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唐太宗立立李治为太子是否错了?


2010-7-28 20:29 热情未减
武氏当权,狂杀诸节度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藩镇的势力。她原意是灭了李氏的势力,却无形中使唐朝的痼疾得到减弱。

2010-7-28 20:30 热情未减
武氏当权,狂杀诸节度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藩镇的势力。她原意是灭了李氏的势力,却无形中使唐朝的痼疾得到减弱。

2010-7-29 14:20 bergkamp
太祖——李世民
华国锋——李治

2010-7-29 15:46 cmy_ymc
回复 #2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hz1026:

2010-7-30 16:06 greatcqi
藩镇之祸源于唐朝本身的军事制度,最初三世没有爆发出来的原因是皇权还很集中很强大,当没有一个绝对强力的领导时,手中握有军政大权的节度使会起异心也是情理中事

2011-8-13 15:42 無當飛軍
李世民怕自己的兒子也出現類似玄武門之變的狀況 又怕一黨獨大 另一黨優秀人才全數隱居

一開始是李承乾對李恪 再來是李恪對李泰......

2011-8-13 15:57 KYOKO
错了的意思是啥?几个儿子都木有善终,武氏篡权?
事后诸葛确实不一样,事前猪哥都差不多。。:hz1019:

2011-8-13 18:11 陶心
高宗李治此君,无论文治武功业绩,还是政治斗争手腕,都可在全唐君主中名列前茅。什么“懦弱”,我看是扮猪吃老虎的心机。李唐江山,由于历史原因,也一直是被内部豪强虎视眈眈的,高宗利用矛盾先后干掉李恪系与长孙系、利用武氏打击王系,这权谋决断相当厉害。可惜后期受制于自己的身体,偏偏相对人还是“千年一遇”的武则天。
但换了别人,说不定江山早早被长孙系之流寻借口给夺了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1-8-13 18:15 编辑 [/i]][/color]

2011-8-13 20:30 小兵1234
回复 #68 陶心 的帖子

難得遇到客觀看待歷史者,高宗李治確實是深藏不露,只怪他後期身體差。
中宗李顯才是無能,又或是只是愛女成痴,不得而知了。

2011-8-13 22:06 王司徒与赵司马
李世民没有错,错在儿子不争气啊,


2011-8-14 18:09 陶心
回复 #69 小兵1234 的帖子

兵兄太过奖了。
中宗与韦后是患难夫妻,韦后对他的影响力非比寻常。他自身又处于强敌环嗣的境地,只不过史书上干掉他的是韦后(然后自己也被翦除)而已。韦后不干掉他,保不准其他势力不打他主意。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1-8-14 18:25 编辑 [/i]][/color]

2011-8-14 18:17 郭靖かくじゅん
李治可不蠢,只是武氏风头太盛才衬托的无能而已,其实武则天在李治没死之前,能说上话的事情是很少的,基本上那些功绩还是李治的。谁也抢不走。

2011-8-23 21:43 晕菜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8-11-7 10:54 发表
节度使之设,跟武后倒颇有关系。高宗一朝名将,被武后杀了一大把,胡人势力渐强,所以只好设藩镇以备之。 [/quote]
--------
节度大使的设置是因为 唐王朝在太宗,高宗朝一轮扩张后,广袤的帝国领土和周边的游牧民族接壤,北面有东突厥,东北是契丹,西面是最难对付的吐蕃。
府兵制+少量的边境职业军队难以应付游牧民族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攻击,从军队的指挥、调动到后勤的补给,原有的防御体系反应速度和应对效果极其的不理想。在武后统治的后期,契丹人以及随后的东突厥先后三次由河北侵入;政府应对无力,最后一次甚至发动了3支大军,人数达到了可观的45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黯然写道:默啜还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甚有轻中国之心。"(《资治通鉴》卷二○六)
所以才有了节度大使的出现,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睿宗任命薛讷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始有节度使的称号。玄宗天宝初,沿边有九节度使,一经略使。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之各州刺史(郡守)均为其下属,本身并兼任驻在州之刺史,它把地方上所有的权力都集于一人之手,到了玄宗的后期,地方官员的任命,例如刺史,节度使的意愿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样一来边境防御的问题大体上解决了,但是藩镇的后果很严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晕菜 于 2011-8-23 22:00 编辑 [/i]][/color]

2011-8-23 22:23 Garnett2012
回复 #1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感觉李世民不立李恪的原因有点类似于孙策不立孙翊立孙权,因为李世民也觉得李恪像他,可能是出于天下已经平定,需要一个守江山而不是打江山的皇帝,才立了李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李治是长孙皇后所出,算是嫡子,而李恪是杨妃所出,是庶子。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