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评荡寇志系列(全文完)


2007-12-15 11:1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15 11:05 发表
这几个家伙就更不行了,:qP+
柴进的话,身份背景很好,但个人能力太弱了 [/quote]
朱武肯定比吴用强。
柴进去策反二蔡,到方腊那里当内奸,干的都不错啊

2007-12-15 14:02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12-15 11:12 发表

朱武肯定比吴用强。
柴进去策反二蔡,到方腊那里当内奸,干的都不错啊 [/quote]
朱武除了懂点阵法外,其余方面无出采之处了,做一个称职军师他还远远不够格,对抗刘慧娘就更是毫无胜算了.
至于柴进,做做无间道偷香窃玉还行,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见识寻常\思想单纯还缺少枭雄之气,望之不似领袖,秦淮河畔与粉头对诗才是他的特长,除了生得好皮相,不过寻常人物.
与他们相较,宋江\吴用的素质是要强悍很多的.:titter:黑三厚黑无用狠,算得一对好搭档.
矬子当中选将军,梁山原一百单八人中选领袖和军师,黑三和无用还是名至实归的.
至于卢俊义,有勇无谋之辈,不值一提.:loveliness:
还是做好他肌肉男的本份算了.

[[i] 本帖最后由 ylh2004 于 2007-12-15 14:05 编辑 [/i]]

2007-12-15 17:07 gestapo001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15 14:02 发表

朱武除了懂点阵法外,其余方面无出采之处了,做一个称职军师他还远远不够格,对抗刘慧娘就更是毫无胜算了.
至于柴进,做做无间道偷香窃玉还行,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见识寻常\思想单纯还缺少枭雄之气,望之不似领 ... [/quote]
黑三貌似也强不到哪里去,一刀笔吏耳,贼三中的柴进能力可不弱,南面称孤啊!还有李俊可不可以深挖一下,后水浒中的舵手啊.说到谋士,地煞中的萧让,蒋敬行不行呢?

2007-12-15 17:36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gestapo001[/i] 于 2007-12-15 17:07 发表

黑三貌似也强不到哪里去,一刀笔吏耳,贼三中的柴进能力可不弱,南面称孤啊!还有李俊可不可以深挖一下,后水浒中的舵手啊.说到谋士,地煞中的萧让,蒋敬行不行呢? [/quote]
黑三能力是有的,绝非等闲角色,不过太过委琐,行为对不起群众,故:cai:之.
李俊确是可以深挖的角色,有勇有谋,颇有见识.
至于萧让,蒋敬,白面书生,不堪大用.

2007-12-15 19:03 林冲
等我写完了评论篇,凉上三个月后,看看大家还有没有兴趣写反荡寇?:mellow:
那时如果八爪还想写,就可以写了。:titter:

2007-12-15 22:58 ironsov
其实李应的能力不容小觑。

2007-12-17 16:37 淡泊子陵
八股不写教头你来写?呵呵

2007-12-18 00:35 乌鹊南飞3
:ohmy:看到这里终于有点明白教头写这个系列的用意了。好雄伟的计划,叹一个。期待下文。

2007-12-18 09:28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12-12 22:38 发表

按照水浒描写,梁山鼎盛兵力不止这个数字,应该有接近十万 [/quote]

前七十回,兵力最多2.5万,而且前后比较一致,没有哪一次特别多或特别少的,这个数字虽然偏多,但还是基本合理的。

后七十回既然可以正面迎击童贯、高俅的十万大军,兵力肯定接近十万,加上家属什么的,不事生产的梁山泊凭借抢掠一些富户的财产根本无法维持,不占据州县反倒显得不合理了。

2007-12-18 09:29 luke19821001
怎么还没有更新,大家都来TJJDS呀!!!!!!!!!!

2007-12-18 09:36 巴孤
tjj
tjj
t教头的小jj

2007-12-18 14:01 吴元叹
[quote]原帖由 [i]韦孝宽[/i] 于 2007-12-18 09:28 发表


前七十回,兵力最多2.5万,而且前后比较一致,没有哪一次特别多或特别少的,这个数字虽然偏多,但还是基本合理的。

后七十回既然可以正面迎击童贯、高俅的十万大军,兵力肯定接近十万,加上家属什么的, ... [/quote]

实际运用的兵马,败童贯时

朱仝雷横 5000
关胜秦明 5000
林冲呼延灼 5000
鲁智深武松 不详,应该不超过5000
解珍谢宝 不详,应该不超过5000
董平索超 不详,应该不超过5000
杨志史进 不详,应该不超过5000
卢俊义杨雄石秀 3000+
李逵四人 应是500+
张清 300+
九宫八卦未出阵者
穆弘 1500
刘唐 1500
三女将 2000

以上总计44000,除了水军,这么大的阵仗,能上战场的估计都上了,也就说,马步军约为五万左右,水军在关胜攻打梁山时,张横部下亲随不过200人,水军将领8人,估计水军总数不过数千

我估计,当时梁山全部,应该不足六万

2007-12-18 14:46 韦孝宽
七十回前:
关胜打梁山泊时兵力为1.5万,朝廷前面已有征讨不利情况下,不至于派出远低于梁山泊的兵力。

分兵打东平、东昌府时,宋、卢各带1万人,主力将领大部分出动,留守兵力应不会多于其中任何一队。

从这两条估计,梁山兵力应该不多于2.5万。

七十回后:
两破童贯中8个兵马都监各率兵1万,中军御林军2万,共10万。梁山敢于正面布阵迎击,如果阵内兵力仅4.4万,那官军的反应应该是立刻加以包围吃掉,而不是吓得要命。而且此时如果山寨中所余兵力很少,那似乎太冒险了点。
此后高俅率兵有13万,梁山没有采取列大阵硬碰的方法,应该是因为兵力稍稍吃亏。
从这两条估计,梁山兵力应接近或略低于10万。


PS:250肯定又要拿此来攻击水浒传原著百回论了:P

2007-12-19 08:31 爱华
李忠之死
为了救史进,这个很烂的老师死掉了,临时前对史进说些感人的话如何

2007-12-19 11:34 Linkham
这都几天了啊? 还不见更新!:angry:
TJJ
TJJ
TS
TS
TS教头的小JJ !

2007-12-19 12:00 巴孤
tjj
tjj
t教头的小jj
教头的小jj在哪里?找呀找不到

2007-12-19 14:25 无为楼主
被你们T得那么肿还找不到?……:ph34r:

2007-12-19 17:42 林冲
:angry:你们让我怎么更新!!!
轩辕害的我昨天重装了一遍系统,现在只敢在公共机房上轩辕!
:angry::angry::angry::angry:
我咒写病毒和木马的人统统下十八层地狱!:huh:

2007-12-19 17:49 无为楼主
那么建议大家揪出写病毒和木马的人一起狠T……

2007-12-19 18:21 叶无花
潜水日久 也上来冒个泡

不知这个系列评论教头打算写多少章?

2007-12-19 18:22 林冲
回复 #320 叶无花 的帖子

24章

2007-12-19 21:26 welkin1023
今天更新吗?

2007-12-20 06:41 林冲
[color=Blue][b]十二、雷将统领[/b][/color]

蒙阴、曹州战后。朝廷赦免了猿臂寨的罪行,还赏了他们忠义勇士的名号。陈希真咸鱼翻身,由强盗变回忠义,而高封、万俟春、万俟荣等人的冤屈永远也不能昭雪了。俞万春这部书的最大矛盾和漏洞到此告一段落。这样一个先强盗、后招安,完全走水浒化路线的猿臂寨,其实完全违背了俞万春反水浒的核心思想,即忠义和强盗不能并存的思想。虽然俞万春根本不会承认陈希真是强盗,但矛盾和漏洞已经铸成,其为了反水浒而反水浒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了,而由此产生的诸多牵强附会的效果也在意料之中了。

既然俞万春让陈希真经历了从官到民、到强盗、再到官这样一个波折的循环,他的戏份和战功就自然要多于一帆风顺的另一主角云天彪。而云天彪作为一个低级军官,其戏份和战功也就自然要多于根正苗红的另一主角张叔夜了。雷将的三大主角及三大方面军,按后来征剿梁山时的番号、战后朝廷的赏爵、雷将的排名顺序来看,都是张、云、陈的顺序。这和这三个人、三个派系在书中的戏份和战功完全相反,俞万春是何用意?

我认为这是作者在他这部书里,对他的三种人生理想归宿的表达。俞万春在书的最后也曾写道:云天彪已得仲尼宗旨,不由仙、佛这条路,将来他到无声无臭地位,广大不可思议。张嵇仲当从精忠大节上解脱,也不由仙、佛这条路。

这三种归宿的崇高性顺序就是书中张、云、陈的排名。也就是说,俞万春认为人生最理想的归宿是精忠报国,为国家大义而死(当然这里的国家是狭义的国家,对象只是帝王和朝廷,不是民族、百姓);如果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得成正果,用一生来辅佐君王,做个三朝元老,名列儒林,也不失为是一个好的归宿;如果这也不能够达成,那就只能归隐山林,走佛、道的路,自修成正果了。

所以俞万春笔下的三个主人公中:张叔夜走的是精忠大节,他在第41回为张鸣珂结传时写道:

[color=Blue]至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奉钦宗手札率众三万人勤王,鸣珂为参谋。与金人连战四日,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大获全胜,其计谋半出鸣珂,帝大加褒宠。奈诸道援兵不至,以致城陷,二帝北狩。鸣珂从叔夜赴金军,叔夜一路不食粟,惟饮汤以待死。及到白沟河,正是金人地界,鸣珂矍然起道:“过界门矣!”叔夜便仰天大呼,绝吭而死,鸣珂亦拔刀自刎。当授命之日,天昏地暗,山岳震动,精忠大节,彪炳千秋。这是书外之事,日后之语。[/color]

这是俞万春这类读书人的最高志向。其次是辅佐君王,最后他写云天彪的结局:

[color=Blue]天彪领了云龙回去。后来云天彪匡辅天朝三十余年,治绩昭彰,享寿八十四年而终,史馆中名臣、儒林两传均载其名。云龙从父阐扬儒教,亦名列儒林。[/color]

再次就是陈希真等人在佛道上修成正果的归宿了。

反过来说,俞万春这类人最容易达到的是陈希真式的正果;云天彪式的正果要难多,能当上社稷重臣、三朝元老的,那都是一代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和幸运儿;而张叔夜式的正果就更难了,一整代读书人都未必能遇得上这种机会。所以俞万春在陈希真身上用的笔墨最多,云天彪次之,张叔夜再次,而崇高的程度则刚好相反。

这三种境界在一般人眼中未必是这种排序,但在俞万春这里就是了。否则他不会让一个已经是闲云野鹤的陈希真重新入世一次。而且,正因为俞万春只能达到第一种境界,因此他对陈希真的描写最实。也正因为俞万春最崇拜、憧憬第三种境界,因此他对张叔夜的描写最虚。

[color=Green]陈希真洗清罪名之时,书中最重量级的人物张叔夜也登场了。俞万春上来就列了一下张叔夜的辉煌出身,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根正苗红”!接下来,俞万春叙述了一段张叔夜就任海州时的故事:大意说海州附近有江贼三十六人,张叔夜用计,其二子张伯奋、张仲熊前后火攻加夹攻,大破江贼,海州成为太平世界。[/color]

俞万春特意提出这件事,因为这的确是张叔夜的真实事迹,对于这个书中难得一见的正面真实历史人物,俞万春自然要不吝笔墨的把张叔夜的这件正面事迹拿出来亮一亮了。可问题是,这个张叔夜在海州平的寇到底是什么寇?

[color=Blue]看看正史中的记载。《宋史徽宗本纪》: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color]

[color=Blue]《张叔夜传》中,叔夜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占所向,贼经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虏获。于是募死士,得千 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color]

也就是说,张叔夜在海州平的恰恰就是历史上的宋江!俞万春当然也应该知道,否则他就不会在前言中写道:因想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话,只有被张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话。

既然明知道这段正史的对象就是宋江,就应该在书中去掉这一段叙述,否则就成了“一气化三清”般的笑话了。整个书就是在写张叔夜平宋江,怎么可能在之前已经平了宋江一次?!这种历史类型的笑话,书中可不止这一处。更大的笑话是,俞万春明明写了张叔夜的精忠大节,也提到了二帝北狩的靖康之耻。却在书的最后让某某天师来了一个“亿万年太平无疆”的大预言,全书的历史局势以大盛世、大团圆收场。这就是俞万春对史料的运用!

正常的小说不乏对历史的虚构和歪曲,但一般不会自相矛盾,决不会像俞万春这样,一段史料既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拿来当正面例子用,又可以在不需要的时候一脚踢开。如果说陈希真的“忠义强盗”是这部书的最大矛盾,这个“靖康之耻”就是第二大矛盾了。

[color=Green]之后,张叔夜被调到刚刚收复的曹州出任知府。刚一上任,就遇上了盘踞麟山的妖人刘信民聚众谋逆。张叔夜拜访高平山的徐溶夫,徐溶夫向张叔夜介绍了邪教组织的情况,并向张叔夜推荐了隐居在他这里的杨腾蛟。张叔夜和杨腾蛟去满家营点兵,并依靠杨腾蛟的个人英勇剿平了妖人刘信民一伙。从此张叔夜、金成英、张伯奋、张仲熊、杨腾蛟盘据曹州,梁山自此再也不敢觊觎曹州了。[/color]

既然张叔夜的精忠大义高高在上。所以,为了不损害他的形象,就只能尽量的虚化张叔夜。其实就算曹州有了这五位英雄,实力仍然弱于云、陈。但俞万春宁可让宋江再次火拼陈希真,也决不让宋江和张叔夜提前交手。后来又把张叔夜调开,让他去远程方腊(历史上是辛兴宗的事)。一直拖到全书的最后,才让张叔夜正式出兵征讨梁山并一举拿下,以维护他高大全的形象!

所以,首席雷将张叔夜虽然在书中戏份并不多,但仍是这部书的第一主角。毕竟“真理”越描越黑,俞万春煞费苦心,把黑锅都扔给了其他人,用这种远香近臭式的写法保存了张叔夜在各类读者心中的“完美”形象。

[color=Magenta]亮相武将:[/color]

[color=Red]张叔夜[/color],名臣张耆之孙

军S-武A智S-情S名S
特技:[箭术],A+

书中形象太虚,军事能力难以估计。情、名均为S,应无争议。箭术高明,最后射倒卢俊义,而且正史中有记载: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color=Red]张伯奋[/color],张叔夜长子,使两柄赤铜溜金大瓜锤

军B武S智B情B名B

[color=Red]张仲熊[/color],张叔夜次子,使两口旋风雁翎刀

军B武S智B情B名B

张叔夜的两个儿子同样戏份过少,形象太虚,战绩只有协擒卢俊义、激战鲁智深。但足以评为S。

[color=Orange]徐和(徐溶夫)[/color],隐居高平山的世外高人

军S-武B智S-情B名B
特技:[医术],S-

博古通今,凡一切天文、地理、礼乐、术数之书,无不精究,虽未出兵打仗,而战阵攻取之法,了如指掌。

[color=Green]叶勇[/color],满家营防御使,使刀

军B武A-智B情B名B

极其平凡的官军武将,谢德、娄熊的水平。

[color=Magenta]斩将擒将记录:[/color]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12-20 18:09 编辑 [/i]]

2007-12-20 07:14 ylh2004
终于更新了,:unsure:
不过俺对老张到不是太反胃.

2007-12-20 08:55 大布鲁斯
“后来云天彪匡辅天朝三十余年”云云和靖康之耻也是个互相矛盾的大bug吧。

总觉得老俞这人编故事从来就没想过要自圆其说。

2007-12-20 10:47 冒牌
张氏父子不属于三十六名雷将之列。
首席雷将应该是云天彪

2007-12-20 12:58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 [i]大布鲁斯[/i] 于 2007-12-20 08:55 发表
“后来云天彪匡辅天朝三十余年”云云和靖康之耻也是个互相矛盾的大bug吧。

总觉得老俞这人编故事从来就没想过要自圆其说。 [/quote]

天朝未必即是宋:ph34r:

2007-12-20 13:06 陶心
回复 #327 韦孝宽 的帖子

由于所选题材的相对人是梁山,俞秀才既要肯定云、陈、张等人“忠于宋”,又要不影响他的“天朝大清”,所以就在关键地方含糊一下对付过去。:titter:

2007-12-20 13:19 韦孝宽
未必未必,对于俞万春,或许顺天命,归大金才是真忠臣。

2007-12-20 18:08 林冲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12-20 10:47 发表
张氏父子不属于三十六名雷将之列。
首席雷将应该是云天彪 [/quote]
但张叔夜是雷声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雷霆总司神威荡魔霹雳真君降生,日后统领雷部上将,扫荡世上妖魔,大昌吾宗。汝等不可轻视!

是雷将的统领总没错,我把标题改成雷将统领吧。

2007-12-20 18:53 无为楼主
我觉得老俞搬出张叔夜平江贼三十六人倒并不算闹笑话,而是有意为之,所谓“江贼三十六人”,是在影射大宋宣和遗事里提到的宋江一伙三十六人。


老俞死后第二年,太平天国起义开始,想来老俞死前数年,类似太平天国的造反也出现了不少,“满家营”剿灭“天王殿”的刘“信民”,在当时也算颇有“时代教育意义”了,就像现在的“XX大将军”一样……:P

2007-12-20 21:50 孔雀王
[quote]原帖由 [i]韦孝宽[/i] 于 2007-12-20 13:19 发表
未必未必,对于俞万春,或许顺天命,归大金才是真忠臣。 [/quote]


有道理,孕舔婊后来一定是降了大金的,于是才有"匡辅天朝(大金)三十余年"...

[[i] 本帖最后由 孔雀王 于 2007-12-21 10:14 编辑 [/i]]

2007-12-20 23:55 林冲
[quote]原帖由 [i]无为楼主[/i] 于 2007-12-20 18:53 发表
我觉得老俞搬出张叔夜平江贼三十六人倒并不算闹笑话,而是有意为之,所谓“江贼三十六人”,是在影射大宋宣和遗事里提到的宋江一伙三十六人。


老俞死后第二年,太平天国起义开始,想来老俞死前数年,类似太 ... [/quote]
整部书就是平宋江,他又影射一遍干吗?对老俞来说,逻辑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浪费每一个正反面史料。

2007-12-21 13:05 luke19821001
:q((+:qcool+:qcool+:q))+更新:angry::angry:更新!我要更新!!!:ph34r:

2007-12-21 18:07 林冲
规定,我每更新一篇,八爪和老萧必须回帖,否则我就不更新!:titter:
八爪还没有对第十二篇的回帖呢!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12-21 18:36 编辑 [/i]]

2007-12-21 18:14 淡泊子陵
哈哈八爪为了我们你快来跟帖啊

2007-12-21 19:10 英扎吉
张输液的儿子在说岳里是张立、张用啊。呵呵。T病毒制造者的JJ,为教头报仇雪恨。:wink:

2007-12-22 10:32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英扎吉[/i] 于 2007-12-21 19:10 发表
张输液的儿子在说岳里是张立、张用啊。呵呵。T病毒制造者的JJ,为教头报仇雪恨。:wink: [/quote]
完全可以把张立\张用等同张伯奋和张仲熊,古人可是有表字的哦:titter:

2007-12-23 07:58 林冲
[color=Blue][b]十三、沂蒙条约[/b][/color]

[color=Green]宋江按照俞万春的意愿,果然不去进攻曹州,却意图再次攻打蒙阴。这次吴用决定先攻取汶河上的莱芜。当时正值连日大雨,吴用设计让梁山水军从城门水窦进入莱芜城,莱芜遂为梁山所得。于是宋江得陇望蜀,接着攻打莱芜南边的新泰,这次吴用利用敌军雨天疏于防火,借风势用涂了松油的火箭火攻,又取了新泰。新泰的南面就是蒙阴了。吴用先派鲁智深、武松、李逵带领三千步兵去牵制召家村,其余人攻打蒙阴县城。蒙阴知县胡图、防御符立索性直接投降宋江。宋江于一月之内连得三城![/color]

曹州刚刚失去,纵使张叔夜有天大的本事,重夺残破的曹州也应该是梁山的上策。但是俞万春就是不让宋江去碰张叔夜,甚至无限抬高张叔夜的威名,让宋江从心理上就惧怕张。更何况曹州后面有个笋冠仙,打了也是白打,只好东向争夺蒙阴了。

一月陷三城,算是书中梁山最大最快的一次扩张了。不管后来的发展如何,这次的成功都为梁山争取了一定的战略空间。不过俞万春并非好意,他只是嫌梁山灭亡的速度太快,想先给点甜头,然后慢慢剐罢了。

[color=Green]不料这时召村那边出了岔子。鲁智深、武松再次大战召沂、高梁,精疲力竭之际,李逵加入战团,召沂等人退却。李逵冲入召村,进入史谷恭布下的九宫法坛,跌落一个丈余深的大泥潭后被擒。鲁智深随后跟入再战召沂,却被高梁的三把飞刀所干扰,脚下中了绊马索后,也被擒了。武松大怒,力战召沂、高梁。花貂、金庄加入战团,四人合力又将武松也擒了。梁山的三千步兵却都被史谷恭用奇兵挡在了村外,召村大获全胜。[/color]

这次在召村的失利,看起来好歹比上次舒服一些,毕竟是三个莽撞的英雄遇上了书中第一布阵高人。不过我不明白是,战前吴用明明想牵制而不是进攻召村,却偏偏派了这样三个嗜血的人去,不是明摆着去中计吗?

[color=Green]吴用只好用计,让蒙阴县令胡图去赚开召村。张清、李俊、张横等人得以攻破九宫法坛,却发现村内竟然还有一座碉楼。梁山连攻了三日也奈何不了那座碉楼,双方陷入僵局。[/color]

九宫法坛已经被破,俞万春却弄出来一个炮楼来顶住梁山的进攻,这就令人无语了。俞万春让梁山用水计破了莱芜,火计破了新泰,到这个时候,却去掉了梁山的天时,让这三日来了个天气清明、风和日暖,火攻水战都不得用。可费解的是,梁山这时为什么不让凌振用炮轰呢?一个村子的碉楼能有多大?

[color=Green]既然陷入僵局,俞万春当然会重施故技,让陈希真来个内外夹攻了。这次陈希真派女儿女婿为前部,陈丽卿听了祝永清的建议,不救召村,反而直捣蒙阴。蒙阴守将龚旺、丁得孙竟然在这个时候轻视陈丽卿,双双出城与她武斗,结果陈丽卿单枪刺双虎,夺回了蒙阴。[/color]

龚、丁是什么斤两,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如果死守,祝永清、陈丽卿手下只有两千人,武艺再高又能怎样?龚旺被挑杀后,陈丽卿来追丁得孙,丁得孙手中竟然连兵器都没有,俞万春写成这样,不如让他们直接自杀献城算了。

[color=Green]腹背受敌,又陷了三个上等头领,这时云天彪突然起兵,倾全力攻打清真山。祸不单行,宋江急得小便顷刻失了三次,无奈之下用五十万金珠换回了三个兄弟,并与陈希真和召沂签订了耻辱的沂蒙条约:[/color]

[color=Green]梁山义士宋江,与猿臂寨义士陈希真、召家村义士召忻,共昭告于天地神明日星河岳: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宋江因厌弃蒙阴,兵马车徒不复涉蒙阴之境。如违此盟,明神殛之。[/color]

俞万春借机会又羞辱了宋江一回,小便居然能顷刻失了三次?!云天彪就在附近,起兵攻打清真山,来牵制宋江进攻蒙阴应该是能预料的事情,提前派一支军队去牵制云天彪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更令人不解的是,梁山上次兵败蒙阴后,曾让杨雄、石秀去清真山协防。可本次出兵前因为云天彪久久不来进攻清真山,俞万春居然让梁山取消了这支援军!

[color=Green]宋江退出蒙阴,陈希真却派兵牵制莱芜、新泰,不许他救援清真山。于是清真山终于被云天彪所破,马元、皇甫雄投降。清真山已失,莱芜、新泰又受云天彪的牵制,从此宋江永远失去了攻取蒙阴的可能了。[/color]

第二次蒙阴战役,俞万春把他的军事细节处理逻辑发挥的是淋漓尽致。

从整体优势和局部优势上来说,梁山此时猛将只折了关胜、董平、索超,整体优势仍然占优。不过到了局部,劣势就很明显了。好多智勇之士如卢俊义、秦明、花荣、杨志、徐宁、史进、朱武、凌振坚守梁山不出,只派出一支不大不小的部队被召沂拖住,然后被陈希真和云天彪轮流痛击。

从能力的稳定性上来看,吴用这一战虽然攻取了三城,但居然忘了派分队牵制陈希真和云天彪,智谋表现的极其局限,毫无战略眼光。一个小小的碉楼的出现,吴用居然只能傻傻的硬攻,毫无应变能力。

攻打召村碉楼时的天气变化,显然是俞万春从意外情况上给召村助的一臂之力。而按俞万春的一贯作风,双方的平衡局势在陈丽卿攻下蒙阴、云天彪出兵清真山后,也就“正常”的产生了急剧的倾斜,直到宋江耻辱收场。

宋江失去蒙阴,又失去了清真山,虽然得了莱芜、新泰,实际上却等于让陈希真和云天彪同时向梁山逼近了一步。但这样带来的版图缩小未必对梁山不利,因为补给线缩小,梁山诸据点之间的救援也就容易多了。可俞万春从一开始就没给梁山“支援”、“情报”这些概念!前面的曹州被破就是一个例子。就算毗邻的濮州没实力救援,总会向梁山传递消息吧?金成英攻城五日,梁山总部总应该来得及派援军了吧?蒙阴之战当然也逃不出这个怪圈。诸据点、诸部队之间毫无支援,虽然得了三城,其实是越打越分散,单个部队的实力越打越弱。在不懂得支援的前提下,只能是被各个击破了。

这部荡寇志,可能是为了写的更精彩些,俞万春放大了三个概念。即人数、时间和空间。首先是兵力人数上的放大,荡寇志里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使得战争看起来够气势,打起来也足够热闹,但这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兵力在俞万春那里不过是可以随时编造的数字而已。人数上的放大,必然导致时间上的放大,毕竟人多了,杀起来也就自然慢了。梁山从大聚义到灭亡,俞万春竟然荡了整整七年。这样一来,空间上也自然要放大,否则几十万人挤在半个山东省的范围里,怎么能施展的开手脚?俞万春当然不能改动城镇之间的距离,只好把战争细化到村庄和山头的级别,变相的放大了战争地图。

三个概念的放大,的确壮大了战争的气势,把民兵土匪之间的战斗升级成了三国演义那种千军万马级别的战争。但是这样一来,距离上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当俞万春把半个山东省想象成全国大小时,宋代州与州之间的距离就变成了汉代州与州之间的距离。关羽在荆州出事,益州来不及救援;所以宋江在沂州出事、董平在曹州出事,郓州的卢俊义也就自然来不及救援了。在赤兔马保守估计一日一夜能跑五个来回的距离内发生这种情报空白,读者该作如何想?更离谱的是,这种规律只对梁山有效,在雷将那边的距离仍为实际的距离,情报系统也从来就没有瘫痪过,读者又该作如何想呢?

[color=Magenta]亮相武将:[/color]

[color=DarkOrange]史谷恭[/color],蒙阴召家村人

军S武B智A情B名B

为人最有细心,深晓太乙壬遁,及游都穿地之术。从书中看,其实是阵法高明,归于统军一类。

[color=DarkOrange]花貂[/color],蒙阴召家村人

军B武A智B情B名B

[color=DarkOrange]金庄[/color],蒙阴召家村人

军B武A智B情B名B

二人有一定的武艺,但没有单挑的纪录,评A。

[color=Blue]马元[/color],清真山首领

军A武A智B情B名B

对抗云天彪两年,应有一定的统兵能力。

[color=Blue]皇甫雄[/color],清真山副首领

军B武A智B情B名B

能力一般的草莽英雄。

[color=Magenta]斩将擒将记录:[/color]

陈丽卿斩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
哈兰生斩清真山头目铁城墙周兴
沙志仁斩清真山头目烈绝大郎赫连进明
欧阳寿通斩清真山头目鬼见愁来永儿
清真山头目锦鳞蟒马元、飞廉皇甫雄投降云天彪

2007-12-23 08:07 ylh2004
史谷恭这名字粗看总觉得与史文恭有关系.:wink:

2007-12-23 08:08 林冲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23 08:07 发表
史谷恭这名字粗看总觉得与史文恭有关系.:wink: [/quote]
:titter:以后不指望八爪鱼了,只要老萧回了帖,我就继续更新。:loveliness:

史谷恭、高梁这种高人居然不属于36雷将,也不属于18散仙。:q(+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12-23 08:14 编辑 [/i]]

2007-12-23 08:18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2-23 08:08 发表

:titter:以后不指望八爪鱼了,只要老萧回了帖,我就继续更新。:loveliness:

史谷恭、高梁这种高人居然不属于36雷将,也不属于18散仙。:q(+ [/quote]
确实如此,连徐槐家养的两个娘儿都有位置,属于18散仙,超强的高梁与史谷恭却没位置.:qDD+
老俞的思路,只能用"诡异"来形容之.

2007-12-23 08:19 林冲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23 08:18 发表

确实如此,连徐槐家养的两个娘儿都有位置,属于18散仙,超强的高梁与史谷恭却没位置.:qDD+
老俞的思路,只能用"诡异"来形容之. [/quote]
如此更说明了梁山的敌人数量之多。

2007-12-23 11:54 陶心
[quote]既然陷入僵局,俞万春当然会重施故技,让陈希真来个内外夹攻了。这次陈希真派女儿女婿为前部,陈丽卿听了祝永清的建议,不救召村,反而直捣蒙阴。蒙阴守将龚旺、丁得孙竟然在这个时候轻视陈丽卿,双双出城与她武斗,结果陈丽卿单枪刺双虎,夺回了蒙阴。[/quote]

俺等急啦~~:unsure::unsure:

老俞给梁山设定的中期战术逻辑就是老巢为重,外勤为次。所以,二次伐蒙阴在拉锯战中显然很吃力。
宋江在蒙阴派驻的兵力很薄弱,而在三城最北端的莱芜是派杨雄、石秀镇守,中间新泰是欧鹏(能力被俞万春拔高)、邓飞把守,而蒙阴县却只是龚、丁二将,北面要防青州的云天彪——当然重要,但南面也有沂州的陈希真(不顷刻就来围魏救赵了吗)——也很重要,可是中间的新泰也很重要是交通冲要——甚至更重要,如果云天彪绕开莱芜先刺一下新泰的话,足够北面莱芜和南面宋江等人喝一壶的了。——也就是说,这次已经不是宋江吴用的战术能力问题了,而是整体战略情势不允许他们充裕地排兵布阵了。所以这一段情节,越看越郁闷,若说之前梁山的多场败仗由多种因素造成、本不是没有机会,但从二次蒙阴战役开始,梁山就处于战略下风了。:q(+:q(+

期待教头对之后的、《荡寇志》最大的拐点“兖州战役”的妙评。

而全书情节发展到二次蒙阴战役——兖州战役,梁山已经从前期的“战术失败”、“政治失势”全然走向了“战略劣势”了。:ph34r::ph34r: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12-8 16:22 编辑 [/i]][/color]

2007-12-23 18:48 无为楼主
梁山攻占莱芜,靠的是水,所以后来官军收复莱芜,用的是水攻计;
梁山攻占新泰,靠的是火,所以后来官军收复新泰,刘慧娘“纵火烧新泰”……

2007-12-24 03:49 林冲
回复 #344 陶心 的帖子

不过我到不认为兖州之战是最大的拐点,我认为最大的拐点是后来白瓦尔罕的奔雷车被刘慧娘所破。

2007-12-24 04:03 林冲
[quote]原帖由 [i]无为楼主[/i] 于 2007-12-23 18:48 发表
梁山攻占莱芜,靠的是水,所以后来官军收复莱芜,用的是水攻计;
梁山攻占新泰,靠的是火,所以后来官军收复新泰,刘慧娘“纵火烧新泰”…… [/quote]
俞万春因果报应玩得倒好。三大兖州就是三打祝家庄的报应。:q(+

2007-12-24 08:56 陶心
回复 #347 林冲 的帖子

花荣死于箭,张清死于同样是“受外加推力作用后悬空抛物线轨迹发射运行以动能穿透状伤人的块状物”,只不过是先进的火枪。:q(+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12-8 16:23 编辑 [/i]][/color]

2007-12-24 16:16 ylh2004
张清是被火枪打死的,不是标枪:loveliness:

2007-12-24 16:37 陶心
回复 #349 ylh2004 的帖子

我说的就是火枪,只不过不小心连打两个枪字,不是标字:loveliness:。不过看起来还是容易看错,还是改回火枪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12-8 16:24 编辑 [/i]][/color]

2007-12-24 19:31 英扎吉
期待教头的《灭雷记》极度期待。:lol:

2007-12-28 22:03 welkin1023
好久没更新了

2007-12-29 09:04 luke19821001
怎么还不更新呀

2007-12-29 09:07 密林繁星
浇头迷恋游戏,我们一起去拯救他!

2007-12-29 10:05 Linkham
教头和八姑一起失踪:blink:  搞什么嘛,害我天天来天天失望:angry2:

2007-12-29 10:22 陶心
游戏害死人:angry:

2007-12-29 15:04 jxst539246
教头啊,教头......文文啊,文文......

2007-12-29 18:25 林冲
大家少安毋躁,顺便等等八爪。

2007-12-29 22:37 妙玉
八姑被密林吓走了....叫头甭等了...

2007-12-30 09:29 密林繁星
[quote]原帖由 [i]妙玉[/i] 于 2007-12-29 22:37 发表
八姑被密林吓走了....叫头甭等了... [/quote]

:funk:妙玉看看西厢记就了不得了,怎么可以看荡寇这样的土匪书呢?难怪最后被贼人抓的去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