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7 00:21
边城玫女
求助:魏晋南北朝时代某些王的叫法与级别问题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王的名字大量出现两字的。比如太原王,彭城王,高阳王,辽阳王.......
一字的比较少,比如用东周列国取的,楚王赵王等
一字的王爵地位应该比两字高吧
不过我和叶落兄讨论
慕容麟的赵王,也许是省略了郡字,赵郡王——因为他本身也不受父亲喜爱。
而慕容垂在前燕是吴王,这个应该也省略了郡字,吴郡王——因为他的地位不会比兄长慕容恪高,而慕容恪是太原王
另外曹魏的封王应该都是郡王吧,司马家大方些,八王是郡王还是亲王?
叶落兄说赵王司马伦是亲王,成都王则是郡王
我认为都是郡王,毕竟赵王司马伦只是追封的建国前的皇帝的儿子,还不是长子。
可为什么成都王,不叫蜀王
问题出来了。应该是两级吧,亲王,郡王———那他们之中哪些是国王级别呢?
另外这时期单字王,是否真的省略了郡字?
这个时期够亲王级别的标准又是什么?连皇后的儿子都是郡王。。。。
[[i]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8-1-7 00:34 编辑 [/i]]
2008-1-7 00:35
边城玫女
?_べ 碧 姬 00:31:57
你认为那些郡王比较好听
桃花岛·叶落 00:32:28
好听的郡名不就好听了~
?_べ 碧 姬 00:32:54
额,也要合起来
桃花岛·叶落 00:33:10
加上谥号就没准了
?_べ 碧 姬 00:33:27
比如东海,这个郡名本身无所谓
?_べ 碧 姬 00:33:41
东海王。。。。就牛气多了
?_べ 碧 姬 00:33:49
可惜没有谥龙的
桃花岛·叶落是dennxuexue
2008-1-7 14:18
江城子
我觉得一字王和二字王并不代表级别差异。在两晋南北朝(包括汉代),王本身没有两个级别,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以所属国的大小决定的。
随便翻了一下晋书,里面就有这样的规定:
有司奏,从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其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国,其余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户。
也就是说,各国之间是有大小之分的--但是并不以一个字或者两个字决定。比如两个字的平原,汝南,琅琊都比一个字的梁,赵要地位高,势力大。
而司马炎建帝时分封诸王恰好印证了这一点,近亲分得的国家大,远亲的王国就小。
“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几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瑰为太原王,圭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凌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
明显,司马炎的叔叔们的王国都不错,表叔(俺家的表叔,数不清!:funk:)就差点意思。
2008-1-8 09:30
蒯彻之左
一字两字应该没问题吧……是否有国王权利关键看有没有之国吧……话说两晋的王有郡王和县王之别,貌似没亲王一说吧……郡王里面有大郡小郡之别,这很正常。再说当时王的权利很多都不是王位带来的,而是职位带来的……所以郡王的权利差别问题不是很大,而县王则是被贬的郡王和疏族……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