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英雄史诗 » 千言万语,只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2012-1-16 09:47 贾图
[quote]原帖由 [i]fifafans1[/i] 于 2012-1-15 22:14 发表
用掉了整整14个小时,看完了这篇战报,不知不觉双脚已经麻木,而春运的车票依然没有买到。 [/quote]
哎,现在上网购票依然很无力么?

2012-1-16 09:49 贾图
[quote]原帖由 [i]fifafans1[/i] 于 2012-1-15 22:16 发表
家兔,我玩这个游戏时常失去耐心,特别是后期机器奇慢后,更是难以忍受,
后来常用的就是扮演 不丹 ,偏安喜马拉雅山南麓一隅,派1个守备师支援云南抗战,然后被日寇的山下奉文平推。

家兔,你的资料太丰富 ... [/quote]
可以选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组建海军陆战队帮中国打小日本~:emot09:

2012-1-16 10:21 恋芸
:hz1032:偶还以为更新了......

2012-1-17 12:59 190878968
同情楼上的,我也被骗进来了~

眼看2012又过去了一天

家兔要加油在世界末日前完成啊

2012-1-21 16:39 贾图
[size=4][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32.jpg[/img]

[color=Blue]美国对于中国对日作战的援助计划实施告一段落。[/color]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33.jpg[/img]

[b][color=Blue]印度、巴基斯坦独立!![/color][/b]

[b]资料:蒙巴顿方案[/b]
    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因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1947年英国印度总督L.蒙巴顿(1900~1979)提出的英国移交政权和印巴分治方案。

  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民族解放斗争进入最后冲击阶段。英国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移交印度政权的决定,以便尽可能保存英国人在印度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1946年 2月19日,英国首相C.R.艾德礼在下院宣布,英国准备接受印度独立要求,并派以P.劳伦斯为首的内阁使团来印,寻求移交政权的途径。劳伦斯使团的活动导致召开制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但同时使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的冲突加剧。1947年,印度形势更加紧张。教派冲突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各种政治力量对英国的不满急剧增长。1947年 2月20日,艾德礼宣布,英国政府准备至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移交给印度人。前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蒙巴顿被选派来印,接任英印总督,办理移交事宜。   1947年 3月24日,蒙巴顿到达印度。在同各党派接触中,他深感局势比原来估计的还要危急,因而决定提前移交政权。6月3日,他提出具体方案,即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是:印度分为  蒙巴顿方案
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先就孟加拉、旁遮普是否各划分为两部分,各部分的归属问题以及西北边省、信德和阿萨姆的锡尔赫特县的归属问题分别进行投票;待有结果后,将印度制宪会议分成印度制宪会议和巴基斯坦制宪会议两部分,它们将分别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地位;授予各土邦以自由选择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任何自治领,可以保持与英国的旧关系,但得不到自治领的权利。蒙巴顿还宣布1947年8月15日为移交政权的日期。1947年7月,英国议会批准蒙巴顿方案。
  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虽不满意,但都宣布接受这个方案。在完成分治手续后,1947年 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成立;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M.A.真纳为巴基斯坦自治领总督;蒙巴顿仍为印度自治领总督。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自此结束。
  蒙巴顿方案的实施标志着英国不得不承认印度民族斗争的最后胜利。然而分治却给印度、巴基斯坦两国人民带来惨重灾祸。有50多万人在宗教仇杀中丧生,1200万人无家可归,互相逃到对方国家的难民1000多万人。分治割断原有的经济联系,造成两国经济的畸形发展。分治带来了两国政治上的不睦,酿成多次冲突。

前身
  1942年3月,英国政府曾派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前往印度,许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克里普斯到达印度后,提出了英国对印提案,也就是“克里普斯提案”。其内容是:英国与印度磋商后,决定发表使印度在最短时期内成立自治政府的提案,提案的内容是建立新印度联邦,使之成为自治领,其地位与英国本国及其他自治领各国相等,不论在内政和外交上,均不隶属他国。但方案中又提出,英属印度的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就使得有可能在印度原有土地上建立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从而为印度的分裂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意味着,拟议中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有可能单独立国。“克里普斯提案”成为后来“蒙巴顿方案”的雏形。

克什米尔问题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人物蒙巴顿
  路易斯·蒙巴顿(1900—1979),英国海军元帅。1913年参军,曾任威尔士亲王副官。1927至1933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此后担任过舰长、分舰队司令等职。1942年任盟军联合作战司令,指挥英国海军袭击驻法国和挪威港口的德国海军。1943年起任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率部收复缅甸。1947年任印度总督,提出“蒙巴顿方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952至1954年任北太平洋公约组织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5年任英国海军参谋长。1956年晋升元帅。1959年任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1965年退役。1979年8月27日在爱尔兰因所乘游艇被爱尔兰共和军放置的炸弹炸死。

[img]http://culture.edu.tw/.upload/photo/p20080508174741.jpg[/img]

[color=Red]“国军第一次远征缅甸时,英国人先是阻挠我军顺利入境,致使贻误战机。其后数倍于敌的英军被日军打的抱头鼠窜,一泻千里。对我军完全没有任何配合之意。导致我军在大好形势下兵败缅北,主力撤进野人山损失惨重。英国人抛弃缅甸和中国友军全速撤退到印度力保这个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不落入日本人手中,此后数年百万大军按兵不动,与日军三个师团进行着奇异的静坐战争。结果,没过几年,世界各地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英国最终还是失去了印度这颗掌上明珠。可算是因果报应终有时。”[/color] [/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1-21 16:44 编辑 [/i]][/color]

2012-1-21 16:5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34.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35.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36.jpg[/img]

[size=4][color=Blue]远征军攻略:以萧毅肃部依锡当河守卑谬,吸引日军。主力孙连仲部绕开重兵把守的同古,直扑若开邦,将滇缅日军一分为二,围歼之![/color][/size]

[size=4][color=Red]龙云部从厦门开赴腊戌,驰援英军第8装甲师。滇军有了好的装备好的训练,最重要是有饭吃顿顿不饿。跟日军比起来,这次龙云长官显得非常自信。[/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1-21 21:16 编辑 [/i]][/color]

2012-1-21 17:1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37.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38.jpg[/img]

[size=4][color=Blue]目前主战场我军生力军有阎锡山部28个师,薛岳部15个师以及徐庭瑶装甲部队4个师,依然敌众我寡。薛岳部充足的弹药补给尚可维持4天,也就是说B集群败军有4天时间可以安全撤至哥尼夫。[/color][/size]

2012-1-21 17:22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39.jpg[/img]

[size=4][color=Blue]孙立人发起一波逆袭赶走了一个步兵师,但随后就被苏军大部队赶了回来。[/color][/size]

2012-1-21 17:2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1.jpg[/img]

[size=4][color=Blue]这是B集群败军一角,损失较为严重的新疆第二师,伤亡十之有四。

薛岳部反攻乌拉尔斯克,不求取胜只求拖延与消耗。[/color][/size]

2012-1-21 17:45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2.jpg[/img]

[img]http://pic.xwhb.com/0/10/00/00/10000058_525679.jpg[/img]

[size=4][color=Blue]国防部在新一财年中的计划之一,陆军新的编制——甲种整编师,三旅六团,全师三万余人。[/color][/size]

[img]http://wot.kongzhong.com/tank_recommend/M4A3E8/M4A3E8/m4a3e813.jpg[/img]

[size=4][color=Blue]计划之二,装甲部队M4坦克改装成M4A3E8,也是M4坦克的最终型号。
M4A3E8可以说是其当时杰出之作,各项能力平衡度很好,它在火力、装甲、机动性的平衡提升,完全可以与俄国的T-34/85及德国的豹式比拟。M4A3E8使用了新式的HVSS(这是区分其与普通谢尔曼的显著特征)悬挂系统(水平悬挂系统)。因此M4A3E8又被称为M4A3(76W)(76炮) HVSS。M4A3E8的重量使原本的VVSS悬挂装置(垂直悬挂系统)不堪重负,但新型的HVSS可以让由于增加装甲和改进火炮而变重的M4A3E8在行进间减少晃动,而增宽的履带减轻了对地压强。 除了悬挂系统的差别外,M4A3E8还强化了防御力以及制造的生产性,而且E8更采用湿式弹药库,减少引发弹药库诱爆的危险。M4A3E8搭载了76.2毫米炮,为了抵挡76毫米炮的后座力,美军也换装新型的制退器。M4A3E8的主炮76毫米54.5倍径火炮使用高速穿甲弹时可以在2200公尺打穿110毫米以上的垂直装甲。M4A3E8的前方装甲采一体成型,有著很高的防御。它的装甲达到107毫米厚且有一定角度。经过以上改装后,E8总重量达30多吨,不过时速仍然达到45公里。

[/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1-21 20:07 编辑 [/i]][/color]

2012-1-21 18:16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3.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4.jpg[/img]

[size=4][color=Blue]1月13日,正午,波斯战场。
唐生智部会同宋哲元部向重镇德黑兰发起进攻,敌抵抗激烈,援军不断,屡次发起反攻,不克而还。[/color][/size]

2012-1-21 18:1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5.jpg[/img]

[size=4][color=Blue]乌拉尔斯克继续压制~[/color][/size]

2012-1-21 18:2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6.jpg[/img]

[size=4][color=Blue]宋哲元见德黑兰难攻不下,兵锋转向防守薄弱的达什特![/color][/size]

2012-1-21 18:2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7.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8.jpg[/img]

[size=4][color=Blue]1月23日。
李宗仁部不日将抵哥尼夫,我军集结主力发起大规模进攻,以达掩护之目的。[/color][/size]

2012-1-21 18:45 促织
年前更新!顶起来!!!:hz1018:

2012-1-21 18:57 贾图
[size=4][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49.jpg[/img]

[color=Blue]1月24日下午3时。
B集群安全抵达哥尼夫,顾祝同安排前线优先补给之。[/color]

[color=Red]“我部共三万七千余人官兵,此役伤亡一万四千余人,不可谓不惨重。我多年的腰痛也因为恶劣天气而再次复发。到了哥尼夫最让我欣慰的,是蒋夫人带领的南京中央医院数百名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已经在战地医院等我们了。他们都很年轻,有些刚毕业有些还没有毕业,散发出的朝气和清新,打散了空气中低沉压抑的气味。蒋夫人居然亲自为伤兵们包扎、换药,令大家感动不已。”[/color]

[img]http://i3.cqnews.net/cqtoday/attachement/jpg/site82/20110816/002215b850530fb4210035.jpg[/img]

[img]http://pic.435000.com/images/018/20070604094051_3.jpg[/img]

[color=Red]“她讲要我们不要气馁不要丧气,总统没有怪我们,中国人民也不会怪我们,要我们安心休养。长年在外作战超过八年的老兵会安排回国与预备役士兵交换,让他们家人可以团聚,共度丁亥年新年。”
“虽然除夕已过,但年初三的营地还是被装扮的很有年味,这让打了败仗的我们多少打消了一些沮丧的心情。”[/color][/size]

2012-1-21 21:36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0.jpg[/img]

[size=4][color=Blue]腊戌失守!日军击退英第8装甲师,继而进攻保山。英国人一退再退,一个装甲师竟然只抵抗了几天就掉头往缅甸跑!

眼看保山也守不住了,龙云部只得重新调整路线开去更北边的下关。[/color][/size]

2012-1-21 21:45 庞桶
我感觉这篇战报从我小时候就在看了,居然还没完。。。

话说回来曾经用桂系占领过非洲,就是后期将领不够有什么解决途径么?

2012-1-21 21:46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1.jpg[/img]

[size=4][color=Blue]由于敌强击机时常空袭,最近又专门针对野战医院进行轰炸,不胜其扰。陈纳德回到中国重新组建的“飞虎队”执行第一次任务——代号“吉尔吉斯雄鹰 the Eagle of Kyrgyz”,夺取吉尔吉斯大草原的制空权![/color][/size]

[img]http://www.moxing.net/bbs/attachments/dvbbs/2005-5/2005524225012242.jpg[/img]

[img]http://www.moxing.net/bbs/attachments/dvbbs/2005-5/2005524225043504.jpg[/img]

2012-1-21 21:51 贾图
[quote]原帖由 [i]庞桶[/i] 于 2012-1-21 21:45 发表
我感觉这篇战报从我小时候就在看了,居然还没完。。。

话说回来曾经用桂系占领过非洲,就是后期将领不够有什么解决途径么? [/quote]
哈哈,桶王幽默。
这不男人二十七八九的时候最烦么,所以就一直没有写完了~

将领不够就用小黑人,就是没技能加成罢了。桶王不嫌烦的话可以自己添加新武将,就是把桂系那个leader将领文件增加新人,然后在图片文件夹里按照姓名代码添加相应的照片。假如嫌烦的话,可以把CHI国府和CHC中共的将领文件中的将领资料全部拷贝到桂系里面,很简单就大功告成了。

2012-1-21 21:5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3.jpg[/img]

[size=4][color=Blue]孙连仲部挺进顺利,于曼德勒击溃敌一个师团~[/color][/size]

2012-1-21 22:1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4.jpg[/img]

[size=4][color=Blue]塔佐夫的溃军在无边无际的沼泽里挣扎了几个月,时常出现的暴风雪将他们打散成游兵,毫无抵抗力。1月28日,我军追上了这批败军,对其进行大量杀伤。[/color][/size]

2012-1-21 22:46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5.jpg[/img]

[size=4][color=Blue]达什特的敌军增加了五个师,战斗僵持了下来。塔吉克和乌兹别克的友军部队都是新兵,经验尚浅,还需多磨合。[/color][/size]

2012-1-21 22:50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6.jpg[/img]

[size=4][color=Blue]日军看穿龙云战略意图,抛弃河对岸的萧毅肃部,以同古主力组织反攻,侧击孙连仲部!

另一方面保山日军长驱直入向景洪进攻,意图与印度支那北部日军合流,然后向中国腹地进击!

英国人居然一下子逃到了昌都,还要中国给他们提供食物弹药等补给品。[/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1-21 23:02 编辑 [/i]][/color]

2012-1-21 23:0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7.jpg[/img]

[size=4][color=Blue]1月30日,赛福鼎部终于发现了安格提卡哈包围圈中最后的残兵败将,全歼之![/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1-21 23:31 编辑 [/i]][/color]

2012-1-21 23:1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8.jpg[/img]

[size=4][color=Blue]顶住!

又有四个装甲师集结完毕。只要B集群恢复元气,即可发起反攻,而届时相信已经春暖花开、冰融雪化,我军可乘机锐意进取![/color][/size]

2012-1-21 23:3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59.jpg[/img]

[size=4][color=Blue]鉴于波斯僵局迟迟难以打开,宋哲元与何应钦交涉后令赛福鼎部任务完成后立即增援马什哈德![/color][/size]

2012-1-21 23:37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0.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1.jpg[/img]

[size=4][color=Blue]苏军越聚越多,终于于2月2日10时发起反攻,并逆推至马什哈德附近。

英军与敌人的静坐战争继续……[/color][/size]

2012-1-22 22:59 大将张辽
终于有更新了,战事很胶着啊。

2012-1-25 10:13 星光木水刃
英军再次不给力,对着德国国防军玩静坐战,对着苏联红军还是玩静坐战……

2012-1-25 10:30 星光木水刃
话说欧洲战场战事如何,法国又再次沦陷了吗,还是依然静坐战?

2012-2-3 16:39 jialong2000
问一个问题,什么事件可以触发校长吞并晋系?我采用放弃三晋延黄河防守,但是晋系没了地盘,作战能力直线下降,我又没法吞并,怎么办?求教

2012-2-4 12:32 贾图
[quote]原帖由 [i]jialong2000[/i] 于 2012-2-3 16:39 发表
问一个问题,什么事件可以触发校长吞并晋系?我采用放弃三晋延黄河防守,但是晋系没了地盘,作战能力直线下降,我又没法吞并,怎么办?求教 [/quote]

最早37年11月触发
触发条件:
1、event = 1100072(北平在抵抗)
2、event = 1100075(太原在抵抗)或晋系丢失70%领土
3、中日交战
4、晋系与校长是联盟关系
就能出“山西请求中央接管”事件。

2012-2-4 12:33 贾图
[quote]原帖由 [i]星光木水刃[/i] 于 2012-1-25 10:30 发表
话说欧洲战场战事如何,法国又再次沦陷了吗,还是依然静坐战? [/quote]
呵呵,且看下回分解~

2012-2-4 12:5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2.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3.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4.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5.jpg[/img]

[color=Blue][size=4]左翼乌拉尔斯克方向一直以寡敌众,坚持攻势防御已属不易,目下只能期待右翼和中军主力的进展。[/size][/color]

2012-2-4 13:0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6.jpg[/img]

[size=4][color=Red]“陆战队也是我建议搞的。德军因为缺乏对苏联泥泞沼泽地形的应对吃了大亏,前车之鉴。虽然弟兄们比德军要来的能吃苦,但是装备上面能考虑到的,还是要配上,毕竟不像二十六年时那样艰苦了。”[/color][/size]

2012-2-4 13:3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7.jpg[/img]

[img]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49/01/25/1230490125.1469326378.jpg[/img]

[b][color=DarkOrchid][size=4]自从盟军加入反苏阵营后,苏军两线作战疲于奔命。虽在几周内在西欧取得了重大战果,但美军英军不断增援法国战场,很快便形成了反攻之势。莫洛托夫深感不安,遂打算与盟军单独和解,愿意无偿交还苏占法国、比利时等领土。并调动北海舰队“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战列舰(租借自英国,原“君权”号)进攻日本千岛群岛,出动原太平洋舰队全部四个潜艇分队向日本港口布雷、猎杀船舰,以示愿意与盟军共同剿灭日本法西斯,实现同盟国世界真正和平。[/size][/color][/b]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2-4 13:40 编辑 [/i]][/color]

2012-2-4 14:06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8.jpg[/IMG]

[size=4][color=Blue]2月9日下午1时,我库页岛登陆船队在石狩湾遭遇不明战舰炮击,施放烟雾后逃脱!因多艘船只受损,经过一整天的漂流才与美第27船队会合。检查船体后,海军认为是阿贺野级轻巡152mm主炮所伤。本以为盟军牢牢掌握制海权,日军大型水面舰只损失殆尽,海面可以畅通无阻。不想日海军快速舰只依然敢于在白天出击,至此之后我登陆船队活动变得谨慎起来。[/color]

[color=Red]“战后档案解密才得知,当时攻击第四运输支队的战舰正是苏联“阿尔汉格尔斯克”战列舰的英制MKIV型152.4mm速射炮,苏军以炮击千岛群岛为名,其实是打算偷袭我堪察加半岛后方!后因我海防牢固无懈可击,加之天气恶劣还不得不放弃行动,遭遇我船队纯属巧合。”
“国民军在远东沿海的防务原本是应对日军的,此次不经意间对苏海军起到了吓阻作用。”[/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2-9 15:33 编辑 [/i]][/color]

2012-2-4 14:40 moyanxiawei123
表示...家兔你激动了:hz1028:

2012-2-9 15:0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69.jpg[/img]

[size=4][color=Blue]日军借海防美军大量抽调去欧洲战场之际,围攻留守的拉美兵团!

卡瓦略元帅和菲格罗亚将军向南京求救![/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2-9 15:07 编辑 [/i]][/color]

2012-2-9 15:17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0.jpg[/img]

[size=4][color=Blue]海防地区与日占区之间有大河相隔,料其尚可独自守备月余。国民军本土驻留部队火速驰援西南边陲,争取在日军来犯之前扎稳脚跟。[/color][/size]

2012-2-9 15:30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1.jpg[/img]

[size=4][color=Blue]船队安全撤至海参崴。[/color][/size]

2012-2-9 15:3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2.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8.jpg[/img]

[size=4][color=Blue]第二次海南岛战役。日海军依然活跃。[/color][/size]

2012-2-9 15:4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3.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4.jpg[/img]

[size=4][color=Blue]2月11日,B集群补员过九成,李宗仁指挥发起整补后的第一轮攻势。主攻部队由李阎顾徐四部组成,达41个师。侧翼由薛岳部15个师进攻艾尔顿,包抄乌拉尔斯克苏军后路。[/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2-9 15:44 编辑 [/i]][/color]

2012-2-9 15:59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5.jpg[/img]

[size=4][color=Blue]军统成功盗取“IS-3”重型坦克设计图~[/color][/size]

2012-2-9 16:0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6.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7.jpg[/img]

[size=4][color=Blue]2月16日,准备多时的宋哲元发动德黑兰战役,总计投入包括塔吉克、乌兹别克远征军在内的30个师。
2月17日晨取得初步胜利。[/color][/size]

2012-2-9 16:0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79.jpg[/img]

[size=4][color=Blue]2月18日再度击退敌众近四万。[/color][/size]

2012-2-9 16:1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0.jpg[/img]

[size=4][color=Blue]2月20日凌晨2时,主战场。
前锋装甲兵团再度被打探头,李令阎部从右路突进阻援,令顾祝同部接替败退的前锋加速前进。[/color][/size]

2012-2-9 16:3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1.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2.jpg[/img]

[size=4][color=Blue]印缅战场。
孙连仲夜袭腊戌,完全占不了便宜,激战四小时后双方回到原有战线。[/color]
[color=Red]“事实证明日军即使在兵力、装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给对手造成很大麻烦。龙云付出了轻敌的代价。”[/color][/size]

2012-2-9 16:35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3.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4.jpg[/img]

[size=4][color=Blue]龙云部沿伊洛瓦底江向景洪布防,与日军抢时间。[/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2-9 16:37 编辑 [/i]][/color]

2012-2-9 16:39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5.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6.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7.jpg[/img]

[size=4][color=Blue]2月22日。德黑兰战役第二阶段,宋哲元部转攻达伊卡。23日苏军反攻,不过很快被打退。24日晌午,我军获胜。[/color][/size]

2012-2-9 16:57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8.jpg[/img]

[size=4][color=Blue]顾祝同快速兵团于27日进入乌拉尔斯克地界,遭遇敌步兵为主的一支兵力。这是国民军第一次以战车为主的部队与苏军以步兵为主的部队交战。此战尽显战车威力,骑战步战协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color][/size]

[img]http://www.jsnovel.com/war/jsls/uploadpic/2008-11/200811892058610.jpg[/img]

2012-2-9 17:00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89.jpg[/img]

[size=4][color=Blue]根据在厄尔布尔士山脉的长期作战经验,我军不断改进高地装备。[/color][/size]

2012-2-9 17:0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90.jpg[/img]

[size=4][color=Blue]开始组建专门应付热带丛林战的整编师,希望能够扭转缅甸的被动局面。[/color][/size]

2012-2-9 17:12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91.jpg[/img]

[size=4][color=Blue]3月2日,德黑兰。
苏军纠集了一些残破的部队与我军巷战,战事颇为胶着。宋哲元打算先占据达伊卡,然后再配合唐生智完全吃下德黑兰。[/color][/size]

2012-2-9 17:15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92.jpg[/img]

[size=4][color=Blue]蜗居赤道非洲的比利时。[/color][/size]

2012-2-9 17:16 caojinke
3年半了,也太佩服lz的毅力了

2012-2-9 17:1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93.jpg[/img]

[size=4][color=Blue]3月3日,顾祝同在打退了敌5、6次进攻后再次遭到围攻。我左路薛岳部即将突破艾尔顿防线,将与顾部形成掎角之势。[/color][/size]

2012-2-9 17:19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94.jpg[/img]

[size=4][color=Blue]海防果然守住了。
龙云令刚到昆明的卫戍部队移防下关,保护自己的侧后。[/color][/size]

2012-2-9 17:2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1995.jpg[/img]

[size=4][color=Blue]薛岳部百战之师战无不胜,3月6日攻克艾尔顿后,又迅速瓦解了敌人的围攻。[/color][/size]

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