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6-3 19:33
诸葛周
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出马呢?
毛主席评论街亭之战,就批评诸葛亮不亲自出马迎战张合,我觉得应该是有道理的。即便马谡按照诸葛亮、王平的办法守街亭,也未必是经验丰富的张合敌手,按理说当时张合应该是最主要的敌人,诸葛亮不知为什么只派几员将领去防守街亭这么要紧的地方,而不自己出马,难道是自己害怕张合,还是过于谨慎,诸葛亮偏偏就不出马,只派马谡代替,当时诸葛亮应该没有跟谁在交战,怎么就不亲自去呢?是不是除了张合之外,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敌人在他附近牵制他呢?
2008-6-3 19:39
可爱小马驹
杀鸡焉用牛刀,只是诸葛亮没想到杀鸡刀会生锈罢了
2008-6-3 19:53
好大一颗树
张合要是鸡的话..那蜀国中除了文长外其他都只能算小鸡了...我觉得当时孔明因为马上要靠近长安了 所以派马+王去守住街亭牵制蚂蚁 自己全力攻城吧..哎..可惜了....
2008-6-3 19:55
可爱小马驹
关司马懿这只小鸡嘛事?有关长安嘛事?
2008-6-3 20:37
三国赤壁周郎
诸葛亮可能觉得张合不够资格跟自己较量,也许是要面对曹真
2008-6-3 20:58
紫月☆公主
曹真那个时候好像已经死了吧。。。。
2008-6-3 21:15
可爱小马驹
曹真那时还得活蹦乱跳好几年
另外是张郃自己跑来找的马谡,不是马谡去挑的张郃
2008-6-3 21:25
≮迹部☆景吾≯
他应该觉得马谡应该胜任此职吧,但没想到马谡是个痞才!
2008-6-3 22:38
中庸
老大,诸葛之前并不知道来将是张合。
如果这都能算出来的话,那真是诸葛妖了。:titter:
2008-6-4 01:24
凌云茶
诸葛亮身攻祁山,三郡应亮。
阻击援军,不需要动用主帅吧。只要小马能坚守大路十天半月,诸葛把陇右大半下肚,自然就可以转向街亭。
2008-6-4 15:53
坚硬的稀粥
马谡的任务是阻敌,不是吃掉张合。
如果诸葛亮的目的是击溃张合,那么诸葛亮、魏延、吴壹肯定都会在街亭。
2008-6-4 16:18
诸葛周
诸葛亮说张合是“蜀国的大患”,这可不容忽视,就应该在街亭把张合吞了。而且张合不是一般对手,除了魏延和诸葛亮本人,谁都难以应付,派个马谡去,即便真的按照诸葛亮的法子守御,张合说不准想个别的法子对付马谡,马谡一个刚上战场的将军,如何是经验丰富的张合对手呢?
蜀国的大患原来是演义内容:q))+
[[i] 本帖最后由 诸葛周 于 2008-6-4 21:41 编辑 [/i]]
2008-6-4 16:28
三国赤壁周郎
说白了,诸葛亮为了让马谡立军威,让他面对五良将之一的张郃,这可叫马谡为难了,起码派个魏延去。王平也不知是不是张郃的对手,而且还是副将。当初刘备就很忌惮张郃,不因为杀了夏侯渊而高兴,反而还担心张郃,看来张郃应该是个强敌,诸葛亮如果想到这一点,就不应该随便派个没有什么军威的马谡去。他自己都说张郃是“蜀国的大患”,怎么这时候就忽视了他,我觉得诸葛亮应该要面对统率主力大军的曹真,不然不会只派一个马谡去应付张郃。张郃可不是夏侯懋、郭淮,厉害得狠,诸葛亮太轻敌了。
2008-6-4 16:32
诸葛周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08-6-4 16:28 发表
说白了,诸葛亮为了让马谡立军威,让他面对五良将之一的张郃,这可叫马谡为难了,起码派个魏延去。王平也不知是不是张郃的对手,而且还是副将。当初刘备就很忌惮张郃,不因为杀了夏侯渊而高兴,反而还担心张郃, ... [/quote]
我想应该是曹真的威胁使诸葛亮不能分身应付张郃,曹真那支军队才是劲敌,张郃虽然也很厉害,当时可能兵不多,所以诸葛亮没放在心上。毛主席可能也认为张郃是个狠角色,所以诸葛亮应该亲自出马去对付。
2008-6-4 16:41
天宫公主
我很怀疑毛泽东认为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的主要敌人是司马懿。
2008-6-4 16:43
关张马黄
诸葛亮也许是这样想的,大象再厉害也敌不过老鼠,张飞再厉害也死在张达、范强之手,所谓一物治一物,微小的人物才能战胜大人物。魏延去大概也是旗鼓相当,未必就能赢,马谡没有威望,张郃不会放在眼内,才会轻敌。当初关羽、刘备也没有把陆逊放在眼里哦!马谡有发挥的能力,而且当时没有威望,这就足够了。
2008-6-4 17:39
冒牌
老毛也不过事后诸葛而已,别把他的评论看得多重。
以当时来说,迅速平定陇右第一,
以疑军牵制曹真是第二任务,
镇守街亭阻敌援军最多排到第三位
诸葛亮当然没必要亲自去。
问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出马,就跟问大公司老板为什么不亲自去跑业务一样。:titter:
2008-6-4 17:48
柳如烟
感觉很多人都拿现在的资讯去苛求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古人。。。
2008-6-4 18:03
关张马黄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8-6-4 17:39 发表
老毛也不过事后诸葛而已,别把他的评论看得多重。
以当时来说,迅速平定陇右第一,
以疑军牵制曹真是第二任务,
镇守街亭阻敌援军最多排到第三位
诸葛亮当然没必要亲自去。
问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出马,就跟 ... [/quote]
街亭任务只是第三位,怎么它一失,诸葛亮就下令全军撤退,放弃第一次北伐呢?跑业务跑得不好会有这么大影响力,公司快倒闭啰!
[[i] 本帖最后由 关张马黄 于 2008-6-4 18:05 编辑 [/i]]
2008-6-4 19:35
可爱小马驹
是张郃去找的马谡,而不是马谡去找的张郃,诸葛亮事先并不知道来的会是张郃
2008-6-4 19:42
凌云茶
做饭要有米有菜看火候。但是你叫别人划根火柴都点着了柴堆。是不是点根火柴是最重要的。
说老张是蜀汉大患的,恐怕是看演义看多了吧。诸葛是重视老张,但那也是北伐之后的事了。
2008-6-4 20:12
诸葛周
演义那个张合怎么跟正史那个比,演义那个完全是被人丑化,怎么可以当“蜀国大患”,正史那个才厉害。
2008-6-4 20:38
燕京晓林
大家还沉浸在传统的观点里,以为诸葛亮只派马谡去迎战老张!有点遗憾。
由于《三国志》对于街亭之战时诸葛亮的活动缺乏记载,因此很多人,包括很多学术著作,都根据诸葛亮最后撤退时拔西县千家的记载,而误以为诸葛亮是派马谡去抵挡老张,自己在西县攻城。但是史书告诉我们,这个观点错了。
1、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事必躬亲,自然会亲自去做最困难的事情,就连平定个南方少数民族叛乱,诸葛亮都要亲自出马,难道5万魏国精锐,诸葛亮能放心让从没打过仗的马谡自己上?这完全不符合诸葛亮一贯的作风。
2、都已经记载的很清楚,这边魏国是略无预备,因此陇右方面根本就没多少兵力驻守(祁山要塞除外),魏国的陇西太守说的很明白,只要你们蜀军能切断陇山不让关中的援军过来,不出一个月,陇右都要投降。而诸葛亮刚到祁山,就有三郡(部分)被迫投降,就是证明。这说明,陇右攻城是需要若干部队去完成,但绝不是主力要做的事情。
3、那么,既然大家都知道陇右没多少兵力,不需要很多蜀军去攻城,大家也知道只要切断陇山,阻止魏国援军进入陇右,即有可能取得胜利,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却带着主力不干事情?而只派马谡孤军去街亭?
答案是:诸葛亮完全明白这一切,他只留部分兵力围攻各城,而以主力前出街亭迎战老张。所谓迎战,不是要消灭,而是要阻击住即可。
我这样说,大家一定不信,其实我以前在论坛发过帖子的,专门论此事,先请看史料: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这个记载证明,马谡在街亭被打得大败时,诸葛亮主力已经赶到了街亭附近,其距离马谡军最近的地点只有5里,当时的里约合414米,大致相当于现在2公里。但是诸葛亮没有命主力救援马谡的溃败之军。
由于相距很近,诸葛亮军很快就与追击马谡的魏军接触了,诸葛亮率军缓缓而退。
这个记载说明了什么?
首先,马谡军不是孤军去街亭,而是诸葛亮大队的前军。也就是说,诸葛亮是带领主力亲自开赴街亭的,马谡带领的不过是前军兵团。
其次,当马谡在街亭大败时,诸葛亮军也赶到了附近,随即在5里外停下进行防御准备。
第三,诸葛亮没有命令主力救援马谡,而是在与敌人接战后缓缓撤退了。
这个《袁子》,可不是在造谣,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该书是歌颂诸葛亮的,完全不是某些人所谓的伪证!这个史料,哈,也不是我的什么发明,而是因为它是位于《诸葛亮传》的最后评语部分的裴注,大概没有多少人会仔细看吧。
不过现在希望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就可以明白诸葛亮在街亭之战时在做什么了。
[[i] 本帖最后由 燕京晓林 于 2008-6-4 20:42 编辑 [/i]]
2008-6-4 20:38
可爱小马驹
正史中的张郃也只是个被评为“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是个名气大于实力的典型
2008-6-4 20:41
可爱小马驹
吹捧诸葛亮的就不是吹牛了,燕某好逻辑
屯去数里=离5里,燕某好文言
[[i] 本帖最后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8-6-4 20:42 编辑 [/i]]
2008-6-4 21:31
人中吕,鬼中羽
诸葛亮攻魏时,魏整个西部没什么兵力,这一点诸葛亮是很清楚的。准备了这么多年,这点情报都没有?
诸葛亮输就输在对整个敌情判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没有想到魏国会以其主力部队,不顾一切,如此迅速地要翻过陇山来袭击诸葛亮的本军。
诸葛亮可能认为,翻陇山而来的魏军只是先锋部队,派马谡带去几万人也够了。
而没想到魏军张郃也是老大瞧不起蜀军(怪就怪当时陈寿还没写出三国志,不然,张郃读了以后,可能就不会那么看扁诸葛亮了),直接带了五万人马翻陇山过来,寻歼诸葛亮了。
再者,诸葛亮也有个想法,自己靠在后面,前方即使失败,也能很快退回蜀国,不致于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2008-6-5 11:53
暂时发言马甲
B)
西县在哪个位置。诸葛亮怎么在街亭又跑往西县才撤退回汉中。燕老不如接着发挥。
2008-6-5 12:15
sa16333
其实当时小亮在泡MM所以没时间过去
2008-6-5 12:34
凌云茶
标新立异是最容易的。例如宣王病之=宣王病了。
燕老古文功底,你辈小子怎么能比。
2008-6-5 12:4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8-6-4 21:31 发表
诸葛亮攻魏时,魏整个西部没什么兵力,这一点诸葛亮是很清楚的。准备了这么多年,这点情报都没有?
诸葛亮输就输在对整个敌情判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没有想到魏国会以其主力部队,不顾一切,如此迅速地要翻过 ... [/quote]
魏国主力部队显然是曹真部,而不是张郃部。
西部兵力相对空虚,也不是靠情报分析出来的,而是用箕谷疑兵调走的。
其他就不说了。
至于什么诸葛亮[u]自己靠在后面,前方即使失败,也能很快退回蜀国[/u],就是纯粹编小说啊
2008-6-5 13:02
luke19821001
不是说的话,马谡的兵让给我带,我也完全有信心抵挡张合数十天,完成任务。抵挡又不是要打赢,只要在要道档住,不管你怎么样,我就是不出战,根本就没有任何难度。这样的任务是个人就可以完成,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己去?马谡自己不听命令,乱搞一通,有什么办法?
2008-6-5 15:44
燕京晓林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8-6-4 20:41 发表
吹捧诸葛亮的就不是吹牛了,燕某好逻辑
屯去数里=离5里,燕某好文言 [/quote]
真是无知者无畏!
数里,也就是2-5里,我给你个最大的可能性。不然我要说2里,那更要有人喊破天了。
有观点就发,这种没意义的话,最好去水区。
2008-6-5 15:47
燕京晓林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8-6-5 11:53 发表
B)
西县在哪个位置。诸葛亮怎么在街亭又跑往西县才撤退回汉中。燕老不如接着发挥。 [/quote]
马甲呀,你先读仔细了再发炮,也没人和你抢沙发呀。
所谓西县,那是我先说的某些人的传统观点,你怎么反扣我头上了?
我有说诸葛亮撤退走西县吗?
其实,诸葛亮撤退到第怎么走的,还真没记载。你可以发挥了。
2008-6-5 15:50
燕京晓林
有本事呢,某些人最好去把袁子的记载批倒!
因为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袁子说的。大概感觉有损诸葛亮形象了?
其实历史很清楚,诸葛亮去了就是去了,你再急,那诸葛亮也是去街亭了。
2008-6-5 16:44
kyu
袁子算什么,有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都能把裴松之,陈寿批倒了.:titter:
诸葛离小马只有5里的话,还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违其节度.诸葛的治军才能看来不过如此.: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kyu 于 2008-6-5 16:46 编辑 [/i]]
2008-6-5 16:47
暂时发言马甲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
某人能把这句说成没有顺序的行动了, 我还能说什么.
2008-6-5 16:53
暂时发言马甲
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titter:魏军也是, 如此给诸葛亮面子, 诸葛亮就在5里之后, 还能分清是在打马谡, 而丝毫与诸葛亮无关. 太强大了.
某些人以为抓着个袁子就肯定是无往不利了, 足见其选材多么的偏向于"倾向"而并不偏重于"实际"啊.
2008-6-5 16:57
天涯明月刀
资别传里记载,当年诸葛亮未北伐之前,到了汉中,魏国就知道了,明帝还要去攻击呢,让孙资劝住。
这个魏国略无备预,可靠性能有多少?有的人选择性失明的功夫,真是炉火纯青。
2008-6-5 18:01
congwanshui
我也不太相信诸葛亮主力会败给张颌偏师, 那还打什么, 干脆投降得了, 标新立异不置于此
2008-6-5 19:02
凌云茶
[quote]原帖由 [i]燕京晓林[/i] 于 2008-6-5 15:44 发表
真是无知者无畏!
数里,也就是2-5里,我给你个最大的可能性。不然我要说2里,那更要有人喊破天了。
有观点就发,这种没意义的话,最好去水区。 [/quote]
首先,解读史料,在一个范围里取数,要有自己的分析在上面,不能说啥就是啥。
其次,数里,就是几里路,数=2-5。
燕老,原来是佩服你的古文功底,现在连你的小学数学语文都要佩服一下了。
2008-6-6 18:54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luke19821001[/i] 于 2008-6-5 13:02 发表
不是说的话,马谡的兵让给我带,我也完全有信心抵挡张合数十天,完成任务。抵挡又不是要打赢,只要在要道档住,不管你怎么样,我就是不出战,根本就没有任何难度。这样的任务是个人就可以完成,诸葛亮为什么要自 ... [/quote]
你还真别吹这个牛。
你挡在那里,人家要过去,总要交战的吧,你不出战怎么能挡住人家呢?你把街亭误以为是阳平关了?
其实,马谡的失败,根本就是诸葛亮指挥失误而已。
诸葛亮交给马谡的是一件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诸葛亮没有料到魏军的主力会直扑街亭,以为派个马谡带几万人去就够了。
马谡到了街亭以后,发现魏军过来的根本不是魏军前锋,而是张郃本人所率的魏军主力过来了,料不可能守得住,便采取了一种冒险的战法,企图凭借居高之势 来与魏军周旋一段时间,等待诸葛亮的援军。
这哪行啊,人家张郃把水一断,再一攻,蜀军就全面崩溃了。
马谡的失败,是败于诸葛亮指挥失误。
如果不是诸葛亮判断敌情失误,则不会交给马谡这件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马谡哪里会成为北伐失败的替罪羊,被诸葛亮砍了头?诸葛亮要砍也只能砍自己的头。
诸葛亮后来听说魏军扑街亭的是主力张郃,不敢交战,赶快退兵了。
[[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6-6 19:17 编辑 [/i]]
2008-6-6 19:58
三国赤壁周郎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8-6-6 18:54 发表
你还真别吹这个牛。
你挡在那里,人家要过去,总要交战的吧,你不出战怎么能挡住人家呢?你把街亭误以为是阳平关了?
其实,马谡的失败,根本就是诸葛亮指挥失误而已。
诸葛亮交给马谡的是一件根本 ... [/quote]
又有新论点了,真是佩服!其实不管怎么说,都是诸葛亮的失误,不管马谡是不是那块料,还是预计不到张郃,都得算在诸葛身上,谁教他这个总指挥如此不善用人,如此料敌不周,失败了始终还是失败,没办法。也只能怨他“奇谋为短”吧!堂堂一个丞相,其实用不着上战场的,交给魏延、李严就可以了,用不着这么操心。
[[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8-6-6 20:12 编辑 [/i]]
2008-6-11 16:01
乂奶仔乂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08-6-6 19:58 发表
又有新论点了,真是佩服!其实不管怎么说,都是诸葛亮的失误,不管马谡是不是那块料,还是预计不到张郃,都得算在诸葛身上,谁教他这个总指挥如此不善用人,如此料敌不周,失败了始终还是失败,没办法。也只能 ... [/quote]
李嚴他會用 ? 能力平均的極品帥才啊 ! 就那樣在政治爭鬥中 " 撲街 " 了 :(
[[i] 本帖最后由 乂奶仔乂 于 2008-6-11 16:23 编辑 [/i]]
2008-6-11 20:36
古拉森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8-6-6 18:54 发表
你还真别吹这个牛。
你挡在那里,人家要过去,总要交战的吧,你不出战怎么能挡住人家呢?你把街亭误以为是阳平关了?
其实,马谡的失败,根本就是诸葛亮指挥失误而已。
诸葛亮交给马谡的是一件根本 ... [/quote]
是啊,诸葛亮如此怕这姓张的,以至于在231年的北伐中直接用埋伏把他OVER了。姓张的5万人算什么,司马和曹真哪个不比他领的兵多,哪个不比姓张的官大?姓张的这么厉害,直接调到西线诸葛亮根本就不敢北伐了嘛,还用得着让司马扮女人,还被“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我现在才发现,原来魏明帝用人还不如这位仁兄~~~~~~突然想问这位仁兄一句:你是在贬低诸葛亮呢还是在贬低曹睿?
[[i] 本帖最后由 古拉森 于 2008-6-11 21:20 编辑 [/i]]
2008-6-11 23:36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古拉森[/i] 于 2008-6-11 20:36 发表
是啊,诸葛亮如此怕这姓张的,以至于在231年的北伐中直接用埋伏把他OVER了。姓张的5万人算什么,司马和曹真哪个不比他领的兵多,哪个不比姓张的官大?姓张的这么厉害,直接调到西线诸葛亮根本就不敢北伐了嘛, ... [/quote]
这位仁兄,颇有丢了一只小刀就在船边刻记号的那位好汉的遗风啊。
第一、贼一般是怕人的,但是,如果社会风气邪不压正,或者贼势很盛,贼就不一定怕人了。
第二、诸葛亮怕张郃,是指第一次北伐。张郃直接带兵要来寻歼诸葛亮,而诸葛亮这时尚没有什么指挥大兵团的作战的经验,根本不敢与张郃交手。何况,诸葛原本指望靠魏国无备,偷袭陇右得手的,张郃的主力一出现,所有的美梦也就已经破灭了,诸葛亮也就只能鸟兽逃回了。
第三、诸葛亮此后仍然是怕张郃的,但是诸葛亮更怕的是丢失权力,所以,他硬着头皮也要来北伐。反正魏国西线的兵力,始终是比诸葛亮的汉中军队要少的,只要不蠢到白痴会点见机行事,溜得快,还是不至于被对方逮住全歼的。
第四、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死在前线,既有害怕、又有羞恼的因素。
司马棋高一着,深沟高垒不与战,诸葛亮很怕;
司马根本不理会诸葛亮的什么“激将”之计,使诸葛亮的“计策”成了一柄笑料,诸葛亮很羞燥——否则不就成了厚脸皮了吗?
又怕、又羞、又要把着权力连小事都要把持在手里,焉能不早死?
[[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6-11 23:41 编辑 [/i]]
2008-6-12 00:42
因苏阿
张郃?
先是被张飞狂扁到“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问道退”,后来对王平收拢的残兵敢怒不敢上,到最后被诸葛亮射杀。真不知道“自诸葛亮皆惮之”是怎么写进三国志的
2008-6-12 11:06
古拉森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8-6-11 23:36 发表
这位仁兄,颇有丢了一只小刀就在船边刻记号的那位好汉的遗风啊。
第一、贼一般是怕人的,但是,如果社会风气邪不压正,或者贼势很盛,贼就不一定怕人了。
第二、诸葛亮怕张郃,是指第一次北伐。张郃直接 ... [/quote]
通篇只见你的主观言论,无任何论据作为支撑,写小说还可以,辩论嘛无以服人。
2008-6-12 11:19
秋旭
来个主观的观点:因为马是诸葛的好友,马当时的自信感染了诸葛,诸葛就加入王平,认为有王平在应该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2008-6-12 12:16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8-6-6 18:54 发表
你还真别吹这个牛。
你挡在那里,人家要过去,总要交战的吧,你不出战怎么能挡住人家呢?你把街亭误以为是阳平关了?
其实,马谡的失败,根本就是诸葛亮指挥失误而已。
诸葛亮交给马谡的是一件根本[color=Red][b]无法完成的任务[/b][/color]。诸葛亮没有料到魏军的主力会直扑街亭,以为派个马谡带几万人去就够了。
马谡到了街亭以后,发现魏军过来的根本不是魏军前锋,而是张郃本人所率的魏军主力过来了,料不可能守得住,便采取了一种冒险的战法,企图凭借居高之势 来与魏军周旋一段时间,等待诸葛亮的援军。
这哪行啊,人家张郃把水一断,再一攻,蜀军就全面崩溃了。
马谡的失败,是败于诸葛亮指挥失误。
如果不是诸葛亮判断敌情失误,则不会交给马谡这件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马谡哪里会成为北伐失败的替罪羊,被诸葛亮砍了头?诸葛亮要砍也只能砍自己的头。
诸葛亮后来听说魏军扑街亭的是主力张郃,不敢交战,赶快退兵了。[/quote]
无法完成的任务: 张合曰: 蜀将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 王平:连连苦谏。。。马谡:违亮节度,举X频繁。。。。
巨汗啊,某人一句话把自张合王平到陈寿所载的事实都给打飞了,好强的小说家~~!
其他那些故事你就先找了证据再来说话吧,YY无敌也不是这样无敌法的。
2008-6-13 23:42
廖化将军
毛主席很喜欢演义,,,,:loveliness:
2008-6-15 23:44
cha
有本事呢,某些人最好去把袁子的记载批倒!
因为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袁子说的。大概感觉有损诸葛亮形象了?
其实历史很清楚,诸葛亮去了就是去了,你再急,那诸葛亮也是去街亭了。
==============================================================================================
哎哟,原来燕某人这么相信袁子的话呀,真没想到,不过袁子可说过 诸葛亮每次出兵都不超过五万人呢,这个你认同不??历史很清楚了,五万人就是五万人,你再急,你再强调有十万人,那也是五万人,呵呵。
凡是对诸葛亮有利的话,你燕某人都要否定、或者视而不见,凡是对诸葛亮不利的话,你燕某人都要铭记在心、大力宣扬、甚至不惜编造,想象来贬低诸葛亮,还美其名曰,了解真实的历史,三国志明文记载的东东,你燕某人都可以一口否定,甚至可以视而不见,现在还抱个袁子的话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样子。呵呵,这就是你燕某人的德行吧。
[[i] 本帖最后由 cha 于 2008-6-16 00:02 编辑 [/i]]
2008-6-20 01:02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cha[/i] 于 2008-6-15 23:44 发表
哎哟,原来燕某人这么相信袁子的话呀,真没想到,不过袁子可说过 诸葛亮[color=Magenta]每次出兵都不超过五万人[/color]呢,这个你认同不??历史很清楚了,五万人就是五万人,你再急,你再强调有十万人,那也是五万人,呵呵。
[/quote]
袁子讲过这种话吗?还真没听过,你在哪听到的?
即使讲过,也没能驳倒燕京的观点。
袁子是偏诸葛的,因此:
第一,对他吹捧诸葛的话,采取怀疑态度这是正常的、合理的;
第二,对他讲的“不利于”诸葛的话,采取相信的态度,甚至在此基础上朝“不利”的方向外推一些,这也是正常的、合理的。
2008-6-20 01:15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8-6-20 01:02 发表
袁子讲过这种话吗?还真没听过,你在哪听到的?
即使讲过,也没能驳倒燕京的观点。
袁子是偏诸葛的,因此:
第一,对他吹捧诸葛的话,采取怀疑态度这是正常的、合理的;
第二,对他讲的“不利于”诸 ... [/quote]
连袁子说诸葛亮在街亭知道马谡失败之后,能够从容撤退,保存实力,明明白白的夸奖的话都不知道.
抛出一堆胡说八道的言论,连别人的是什么话都不知道。
2008-6-20 19:27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6-20 01:15 发表
连袁子说诸葛亮在街亭知道马谡失败之后,能够从容撤退,保存实力,明明白白的夸奖的话都不知道.
抛出一堆胡说八道的言论,连别人的是什么话都不知道。 [/quote]
[color=Magenta]不过袁子可说过 诸葛亮每次出兵都不超过五万人呢[/color]
看你能的,瞧你傻乎乎的模样,好象你知道袁子在哪说的上面这句话。好,那你来说说吧。
[[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6-20 19:29 编辑 [/i]]
2008-6-20 19:47
seiya101
孔明不过是想练练幼常罢了,谁知道他能掉链子~~
2008-6-20 21:04
liduxing
数里=2-5里 ?这是谁说的?哪本书上记载的?在下确实不知~
再者~在下觉得没必要把问题复杂化了 完全有可能是诸葛大意了 也可能当时发生了突发情况
况且打仗的时候真的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比如在下以前还是排长的时候 带部队行军演习(只是演习还不是打仗) 本来在约定从A点到B点 8小时内集合完毕 之前在下就走过那条路 本来时间是非常充裕的 但是没想到行军到中间的时候道路被巨大的树木所截断~导致车辆完全靠手推 耽误了不少时间 最后9小时才到的B点
如果打仗的时候在下作为援军 那么我方就有可能会因为这个失误导致失败 古代还没通讯设备 援军不到军心容易动摇
所以打仗并非用嘴巴讨论的这么容易 有时一个看似很小的事件 就能导致战局改变
[[i] 本帖最后由 liduxing 于 2008-6-20 21:05 编辑 [/i]]
2008-6-21 08:58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8-6-20 01:02 发表
袁子讲过这种话吗?还真没听过,你在哪听到的?
即使讲过,也没能驳倒燕京的观点。
袁子是偏诸葛的,因此:
[color=Red][b]第一,对他吹捧诸葛的话,采取怀疑态度这是正常的、合理的[/b][/color];
[color=Red][b]第二,对他讲的“不利于”诸葛的话,采取相信的态度,甚至在此基础上朝“不利”的方向外推一些,这也是正常的、合理的[/b][/color]。[/quote]
:():()
红色这两句已经明确了你和燕某根本不是以历史依据去看资料,而是以倾向性来判断史料,还需要别人驳倒么?
那么,你和燕京是偏反诸葛的(立场你自己上面已经阐述),所以,对你和燕京对诸葛的推论上,不应采信,是合理的,正常的。只有你们赞诸葛亮的,才是可信的,合理的。:():()
2008-6-21 14:18
奉天翔龙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这个记载证明,马谡在街亭被打得大败时,诸葛亮主力已经赶到了街亭附近,其距离马谡军最近的地点只有5里,当时的里约合414米,大致相当于现在2公里。但是诸葛亮没有命主力救援马谡的溃败之军。
由于相距很近,诸葛亮军很快就与追击马谡的魏军接触了,诸葛亮率军缓缓而退。
这个记载说明了什么?
首先,马谡军不是孤军去街亭,而是诸葛亮大队的前军。也就是说,诸葛亮是带领主力亲自开赴街亭的,马谡带领的不过是前军兵团。
其次,当马谡在街亭大败时,诸葛亮军也赶到了附近,随即在5里外停下进行防御准备。
第三,诸葛亮没有命令主力救援马谡,而是在与敌人接战后缓缓撤退了。
------------------------------------------------------------------------------------------------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古文的不救不能以现代人的想法去理解,袁子这里的不救应该是不能挽救的意思
华佗传: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2008-6-21 14:54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8-6-21 08:58 发表
:():()
红色这两句已经明确了你和燕某根本不是以历史依据去看资料,而是以倾向性来判断史料,还需要别人驳倒么?
那么,你和燕京是偏反诸葛的(立场你自己上面已经阐述),所以,对你和燕京对诸葛的推 ... [/quote]
哟,你还来劲了呢。
以历史依据去看资料,正好应该去伪存真。
如果明知某段史料是有偏向的,还要采信,还需要别人驳倒么?
我的立场,是持恢复诸葛亮本来面目,驳去其粉丝如袁子,加在其上的夸大之词的,阁下从哪里看出是“反诸葛亮”了?哈哈哈。
[[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6-21 14:56 编辑 [/i]]
2008-6-22 00:55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奉天翔龙[/i] 于 2008-6-21 14:18 发表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这个记载证明,马谡在街亭被打得大败时,诸葛亮主力已经赶到了街亭附近,其距离马谡军最近的地点只有5里,当时 ... [/quote]
如果是理解不能挽救,能说明诸葛亮的什么此其勇也,袁子即便被某些人才认定偏向诸葛亮,也不会白痴到前言不搭后语,某些人才连语言逻辑都没有,还大谈翻译。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