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现代文艺 » 杏花·烟雨·江南


2008-3-5 00:59 梓庭君
杏花·烟雨·江南

[size=3][color=teal][img]http://new.cphoto.net/chinese/hij/huangfeng/04-7.jpg[/img]


  杏花·烟雨·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teal][/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古龙写过《剑花·烟雨·江南》,我却总记成“杏花·烟雨·江南”。尽管至今我也没读过这本小说,但总是感觉书里的描写一定很美很浪漫。奇怪,难道就是为了“杏花”、“烟雨”、“江南”这六个字?[/color][/size]
[size=3][color=teal][/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杏花————[/color][/size]
[size=3][color=teal][/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其实杏花和江南的关联应该没那么亲密,杏不是江南的特产,杏花自然也就不会专属江南。我在江南从未看见过杏花,倒是在山东领略过大片云霞般的妩媚。尽管我国从黑龙江流域到珠江流域,从东部沿海到新疆的绿洲,最主要的还是在黄河流域,杏都有分布,但是说起的时候,“杏花”、“烟雨”、“江南”这六个字却那么的顺口。好像“梨花”说起来就有些生硬,“桃花”也难免有点俗气,而“杏花”却像春水里的锦鲤一样的顺一样的滑。也许是受了“粘衣欲湿杏花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熏染,就再也不能把这三个名词分开,于是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杏花——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teal][/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杏与梅、桃、李、樱、梨等都同属于蔷薇科,开出的花相仿,也都是盛开在春季,但在吟咏春天的诗句里出镜率最高的还是杏花。其中最出彩的恐怕要算“红杏枝头春意闹”了,作者是北宋的宋祁,不是太有名,但这一个“闹”字,却让宋祁在文学史上有了一个位置,王国维不是说了么:“这句著一‘闹’字而意境全出”,而宋祁甚至还因此被后人称为“红杏尚书”。南宋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恐怕是有关杏花的诗句里被引用频率最高的,甚至当代的作家也常常搬用以给人哲理的启迪。叶绍翁对春景春色细微之处的留意让人叹服,但这句或许还不是他的原创,因为在他之前的陆游就有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的诗句了,甚至早在唐代,冯延巳也写过“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用来形容杏花的常常有“云霞”这个词,单株的杏花不觉十分繁盛,但花季里成片的杏林确实是如云似霞,或许因为杏是先花后叶而于粉红中不见杂色,或许因为花蕊花瓣随风飞舞而缥缈无形如梦似幻。总之,中国文字的修辞有颇多的巧妙,初春的柳是“烟柳”,春天的雨是“烟雨”,柳色的朦胧和雨色的空蒙都用一个“烟”字概括得不遗余地,却让我们的思绪飞翔得无拘无束……[/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烟雨————[/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若把“烟雨”分拆理解为烟和雨,固然也不失美丽,但却少了联想的浪漫美感。这一个“烟”字,蕴含了多少缥缈和轻柔的意象,是啊,又有什么能柔过缥缈的烟呢?“烟”只是对雨的一种绝美的比喻,雨细即可成烟,细雨也不为江南仅有,但春季的细雨却是江南最典型的气候特征,而此时淮河以北的地区却往往是“十年九春旱”的干燥感觉。更何况,这烟一般的雨是落在了细腻而秀美的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和“铁马秋风塞北”相对,“杏花春雨江南”始终是江南的名片。元代画坛“四王”之一的王冕就有“展卷令人倍惆怅,杏花春雨隔江南”的诗句,诗名就叫《山水图》,不用再多说,只需展开想象的翅膀,江南的美景就如图画如花香一般沁入胸膺。江南的春季,风是“杨柳风”,雨自然是“杏花雨”。且不说“谁家旧宅春无主,深院帘垂杏花雨”,也不说“正杏花雨嫩,红飞香砌,柳枝风软,绿映芳台”,更不用说“粘衣欲湿杏花雨”了,“一枝红杏出墙头”的前景就是“平桥小陌雨初收”,而“深巷明朝卖杏花”不也要“小楼昨夜听春雨”么?这样一个气氛,就忍不住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空蒙的雨,湿漉漉的巷子,丁香……也好,丁香和杏花一样都是被人们专属于春天的江南的。可能就是这首《雨巷》把江南的形象定格了,烟雨之中的黛瓦粉墙就是江南的最典型的印象,连同小桥流水、庭院园林渲染出了江南乃至中国的审美情趣和处世哲学。[/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在我国南北两条气候分界线——淮河和南岭之间,正是气候意义上的“江南”。每到冬春之际,北下的冷空气常常阻于南岭,而南上的暖空气越过南岭后被冷空气抬升,从而形成降雨。今年冬季发生在鄂湘黔赣的罕见雪灾正是冷暖空气相持不下的结果,而到了春季,则是大面积轻柔连绵的细雨了。看这些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残杏枝头花几许,红恨清明雨”不都是眼下这时节的雨么。[/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如烟的春雨给杜牧的感受除了那首《清明》,还有这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连同我们的感觉也都随着杜牧的诗意隐现于这烟雨里,溶化在细腻柔美之中了。烟雨楼台这一绝好的搭配在金庸笔下要数嘉兴南湖烟雨楼,尽管我实地看后大失所望,但这意境一直留有一个完美的画面:轻如雾淡如烟的细雨轻拂着瓦檐轩窗栏杆,只有静和柔飘荡在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诗大家再熟悉不过,我没有去考证志南是在哪里写的这首诗,这首诗描绘又是哪里的风景,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只凭第一印象就一定会把联想的地域归于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从字面上讲“江南”就是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南差不多是半个中国,显然,今天的人们不会把长江以南的鄂湘赣认作“江南”的,那么哪里才是江南呢?从自然地理区划的角度看,江南是指除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岭以北洞庭湖、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的一片盆地丘陵相间分布的区域——江南丘陵区。从气象学的角度看,江南却是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的梅雨区。从语言学的的角度看,江南大体上是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的吴方言区。而从历史学的角度看,江南的区域就更复杂了,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秦汉时期的江南主要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始向东包括了江浙一带,唐朝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的区域设立了一个地域广阔的行政区——江南道,后来这个“江南道”又几度分割,被称为“江南”的地区逐渐向东缩小,两宋时期把今天的苏南、浙江全境划为两浙路,直至明清时期,江南已专指苏松常嘉湖五府外加镇江、杭州两府,这已经和当代的江南概念几乎一致了。今天一提到“江南”,人们多把太湖周边地区和江南划了等号,甚至就干脆把苏州、杭州视作江南的代表。这里,就是黛瓦粉墙、小桥流水的江南;这里,就是蚕纱锦绣、丝竹弹唱的江南;这里,就是荷花桂子、黄酒绿茶的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江南已经从两湖地区浓缩到了今日的苏南浙北地区那么,南京和无锡呢?长江之北的扬州呢?它们也是我们印象之中的“江南”吧。在古代“大江南”时期,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一直就是江南的中心,谁能说秦淮河洋溢的不是江南的情调?而唐诗里的江南则大多就是指的是扬州。所以,仅仅以地理来划分江南的范围已经不太能概括全部,今天的“江南”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更多的意义在于文化,文化浓缩了也跨出了地理的限制,太湖、西湖流域包括之外的南京、扬州等等地区正是几千年来通过各种文学作品才在人心中建构起来的一个“江南”概念下的江南,一个文学的江南、诗意的江南。从战国屈原的“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到南北朝丘迟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再到唐宋以来诸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入一逢山未免更留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的名辞佳句,牵连出的“江南”何其的多样,又何其的一致。更多的文字无需再举,只看白居易的这三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在杭州西湖,在苏州园林,在黛瓦粉墙、小桥闾巷之间,不正是你我心目中的江南么,正如时下的美景——杏花、烟雨,在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刚得知有朋友过几天要来上海再去杭州,我随口就说:好啊,杏花烟雨江南,你真幸运……[/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江南总是给人柔柔的美感,再赶上烟雨笼着杏花,足以把人的魂化掉。过于柔美的形象可能并不总是人人喜欢,但是既然身在其中,好好感受一番也是不妨的,哪怕是真的迷了眼,丢了魂。又是清明时节了,虽然这两天都是春日催眠,但在心里却总是这般风景——[/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杏花·烟雨·江南……[/color][/size]
[size=3][color=#008080][/color][/size]

[size=3][color=teal]  2008.3.5惊蛰[/color][/size]



[size=3][color=teal][img]http://new.cphoto.net/chinese/hij/huangfeng/04-3.jpg[/img]


  (注:图片作者均为黄丰。)[/color][/size]

[[i] 本帖最后由 梓庭君 于 2008-3-5 11:01 编辑 [/i]]

2008-3-5 07:36 洋过
介个图片都是经过PS了吧,不错!:unsure:

剑花/杏花·烟雨·江南,这几个字在一起本身已经是美好的意境,欣赏薛郡公好文~~~

“江南已专指苏松常嘉湖五府外加镇江、杭州两府”,这么窄了啊?:blink:

2008-3-5 09:53 太平清领道人
好文好图,中间还有好诗句,湖南应该也算是江南吧:doubt:。。。

2008-3-5 11:04 梓庭君
[quote]原帖由 [i]太平清领道人[/i] 于 2008-3-5 09:53 发表
好文好图,中间还有好诗句,湖南应该也算是江南吧:doubt:。。。 [/quote]
那箱子岂不是就可以冒充江南才子了:titter:

2008-3-5 14:01 水镜门生
泡泡好文,不过更近于学者散文一派:titter:

2008-3-5 14:14 马杨米斯莫
好文好照片啊

2008-3-6 08:47 fengrui19
看不到图片:ph34r:
[quote]“江南”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更多的意义在于文化,文化浓缩了也跨出了地理的限制,太湖、西湖流域包括之外的南京、扬州等等地区正是几千年来通过各种文学作品才在人心中建构起来的一个“江南”概念下的江南,一个文学的江南、诗意的江南。[/quote]
:agree::^%

2008-3-6 09:23 湘江子龙
[quote]原帖由 [i]梓庭君[/i] 于 2008-3-5 11:04 发表

那箱子岂不是就可以冒充江南才子了:titter: [/quote]

某系江南踩子。:angry2:

2008-3-8 19:36 渔夫
是江南痞子吧。:titter:

2008-3-8 20:44 秦楚荒夕
说起来也到杏花的时季了.可惜我处在的这块地方对于自然景观还是很闭塞的,我也没有一叶开知天下秋的思维能力。
忽然想去古镇游了...5/1快点到啊~

2008-3-8 21:20 美人赠我金错刀
楼上mm,五一已经没有黄金周了,不如指望清明好了,至少还可以品味“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韵味。五一能体会个啥?无产阶级大联合?:P

2008-3-24 00:08 jiashaoppp
沙发

顶顶

2009-4-4 15:37 美人赠我金错刀
又是烟雨江南时,懒散中,奇怪为啥没了往年的闲情逸趣~
:(

2009-4-4 18:27 水镜门生
泡泡吹不出新泡泡,只好顶老泡泡凑数:titter:

2009-4-6 15:44 三千年以后
[quote]原帖由 [i]美人赠我金错刀[/i] 于 2009-4-4 15:37 发表
又是烟雨江南时,懒散中,奇怪为啥没了往年的闲情逸趣~
:( [/quote]
不经历就感觉不到,虽觉得懒散,但硬要出来以后闲情逸致也就带着诚意扑面而来了,当然了浦东没啥子玩头,苏杭的古镇还是不错滴,同里、周庄、乌镇偶觉得蛮好的。
另外图片中的画面很像苏州十全街下塘。

2009-6-15 18:26 xtt141
老实说现在作文要引用,说句让披卷人看不懂的话,一棍子打懵他就能得高分:qco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杏花·烟雨·江南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