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4-14 21:12
cha
求助 马谡的兵力有多少
街亭之战,已知张合的兵力有五万,请问有谁能分析下马谡的兵力,有人认为是两万多人,请问有何凭证
三国志唯一对马谡部队有兵力记载的数字就是王平部千余人,王平作为副司令官,如果他手下仅有一千人,那么马谡的主力军是否能有两万多人?
谁能分析下,马谡军的兵力能有多少,要说出理由,不要瞎猜。
2008-4-14 22:09
l16s38j31
回复 #1 cha 的帖子
说不要瞎猜,吓得我不敢猜了。
以下内容源自百度百科,权威性不详,不过个人以为可能有误。原因见后。
街亭之战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城望风而降。此后,在军事要地街亭的防守中,诸葛亮没有使用宿将赵云以及魏延,而是使用了虽然智谋过人,与诸葛亮多次英雄所见略同,但缺少临阵经验的马谡。派马谡带领五万多人马做先锋,到军事重镇街亭去抵御魏军。魏国的大将军曹真派张郃为先锋,带领五万人来应敌。...
个人认为马谡不可能带五万人。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倾全国兵力十万。当时好像蜀汉一共三十多万户,不到一百万人口,基本上三户一兵了。那么第一次北伐时应当不会多于这个数,也就是说诸葛亮一共也就是带着十万左右的军队,不大可能先锋就拿走一半多,再加上赵云和邓芝的牵制部队,孔明自己带的大部队就很少了,不太合理。个人估计两三万差不多,而王平的一千人应该是他的本部人马,也就相当于现代某某将军的警卫连或者警卫营之类的(汗,一千人,都一个团了),并不能说明王平只带了一千人。
——最后几句纯属个人猜测,请LZWS
2008-4-15 21:27
cha
楼上朋友没听懂我的意思,我的说的瞎猜是只没有说明理由的猜测,只要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自然就不能说是瞎猜。
马谡出事时,王平掌握的部队只有千余人,所以才巧用空城计,吓住了张合。
至于诸葛亮首次北伐兵力,我认为没有十万,充其量不过七八万罢了。
第五次北伐是规模最大一次,为十万人, 三国志记载“悉引大众而出”,而头几次北伐三国志均没有这样的记载,可见首次北伐兵力是没有十万的,参考第四次北伐兵力为八万人,估计第一次充其量也不过这个数字。
不过诸葛亮到底分了多少兵力给马谡,很难搞清楚
2008-4-17 00:46
枫月
从街亭战败~蜀军就迅速崩溃来看~马谡所属大约是全军主力的三或二分之一~
而赵云邓芝在萁谷约有5000人~~
而诸葛亮作为总大将~手下至少应保留2万或以上兵力~
故而
赵云部 5000
诸葛亮部 30000 } 根据ls推测~总兵力80000+
马谡 20000-30000\
对于上庸方向牵制司马 15000
大概就这数~
2008-4-17 00:47
可爱小马驹
马谡失败使诸葛亮全军失去地利,不得不撤,并不是马谡败了蜀军就崩溃
2008-4-17 08:46
凌云茶
[quote]原帖由 [i]枫月[/i] 于 2008-4-17 00:46 发表
从街亭战败~蜀军就迅速崩溃来看~马谡所属大约是全军主力的三或二分之一~
而赵云邓芝在萁谷约有5000人~~
而诸葛亮作为总大将~手下至少应保留2万或以上兵力~
故而
赵云部 5000
诸葛亮部 30000 } 根 ... [/quote]
猜测过分就是燕京先生的治学办法了。。。。。
从蜀汉的部署看,策反上庸方向的孟达是用于威胁荆北方向的。
自然汉中不用留下15000人,更不用说这15000人用于上庸--给司马包饺子么。
当时将领直属的本部兵力不会太多的,部下将领的部队也要算入总兵力中去。
前锋的兵力不能跟诸葛本部想比,要是兵力相当的话,诸葛可以自己带一半兵去对抗曹魏中央兵团了,由小马带一半人去扫荡陇右没归降的地方部队了,常识应该是中央兵团威胁大吧,除非诸葛认为自己做不到而小马可以做到,这就太夸张。
一般的说法,是诸葛想先截断上陇道路,先吞并了陇右再来对付曹魏主力。因此街亭之兵只需要阻止曹魏军前进就可以了,而并非野战决胜。
从现有记载,小马是上了山安营,山上无水。只能倚靠山下的水源,所以张颌是断水路再变对持为野战大胜之。
这就有一个问题,小马不在大道据守,是因为大道的城缺少很大的防御价值,或者曹魏军来的快,他没有太多时间布防?
他有时间把一支不小的部队带上上驻扎好,没有一日以上时间是作不了的。而上山,一样还要派人防守水源,留下罩门。还真不如在大道依托旧城建立一个简单的营垒,争取时间逐步防御,大不了多建立几条防线,一点一点的阻止。
只要他有水。张颌就要打垮蜀军才能前进。如果他没水,张颌就可以等蜀军饥渴然后混乱。
以蜀军溃后又能自动纷纷集合的素质,要在大道一线线的阻击,魏军要迅速突破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2008-4-17 12:57
cha
从街亭战败~蜀军就迅速崩溃来看~马谡所属大约是全军主力的三或二分之一~
而赵云邓芝在萁谷约有5000人~~
而诸葛亮作为总大将~手下至少应保留2万或以上兵力~
故而
赵云部 5000
诸葛亮部 30000 } 根据ls推测~总兵力80000+
马谡 20000-30000\
对于上庸方向牵制司马 15000
大概就这数~
++++++++++++++++++++++++++++++++++++++++++++++++++++++++++
街亭战败是马谡军崩溃了,诸葛亮军并没有崩溃,而是徐徐撤回汉中,还抓走近万名魏国百姓。看来蜀军撤退的非常从容。
第一次北伐后没多久,诸葛亮又屡屡出击魏国,从这样来看,蜀军虽然在街亭受挫,但是整体损失并不大。
由此得出,马谡军仅仅是一部,并非主力,真正的主力在陇右。我认为马谡军充其量是三分之一,不可能有一半人。
2008-4-18 10:10
千炀胧夜
:shy::shy:之前看过中央1套的一个节目,说街亭的
我清楚的记得他带兵是2W多弓步兵去守,街亭是个2面是山 ,中间是很平坦的平原
为何亮会让马带2W步兵去挡张颌5W骑兵,那是因为街亭有个土墙..至今还有遗迹
有些专家的观点是当时马带兵到街亭时,土墙已经有破损,守不住了,只好到旁边的山上,结果就败了,诸葛亮腹背受敌只好撤退
诸葛亮没错,原本那么高的土墙+2W弓步兵守住是件不难的事,何况派了他部下战术智商最高的马谡,马谡也没错,墙守不住了 如果往回退那 只能是覆没,跑上山不 失为一个原则,马谡错就错在战役失利后他是自己带着几十个亲卫兵跑了,而不是象赵云那种的带着士兵一起退,所以砍头是必然的,而王平这副将就没事了
2008-4-19 22:01
cha
楼上的意思是,诸葛亮犯的错误是事先没派人去看过街亭的土墙究竟还是否完好,等马谡军到了才知道土墙已经不能用了,但是太晚了,所以就上山了,呵呵
2008-4-19 22:24
phoenixdaizy
很长的一个斜坡~~~~
2008-4-20 15:23
无尘剑
可能根本就是诸葛想撤,让马谡作炮灰。
马谡肯定带不了很多兵的……6000+-2000左右
2008-4-21 23:16
龙子赵山常
副将都不多.主将也多不到哪.估计也就一万两万人吧.算很多了.空城计似乎没这件事哦(我说的是会不会有,但是陈寿不载呢.有这个可能吧)..如果马谡有5W人.估计不会败得那么快
2008-4-22 08:16
凌云茶
记载是说街亭有旧时的小城垒。
那节目本身就是放屁,一道土墙顶什么用?敌人不会攻不会绕?
有带万人以上大队上山的时间,砍点树结成营垒有什么难。
诸葛自己就是出了名的以科技加强步兵对抗骑兵能力的科学怪人。
2008-4-22 08:46
愿望化身
蜀国那点部队到你这里全成人造人了……:sleep:
就当时魏国的战力、张合的战绩看,马谡在兵力持平的情况下吃瘪都不奇怪,何况是肯定劣势。
至于劣到什么程度,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没有后手……部队一败就溃散了,这点上看,确实能力不足……
2008-4-22 09:16
暂时发言马甲
王平千把兵就把正面打起来都会吃憋的张合给吓住了. 看来张合不是很同意你的看法啊.
就地结寨不可行王平会建议? 把王平当什么人了. 郭淮那位同学在上硅被诸葛亮大破, 在第五次北伐也能做到寨未立好都能抵挡一下诸葛亮. 马谡就结寨打也会吃鳖? 太把张合和魏军当回事了吧?
2008-4-22 13:15
风刀霜剑
我的看法纯属个人猜测。因为没有什么记载。
我觉得马谡的部队不过就一万到一万五千人的样子,两万人都没有。
为什么呢?街亭依山傍水,作为阻击地形还是不错的,否则孔明也不会选在这里阻击魏军了。所以只要依靠地利的优势,不必太多人马是可以守住的。不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吗?朝鲜战场上很多阻击战我军不过一个营一个连,也没什么好的地形,照样能阻击联合国军的撤退。
所以马谡只要当道扎营,同时在山上伏兵,我看一万余兵力完全可以阻击魏军前进的。可惜马谡名过其实。让王平做主将都不会败。
2008-4-22 13:28
龙子赵山常
LS武断了点.王平实则就是定陶之战的宋义..只有先见之名但不是一个帅才.马谡其实应该很厉害的.不然诸葛亮那么重视他干嘛?.我估计马谡是不会变通.照拿兵法上的.我估计诸葛重视他会不会因为马谡和他一样“奇谋为短”?
2008-4-22 15:14
xuxiangdong
...
大家也都知道,小马是第一次领兵上阵。作为统帅的诸葛亮也应该明白这点。他让小马领兵作战,无非是想培养他实战能力。但毕竟小马是第一次,诸葛是不可能将大量兵力交与一位初上战场的将军的。二分之一是个绝对不可能的数字,也就和上面那位兄弟说的那样,顶多三分之一。街亭是个战略要地,可能配的兵力会多点,但绝对不会超过30000。也就20000~~30000的样子...
2008-4-25 01:02
气概文鸯
净是些缺乏常识的瞎猜。
如果马谡有两万人,相当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主力军,马谡就是军长,王平就是副军长。一千人是什么编制?连一个团都算不上。让一个副军长亲自指挥一个团,笑话!由王平的人数推算,马谡军的规模不超过五千人。
2008-4-25 01:16
文以载道
[quote]原帖由 [i]无尘剑[/i] 于 2008-4-20 15:23 发表
可能根本就是诸葛想撤,让马谡作炮灰。
马谡肯定带不了很多兵的……6000+-2000左右 [/quote]
能拿出证据么??
2008-4-26 13:52
风刀霜剑
[quote]原帖由 [i]龙子赵山常[/i] 于 2008-4-22 13:28 发表
LS武断了点.王平实则就是定陶之战的宋义..只有先见之名但不是一个帅才.马谡其实应该很厉害的.不然诸葛亮那么重视他干嘛?.我估计马谡是不会变通.照拿兵法上的.我估计诸葛重视他会不会因为马谡和他一样“奇谋为短”? [/quote]
我并没有说王平有大帅之才.不过就此战而言,认为王平比马谡合适。王平资历老、实战经验多、帅才也不是天生的,没有一定的锻炼是不可能的,也许王平不可能大帅之才,但是经过相当的锻炼培养,做个临时的前敌总指挥并非不可。是的马谡也许具有很多优秀的潜质,但是缺乏历练,于实战中终究不能处理妥当。应当让他从比较低级的官阶锻炼才能良好成长。
就街亭的表现不是奇谋为短而是正兵尚不能运用得当,遑论奇谋?孔明看重他我想不过是其纸上谈兵的本事较大而以,很可能有很多“奇谋”的高论,孔明自己奇谋不足,故而欣赏夸夸其谈的马谡。
2008-4-27 04:03
xuxiangdong
街亭之战的失误
失街亭、斩马谡是一件亦悲亦壮的历史事件,评书中说,京戏中唱,都以此来颂扬诸葛亮爱惜人才、执法严明。毛泽东则不然,他对此有独到的见解。《资治通鉴》记载:“初,越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合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毛泽东读此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初次北伐时蜀军先头部队与魏军的一次交战。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冬,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后挥师北上,集结汉中伺机北进。转年春,诸葛亮声言由斜谷道(今陕西省眉县西南)进攻眉城(今陕西省眉县),命赵云、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省褒城北)以作疑兵,自己则亲率大军直赴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在蜀军声势的震撼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降亮,关中由此震动。魏明帝曹睿闻讯命大将曹真增援箕谷抵御赵云,命张合西进街亭(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抵御蜀军先锋马谡,自己则亲率大军坐镇长安,企图一举歼灭无险可据的诸葛亮。赵云不敌曹真,战败而返。马谡与张合交兵于街亭,马谡据城弱不敌强,上山占据险阻以待诸葛亮大军北进。张合攻山不下,绝马谡水道,马谡断水兵败。诸葛亮大军行至祁山未与魏军正面交锋即无功而返,杀马谡以责其街亭之败。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的原因不在于街亭之败,而在于诸葛亮用兵无法,调度失略。中国兵法强调,战略指导者要估量敌我强弱形势的变化,选择有利的时机,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同敌人展开决战,战胜敌人。诸葛亮北伐之际,蜀汉的总体实力弱于曹魏。时因刘备去世,魏边关多年无犯,关中及陇右地区兵力空虚,守备废弛。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诸葛亮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大军直取长安一举平定关中。
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将魏延集中兵力攻取关中的建议,而是以赵云、邓芝为一部攻打箕谷,以马谡、王平为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军驻足祁山,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攻取,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致使马谡兵败街亭。张合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合展开决战,战胜张合。这就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的“亮宜自临阵”的关键所在。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失误内心里应该是清楚的。毛泽东在读《资治通鉴》“(太和五年)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合追之。合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合右膝而卒。”时评点道:“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说明自街亭之败,诸葛亮已经吸取了教训。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诸葛亮也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两处战败,一人之责。一人者谁?亮自身也。诸葛亮初战失利的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的失误,过于强调战争手段,主动进攻,穷兵黩武,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作用的认识。这一深层的原因不仅决定了诸葛亮初次北伐的失败,也决定了他整个北伐战争的失败。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这是非常中肯的评价。
诸葛无谋,马谡冤死。马谡,刘备之谋臣,从荆州随刘备入蜀,被任为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诸葛亮南中平叛,问计于谡,谡筹策征服南人之心。亮采纳马谡之策,纵孟获而南方平定。及马谡被斩“十万之众为之垂涕”,蒋琬也指责诸葛亮做了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诸葛亮以马谡为先锋,令其孤军深入敌境,马谡上山是败,守城亦败,诸葛亮非任之也,弃之也。马谡是一位难得的智士谋臣,诸葛亮不能量才器用,裁定失中,“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何去非指出,“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
2008-4-27 04:42
凌云茶
[quote]原帖由 [i]风刀霜剑[/i] 于 2008-4-26 13:52 发表
我并没有说王平有大帅之才.不过就此战而言,认为王平比马谡合适。王平资历老、实战经验多、帅才也不是天生的,没有一定的锻炼是不可能的,也许王平不可能大帅之才,但是经过相当的锻炼培养,做个临时的前敌总指 ... [/quote]
王平当时只是个裨将军,做副将的说法是演义里面的,手下只有千人是很自然的。
要说资历,王平在刘备北夺汉中时候才归降,浅着呢,要把曹操手下的时间也算进工龄,估计王平自己都不好意思提。用参军小马已经是违众,不用宿将,王平这个小团长如何能当集团军司令?
对帅才没有一定的锻炼不可以,所以诸葛才打算把小马来锻炼锻炼啊,连怎么打怎么布阵安营都交代好了,不叫锻炼叫啥。
2008-5-7 22:50
飞√雷¢神
我认为就张合做先锋队来说部队最多5000人!
而马谡可能有8000左右吧!王平做副将也就1000人,之所以张合会吓到是因为马谡本部人就比他多吧,再看到副军队才吓到的吧!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