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三国战将武力分级评点(全文完成)


2008-2-14 22:40 clarkakaka
三国战将武力分级评点(全文完成)

[size=2][/size]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一部三国演义读完,可谓荡气回肠,余音不绝。曹操之奸,孔明之智,周瑜之雅,关羽之义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中最光辉的一笔,不是决胜千里的运筹,也不是纵横捭阖的权谋,而是众多战将驰骋疆场,横扫千军的壮举。故三国英雄被人议论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勇武,时至今日,关于武力的讨论仍然不休。本人素喜三国,也拜读过不少高人写的强文,深感众家之言各擅所长,彼此也很难被说服。近期在轩辕上拜读老萧之品封神,茅塞顿开,今结合自身对三国的浅显认识,对心中一直珍爱的三国英雄做一次全方位武力评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评点之三国武将,均取决于该武将在《三国演义》一书中的表现,与正史无关,纯以通行版的毛本演义说事,重实战表现,评点对象为书中有一定名气和威望的战将,出场即被秒杀或毫无特点的龙套武将不予评点。
对武将的勇武评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color=Red]武技、膂力、敏捷、体能、勇猛、威[/color]。下面一一略做说明。

[color=Red]武技[/color]:指武术方面的技能,主要是指对趁手兵器的使用技巧,不包括弓箭,飞刀等。
S+:出神入化,当世无双无对;
S:技压群雄,于战无往不利;
A:武技高强,艺冠三军;
B:刀马娴熟,武艺出众;
C一般战将武艺

[color=Red]膂力[/color]:指武将的力量,不需要解释。
S+:力大无穷,接近怪物;
S:猛将魁首,力举千斤;
A:膂力过人;
B:比一般武将力大;
C:膂力平平

[color=Red]敏捷[/color]:指战场应变能力和反应躲闪技巧,保命的不二法门。
S+: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恶战中均能毫发无伤;
S:身手矫健,乱军中游刃有余,在偷袭和群战中也极少挂彩;
A:反应迅捷,能对战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B:反应一般,有措手不及之时,面对冷箭和偷袭受伤可能较大;
C:头脑不灵,常常遭对手重创

[color=Red]体能[/color]:指作战相持能力。
S+: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能一直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
S:相持能力极强,与强敌周旋百余合是家常便饭;
A:体能出众,善打硬仗,战力无明显下降;
B:作战能力随时间明显出现下降,长时间作战气力不加;
C:体力较差,常因气力不支败北

[color=Red]勇猛[/color]:指胆魄和勇气。
S+:勇猛绝伦,即使处于以一敌N的绝境也能奋勇作战,一往无前:
S:胆气非凡,在逆境中无所畏惧,舍命相搏;
A:勇猛过人,面对强敌也能放手一搏;
B:识时务,明哲保身意识强,打不赢决不充英雄;
C:胆量不足,常有令人不齿的怯阵和逃跑行径

[color=Red]威[/color]:指战场威慑力,即表现出的使人敬畏的气魄。
S+:威镇华夏,敌军闻之色变,见之落胆,尚未交手就先输一半;
S:威名远扬,强敌亦倍加钦敬,惺惺相惜;
A:威风凛凛,震慑敌军;
B:相貌堂堂,引人注目;
C:毫无威势,经常被人忽略

[size=2]目录:
第一章  群雄争霸篇
第二章  东吴英杰篇
第三章  曹魏帝国篇
第四章  西蜀风云篇[/size]

[[i] 本帖最后由 clarkakaka 于 2008-5-17 16:46 编辑 [/i]]

2008-2-14 22:52 clarkakaka
[size=2]第一章  群雄争霸篇[/size]
  认真说来三国时间并不长,从魏蜀吴建立到三家归晋也就短短数十寒暑,但三国演义一书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群雄逐鹿,作者从黄巾起义开始,对乱世的诸侯战争进行了相当详尽的描写,话说东汉末年,天子昏庸,盗患四起,民不聊生。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邪教组织头目张角同学迫不及待地跳上了历史舞台,打出的依然是画符炼丹,治病救人的套路,进而上升为狂热的个人崇拜,最后扯旗造反,一时间席卷海内,动荡八方,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便轻易地上了当,一窝蜂开始与官府对抗。朝廷立即召集各地诸侯,勤王平叛。各地大汉正规军在短暂的慌乱之后,迅速集结,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乌合之众黄巾军收拾,张角同志崛起得快,消亡得也快,其流星般的人生却为一大批野心勃勃的实力派诸侯送上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加之汉天子无能,士大夫遭害,宦官权力很大本事却不大,于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乱世不二定律再度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各路诸侯开始抢地盘,拉武装,搞阴谋,最终发展为诸侯混战的局面。各路豪强中,有的为名门之后,如袁绍兄弟,有的为地方军阀,如董卓,有的为新生力量,如孙坚,曹操等,拥有私人武装的他们手下都有一大批能征善战之将,这些人有的后来加入了三大阵营,功成名就,有的死于非命,成为三国历史长河的匆匆过客,但他们在战场的英姿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成为三国英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本章参评武将:[color=Red]华雄,文丑,高览,颜良,纪灵,公孙瓒,吕布[/color]。皆为各路诸侯中的精英角色,在群雄争霸的时候表现活跃,却未能为三大阵营建功立业。

  [color=Red]华雄[/color]:关西人,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使一口大刀,董卓手下骁骑校尉,为全书登场最早的勇将,实力不俗,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自告奋勇担任先锋,统军能力优秀,击败有猛虎之称的孙坚,斩杀各路诸侯手下多员猛将,大挫同盟军锐气。
  相关战绩:一照面杀鲍忠;追杀孙坚,连躲对方两箭,大喝一声,斩杀偷袭的祖茂;未及三合,斩袁术手下骁将俞涉;数合,斩韩馥手下上将潘凤,众大惊。
  作为大汉精锐部队的西凉军中的杰出代表,华雄一出场让人刮目相看,敢于领兵对阵诸侯联军,胆气不凡,连斩数将证明了其拥有出色的武艺,追杀孙坚时连躲两箭,以及轻易斩杀偷袭的祖茂表明战场反应相当不错,敢于连战诸侯军猛将除对自身实力有相当自信之外,体力也是重要保证,在各路诸侯与董卓面前均出尽了风头。但运气不佳,没等华雄同学笑出声来,就被当时还默默无闻担任马弓手的二爷秒杀,成就了一段温酒佳话,考虑当时二爷尚未装备赤兔马,也无日后的赫赫威名,华雄的实力无法评得太高。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A+ 威 A[/color]

  [color=Red]文丑[/color]:河北名将,袁绍手下的著名的猛将二人组之一,使铁枪,曾杀得公孙瓒狼狈不堪,随袁绍东讨西杀,威镇河北,为袁绍最器重的心腹猛将,四庭柱之一。
  相关战绩: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五六十合战平初登战场的赵云;白马于败军时射张辽,战徐晃,后军马到,晃退。
  文丑的武艺一直是被认可的,自身战绩也相当出色,有难度较高的冲阵行为,干脆利落击败公孙瓒(这家伙说什么也是和吕老大拼了几合后全身而退的),面对垃圾群殴和单战猛将表现都很好,在不利局面下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最合理的措施,战场素养相当不错,箭法精准。但死得相当窝囊,在关二哥的绝世威武和雷霆万钧的攻势下,身为袁军数一数二的猛将,文同学居然出现了怯阵逃跑的行为,不过文丑显然吃了未参加讨董战役的亏,没有见识过赤兔马的杀伤力,被二爷飞马赶上,一刀解决。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S体能 A 勇猛 B+ 威 A+[/color]

  [color=Red]高览[/color]:河北名将,四庭柱之一。谋勇兼备,统军能力优秀,在袁绍手下多年,官渡之战时因袁绍气量狭小,不纳忠言,和张郃一起转投曹操,深受曹操赏识,从征破袁绍,败刘备。
  相关战绩:官渡之战阵前敌许禇,后曹操下令全军出击;穰山不三合,斩杀前来拼命救刘备的刘辟
  高览的直接战绩相当少,所以评价其武力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从其与许禇能够相持来看,说明小高的身手不会差到哪里去,刘辟虽为无名之辈,人拼命时还是有两下子的,但高览胜得干脆利落,以上看出高览的战场表现没有堕了四庭柱的威名。但高览同样死得稀里糊涂,被赵云从自己军队后方冲阵,未及反应便被挑落马下,战场警惕性和反应能力实在是比较糟糕,短命也是必然。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A 勇猛 A 威 A[/color]

  [color=Red]颜良[/color]:河北名将,袁绍手下猛将二人组之一,使一口大刀,英勇无敌,深得袁绍赏识。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白马之战凭借其勇武威镇曹营,曹操对其束手无策。
  相关战绩: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二十合击败猛将徐晃,曹营诸将栗然。
  颜良作为袁绍手下第一战将,素有威名。当日战华雄,袁绍就叹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到!”可见袁绍对其相当看重。速杀吕布手下猛将宋宪、魏续,并二十合击败猛将徐晃,说明其的确具有超一流的武力,曹操也觉得手下无人能胜颜良(关于二十合击败猛将徐晃,俺将在后文加以点评,但颜良实力超群没有疑问)。遗憾的是,猛将二人组注定要成为关二哥勇武的试金石,为衬托二哥之神勇,二位的下场均无比悲惨。比起文丑的临阵退缩,颜良死得更冤,自己正向曹军耀武扬威时(没准兵器都没拿稳),被曹操激红了眼的关二哥骑着速度每小时一百公里的赤兔马飞奔而来,而手下的兄弟也很不仗义地为其闪开大道,可怜的颜同学还想和二哥打个招呼,青龙刀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刺过来了,颜同学至死可能也没看清关羽的长相,顶多惊叹赤兔马它怎么就那么快。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A 勇猛 A+ 威 S[/color]

  [color=Red]纪灵[/color]:山东人,袁术帐下第一勇将,颇受重用,多次担任袁术军先锋,使一口五十斤重三尖两刃刀,悍勇过人。
  相关战绩:大战关羽,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张飞更不打话,直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
  纪灵战绩虽不多,含金量却很高,能顶住关二哥三十合的人实在不多,所以还是有些斤两的,但明显后来气力不支,大叫少歇,说明体力不怎么样,辕门射戟时被吕布象提稚童一样提起,虽然温侯力大无穷,但纪灵毫不挣扎说明当时内心是很害怕的,毫无大将气度,其他方面无突出表现,死在三爷手里,也不算冤。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color]

  [color=Red]公孙瓒[/color]: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演义中数次上阵与敌厮杀,为一勇猛善战的诸侯。
  相关战绩:公孙瓚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瓚败走;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
  公孙瓒算诸侯中喜好冲锋陷阵的,也是冲阵王赵云保护的第一个主子,经历数战,未见负伤记录,说明敏捷还是不错的。敢于十八路军前单挑吕布(吕布之前已胜数场,早非无名之辈),胆气非凡。能从吕布、文丑手下全身而退,武艺应该还是比较精熟的,实属虽败犹荣。为人重情义,多次帮助幼时好友刘备,但统军能力平常,政治水平低下,最后被袁绍所败,引火自焚。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B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A+ 威 B[/color]

  [color=Red]吕布[/color]: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先随丁原,后事董卓,于虎牢关前大战十八路诸侯,威镇天下,连环计后杀董卓,自立门户。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猛将,武艺天下无双,战场上无人能挡,统军能力优秀,手下之军是当时天下难敌的精锐,数次将曹操打得狼狈不堪,被曹操视为心腹大患。
  相关战绩:无五合杀河内名将方悦;一照面杀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数合败公孙瓒;五十合战平张飞,三十合战平关羽、张飞联手,后刘备加入战团,吕布不敌,全身而退;数合战败夏侯惇;战败乐进、于禁联手;二十合平许褚,后曹营六大将上前群殴,吕布全身而退;下邳城一百合平张飞。
  温侯的武力在三国时期稳坐头把金交椅,与人对战基本均占压倒性优势。配上超级装备赤兔马和方天画戟,手下几乎无百合之将。吕布简直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战神,单挑能与之战十合之人已是将才难觅,数次冲阵如入无人之境,对手皆闻风而逃。曹操言吕布非一人可胜,所以吕老大面对群战是家常便饭,本身以一敌众就是困难的事情,对手往往还非常强大,虎牢关前一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两员超级战将联手进攻尚且战其不倒,从此天下第一名号非其莫属。被高手围攻毫发无伤,提膂力过人的纪灵如提稚童,超强的实力使温侯不把任何敌手放在眼里(貌似除了经常叫嚣与之拼命的张飞),也不屑使用阴谋诡计,最后败于曹操刘备联军,被手下叛徒捆绑,遭擒。刘皇叔痛打落水狗,唆使曹操忍痛将其绞杀。顺便说一句,吕老大似乎喜欢给人当干儿子,可能从小缺乏父爱,最后一次没有成功。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color]

[[i] 本帖最后由 clarkakaka 于 2008-2-15 11:42 编辑 [/i]]

2008-2-15 07:14 ylh2004
:loveliness:又见浇头体分等级点评.
加油,送花送TB:unsure::loveliness:

2008-2-15 09:03 wb1045
:^%楼主的帖子感觉像是游戏人物的讲解,很直观:D

2008-2-15 09:18 伤云
点评的相当精彩

2点意见:

1、颜良面对面对从对面山上冲进阵内直到中军的关羽,竟然还没有反应过来是干嘛来的,说明其反应能力不是一般的低下,建议再降一级。

2、吕布在纪灵没有反抗的前提下将它提起,说明吕布膂力很大,但是参考许褚拖牛典韦立旗来看,s+似乎太过,a+足矣。

2008-2-15 10:29 temple56
:qcool+
吕布全S+还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2008-2-15 10:43 愿望化身
:titter::titter::titter:

突然想起,少了最近冒出来的红人——上将潘凤……

2008-2-15 11:40 clarkakaka
回复 #5 伤云 的帖子

:loveliness:个人认为颜良的糟糕反应原因有二:首先是二哥马太快,颜良也吃了未参加讨董战役的亏,赤兔马装备在二哥身上似乎加成效果强于吕老大,吕老大仰仗此马多用于逃跑;其次,手下兄弟太不仗义,敌将杀来不厮杀就算了,居然闪开大道,连出声示警都没有.看来袁绍军战场素养确实是比较差,被老曹收拾只是时间问题.

2008-2-15 12:07 luhongyi
吕布勇猛S+有疑问,演义中吕布贪生怕死,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经常在被群欧时就跑了,碰到酒醉的张飞也因为知其勇而不敢过份相逼,跟楼主说的跟敌舍命相博有所不符啊,其他关于吕布的无异议.

2008-2-15 12:18 火狐天下
建议加上高顺

2008-2-15 12:32 zc013
先占楼,

然后编辑


这样会比较方便观看吧。

2008-2-15 14:08 愿望化身
[quote]原帖由 [i]luhongyi[/i] 于 2008-2-15 12:07 发表
吕布勇猛S+有疑问,演义中吕布贪生怕死,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经常在被群欧时就跑了,碰到酒醉的张飞也因为知其勇而不敢过份相逼,跟楼主说的跟敌舍命相博有所不符啊,其他关于吕布的无异议. [/quote]
被六个人群殴,且其中两个超一流,两个一流,两个弱一流,还都是努力向前的……什么人都得撤退……

应该说,换了别人跑都跑不了吧?

2008-2-15 16:12 clarkakaka
[quote]被六个人群殴,且其中两个超一流,两个一流,两个弱一流,还都是努力向前的……什么人都得撤退……

应该说,换了别人跑都跑不了吧? [/quote]

   :handshake:愿望兄高见,许褚和典韦都是拼命三郎式的人物,加之自身实力超群,吕老大不跑估计就得玩完。之所以评吕老大勇猛S+,主要因为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吕布数次冲阵,且力战关,张联手,高手一交手便知斤两,吕布尚一往无前,相持良久,勇猛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吕布后期表现出的怕死行为,个人认为很正常,都被抓了,一身本事发挥不出来,束手待毙,能做的就剩下害怕了。顺便说一下,小弟认为杀身成仁的英雄表现的是气节,而非两军交战时的勇猛:loveliness:

2008-2-15 16:14 clarkakaka
[quote]原帖由 [i]火狐天下[/i] 于 2008-2-15 12:18 发表
建议加上高顺 [/quote]
我也想过,但是他老兄个人直接战绩就没有了,连间接战绩都少得可怜,实在是无法点评

2008-2-15 16:36 愿望化身
[quote]原帖由 [i]clarkakaka[/i] 于 2008-2-15 16:12 发表
顺便说一下,小弟认为杀身成仁的英雄表现的是气节,而非两军交战时的勇猛[/quote]
正是,勇猛这个东西比较难定义,而且看小说中,有些将领的表现是很难用一两场战斗是否奋力死斗来概括的,更不用说被擒后的表现,哪个更多的是价值观的体现,而非战场上的战斗方式。

顺便一提:马超全书没有一次冲阵,这点比赵云差了很多,但看打硬仗恶仗的能力,他却是全书仅次于吕布的。

这个勇猛应该怎么评呢?期待楼主蜀国篇出炉……:titter:

2008-2-15 16:48 巍巍史进
[quote]原帖由 [i]clarkakaka[/i] 于 2008-2-15 16:14 发表

我也想过,但是他老兄个人直接战绩就没有了,连间接战绩都少得可怜,实在是无法点评 [/quote]

直接战绩是有的,四十回合不知道是完败还是诱敌的输给了夏侯敦,数合不知道完败还是有地输给了典韦,确实个较寒的人物

2008-2-15 17:00 愿望化身
注意一点,不是单挑输给恶来的,是群殴被打飞了……:funk:

2008-2-15 22:35 clarkakaka
[size=2][color=Blue]下篇评点武将:程普,韩当,孙策,太史慈,甘宁,凌统,周泰,丁奉,潘璋[/color][/size],
欢迎大家继续批评指正

2008-2-16 01:33 常山虎將
呂布:武技S+ 臂力S 敏捷S 體能S 勇猛S- 威S+

顏良:武技S-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A+ 威S

文醜:武技S 臂力A 敏捷S- 體能A 勇猛A+ 威A-

高覽: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B+

紀靈:武技A- 臂力A- 敏捷B 體能B+ 勇猛A- 威B

華雄:武技B+ 臂力A 敏捷B+ 體能B 勇猛A- 威A-

[[i] 本帖最后由 常山虎將 于 2008-2-16 02:11 编辑 [/i]]

2008-2-16 01:55 常山虎將
趙雲:武技S+ 臂力S- 敏捷S 體能S 勇猛S+ 威S

張飛:武技S 臂力S- 敏捷S 體能S 勇猛S+ 威S

馬超:武技S 臂力S- 敏捷S+ 體能S 勇猛S- 威S-

關羽:武技S-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S 威S

黃忠:武技S- 臂力S-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A-

2008-2-16 02:38 常山虎將
典韋:武技A+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S+ 威A+

許褚:武技A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S 威S-

龐德:武技A+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S- 威A

夏侯惇:武技A 臂力S- 敏捷A 體能A+ 勇猛S- 威A

曹仁: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S- 威A

張遼: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A

張郃: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A

徐晃: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A

李典: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B+

2008-2-16 09:25 小马828
赵云曾经推倒一堵墙,这样的力量为S-?

起码也得S

2008-2-16 09:38 剑使冰璃
许胖胖和大头典双战大吕GG尚且平手。。。。关二爷和张三爷 和大吕GG大战50余回合也没分出个胜负呃。。。个人认为大吕GG的武艺已经到达X级别了=。-

2008-2-16 14:00 clarkakaka
[size=3][color=Blue]第二章        东吴英杰篇[/color][/size]
     本章开始评点三大阵营的英雄人物,之后出场的战将均为各国精英,大多能征惯战,功勋卓著,为各个阵营的开国元勋或是中流砥柱,纵横天下多年,驰骋疆场无数,威名立于当世,亦流芳千古,倍受后人赞誉。随之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时间效应,本篇开始的大部分战将的武力在长年的征战中有明显变化,尤其是寿命长,上镜率高的武将(如关羽),本文评点的六围,威是受时间影响最为显著的指数,很多小角色随战绩和资历的增长,由默默无闻成长为威镇天下的名将,另外体能的时间响应表现得也很充分。故除勇猛外,其他指数本文均取其单项颠峰值加以评点,即是以该将单值能力表现最高时作为评点的最终得分。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争霸,但这三个国家并非势均力敌,是一强二弱的格局,因此从政治策略来讲联二弱抗一强是必然的选择。本书选择了刘备势力的一方作为正面大加赞誉,曹魏作为最大的反动势力则遭无比贬损,为衬托一方之高大,另一方就要吃点亏,因此上镜率均颇高。但战争毕竟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魏国诸将虽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活得狼狈,死得窝囊,但客观战绩着实不错,否则魏国早被灭了。于是东吴不知不觉就沦为了一龙套角色,大部分吴国英杰们很少有出场机会,哪怕是甘宁这等猛将,书中的直接战绩也少得可怜,因此评价吴国将军们的武力有不小的难度。自读三国以来,归纳得吴国大部分将军有以下共同特点:统军能力优秀,头脑清晰,指挥若定,通常不喜冲锋陷阵;与人单挑大部分时候的目的是诱敌,打不赢就跑,基本不会拼命;作战方式多为伙同手下军士群殴,因此极少因武力原因败北。在下评点东吴诸将时,在最大限度尊重实战表现的基础上,使用推理等方法在所难免。
      本章参评武将:[color=Red]程普,韩当,太史慈,孙策,周泰,甘宁,凌统,潘璋,丁奉[/color],皆为孙吴阵营中能征善战之将,有单挑记录,其余诸如吕蒙、黄盖、徐盛等,虽建大功,天下闻名,但由于直接战绩太少,故不予详细点评.

     [color=Red]程普[/color]:吴国大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早年曾随孙坚剿灭黄巾军,讨伐董卓军。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周瑜为右都督,他为左都督。周瑜死后,代领南郡太守,拜荡寇将军。使一条铁脊蛇矛,勇武过人,战功卓著,是东吴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三朝元老,开国重臣。
     相关战绩: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程普挺铁脊矛出马,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程普纵马向前,战不到数合,一矛刺吕公于马下;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
     程老将军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征董卓时便追随孙坚,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程普战场表现极为出色,冲阵斩将是家常便饭,武艺高强。纵横疆场多年,游刃有余,未见负伤记录,说明其不是一味勇猛,唯一无法准确评定的是其膂力。程普"好性施与,喜上大夫"。曾以年长功高自居,瞧不起周瑜,多次当众施加凌辱。然而周瑜"性度恢郎",心胸宽广,能忍辱负重,每每宽容,从不计较。程普为之感动。他知错则改,从此心悦诚服,并和周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朝野内外,皆因其德高望重而尊称他为"程公"。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推测)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A+ 威 S[/color]

      [color=Red]韩当[/color]: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一口大刀,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吴国名将,征董卓,破黄祖,随周瑜等拒破曹公,与吕蒙袭取南郡,夷陵之战协同陆逊大破刘备,战功赫赫。
      相关战绩:二十合令张虎力怯,斩之;手起一枪,刺死焦触(水战);三十合战退曹洪(曹洪诱敌);与周泰合战许褚,三十合许褚退。
      韩当是东吴元老大将,久经沙场,多立奇勋,统军能力优秀,指挥才能出色,名闻天下。但武力并无突出表现,以上战绩含金量不高,准确评定其武力难度不小。张虎被斩是因为孙策射死陈生后分神造成的,不过就此可看出韩当战场意识不错,水战时放弃趁手武器,改用更适合的长枪,体现了一定随机应变的能力,韩当是东吴将领中代表性的人物,对其他吴将评点极有参考价值。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A[/color]

      [color=Red]太史慈[/color]: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吴国著名猛将,枪法高强,箭术出众,为人重信义,至孝,为救母单枪匹马杀入徐州。与小霸王孙策大战一日不分胜负,后降孙策,后为吴多立殊勋,是孙权的爱将。
      相关战绩:徐州三次冲阵;五十合战平孙策,后发展成肉搏;三十合平程普;七八十合战平张辽。
      太史慈武艺高强,技术全面,勇猛无比,是东吴军中少有的冲阵高手,徐州的三次冲阵,毫发无伤,显示了他极强的体能和敏捷性。与孙策的一战是东吴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双赢,太史慈将军也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归顺东吴后,太史慈似乎低调了不少,很少有出彩的时候,可能是受了新主公孙权和其余吴将的影响。另外太史慈是山东人,极有可能不善水战,在经常水上作战的东吴无用武之地。赤壁大胜后好不容易弃船登马取合肥,太史慈自是摩拳擦掌,表现十分活跃,单挑群战都冲锋在前。但太史慈本身智谋平常,面对曹操手下五将军之首、战术指挥能力无双的张辽,太史慈计谋失败,中伏身亡。
     [color=Blue]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A[/color]

      [color=Red]孙策[/color]: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东吴事业奠基人。著名猛将,武艺超群,号小霸王。凭用传国玉玺换来的袁术手下三千兵马开疆拓土,最终取得三分天下,统军能力极其出色。周瑜,太史慈,蒋钦等各路英雄均是慕名而来,心甘情愿为其建功立业,极富传奇色彩和个人英雄魅力。
     相关战绩:五十合战平太史慈,后肉搏;于糜与策战不三合,被策生擒过去,后挟死;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飞剑斩严舆;一照面刺死周昕;
      孙策作为猛虎孙坚的长子,威猛甚至超过其父,很早就崭露头角。袁术曾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孙策短暂的一生绝大部分时候在马背上度过,是天生的虎将,战场表现接近完美,战将该拥有的一切他都拥有,因此令不少英雄心折。也许是个人光芒太过耀眼,上天注定孙策的生命如同流星一样璀璨而又短暂。面对许家亡命之徒刺杀时平时武装到牙齿的孙策居然最后手无寸铁,重伤后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又碰上个妖人于吉,最终气死,实乃天数使然。可怜与乔姑娘一对神仙眷侣,从此阴阳相隔两茫茫。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color]

      [color=Red]周泰[/color]: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与蒋钦一起归顺孙策,后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勇将。周泰武艺出众,威名宿著,数次于敌阵中救主。他勇猛过人,血战中常带伤继续作战,在对曹军数次战役中发挥出色,深受孙权喜爱。
      相关战绩:宣城血战山贼,勇救幼年孙权,身被十二枪命在须臾;三江口水战斩张南;和韩当一起合战许褚,三十合许褚退;合肥会战再度血战救孙权和徐盛;二十合杀蛮王沙摩柯。
      周泰乃东吴名将,自跟随孙策以来,经大小数十战,功勋卓著。最闪光之处是多次冒死救主,尽职尽责,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浴血保镖。周泰武艺并非一流,合韩当之力尚无法战胜许褚,但临敌救主时不惧死的勇气无人能出其右。战场敏捷也很一般,在战斗中时常遭到重创,但每每硬是顽强挺到战斗结束,好像比一般武将不受伤时的体力还要好,其体能充沛到让人咂舌的地步。孙权对此等勇将十分喜爱,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后期勇猛有所下降,在其弟周平阵亡后甚至不敢与暴怒状态的关兴张苞交手,成为此勇将一生抹之不去的污点。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S+ 勇猛 S 威 A[/color]

      [color=Red]甘宁[/color]: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少有气力,好游侠,早年是江上的水贼,后投苏飞,黄祖不肯重用,故弃之来投孙权,夏口之战时立下头功,之后参加多次战役,战功赫赫,是东吴的核心猛将,为人直爽重义,有智计,深受吕蒙、孙权的赏识。合肥之战时带百骑劫魏营,大振吴军士气。
      相关战绩:甘宁飞上艨艟,将邓龙砍死;赤壁之战速杀马延,张凯;二十余合,战败曹洪(曹洪诱敌);攻皖城冒飞矢而上,一铁链打倒朱光,攻克皖城。
      甘宁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水战陆战无一不精,箭法也是奇准,是东吴诸将中斩杀敌将数量最多的人,无愧斗将称号。赤壁之战成功执行周瑜的计策表现了甘宁的智谋的一面。合肥会战中更是大放异彩,在全军被张辽杀得抬不起头的时候,甘宁奋然请命,身先士卒,只率领百名骑兵就敢闯入曹营,且未折一人,极大鼓舞全军士气。孙权言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且甘宁为人能抛开私怨,团结对敌,更是大将气度,难能可贵。然大将难免阵前亡,病中的甘宁在夷陵做出了平生唯一的一次胆怯行为,却最终丧身于蛮王沙摩柯的冷箭之下,传奇的一生就此终结。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S 体能 A 勇猛 S+ 威 A+[/color]

      [color=Red]凌统[/color]:字公绩,吴郡余杭人,相传鸬鸟镇凌家堂为其故里。父凌操,任孙策部破贼校尉。策死,从孙权。建安八年(203)在夏口一战中,凌操被甘宁射死。凌统时年十五,随军征进,奋力抢父尸而归。之后逐渐成长为孙吴的一员勇将,多处征战,屡立战功。
     相关战绩:十五岁奋力抢父尸而归;逍遥津死战张辽,使孙权脱险;与张辽斗五十合,不分胜败;乐进出迎,两个斗到五十合,未分胜败,后曹休放冷箭。
      凌统战场表现机会不多,然处处出彩,名气不大,实力却颇不弱。十五岁初上战场,便一鸣惊人。之后多次参战。逍遥津之战吴军被张辽杀得丢盔弃甲,凌统也险些丧命,手下悉数阵亡,但凌统死战不退,保孙权平安逃脱,自己也最终大难不死,除勇猛过人外,自身敏捷和体能也绝对不低。曹操援军到后又率先请缨,处处表现出过人的胆色;与张辽、乐进这样的对手交锋也未落下风,绝对是一员武艺高强的勇将。与甘宁的恩怨乃是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最终二人冰释前嫌,结为生死弟兄。遗憾的是,凌统死得太早,未建许多大功,多少有些令人可惜。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B+[/color]

      [color=Red]潘璋[/color]:字文珪。兖州东郡发干县(今河南濮阳今东昌府区)人。从孙权,屡建功业,东吴名将,为人鲁莽勇猛,禁令严明,带领人马不过几千人,但所到之处常常可以起到上万兵力的作用。在战赤壁,攻南郡,袭荆州,擒关羽多次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统军能力优秀,乃东吴不可多得的将才。
     相关战绩:数合生擒苏飞;三合不敌暴怒的关羽(此时关羽右臂有伤);挥关公使的青龙刀,来战黄忠。交马数合,不分胜负。忠奋力恶战,璋料敌不过,拨马便走。
      潘璋一生战功卓著,统军多年,部下更是精锐。其最大的成功是培养了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杀手马忠,擒关羽,关平,射杀黄忠,可谓风光无限。潘璋自身实力也不弱,有数合生擒敌将的闪光战例,能使关二哥的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与黄老爷子交手,劲也是不小的。潘璋是东吴战将的代表,戎马一生却少有冲锋陷阵,打不过就跑绝不充好汉,个人爱好是和手下一起,为夺取战斗胜利这一最高目标奋斗,而非逞个人英雄主义,深得进退之法,相当识时务,知天命,所以尽管功勋彪炳却很难有光辉的个人形象。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潘璋同学最后死得也颇有戏剧性,与部下走散后,第一次落单的老潘似乎极不适应,脾气变得异常火爆而且眼前竟出现幻觉,被二爷的神像吓得魂不附体,关兴兄弟那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刀就要了他老人家的性命。
      [color=Blue]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A[/color]-

      [color=Red]丁奉[/color]:字承渊,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早期同徐盛共为周瑜帐前护军校尉,护卫周瑜,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随吕蒙参加了袭荆州之战,随陆逊参加了彝陵之战。吴国大大小小的战斗,丁奉多有涉及,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东吴首屈一指的名将,四朝元老,为吴国重臣。
      相关战绩:数次护卫周瑜;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广陵射杀张辽;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速杀魏将韩综,桓嘉。
      丁奉早年是周瑜的保镖,周都督经常安排些奇奇怪怪的任务给他和徐盛,七星坛杀孔明,劫刘备夫妇,活脱脱一个打手形象。但在周都督的言传身教下,二人日后都成长为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周瑜为孙权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丁奉武艺称不上一流,完败于关平之手,但做保镖的一定要眼明手快,还要不怕死,多年的保镖经历使丁奉练就了极快的战场应变能力和非凡的勇气,所以在日后有雪夜奋短兵的壮举,指挥打仗也游刃有余,威震中原。丁奉的寿命长得可以,似乎是唯一的一个四朝元老,长年领兵打仗,有精力就收拾权臣,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
     [color=Blue] 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A+[/color]
附评另一打手徐盛:武技 B+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A 威 A

     东吴战将是书中被忽略的角色,大部分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下无法一一详细评点,只得将部分有名气的将领简评于此,供各位高人参考:
孙坚: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S
黄盖: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S- 勇猛 A+ 威 A
吕蒙: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A  威 A+
陈武: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C 体能 A  勇猛 A 威 B(被树枝挂住,俺彻底无话,类似还有被淹死的董袭)
蒋钦: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朱桓: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朱然: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A- 威 B

2008-2-16 14:27 愿望化身
周善:总评点:武技 ?  膂力 ?  敏捷 A 体能 ? 勇猛 S+ 威 C-

随便恶搞一下,LZ请勿介意……:P

2008-2-16 15:45 渔夫
[quote]原帖由 [i]luhongyi[/i] 于 2008-2-15 12:07 发表
吕布勇猛S+有疑问,演义中吕布贪生怕死,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经常在被群欧时就跑了,碰到酒醉的张飞也因为知其勇而不敢过份相逼,跟楼主说的跟敌舍命相博有所不符啊,其他关于吕布的无异议. [/quote]
嚴重同意!顶多是个A。:titter:

2008-2-16 15:55 渔夫
為啥东吳的武技最高只有S-?:-_-:

2008-2-16 15:55 贾图
先支持一下楼主!~:unsure:

偶觉得骑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像吕布、太史、庞德、甘宁这些射术精湛的武将,如果不算骑射能力的话似乎不太合理啊。

2008-2-16 16:00 luhongyi
[quote]原帖由 [i]愿望化身[/i] 于 2008-2-15 14:08 发表

被六个人群殴,且其中两个超一流,两个一流,两个弱一流,还都是努力向前的……什么人都得撤退……

应该说,换了别人跑都跑不了吧? [/quote]

阁下和楼主说的也有理,我不是说吕布做战不勇猛,但相比其他人,他缺少那种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豪气,他一对二个超一流的不退让人惊叹的是他的武力而非勇气,后来加了一个二流的刘备他不就跑了吗?那只是说明一对二的情况下他就算不敌也能全身而退的后来看情况不对就跑了,让人觉的楼主给他S+的评价实在是高了,应该在S-到A+的样子.

2008-2-17 00:15 常山虎將
[quote]原帖由 [i]小马828[/i] 于 2008-2-16 09:25 发表
赵云曾经推倒一堵墙,这样的力量为S-?

起码也得S [/quote]

小馬哥是眾所周知的擁馬貶趙,
這種把戲應該早在還沒有多少人知悉你的立場時才用,
現在則比較難奏效。:ohmy:

2008-2-17 00:36 浩然折扇
个人认为,孙策和文丑的武技水平应该互换。

2008-2-17 11:08 小马828
[quote]原帖由 [i]常山虎將[/i] 于 2008-2-17 00:15 发表


小馬哥是眾所周知的擁馬貶趙,
這種把戲應該早在還沒有多少人知悉你的立場時才用,
現在則比較難奏效。:ohmy: [/quote]

在你眼里似乎只有这些东西?你不觉得你已经走火入魔了吗?在您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这样下去没有人敢在你面前说话,当你对世界上的另外一种人有了偏见,无论说什么你都认为是居心不良

赵云作为一个超一流武将比较平衡那种,出现S-的属性是不应该的,别的我不想多说.

[[i] 本帖最后由 小马828 于 2008-2-17 11:11 编辑 [/i]]

2008-2-17 12:11 马岱
三国战将的武力很难细分为各个部分,比如吕布从来就未曾在战场上使用弓箭,但他的箭术其实很厉害,包括其他未曾表现弓箭能力的武将,并不代表他们的箭术就不行。

一名武将落败可能是因为武艺不够,也可能是因为臂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反应不行,甚至可能是因为脑子差了点。

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分析也没法分析到底差在哪里,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描写武将常用弓马娴熟,武艺精通这样的词语,说明武将通常也是全面发展,一个有明显缺陷的武将很难在战场上生存很久。

2008-2-18 12:15 伤云
“射”作为“六艺”之一,应该是古人的必修课,不止武将,文臣有很多也都是射击的好手(正史之鲁肃)。
《三国演义》里有曹营诸将射夺锦袍的段落,可以看出在这部书里弓马娴熟基本是一个一流武将起码的要求,有特殊描写的未必是最高,没有的也未必不行。

还有就是一个受伤的问题,在《三国演义》里,描写受伤基本都是伤重到无法继续战斗或者危及生命才会被提及,比如夏侯的眼睛关羽的手臂张辽的腰等等(周泰过分强壮...不予置评....)。同样也是这个问题,提过的未必是孬种,没提过的也未必没有受过伤。

另外建议楼主设定一下s+的标准例证,这样可以少去不少纷争。比如武艺s+可以参考吕布战三英,力量s+可以参考许褚倒拖2头牛等等。

[[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2-18 12:20 编辑 [/i]]

2008-2-18 12:19 伤云
“个人认为颜良的糟糕反应原因有二:首先是二哥马太快,颜良也吃了未参加讨董战役的亏,赤兔马装备在二哥身上似乎加成效果强于吕老大,吕老大仰仗此马多用于逃跑;其次,手下兄弟太不仗义,敌将杀来不厮杀就算了,居然闪开大道,连出声示警都没有.看来袁绍军战场素养确实是比较差,被老曹收拾只是时间问题.”


关于这点我认为颜良没有借口,按书中描写当时颜良并不是在阵前而是在阵中,因而2者距离比往常的“一箭之地”还要远。如果考据一下的话应该有至少400--500米左右的距离(双方各一箭,大约是150步到200步乘以2再加上前军中到阵前的距离个人推测100米左右,弓箭具体射程不敢确定,大约如此),按照这个距离,不用说是赤兔马,就是一辆摩托车,正常人也应该能反应过来,何况颜良是河北数一数二的上将。因此人为颜良此人纯为一勇之夫。

关于袁绍部队素质太差我也很认同,就让人家单枪匹马的冲进来不说,走的时候也没有拦住....

[[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2-18 12:29 编辑 [/i]]

2008-2-18 16:04 鸾舞碧霄
东吴阵营所有武将能力降一级还勉强可以,降两级也不过分
应该算上乘船战,与马战对应,不然太吃亏了

2008-2-18 16:24 clarkakaka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8-2-17 12:11 发表
一名武将落败可能是因为武艺不够,也可能是因为臂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反应不行,甚至可能是因为脑子差了点。[/quote]

马岱兄知音也,所以小弟才觉得对战将有必要进行分级讨论,单单从一项很难得出圆满的结论,说服力很有限,细化总是好的嘛:titter:

2008-2-18 16:30 clarkakaka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08-2-18 12:15 发表
议楼主设定一下s+的标准例证,这样可以少去不少纷争。比如武艺s+可以参考吕布战三英,力量s+可以参考许褚倒拖2头牛等等。[/quote]
  评定的参考标准在开头已进行了说明,如果设定标准例证,可能会给相同评定带来难度,因为三英战吕布属绝无仅有,而有拖牛记录也只有仲康一人而已:doubt:

2008-2-18 16:33 clarkakaka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08-2-18 12:19 发表
关于这点我认为颜良没有借口~~~~~~~~~~~[/quote]
  刚想到一个问题:二爷冲到眼前才有反应,没准颜良是传说中的近视眼:titter:

2008-2-18 16:42 恐龙3
[quote]原帖由 [i]clarkakaka[/i] 于 2008-2-18 16:33 发表

  刚想到一个问题:二爷冲到眼前才有反应,没准颜良是传说中的近视眼:titter: [/quote]

2哥熬夜读春秋貌似还没近视,这个颜良到底得瞄啥书才得近视的那么厉害呢?

其实都怪毛老头乱篡改,如果是罗本就好了解决了,罗本这场完全数无效战例~~~

2008-2-18 18:02 伤云
[quote]原帖由 [i]恐龙3[/i] 于 2008-2-18 16:42 发表


2哥熬夜读春秋貌似还没近视,这个颜良到底得瞄啥书才得近视的那么厉害呢?

其实都怪毛老头乱篡改,如果是罗本就好了解决了,罗本这场完全数无效战例~~~ [/quote]

不管是嘉靖本(所谓罗本,学术界尚无定论),还是毛本,颜良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完全都可以用头大无脑来评价。都冲到自己队伍里了,竟然还不明白是来干什么的....

另:有的本子有所谓刘备预先和颜良有交代的说法,这个提法造成了前后情节的矛盾,因此在毛本里是看不到这种说法的。

2008-2-18 20:16 clarkakaka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08-2-18 18:02 发表


不管是嘉靖本(所谓罗本,学术界尚无定论),还是毛本,颜良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完全都可以用头大无脑来评价。都冲到自己队伍里了,竟然还不明白是来干什么的....

[/quote]
    我真的很想评他敏捷C的,不过人家说什么也是袁绍手下猛将二人组的人,那么高的武艺反应太差实在说不过去,比起东吴陈武那个被树枝挂住的绝世笨蛋,我宁愿相信颜良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导致发挥失常:shy:

2008-2-18 20:27 马杨米斯莫
吕布武艺的确得再上层楼,文丑武艺S或S-,颜S+

董袭淹死也不算过,船都翻了,毕竟东吴不是人人都是老黄盖,而且黄盖还得人来救呢。

2008-2-18 20:59 火凤凰
我觉得演义里面的颜良确实猛,猛过头了,一出场,就面对面照头一刀,把魏续,郝萌这类健将像切菜一般,酷毙了。。。所以骄傲,一向把头仰得很高,所以关羽快马过来时,正好把脖子留给关二,砍个正着,倒了霉。所以对一个武将而言,勇猛与武艺比之小心谨慎更重要,比如李典,就混得不错的。后来的文丑大概吸取了颜良之死的教训,结果又太过小心谨慎了,以至于怯场,也挂了,过犹不及啊。

2008-2-18 21:35 恐龙3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08-2-18 18:02 发表


不管是嘉靖本(所谓罗本,学术界尚无定论),还是毛本,颜良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完全都可以用头大无脑来评价。都冲到自己队伍里了,竟然还不明白是来干什么的....

另:有的本子有所谓刘备预先和颜良有交代 ... [/quote]

罗本有明确指出,颜良不待与公战,也就是压根没有想到和关公战,既然没有,我们先不论大脑有没有问题,就从这点上看,他躲不了关公一刀根本就不是武艺不精或者反应迟钝~~~

但是毛本就有问题了,首先刘备可没有临行嘱咐,而良还在军中,关2也没有把头盔摘下,纯粹是拿着大刀直冲下去,就这样炎凉竟然反应不过来.....

2008-2-18 21:40 马岱
颜良士兵搞不清楚关羽的意图,不敢贸然行事,关羽迅速冲来又来不及做其他反应,于是干脆仍给主帅颜良处理。

颜良一看,士兵既然如此举动,对方一定是干别的事来了,所以要发问。

其实关羽挟赤兔马高速而来,中间未作停顿,颜良只要马没跑起来,即使出招也是大落下风,换吕布来也未必能扭转局面。

2008-2-18 22:38 恐龙3
士兵放关羽一条大路那是罗本,士兵无法确认关羽意图那是因为罗本里面关羽摘帽下山,速度也不快。

而毛本是关羽圆睁两眼提刀快马下山,硬生生冲破颜良军马,两种情况完全不同~~~~也可见毛本的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清,把炎凉写的那么强,却连这样都没有反应过来,这本身就是前后矛盾。

2008-2-19 00:49 常山虎將
[quote]原帖由 [i]小马828[/i] 于 2008-2-17 11:08 发表


在你眼里似乎只有这些东西?你不觉得你已经走火入魔了吗?在您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这样下去没有人敢在你面前说话,当你对世界上的另外一种人有了偏见,无论说什么你都认为是居心不良

赵云作为一个超一流武 ... [/quote]

道貌岸然的說這些話小馬哥不覺得自己有點心虛嗎??

綜觀過往的武評,你何曾推崇過趙雲的力量表現?

趙雲在你眼中不是單純的技巧型武將嗎?

明眼人也看得出你那回帖的用意何在吧。


真正走火入魔的人,是每逢遇到有關趙雲的帖子,都會進去冷嘲熱諷幾句,
使用下三流的手法亂誇趙雲,引起大眾反駁,從而達到曲線貶趙的目的。

不多說了,好自為之吧:ohmy:

[[i] 本帖最后由 常山虎將 于 2008-2-19 00:50 编辑 [/i]]

2008-2-19 18:50 zc013
[quote]武技:指武术方面的技能,主要是指对趁手兵器的使用技巧,不包括弓箭,飞刀等。
S+:出神入化,当世无双无对;
S:技压群雄,于战无往不利;
A:武技高强,艺冠三军;
B:刀马娴熟,武艺出众;
C一般战将武艺[/quote]

按照这个标准,
似乎,
吕布 方天画戟==戟——天下无双
张飞 丈八蛇矛==矛——天下无双
关羽 青龙偃月刀==刀——技压群雄
赵云 马超 枪==技压群雄

刀与枪的强手太多....

2008-2-19 19:27 zc013
[color=Red]膂力:指武将的力量,不需要解释。
S+:力大无穷,接近怪物;[/color]

许典, 兀突骨?

[color=Red]
S:猛将魁首,力举千斤;[/color]

吕布,关羽…………周仓。[color=Red]
==================================
敏捷:指战场应变能力和反应躲闪技巧,保命的不二法门。
S+: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恶战中均能毫发无伤;[/color]

吕布,赵云,马超
======================
[color=Red]
体能:指作战相持能力。
S+: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能一直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
[/color]
吕布
[color=Red]
S:相持能力极强,与强敌周旋百余合是家常便饭;[/color]

关张赵马许典
=============================
[color=Red]
勇猛:指胆魄和勇气。
S+:勇猛绝伦,即使处于以一敌N的绝境也能奋勇作战,一往无前:[/color]

赵云,关羽,马超,张飞,典韦
[color=Red]
B:识时务,明哲保身意识强,打不赢决不充英雄;[/color]

吕布
[color=Red]
================================
威:指战场威慑力,即表现出的使人敬畏的气魄。
S+:威镇华夏,敌军闻之色变,见之落胆,尚未交手就先输一半;[/color]

关羽
赵云
吕布
[color=Red]
S:威名远扬,强敌亦倍加钦敬,惺惺相惜;[/color]

马超,许诸



随意所写,
或多谬误,
谨听指教。

[[i] 本帖最后由 zc013 于 2008-2-19 19:38 编辑 [/i]]

2008-2-19 20:14 马岱
[quote]原帖由 [i]恐龙3[/i] 于 2008-2-18 22:38 发表
士兵放关羽一条大路那是罗本,士兵无法确认关羽意图那是因为罗本里面关羽摘帽下山,速度也不快。

而毛本是关羽圆睁两眼提刀快马下山,硬生生冲破颜良军马,两种情况完全不同~~~~也可见毛本的自相矛盾和模糊不 ... [/quote]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毛本也是一样,士兵主动让开了,并没有交战过程。

2008-2-20 08:33 蒯彻之左
[quote]我觉得演义里面的颜良确实猛,猛过头了,一出场,就面对面照头一刀,把魏续,郝萌这类健将像切菜一般,酷毙了。。。[/quote]郝萌应改为宋宪……

[[i] 本帖最后由 蒯彻之左 于 2008-2-20 08:35 编辑 [/i]]

2008-2-20 08:48 马岱
回复 #50 zc013 的帖子

这个,体能方面马拉松式体能当然是赵云,从两次黑夜杀到白天(汝南、长板坡)。相比吕布并无出色之处,最长的不过百回合左右。

“识时务,明哲保身意识强,打不赢决不充英雄”要加许褚。
许褚一看到张飞就避战(毛本之新野,罗本之长板坡)

“威镇华夏”要加张飞
事实上成功威镇对手的例子也就张飞一个。

2008-2-20 10:44 伤云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8-2-19 20:14 发表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毛本也是一样,士兵主动让开了,并没有交战过程。 [/quote]

“波开浪裂”四字,是指主动让开还是被动被冲开(未必有交手过程,有可能是步兵面对骑兵高速冲击的下意识躲避),这点个人持后者观点。而且从作者在这里突出关羽勇猛的角度似乎也是后者。

PS:似乎有很多人看的嘉靖本和我的有出入?这种感觉从看孤狼的武评就有了。我手头是友盟手打的电子版,马岱兄用的是什么版的?

2008-2-20 13:16 shezuoxing
吕布~~~~~~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BT

2008-2-20 17:40 zc013
赵云长坂确实了得,
但很显然,在最后时,赵云的体能已经极大消耗了,甚至不足以保持正常水准。

吕布最多只有一百回合的交锋...三英战吕布,倒是符合长时间的巅峰水准一条.


[quote]
体能:指作战相持能力。
S+: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能一直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
S:相持能力极强,与强敌周旋百余合是家常便饭;[/quote]

个人认为赵云的体能在吕布之上——就书中有的表现来看,赵云体能在吕布之上.

但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似乎长坂最后的表现与S+不符



仔细想想,有些唯结果论了.
赵云长坂前半段的时间也相当长了.
要认为是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也可以...
==============
许褚对强手时确实是有些勇猛不足..
颜良时也不见虎痴出手..
=======================
张飞长坂一喝,另敌人不战而走,确实是威风八面.
S+毋庸置疑.

[[i] 本帖最后由 zc013 于 2008-2-20 17:59 编辑 [/i]]

2008-2-20 20:32 神武大帅
强!

好强!力顶啊

2008-2-20 21:54 恐龙3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8-2-19 20:14 发表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毛本也是一样,士兵主动让开了,并没有交战过程。 [/quote]

向马岱兄问好~~~~


俺还是觉得,河北军波开浪裂,是被冲开的,首先我为什么这么理解呢,是因为此时关羽的速度很快,以敌人的身份用很快的速度冲下来,那么军队按常理说不会给这样一个人让开大路吧。

而为什么我认为老关此时速度很快,是因为他是跑下山的,而且颜良来不及问话得原因是“赤兔马快”。


而罗本虽然也是拨开浪裂,但则是放开一条大路[故意让他进去的],颜良来不及问也和赤兔马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因为关羽接近了对手。

两个版本的差异还是挺大的.....:loveliness:

2008-2-20 22:07 恐龙3
给楼主一些建议,楼主凑合着看看。

武艺方面的,一些老罗的旁白可以参考参考,并不是全部都只能用战绩,也就是武艺出众之类的形容词[必须是旁白]也可以拿来说说,当然除非此人和实际表现相差太远。

像关2很多人都先入为主的人为其只有力气,没有武功,全靠蛮力维持其前几回合的暴力攻击,然后就“什么也不是了”,我感觉是不可取,怎么评测关羽的武艺当然是楼主自己去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参考的就是书中有些地方是赞过关羽的武艺的,力如“公虽武艺绝伦.....”所以一些旁白还是有作用的,希望楼主多看看

2008-2-20 22:24 马岱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08-2-20 10:44 发表


“波开浪裂”四字,是指主动让开还是被动被冲开(未必有交手过程,有可能是步兵面对骑兵高速冲击的下意识躲避),这点个人持后者观点。而且从作者在这里突出关羽勇猛的角度似乎也是后者。

PS:似乎有很多 ... [/quote]
我这里贴的是毛本的,“关公径奔颜良”说明中间没有交战。不管是士兵主动躲避,还是下意识闪开,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没有交战过程,所以颜良才会发问。

嘉靖本听说有几个版本的,因为关注较少,所以不是很清楚。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