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一心不能二用


2004-5-10 22:10 菲利普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在政治上昏庸的皇帝,却有某方面的专长。

1  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好画家。他在位时国家存在很大危机。
2  后唐的李后主破国杀头,理应不是个好皇帝,但他的《虞美人》乃词中精品,他是个了不起的词人。
3  明朝的天启皇帝,爱好盖房子。他当起木匠来,干的比一般的木匠都强许多。大太监魏忠贤就是利用这一点,渐渐地把大权集中在他手中。后来,国家被搞得乌七八糟。
4  隋炀帝是一个擅长写诗的人,但他很妒才,加上他的证治上的腐败无能,生活的荒淫无度,最终落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5  清朝乾隆帝擅长写诗,一生写诗40000首,超过宋代最多产的诗人陆游。可是他在清朝是个屡兴“文字狱”的皇帝。他所作的诗质量不高,因此没有一首是留传佳作。

历史上这几个欢帝除了乾隆外,都是误国误民的皇帝

由此看来: 一心不能二用, 有一技之长故然好,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放下应该做好的事不做,而凭自己的兴趣做那些不该自己做的事,以致贻误大事。


( 偶是这么想地,不知各位读者认为如何,有兴趣可以讨论讨论。   )

2004-5-10 22:52 凝雪幻
[quote]4 隋炀帝是一个擅长写诗的人,但他很妒才,加上他的证治上的腐败无能,生活的荒淫无度,最终落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quote]
虽然他很有点“大头症”,但是说人家“生活的荒淫无度”实在觉得。。。  ,我倒觉得这家伙对wife很不错,挺有点他老爸的基因

康熙学数学,学希腊语也不妨碍治国;刘彻的秋风白云也堪一读,而且还挺大头症的(这个好像和杨广有点像,不过他有杨广没有的东西  ),但是也说不上庸(昏我倒觉得有点);李世民的诗也对付,可他老人家。。。。;再看曹操,$%#$
所以我觉得皇帝有它才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过有些君王失败之后往往被夸大而已。


像李煜那种,似乎不在于一心两用,以他为例,本非其才,从少年时候就没有什么从政的念头,可是哥哥死了(可能还加上倒霉的眼睛、生日),命运推他做君王,我看他算好好学习也不行,毕竟这种能力不是后学的(他们自身的文才也是)。像这一类,怪他们本人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怪选他们当皇帝的人呢。
弄一个文人气十足的皇帝,基本上是找死。李世民的祠有幅集句“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说的8错。


[quote]5 清朝乾隆帝擅长写诗,一生写诗40000首,超过宋代最多产的诗人陆游。可是他在清朝是个屡兴“文字狱”的皇帝。他所作的诗质量不高,因此没有一首是留传佳作。
[/quote]
他的诗,听说不怎么样,但是没怎么见过,不敢多嘴(大概是不怎么样,好的话应该会有点名气的),不过这家伙喜欢盖章的毛病深觉讨厌

2004-5-10 22:57 钱尘往事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0, 22:52:03发表
他的诗,听说不怎么样,但是没怎么见过,不敢多嘴(大概是不怎么样,好的话应该会有点名气的),不过这家伙喜欢盖章的毛病深觉讨厌  [/quote]
他可毁了一些好字画啊……

2004-5-11 09:45 YellowBird
乾隆的诗是多,可很有些卖弄文采的意思啊,盖章的事就更不用说了,象个暴发户的行为。

2004-5-11 13:43 凝雪幻
philips,不要总是这么客气,我好冷啊  

(其实暗自得意ing  )
另:记住下次要叫姐姐

2004-5-11 14:20 菲利普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1, 14:18:25发表
吐血~~~~~~ [/quote]

那你是女孩是吧! 了解了解。

2004-5-11 16:33 goodbye
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天启了.

2004-5-11 18:29 菲利普
[quote]原帖由[i]goodbye[/i]于2004-05-11, 16:33:21发表
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天启了. [/quote]
是啊,其实他根本就不想当皇帝,只是身不由己啊。
( 身在帝王之家虽有荣华富贵,但是很少能得到快乐。   )

2004-5-12 21:37 萧让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0, 22:52:03发表
虽然他很有点“大头症”,但是说人家“生活的荒淫无度”实在觉得。。。  ,我倒觉得这家伙对wife很不错,挺有点他老爸的基因
[/quote]
杨广对他老婆,感觉比杨坚做的还好些,后宫的姬妾好像都没有行夫妻之礼的,就穿得整齐漂亮陪他宴游而已,一个是主动的,他老爸是被迫的。不过他对宣华夫人还是动了真情的,宣华死了之后还写了个神伤赋,痛惜不已。所以后来有他杀父烝母的说法,连带着就说他荒淫了。咳,是他的他不要,不是他的偏要,杨广做事,就这些方面乱七八糟,所以后来给扣了n多帽子,没做过得都算在他头上,也不是没有缘故的。

杨广的政治才能,我觉得还是有的,就是情商有点问题,太任性,当然意志力也欠缺,基本上是个跟着感觉走的人,一帆风顺时自是英明神武,遇到挫折就昏招迭出了。

[quote]所以我觉得皇帝有它才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过有些君王失败之后往往被夸大而已。[/quote]
这句话非常赞同,如果搞好了主业,别人只会说你多才多艺,对于失败者,就怎么挑都是毛病了。

2004-5-12 22:16 yingzheng
[quote]原帖由[i]萧让[/i]于2004-05-12, 21:37:53发表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0, 22:52:03发表
虽然他很有点“大头症”,但是说人家“生活的荒淫无度”实在觉得。。。  ,我倒觉得这家伙对wife很不错,挺有点他老爸的基因
[/quote]
杨广对他老婆,感觉比杨坚做的还好些,后宫的姬妾好像都没有行夫妻之礼的,就穿得整齐漂亮陪他宴游而已,一个是主动的,他老爸是被迫的。不过他对宣华夫人还是动了真情的,宣华死了之后还写了个神伤赋,痛惜不已。所以后来有他杀父烝母的说法,连带着就说他荒淫了。咳,是他的他不要,不是他的偏要,杨广做事,就这些方面乱七八糟,所以后来给扣了n多帽子,没做过得都算在他头上,也不是没有缘故的。

杨广的政治才能,我觉得还是有的,就是情商有点问题,太任性,当然意志力也欠缺,基本上是个跟着感觉走的人,一帆风顺时自是英明神武,遇到挫折就昏招迭出了。


这句话非常赞同,如果搞好了主业,别人只会说你多才多艺,对于失败者,就怎么挑都是毛病了。 [/quote]
杨光这么好啊
小时侯看<上下五千年>,那里他简直是一无是处
看来我们的历史真是---
不过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还要刻意丑化他呢?

2004-5-12 22:27 萧让
[quote]原帖由[i]yingzheng[/i]于2004-05-12, 22:16:23发表
杨光这么好啊
小时侯看<上下五千年>,那里他简直是一无是处
看来我们的历史真是---
不过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还要刻意丑化他呢? [/quote]
隋书所载:“炀帝时,后妃嫔御,无厘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
应该还是比较可靠的,他好像就对他老爸的妃子感兴趣,宣华容华都为其所烝,萧后的年纪也比他大,8知道他是不是有点恋母情结?  

现在的历史也不是刻意丑化他吧,就是太多的人,喜欢拿小说当历史看了。迷楼记任意车里的情节,经常堂而皇之的写到正式史学文章里。还说李世民和萧后有什么风流韵事,其实萧后入唐已经60多岁了,李世民那时才30出头,再好色也不可能看上她吧。

2004-5-12 22:32 yingzheng
记得<上下五千年里>说他巡游时非常荒淫,各地选美女伺候他,有人还献了御女车,这个不知是不是真的啊?

2004-5-12 22:42 萧让
[quote]原帖由[i]yingzheng[/i]于2004-05-12, 22:32:02发表
记得<上下五千年里>说他巡游时非常荒淫,各地选美女伺候他,有人还献了御女车,这个不知是不是真的啊? [/quote]
大造行宫大概是有的吧,建了行宫自然是要选民女入宫的了。御女车之类多半是传闻了。

2004-5-12 23:26 萧让
[quote]原帖由[i]菲利普[/i]于2004-05-12, 23:19:32发表
不知萧JJ 是如何得知真相的,说的那么多好像都很有道理似的。

那请问你,只有你知道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史实吗??  [/quote]
我给了出处的呀,出自隋书。用词也都是“大概”“好像”,何来我知道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史实之语?认同不认同那是你的事,你要反驳也可以讲道理,我说的也只是我的看法。

2004-5-12 23:45 菲利普
[quote]原帖由[i]萧让[/i]于2004-05-12, 23:26:15发表
[quote]原帖由[i]菲利普[/i]于2004-05-12, 23:19:32发表
不知萧JJ 是如何得知真相的,说的那么多好像都很有道理似的。

那请问你,只有你知道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史实吗??  [/quote]
我给了出处的呀,出自隋书。用词也都是“大概”“好像”,何来我知道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史实之语?认同不认同那是你的事,你要反驳也可以讲道理,我说的也只是我的看法。 [/quote]
既然你这样说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我收回刚才的话。

2004-5-12 23:50 谷风及雨
记得元顺帝的木工活做的也不错,有鲁班天子之誉

2004-5-12 23:51 建威中郎将
其实杨广小子在政绩上还是很有些作为的:

在制度改革方面,

功绩较大的是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主要是进士科的建立,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第二是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隋文帝在晚年也犯了些错误,法律的严酷就是其中之一。隋炀帝将一些残酷的法律条文取消,或者是减轻处罚程度。但这也仅是表面文章,像是沽名钓誉。在隋炀帝统治晚期,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残忍了许多,不再按照法律做事,专断性很强。第三是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在工程建设方面,

从统治国家的战略上考虑,修建了洛阳城。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还有,在长安的时候,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要费时费力,白白浪费。到了洛阳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也相应地减轻了百姓负担。再一个就是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水运大动脉。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大运河还对以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之所以建都北京,从经济上来看,不能不说和大运河对物质供应的有力保证有很大的关系。

2004-5-12 23:52 萧让
《禁扁》卷1《宮·隋》:
“煬帝事遊幸,自雍至揚,離宮四十二所,都梁其一也。”

杨广的行宫,多为建筑大师宇文恺所建,说实话审美价值很高,学中国古代建筑史,隋朝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侯迺慧写的两部唐代园林史,对这些都做了很认真地考证,包括宫殿名称,具体设施,地址等等,大致都是原着他巡游的路线所建。炀帝这些行宫的建筑风格,还影响到了日本皇室。

不过广开宫室始自隋文帝,他在的时候已经建了十二行宫,包括大名鼎鼎的仙都宫仁寿宫等等,炀帝更加发扬光大而已。这些宫殿不仅只是在地理志中出现,还发生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是有案可靠的,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中,說文帝是假节俭真吝啬一点都没错。有朋友学建筑的,所以对这些略熟一点。

2004-5-12 23:56 钱尘往事
[quote]原帖由[i]yingzheng[/i]于2004-05-12, 22:32:02发表
记得<上下五千年里>说他巡游时非常荒淫,各地选美女伺候他,有人还献了御女车,这个不知是不是真的啊? [/quote]
我在《三言》的哪一本里见过有一篇专门写隋炀帝的,其中就有御女车的事。但可信度不知道如何

2004-5-13 00:00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钱尘往事[/i]于2004-05-12, 23:56:10发表
我在《三言》的哪一本里见过有一篇专门写隋炀帝的,其中就有御女车的事。但可信度不知道如何 [/quote]
《三言》那是短篇小说集啊,不能拿来当资料的

2004-5-13 00:04 萧让
赞同建威中郎将的点评,所以我认为杨广还是有一定政治才能的。不过,他修洛阳还有摆脱关拢军事集团同僚的考虑,这样政令才会真的通畅吧。

to 钱尘往事,御女车的传闻,正史均不载,魏征可是从隋朝过来的人。这说法始自小说迷楼记,后世发扬光大,三言二拍已是明清时代的小说,还有金海陵王纵欲亡身等等,我觉得不太可信。

2004-5-13 00:06 北宫望
大业拾遗记
颜师古

2004-5-13 00:07 建威中郎将
我还是觉得杨广应该和秦皇一样分两面来看,

“尽道隋亡为此河,而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罗隐的《炀帝陵》也蛮上口的:“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2004-5-13 00:10 萧让
这贴儿还挺热的,呵呵,再加一把火。我觉得谁都应该分两面来看,汗一个。
另:多谢北宫望指正。

2004-5-13 00:17 北宫望
以前不知道在哪看的,只是对作者有点印象,又用狗狗查了一下。

2004-5-13 00:26 凝雪幻
[quote]原帖由[i]萧让[/i]于2004-05-13, 0:10:52发表
这贴儿还挺热的,呵呵,再加一把火。我觉得谁都应该分两面来看,汗一个。
另:多谢北宫望指正。 [/quote]
不过拾遗记只怕也不能太当真,那种东西可是什么都记,民间流传的说法一样纪录,比笔记强而已  

对philips建议一下,说真实的人物事件的话尽量用正史所载的,虽未可尽信但是也比演义和民间印象强得多。


刻薄一下,贴笑话一则:(  )
相传有士人宿陈留一村中,因溽暑散步野外。黄昏后,冥色苍茫,忽遇
一人相揖。俱坐老树之下,叩其乡里名姓。其人云:
“君勿相惊,仆即蔡中郎也。祠墓虽存,享祀多缺;又生列士流,殁不
欲求食于俗辈。以君气类,故敢布下忧。明日,赐一野祭可乎?”士人故雅
量,亦不恐怖,因询以汉未事,依违酬答,多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语,已
窃疑之;及询其生平始末,则所述事迹与高则诚《琵琶记》纤悉曲折,一一
皆同。因笑语之曰:“资斧匮乏,实无以享君,君宜别求有力者。惟一语嘱
君:自今以往,似宜求《后汉书》、《三国志》、中郎文集稍稍一观,于求
食之道更近耳。”其人面頳彻耳,跃起现鬼形去。

2004-5-13 00:27 秋孤寒
说到多才多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其事功、诗歌自不必多言,还有其他几项才能:
1、好书法。张华称曹操的草字仅次于汉末书法家崔瑗、崔实父子和张芝(草圣)、张昶兄弟,唐张怀瓘的《书断》称其“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列之妙品。
2、善音乐。同是张华,认为曹操可以和桓谭、蔡邕不相上下,曹操的诗也大都按乐府曲调写的,且其使杜夔“绍复先代古乐”在音乐史上也做出了贡献。
3、懂建筑。铜雀、金虎、冰井三台以及晚年在洛阳动工的建始殿都是曹操亲自规划的,是个具有相当水平的工程师。
另外,曹操围棋可与当世高手相匹,还会打铁,能“与工师共作卑手刀”,爱好酿酒,曾向皇帝《奏上九酝酒法》,喜爱养生之术,结交方士,左慈、华佗、甘始、郗俭“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

2004-5-13 00:29 北宫望
也不能这么说,这些笔记还是很有用的,一般记叙的也不是空穴来风,主要是需要其他的资料作为辅证。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把。

2004-5-13 00:33 萧让
唐明皇也能算一个,八音领袖,风流天子。他的羯鼓,当世第一,无人可及。

2004-5-13 00:36 凝雪幻
[quote]原帖由[i]北宫望[/i]于2004-05-13, 0:29:59发表
也不能这么说,这些笔记还是很有用的,一般记叙的也不是空穴来风,主要是需要其他的资料作为辅证。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把。 [/quote]
这个支持,其间传言与实事相杂,段子和秘闻共有,不可尽信就是了,

2004-5-13 00:41 凝雪幻
[quote]原帖由[i]跋锋寒[/i]于2004-05-13, 0:27:52发表
说到多才多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其事功、诗歌自不必多言,还有其他几项才能:
1、好书法。张华称曹操的草字仅次于汉末书法家崔瑗、崔实父子和张芝(草圣)、张昶兄弟,唐张怀瓘的《书断》称其“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列之妙品。
2、善音乐。同是张华,认为曹操可以和桓谭、蔡邕不相上下,曹操的诗也大都按乐府曲调写的,且其使杜夔“绍复先代古乐”在音乐史上也做出了贡献。
3、懂建筑。铜雀、金虎、冰井三台以及晚年在洛阳动工的建始殿都是曹操亲自规划的,是个具有相当水平的工程师。
另外,曹操围棋可与当世高手相匹,还会打铁,能“与工师共作卑手刀”,爱好酿酒,曾向皇帝《奏上九酝酒法》,喜爱养生之术,结交方士,左慈、华佗、甘始、郗俭“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 [/quote]
曹操还自己炼丹药呢(不过我从张溥给三曹集的序里看得,呵呵),也算会点化学吧

2004-5-13 00:51 建威中郎将
李家的孩子都有点艺术细胞,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由吕才配乐,魏征作词,他自己亲自编排舞蹈,这就是唐代最著名的宫廷乐舞之一,《秦王破阵乐》

2004-5-13 01:06 凝雪幻
有李煜岂可以不说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少年时候在八行纸上读了,最喜
说杨广的话,海陵王完颜亮也算一个吧?都是聪明得了大头症,词也还对付

2004-5-13 01:08 建威中郎将
呵呵,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简直帅呆了

2004-5-13 01:14 凝雪幻
我第一次记住他的名字倒是水浒里有一首词,说是他写的,不过我不知道真的假的:)

2004-5-13 01:23 建威中郎将
可惜这小子太要强了,在后方生变的情况下,不当机立断,回去平叛,反而要“挣面子”,执意继续南征,最终众叛亲离。那首词是他的《念奴娇·咏雪》词,气韵苍凉,文思奇诡,实为古来咏雪诗词中的上乘之作: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2004-5-13 09:59 北宫望
挑灯看剑录是这样注解的:投鞭天堑人何在,立马吴山梦已空。

2004-5-13 11:48 DUKELANCE
提问:啥叫大头症…………

2004-5-13 12:42 萧让
呵呵,偶的唐史网站域名问题总算暂时解决了,先把论坛放上来。鉴于这贴儿热,跟贴打个小广告的说~过几天就删了  

[url=http://www.lishimin.com]点击进入沉醉唐风[/url]

[url=http://www.lishimin.com]http://www.lishimin.com[/url]

域名就是李世民的汉语拼音了,湘灵提供的,我觉得不太合适,过两天换一个关于唐朝的,还没申请下来

[img]http://www.lishimin.com/index/1.jpg[/img]

2004-5-13 12:51 无缘贪
多才多艺的人也是有的
只能说上边这些人能力不够吧

2004-5-13 15:10 夏 炎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皇帝也一样,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2004-5-13 15:20 本初安在?
[quote]原帖由[i]夏 炎[/i]于2004-05-13, 15:10:30发表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皇帝也一样,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quote]
有些人命中注定如此
逃也逃不掉的......
消极回避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2004-5-13 15:24 金刚捣锤
曹操虽然没有登基,和皇帝也差不多了. 人家的书法和文学水平,为什么照样不低. 康熙皇帝熟读百家经典, 就连外国的几何物理,也学了个起劲,照样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关键是要分清轻重缓急. 一味只顾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那么, 这个皇帝哪怕在艺术上再有成就,也是要给唾骂的.

2004-5-13 16:23 菲利普
[quote]原帖由[i]本初安在?[/i]于2004-05-13, 15:20:21发表
有些人命中注定如此
逃也逃不掉的......
消极回避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quote]
偶不太同意你的观点。“命中注定”是一般人的荒谬之谈,没有人会预测出自己的将来

是如何的好与不好。所谓“命中注定”,只是人对自己的失败和不幸的一种推脱,

根本不可能有“命中注定”一说的。自己的失败和不幸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有因

就有果。(就像煤矿厂的瓦斯爆炸事故一样,谁能想到今天还是好好的,明天就出事呢?

就是原因煤矿长期处在一种安全隐患状态下。是人为造成的啊!   )

就说那些皇帝吧,他们是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就样很好啊,可是,作为皇帝,他们

应该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而不能舍本求末,光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放着正事不做,尽是搞

自己的花样。到最后,有些皇帝搞的国破家亡,这不就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你能说这是“命中注定”??  

“消极回避未尝不是一种解脱......”那是人被逼无奈后,发的牢骚。要说解脱,消极回避

是一种好方法,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等你要回头从新

解决它是,你又发现:原来的问题没解决,又出现新的问题了。而且变的比以前更加的

复杂,更加的不好解决。到这时,你可能又会想到逃避。可是如此反复下去,你什么也没

做啊!只是在浪费时间。

要说真正的逃避,那就选择死亡吧。人死后,才是永远结束,永远的解脱。   


( 本初兄可不要生气啊,我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说你的不对哦!    )

2004-5-13 16:43 本初安在?
观点不同很正常啊~  
我说的命中注定是说他们一出生就注定要做皇帝的,而且没的选择。
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也是会反感的,凭什么要我做皇帝?凭什么要我担负天下大任?为什么我就不能过自己的生活?
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除了顺治出家逃开了这些,还有哪个皇帝逃离过?
我同情那些不能过自在的生活却又无法逃离现实的皇帝~
他们误国误民是实情,可他们又有什么能力把握自己的未来呢?
除了逃避还能做什么?

2004-5-13 16:51 凝雪幻
[quote]就说那些皇帝吧,他们是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就样很好啊,可是,作为皇帝,他们应该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而不能舍本求末,光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放着正事不做,尽是搞自己的花样。到最后,有些皇帝搞的国破家亡,这不就是自己一手造成的。[/quote]

有些人是才能的问题,不是去努力就可以了,其实这些大多是多才多艺,没有几个真正只关心自己的才艺而不理事的,杨广就是这种例子,没有什么证据说明他为了文学荒废政务(演义野史不算),后来的态度尤其是因为政务的恐惧而非为文艺。很多时候市井百姓是不讲道理的,有才华也是错,所以形成这很多这样的传统观念

2004-5-14 22:11 菲利普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3, 16:51:48发表

有些人是才能的问题,不是去努力就可以了,其实这些大多是多才多艺,没有几个真正只关心自己的才艺而不理事的,杨广就是这种例子,没有什么证据说明他为了文学荒废政务(演义野史不算),后来的态度尤其是因为政务的恐惧而非为文艺。很多时候市井百姓是不讲道理的,有才华也是错,所以形成这很多这样的传统观念  [/quote]

历史上留下名的皇帝,毕竟还是少数,还有很多我们不太了解的皇帝。

你怎么能光以个别皇帝的作为说明你观点的理由呢?

2004-5-14 22:22 凝雪幻
[quote]原帖由[i]菲利普[/i]于2004-05-14, 22:11:51发表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3, 16:51:48发表

有些人是才能的问题,不是去努力就可以了,其实这些大多是多才多艺,没有几个真正只关心自己的才艺而不理事的,杨广就是这种例子,没有什么证据说明他为了文学荒废政务(演义野史不算),后来的态度尤其是因为政务的恐惧而非为文艺。很多时候市井百姓是不讲道理的,有才华也是错,所以形成这很多这样的传统观念  [/quote]

历史上留下名的皇帝,毕竟还是少数,还有很多我们不太了解的皇帝。

你怎么能光以个别皇帝的作为说明你观点的理由呢? [/quote]
有几个没有留下名字的皇帝阿???????????莫非真是火星人????

2004-5-14 22:27 菲利普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4, 22:22:07发表
[quote]原帖由[i]菲利普[/i]于2004-05-14, 22:11:51发表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3, 16:51:48发表

有些人是才能的问题,不是去努力就可以了,其实这些大多是多才多艺,没有几个真正只关心自己的才艺而不理事的,杨广就是这种例子,没有什么证据说明他为了文学荒废政务(演义野史不算),后来的态度尤其是因为政务的恐惧而非为文艺。很多时候市井百姓是不讲道理的,有才华也是错,所以形成这很多这样的传统观念  [/quote]

历史上留下名的皇帝,毕竟还是少数,还有很多我们不太了解的皇帝。

你怎么能光以个别皇帝的作为说明你观点的理由呢? [/quote]
有几个没有留下名字的皇帝阿???????????莫非真是火星人????  [/quote]
我说的名,是名气的意思。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皇帝,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就不多了吧?

2004-5-14 22:28 凝雪幻
我想起了一个人,有个人和我说他练过书法,我和他说了两句,不小心提了王羲之的名字,他说好像听见过,是解放后的吧?

在把前面的笑话贴一遍:

相传有士人宿陈留一村中,因溽暑散步野外。黄昏后,冥色苍茫,忽遇
一人相揖。俱坐老树之下,叩其乡里名姓。其人云:
“君勿相惊,仆即蔡中郎也。祠墓虽存,享祀多缺;又生列士流,殁不
欲求食于俗辈。以君气类,故敢布下忧。明日,赐一野祭可乎?”士人故雅
量,亦不恐怖,因询以汉未事,依违酬答,多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语,已
窃疑之;及询其生平始末,则所述事迹与高则诚《琵琶记》纤悉曲折,一一
皆同。因笑语之曰:“资斧匮乏,实无以享君,君宜别求有力者。惟一语嘱
君:自今以往,似宜求《后汉书》、《三国志》、中郎文集稍稍一观,于求
食之道更近耳。”其人面頳彻耳,跃起现鬼形去。

2004-5-14 22:30 凝雪幻
萧MM阿,你帮我处理我吧,我的血不多了

2004-5-14 22:32 菲利普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4, 22:28:25发表
我想起了一个人,有个人和我说他练过书法,我和他说了两句,不小心提了王羲之的名字,他说好像听见过,是解放后的吧?

在把前面的笑话贴一遍:

相传有士人宿陈留一村中,因溽暑散步野外。黄昏后,冥色苍茫,忽遇
一人相揖。俱坐老树之下,叩其乡里名姓。其人云:
“君勿相惊,仆即蔡中郎也。祠墓虽存,享祀多缺;又生列士流,殁不
欲求食于俗辈。以君气类,故敢布下忧。明日,赐一野祭可乎?”士人故雅
量,亦不恐怖,因询以汉未事,依违酬答,多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语,已
窃疑之;及询其生平始末,则所述事迹与高则诚《琵琶记》纤悉曲折,一一
皆同。因笑语之曰:“资斧匮乏,实无以享君,君宜别求有力者。惟一语嘱
君:自今以往,似宜求《后汉书》、《三国志》、中郎文集稍稍一观,于求
食之道更近耳。”其人面頳彻耳,跃起现鬼形去。 [/quote]
看不懂哪里好笑?

2004-5-14 22:34 菲利普
有话大家慢慢说嘛,不用吐血啊

2004-5-15 08:01 曹仲德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5-14, 22:28:25发表
相传有士人宿陈留一村中,因溽暑散步野外。黄昏后,冥色苍茫,忽遇一人相揖。俱坐老树之下,叩其乡里名姓。其人云:“君勿相惊,仆即蔡中郎也。祠墓虽存,享祀多缺;又生列士流,殁不欲求食于俗辈。以君气类,故敢布下忧。明日,赐一野祭可乎?”士人故雅量,亦不恐怖,因询以汉未事,依违酬答,多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语,已窃疑之;及询其生平始末,则所述事迹与高则诚《琵琶记》纤悉曲折,一一皆同。因笑语之曰:“资斧匮乏,实无以享君,君宜别求有力者。惟一语嘱君:自今以往,似宜求《后汉书》、《三国志》、中郎文集稍稍一观,于求食之道更近耳。”其人面頳彻耳,跃起现鬼形去。 [/quote]


真是好故事,MM哪弄来的?

“身后是非谁管得,沿村听唱蔡中郎”,居然弄来骗吃了,蔡邕哭笑不得ING

2004-5-15 10:29 萧让
[quote]原帖由[i]菲利普[/i]于2004-05-14, 22:32:39发表

   看不懂哪里好笑?   [/quote]
故事是不错的,就是看不懂,所以好笑。

2004-5-15 13:06 wzz1968
错!
这些失败的皇帝并不是一心二用,是没有水平或本省心理上有缺陷.

2004-5-21 19:58 实干司马
还有汉灵帝擅长当商人,所以热衷买卖,把重要官职都卖给庸人了

2004-5-21 20:06 实干司马
人各有志,有的人做梦都想夺权当皇帝却兵败身死,有的人不想当皇帝却不当不行。。。
我说,当皇帝有什么好,皇帝平均寿命还不到38岁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心不能二用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