生的.[/size]
-防人肉马甲NO.X
[size=4]爱情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理智型的,举个例子,雨果的杰作,巴黎圣母院. [/size][/size]
[size=4]TOP兄,久仰了.
[/size]
2009-1-2 23:24
游戏爱好者
[size=4]2. 马斯洛理论 (其实这个属于社会学范畴)
这个大家最熟悉不过了.
还是定位男为追求者,女为被追求者.
对于女人来说. 她考虑的是 :
1. 能否能让她衣食无忧
2. 能否给她安全感
3. 能否让她高兴 ,快乐.
4. 能否提高她的社会地位
5. 能否协助她实现她的梦想.
根据对男人的用途不同,考虑的着重点还是不同.
对于一夜情,3是重点
对于男朋友,2+3 是着重点,1.4.5 都有一定分量.
对于婚姻伴侣,1.和4 的分量 会提高不少.
这里有些缺什么补什么的概念,也就是说女人会最后选择 最能够补充她当时所需要的男人,而不是最优秀的男人.
举个案例,在TITANIC 上面,Jack 如何几天内拿下Rose.
首先Rose当时年龄20以内,正属于青春叛逆期. 这种叛逆期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有早有晚,有长有短,有对有错,然而 这往往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呐喊.
(Well,话说Jack这家伙真是狗运,这种事儿让他给碰上了.)
其实Rose拒绝的不是她的未婚夫,更不是那颗砖石,而是英吉利贵族的封闭式教育,各种条框,形式化的社交,包办婚姻. 她当时最渴望的是自由.
这时,Jack出现了,英雄救美加上高大帅气给了她安全感,爱尔兰同欢舞带给她从来没有的轻松社交愉悦,最重要的是Jack的种种巴黎历险记和在船头的飞翔唤醒了她内心对于自由的向往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就这样,Rose被搞定了….
Rose属于 –不吃饭为什么不吃肉-之类 ,所以根本不会考虑第一条.
而且年纪还青,对于第四条根本不在乎.
可以这么说,如果上船的不是Jack而是John或者Jerry,只要他们具备差不多的属性,能够满足Rose 当时的需要,Rose被搞定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结论,朋友们, 对症下药吧…
[/size]
2009-1-3 22:37
TOP
个人认为,楼主的“女性对男人的用途认识不同”分为“一夜情、男朋友、婚姻对象”的评判分类,不科学。
首先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办法去界定这种分类。
根据楼主的理论,“能否让她高兴 ,快乐.”是“一夜情”的重点。当然,如果说在发生了“一夜情”之后,我们去评价这个“一夜情”的好坏,那么或许会有这样的判断标准。但是不能说一个男性能让一个女性感到快乐,她就会和他发生一夜情。
“男朋友”和“婚姻对象”也存在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就依然不知道女性是依据什么来判断某男性“可以”成为楼主分类的某一种。
举例来说,我们把饭店分为“经常去的”、“不经常去的”、“不去的”。
对“经常去的”,那当然是我们认为味道不错,价格合适,服务挺好等等理由。
这看起来很合理。可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们去过这家饭店”的基础上。
我们第一次是为什么去的某家饭店呢?显然之前提到的“味道不错,价格合适,服务挺好”这些理由都不能适用在第一次去这个前提上。
为什么那些喜欢我的人会喜欢我,和什么样的人会喜欢我,是两个命题。从研究对象上来说,显然后者要远远大于前者。在讨论情感问题时,我们没办法绕过后一个问题。当然,也许大家更关心“怎么让别人喜欢我”,甚至是“怎么让我喜欢的人喜欢我”,这两个命题我认为至少是我,现阶段是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普适结论的,尤其是最后一个。我所做的研究,还停留在寻找比较能让人信服的一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上。
另外,我的个人经验,就我所认识的大部分女性,都不是这样去对男性分类的。这就好像我们可以把数字分为大于0的和小于0的,就是负数和正数。我们当然也可以把数字分为大于7的和小于7的,然后也起两个名字。但是这种新的分类方法不具有普遍的使用意义。而如果我说大部分数字可以分为"可以被3整除的”、"可以被2整除的”、"可以被5整除的”,一定会被别人鄙视。因为显然数字远远不止这三种。
马斯洛理论种的5需求,是递进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关系。低层级的需求,是高层级需求的基础。如果无视这种递进关系,那么就会形成误导。
更不用说人和人之间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以物质条件做例子。某一数量级的物质条件,可以满足不同人不同层级的需求。得出这一结论对我们毫无帮助。因为显然的是,有许许多多其他条件也和满足这些需求有关。我们不知道那些关键的条件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只要你所拥有的特点能够让她喜爱,她就会爱上你”如果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么这种研究就毫无意义。
我们怎么知道对方会对哪些情况感到快乐?我们怎么知道如何做能让对方感到有安全感?而“重视感”和“个人实现”的概念就更加无法界定。
我觉得我们在将问题抽象化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模糊的定义。马斯洛理论可以是一种描述方式,就像经济学理论的确可以用来尝试描述情感问题。但是仅仅照套形式,那恐怕只会让问题更复杂。
以上是个人意见,还是很高兴有人在探讨这个话题。
2009-1-4 00:15
KYOKO
I= inventive 创造性行为
创造/性行为or创造性/行为???
2009-1-4 23:00
游戏爱好者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1-4 00:15 发表
I= inventive 创造性行为
创造/性行为or创造性/行为??? [/quote]
哈哈,风动,旗动,还是心动?
2009-1-4 23:06
游戏爱好者
[quote]原帖由 [i]TOP[/i] 于 2009-1-3 22:37 发表
个人认为,楼主的“女性对男人的用途认识不同”分为“一夜情、男朋友、婚姻对象”的评判分类,不科学。
首先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办法去界定这种分类。
根据楼主的理论,“能否让她高兴 ,快乐.”是“一夜 ... [/quote]
:lol: 领教了,先思后回.
2009-1-7 00:14
游戏爱好者
[quote]原帖由 [i]TOP[/i] 于 2009-1-3 22:37 发表
个人认为,楼主的“女性对男人的用途认识不同”分为“一夜情、男朋友、婚姻对象”的评判分类,不科学。
首先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办法去界定这种分类。
根据楼主的理论,“能否让她高兴 ,快乐.”是“一夜 ... [/quote]
[size=3]
首先,对于快乐的定义是很广的,性快感也是快乐的一种,但不是唯一.
男女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社交关系,叫调情,通过眼神,语言,姿态,肢体动作…来达到一个异性相吸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愉悦.
所以当一女性在选择性伙伴的过程中,她会综合考虑一楼所说的第一第二条 (外表 ,
言行举止)和调情中所得到的信息,而做出一个决定. 所以你关于饭馆的例子可能不合适.
关于对男人用途的分类为“一夜情、男朋友、婚姻对象。 是因为社会中找不到第四种,也无法把它们归纳为两种或者一种. 当然社会科学不同自然科学,没有绝对性,如果你能够发现第四种,或者有更好的分类方法,很乐意洗耳恭听.
另外我所描述的是关于对男人用途的分类,并非男人的分类.
马斯洛理论当时描述的确实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先满足下面的再满足上面的.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并非是一种完全递进的关系,而是一个侧重点的问题.
举个例子,为了温饱,一个人可以做任何冒险的事儿,因为1比2重要。 但是在1被满足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做一些杀头的买卖,或冒险的事儿,证明有时3.4.5比2 重要.
我觉的这些帖子的意义在于这些讨论明确了两个问题.
就是对于任何爱情,我们可以用上面的理论来回答
为什么她爱上他或为什么她没有爱上他?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需要.
欢迎TOP兄再次点评.[/size]
2009-1-7 01:11
蒹葭苍苍
诸位就不能以通俗一点的话来诠释自己的观点么。我想这是一个人人都关注的话题,我们是不是能大众化些,让大家也能看懂呢。
2009-1-7 10:56
游戏爱好者
[quote]原帖由 [i]蒹葭苍苍[/i] 于 2009-1-7 01:11 发表
诸位就不能以通俗一点的话来诠释自己的观点么。我想这是一个人人都关注的话题,我们是不是能大众化些,让大家也能看懂呢。 [/quote]
:qoo+ 基本上每条结论都有例子相伴,具体那里不清楚?
2009-1-7 17:54
TOP
回复 #11 游戏爱好者 的帖子
呵呵,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男人从用途方面对女性而言,是不是可以用楼主所列举的3个种类来概括,这个基础问题。
我认为,应该是某一事务能够满足我们某一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该事物有这方面的用途。
我们应当看到,对女性而言,首先她所接触到男人并没有事先贴好这三种标签。如果要分类,那么她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分。如果这种标准是马洛斯所提出的5需求理论的话,如果楼主所提出的3个分类对应不同需求的理论成立的话。
那么我们显然可以找出许多例子来证明,有许多男性对某些女性来说是符合楼主提供的对应标准的,但是最终他没有成为对应女性的“男朋友”、“一夜情伴侣”、“婚姻对象”。同时我们也有同样多的例子,一些最终和某些女性成立了上述三种关系的男性,并不符合这些需求标准。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些需求是否满足,要看个人感受,也许我认为不满足,但是女方认为是满足的,或者说她曾经认为是满足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认为,这些标准没有共性,所以无法成为我们研究的依据。
我有173CM高,我娶了小米姐姐。但不能证明,所有173CM高的男性对小米姐姐的婚姻选择而言就具有什么共性。同样,我认为,所有使某女性快乐,或者衣食无忧的男人,就可以在感情问题上形成共性。
我觉得起码,这些需求条件的设立,不能够解释情感问题的现状。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首先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如果要按用途去分,当然也可以。我只是想说,一个某女性认识或者熟悉的男人,她对他的感觉,既不能归为可以一夜情的,也不能归为可以男朋友的,也不能归为可以结婚的,是否存在?我认为是存在的。那么这些人算哪一类呢?也并不是说,现在没有被归入这三种分类的,已经认识的人,以后不可能演变成这三种关系之一。所以我们也不能把他们排除在考虑之外。那么是什么使他们从原来不是,变成现在是的呢?是因为他们表现出来,或者被了解到可以满足需求的条件发生了改变么?哪有怎么样去判断这种改变呢?既然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判断都会不同。
我觉得,感情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希望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就认为它应该符合某些规律。
2009-1-7 20:46
摇光
楼主的命题中有一点很奇怪......为什么楼主认为对男朋友的选择更多的偏向于一夜情而不是婚姻伴侣....偶觉得大部分女性谈朋友都是会想到婚嫁问题的....而不是先找个人OOXX再说....
偶是觉得对1234项的重视程度,是随年龄变化的,年轻的女孩子,比如说十几岁二十出头这个阶段,很容易被外在的一些莫明其妙的东西吸引,最常见的就是对于那些瘦高忧郁型的男生的迷恋,参见流川枫........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重视对方的性格和物质条件.....偶想说一点,很多人一提到重视物质条件就立刻划上拜金的等号,其实怎么说呢.....如果一个女孩子说她一定要嫁入豪门,那这样说她也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一个女孩子只是想不拮据的生活,有个地方住,想买件新衣服吃点好吃的就买了,不用天天掐着分子钱算柴米油盐....那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健康的要求......
至于性格方面,性格这个东西的吸引是很难量化的.......我的感觉是两个人之所以最后能在一起并走的长远,多半不是由于两个人身上最大的优点吸引了对方,而是两个人身上最大的缺点对方可以理解甚至觉得不错......说白一点就是臭味相投.....就是说这世界上可能所有的人都认为你这样那样的不好....而他/她却觉得没什么啊,很不错啊.....于是我们热泪盈眶....知己出现了....音乐..光束..撒花........
2009-1-8 19:31
游戏爱好者
[quote]原帖由 [i]TOP[/i] 于 2009-1-7 17:54 发表
呵呵,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男人从用途方面对女性而言,是不是可以用楼主所列举的3个种类来概括,这个基础问题。
我认为,应该是某一事务能够满足我们某一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该事物有这方面的用途。
... [/quote]
[size=3][b]回复 #13 TOP 的帖子[/b]
我觉得我们的分歧主要存在于一个理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数学和自然科学要求的是绝对性 : 1+1永远等于二.
社会科学任何理论永远是相对性的。
比如在经济学里,Keynes和Hayek的理论共存,而且现在他们的徒弟还在切磋.
比如在金融领域,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外汇市场,我们可以举列几十条定论。
用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定论一无是处,因为成功率可能还不到50% ;
也就是说你随便押的话,赢的概率可能更大.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几条定论融合在一起的话,判断的准确性可以达到55% ; 这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就算一个理论只能解释5%的爱情现象,它就有存在的理由,何况我觉得可能远远不止5%.
其实你其中的几句正是我所要表达的观点
«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些需求是否满足,要看个人感受,也许我认为不满足,但是女方认为是满足的,或者说她曾经认为是满足的。 »
这和我所说的满足当时的需求是同-意的.
还有要补充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只是男女恋爱关系. 所以象隔壁大妈,公司同事,以前同学,俱乐部的朋友….这些都属于一般社交关系. [/size]
2009-1-8 19:52
游戏爱好者
[quote]原帖由 [i]摇光[/i] 于 2009-1-7 20:46 发表
楼主的命题中有一点很奇怪......为什么楼主认为对男朋友的选择更多的偏向于一夜情而不是婚姻伴侣....偶觉得大部分女性谈朋友都是会想到婚嫁问题的....而不是先找个人OOXX再说....
偶是觉得对1234项的重视程度 ... [/quote]
[size=3][b]回复 #14 摇光 的帖子[/b]
关于 你所说的对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是随年龄变化的,我完全同意。不过人老了,不知何为- 流川枫..
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是做一个对实际情况的描述,没有贬低女性同志的意思.
现实是现实的,追求美好生活也是人之常情吧.
[/size]
2009-1-8 19:55
游戏爱好者
[size=3]3. [b]Friedrich. Hayek[/b] «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
Hayek先生1945年发布的一篇文章,在里面他提出了对苏联计划经济的批判.
他认为,一个人或一群决策者在某个时刻是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精确的信息。既然信息有误,所制定的计划,所安排的价格,肯定不合实际.
对于谈恋爱而言,还是定位男为追求者,女为被追求者.
在做决定的那个时刻,在面对一个或N个追求者,不管是选择情夫,男友或老公。那个女人不可能拥有所有信息来做出一个对她来说最好的选择.
第一, 可能在世上有些人是最适合她的,但却不认识.
第二, 在所有认识的人当中,有些她并不了解
第三, 在了解的人当中,了解的不全面,当然了,如果一夜情的话,没那个必要.
第四, 就算了解的非常深刻,但是,那么多信息如何进行整合呢?
举个例子,当你抛起一块钱币的时候,你不知道落地时会是正面还是反面,可是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知道你的肌肉结构,你抛钱币的角度,力度,气流的力度,蝴蝶的翅膀….并且把它们量化,是可以算出钱币如何落地的. 但是,根本无法量化,所以物理学把落币的研究抛给了概率学。
同理,生活中,任何女人都无法整合所有信息,进而作出最好选择。
所以,才有了感情二字,感觉选择,日久生情。
浪漫点的结论,爱情是一句美丽的谎言,如果两人都相信这个谎言,它会变成真实。[/size]
2009-1-9 11:09
摇光
:mellow:楼主有多老...灌蓝高手米看过么....还是根本不看动漫?.....
在网上总是看到很多男性以男性的观点帮助女性对男性进行分类.....偶觉得比较好玩....
女性的思维方式和男性是不同的.....尽管在征婚广告这样的东西上,我们也一样会一二三四五列出种种约束,身高多少体重多少学历多少收入多少....但是如果拿这些东西去评价女性的婚恋要求,那是肯定要走进误区的....女性的感性思维方式使得我们更容易被男性自己都不在意的某个细节感动,从而做出非常重大的决定.....
比如说偶和某人在一起的决定性事件,是某天下午他约了偶,偶到地方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带着偶穿过一个广场走过一条街,来到一个餐馆,坐下点了几个偶喜欢吃的菜.....偶跟着他走的那一段路,心里的感觉是很奇怪的,小的时候偶爷爷就是经常这样一语不发的带偶去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往往有新鲜的吃的玩的....比如说改革开放后出现在大街上的第一瓶酸奶,第一家冰淇淋店,第一台电玩等......而爷爷离开偶已经十多年了....偶跟着他走时下意识的拉住了他的衣襟......就像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样....一语不发的跟着...被带到一个有好东西的地方....
而现在偶回忆那个场景时,某人的反应是不记得了.....他在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触动了偶心底最深最柔软的记忆,促使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而这种情节是任何人都无法预见和设计的......这就是典型的女性思维模式......所以你看偶在写贴子时也是举例再举例......情节..片断...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了解真正的女性思维模式.....而是以男性的思维方式把女性的一举一动往里面套....那么只能是南辕北辙....
2009-1-9 11:16
TOP
我想,我们的分歧在于。楼主是在证明,你的某一个关于男女情感的理论可以解释一部分的男女情感问题,并且希望证明这个“一部分”的范围有多大。而我是希望证明,存在一种可以描述的理论模型,可以解释所有的男女情感问题。这种理论我其实没有,我只是试图证明,我们可以做到。实际上我提出的是一种还需要论证的猜想,而并非一个结论。
我当然同意理论的相对性,但是某一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它的研究对象则应该是绝对的。我希望研究的是“男女情感问题”,而不是“部分男女情感问题”。我希望通过的是抽象来简化问题,而不是通过“缩小研究范畴”来简化问题。
如果我们前置这样的前提,“有部分女性把男性的用途分为‘情夫,男友或老公’,这种女性和男性之间的情感关系是什么样的”,哪么这个范畴就小的多。是不是有5%我不知道,我只是疑问,怎么才可能通过某一个衡量标准或者说描述方式来定义这种三分类。
个人认为,既然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哪么不管这个理论的适用性是否有局限,理论本身的描述应该是尽量明确的。
我们如果在理论中为了解释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而引入更多不确定的概念,那最终是得不出结论的。例如我们为了描述“一夜情伴侣的定义”,引入了“快乐”的概念,这个“快乐”又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不确定的概念。其实您所认同的,我的那句描述,其意思就是“做让她觉得快乐的事就能让她觉得快乐”。作为理论,这绝对正确,但作为描述方式,则太不明确了。
而把“情夫,男友或老公”这三种从人际关系中剥离出来,就用来定义“恋爱关系”或者说我所说的“男女情感关系”是否准确,就又受到了局限。
至于一个理论的局限性是否会影响这个理论价值,那要看研究目的是什么了。我的研究目的,在第一段已经说明了。楼主的研究目的是不是如我所想,这我不知道。
我们通过一个局限的理论作为前提,再增加一些局限条件推导出结理,跟着再继续增加条件来推导下一个结论,从我的研究目的来看,我觉得无法实现。
还是很高兴楼主提供了一种思路。我绝对不想说谁对谁错,因为我根本没有答案。
另外,对楼主第三章的叙述,我有一个疑问。我认为概率学是一门科学。它能够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趋势离某一种必然有多少距离。它的意义在于,它可以通过明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种举例。概率学不仅告诉我们存在“可能与不可能”存在“是与否”存在“有与无”,更总要的是它告诉我们这些的比例有多大。甚至告诉于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变这种比例。
而在第三章中,楼主没有把概率理论体现在您的恋爱关系模型中。恰恰相反,您的结论似乎让我认为,您在表达“感情是无法明确描述的”。对这一点,我深表遗憾。
对结论,我承认,很浪漫。但对某一种理论来说,过于浪漫了。
谢谢楼主负责的回应了我的疑问。
2009-1-9 19:20
游戏爱好者
[b][size=3]回复 #20 TOP 的帖子[/b]
哈哈. 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觉得这句话很精辟.
[quote]原帖由 [i]TOP[/i] 于 2009-1-9 11:16 发表
对结论,我承认,很浪漫。但对某一种理论来说,过于浪漫了。 [/quote]
首先还是要澄清 关于这个贴子所讨论的范围。人际关系是个很大的范围,男女恋爱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我们这里只讨论这个,至于和隔壁大妈的亲邻之情,和儿子的父子之情,和一般女性的相识之情,朋友之义. 都不属于这个范畴.
关于研究范围的大小,我不是缩小范围,也没有对它进行局限.
而是说这个理论针对所有人,但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它肯定不是绝对的,有一部分人符合,有一部分人不符合.
大于5% 可以是10% ;50% 或90%.
我很希望你能放开对于100% 的要求。因为就算你能证明存在这么一个100%理论,但是如果不能够表达出来,我觉得还是个零.
比如现在全球都在用市场经济模式,这并不代表市场经济模式可以解决100%的问题,也不代表它是绝对最好的模式。
而是说市场经济模式是在目前情况下最好的模式,也是目前最符合现实的模式.
第三章似乎在推翻前两章的理论,事实上是作为一个补充.
我弄了个 #爱情公式# ,希望能解答.
其实刚开始只是看了那几篇帖子有感而发,想写点什么,没想到写了那么多。
写着写着,就希望把这个理论完善化.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要通过与各位的切磋.
其实以Top兄之才,如能放下批判角度,和太理论化的角度,而是用更实在的论点进行补充,
何尝不是此帖之幸,论坛之幸,广大恋爱群众之幸….[/size]
2009-1-9 19:24
游戏爱好者
[size=3][size=3[b]]爱情公式.[/b]
L=A+B
L=Love
A.B =爱情的组成部分,A 和B 越高,爱意越强.
A= f (x) = ax+b
B= g (x) = 2xsin( 1 ) − cos( 1 ) + 1 < 8 − 1/2 <0, ∀ x∈ ]xk,yk[) |≤| x|
A代表所有可以被量化的东西,就是在第一章所提到的外表啊,财富啊…等等
占所有属性的百分之二十. 容易计算,就一条直线.
B 代表剩余的,它们的特点在于偶然性,不确定性,暂时性,占所有属性的百分之八十.
到目前为止,任何数学家,或社会学家都没能把它公式化.
根据20/80理论,在Love里面,A占据了80%的比例 ; 而B占了20%.
具体占多少很难说,待后人研究了.[/size]
[/size]
2009-1-9 19:42
游戏爱好者
[size=3][b]回复 #19 摇光 的帖子[/b]
[quote]原帖由 [i]摇光[/i] 于 2009-1-9 11:09 发表
:mellow:楼主有多老...灌蓝高手米看过么....还是根本不看动漫?.....
在网上总是看到很多男性以男性的观点帮助女性对男性进行分类.....偶觉得比较好玩....
女性的思维方式和男性是不同的.....尽管在征婚广 ... [/quote]
摇光女士,首先我觉得你举的例子很温馨,先辈离我等而去,留下的只是一段段瞬间的回忆.
不过,好像你的例子正好间接验证了我在第二章提出的 « 这里有些缺什么补什么的概念,也就是说女人会最后选择 最能够补充她当时所需要的男人,而不是最优秀的男人. »
和Rose 与 Jack 对于自由所产生的共鸣有相似之处.[/size]
2009-1-9 23:09
sylar
回复 #19 摇光 的帖子
女性的想法还是女性来说好啊,看了你说的思维方式之后想通了些问题,谢谢
2009-1-10 01:30
神威公子
[quote]原帖由 [i]摇光[/i] 于 2009-1-9 11:09 发表
:mellow:楼主有多老...灌蓝高手米看过么....还是根本不看动漫?.....
在网上总是看到很多男性以男性的观点帮助女性对男性进行分类.....偶觉得比较好玩....
女性的思维方式和男性是不同的.....尽管在征婚广 ... [/quote]
无论男女,感性的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吧。。。
2009-1-11 17:34
游戏爱好者
爱情扫盲篇男人版
[size=3]以下是根据前面理论而出的 2个附加篇
其中真理,假理,歪理,讽理,幽理 皆有之。
望诸君,众淑 自行辨别。
爱情扫盲篇男人版
1.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需要.
2. 那么她为什么会爱上你?因为你具备了她所喜欢的属性和满足了她的需求.
3. 她喜欢什么属性? 有很多属性是通用的,看第一章,这些属性值越高,被爱上的几率就越大.
( 高度,帅度,强度,口才度,体贴度,绅士度,潇洒度,富有度…)
4. 她有什么需求?看第二章.
5. 怎么知道当时她最迫切的需求?通过交流得出结论.
6. 如果你不具备那些属性,怎么办?
容易改则改之,不易改则不要勉强,因为改了就不是你自己了.
比如体贴度和绅士度是可以改进的,但有些东西改不了。
如果你很穷,就找个对财富不那么重视的人。
如果你口吃,就找个不喜欢甜言蜜语的。
如果你很矮,就找个盲人。
7. 是不是一定要满足所有需求,才有戏?不一定,如果你非常优秀,可以做到面面俱到,那当然行。
如果不那么优秀,可以学习拿破仑,在某个需求上做到一点突破,然后迅速扩大战果,尽快建立一种融洽,亲密的关系。
如果她喜欢笑,就尽量逗她笑,让她一见到你就想笑.
如果她喜欢吃,就带她尝尽各种美食,包括自己做一些
如果她缺少安全感,就拿出你的男人气概,哪天没事儿也来个醉打小瘪三.
8. 接下来怎么办? 日久生情,大多数人还是畏惧变化、喜欢已知数的.
记得美国选举期间,记者跑去问曾经关押过McCain 的越南狱警,
那人说如果他在美国,他会选McCain因为他熟悉他,知道这家伙闹不出什么大事儿…
[/size]
2009-1-11 17:46
游戏爱好者
爱情扫盲篇女人版.
[size=3]爱情扫盲篇女人版.
1.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需要.
2. 他为啥追求你? 因为你有天使脸蛋,魔鬼身材.
3. 他说你善解人意?那是因为你洗衣做饭.
4. 山盟海誓,只爱你一个?形容词而已.
5. 鲜花,礼物 ? 为达到目的的工具
6. 找一个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
这是个假问题,因为你爱的是属性,他爱的也是你的属性。
7. 是不是每个男人都谎话连篇? 是
8. 为什么? 被女人所迫,如果不这样过不了第一关.
9. 如何在谎言中寻找真爱? 咱不知道
10. 哭之? 勿用此套.
11. 闹之? 造反乎?
12. 吊之? 行了,你下来吧,别把桌子弄坏了.
咳咳…(瞎蒙乎?...)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道德经 »[/size]
2009-1-14 18:20
冰祁步
楼主怎么不更新了呢?
关于“爱情扫盲篇女人版”,写得也过于阴暗了吧,难道这就是事实?
2009-1-14 22:51
神威公子
不不不,这当然不是事实。楼主好像已经开始有点不太认真了。谁叫版主奖励的这么早呢~~~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1.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需要.
2. 他为啥追求你?最重要的是有感觉。其次样貌身材~如果考录到结婚的话,还会考录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心地善良,有资格,识大体,有分寸,聪明,活泼,甚至家境等,类似这些标准。。。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有感觉,有感觉的话其他都不是很重要。
3,他说你善解人意?因为你的每句话,都正合他心意。让他听了就开心。
4,海誓山盟?有些是假的。但如果碰到好男人的话,就应该一辈子只属于你,你生他生,你死他死,你嫁人他也决不取其他女孩,一辈子思念您。就像梁山泊,贾宝玉那样~
5,找一个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两者都要。
6,是不是每个男人都谎话连篇?其他男人都是,只有我不是~~~:qok+
[[i] 本帖最后由 神威公子 于 2009-1-15 00:42 编辑 [/i]]
2009-1-16 18:31
游戏爱好者
[quote]原帖由 [i]冰祁步[/i] 于 2009-1-14 18:20 发表
楼主怎么不更新了呢?
关于“爱情扫盲篇女人版”,写得也过于阴暗了吧,难道这就是事实? [/quote]
[size=3]其实原因很简单,想表达的都已经称述完毕. :lol:和奖励无关啊..
最后还有个总结,不过最后一句写不出来.
关于扫盲篇,阴暗么?
借用顾城的一句话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size]
[quote]原帖由 [i]神威公子[/i] 于 2009-1-14 22:51 发表
不不不,这当然不是事实。楼主好像已经开始有点不太认真了。谁叫版主奖励的这么早呢~~~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1.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需要.
2. 他为啥追求你?最重要的是有感觉。其次样貌身材~如果 ... [/quote]
[size=3]:lol:,反驳下。
感觉是 感知器官 对于外界所得到的信息产生的一种反映. 说白了就是对方的属性对于你的刺激.
梁山泊,贾宝玉 之类是虚构的,把一生的幸福建立在莫须有上面,不可靠.[/size]
[[i] 本帖最后由 游戏爱好者 于 2009-1-16 18:50 编辑 [/i]]
2009-1-17 20:10
游戏爱好者
[size=2][size=3]总结论--爱的5个境界。
1.为爱而爱
2.为性而爱
3.为性而爱
4.为情而爱
5.为人而爱.
1.为了爱的感觉和被爱的感觉而爱,爱的是感觉而不是人.
2.孟子曰 食色,性也
3.属性,第一,第二章的讨论点.
4.日久生情,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
5.传说.[/size]
[/size]
2009-1-19 22:26
冰祁步
楼主就这么写完了?
最后“爱的5个境界”,怎么有两个用字一样啊。就算意义不同,也要尽量避免撞车呀
2009-1-20 17:26
游戏爱好者
[quote]原帖由 [i]冰祁步[/i] 于 2009-1-19 22:26 发表
楼主就这么写完了?
最后“爱的5个境界”,怎么有两个用字一样啊。就算意义不同,也要尽量避免撞车呀 [/quote]
完了.
至于用字一样么,一是没想到更好的词,二是字和人一样,也需要碰撞吧.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