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8-3 15:01
毒酷求败
论三国智谋,惊天地,泣鬼神(8.27更新)
请认明老字号?毒酷求败 著
三国是中国最有魅力的乱世,因为演义的推广而更加出众。而考证派的前提,是以正史三国志为基础研究的。在这里并不是贬低三国演义,研究三国志的人多数都是从热爱演义开始的。至于演义和志的区别,很简单,演义是文学作品,很大程度是虚构的。志就是正史。
所以畅销的三国巨作都是由演义到志,由志又回归演义。
三国的魅力很大原因是因为智谋。论三国智谋,就要论最有智谋的英雄人物,所以大致可分为君主篇和谋士篇。虽然题目是论智谋,但实质还是论人物。
我这里对三国时间段这样划分。赤壁之战左右,已经是属于三国鼎立时期。董卓进京至赤壁之前,是属于群雄争霸期,我称为“前三国"。
第一回,先论曹魏实力的谋士,荀彧,荀攸,贾诩。三大智囊的对比。
荀彧和荀攸是不同类型的谋士。荀彧是儒家,积极进取。荀攸是道家,自保有道。在打江山的时候荀彧功劳远大于荀攸。但荀彧和曹操发生意见后,荀攸又更好的明哲保身。
贾诩和荀彧对比:首先,贾诩和荀彧是一个层次,荀攸和郭嘉是另一个层次。
贾诩的智谋大多是出于追求个人利益的心计。早期最有爆炸性的计谋是----劝李傕攻打长安。间接导致了长安以及三辅大乱,汉献帝的天子权威尽失。王允对汉室最后的努力失败。使天下陷入了群雄割据的状态。对于汉室而言,他的祸难是多么的犀利!
贾诩的名望和道德也远不能和荀彧相比。所以曹丕用贾诩为三公,而孙权笑之。首先,贾诩出身低微,荀彧的荀家很多是当世名士。其次,贾诩的智谋多数是追逐私利,以自保为主。到后期才慢慢为魏国效力。当然这个和贾诩出身低微有关,他既然投靠西凉军团起家,就要为这群豺狼效力,他必须在乱世中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一个时刻经受生死考验,又智谋高超的人,难免有些“无所不用其极”。到最后贾诩做到了明哲保身了,智计之士多称其能,所以在三国志和荀彧并列一传。
总而言之,荀彧当之无愧,是曹魏第一智士,影响力是曹魏智士之首。
荀彧对曹魏集团最重要,当然只是我一家之言。但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荀彧的确是个类似萧何的人,但他比萧何更厉害,也是个智谋之士。做萧何不代表不能兼做张良。同时代的诸葛亮也是一个萧何张良兼职的人。
荀彧前后所推荐的命世大才,治理国家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懿,及引致当世知名的人士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拘一格,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司马懿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司马懿,一代枭雄,他都认为一百多年才出一个荀彧。可见评价之高!其他几个如郭嘉等是不能比的。
荀攸,战场上的军师。二荀都是名望极高的智士。荀彧平时很注重德行,而荀攸则逍遥自在。对于策略,他是从不向外人泄露,虽然亲属也不能得知。主要战绩是参与了三大战役:“破吕布,官渡大败袁绍,分化袁绍两个儿子最后统一北方”。
荀彧和荀攸的区别,就是儒家智士和道家智士的区别,一个锐意进取。进善不进不休。一个谨慎自保,去恶不去不止。
贾诩则代表了一个出身下层的智士,既能功成名就,最后又能明哲保身。德行和名望不能和二荀比,这是性格和出身所决定的。但他能和二荀合传,已说明了时人对他智谋的肯定。他和荀彧都属于战略型,也是很全面。
以上三位都是属于第一流的智谋之士,算无遗策。以他们的大脑去改写了整个历史。史籍上记录了他们的传记,为后人膜拜。
[b][url=http://xycq.moddiy.com/forum/thread-175773-4-1.html]第四页96楼更新:论三国最冤枉的魏延[/url][/b]
[url=http://xycq.moddiy.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75773&pid=2429986&page=5&extra=page%3D1#pid2429986]123 楼:小论曹操四大帅[/url]
[[i] 本帖最后由 毒酷求败 于 2008-8-27 23:41 编辑 [/i]]
2008-8-3 15:35
綄鎂〆(_少爺
分析的太好了,期待LZ更新,荀彧的智谋在曹魏当之无愧属第一,但因和曹操意见不合导致其被赐死也是他的败笔,纯个人意见
2008-8-3 15:57
毒酷求败
感谢支持。荀彧也可能是病死的。但肯定不是被杀死的。
我的观点是本身身体有病,然后加上忧虑,使病情加重,在军中又劳碌,多种因素导致了死亡。
也不排斥得了某种瘟疫。
2008-8-3 17:24
吴下小蒙
老荀平时都是后方搞运输,内政的.为什么刚刚反对曹操称王后那年曹操就要带荀彧上前线,而荀彧又刚刚在那年病死呢?
2008-8-3 17:36
毒酷求败
阁下言下之意是荀彧死得不正常?
我认为不可能是曹操害死的,理由:
一 空盒说。空盒有什么寓意呢?盒子里面空了,“盒”字里面是一个口字,空了就是无口,就是现在说的“你不用多嘴了”。这个参考了轩辕会员的说法。
二 曹操不太可能要杀死荀彧,政见虽然有分歧,但荀彧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要“兴汉”。只是口头劝谏曹操不称魏公。曹操荀彧一起共历患难,荀彧功劳最大。曹操杀孔融,那是因为他素不守法,公然讥讽曹操。杀杨修,因为他是曹植党羽。曹操杀人都是有充分理由的。
三 荀彧是没实际军权的,他对曹操这边的威胁也有限,即使二者真的发生冲突。最大限度是叫他不说话,或者软禁而已。
带上前线应该是方便控制,突然病死应该和当地瘟疫有关。
2008-8-3 17:48
毒酷求败
法正和郭嘉
毒酷求败 著
历史真是有惊人相似的地方。法正和郭嘉,一样的受君主宠爱,一样的不拘礼法,一样的足智多谋。还有个惨的,一样的英年早逝。
陈寿认为,法正可比曹魏的郭嘉。郭嘉最少有一个头衔,就是最受曹操宠爱的军师。法正这边呢?还得和庞统争一下伯仲。
程昱和郭嘉不是一个类型的。程昱要去和荀彧比。他和郭嘉合为一传,那是不得已。荀彧名气太大,德行又高。程昱性格上很刚愎,带有偏激的特征,功劳也不如荀彧大。唯有屈尊了。
还是说回本文的主角。郭嘉最为劲爆的,就是预言了孙策的死亡。虽然带有运气色彩。郭嘉平时也就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而已。法正就狠一些,有仇必报。大概他平时忍了很久,需要发泄出来。彭羕和他很相似,难怪是一对好友。但彭羕就他那么幸运了,被诸葛亮所厌恶,一句气话而毁了仕途。
郭嘉很明显是出自小士族。而法正也差不多。还在刘璋手下时,法正率先担任了刘备的无间道,被视为不忠。个人观点是,法正能力是比不上庞统的。不过他写得一手好字,在写信给刘璋劝降的时候很攻心。传记也太简略,就是取汉中的时候表现了一下,就归西了。强项是能左右刘备执意的决定,就好像郭嘉能左右曹操一样。郭嘉的谋略很擅于分析人性和形势。称为权略多奇不为过也。
2008-8-3 18:05
吴下小蒙
[quote]原帖由 [i]毒酷求败[/i] 于 2008-8-3 17:36 发表
阁下言下之意是荀彧死得不正常?
我认为不可能是曹操害死的,理由:
一 空盒说。空盒有什么寓意呢?盒子里面空了,“盒”字里面是一个口字,空了就是无口,就是现在说的“你不用多嘴了”。这个参 ... [/quote]
曹操杀孔融,那是因为他素不守法,公然讥讽曹操。杀杨修,因为他是曹植党羽。
荀彧,公然反对曹操称王,而且在朝中多年,自然更有一定的党羽.
那时曹操已到未年,也许现在荀彧对他没有威胁,但是对他的儿子呢?
荀彧的影响力太大了.
例如,如果荀彧在,那曹丕称帝会不会这么容易呢?
2008-8-3 18:10
叶寻芳
回复 #5 毒酷求败 的帖子
曹操杀人都是有充分理由的.
这句恐怕说的太过了吧:qDD+
2008-8-3 18:46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綄鎂〆(_少爺[/i] 于 2008-8-3 15:35 发表
分析的太好了,期待LZ更新,荀彧的智谋在曹魏当之无愧属第一,但因和曹操意见不合导致其被赐死也是他的败笔,纯个人意见 [/quote]
分析的实在不怎么样。
文若先生的智与贾诩、荀攸的完全是两种类型,曹魏绝无可与其相提并论的人。荀彧高就高在站的角度高,用现在的话说,是战略家的谋划,贾诩、荀攸则往往是战役级的,但并不是说,真正军事操作方面荀彧就也高,俺倒觉得真要行军打仗,贾诩、荀攸对荀彧更可能完美 K。O。
荀彧的第一智看怎么说了?如果是智慧,勿庸置疑;如果是智谋、机智,呵呵,不敢苟同啊
法正比不上庞统?实在看不出来。攻略荆南,没见庞统爆发;攻略四川,也没见庞统发威。法正好赖还有汉中攻略的硬梆梆的战绩呢。
[[i] 本帖最后由 笑天下 于 2008-8-3 18:49 编辑 [/i]]
2008-8-3 19:12
水镜门生
所以有句话很对,出名要乘早,死也要乘早,死滴越早,污点越少,老眼昏花了,难免胡言乱语,看着自己的预言一个个被戳破,不是很郁闷的一件事情么。
2008-8-3 19:15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吴下小蒙[/i] 于 2008-8-3 18:05 发表
那时曹操已到未年,也许现在荀彧对他没有威胁,但是对他的儿子呢?
荀彧的影响力太大了.
例如,如果荀彧在,那曹丕称帝会不会这么容易呢?[/quote]
你引用的反例没攻击力哟。你有直接说明曹操害死荀彧的根据吗,我倒是有三大理由。上面已经贴了。
2008-8-3 19:16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叶寻芳[/i] 于 2008-8-3 18:10 发表
曹操杀人都是有充分理由的.
这句恐怕说的太过了吧:qDD+ [/quote]
呵呵这句话主要适用于曹操中后期,前期还是血气方刚。
大家讨论讨论,
你举一个他乱杀的,大家一起分析看看。
2008-8-3 19:23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3 18:46 发表
文若先生的智与贾诩、荀攸的完全是两种类型,曹魏绝无可与其相提并论的人。荀彧高就高在站的角度高,用现在的话说,是战略家的谋划,贾诩、荀攸则往往是战役级的,但并不是说,真正军事操作方面荀彧就也高,俺倒觉得真要行军打仗,贾诩、荀攸对荀彧更可能完美 K。O。
荀彧的第一智看怎么说了?如果是智慧,勿庸置疑;如果是智谋、机智,呵呵,不敢苟同啊
法正比不上庞统?实在看不出来。攻略荆南,没见庞统爆发;攻略四川,也没见庞统发威。法正好赖还有汉中攻略的硬梆梆的战绩呢。[/quote]
恩恩,荀彧的确是高高在上的,但我是说类型,不是地位。
类型是什么?用你的话来说,类型就是战略和战役。
我认为贾诩是战略型。同荀彧一样。荀攸则是战役级,这个没异议。
[b]荀彧的第一智怎么说?就是因为他是战略型。刘邦为什么说萧何的作用,比曹参攻城野战的行军打仗人员更重要?[/b]
法正比不上庞统?同理,庞统这个人太高了。也是接近战略型。庞统功绩太少,那是因为他太早挂了。根据史料,他是有参与赤壁大战的,而且曾是周瑜的谋士。这个将在以后评述。
是我分析不行,还是阁下道行未够,嘿嘿。看官自行判断。
2008-8-3 19:39
可爱小马驹
按楼主的理论,不存在什么乱杀的概念,谁杀人没个理由啊?
2008-8-3 19:41
毒酷求败
当然存在乱杀的概念,请你举例乱杀的人吧!:qoo+:qoo+
2008-8-3 19:42
可爱小马驹
按照阁下的理论,已经不存在什么乱杀的人了,叫我如何举例?
2008-8-3 19:46
毒酷求败
杀人肯定有理由的。还得看公众的认可与否。
2008-8-3 20:11
笑天下
回复 #13 毒酷求败 的帖子
俺一直道行不够,可都能挑出不少刺,你的分析也就不必多做评价了。
既然说了是考证派,那就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啊!仅仅“个人观点是·······”和“庞统功绩太少,那是因为他太早挂了”,完完全全是猜测啊,这就是你的考证派风范?
2008-8-3 20:18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3 20:11 发表
俺一直道行不够,可都能挑出不少刺,你的分析也就不必多做评价了。
既然说了是考证派,那就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啊!仅仅“个人观点是·······”和“庞统功绩太少,那是因为他太早挂了”,完完全全是猜测 ... [/quote]
呵呵。我没证据,我哪里敢说啊?
[b]《太平御览》注引《荆州先德传》曰:“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按,垂拱者,垂衣拱手也,意指无为。此节史料以大事任于庞统,周瑜备员而已。[/b]
[[i] 本帖最后由 毒酷求败 于 2008-8-3 20:49 编辑 [/i]]
2008-8-3 20:40
凌云茶
这点不一定,因为这是周周K飞曹操领南郡的事情了。
倒是老庞名重,州里所信,看见是有几把刷子,不然周周不会任以大事。
2008-8-3 20:52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凌云茶[/i] 于 2008-8-3 20:40 发表
这点不一定,因为这是周周K飞曹操领南郡的事情了。
倒是老庞名重,州里所信,看见是有几把刷子,不然周周不会任以大事。 [/quote]
恩恩,我不够严谨了。
不过呢,根据庞统在赤壁前是郡功曹,赤壁后是周瑜委以大事。
说明了庞统赤壁之战时,有可能也参与了周瑜那边的画策,史料缺失了。
2008-8-3 21:00
因苏阿
回复 #21 毒酷求败 的帖子
这个,时间上不对吧,此时东吴又没有占据荆州,庞统为周瑜幕僚应该是在周瑜领南郡太守之后
江表传曰: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
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
”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
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
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按此记载,庞统连困刘备于吴此等机密之事都知道,倒是可以肯定庞统也算得上是周瑜的心腹了
2008-8-3 21:09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毒酷求败[/i] 于 2008-8-3 20:18 发表
呵呵。我没证据,我哪里敢说啊?
《太平御览》注引《荆州先德传》曰:“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按,垂拱者,垂衣拱手也,意指无为。此节史料以 ... [/quote]
汗,不必给俺解释字意吧,俺还看的懂。而且,垂拱的用法不是无为,而是放权,“无为”和“放权”两者的含义差距大了去了。
而且,意思很明白,周瑜用庞统,一是名,庞家根深蒂固,地头蛇,不可不安抚;二、庞统确实有才。但说其才能高于法正,证据不足。
又,从出身看,庞统门弟高于法正,又是当地低头蛇,而法正是一受排挤的外来户,起点相差就很远,庞统的就业形势远好于法正,但成就未及。起码从现有证据看,法正能力更强于庞统。
2008-8-3 21:11
吴下小蒙
[quote]原帖由 [i]毒酷求败[/i] 于 2008-8-3 19:15 发表
你引用的反例没攻击力哟。你有直接说明曹操害死荀彧的根据吗,我倒是有三大理由。上面已经贴了。 [/quote]
你要什么直接说明曹操害死荀彧的根据?:qDD+曹操是何人啊!!就算他真的杀了荀彧也不可能会找到任何证据.
当然,你认为荀彧病死也没有错.
我只能说,如果我站在曹操的位置,我一定会杀荀彧,荀彧的影响力太大了,能力又出众.
而自己年老了,儿子又争权.自己死后,保皇派荀彧极有可能会将权力夺走.
2008-8-3 21:17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因苏阿[/i] 于 2008-8-3 21:00 发表
这个,时间上不对吧,此时东吴又没有占据荆州,庞统为周瑜幕僚应该是在周瑜领南郡太守之后
江表传曰: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
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 ... [/quote]
周瑜领南郡时,庞统为功曹。没代表在赤壁之时不在东吴方。
赤壁之时庞统在哪呢?史料没说。我用了可能两个字,是合理推测。根据他和鲁肃的友好关系,有可能在赤壁前鲁肃去南郡时,和鲁肃一起去了东吴。
[[i] 本帖最后由 毒酷求败 于 2008-8-3 21:32 编辑 [/i]]
2008-8-3 21:19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吴下小蒙[/i] 于 2008-8-3 21:11 发表
你要什么直接说明曹操害死荀彧的根据?:qDD+曹操是何人啊!!就算他真的杀了荀彧也不可能会找到任何证据.
当然,你认为荀彧病死也没有错.
我只能说,如果我站在曹操的位置,我一定会杀荀彧,荀彧的影响力太大了,能 ... [/quote]
既然你认为“荀彧是病死没错”就行了。我就是在说明荀彧是病死的。其他的另论。
2008-8-3 21:30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3 21:09 发表
汗,不必给俺解释字意吧,俺还看的懂。而且,垂拱的用法不是无为,而是放权,“无为”和“放权”两者的含义差距大了去了。
而且,意思很明白,周瑜用庞统,一是名,庞家根深蒂固,地头蛇,不可不安抚;二、 ... [/quote]
呵呵法正起点低关庞统何事?
[b]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b]
陈寿的主流观点已经说明了庞统在法正之上。:q((+你又哪点证据证明法正高于庞统,请说明。
2008-8-3 21:56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毒酷求败[/i] 于 2008-8-3 21:30 发表
呵呵法正起点低关庞统何事?
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陈寿的主流观点已经说明了庞统在法正之上。:q((+你又哪点证据证明法正高于庞统,请说明。 [/quote]
法正助刘备取四川,取汉中,成功;庞统,助刘备伐蜀,未成功自己就over了。这不是证据?白纸黑字的记载,不比你“我认为”、“史料没有”、“合理推测”来的有力?自称考证派,雷的俺晕晕乎乎,到底你象考证派,还是我不敢自称考证的更像考证派?
引文干嘛手术刀割一下?
“庞统[color=Red]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color]。法正[color=Red]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color]。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说得明明白白,庞统素有好名声,根正苗红,法正品行有疵,何处说到庞统能力在法正之上了。明明是说庞统德才兼备,法正才高德薄,俺到不明白,陈寿的评价怎么就被你解读成庞统才能高于法正?呵呵,不知道除你外,轩辕有几个高才有这么深厚的古文研究能力。
2008-8-3 22:14
毒酷求败
[quote]法正助刘备取四川,取汉中,成功;庞统,助刘备伐蜀,未成功自己就over了。这不是证据?白纸黑字的记载,不比你“我认为”、“史料没有”、“合理推测”来的有力?自称考证派,雷的俺晕晕乎乎,到底你象考证派,还是我不敢自称考证的更像考证派?
引文干嘛手术刀割一下?
“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说得明明白白,庞统素有好名声,根正苗红,法正品行有疵,何处说到庞统能力在法正之上了。明明是说庞统德才兼备,法正才高德薄,俺到不明白,陈寿的评价怎么就被你解读成庞统才能高于法正?呵呵,不知道除你外,轩辕有几个高才有这么深厚的古文研究能力。
[/quote]
呵呵,不要急,我们慢慢分析。
取四川是集体功劳。而且取蜀是庞统主要定的计策,法正也就取汉中表现了一下。庞统伐蜀死了,不代表他不行。只是运气问题了。
周瑜重用庞统,就已经说明了他有本事。连诸葛亮都推荐庞统,还不连鲁肃那边的东吴人士。
呵呵,好一句“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司马徽“南州之冠冕。”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南州?法正与诸葛亮比又如何?
庞统能做到德才兼备,就已经比法正高明得多。既然庞统功绩和法正大体相当,而无论名望,官职,资历,评价,德行,都在法正之上。说他比法正厉害点不为过吧?
2008-8-3 23:07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毒酷求败[/i] 于 2008-8-3 22:14 发表
呵呵,不要急,我们慢慢分析。
取四川是集体功劳。而且取蜀是庞统主要定的计策,法正也就取汉中表现了一下。庞统伐蜀死了,不代表他不行。只是运气问题了。
周瑜重用庞统,就已经说明了他有本事。连诸葛 ... [/quote]
庞统主要定的计策?就是解决杨怀、高沛的记载,就变成主要定的计策?那[color=Red]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color]此等馊主意算什么?
法正就取汉中表现?那给刘备谋划、分析敌情,断明刘璋对策,劝降成功的是空气啊?立许靖作神主牌位的政治高招合着是天上掉下来的?
呵呵,好一句“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司马徽“南州之冠冕。”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南州?
昏倒,南州指的是荆南好不好?与诸葛荆北有毛关系。再昏倒一次,诸葛是一外来户,这种明显的地域性评价,怎么会包括他。
庞统功绩与法正大体相当?俺咋就没见志上有这记载?您给指出来啊。
无论名望,官职,资历,评价,德行,都在法正之上?晕倒,庞统活着的时候,官职基本接近诸葛而稍逊,法正在刘备汉中王时任尚书令,高于诸葛,可谓刘备手下文官第一。资历,怎么看了,仅此跟随时间上看,如果算上无间道的日子,并不逊色。要从参与重大活动看,更在其上。
会作人当然是高明,厉害了!你要早这么说,俺没得意见,可你明明写的是“法正能力是比不上庞统的”。
2008-8-4 03:26
毒酷求败
[quote]庞统主要定的计策?就是解决杨怀、高沛的记载,就变成主要定的计策?那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此等馊主意算什么?
法正就取汉中表现?那给刘备谋划、分析敌情,断明刘璋对策,劝降成功的是空气啊?立许靖作神主牌位的政治高招合着是天上掉下来的?
呵呵,好一句“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司马徽“南州之冠冕。”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南州?
昏倒,南州指的是荆南好不好?与诸葛荆北有毛关系。再昏倒一次,诸葛是一外来户,这种明显的地域性评价,怎么会包括他。
庞统功绩与法正大体相当?俺咋就没见志上有这记载?您给指出来啊。
无论名望,官职,资历,评价,德行,都在法正之上?晕倒,庞统活着的时候,官职基本接近诸葛而稍逊,法正在刘备汉中王时任尚书令,高于诸葛,可谓刘备手下文官第一。资历,怎么看了,仅此跟随时间上看,如果算上无间道的日子,并不逊色。要从参与重大活动看,更在其上。
会作人当然是高明,厉害了!你要早这么说,俺没得意见,可你明明写的是“法正能力是比不上庞统的”。
[/quote]
老兄你漏洞很多哦。庞统取蜀进献上中下三计,[b]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b]法正自然也出了力,但当时的军师是庞统。庞统死了,才到法正。
至于你说,[quote][b][color=Red]南州指的是荆南好不好?[/color][/b][/quote]
我吐血而出。[size=5]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size]
[b]时先主屯新野。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b]
[b][size=5]当时司马徽和庞统一直在襄阳,“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诸葛亮也在襄阳。襄阳原来是荆南,读史以来第一次听到[/size]。[/b]
官职比较,当然以二者同一段时间来对比,庞统 [b]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b]。法正未有职位。
你拿庞统死后和法正比??不如拿关羽和邓芝比,邓芝是车骑将军关羽是前将军,你又可以得出邓芝官职高于关羽了。
要比能力,肯定比的是综合能力。德行不是能力之一?
你所举出法正的优势,正是因为庞统早死,才使法正有所发挥的。如果庞统在世,你说取汉中画策的多数是谁?
德行是能力之一,名望也是能力。评价则是当时人对他的肯定,比后人准确多了。
[[i] 本帖最后由 毒酷求败 于 2008-8-4 03:37 编辑 [/i]]
2008-8-4 11:04
因苏阿
回复 #23 笑天下 的帖子
法正的门第并不低,其祖法真可是大名士
2008-8-4 20:09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毒酷求败[/i] 于 2008-8-4 03:26 发表
老兄你漏洞很多哦。庞统取蜀进献上中下三计,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法正自然也出了力,但当时的军师是庞统。庞统死了,才到法正。
至于你说,
我吐血而出。庞统字士元,襄阳人 ... [/quote]
合着上中下3计是庞统高才的有效证据,直接咔喳刘璋的馊主意就不算,汗,这样的考证取舍,无言······
你没多少血喷的,还是悠着点吧:titter:
[color=Red]襄阳原来是荆南,读史以来第一次听到。[/color]呵呵,襄阳本就属南郡,荆南荆北是按汉水、长江分划的,不好意思,襄阳恰好在汉水以南。
[color=Red]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color],出自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可习凿齿又说“隆中属邓县”,
[quote]《史记•秦本记》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初置南阳郡”。注引《正义》曰:“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以北。”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南阳人张衡曾表述自己的家乡为“陪京之南,居汉水之阳”。即是说,南阳在洛阳之南,居汉水以北。《晋书•地理志》记“荆州”时,曰:“六国时,其地为楚。及秦……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也说:“秦置南阳郡,以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quote]
[quote]南郡建于公元前278年(《史记•秦本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南阳郡则建于前272年。南郡的建立早于南阳郡六年,秦在汉水以南置南郡时,不可能独独留下一个隆中,六年以后再划归汉水以北之邓县。另外习凿齿自己关于襄阳、南阳的记载也多歧异之处。习凿齿既在《襄阳记》中说“秦兼天下,自汉以南为南郡”,未言汉代有所改易,又说隆中属汉北之邓县。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quote]
你拿法正和庞统比官职,更是让人昏倒。法正虽然作无间道,可毕竟名义还是刘璋的官,你说刘备该给他什么官?刘备与刘璋翻脸,法正正式跳槽,没几天,庞统就over了,怎么比。明明你先拿诸葛做了参照物,那自然俺有样学样。庞统活着的时候从来都低诸葛一头,法正可一开始就与诸葛地位相当,后又高过一头。两人都活着时,以参照物看,法正的在刘集团地位明显高于庞统。
名声是能力?俺还头一次听说过。合着刘集团名声最高的许靖是大能了。
至于汉中,谁更难出谋划策的猜测就没意思了!俺还说,法正这地头蛇对汉中状况了解最深,起码人家徒步实地考察过,出谋划策能有的放矢,还比不过纸上谈兵的庞统了?
2008-8-4 20:16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因苏阿[/i] 于 2008-8-4 11:04 发表
法正的门第并不低,其祖法真可是大名士 [/quote]
门弟高低都是相对的,法真是名士,并不代表法真门弟多高,而且,法真的名士名头可远远比不上“冠盖里”的头把交椅庞德公。法氏和高户庞氏比起来,差的远了去了。
2008-8-4 22:56
毒酷求败
[quote]
你拿法正和庞统比官职,更是让人昏倒。法正虽然作无间道,可毕竟名义还是刘璋的官,你说刘备该给他什么官?刘备与刘璋翻脸,法正正式跳槽,没几天,庞统就over了,怎么比。明明你先拿诸葛做了参照物,那自然俺有样学样。庞统活着的时候从来都低诸葛一头,法正可一开始就与诸葛地位相当,后又高过一头。两人都活着时,以参照物看,法正的在刘集团地位明显高于庞统。
名声是能力?俺还头一次听说过。合着刘集团名声最高的许靖是大能了。
至于汉中,谁更难出谋划策的猜测就没意思了!俺还说,法正这地头蛇对汉中状况了解最深,起码人家徒步实地考察过,出谋划策能有的放矢,还比不过纸上谈兵的庞统了?
[/quote]
一 上中下3计是算,直接咔喳刘璋肯定更算。馊主意?个人的主观问题。
二 “荆南荆北是按汉水、长江分划的”,根据什么?你所引的两段没说。有没证据说南州是荆南,襄阳是荆南呢,没就请不要乱说了。
三 诸葛亮虽然时任军师将军,不过是因为他要掌军权之故。而且是署左将军府事。刘备称帝时即以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录尚书事比尚书令更大,这个不用普及了吧?
四 庞统的缺点就是早死,导致在蜀汉的功绩不多。从实绩来比较,法正的确有优势。但全面来比较,庞统在名望,德行,评价,谋划,识人方面又占优。
五 还是老话,庞统死了他才能做老二。这个更看出庞统之高。
[[i] 本帖最后由 毒酷求败 于 2008-8-4 23:00 编辑 [/i]]
2008-8-5 09:03
笑天下
回复 #35 毒酷求败 的帖子
1、襄阳属南郡,南郡是不是荆南?
2、法正和诸葛比,当然是都活着的时候了。诸葛当丞相时,法正早都over了。法正在刘集团唯一明确的官职记载是尚书令,此时诸葛是署左将军府事,哪个高,“这个不用普及了吧?”
3、呵呵,你口口声声谋划、识人方面占优,拿出证据来。
4、还是老话,庞统到死都是老二,法正从来就没做过老二。开始双挑,后来老大。
2008-8-5 09:20
kyu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09:03 发表
1、襄阳属南郡,南郡是不是荆南?
2、法正和诸葛比,当然是都活着的时候了。诸葛当丞相时,法正早都over了。法正在刘集团唯一明确的官职记载是尚书令,此时诸葛是署左将军府事,哪个高,“这个不用普及了吧?” ... [/quote]
法正的尚书令是汉中国的尚书令和大耳的左将军府是两套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官职能对比出谁大谁小来?
2008-8-5 09:26
kyu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3 23:07 发表
庞统主要定的计策?就是解决杨怀、高沛的记载,就变成主要定的计策?那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此等馊主意算什么?
法 ... [/quote]
老庞的计策投入少,风险大,收益高,大耳希望稳健持重而已,能算馊主意?
2008-8-5 09:3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09:03 发表
2、法正和诸葛比,当然是都活着的时候了。诸葛当丞相时,法正早都over了。法正在刘集团唯一明确的官职记载是尚书令,此时诸葛是署左将军府事,哪个高,“这个不用普及了吧?” [/quote]
法正为尚书令时,刘备为大司马汉中王,诸葛亮也署左将军府事变为署大司马府事。
诸葛亮署左将军府(大司马府)事即左将军府(大司马府)执行长官。而法正为汉中国尚书令,不在同一系统。
但大司马府诸职,以诸葛亮为首,汉中国官则在法正之上还有太傅、光禄勋、少府等。
说法正高于诸葛亮,基本大不可能。
又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法正为护军将军,可以看这两者的高下。
虽然军师将军、护军将军高下无明确记载,但中军师高于中护军,则军师将军大约也在护军将军之上。
2008-8-5 13:39
笑天下
回复 #39 冒牌 的帖子
法正之上就神主牌位许靖了,难道算不得文官实际第一。
署左将军府说的是代理,而且是和董和共署。中军师高于中护军,那是魏志,刘备从来就没设过中护军的官职,您到如何和中军师比?关羽战秦琼呢!法正为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文武之事都管得,难道还不如只管刘备左将军府的诸葛地位?而且诸葛还是和董和共管。且其间战事频繁,军事在刘备一手控制之下,诸葛和董和共署的事务也就是后勤保障、训练编制之类的非核心军务,权也未见的多重,起码达不到法正的地步。
2008-8-5 13:44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13:39 发表
法正之上就神主牌位许靖了,难道算不得文官实际第一。
署左将军府说的是代理,而且是和董和共署。中军师高于中护军,那是魏志,刘备从来就没设过中护军的官职,您到如何和中军师比?关羽战秦琼呢!法正为蜀郡 ... [/quote]
建兴元年,为[color=Red]中护军[/color]、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2008-8-5 14:0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13:39 发表
法正之上就神主牌位许靖了,难道算不得文官实际第一。
署左将军府说的是代理,而且是和董和共署。中军师高于中护军,那是魏志,刘备从来就没设过中护军的官职,您到如何和中军师比?关羽战秦琼呢!法正为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文武之事都管得,难道还不如只管刘备左将军府的诸葛地位?而且诸葛还是和董和共管。且其间战事频繁,军事在刘备一手控制之下,诸葛和董和共署的事务也就是后勤保障、训练编制之类的非核心军务,权也未见的多重,起码达不到法正的地步。 [/quote]
尚书令地位在诸卿下。
[b]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b]
尚书令刘巴未见列名,只能列在等字中。可见汉中国尚书令在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之下。
中军师高于中护军也并非只有魏制。
[b]辄与行[color=Red]中军师[/color]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前将军都亭侯臣袁綝、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臣吴壹、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臣邓芝、行前监军征南将军臣刘巴、行[color=Red]中护军[/color]偏将军臣费祎[/b]
[b]先主於是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b]
都畿就是首都,益州治所成都在蜀郡,所以法正守蜀郡,也属于“统都畿”。
怎么叫文武之事都管得?北京市长能管文武么?
至于说诸葛亮只能负责非核心军务,
[b]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b]
这如果不叫核心军务,俺倒想问问,啥叫核心军务?
2008-8-5 14:29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kyu[/i] 于 2008-8-5 09:26 发表
老庞的计策投入少,风险大,收益高,大耳希望稳健持重而已,能算馊主意? [/quote]
昏倒,英宗土木堡之变,明朝干脆再立个明景帝,皇帝都能换,更别说一个州牧刘璋了。刘备喀嚓了刘璋,难不成蜀地就投降了?自然是再立一个,与刘备血拼到底,而且很可能招请曹操入川,刘备还能夺得四川?
再者,刘备初入巴蜀,就大动刀兵,粮草怎么解决?难道饿着肚子打四川?就地解决,抢掠民间,且不说会遇到多少抵抗,能否成功,即使打下四川,又如何治理?恐怕曹操汉中一呼,四川全境皆叛了。
再有,刘备本就靠的是大义、美名,受同宗之请入川,立马就无故杀其主而谋其地,名声岂不臭大街了,川中氏族可敢与此等禽兽行的共居?不见其利,只见其害。这也是高风险,高收益?
2008-8-5 14:51
笑天下
回复 #42 冒牌 的帖子
法正尚书令时,什么太常、光禄勋,何许人也?比法正官高的还有谁?
说了么,刘备时代,拿阿斗年代的职官比,有意思?
谋主管不得军事?
只是被命令大举征兵而已,征兵的活是核心军务?合着人武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核心地位啊?
2008-8-5 15:0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14:51 发表
法正尚书令时,什么太常、光禄勋,何许人也?比法正官高的还有谁?
说了么,刘备时代,拿阿斗年代的职官比,有意思?
谋主管不得军事?
只是被命令大举征兵而已,征兵的活是核心军务?合着人武部在中国 ... [/quote]
[b]先主为汉中王,用荆楚宿士零陵赖恭为太常,南阳黄柱为光禄勋,谋为少府;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b]
可不就是法正为尚书令同时?
汉中国尚书令刘巴低于汉中国太常、光禄勋,难道汉中国尚书令法正会比这几位高?
蜀汉制度大多因袭汉制,跟刘备年代自然也差不多。
而且还有曹魏中军师高于中护军的例子做参照,推断中军师高于中护军总不是什么大问题。
谋主只负责“谋”,没有资格“断”,当然管不得军事。比如谋主荀攸又曾指挥谁来?
很明显,诸葛亮既然与杨洪商量,那说明诸葛亮就不只是负责征兵,而且有决定是否发兵的权利。
否则诸葛亮只能照办,根本没什么可疑虑的。
上头要求援军,人武部决定是否增援的这资格?
2008-8-5 19:39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09:03 发表
1、襄阳属南郡,南郡是不是荆南?
2、法正和诸葛比,当然是都活着的时候了。诸葛当丞相时,法正早都over了。法正在刘集团唯一明确的官职记载是尚书令,此时诸葛是署左将军府事,哪个高,“这个不用普及了吧?” ... [/quote]
只问你一句话。请问你所引的资料,哪个说明南郡是不是荆南?
2008-8-5 19:47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14:29 发表
昏倒,英宗土木堡之变,明朝干脆再立个明景帝,皇帝都能换,更别说一个州牧刘璋了。刘备喀嚓了刘璋,难不成蜀地就投降了?自然是再立一个,与刘备血拼到底,而且很可能招请曹操入川,刘备还能夺得四川?
再者 ... [/quote]
这个计策的确存在争议。历史不容假设,因为这个计策并没发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不过我是同意这是低成本,高回报的计策。
至于你持反对意见。可以各自保留。
2008-8-5 19:54
kyu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14:29 发表
昏倒,英宗土木堡之变,明朝干脆再立个明景帝,皇帝都能换,更别说一个州牧刘璋了。刘备喀嚓了刘璋,难不成蜀地就投降了?自然是再立一个,与刘备血拼到底,而且很可能招请曹操入川,刘备还能夺得四川?
再者 ... [/quote]
大耳只要打刘璋名声就会臭,只是名声臭的程度不同而已。大耳的缓进政策没付出代价?首先老庞挂了,其次要不是刘璋心软还有霍峻能在后面顶住,大耳能顺利的搞定?
其次大耳会把他控制范围的军政大事交由汉中国的尚书台处理吗,法正的太守帽子是谁摘的?老曹的魏国和大耳的汉中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他们的目的不一样。
[[i] 本帖最后由 kyu 于 2008-8-5 20:00 编辑 [/i]]
2008-8-5 20:00
笑天下
回复 #41 天涯明月刀 的帖子
建兴元年啊,刘备的年号?:titter:
2008-8-5 21:12
笑天下
回复 #43 笑天下 的帖子
“尚书令刘巴未见列名”,就意味着在“等”之内,强悍的推理,要这么说“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看来尚书令比博士、议郎的官职更低。:titter:
以刘巴传中刘巴的记载看,刘巴会搞这种拥立的政治投机么?
东汉后期官制是政归尚书台,王允当三公的司徒时,依然要把持尚书令的职务,在没有录尚书事的情况下,尚书令就是行政系统头号大拿。
蜀汉承汉制的话,尚书令就是政府总理了。
汉制,尚书台还负责朝臣升迁考核,发布政令、诏令,包括将军们的升迁。
杨洪一段,呵呵,俺咋就读不出这个味来?大老板下了命令,部长却问马仔咱们遵不遵守,呵呵,强?俺倒觉得是诸葛觉得这条命令不大妥当,商量一下是否提出不同意见而已。
2008-8-5 21:50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09:03 发表
1、襄阳属南郡,南郡是不是荆南?
2、法正和诸葛比,当然是都活着的时候了。诸葛当丞相时,法正早都over了。法正在刘集团唯一明确的官职记载是尚书令,此时诸葛是署左将军府事,哪个高,“这个不用普及了吧?” ... [/quote]
笑天下先生:
庞统识人的能力,史有记载:[b]性好人伦,勤於长养[/b]
谋划也是有记载的。取蜀之时的军师是庞统不是法正。
[b]你所引的资料,只说明了襄阳是南郡,没说明南州是荆南,也没说南郡是荆南。[/b]
请继续举出论据,不要逃避话题。
2008-8-5 21:58
上帝也孤单
还是比较欣赏贾诩!洞彻人心!该出手时就出手!要不然,早就挂了!
2008-8-5 22:22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毒酷求败[/i] 于 2008-8-5 21:50 发表
笑天下先生:
庞统识人的能力,史有记载:性好人伦,勤於长养
谋划也是有记载的。取蜀之时的军师是庞统不是法正。
你所引的资料,只说明了襄阳是南郡,没说明南州是荆南,也没说南郡是荆南。
请继续 ... [/quote]
那你给俺证明一下南州就是荆州先。那您给在证明一下南郡属荆北先,或者是某种没人知道德荆中先。
名声都成能力了,俺还有什么话说。庞统要活着,伐汉中的头号军师就一定是庞统,这种东东都当论据抛出来了,俺投降。
二人评价:
德部分:庞统‘雅好人流’,法正‘然不以德素称也’,是庞统高。
能力部分:庞统‘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不知道那种评价更算高,古文的用法、涵义自己去琢磨巴
2008-8-5 22:39
士别三日
[quote]原帖由 [i]上帝也孤单[/i] 于 2008-8-5 21:58 发表
还是比较欣赏贾诩!洞彻人心!该出手时就出手!要不然,早就挂了! [/quote]
贾诩私心太重了,注定成不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伟人
2008-8-5 22:43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22:22 发表
那你给俺证明一下南州就是荆州先。那您给在证明一下南郡属荆北先,或者是某种没人知道德荆中先。
名声都成能力了,俺还有什么话说。庞统要活着,伐汉中的头号军师就一定是庞统,这种东东都当论据抛出来了, ... [/quote]
一 荆南一般指荆州南四郡:武陵,桂阳,零陵,长沙。
具体定义没找到,但一般书籍都这么认为。相反你认为襄阳是荆南,你举证才对。
若襄阳不是荆南的话,那么南州就肯定不是指荆南了。南州大概是指南方。
二 如果真正要细微地比较能力的话,那是没法比的。因为二人没有交手过。
我只是大略从大体方面去对比,实绩方面法正应该还高于庞统,由于庞统过早死去,所以我只能合理推测一下。运气在这里占了很大成分。
2008-8-5 22:47
可爱小马驹
南郡要是荆南的话那荆北是哪?
2008-8-5 22:48
毒酷求败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21:12 发表
“尚书令刘巴未见列名”,就意味着在“等”之内,强悍的推理,要这么说“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看来尚书令比博士、议郎的官职更低。:titter:
以刘巴传中刘巴的记载看,刘巴 ... [/quote]
官职的话再说下,诸葛亮是武官系统,掌兵权。
法正的尚书令是文官系统。二者没法比较。
不过乱世之中,掌军权的人肯定更牛一些。
2008-8-5 22:52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8-8-5 20:00 发表
建兴元年啊,刘备的年号?:titter: [/quote]
建兴元年,是刘禅的第一个年号.
你说,刘备从来没设过中护军,那么难道是刘备死后,刘禅才设的?既如此,你得举证,刘备死后,刘禅立即增设了这个官职.
2008-8-5 22:58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8-8-5 22:52 发表
建兴元年,是刘禅的第一个年号.
你说,刘备从来没设过中护军,那么难道是刘备死后,刘禅才设的?既如此,你得举证,刘备死后,刘禅立即增设了这个官职. [/quote]
刘备没有设过这个官职,让俺怎么举证“刘备没有设过这个官职”?这种论辩手法,俺只能逃之夭夭了:titter:
难不成,刘备死前,留了遗嘱,让赵云当“中护军”?
[[i] 本帖最后由 笑天下 于 2008-8-5 23:01 编辑 [/i]]
2008-8-5 23:17
笑天下
回复 #56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荆北:南阳、江夏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