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5-23 22:35
凝雪幻
??孔子武功及兵器考
————转自天涯,作者:杭州病人
前几日巨无聊,漫翻论语。翻完,觉得孔子不光脑子灵光,嘴巴好使之外,而且这哥们还相当之酷。
譬如:“席不正,不坐。” (乡党12)
又如:“入太庙,每事问。”(乡党21)非要问得别人烦躁冒烟不可,最可恶的是,他全他妈的是明知故问。有人因此怀疑他不懂礼,他就很拽地说:“你嘛也不懂,这才叫礼呢。”
再如:“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23)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本文的立意不在于此,而是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揭示文圣人不为人知的另一身份——一代武功大高手。论语一书,对孔子的武功一直遮遮掩掩,不肯明讲。但仍留下些蛛丝马迹,供后人如我者追思缅怀。
1、 孔子展示武功退敌:
见于乡党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意思是说:某一天,有外国使节前来挑衅(那时候社会乱,治安也差,类似这样砸场子的事时有发生),鲁君派镇场子的孔子前往应对。(我们可以看到,在招待使节的全过程中,我们看到,口才天下无敌的孔子居然一言未发,全是动作。)只见他:面色冷峻,脚步快速移动(很明显是在躲避敌人的进攻或者在寻找敌人的破绽),向两旁作揖,左一下,右一下(这样的动作应该是某种武功的招式,可惜今已不传。), 衣服无风自动,而且动得很整齐(孔子在运气,真气不自觉地就溢出体外,衣服被气所控制,所以才动得如此有规律。不会武功的诸位,不妨动动看。)。然后,孔子快速进攻,象生了翅膀一样,飞翔在空中。(孔子的轻功和滞空能力)使节知道打不过,急忙撤退。孔子回头报告说:“那家伙头也不敢回啊!”
2、孔子显露杀气:
见于乡党2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意思是说:孔子的脸色一动,野鸡(因为感受到一股杀气)吓得飞起,在空中绕了几圈,才又停在另一个地方。孔子不无得意的说:“这些野鸡,还挺识时务的嘛。”相比较而言,他的学生子路的武功就差了许多。子路向野鸡们拱手,发功,动静折腾得挺大,野鸡不屑地叫了几声,很无所谓地飞走了。
3、孔子的兵器
孔子的兵器为杖(估计属于棍棒这一大类武器中的一种,比棍短,但比棒长。)。证据有:
乡党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意思是说:一群人聚集在一块喝酒。(孔子的仇家守在门口准备堵孔子,但由于某种原因,他并不认识孔子,因此他拉过来一个人询问。)那人回答道:你要是看见一个拿杖的人出来,那就是孔子出来了啊。
述而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这段话就更明显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正适合杖的特点。而且,据此看来,孔子门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跟孔子一样用杖做兵器的只有颜渊,这大概也是孔子特别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吧。
宪问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意最后一句 “以杖叩其胫。”,孔子把原壤这个不给他面子的家伙臭骂了一通后,还不过瘾,就动手揍他,用的就是杖。至于叩这个动作,比较令人困惑,书中并未提及是用杖的中端还是杖的尖端来叩,因此,“叩”可能击打和戳的意思均有。由是观之,孔子的杖,不仅可以打人,还兼具点穴之功能。原壤挨了孔子的杖之后,死了没死,书上没说。
后来,随着孔子武功的提高,到达了无物胜有物的境界,所以,
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12)
4、孔子的内功心法:
继承了孔子衣钵的孟子曾说:养浩然之气,于天地之间。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孔子必然修习过内功。
述而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为什么孔子这一天哭过,就不再唱歌了呢?我以为,这与孔子练习内功并且级别相当之高有很大关系。哭是大悲,歌是大喜,短短的时间里情绪经历从大悲到大喜,历来为练内功者之大忌。搞得不好,要出人命的。
乡党25
迅雷风烈,必变。
每次打雷狂风,脸色都要大变。一般人可能无法体会。但内功练到一定高度(至少打通任督二脉、大小周天)的人应该深有同感。打雷狂风这样的剧烈天相,会导致体内真气激荡,难以自制。脸色大变实在是必然现象。
卫灵公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整天整天的不吃东西,整夜整夜的不睡觉,这得多好的身体素质啊。普通人断然是做不到的。气功里有一种叫“辟谷”的,据说可以化空气为食物。孔子的内功心法从某方面可能与辟谷有共同之处,因此才能不食不饿,不睡不困。
5、颜渊赞叹孔子的武功
子罕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值得注意的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四句。仰之弥高说的是孔子的气势逼人,往往在战前便让对手胆怯,榨出他隐藏的渺小来;钻之弥坚当指孔子的外功也相当了得,有铁布衫乃至金刚不坏的功夫,刀枪不入,越钻越坚硬;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然就是说孔子的轻功了,看看在前面,忽然就到了后面。想起“赤裸裸”里的一句歌词:“他似乎冷如冰霜,他让你摸不着方向。”
6、孔子千里传音
阳货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7、孔子告诫练武者
阳货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孔子说:一个练武的人到了四十岁还被人欺负(见恶)的话,那一辈子也就完了。
8、孔子以武功自傲
雍也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门口就走出屋子?大概只有我吧。(具体方法今天已无从知道。但前面说过,孔子是一个很酷的人,所以推测他是穿墙而过,把墙撞个大窟窿。)为什么没人用我这种方法呢?
9、孔子面对挑战者
宪问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0、颜渊的悲剧:
应该讲,在传授文的一面,孔子称得上是个好老师。但在教武功这方面,则很不称职,颜渊被他练废了,曾子则差一点。
为政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攻击敌人,要是攻击得不是地方,就要危害到自身了啊。看来,孔子的武功路子应该与古龙有点象,属一击致命型。
先进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在评价颜渊和端木赐的武功时,说道:“按理说颜回练武功也练得差不多了,可是他出手却总要落空。而端木赐这人不听我的指导,还跑去做买卖,不专心练武功。然而他和敌人动起手来,仅仅靠瞎蒙,每次还都能击中对手啊。”
泰伯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武功虽然练了,但要是总打不到对手,恐怕迟早要玩完的啊。”结合前面的分析看,孔子已经预感到颜渊恐怕免不了要早夭的。后来,颜渊真的在打架时,被别人抓住破绽,捅了一刀,因此早死。孔子为自己没尽到为师的责任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先进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后,孔子说:“这下惨了,老天也要怪罪我啊!老天也要怪罪我啊!”
11、曾子的觉悟。
泰伯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小子即以子为小,看不起孔子。
整句话的意思是:曾子病了(嘛病呢?),召集门下弟子,告诉他们:“看看我的手,再看看我的脚。(手脚有什么好看的?而且还要如此劳师动众?自己为什么不看?我认为,此时曾子因为练内功导致走火入魔,所以手脚不能动弹,而且可能伴随着流脓红肿等从体表便可明显分辨的并发症。因此,才邀请大家来参观,引以为戒。)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啊。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孔子,我看不起你啊!”。曾子为什么要说看不起孔子呢?我以为是因为他怀疑孔子在传授他武功时有所隐瞒,所以才会让他因练习方法的谬误而走火入魔。其实,孔子的弟子当中一直弥漫着一股怀疑的空气,怀疑孔子藏私。怀疑的人太多,给了孔子很大的压力,孔子对此不得不公开辩解。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述而24)
12、孔子对自己武术生涯的回顾
为政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段话的意思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我以为,这是孔子对自己的武功境界的一个描述:十五岁开始学武;到了三十岁,就可以挺直腰板,立足于江湖;四十岁时,就已经会遍天下高手,再没有一种武功能让我无法对付的了;五十岁,天人合一;六十,世事皆为耳边风,于我无挂无碍,七十,则随手一动,皆为新招,意念到处,无往不利。
几千年来,读过论语的人多了去了,本人无聊中发现此一秘密,不敢自专,特发于此与诸君共享。
2004-5-24 05:04
萧让
还别说,据考证孔子还真是一文武双全的山东大汉,忘了那个人物考证的了。
2004-5-24 08:42
伶州鸠
孔子文武双全是不假,教学生射箭的时候“观者如堵”,想来不比养由基名声差。不过这“考据”也太夸张了。
2004-5-24 11:02
金刚捣锤
孔子能骑射, 会武艺是可以确定的. 但是这并不希奇. 主要是我们受了小说戏文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 乃至秦汉魏晋. 练习武艺,骑马射箭,相当于我们现在基本的理课教育, 学文化是文课. 是古代青年男子普遍的现象.
所以有时我们看到象孔子, 三国的鲁肃这类人的武艺,其实没有什么希奇的.
凝雪转的这段,是有趣味性的东西调侃. 但孔子和第子们研习武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是文者之武.
还有武者之文.
而古代很多军事家也是文学修养很高的人.
我在成都武侯祠观看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笔力雄健. 非同小可. 心中忽然流过了张孝祥的六洲歌头: "使行人到此, 忠愤气填填膺,有泪如倾."
有文事者需有武备, 有武事者需有文为辅. 我觉得中国人讲究的文武之道,实在很好.
武功和书法琴韵,本来就是很相通的东西. 可以触类旁通. 近年来欣赏书法, 如赏拳法.大有补益.
2004-5-24 14:23
第五剑
生于乱世,没点武功保身可不行,故而有一定可信度
2004-5-24 18:42
kgb8027
礼、乐、射、御、书、数号称六艺,孔子岂能不会一点?
2004-5-25 02:10
蒹葭苍苍
孔子的身材也很高,二米左右吧.
2005-3-9 16:46
血溅轩辕
孔子六艺皆精,令我等望尘莫及。
宗师也!
2005-3-9 16:53
闻琴解佩
哈哈~~这种论证倒是第一次见!楼主创造力强啊!
2005-3-9 17:01
完颜康
怎么说得孔夫子像暗黑里面的野蛮人
2005-3-9 17:48
晨山尚书
那为什么会害怕盗跖呢? 这篇文章 很有研究精神的.作者太幽默了.
2005-3-10 02:08
蒹葭苍苍
孔子先人是宋国大将,什么名字我忘了(好像是孔父嘉还是谁了),回去查查。
2005-3-10 04:02
酒徒
周游列国,会点武功也正常,那时的夫子们都佩剑的吧。
2005-3-10 12:39
曹仁子孝
那时治安不好,要路上碰上个把贼人可怎么办?有自卫的手段很正常
2005-3-11 10:51
大树将军
孔子是那个时代的猛男,魅力无比,如果不是他提倡克己复礼的话,不知道谜死多少小美眉!
如果把他加入三国,肯定统率95,武力100,智力99,政治110,魅力99的妖人!
至圣先师啊!
2005-3-11 11:48
斜出正入
[quote]原帖由[i]大树将军[/i]于2005-03-11, 10:51:59发表
孔子是那个时代的猛男,魅力无比,如果不是他提倡克己复礼的话,不知道谜死多少小美眉!
如果把他加入三国,肯定统率95,武力100,智力99,政治110,魅力99的妖人!
至圣先师啊! [/quote]
统帅:没实际带兵打仗过的一律在在及格线以下
政治:这个实务好像也不太行,光会说
智力、武力:这个都厉害
2005-3-12 17:37
狼一
[quote]原帖由[i]大树将军[/i]于2005-03-11, 10:51:59发表
孔子是那个时代的猛男,魅力无比,如果不是他提倡克己复礼的话,不知道谜死多少小美眉!
如果把他加入三国,肯定统率95,武力100,智力99,政治110,魅力99的妖人!
至圣先师啊! [/quote]
孔子所提倡的礼
不是什么坏东西,至少在他那个时代是进步的
他说提倡的周礼,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是强调秩序
这在当时是混乱的社会很重要的
至于现在我们所认识到所谓的封建残余
一方面,确实是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落后
但是也是由于宋朝的理学家为了维护自己统治
片面狭隘的,不知变通的歪曲所致啊
2005-3-12 17:40
狼一
[quote]原帖由[i]斜出正入[/i]于2005-03-11, 11:48:55发表
[quote]原帖由[i]大树将军[/i]于2005-03-11, 10:51:59发表
孔子是那个时代的猛男,魅力无比,如果不是他提倡克己复礼的话,不知道谜死多少小美眉!
如果把他加入三国,肯定统率95,武力100,智力99,政治110,魅力99的妖人!
至圣先师啊! [/quote]
统帅:没实际带兵打仗过的一律在在及格线以下
政治:这个实务好像也不太行,光会说
智力、武力:这个都厉害 [/quote]
孔子在鲁国当过官
他对待当时三个大夫掌握鲁国实权有着清醒的认识
由于被人排挤才待不下去的啊
所以说他政治不行,没有说服力啊
2005-3-12 17:41
张建昭
那个时候有武功秘籍吗?也许老夫子是一个门派的鼻祖呢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