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21 17:48
三国赤壁周郎
杨广究竟有没有弑父夺位?
一个名副其实的继承人用得着这么绝吗?
[[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8-7-21 17:50 编辑 [/i]]
2008-7-21 18:16
xiaoyong_n
用常理分析,不太可能。
要知道皇位斗争是非常残酷的,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坐上那个位子,用什么手段都不过分,胜者王侯败者寇吗。但是看看历史上,能直接杀父杀兄夺位的,反而大多数是能人。如果父亲是开国皇帝的话,要杀他或是逼宫的难度更大,毕竟开过皇帝没有草包,草包也开不了国,要杀他或是逼宫,不是雄才大略的主,还真办不了。
李世民是杀兄逼宫的典型人物,当然只是杀了兄弟,没敢对李渊下手,但李世民的雄才伟略,历史上恐怕比上他的不多。燕王朱棣,也就是永乐大帝,也是个厉害人物,他虽然对那个位子垂延已久,但还是等老爹死了以后,才敢对侄子的皇位下手。这两个哥们这么厉害,都不敢对老爸下手,何况杨广面对睿智杨坚呢。
看看杨广的即位,感觉和秦二世、曹丕(当然他是老大)等人有些相像,也就是说,先背后搞搞小把戏,讨老爸欢心,顺利成为太子,在熬到老爸挂了,然后登上帝位。
但是不幸的是,杨广的皇帝当上后,天下就群雄并起了,这帮在野党为了有个名正言顺拉队伍的理由,必然要给杨广按上些罪名,好师出有名吗。杨广更倒霉的是,他失败了,后面决定历史的人姓李啦,那人家怎么丑化他都有了资本,所以他的恶名就进一步恶化了。
2008-7-21 18:22
吃饭猛喷罗大傻
只能怪那些小说胡说一通,凡是亡国之君都是有多坏就写多坏。其实感觉也不是很差。
2008-7-21 19:01
wolonglala
杨广真的挺冤的,京杭运河他不修李世民八成也会修的,结果不仅替唐朝修好了运河,还落了个劳民伤财的名声被骂了上千年
2008-7-21 20:35
吃饭猛喷罗大傻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傻子觉得其实跟运河无多大关系,主要是三征高丽。
[[i] 本帖最后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08-7-21 21:14 编辑 [/i]]
2008-7-21 23:55
实干司马
杨广之前诸多失败,早早死于非命,更不幸的是李世民的强悍,注定其成为历史的丑角
2008-7-28 01:31
关内侯
弑父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文帝快死的时候才看出杨广是个什么样的人,可那时候什么都晚了,杨广没必要多此一举。
说起来历史上的皇太子弑父杀君后而顺利当上皇帝的好少。皇太子面对老皇帝的废储行动,要么奋起抗争最后束手就擒要么黯然被废黜死于非命。
[[i] 本帖最后由 关内侯 于 2008-7-28 01:35 编辑 [/i]]
2008-7-28 01:42
s6377
弒父之說更有可能是用來丑化他而已, 記憶中這一情節純粹是傳言, 並無實質證據~
如果要走到這一步, 他在之前也不必多此一舉地花費那麼多精力去策劃, 何況也沒必要在勝券在握之際, 貪一時之快就去冒那麼巨大的險~
2008-7-28 08:0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实干司马[/i] 于 2008-7-21 23:55 发表
杨广之前诸多失败,早早死于非命,更不幸的是李世民的强悍,注定其成为历史的丑角 [/quote]
丑化杨广是从李渊开始的
杨坚在死前不久还曾辞别臣子,自然是自知死期将至
关于杨广调戏宣华,一看就知道很荒谬。
杨广再急色,也不差这两天吧?
2008-7-28 10:27
高歡
楊廣第二任隋朝皇帝,应该算是一个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皇帝。
2008-7-28 15:20
KYOKO
杀死他父亲应该是正史吧?难道又变天了???
2008-7-28 15:41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8-7-28 15:20 发表
杀死他父亲应该是正史吧?难道又变天了??? [/quote]
正史中应该没有杨广弑父的记载。
2008-7-28 16:07
冒牌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8-7-28 15:20 发表
杀死他父亲应该是正史吧?难道又变天了??? [/quote]
[b]赵毅《大业略记》:高祖在仁寿宫,病甚,炀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嬖幸者,惟陈蔡而已。帝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法乱,高祖问之,蔡泣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嗜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令发诏追废人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马总《通历》曰: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官辞决,并握手歔欷。是时惟太子及陈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杨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b]
其实连《通历》也记载杨坚[b]于仁寿殿与百官辞决,并握手歔欷[/b],自然是死期将至。以杨广之忍,不至于忍不了这几天吧?
《隋书》:[b]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b]
以李渊父子对杨广之丑化,若杨广弑父为实,岂有不大写特写之理?
[b]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color=Red]晋王广之在籓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color]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b]
宣华夫人跟杨广关系一贯密切,杨坚将死,杨广即将上台,攀附高枝还来不及,这时候给自己找麻烦?可能性也很低
2008-7-28 16:46
吃饭猛喷罗大傻
弑父是假,杨广杀兄应该是真的。
2008-7-28 20:49
极度狂奔
为了丑化亡国君王,为了名正言顺的继承江山,什么脏水泼不出去。
不过,一个朝代的结束和末代帝皇有分不清的联系(个别除外,如子婴)。
2008-7-29 14:37
KYOKO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7-28 15:41 发表
正史中应该没有杨广弑父的记载。 [/quote]
这么说来,我国有些出版物很不负责任.
我还是在一本比较大的词典上看到的"杨广"介绍:杀其父杨坚自立为皇帝
2008-7-29 15:07
XM8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8-7-29 14:37 发表
这么说来,我国有些出版物很不负责任.
我还是在一本比较大的词典上看到的"杨广"介绍:杀其父杨坚自立为皇帝 [/quote]
这个本来就是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而且认为他杀了的不乏重量级作品,所以不能说有些出版物很不负责任
2008-7-29 16:36
黑克斯
按照常理推断实不可信...
太子弑父夺位,落得天下骂名?何苦...
2008-7-29 16:39
黑克斯
实际上弑父夺位不明智 但杀兄估计是真的
如此以来杨广确实很冤...
李世民也作了自己俩兄弟...
评价确差得多得多
请别说什么理由动机一类的话...
找理由谁都会特别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者
2008-7-29 17:45
阿巽
落天下骂名?当年明月不也隐晦的点出明仁宗死因比较可疑吗
2008-7-29 19:04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8-7-29 14:37 发表
这么说来,我国有些出版物很不负责任.
我还是在一本比较大的词典上看到的"杨广"介绍:杀其父杨坚自立为皇帝 [/quote]
辞典不是正史。
所谓的正史,就是那24或25部纪传体史书。
而关于杨广弑父的记载,在正史《隋书》中并没有。
但正史中没有记载,并不表示不可以对此提出不同看法,所以辞典采用其他的意见,一点都不足为奇。
2008-7-31 22:01
5288123
杨广真是够衰的....先莫名其妙得了个炀的封号...又被黑成弑父和调戏后妈!!
2008-8-1 12:52
大人物恐拜火
我倒觉得很有可能确实是,毕竟广大的隋朝百姓和后世的百姓已经有一个共识,杨广杀了他老爸。
没有100%,也有90%可能。毕竟还有哪么多宫廷大臣,肯定多少知道一些,风雨是连在一起的嘛。
2008-8-2 00:05
yang1216
老百姓的共识不能作为真相的证据,因为老百姓常常就是错的。
2008-8-2 09:11
bdzy2004
回复 #10 高歡 的帖子
“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很有道理啊
2008-8-2 09:13
qtlj657
呵呵,空穴来风,既被谥“炀”,可见其作风不怎么的
2008-8-4 00:40
5288123
楼上先去查查“炀”是谁给谥的.
2008-8-28 12:01
alf5678876
隋太短,其结果是他的历史别人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当然只要符合当朝利益就好:titter:
2008-9-19 15:49
cool88moon
这只是小说家言吧?不太可能,没有可信
2008-9-22 21:10
关张马黄
调戏后母应该没有,不过杨广和宣华夫人的关系,大概跟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一样,他们可能是暗地里“两情相悦”啊!至于这弑君之谜,也许跟一个叫柳述的人有关,可能他是第一个说杨广“弑君夺位”的人。
2008-9-26 22:52
kikgg
亡国之君遭丑化是必然的
隋灭也未必完全是杨广荒淫所致
2008-9-29 15:06
JAMES7605
隋炀与汉武是差不多的人,只是运气不如罢了.
2008-10-4 14:08
昨日重现
杨广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 是坏皇帝
对于现在我们来说 他是功臣 为另外修了大运河
2008-10-4 18:20
关张马黄
:funk:[quote]原帖由 [i]昨日重现[/i] 于 2008-10-4 14:08 发表
杨广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 是坏皇帝
对于现在我们来说 他是功臣 为另外修了大运河 [/quote]
这未免有点讽刺,大运河至今有益无害,却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2008-10-5 11:51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昨日重现[/i] 于 2008-10-4 14:08 发表
杨广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 是坏皇帝
对于现在我们来说 他是功臣 为另外修了大运河 [/quote]
古人有诗叹曰:“[color=Re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与禹论功不较多[/color]。”
又曰:“[color=Red]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做相公。假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color]。”
隋炀帝修运河,于后世的确是莫大功德,但对当时来说,恶莫大焉。
不过隋朝之亡,并非亡于大运河之开凿,实亡于三征高丽。高丽之征,非但劳民伤财,就军事上来说,也是一场儿戏。第一次征伐,大军120万,役夫300万,日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用了四十天才发完兵。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近千里。而且,炀帝自以为吊民伐罪,下令不得掩袭或奇兵进击,于是死者相枕,天下骚动,而军不利。
自征高丽后,天下群盗蜂起,不可胜数,所谓“晋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从此天下大势遂不可收拾矣。
2008-10-5 22:26
119110112
辞典不是正史。
所谓的正史,就是那24或25部纪传体史书。
而关于杨广弑父的记载,在正史《隋书》中并没有。
但正史中没有记载,并不表示不可以对此提出不同看法,所以辞典采用其他的意见,一点都不足为奇。
受教了,我一直以为杨广杀了他老爸
2008-10-8 16:33
剑荡神魔
对手太强大死了就只能被丑化下真是可怜看商纣就市那样
2008-10-21 22:41
三国赤壁周郎
隋炀帝可是历史上杰出的建筑师!!
2008-10-21 23:09
桠枫
要是他只做一件事。比如修大运河,比如征高丽(成功)等,那么他就是汉武帝。可惜他全做了,所以就是亡国之君
2008-10-21 23:28
三国赤壁周郎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08-10-21 23:09 发表
要是他只做一件事。比如修大运河,比如征高丽(成功)等,那么他就是汉武帝。可惜他全做了,所以就是亡国之君 [/quote]
杨广简直就是收买老百姓的命,比秦始皇还厉害,其实反观来看,杨广每干一件事,大都为了隋朝能够更加千秋万代,也并不是只为个人享受。
2008-10-21 23:40
诸葛周
杨广弑君“莫须有”,大概真的或许有。虽然自五胡十六国以来,杀君弑父之事也不少,但也不能说明杨广就有弑父。但一切小说、评书几乎承认了杨广弑父,看来老百姓还是对此深信不疑,津津乐道。甚至连现今有些历史学家也认为杨广弑父,看来这事说不定是真的。不过我没亲眼目睹杨广有没有杀他老爸,所以只能是“莫须有”。
2008-10-21 23:47
三国赤壁周郎
[quote]原帖由 [i]诸葛周[/i] 于 2008-10-21 23:40 发表
杨广弑君“莫须有”,大概真的或许有。虽然自五胡十六国以来,杀君弑父之事也不少,但也不能说明杨广就有弑父。但一切小说、评书几乎承认了杨广弑父,看来老百姓还是对此深信不疑,津津乐道。甚至连现今有些历史 ... [/quote]
你说有没有啊,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讨论问题岂能有“莫须有”的观点。我说你或者是女人,或许又是男人,总之是“莫须是”。总该没有这种道理吧!:titter:“莫须有”三字岂能服天下?
[[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8-10-21 23:51 编辑 [/i]]
2008-10-28 19:28
吴下小蒙
我认为有,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要骂的话杀兄,调戏后母已经够了,没必要再加弑父
2008-10-29 05:08
紅顏禍水
刚几楼 提到朱高炽 他不是得重病了吗 (病秧子+晚期+好色) 要不然有赵王二次 汉王与纪纲的谋反 直接导致东厂的成立 明朝的祸根 杨广杀兄有可能 毕竟不是长子 明十六帝 就二个长子 杀父 为抢女人 哎 哪太衰了 三征高丽整个白骨京观出来~~~ 无定辽东泪死歌
[[i] 本帖最后由 紅顏禍水 于 2008-10-29 05:15 编辑 [/i]]
2008-11-14 19:00
闽西少帅
[quote]原帖由 [i]昨日重现[/i] 于 2008-10-4 14:08 发表
杨广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 是坏皇帝
对于现在我们来说 他是功臣 为另外修了大运河 [/quote]
其实每个皇帝都有其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为此要客观评价杨广!
2008-11-17 14:40
emony007
不能用常理推论隋炀帝,他是一个俱有极度想象力和浪漫的帝王,好大喜功至极!用人命来建立千古的功名!这种视人命为草芥的帝王,因为不为人知的原因弑父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2008-11-17 14:51
emony007
以史为镜
[size=4]隋炀帝手握自古以来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富,却肆无忌惮地无限度地挥霍,如:修大运河、三征高丽……
但是短短十几年隋朝灭亡,这给不久以后的唐王朝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唐太宗一朝大多数君臣都亲身经历那个时期,所以他们以史为镜,把一个并不富裕的的大唐建成了华人的骄傲!
直至今日,海外华人也叫[size=5][color=red]’唐人‘[/color][/size],中国城叫[size=5][color=red]’唐人街‘[/color][/size]![/size]
2008-11-24 11:55
jerry1016
80%是真的
2014-5-13 07:45
ludahai
重写隋炀帝
《重写隋炀帝》
最近,《新民晚报》发表记者王文佳文章,提出应“重写隋炀帝”。
王文说,关于対隋炀帝的评价,专家学者有三说:
一说,“褒唐太宗,贬隋炀帝”。
这一说以北京大学历史系胡戟为代表。胡认为,在唐人魏征撰写的《隋书》里,隋炀帝的形象有些丑陋。其实,“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唐太宗没有开运河。”
二说,“一边倒”。
这一说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为代表。她为一边倒的历史评价抱不平。她认为,隋炀帝“理想高,精力好,功业大,才情美。”
三说,“成王败寇”。
这一说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善龄为代表。他认为,“历史往往是被后人粉饰过的”,“不能以成王败寇的思维来评价帝王”。
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会受政治和认识因素的制约
每一人的历史都是由自己的言行写成的,本来是真实的。但实践证明,一个人原本真实的历史常常会受当时政治因素和人们认识因素的制约而出现假象,或过之,或不及。后来人的任务,就是要纠正这种假象,还其本来的面目。
这就是重写隋炀帝的依据。也是重写一切政党及其领袖人物的依据。
2014-5-13 08:11
墨叶
評價隋煬帝先評價隋文帝。
二世而亡的大一統朝代就秦和隋。
隋煬帝即使沒有殺父也夠暴君稱號。
2014-5-13 08:17
墨叶
“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唐太宗没有开运河。”
太偏見,搞得隋煬帝比秦始皇和唐太宗都厲害似的。
隋煬帝沒有焚书坑儒,但是伐高麗死的人更多。
唐太宗没有开运河,但是利國利民的事情沒少做。
二说,“一边倒”。
这一说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为代表。她为一边倒的历史评价抱不平。她认为,隋炀帝“理想高,精力好,功业大,才情美。”
對隋煬帝的評價大多是暴君不是昏君。眼高手低,好大喜功都是暴君常見特征,“理想高,精力好,功业大,才情美。”更加速隋朝滅亡。
三说,“成王败寇”。
这一说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善龄为代表。他认为,“历史往往是被后人粉饰过的”,“不能以成王败寇的思维来评价帝王”。
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会受政治和认识因素的制约
每一人的历史都是由自己的言行写成的,本来是真实的。但实践证明,一个人原本真实的历史常常会受当时政治因素和人们认识因素的制约而出现假象,或过之,或不及。后来人的任务,就是要纠正这种假象,还其本来的面目。
这就是重写隋炀帝的依据。也是重写一切政党及其领袖人物的依据。
成王败寇論英雄固然有不合理之處,總比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強。
電視劇《隋唐英雄》,把很多隋煬帝時期發生的壞事都挪到隋文帝時期,對伐高麗避而不談(也可能有提及我沒看到),對大運河不要臉的吹。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墨叶 于 2014-5-13 08:21 编辑 [/i]][/color]
2014-5-13 09:15
南宫不仁
与其探轶杨广弑父 还不如研究下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的真假更有意义
2014-6-28 16:09
乡村野人
给宣华夫人送同心结,宫人逼迫宣华夫人就范也是司马光乱写的
2014-6-28 16:13
乡村野人
回复 #40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昏君,把忠于自己的人几乎都杀光了,把百姓送到高丽死完了,搞得天下到处是揭竿而起,一堆一堆的割据,居然还有那么多人给他粉饰,哎,世道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