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5 21:54
林冲
评荡寇志系列(全文完)
前一段时间,本人写了一系列关于《水浒传》的小说评论,其实本意是想评论一下争议小说《荡寇志》。结果由于为了先说明《荡寇志》在人物性格上是继承《水浒传》的问题,导致连续几篇集中在了《水浒传》的评论上,严重的偏离了本来预想的主题。后来又由于客观原因,思路不能继续,只得将前面的那一组评论更换题目,草草的完结,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鉴于本人和大家对《荡寇志》仍有兴趣,我从今天开始,重新开贴评析《荡寇志》。这次开篇即紧紧抓住主题,决不敢再跑题了。
《水浒传》家喻户晓,情节广为人知,评论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不必担心读者是否对书上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荡寇志》则不同,直接下手评论,大部分未接触过本书的读者将会不知所云。所以本次的《荡寇志》评析将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即边讲故事、边评论的品评方式。先将全书缩成一个简缩版,然后每列出一段故事情节,就作一段评述。这样可以让没读过《荡寇志》的读者看过我这一系列评论后,对该书能有一定的了解。
这次的品评决不仅仅是文学评论、思想评论、人物评论。武评、智评、术评、器评也会占有一定的比重。鲁迅评俞万春的《荡寇志》,“他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写也不坏,但思想实在未免煞风景”,如果局限于《荡寇志》的思想,这本书根本不需要品评,可以直接扔了。如果单作文学人物评论,就会丢掉《荡寇志》的很多精彩内容。所以我在每篇后,都附加一些亮相敌军简介、斩将记录等非文学评论内容。
[color=DarkOrange][color=Magenta]人物能力评价名词解释:[/color][/color]
统御(军),即统兵能力,排兵布阵能力。梁山S人物代表:朱武。
武力(武),即纯武力。梁山S人物代表:卢俊义、关胜、林冲、鲁智深、武松等。
智力(智),即智谋,与统兵能力不尽相同。梁山S人物代表:吴用。
政治(情),即政治能力、后勤能力、为人处事、为官之道等一系列战场之外的能力综合。梁山S人物代表:柴进。
魅力(名),即名声魅力,梁山S人物代表:宋江。
特殊技能,如:弓箭、石子、枪炮、法术、攻防兵器制造、医术、水军等等,只有极少数人拥有,故不列入上面的一般评价中,但会单独指出并给予评价。
S:神乎其技
A:胜于常人
B:中人之质
C:平庸之辈
大致分为以上四个档次,如果人物的某项能力属于某个档次,但是明显有增强或不足时,则用+和-来表示。已经给出的数值,随着文章的进程会有调整的可能。红色代表雷部神将,橙色代表十八散仙等雷部神将的友军,绿色代表朝廷阵营的其他人物,蓝色代表梁山的友军,紫色则代表梁山好汉。官军体系的人于亮相时评价,贼军体系的人于阵亡或被擒时评价,且只评价那些有质量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水镜门生 于 2013-9-5 15:19 编辑 [/i]][/color]
2007-11-15 21:55
林冲
[color=Blue][b]目录[/b][/color]:
[color=Blue]一、开篇气势,3楼
二、陈氏父女,41楼
三、天生死敌,61楼
四、奸寇勾结,73楼
五、忠义强盗,106楼
六、万年永清,133楼
七、武圣传人,166楼
八、又见招安,210楼
九、快意恩仇,222楼
十、仙道民团,245楼
十一、胜败无凭,274楼
十二、雷将统领,323楼
十三、沂蒙条约,339楼
十四、三打兖州,365楼
十五、另类战争,383楼
十六、卖友求生,393楼
十七、逆转良机,419楼
十八、神来一笔,438楼
十九、虎入羊群,449楼
二十、如鲠在喉,464楼
二十一、冷箭天火,473楼
二十二、匹夫之勇,486楼
二十三、臂膀尽失,502楼
二十四、回光一击,519楼
二十五、气愤填膺,538楼
二十六、英雄末路,547楼
二十七、天下无贼,558楼
二十八、忽来道人,561楼[/color]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8-2-1 10:02 编辑 [/i]]
2007-11-15 21:56
林冲
[color=Blue][b]一、开篇气势[/b][/color]
[color=Green]本书名义上还是《水浒传》的续书,自然从梁山写起。书接金圣叹腰斩水浒后的最后一个情节“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写梁山大聚义后当晚,卢俊义做了一场噩梦,梦见长人嵇康手执一张弓,把一百单八个好汉都在草地尽数处决,不留一个。惊出一身大汗,醒转来微微闪开眼,只见“天下太平”四个青字。[/color]
这个情节是本书的总纲,暗喻张叔夜剿平梁山,之后天下太平。后有一段卢俊义的内心独白:
[color=Green]“再不道我卢俊义今年三十三岁,却在这里做强盗。梦虽是假,若只管如此下去,这般景象难保不来。招安不知在何日,可恨那班贪官污吏闪到我这般地位!今日如果做得成,亦未尝不妙。”[/color]
感叹自己际遇的同时,却又不乏对招安的幻想。这是本书中卢俊义性格的总结,和水浒传承接得很好。他不是宋江和吴用,本没有政治野心的卢俊义到了此地,心中充满了无数的矛盾,忠义恩仇始终是他心中的一个结。卢俊义的内心一直在摇摆,这使得他在本书中,性格变得非常的犹豫,丝毫没有了枪棒天下无对的气势。
[color=Green]是夜,忠义堂失火,连“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也被大火卷去。公孙胜驱法仍不能保住忠义堂和杏黄旗。追问失火原因时,才发现大家都作了和卢俊义类似的梦。但宋江仍然将值宿的三十二人全数斩首。[/color]
此处作者先给了梁山当头一棒,开篇即凶兆当头,后来如何能不败。而单单烧去忠义堂和杏黄旗,则是暗讽梁山不忠不义,假替天行道之名了。这里还给了大家暗伏了两个印象:一、公孙胜的法术还不能达到无所不能的境界;二、宋江嗜杀,绝非仁义之辈。
[color=Green]为梁山解石碣天书的道士何玄通用风水理论解释了失火的原因,并带来了一首童谣:[/color]
[color=Green]山东纵横三十六,[/color]
[color=Green]天上下来三十六。[/color]
[color=Green]两边三十六,[/color]
[color=Green]狠斗厮相扑。[/color]
[color=Green]待到东京面圣君,[/color]
[color=Green]却是八月三十六。[/color]
这首童谣则是本书的又一个总结,暗示上天将派下36雷将和宋江殊死相搏,最后于九月初六(八月三十六)在东京市曹斩杀梁山被俘残党。
[color=Green]吴用却曲解成梁山在一百八之外,还会有三十六筹好汉来投。所以宋江重修忠义堂后,设立了两座招贤堂,招募一百八之外的好汉。之后梁山露出本来面目:啸聚到四十五六万人。连次分投下山,打破了许多的州县,各处仓库钱粮都打劫一空,抢掳子女头口不计其数,都搬回梁山泊。用林冲守濮州(梁山西南),呼延灼守嘉祥(梁山东南),八字大开,向着东京。青云山、冷艳山、盐山、清真山都依附了梁山。[/color]
此是梁山全盛时期(政和五年),完全不同于征四寇被动防守等招安的策略。梁山积极主动地攻城略地,抢占有利的战略防御地形,扩大生存空间。作者欲抑先扬,写作手法高明。铺开了再打,总比一百八人窝在梁山,等官军来包围来的精彩。
[color=Green]当然这样一来就不能不引起朝廷的重视了,朝廷命蔡京起兵二十万,攻打梁山。梁山只好派戴宗、周通去东京借徐宁好友范天喜的帮助,打探官军的消息。不料这官军却像脱胎换骨一般,戴宗、周通都魂惊魄荡,暗暗的咂着舌头道:“果然利害!把我们山泊里的操演,直比得没了。如果真来征讨,这般军威,如何敌得?”[/color]
征四寇里是童贯、高俅攻梁山,为避免重复,这里该轮到蔡京了。《荡寇志》里的官军完全不像是北宋的军队,有点汉军威武、虽远必株的味道了。俞万春的逻辑是,官军征剿梁山不利,不是兵的问题。只要良将一到,官军便所向无敌了。[color=Black]这里,俞万春为了给小说添彩,把大炮、鸟枪、佛朗机都加了进去,使《荡寇志》变成了半冷半热兵器的战争,这一点我不褒不贬。[/color]
[color=Green]梁山与朝廷大战之前,俞万春先让雷部神将和天罡地煞来了一场预演。两个都监邓宗弼、辛从忠,攻打梁山的附庸盐山(沧州附近),杀一将、擒一将。宋江只好派秦明、索超、朱仝、雷横前去救援。这是两股势力的第一战,结果梁山十分狼狈,秦明初战马头就被邓宗弼砍掉,几乎丧命!最后,天降大雨冰雹,两边只好罢战。[/color]
以上大致是第一回的内容,作者开篇就给了梁山很多记闷棍。宋江攻城略地,是为不忠,妄杀部下,是为不义。卢俊义心里有严重的死结、吴用对童谣的曲解、公孙胜法术的打折,四个梁山巨无霸光彩未见,弱点已出。战将呢?五虎秦明被人把马头砍落,掀下地来,比当年与史文恭一战还要不堪。反观朝廷,官军如同天兵一般神勇,随便捏两个都监都已经是五虎的级数。奸臣当道似乎是朝廷唯一的软肋,一旦得以解决,不管梁山怎样壮大,覆灭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color=DarkOrange][color=Magenta]亮相武将:[/color][/color]
[color=Red]邓宗弼[/color],保定人(宋时并无此地,应为河北西路保州人),身长七尺五六寸,使两口雌雄剑,各长五尺余。
军A武S智B情B名B
武力应强于秦明,但考虑秦明实力为五虎中最差,加之有轻敌因素,所以邓宗弼的武力应为五虎级数。但作为统兵之人,识得埋伏、撤退之法,胜于一般水平。其他诸项无特殊之处,普通人处理。
[color=Red]辛从忠[/color],保定人(宋时并无此地,应为河北西路保州人),使丈八蛇矛,身长八尺。能使一手好飞标。
军B武S智B情B名B
特技:[飞标],A
武力同为S级,能使飞标,使得他斩将能力大增。但飞标尚没达到神乎其技的水平,给A。其他诸项无特殊之处,普通人处理。
[color=DarkOrange][color=Magenta]斩将擒将记录:[/color][/color]
邓宗弼用埋伏擒盐山头领金毛犼施威,后者被解到东京斩首。
辛从忠飞标杀死盐山头领毒火龙杨烈。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12-10 22:38 编辑 [/i]]
2007-11-15 22:49
gewa2
如果邓辛陶张之类也算武S的话,雷部三十六估计除了刘慧娘各个都是S了,而且不乏S++的超级高手。而且陈希真、云天彪估计是5S的变态,或者云是4S,政差点,做事太刻板。
[[i] 本帖最后由 gewa2 于 2007-11-15 22:52 编辑 [/i]]
2007-11-16 00:54
林冲
[quote]原帖由 [i]gewa2[/i] 于 2007-11-15 22:49 发表
如果邓辛陶张之类也算武S的话,雷部三十六估计除了刘慧娘各个都是S了,而且不乏S++的超级高手。而且陈希真、云天彪估计是5S的变态,或者云是4S,政差点,做事太刻板。 [/quote]
邓辛陶张不给S,那就没有S的人了。事实上在荡寇志里,顶级武将的武力差别并不大,貌视最强的颜树德和顶级中貌视最弱的秦明交手,还打了400回合。我不主张武评过细,分一个大致的档次就可以了。荡寇志里顶级的武将可以找出至少50个人,谁都没有100回合内杀死对方的本事。
2007-11-16 08:22
密林繁星
《荡寇志》武斗,注意,不是武力,平衡太糟糕。
也许单对单,虽然朝廷有略微优势,但是优势不明显,或者说没大到压倒性地步。
但是一对多的时候,也就是武斗时,根本没平衡。
朝廷2S对梁山1S的人,马上干掉;梁山2S甚至3S,每次都搞不定朝廷1S的人,所以打架没法看,朝廷要干掉某某,直接上两个,梁山想赢,对不起,上3个都没用!
2007-11-16 08:56
巴孤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1-15 21:54 发表
前一段时间,本人写了一系列关于《水浒传》的小说评论,其实本意是想评论一下争议小说《荡寇志》。结果由于为了先说明《荡寇志》在人物性格上是继承《水浒传》的问题,导致连续几篇集中在了《水浒传》的评论上, ... [/quote]
我觉得罢教头,没看过荡寇志的就让他们看去
你的评论文章应该针对看过的人,就直接谈你的看法,最多在需要强调或者剖析的时候引用原文或者简述
如果系列评论文章还要去顾及没看过读者的普及问题,我担心你这一个系列又和上一个系列一样把重心偏落。
说话抓重点,写文章也是。
2007-11-16 09:03
巴孤
[quote]原帖由 [i]密林繁星[/i] 于 2007-11-16 08:22 发表
《荡寇志》武斗,注意,不是武力,平衡太糟糕。
也许单对单,虽然朝廷有略微优势,但是优势不明显,或者说没大到压倒性地步。
但是一对多的时候,也就是武斗时,根本没平衡。
朝廷2S对梁山1S的人,马上干掉 ... [/quote]
基本上,这是那些把双方设置得差不多,然后自以为平衡好得作者常用的手段
类比反三国,也是这样,曹魏的牛将其实相对演义被拔高了的,东吴牛将更是拔高了许多
但还是被蜀汉几乎毫无损伤的干掉了
核心就在于,双方的上马都可以击败对方的中马,但是蜀汉的上马是要斩将的,而曹魏东吴的上马只能是杀兵不杀将。然后最后魏国吴国的上马就被对方一群上中下马围攻死了。
2007-11-16 09:14
孔雀王
"考虑秦明实力为五虎中最差"?
又见秦明武力为五虎中最差的论点!
还请LZ列举两个事实:
1.五虎中除了关胜外,其他人在与秦明的交战中都占上风
2.五虎中除秦明外的其他人对史文恭的战绩优于秦明
如果找不到这两个事实中的任何一个,何谈秦明实力为五虎最差?
2007-11-16 09:20
冒牌
题外话,《荡寇志》里没有秦明最弱的表现。
《水浒传》里面,董平排名最低,在九宫八卦阵中,居于阵角,也比其他四虎为低。
按作者的意图,应该还是董平最弱。
2007-11-16 09:38
陶心
教头又开一好文咯。期待更新ing。
确实,《荡寇志》开篇就在营造“盛极必衰”的气氛,当人们初看时感叹“这伙官军难对付”的时候,也许还未必想到,余万春是双管齐下,还有一条民团线。他让以云天彪为首的“官军线”和以陈希真为首、蒙阴人等为重要帮凶的“民团线”都先经历挫折,然后又把其复起振奋与奸臣失势扭结起来,两条线最终合并为雷系一体,这样可谓“大气”的情节架构,就艺术上的确有它的可看性。
在军事上,余万春对战略战术的描写也发挥了他的“特长”,可惜在细节处理上,余万春似乎更追求动作精彩而像楼上几位兄长所言,他出于某种目的而“必须”牺牲平衡性————他既要让官军赢,又不能让梁山好汉个人都太孱弱而丧失精彩性,所以必然会砸坏打斗的平衡性————有趣的是,客观效果上,屡次的多挑一又“成全”了关胜、呼延灼、董平、秦明的“形象”,当然这要么是无心效果,要么即使是余万春有意为之,也是为了衬托“主流”人物的勇武(虽然杀之靠多人,但赢之则单人即可了)以及大势所趋。
而这样来设定,有些地方反而会影响他在军事战术描写上的精彩,因为人们看了后,会感到无论官军战术多高明、装备多强悍、个人多勇武,结果还是有胜之不武的嫌疑。:titter:当然,这也许不是余万春写作水平的问题,而是主题上的,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反梁山可是个不讨好的主题。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1-16 10:57 编辑 [/i]]
2007-11-16 09:39
韦孝宽
七、谁是武圣的传人?
这个有意思,荡寇志里云天彪单挑关胜完全就是关羽对庞德的翻版,不过云偷了关胜祖宗的台词,却又偷了庞德暗器取胜的手段,而且全书都故意把关胜是关羽之后忽略掉了。
2007-11-16 09:43
陶心
回复 #12 韦孝宽 的帖子
:titter:余万春即要搬出“武圣”的招牌,又不得不面对原著中的关胜,所以采取了“淡化、无视”的方法,效果上更衬托出一个必兴、一个必衰的大势,但这种处理,会给他在整体情节铺设上蒙阴影。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1-16 09:48 编辑 [/i]]
2007-11-16 09:46
陶心
回复 #9 孔雀王 的帖子
孔雀兄:小弟觉得你的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可以另开一贴和楼主讨论为好。小弟以为:毕竟楼主的主旨不是要讨论梁山武力、所包含的武评也不是分值精细化式样的,因此秦明在五虎中无论武力排第三还是第五,都不打紧哈。:lol: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1-16 09:47 编辑 [/i]]
2007-11-16 09:49
密林繁星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11-16 09:03 发表
基本上,这是那些把双方设置得差不多,然后自以为平衡好得作者常用的手段
类比反三国,也是这样,曹魏的牛将其实相对演义被拔高了的,东吴牛将更是拔高了许多
但还是被蜀汉几乎毫无损伤的干掉了
核心就在 ... [/quote]
我觉得反三这点做的相对好些,魏吴牛人不是阵亡就是自刎,很少被围殴致死;反观说岳、封神、荡寇,都是人多扁人少,看了反而替那些死的人鸣不平。
2007-11-16 09:55
密林繁星
七、谁是武圣的传人?
关胜死的早也是有有原因的,不死势必抢云天彪的戏。
不过关胜、朱仝VS云天彪、风会,想想就有意思:titter:
PS:貌似偷庞德暗器取胜的不是云天彪,而是潘什么来着?潘泽?
2007-11-16 09:59
陶心
回复 #16 密林繁星 的帖子
记得是傅玉,秘书型的将领。
2007-11-16 10:02
韦孝宽
傅玉飞锤打关胜嘛。
让别人出手效果比自己出手好,而且还保住自己“没有暗箭伤人”的名声,一举两得,这点比庞德高明。
2007-11-16 10:50
ylh2004
此贴一开,古区顿时热了,:lol:
暂时不发表意见,继续等待浇头下文.:loveliness:
2007-11-16 15:33
巴孤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1-16 09:43 发表
:titter:余万春即要搬出“武圣”的招牌,又不得不面对原著中的关胜,所以采取了“淡化、无视”的方法,效果上更衬托出一个必兴、一个必衰的大势,但这种处理,会给他在整体情节铺设上蒙阴影。 [/quote]
据说原先版本里面把关胜作“冠胜”
2007-11-16 16:3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11-16 15:33 发表
据说原先版本里面把关胜作“冠胜” [/quote]
齐鲁书社版的有说明。
[b] 本书即以徐佩珂所刻之南京刊本为底本整理校点,保留了古月老人等人的《序》、原书作者自题《荡寇志缘起》和人物像,删去评语。整理过程中,对原书明显的错讹径予改正,如在第一三三回中,将“邓忠弼”改成“邓宗弼”;避讳字则恢复本字。清末的一些习惯用字,某些容易引起误会或者容易造成歧义者,如半响 (晌)、虚幌(晃)一枪、仍就(旧)等,将其改为括号内的用法规范的汉字;原书中用字前后不统一者,如著(着)、札(扎)、轮( 抡)、很很(狠狠)等,也将其改为括号内的用法规范的汉字。除上述情况外,一般不作改动。此外,由于本书是作为《水浒传》的续书存在的,所以,书中人物的姓名自有其一致性和延续性,故在整理过程中,[color=Red]将底本中的“徐凝”仍写作“徐宁”,将“冠胜”写作“关胜”[/color],以便读者能更好地将人物对号入座。底本中由于作者粗疏而存在的前后矛盾之处,如第八十九回倒数第五自然段写青云山头领姚顺作为大头领狄雷的使者,本已被祝永清和陈丽卿斩首,但紧接着在下一段却又作为战将出现,并且写其是被斩于阵上—— 诸如此类,整理本不作订改,以存其原貌。[/b]
2007-11-16 16:47
夏侯懋
好文章,期待ING:unsure:
教头的历史评价怎么也用的CCZ的MOD?:titter:
2007-11-16 18:58
英扎吉
支持教头,写的好。。文化太高了
2007-11-16 19:10
双枪董平
期待教头下文:victory:
2007-11-16 19:16
林冲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11-16 08:56 发表
我觉得罢教头,没看过荡寇志的就让他们看去
你的评论文章应该针对看过的人,就直接谈你的看法,最多在需要强调或者剖析的时候引用原文或者简述
如果系列评论文章还要去顾及没看过读者的普及问题,我担心你这一个系列又和上一个系列一样把重心偏落。
说话抓重点,写文章也是。[/quote]
尽量了,情节介绍也占不了多大的比重。要是一点都没有,讲起来太干。
更何况我在这里普及荡寇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lol:
以后你就知道了。:titter:
2007-11-16 19:22
林冲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1-16 09:38 发表
教头又开一好文咯。期待更新ing。
确实,《荡寇志》开篇就在营造“盛极必衰”的气氛,当人们初看时感叹“这伙官军难对付”的时候,也许还未必想到,余万春是双管齐下,还有一条民团线。他让以云天彪为首的“官军线”和以陈希真为首、蒙阴人等为重要帮凶的“民团线”都先经历挫折,然后又把其复起振奋与奸臣失势扭结起来,两条线最终合并为雷系一体,这样可谓“大气”的情节架构,就艺术上的确有它的可看性。
在军事上,余万春对战略战术的描写也发挥了他的“特长”,可惜在细节处理上,余万春似乎更追求动作精彩而像楼上几位兄长所言,他出于某种目的而“必须”牺牲平衡性————他既要让官军赢,又不能让梁山好汉个人都太孱弱而丧失精彩性,所以必然会砸坏打斗的平衡性————有趣的是,客观效果上,屡次的多挑一又 “成全”了关胜、呼延灼、董平、秦明的“形象”,当然这要么是无心效果,要么即使是余万春有意为之,也是为了衬托“主流”人物的勇武(虽然杀之靠多人,但赢之则单人即可了)以及大势所趋。
而这样来设定,有些地方反而会影响他在军事战术描写上的精彩,因为人们看了后,会感到无论官军战术多高明、装备多强悍、个人多勇武,结果还是有胜之不武的嫌疑。当然,这也许不是余万春写作水平的问题,而是主题上的,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反梁山可是个不讨好的主题。[/quote]
反梁山想写好也不难,八爪的那个贼三就处理得很好。这就只能说老俞的技巧有限,为了反而反,反的太直接、太不留余地。所以中心思想上就落了下层。
2007-11-16 19:25
林冲
“徐宁”写作“徐凝”,是为了避道光旻宁的讳。
“关胜”写作“冠胜”,是因为俞万春认为关胜从贼,不配姓关。
其实还有一个,“穆弘”在荡寇志里写成了“穆洪”,避谁的讳我就不消说了。
楼下弓公公说:反了: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11-16 20:03 编辑 [/i]]
2007-11-16 19:29
林冲
[quote]原帖由 [i]密林繁星[/i] 于 2007-11-16 08:22 发表
《荡寇志》武斗,注意,不是武力,平衡太糟糕。
也许单对单,虽然朝廷有略微优势,但是优势不明显,或者说没大到压倒性地步。
但是一对多的时候,也就是武斗时,根本没平衡。
朝廷2S对梁山1S的人,马上干掉;梁山2S甚至3S,每次都搞不定朝廷1S的人,所以打架没法看,朝廷要干掉某某,直接上两个,梁山想赢,对不起,上3个都没用![/quote]
梁山才几个S的人,那禁得起老俞这么折腾。其实梁山最大的亏还不是吃在这里,一个陈希真的法术、一个刘慧娘的攻防器械,梁山就没得玩了。
2007-11-16 19:44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1-16 19:25 发表
“徐凝”写作“徐宁”,是为了避道光旻宁的讳。
“冠胜”写作“关胜”,是因为俞万春认为关胜从贼,不配姓关。
其实还有一个,“穆弘”在荡寇志里写成了“穆洪”,避谁的讳我就不消说了。 [/quote]
反了,反了,教头啊。:sleep:
2007-11-16 20:11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1-16 19:16 发表
尽量了,情节介绍也占不了多大的比重。要是一点都没有,讲起来太干。
更何况我在这里普及荡寇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lol:
以后你就知道了。:titter: [/quote]
别人不知,俺是清楚的,:loveliness:
2007-11-16 23:31
火狐天下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1-16 19:16 发表
更何况我在这里普及荡寇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lol:
以后你就知道了。:titter: [/quote]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1-16 20:11 发表
别人不知,俺是清楚的,:loveliness: [/quote]
看你们一唱一和的,莫非是水浒MOD?
三条线,一条招安征四寇,一条不招安打荡寇志人物,第三条神话线回三国时代,恩,就这样,不错: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火狐天下 于 2007-11-16 23:34 编辑 [/i]]
2007-11-17 01:02
夏侯懋
[quote]原帖由 [i]火狐天下[/i] 于 2007-11-16 23:31 发表
看你们一唱一和的,莫非是水浒MOD?
三条线,一条招安征四寇,一条不招安打荡寇志人物,第三条神话线回三国时代,恩,就这样,不错:titter: [/quote]
看来是这么的说:titter:
2007-11-17 01:07
石敢当
老俞读水浒的水平、深入程度是挺高的,这从序篇可以看出
但写反水浒的水平就不敢恭维了,至少我是越看越没隐。。
2007-11-17 07:23
林冲
[quote]原帖由 [i]火狐天下[/i] 于 2007-11-16 23:31 发表
看你们一唱一和的,莫非是水浒MOD?
三条线,一条招安征四寇,一条不招安打荡寇志人物,第三条神话线回三国时代,恩,就这样,不错:titter: [/quote]
表瞎想,你这个一条线就够做一个MOD了。
2007-11-17 09:26
巴孤
[quote]原帖由 [i]石敢当[/i] 于 2007-11-17 01:07 发表
老俞读水浒的水平、深入程度是挺高的,这从序篇可以看出
但写反水浒的水平就不敢恭维了,至少我是越看越没隐。。 [/quote]
为反而反,透过那纯熟的笔法,我几乎可以看见作者在背后咬牙切齿地将梁山众将一个一个干掉的深仇大恨.这种心态下对待文中的一半主角,自然会让有不同政见的读者看的了无生趣了.说岳里面的金兵都还有可爱的地方.
2007-11-17 09:34
巴孤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1-16 19:22 发表
反梁山想写好也不难,八爪的那个贼三就处理得很好。这就只能说老俞的技巧有限,为了反而反,反的太直接、太不留余地。所以中心思想上就落了下层。 [/quote]
单就"反水浒"的角度,贼三相对荡寇志,自以为这三点做的比较好
(1)欲压先扬,先写梁山如何深谋远虑忍辱负重,嚣张一时,不惜用三国名将的鲜血为他们铺垫威望,让部分读者对这个草寇政权,尤其是宋江吴用的这种下作计策不满.这一点上,荡寇志连虚构出来的毫无群众基础的官兵大将们都基本舍不得牺牲一个,36雷将毫发无损,自然显得假了.
(2)不一棍子打死.梁山的事业没错,很多好汉也是好的,比如林冲鲁智深史进.或许让人反感的只是宋江吴用等人的心思,但这种心思其实从一个方面无非政治而已.卢俊义值得同情,樊瑞的撺掇也未尝不是道理.写出行为,让读者自己去评价感受.荡寇志则是首先定调子梁山就是坏的,对108人务必要歼灭殆尽,不留后路,而且虽然不敢把其中一些人写的太恶,潜意识里面还是不愿意他们有好下场和好表现,于是除了梁山一边险恶就是憋闷,没有热血镜头,自然让人看的大不爽.
(3)贼三国里面梁山的失败,有本身实力差距,有宋江吴用顾虑不周(草寇心思),有内部矛盾,也有运气成分等等.整个崛起到没落的过程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各方面的努力结果.而荡寇志里面看完就是一个结论:梁山之所以覆灭,乃是因为官兵英明神武.所以一开始就注定了的.这样自然让人不服了.
2007-11-17 09:3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11-17 09:34 发表
单就"反水浒"的角度,贼三相对荡寇志,自以为这三点做的比较好
(1)欲压先扬,先写梁山如何深谋远虑忍辱负重,嚣张一时,不惜用三国名将的鲜血为他们铺垫威望,让部分读者对这个草寇政权,尤其是宋江吴用 ... [/quote]
在这几点上,残水浒做得也比荡寇志好一些
2007-11-17 09:45
巴孤
残水浒就是太简略了一点,内部斗争写的挺漂亮,尤其吴用架空宋江到前台
2007-11-18 09:42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1-16 19:16 发表
尽量了,情节介绍也占不了多大的比重。要是一点都没有,讲起来太干。
更何况我在这里普及荡寇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lol:
以后你就知道了。:titter: [/quote]
:mellow:还卖关子?教头早点填坑哦~
2007-11-27 18:58
林冲
2楼作了目录更新。
2007-11-27 19:01
林冲
[color=Blue][b]二、陈氏父女[/b][/color]
[color=Green]戴宗、周通、范天喜探完军情,于东京四处看热闹时,引出了本书的男女主角——陈希真和陈丽卿。又是高衙内,又是上香,又是调戏良家妇女,可惜这次高衙内运气不好,对手不是林冲和林娘子,换成了陈希真和陈丽卿。女李逵上来就给了高衙内一个下马威,要不是被陈希真拉开,高衙内定不能逃过此劫。缓和了局面后,陈氏父女定下了“走为上”的策略。不过由于陈希真必须祭炼五雷都箓大法,只好先采用唱筹量沙的计策,跟高俅、高衙内一伙人虚以委蛇起来。先收高衙内做了干儿子,然后让高衙内和陈丽卿以义兄妹的关系互相来往,后来甚至假意应承了婚事。虽然被高俅的幕僚孙静看破,但辅强主弱,终无着落,高俅对孙静的建议不能尽用。终于被陈氏父女逃脱,逃脱的时候还居然割了高衙内的耳鼻。[/color]
上面就是故事的大概,相似的事情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林冲家破人亡,被逼上梁山。陈希真虽然被四海通缉,但整个过程于己无损,却着实潇洒的将高俅玩弄一把。那么就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的产生原因。
林冲的娘子不会武艺,一开始只能被动挨打。林冲出现后,虽然怒目而视,但内心“先自软了”,毕竟是顶头上司的公子。这样一来,威没有立成,反到结下了怨。结怨的原因在于林冲让高衙内失去了“再进一步”的可能,高衙内只剩下陷害这一种选择了。
陈丽卿这母老虎则不同,上来对高衙内的那一顿打,看似将人得罪了个透,其实恰到好处。巧就巧在立了威的同时,陈希真及时的到来能让高衙内有了一种由逆到顺的感觉。再加上陈希真给足了高衙内面子,高衙内反倒替陈希真劝起了他的手下来:“陈老希是我的至交。吃些亏也说不得。”这种心理过程让高衙内虽然挨了打,但是并不难堪,而且似乎存在着“再进一步”的可能。更何况高衙内这种人吃了女人打,一般来说反而不会记仇。俗话不是说: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吗。
相比之下,林冲的到来,让正在步步得手的高衙内产生一种由顺到逆的感觉,场面收的非常的冷。高衙内怏怏不乐,夺他人妻又不可能做的正大光明,就导致使出了托陆谦赚林娘子那样的下策,彻底让两边撕破了脸。林冲后面的悲剧结果也就不能避免了。
当然,陈希真无官一身轻,容易把事情看得开,这才是陈希真能全身而退的原因。相反,林冲对仕途仍然抱有幻想,抱有幻想又太过刚直;太过刚直从而恶了高太尉,恶了高太尉后却仍不能放下仕途。痛哉!林娘子。惜哉!教头。
陈希真父女能成功逃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陈希真的法术精深。他逼起了方圆十二里的大雾,使得父女二人成功的混出东京。后来,陈丽卿在冷艳山与强人厮并时:
[color=Green]他双手画起印诀,念动真言,运口罡气吹入,向空撒放。半天里,豁硠硠的起了个震天震地的大霹雳,轰得那山摇地动,空中那些雷火,撇历扑碌成块成团的跌下来,四面狂风大起。然后,陈丽卿得那个霹雳助她的威势,精神越发使出来。[/color]
陈希真的五雷都箓大法,比公孙胜的五雷天罡正法还要强大。逼雾、放雷根本算不得什么。按这部书的逻辑,一般的常规作战算是冷兵器战争,级别最低。偶尔会出现复杂的冷兵器和热兵器,可以稳胜常规的冷兵器,但还不是必胜。法术在这部书里,则是封神榜级别的,而且是绝对凌驾于所有其他冷热兵器之上,只能用法术来破解。陈希真在这部书里拥有像白骨幡和照妖镜这样级数的法宝。后来凌振欲用火炮轰塌他的摄魂九阳神钟,火炮竟然会屡屡无故自爆。俞万春这样一个鸦片战争时代的中国文化人能有这样的逻辑,中国人想到用猪狗血、屎尿去破红夷大炮的逻辑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法术的级别最高,又有了陈希真这样一个稳压公孙胜一筹的敌人。梁山有不亡的理由吗?更何况,陈希真兵法一流、武艺一流、智谋也一流。梁山好汉都是能人,俞万春就偏偏要弄出几个神来。不过陈希真的法术仍有破绽。陈希真父女逃亡路过冷艳山卖人肉的黑店时,幸好陈希真不喜欢吃肉馒头,避过了一劫。否则吃了人肉,道法将被破去。只可惜这个死穴,梁山是无法利用的上了。
他女儿陈丽卿是何许人也?我看大致相当于花荣、李逵、扈三娘的合体。标致的大美人,武艺超群又力大无穷,神乎其技的箭术,嗜血嗜杀成性,这些特点及于一身造就了这本书的女主人公。漂亮外表下的一个杀人魔王!色狼们的克星(高衙内、周通、王英)!
陈丽卿第一次杀人,是逃亡前杀死两个承局魏景、王耀,由于没有经验被喷了一脸的鲜血。按说在这样一个逃亡之际,陈希真应该告诉女儿如何避免身上溅血,防止以后惹人注意。结果陈希真说:
[color=Green]“凡是迎面去杀人,总要防他血射出来。今幸而不是厮杀,不然,眯了两眼怎使手脚?”[/color]
好个陈希真,这是一个号称闲云野鹤的修道之士说出来的话吗?她女儿的回答更经典,
[color=Green]丽卿笑道:“孩儿却从不曾干过,却不道这般爽利。”[/color]
我打了一个冷战!陈丽卿的性格,有这一句话就足够了。
[color=DarkOrange][color=Magenta]亮相武将[/color][/color][color=Magenta]:[/color]
[color=Red]陈希真[/color],东京人,使丈八蛇矛,兵法、智谋一流,法术精深
军S武S-智S情S名A
特技:[法术],S+
军、武、智、情、名,样样精通。虽然一开始声望稍差了一点,不过也算在江湖上小有名气了。统军、智谋、人情世故自不必说,难得的是武艺也毫不逊色,似乎可以媲美林冲,但毕竟年纪较大,且没有擒敌斩将纪录(擒公孙胜、擒樊瑞属于另外一个系统范畴),武力评为S-。
抛开五围,陈希真真正的杀手锏是无可匹敌的法术,梁山的两大噩梦之一(另一个是刘慧娘的现代化武器)。
[color=Red]陈丽卿[/color],东京人,使三十六斤梨花古定枪,弓箭神乎其技
军C武S智C情C名B
特技:[箭术],S
S的武力、S的特技箭术加上嗜杀的性格,造就了陈丽卿的斩将杀敌能力,是本书中斩杀梁山好汉最多的武将。不过除了拼运气胜了花荣以外,斩将的质量普遍不高,武艺高则高矣,但还达不到超一流的水平。其他能力则不敢恭维,有勇无谋,虽然后期也许算是有所提高。
[color=Green]孙静[/color],高俅幕僚
军S武C智S情A名B
为人极有机谋,浑身是计,又深晓兵法,凡有那战阵营务之事件件识得。如果不是高俅不能言听计从,陈希真父女未必逃脱。大才!可惜高俅不能用。
[color=Green]胡春[/color],使一口泼风刀。高俅部将
军B武S智B情B名B
[color=Green]程子明[/color],山西人,唤做金毛铁狮子。使一枝五指开锋浑铁枪。高俅部将
军B武S智B情B名B
二人均是高俅部将,武艺均能达到五虎水平。
[color=DarkOrange][color=Magenta]斩将擒将记录[/color][/color][color=Magenta]:[/color]
无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12-10 22:38 编辑 [/i]]
2007-11-28 03:49
林冲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11-17 09:34 发表
单就"反水浒"的角度,贼三相对荡寇志,自以为这三点做的比较好
(1)欲压先扬,先写梁山如何深谋远虑忍辱负重,嚣张一时,不惜用三国名将的鲜血为他们铺垫威望,让部分读者对这个草寇政权,尤其是宋江吴用的这种下作计策不满.这一点上,荡寇志连虚构出来的毫无群众基础的官兵大将们都基本舍不得牺牲一个,36雷将毫发无损,自然显得假了.[/quote]
毫发无损,那倒也没有!
虽然号称是36雷将,其实与梁山为敌的远远不止36人。给梁山造成重创的徐槐、任森、颜树德三人组就都挂了。
2007-11-28 10:29
密林繁星
回复 #42 林冲 的帖子
那个是所谓18客星,18客星可都是挂的.
不过阵上死的终究不多,大部分是自刎\老死\病死
2007-11-28 10:59
ylh2004
胡春,使一口泼风刀。高俅部将
军B武S智B情B名B
程子明,山西人,唤做金毛铁狮子。使一枝五指开锋浑铁枪。高俅部将
军B武S智B情B名B
二人均是高俅部将,武艺均能达到五虎水平。
这两东西的武力应该偏高了,类似水浒里的丘岳与王文斌,好大的名头,但实际战斗力却很难说.:loveliness:A+足了,上S还是要靠战绩来说话.
[[i] 本帖最后由 ylh2004 于 2007-11-28 11:02 编辑 [/i]]
2007-11-28 11:06
密林繁星
支持楼上那个,陈希真的战绩都上不了S,别说这两货色了!
2007-11-28 11:52
巴孤
卢俊义武力应该s+罢
2007-11-28 12:01
巴孤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1-16 19:16 发表
尽量了,情节介绍也占不了多大的比重。要是一点都没有,讲起来太干。
更何况我在这里普及荡寇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lol:
以后你就知道了。:titter: [/quote]
我猜猜,难道是<反荡寇志>?
2007-11-28 12:11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11-28 12:01 发表
我猜猜,难道是<反荡寇志>? [/quote]
虽不中,不远矣.:loveliness:
2007-11-28 12:28
licw125
董平好像在这里是被两个人给拾掇的,还是偷袭的。
秦明倒是被一个人做掉的。从这可以看出秦明是五虎中武艺最差的。但是很勇猛。
2007-11-28 13:56
密林繁星
[quote]原帖由 [i]licw125[/i] 于 2007-11-28 12:28 发表
董平好像在这里是被两个人给拾掇的,还是偷袭的。
秦明倒是被一个人做掉的。从这可以看出秦明是五虎中武艺最差的。但是很勇猛。 [/quote]
董平是被韦海英偷袭的,当然是两个人
秦明是被韦海英偷袭的,封住下盘,逼住狼牙棍
2007-11-28 15:11
无为楼主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1-28 10:59 发表
胡春,使一口泼风刀。高俅部将
军B武S智B情B名B
程子明,山西人,唤做金毛铁狮子。使一枝五指开锋浑铁枪。高俅部将
军B武S智B情B名B
二人均是高俅部将,武艺均能达到五虎水平。
这两东西的武力应该偏高了,类似水浒里的丘岳与王文斌,好大的名头,但实际战斗力却很难说.A+足了,上S还是要靠战绩来说话.
[/quote]
这两个人战绩不多,但确实非常牛,胡春三次大战看到高俅红了眼、暴怒状态的林冲而不落下风,程子明一枪刺伤八骠之首的花荣,绝对是五虎水平
2007-11-28 15:27
无为楼主
[quote]原帖由 [i]密林繁星[/i] 于 2007-11-28 13:56 发表
董平是被韦海英偷袭的,当然是两个人
秦明是被韦海英偷袭的,封住下盘,逼住狼牙棍 [/quote]
董平是被金成英、韦扬隐联手,两条枪一齐扎死的;
秦明是在与颜树德死拼激战四百回合后,被任森插手用枪封住了上三路,颜树德乘机大刀卷入,将其砍下山涧。
2007-11-28 16:13
巴孤
可见官兵之无耻,明明鼹鼠德已经占了上风,居然突然出生力军来二对一偷袭,而且还是一马一步大战徒步的
2007-11-28 16:2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无为楼主[/i] 于 2007-11-28 15:27 发表
董平是被金成英、韦扬隐联手,两条枪一齐扎死的;
秦明是在与颜树德死拼激战四百回合后,被任森插手用枪封住了上三路,颜树德乘机大刀卷入,将其砍下山涧。 [/quote]
秦明的对手比董平的对手牛。
估计在俞万春来看,秦明也比董平牛。
2007-11-28 16:34
沙加1110
双枪将就要被双枪扎死:qDD+
2007-11-28 18:08
无为楼主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11-28 16:13 发表
可见官兵之无耻,明明鼹鼠德已经占了上风,居然突然出生力军来二对一偷袭,而且还是一马一步大战徒步的 [/quote]
估计还是为了照顾秦明的面子吧,虽然炎暑德比秦明要强,但老俞笔下的梁山五虎个个不弱,不暗算、不偷袭,单挑是很难搞定的,加个生力军后才速杀秦明,让人能够接受点。正如最后呼延灼车轮大战,力气都耗得差不多了,但老俞还是安排辛葱粽无耻地动用了标枪……
[[i] 本帖最后由 无为楼主 于 2007-11-28 18:11 编辑 [/i]]
2007-11-28 19:05
林冲
[quote]原帖由 [i]密林繁星[/i] 于 2007-11-28 10:29 发表
那个是所谓18客星,18客星可都是挂的.
不过阵上死的终究不多,大部分是自刎\老死\病死 [/quote]
肯定不止36+18=54个,不信以后我列举给你看。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1-28 10:59 发表
这两东西的武力应该偏高了,类似水浒里的丘岳与王文斌,好大的名头,但实际战斗力却很难说.A+足了,上S还是要靠战绩来说话.[/quote]
我一开始也想这样评,但两人的确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见51楼。
2007-11-28 19:09
林冲
这贴又沦为武评贴了!:q(+:qDD+
2007-11-28 19:13
ylh2004
回复 #57 林冲 的帖子
这到是俺看书不仔细了:loveliness::qDD+
不过感觉荡寇里官军里准一流\一流的高手太多了,不过卢俊义水平的超一流却是不多,除了颜树德,没见别的人和梁山好汉中的一等猛将的一对一单挑有绝对优势.
建议教头对武力提高等级要求,对S要求标准再提高些,如祝永清\栾挺玉\哈云生\史进\孙立这个级别降低到A级处理.
2007-11-28 19:15
林冲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1-28 19:13 发表
这到是俺看书不仔细了:loveliness::qDD+
不过感觉荡寇里官军里准一流\一流的高手太多了,不过卢俊义水平的超一流却是不多,除了颜树德,没见别的人和梁山好汉中的一等猛将的一对一单挑有绝对优势.
建议教头 ... [/quote]
等写完以后再整理吧!:loveliness: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