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7 01:31
陶心
小谈水浒中五个梁山典型地煞人物
天罡中群星荟萃,地煞中也人才不少。不过也有一类人,好像没有光彩夺目的特色,看似淹没在人群队伍里,但仍旧在人心目中占好了应有的位置。
为什么说这五个是“典型地煞”呢?因为孙立等属于屈才的地煞,扈三娘等属于吸引眼球的地煞,王英、周通等属于缺陷型地煞,汤隆、金大坚等属于技术型的地煞,时迁等属于特技型的地煞,还有一些则属于凑数型地煞。而欧鹏、邓飞、燕顺、马麟、杨林五个,实实在在地、朴实无华地,并不张扬却还是在读者心中留下了印象,并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这是中规中矩的,不夺人眼球但也不会让人失望的地煞。
一、摩云金翅欧鹏————领路者的名号,搬运工的命运
“摩云金翅”是个多么神气的绰号,气宇轩昂、昂首云霄,威若天神、神采飞扬,有气势,有风采。鹰顾天下,独领风骚,我辈追随翼后,尊为先驱。
欧鹏是个背运的主儿——背运不一定要悲惨到瞬间碎尸万段,那是惊天劫难,背运则是岁月如歌——当然是悲歌,或者是忧郁的星期天。
记得保加利亚作家古利亚什基先生在他的代表作《急症室的故事》中借某个人物之口,吟出这样一句:一切领路人,最终需要搬运工。欧鹏在梁山上的运气,也就属于搬运队头头,苦没少吃,罪没少受,立功嘉奖鲜见。
他“恶了本官、逃走在江湖上”,是个普遍中的少数,因为毕竟更多恶了上司的同样也有一副热心暖肠的哥们儿毕竟会选择忍耐、等待。他“熬”出了个好名字,其中艰辛孰人解呢?推想他当年也该曾是一个行伍世家、年轻轻就在岸防部队混个小名的好青年,可惜时运不济,又为人正直却得罪了上司,不得不投身草莽。从一个单纯的习武青年到小型规模的山寨一哥,而且另三个合伙人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清风、桃花、白虎、改组前的二龙,也许他的经历也能写一部中篇。
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他主动举寨投靠梁山,对于他们而言应该说是合理的选择了。当然上了梁山后,他的运气似乎向来不好。还道村时,他和陶宗旺搭档,结果才亮了相,李逵这家伙“怕争功坏了义气”,把赵能砍了——本来没什么,但老施非要这么写一笔。然后打祝家庄,谨慎的他探庄自然不会重蹈杨林的覆辙,可这位小心的侦察手也不可能像特工石秀那样建功。他没有拿下扈美人,又正要和栾老师过过招的当儿却被人家施了暗器,光荣负伤,提前离场。所以最后的阶段庆贺典礼,他怕是很为失落。当然,打青州时和王英杀上城墙的表现够利索。
要说宋公明一打祝家庄,他曾属于“中军头领”。但自打养好锤伤,就不大被看重了,以至于进了晁天王怒讨曾头市的编队里,接着就是他颇为教人敬佩的一幕出现了,兵败如山倒,其他头领各自逃生,唯独他是孤胆英雄把一千二三百部下从杀机四伏的伤心树林里给带了出来,如此肯负责任、和下级同甘苦生死与共的领导确实不好找啊。但那场战斗的主基调,往往使人忽视了他的闪光点。
他和王英、马麟、燕顺、邓飞等都曾搭档过,自然也只有为五虎八骠打下手,或者作为战术策应。到了招安、和大辽开战,好不容易立个功,生擒个箫大观那还是和邓飞、马麟合作的。
所以,领路是别人的事,立功受奖也是别人的事,搬运大队有搬运大队的任务,敦敦厚厚,踏踏实实,我们也应该多为这样的人击节叫好吧。
以至于,看剿田虎的故事,欧鹏单挑那个叫陆清的,卖破绽刺死对手,我们甚至更加为他可惜——因为田王二传是托名伪作。
但他的告别演出还是教人唏嘘的,面对庞万春,迅速让对手感受到了压力。而后奋不顾身的追赶中,迫使对方出动的是连珠箭——我躲得开第一箭,躲不开第二箭,永别了,我的弟兄,我的人间。
(未完待续)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2-9-11 12:27 编辑 [/i]][/color]
2007-12-7 01:33
陶心
二、火眼狻猊邓飞————何惧深渊血海,岂容多思多虑
古典小说中,一般去拖落难同伴结果跟着把命搭进去的,恐怕数来数去还是这位火眼狻猊。
尽管他的造型也许太凶恶,常啖人肉双睛赤,不过很快施耐庵塑造的是他的另一面——义薄云天的义气、坚如磐石的可靠,不惧任何艰险、义无反顾地搭救同伴,哪怕殃及自身。为了秦明,他也遭受被俘的危难,当然那次在囚中伙食还算不错。而到了最后,为了索超,他不曾迟疑,纵然眼前是石宝的悍然,依旧并无疑虑,飞马营救,比他更狠的刀锋就此把他剁作了两段。
其实不光是秦明、索超,欧鹏被栾廷玉飞锤打下马的时候,也是邓飞第一个反应过来“孩儿们救人”并挺身而出,一时还真有一些震慑力,让扈三娘不敢轻易迎战,毕竟之前欧鹏已经证明了梁山好汉当中像王英那样的不会拿上第一线。
救扶同伴是人的本能,甚至“惯性事故”的发生原因中都会包含这个。但如果在预先明确知道危险的情况下,多少人谁敢拍胸脯说自己就连命都不怕丢了?所以勇士的形象自然会深入人心,跃然纸上,何况邓飞还有其他方面的魅力。
邓飞“本是襄阳闲扑汉”,看来小时候和品学兼优隔着十万八千里,而且在当地混得也不怎么样,也许被通缉了,也许他混的帮派失势了,总之这位湖北汉子九头鸟飞向了北方,当然不是观赏塞北的雪,而是要去刀头舔血。
他击溃了那些“不成器的小厮”,和孟康合作入主饮马川,后来他这句“名言”甚至被反梁山的俞万春都引用。那爽利的语气、那不屑的神态,的确闻其言如见其人。他和孟康救下了裴宣,即让位甘做副手,义气为先,而且还很有头脑。
邓飞和职业旅行者杨林“多曾合伙”,当然多年后再聚首,差点没认出来对搏起来,看来多吃人肉对视力是有损害的。不过总算圆满解决,和戴宗结识,随裴宣拍板,上了梁山,因此他还是个纽带人物。并且上梁山要见功劳,还四处纠集了好多人马,也就是说,他在北地道上混得不赖啊,大有人望。
所以说,邓飞的闪光点不止一个哩。
(未完待续)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1-20 21:49 编辑 [/i]]
2007-12-7 01:33
陶心
三、锦毛虎燕顺————热肠如火,法度如霜
这是宋江的命运轨迹出现又一次拐点时登场的好汉,典型的好汉,毛发有型,豪气冲天,一听到“宋江”两个通用字,马上给予高度重视。
虽然燕顺在行商事业上很不走运,没有通过原始积累大关,就消折本钱改了行,但做上了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他倒是能“人尽其用”,好为“不是好汉勾当”的王英,能被他吸收合伙,创下山寨基业。来了个苏州男人郑天寿,尽管开场是和王英斗上了,他还是充分挖掘,壮大实力。当然了,本身武艺、能力有限,能发展到这种程度不错了。
他热情地接待宋江,不久后依旧热忱地替未来的老大出力,面对黄信则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三对一,虽不精彩但也够热闹的。
当然,别看他好一个火热心肠而似乎豁达处世的汉子,要执行起行规来,那就换了副面孔,罩起寒霜,刮起冷风。宋江一个指示,又合乎绿林法则,于是他不折不扣,立即执行,把刘夫人挥作两段,恼得矮脚虎要和他翻脸,估计平时这个老二被老大的宽容惯坏了,一下子接受不了。
这样一来,他倒在给人们一个端方严正的好印象的同时,客观效果上又显得不太会做人。接下来奔梁山路上,宋江接到石勇转的假噩耗,要死要活地执意返乡,燕顺也留不住。结果而后其他人却都怪起燕顺,蛮可怜的。
典型的直肠子。估计以前之所以经商失利,怕也会是这个缘故。
直肠子的他也更有勇于赴死的一面,尽管好像只有一次,而且很丢脸地不数合就败给了张清,到了必须拨马就走的地步,还被对方示威般地用石子打中从背面打中后心镜。但是我们不会笑话他。
因为梁山好汉当中,像魏续前辈那样明知不敌而主动出阵邀战的亮剑者可不多,武艺低微的燕顺却有此精神,有些人该汗颜。尽管这一幕非常突兀,阵前单挑通常轮不到燕顺,之前张清已经让徐宁、韩滔好看了,燕顺提了根并不趁手的长枪就上了?打黄信还三人组清一色朴刀一起上呢。
被飞石打中背心镜的燕顺最终丧于石宝的流星锤下——石宝杀的梁山好汉中,鲍旭曾仗义救过李逵,邓飞更是义气专业户,燕顺则是临死前正关注着被白钦标枪击中的马麟,自己的直接致死原因和索超一样——燕顺当年在没羽箭面前蒙羞之后,在最后征江南中虽难逃悲惨命运,却也得到了足够的待遇。
(未完待续)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1-20 21:50 编辑 [/i]]
2007-12-7 01:34
陶心
四、铁笛仙马麟————铁笛铜箫今安在?已魂断江南,已魂归江南
如Vitas般高绝清透,如Tom·Waits般低沉粗糙————不知道这组相互矛盾的比方打得是否合适?正所谓“铁笛一声山裂,铜刀两口神惊”,高音伴奏,金属碰撞,厮杀正酣,苍劲如斯。
排座次的时候,笛子由燕青来吹,马麟转而品起了箫,看来确实很有音乐细胞。可惜施耐庵没有去写个马麟弹铁琵琶谈笑退敌之类的。
梁山上有五个江南人士,郑天寿是苏州人,安道全、王定六、石秀、马麟都是建康府人。另外四个都有不同形式的“细腻”的一面,即使是石秀,要不动怒、没来情绪,也未必看得出到底有多强悍。
而马麟的形象,则更具视觉听觉的冲击力。他是金陵城小番子闲汉出身,看来是迁居江南的少数民族或外族行伍后裔,保不准祖上五胡乱中华那会儿也曾横行沙场鬼神避[b](我此言有误)[/b]。不过近几代境况不佳,四处瞎混,充人耳目、帮手。可以想象,年少时的马麟自然也像邓飞那样,没条件也没心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提前踏入社会混帮派,当然有个性特长,会吹铁笛、品铜箫,也许祖传,也许加入帮派时投了个有才艺的师傅。
估计他也遇到了和邓飞一样的问题,离开出生地,到江阳淮南去混了。不过,和邓飞相比,他似乎只表现出好勇斗狠,估计其他事儿主要由别人动脑筋,他乐得。
当然,马麟的厮杀能耐也许在“不成器的小厮”面前可谓威风八面,却在祝龙跟前颇不得志,落了下风,宋江甚至要出动秦明来替换了,不过很快就和扈家妹妹双刀对双刀,风飘玉屑,雪撒琼花,争回了些面子。后来就伐善可陈了。
当他以官军校佐的身份重新踏上江南的土地时,死亡之途也从脚下开始延伸。不知道为什么,通常在马军编队的他,在富阳县的战斗中,和樊瑞等人一起作为步军突击队搞起了巷战。
身边接二连三的死亡,让他丝毫感受不到江南的暖意。白钦的标枪,最终让好汉就这样化作一道阴魂,从此在曾经酷烈、终归清冷的乌龙岭四周徘徊。可叹铁笛失音,铜刀尘封。归来,归来,金陵的老宅依旧无人打扫,睦州山岭的坟堆可有人祭扫?
(未完待续)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1-24 14:12 编辑 [/i]]
2007-12-7 01:34
陶心
五、锦豹子杨林————快意旅行者,莫愁天涯无知交,何日归来
谈到前面四人时,我们通常会感到一种沉重;但要提到杨林,恐怕耳边是豪迈爽朗的畅怀大笑,天南地北的广博见闻,使人觉得豆棚围炉的惬意。
不难想象,这位出生在彰德府(相州,今安阳)的汉子,把靠近辽东的蓟州(尽管历史上北宋时此城在契丹人占领之下)都走遍了,那么恐怕其他地方也游历了不少。他和邓飞多曾合伙,邓飞后来在饮马川扎根,他依然四处巡游。
杨林的武艺应该还是不弱的,“浑铁笔管枪”的使用者通常很有点斤两。他的几次表现也算不差。比如他抖枪开步耍得凶,让悍勇的邓飞都三思而后行,当然结果是老朋友相认,皆大欢喜。又比如探庄时被庄丁所围,他“方才掣出刀,手起伤了四五人”,当不住人多,一发上才被擒——有的朋友觉得这样弱,其实看看全篇小说,真正在已经被动时还被围攻的情况下,能像杨林那样的能有几个。还有下面会提到的两点,也可证明他的水平。
更可观的是他的江湖公关能力,毕竟历经世故,见多识广,轻易就能与戴宗结交,还有甲马待遇,好不快活。到饮马川,也算是介绍人。游子思归,他的下一站就是梁山了,虽然不是最后一站,不过这个选择倒真是不错的。
他是个旅行者,但不是旅游家。旅游家不会犯杨林探祝家庄那样大大咧咧的错误。而旅行者也许生性坦然不故作掩饰,因此粗粗扮做个解梦魇的法师,就上路了,也不管啥曲径通幽,只管捡大路走便是了,结果刮三了。
失误归失误,谁让还得衬托石秀呢?除此之外,杨林做事几乎是精明到了完美,简直如有神助。
他总是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高唐外箭射高廉,水泊边刀卷丘岳。前者高廉气势正盛,他恰到好处一箭射中其肩窝。后者虽然丘岳已经落难,但欺身近前,一刀了账的手段,那时机把握得多么精准,当然对自己的能耐也得很有信心。这两例既能显示他的武力,也凸现了他的精明。
不但精明得神奇,而且还可以说这是个运气好的人,好像《碧玉刀》中的段少爷。杨林的运气最极致地表现在了最后,本来征江南打下杭州后,他倒是霉运当头染了瘟疫,滞留杭州养病,也就没有再上战场。然而到了末脚,除了他和另一个人品不好运气奇好的穆春,其他染病的看护的都挂了。就剩下他俩,和在南边战场上幸存而踏上归程的伙伴会合了。这真是万幸了:十六小彪几乎就要全军覆没,他却“曲线救国”般地回来了。
最后他对“劫后余生”的归宿选择得也很明智,和裴宣到饮马川挂闲职快活去了,待遇享受着,又清闲,还远离恶缘,宋江们何苦呢?当然,追求不一样。
不过,女真人打将过来,相信杨林和裴宣不会干坐着看。
于是老百姓不会遗忘他,除了在《水浒后传》中起到他该起到、能起到的作用之外,杨林还在京剧《三盗令》中出场,尽管主角是被改头换面变得“大智大勇”的蔡庆,相对人是关胜,但我们的杨林依然不可或缺。
锦豹子何日归来?没准就在您身边呢,和您就这么结交上了,爽朗的笑声,历练而豁达的眼眸,而后各奔前程————所谓人在天涯,天涯不远————哪里都会有杨林般的人物,即粗犷刚硬,又明亮暖和,也带一丝狡黠,就这么抖抖衣袖,驱散了自己心头的阴云。
且和锦豹子一同祭奠逝去的豪杰,锦豹子他又要去旅行了,大概还要给关胜将军等人所干的大事帮点忙,则唤一声杨兄长,下次来这里惩治恶人时记得带咱们同去,再会————以此来结束笔者这篇小文,谢谢大家。
(完)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1-20 22:01 编辑 [/i]]
2007-12-7 02:22
火狐天下
一直很喜欢杨林的,看似不起眼,却总能起到很意外的作用,在《后传》中的表现同样出色
2007-12-7 04:40
林冲
好文!:qcool+
贪心的要求再多写几个这样的小人物!:q((+
2007-12-7 06:56
股神博古特4
72个人都可以写写的,这种风格可以出书了
2007-12-7 07:12
ylh2004
佳作:loveliness:
对于欧鹏,俺也是欣赏有之的.:loveliness:
2007-12-7 08:39
右文
欧鹏、邓飞、杨林、马麟,当年乱涂水浒故事时最喜欢这样的组合:lol:
2007-12-7 10:05
立花里子
这五人算是地煞中比较出色的绿林人士了...
2007-12-7 11:27
陶心
敬回#6~#11各位:
深谢诸位捧场咯~~:unsure::unsure::handshake::handshake:
偶以后再得空得多加把劲,争取分类而评,什么屈才型的、特技型的、仪仗型的林林总总,请诸君斧正。
看来也有朋友看好欧鹏、杨林……当然,这五个也都是地煞内中规中矩,尽管各有特色,却能组队推进的好群体,欧、邓、燕、马后来也确实是固定搭配。排名后杨林和周通搭档,李忠却进了步军,真上了正规战场,周通看来还得杨林照应。
2007-12-7 11:34
ylh2004
地煞里除了楼上这五位,再排除孙立\樊瑞这样超强人士,宣赞\吕方和水火二将也算比较强了:loveliness:
2007-12-7 11:35
天涯明月刀
朱武,是地煞中的佼佼者。
2007-12-7 11:38
ylh2004
朱武的强项是阵法,智谋到是很普通,:q```+
2007-12-7 11:44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7 11:38 发表
朱武的强项是阵法,智谋到是很普通,:q```+ [/quote]
招安一事,吴用可被朱武比下去了。
2007-12-7 12:00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12-7 11:44 发表
招安一事,吴用可被朱武比下去了。 [/quote]
看不懂兄弟的意思:doubt:
2007-12-7 12:01
江城子
铁笛仙和三娘马上对阵,一时刀光剑影,的确给他赢得了不少分数。
72地煞很多因为没有盖世武功,作者描写只好另辟蹊跷,反而比很多天罡更加出彩!比如时迁就是典型。
陶心兄好文!:unsure:
2007-12-7 12:02
陶心
[quote]地煞里除了楼上这五位,再排除孙立\樊瑞这样超强人士,宣赞\吕方和水火二将也算比较强了[/quote]
是啊是啊,且宣赞和吕方的个人经历也有可书之处。
[quote]QUOTE:
原帖由 ylh2004 于 2007-12-7 11:38 发表
朱武的强项是阵法,智谋到是很普通,
招安一事,吴用可被朱武比下去了。[/quote]
位置职能与个人经历的关系,朱武比吴用超脱多了,有些时候就会更加清醒些。
最后和樊瑞、戴宗等都作云林野鹤,优哉游哉。
2007-12-7 12:03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7 12:00 发表
看不懂兄弟的意思:doubt: [/quote]
招安,吴用走高某人路线,结果一事无成;而朱武走宿元景的路线,到是有了成效。
2007-12-7 12:06
陶心
回复 #18 江城子 的帖子
谢谢。
确实一些地煞的特色与天罡诸将中要么出身显贵、要么威武如天将是有所不同的,那些地煞则更给普通百姓一种近距离观察体会的感觉,尽管有些人被刻画上了夸张了的特技,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2007-12-7 12:08
ylh2004
[/quote]位置职能与个人经历的关系,朱武比吴用超脱多了,有些时候就会更加清醒些。
最后和樊瑞、戴宗等都作云林野鹤,优哉游哉。 [/quote]
感觉这该是智慧的内容了,和智谋还是有区别的,不过吴用的智谋还是阴谋的成份长点,出奇尚能,用正兵就很普通,比较诸葛亮\刘慧娘\诸葛锦\徐茂公\刘伯温等经典军师形象,差距很明显.
朱武该是擅长正兵的阳谋,阴谋之术不通,所以他对权位的执念当较小,最后可以超脱事外,效仿留候之举,那不是没有原因的.
2007-12-7 12:20
ylh2004
推荐之,希望陶心继续点评水浒地煞里的角色:loveliness:
为本区恢复繁荣出份力.谢谢了:loveliness:
2007-12-7 12:27
陶心
回萧版主:
多谢鼓励!:unsure:
多蒙诸位关照。:handshake:
兄长对朱武“阳谋”、“智慧”之评甚精当,想不好奇谋之人,确实不那么恋权贪功名,则浊世中得以保全。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7 12:29 编辑 [/i]]
2007-12-10 20:03
英扎吉
支持楼主,72地煞中的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人物经你这么一分析,有的回味。。
2007-12-10 20:55
陶心
回复 #25 英扎吉 的帖子
:handshake: 地煞中各有各色,亦可分类而述,希望兄弟姐妹们若有兴趣的话都来捣鼓捣鼓,偶抛砖引玉评了几个典型绿林,伯符便更进一步评了两个降将。不光水浒的,真希望各位一块儿来一个“古典小说小人物点评”潮。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0 20:56 编辑 [/i]]
2007-12-10 21:38
sj19850117
地煞里排名很后面的没面目焦挺,能把李逵打得毫无脾气,为什么排名那么靠后呢?
2007-12-10 21:47
陶心
回复 #27 sj19850117 的帖子
这个“人平生最无面目,到处投人不着”恐怕是个重要原因,而且尽管有李逵这层关系,但作为晚上山的好汉,一则不是董平、张清这样的重点攻坚对象,二则虽然打架猛,但对于上战场而言排位前并没有显目的发挥、也没有指挥队伍的经验,也没有其他特殊技能,所以排得就低了。
2007-12-11 09:13
sj19850117
还有青眼虎李云,上山前好歹也是县都头,排座次时不但位子靠后,还仅仅被安排了个监造房子的闲差。
连李忠这种武艺人品皆不足道的打把式出身的都能混个步军将校呢。
2007-12-11 09:27
孔雀王
焦挺打败李逵,不过靠相扑之术而已,若论战场刀枪厮杀,恐非所长,所以南征的第一战即告壮烈
李云一身武艺被叫去盖房子确实屈才,但李忠能在马上和呼延灼大战十合之上才觉不敌,其实力当不逊燕顺李云之辈
2007-12-11 09:32
陶心
回复 #29 sj19850117 的帖子
李忠上山前是桃花山头领,也就是有绿林职称:titter:,又在三山聚义打青州中也算是“立场坚定”,虽然实力有限;鲁达又总算欠了他点情面;又好歹算是史进的开手师傅,尽管史进从他那里估计学坏的成分多于学武的成分。
李云有绰号但没有绿林职称,他之于梁山的人脉关系严格地说只是朱富,而李逵是和他交手被拆劝后才和他剪拂嘛,何况和李逵搭上关系的人如李云、汤隆、焦挺等人资质不错但都排位不高,总地来说,李云事前只是个算计与利用对象,并不是特定笼络对象,也没有李忠那样的绿林经历,所以上山后排位低些也正常。
不过和陶宗旺等监造房舍嘛——若梁山上没有其他基建干部的话,也就指靠他们人尽其用了。
[quote]焦挺打败李逵,不过靠相扑之术而已,若论战场刀枪厮杀,恐非所长,所以南征的第一战即告壮烈
李云一身武艺被叫去盖房子确实屈才,但李忠能在马上和呼延灼大战十合之上才觉不敌,其实力当不逊燕顺李云之辈[/quote]
偶觉得作战时焦挺、李云、汤隆(在征方腊时会用钩镰枪)都应该跟在李逵战斗小组里,否则李云才叫惨,好不容易有发挥机会,竟然被王寅的转山飞给踹了。:q(+
施耐庵给李忠捎的“武艺低微”四个字的评语,应该是相对于一流而言才是,因为他敌得呼延灼10+合,确实强于燕顺、王英、石勇这样的。而王英居然还被捧的那句“单枪出众”明显是另一个参照系下的,是相对于普通头目而言的。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1 16:11 编辑 [/i]]
2007-12-11 17:46
sj19850117
清风山这山头三个人武艺没一个拿得出手,但因为是宋江的嫡系,在地煞里混的都不错,王英更是钓到了一丈青。
不知要入云龙才能降服的樊瑞、山寨元老杜迁宋万等,心中可有怨言?
[[i] 本帖最后由 sj19850117 于 2007-12-11 17:47 编辑 [/i]]
2007-12-11 18:20
陶心
回复 #32 sj19850117 的帖子
梁山及其他小型山寨,乃至整个绿林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岂能没有社会上的习气?这些人出来闯荡江湖那么久,排位后怨归怨,但也没什么不适应的了。:titter:
2007-12-12 10:20
孔雀王
其他绿林好汉听说梁山听说宋江无不一副神往的表情,惟独他樊瑞敢立山头公然要跟梁山作对,即使被收复也是服于公孙胜之法术,未必心服,这种人岂能重用?
至于杜1000宋10000,这两个名字一听就是凑数型的,本事一般不说(宋万南征第一战就OVER),又是王伦旧部,迫于林冲的武力才屈服的,也是可有可无的人物...
燕顺就不一样了,清风山老大,没有他的清风山,宋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救得花荣,如何收得黄信秦明?
2007-12-12 10:27
韦孝宽
杜迁可不是凑数的,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宋江三十六人里就有摸着云杜千(不是水浒中的杜迁),按道理本当位列天罡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施罗,被贬成跑龙套的了。至于宋万,倒明显是为杜迁凑数的。
要说座次和本事之间的联系,从来都不是成正比的。
2007-12-12 13:39
陶心
:titter: 最后让杜迁活蹦到清溪才挂,也算打击之后末脚对得住他一下,让他有生之年去的趟苏杭,别像宋万兄弟,和焦挺、陶宗旺他们肉夹在稀粥里被喝了,才踏上江南土地就去阎王那里报到了。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2 13:59 编辑 [/i]]
2007-12-17 13:02
伤云
杜1000宋10000......
我觉得地煞里面最值得玩味的还是孙立和樊瑞,在我看来解家兄弟正好占了他们两个的位子。
以前读水浒看得是好汉们的英雄义气,那时候看得热血沸腾。现在看水浒看到的却是流氓行径和勾心斗角,看到吴用下山赚麒麟一段...真是冷了读者的心啊....
这几个地煞是难得的清白人物,最喜欢铁笛穿云双刀如雪,最爱锦豹子交游八方慷慨豪迈,最欣赏的是少华山的兄弟情谊,可惜随着梁山的日益壮大,这些镜头越来越少了....
2007-12-18 10:23
陶心
回复 #37 伤云 的帖子
总觉得排名并不该百分百地根据实力,因为地煞作为一个分支,整体水平自然低于天罡,但其内也得留存少量实力出众者,涵盖智谋、法术、统军、行政各方面,否则强者都去了天罡,结果地煞分支中人人都成为天罡的助手,就没意思了。:loveliness: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3-6 09:15 编辑 [/i]]
2008-2-29 23:21
渔夫
水浒第一好汉──白日鼠白胜呢?:titter:
2008-3-5 20:43
英扎吉
燕顺武艺说得过去。王英李忠、周通施恩王定六郁褒姒孔家兄弟才叫一个烂。
2008-3-6 09:06
陶心
回复 #40 英扎吉 的帖子
燕顺单斗张清时“无数合”(这里意思是没多少合,小于五合)就遮拦不住;打跑黄信时是三人联手,因此总体上他个人武艺并没有良好表现。
王英自然比燕顺更逊一点。
但是,李忠斗呼延灼十余合才败退,周通也坚持了六七合,孔家兄弟中的孔明斗呼延灼二十余合被擒————平心而论,这仨的个人武艺表现都强过燕顺。
郁保四基本没表现,但不能定论,谁让他长得太高是掌旗卫士呢。在东平公厅被k那是没办法。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3-6 09:19 编辑 [/i]]
2008-3-6 10:23
火狐天下
回复 #41 陶心 的帖子
“无数合”和“六七合”“十余合”结果都是败走,能有多大区别
再说孔明二十余合被擒,个人以为表现比败走要低的多了
2008-3-6 15:02
董超
嗯。。先收了再看。:qDD+
2008-3-7 09:56
陶心
回复 #42 火狐天下 的帖子
:loveliness:如果火狐兄这样认为的话,那是理解方式不同,不必讨论了。
但即使照这样的方式理解,英扎吉兄的观点仍难不妥,燕顺仍旧不可能比李忠、周通强,最多说燕顺和周通差不多。
不过有一点,古典小说在行伍格斗描写中通常不是写实的,因此回合数一般是考虑的——即使五六合和七八合可能忽略差异,但四五合与十几二十合两个概念之间还是有落差的,何况是在水浒的描写风格中。水浒在武力描写上是自成体系并严格遵循自己的武力描写体系;而三国演义的武力描写是“双轨制”,既有重点刻画人物的二三十合、数十合、上百合的艺术加工,也有在战势需要或导向所产生的两个过场人物之间就会出现的不三合、不五合即有人授首的场面——似乎更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小可个人在“武评”上更爱评水浒的,对三国则该品味其内的“策略”与“情势”。:loveliness:
毛头星孔明被擒,展现出了呼延灼的能力,也体现了他和呼延灼能力差异的大致范围,但他所支撑了的那前二十合,是燕顺不数合就遮拦不住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真正古代战争中混战多,其人与人之间的搏杀随机性更大、过程更迅速,即使是少见的阵前单挑,也不可能出现秦明对呼延灼斗了将近五十合、看得慕容为呼延担心、呼延却继上次对阵杨、鲁后此番再一次夸海口的情况,真要历史上真有个呼延灼和秦明那样的人物在阵前单挑,哪怕两人武力差异微乎其微(无所谓究竟谁强),马上打起来多数是短期内不是秦明两、三棒落空被呼延灼顺势打中要害,就是呼延灼在两人极为强劲的武力冲撞中瞬间些许的破绽被秦明棒打。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3-7 10:09 编辑 [/i]]
2008-3-7 11:36
董超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8-3-7 09:56 发表
:loveliness:毛头星孔明被擒,展现出了呼延灼的能力,也体现了他和呼延灼能力差异的大致范围,但他所支撑了的那前二十合,是燕顺不数合就遮拦不住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quote]
我觉得更可能是燕顺比毛头智慧。一交手就知道自己不行,打下去必定被擒杀。。不如抵抗几招寻个机会跑了。
2008-3-7 13:15
陶心
回复 #45 董超 的帖子
原文中,燕顺是“遮拦不住”,过程是“无数合”,没几合,算四、五合为妥,没有其他心理刻画。孔明是“武艺不精,只办得上下遮拦”,过程是经过了二十合,也没有其他描写。一个已经挡不住,一个还在挡;呼延灼生擒孔明之前,孔明还是支撑抵挡了二十合,在古典小说中,对于“二十”和不几合之间的差别的判断本来就有两种方法,平直化是一种,层分化是一种。:loveliness:
燕顺相对出场早、相对排得高、绿林形象典型,相比更早出场的李忠、周通则燕顺又无其他污点、不良表现,因此更引人好感倒是的。:loveliness:
2008-3-7 18:35
真不幽默
锦毛虎燕顺,锦豹子杨林,这两个人外号近似,有时候常记混,看了楼主大作,现在明白了.一个是虎,看着凶恶,一个是豹,看着灵活,这回不容易搞混了.
2008-3-16 22:28
吴元叹
他是金陵城小番子闲汉出身,看来是迁居江南的少数民族或外族行伍后裔,保不准祖上五胡乱中华那会儿也曾横行沙场鬼神避。
番子是明朝锦衣卫非编制内的下层差役的统称,简单点说,就是下层的线人。也就是说,马麟的身份是给锦衣卫当差的闲汉,而不是少数民族。
不过番子是明朝用语,而此书初期版本应该在元末明朝,这种称谓本来不该出现。猜测一下的话,要么是原著根本没写马麟的出身,后来的修订者增加的内容。要么就是原来的什么出身,后来不小心改成现在这个样子。
2008-3-17 15:35
陶心
回复 #48 吴元叹 的帖子
:loveliness: 这确是我搞错了,谢谢老吴指出。
打个比方,马麟落草前的身份和40年代后半期蒋经国搞的“大上海青年服务团”的编外耳目差不多了,这些人不是公差,多是当时社会闲散人员、甚至青帮门徒组成,替公差跑腿。
可能脚本中马麟只是个市井闲汉。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3-17 15:37 编辑 [/i]]
2008-3-17 20:44
吴元叹
:ph34r:比如本朝也有自称国安捞些好处而实际就是跑腿和国安根本没有实际联系的灰色人员
2008-3-19 11:40
陶心
回复 #50 吴元叹 的帖子
广义上讲,这类人员不局限于警务情报领域,各行各业都会有。
一直生疑,北宋末二十万人口左右的建康府内,少年的马麟同石秀有无遭遇的可能。王定六家住郊野,多数不认识;而安道全的名声一直很大,石秀虽落魄,但在道上被称为“掀天声价满皇城”,但不知道他们少年时怎么样。
2008-3-19 15:03
沙加1110
要来个水浒少年传吗:lol:
2008-3-19 17:03
陶心
回复 #52 沙加1110 的帖子
:q(+ 没有精力去写咯,北宋版古惑仔?呵呵,俺就等待别人动笔吧。
2008-3-25 13:17
圣西罗的看客
好文章!分析的有道理!
2010-3-6 11:24
付昭霄
最后那个杨,开始我以为是杨春。
2010-3-6 11:43
张洋
好贴,顶之,我当时自己乱改水浒时也喜欢用这些地煞:hz1026:
2010-3-9 12:29
yuciy
杜迁宋万两个,是梁山权力变迁的一个见证,看似可有可无,仔细品来很有感触。
宋江下山打仗的时候,这两哥们几乎从未被带出去过。
晁盖打曾头市,就带上了他们,最后还是靠着他们和三阮把中箭的晁盖死命抢回来。
2010-3-9 14:59
陶心
回复 #57 yuciy 的帖子
呵呵,这哥俩属于节点型人物。
宋万还曾被排入战童贯的九宫八卦阵内,不过“招安十回”不但原作真伪存疑,其内部依然复杂,比如两赢童贯的一赢(九宫八卦阵)不像是施耐庵的风格,而二赢(十面埋伏)又像施耐庵亲笔。
2010-3-10 09:02
苏武
地煞中,这几个我都比较喜欢。《三盗令》中的杨林确实可爱。
个人最推崇的是孙立,可惜地煞头名被吹牛的镇三山拿了。
2010-3-10 10:22
伤云
孙立……孙立上山第一件事就是涮了自己的师兄弟献了祝家庄。这件事的直接后果是挽回了宋江的面子,手尾则是孙立因为卖了兄弟不招人待见。堂堂登州派系的大头目竟然被扔进地煞做小彪将……
那天罡中的戴宗、二解、乃至燕青坐得都有些尴尬,地煞里的孙立和樊瑞则恐怕更有些不平。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0-3-10 10:23 编辑 [/i]][/color]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