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笼上阴霾的费祎


2008-1-28 09:25 爱谁是谁
笼上阴霾的费祎

魏延和杨仪死磕这事在当时知名度很高,连孙权都当笑话听.而他们两个为什么没有在诸葛亮死前干架,三国志说是费祎同学的功劳: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其实费祎这样的举动很可疑,因为诸葛亮死后,他的态度马上转变了,不再是和事佬而是导火索!一开始他是站在杨仪那边的,他先是和魏延商量联名向全军发布一个公告,把军权掌握在魏延的手里,然后转身就告诉了杨仪,我认为魏最后的败亡其实源头就是费的欺骗.(三国志·魏延传)

这些事了结后,蒋琬成为新一代的掌权者,这遭到了杨仪的不服,在一次和费的聊天中,他说出了一句反动言论(具体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结果“祎密表其言”,杨仪被迫自杀。从情义方面讲,费这样做无疑是一种对朋友信任的背叛,其格调比帮助好友马谡逃亡的向朗不知差出多少,除非他根本没把杨当朋友。事实也确是这样。

其实,费做出这样举动的根本原因是政治方向不同,魏延和杨仪虽然私人恩怨很浓,但都是诸葛亮北伐的坚定支持者和实施者,而费祎,则是一个重要的反对者,这从他后来对姜维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这是《三国志·姜维传》上的记载。不久后费被刺杀了,刺客是郭循——其实这个名字没什么意义,我们所知道的事,历史上的政治人物暗杀事件往往都有深刻的政治因素在后面,如果细考这件刺费案,恐怕疑点并不会比清末的刺马案少。但前者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只知道: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

2008-1-28 23:45 凌云茶
祥瑞亲王马公伯庸早有相关小说说过这段公案。
LZ落后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笼上阴霾的费祎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