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战国剧本第五集 齐王吞宋犯众怒 乐毅伐齐联六国


2007-11-8 09:28 E世飞将
战国剧本第五集 齐王吞宋犯众怒 乐毅伐齐联六国

齐愍王好大喜功,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
遂号令赵、魏、韩、楚、燕击秦,破宋,扩地千余里。愍
王骄傲自大,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乐毅趁机游说六
国一起讨伐齐国。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五十万征
齐。

[[i] 本帖最后由 E世飞将 于 2007-11-8 20:48 编辑 [/i]]

2007-11-8 09:34 E世飞将
六国合纵攻秦,被白起打的大败,三晋和燕国的联军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齐王田地却发了战争横财,买了大量战马,扩充军备,独自灭宋,势力大增。

但他却引来了其他六国的侧目,在此情况下,乐毅积极奔走谋划联盟反齐。于是六国结成了以燕国为首的抗齐同盟。

不过,楚国实质上不加入联军的。他有着另外的小算盘…………………………

2007-11-8 19:57 E世飞将
东周列国志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驱火牛田单破燕

话说燕昭王自即位之后,日夜以报齐雪耻为事。吊死问孤,与士卒同甘苦,尊礼贤士,四方豪杰,归者如市。有赵人乐毅,乃乐羊之孙,自幼好讲兵法。当初乐羊封于灵寿,子孙遂家焉。赵主父沙邱之乱,乐毅拿家去灵寿,奔大梁,事魏昭王,不甚信用。闻燕王筑黄金台,招致天下贤士,欲往投之,乃谋出使于燕。见燕昭王说以兵法,燕王知其贤,待以客礼。乐毅谦让不敢当。燕王曰:“先生生于赵,仕于魏,在燕固当为客。”乐毅曰:“臣之仕魏,以避乱也。大王若不弃微末,请委质为燕臣。”燕王大喜,即拜毅为亚卿,位于剧辛诸人之上。乐毅悉召其宗族居燕,为燕人。其时齐国强盛,侵伐诸侯。昭王深自韬晦①,养兵恤民,待时而动。及湣王逐孟尝君,恣行狂暴,百姓弗堪;而燕国休养多年,国富民稠,士卒乐战。于是昭王进乐毅而问曰:“寡人衔先人之恨,二十八年于兹矣!常恐一旦溘先朝露②不及剸③刃于齐王之腹,以报国耻,终夜痛心。今齐王骄暴自恃,中外离心,此天亡之时。寡人欲起倾国之兵,与齐争一旦之命,先生何以教之?”乐毅对曰:“齐国地大人众,士卒习战,未可独攻也。王必欲伐之,必与天下共图之。今燕之比邻,莫密于赵,王宜首与赵合,则韩必从。而孟尝君相魏,方恨齐,宜无不听。如是,而齐可攻也。”燕王曰:“善。”乃具符节,使乐毅往说赵国。

  平原君赵胜为言于惠文王,王许之。适秦国使者在赵,乐毅并说秦使者以伐齐之利。使者还报秦王。秦王忌齐之盛,惧诸侯背秦而事齐,于是复遣使者报赵,愿共伐齐之役。剧辛往说魏王,见孟尝君,孟尝君果主发兵,复为约韩与共事。俱与订期。于是燕王悉起国中精锐,使乐毅将之。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各率一军,如期而至。于是燕王命乐毅并护五国之兵,号为乐上将军,浩浩荡荡,杀奔齐国。齐湣王自将中军,与大将韩聂迎战于济水之西。乐毅身先士卒,四国兵将,无不贾勇争奋,杀得齐兵尸横原野,流血成渠。韩聂被乐毅之弟乐乘所杀。诸军乘胜逐北,湣王大败,奔回临淄,连夜使人求救于楚,许尽割淮北之地为赂;一面检点军民,登城设守。秦、魏、韩、赵乘胜,各自分路收取边城,独乐毅自引燕军,长驱深入,所过宣谕威德,齐城皆望风而溃,势如破竹,大军直逼临淄。湣王大惧,遂与文武数十人,潜开北门而遁。

后齐王田地i逃到鼓里被楚将淖齿所杀。

2007-11-8 20:06 E世飞将
综合一下所有历史资料,应是:
济西之战齐国损失应在30万到40万。
秦国出兵十万,韩国出兵五万,魏国出兵十万,赵国出兵十万,燕国出兵二十五万。五国联军总计应是50到60万。


而济南之战应是齐国损失二十多万。此时,齐国都城应有五万,齐军总计应还有十万左右。

到齐王田地被杀时,齐国军队总计应还有5万左右。

2007-11-8 20:27 E世飞将
公元前285年,燕国一代名将乐毅统率五国之兵伐齐,联盟五年。第一梯队共计四十万精骑,

战斗序列是:
第一队,秦将白起率铁骑五万由西北攻向平原。

第二队,秦将王剪率豹骑五万由西北攻向平原。

第三队,燕王率铁骑五万由北攻向平原。

第四队,乐毅率豹骑五万由东北攻向平原。

第五队,赵将廉颇率铁骑五万由北攻向平原。

第六队,赵将吕布率豹骑五万由西攻向平原。

第七队,魏将晋鄙率铁骑五万由南攻向平原。

第八队,韩将暴鸢率重骑兵五万由西南攻向平原。

选楚国进入游戏,可得如下结果。
到三月份,秦楚开战,
平原多为秦,赵,燕三国中的一国所得。

当齐国的平原被攻陷时,济西就有可能被燕国或者魏国所夺。结果,齐国黄河以北部队被全歼!齐军死伤达四十万以上。

统计多次,可得,攻下平原时,最多只有韩军败走!如果秦军没攻下平原,就会在二个月内回到咸阳.

谁占了平原或济西,就会攻打齐国的济南和临淄.


当然了,你选齐国的话,就看你改变历史了!

你选燕国的话,就看你能不能如历史上所说的六个月攻克齐国首都----临淄。

选楚国观战,可得齐国平原在三月份损失已达四十万,就失陷,高手人物应可以六个月拿下齐国的。

2007-11-9 12:32 E世飞将
战国剧本第五集   齐王吞宋犯众怒 乐毅伐齐联六国[分支剧本1]

临淄之战


齐军在济西之战被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歼灭四十万。在济南之战中齐军二十万被

击溃,五国联军声威大振。至此,齐国预备役都征光了,逃光了,齐军总计不到

三十万了,于是联军总大将乐毅便分秦、韩,魏三国兵马计二十万攻齐国彭城,

自己与燕王率十万大军,与赵国的廉颇、吕布十万大军由济南攻向齐国首都临淄




演绎齐军,请坚守齐国所有地盘,不得丢失一城一地。

演绎燕国,请在三个月内攻下齐国首都临淄和徐州。

演绎赵国,请在三个月内攻下国首都临淄。

演绎魏国,请在三个月内攻下彭城和睢阳。

演绎韩国,请在三个月内配合联军攻下彭城或睢阳。

演绎秦国,请在三个月内攻下彭城或睢阳。

演绎楚国,请援救齐国,击败攻齐联军,保存齐国。

不得送礼,不能杀俘,不能乱用中继点。什么叫乱用中继点呢!?

简单来说,就是用进军的方式攻下敌军城池,用败战计引诱消耗敌军。

(要这样烂用的话,不如用修改器等东西直接改好了,直接统一天下得了。)

败战计详情请见:国庆PK剧本------我们回到东汉打天下去的第五楼。([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52160-1-2.html[/url])

当然了,上面的建议是将历史上演,如果你不想这样玩而反联盟的话,那你军队的损失也将比较大的。只有楚国兵多将广,又没加入联军,可对任意一国宣战。

2007-11-9 16:35 卫真纯
看历史小说和文学小说太烦了,

难得有LZ这样的有心人,把历史资料说清楚了,融入到三九中。

看的偶又想玩三九了。

等着LZ改成集三九,311,312大成的剧本来,

加油哦!送:unsure::unsure::():!*

2007-11-10 10:36 E世飞将
战国剧本第五集   齐王吞宋犯众怒 乐毅伐齐联六国[分支剧本2]

徐州之战.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大败齐军四十万于济西,又大败齐军二十万于济南。齐王田地逃向徐州。燕国攻克齐国首都-临淄后,遣散五国联军。

此时,赵国已占有齐国平原,魏国攻下齐国彭城,楚国突然反脸,攻占睢阳。

尽管反齐王田地联盟已解散了,但齐军只有十万了,只有徐州和莒州了。燕王率豹骑五万攻向徐州,乐毅率豹骑五万攻向即墨。由于徐州和即墨城坚,燕军四十万大军竟然难以攻下!!

可见,齐军不是败给了燕军,而是败给了五国联军!合纵的威力是很大的!·

于是齐燕之战但陷入胶着战了!

赵国强大起来,要趁秦楚大战之际,想将韩国吞并。于是,赵王和魏王便合谋对韩国这个小弟宣战,理由是,韩国早晚都要被灭的,不如三晋变两晋!

反齐王田地联盟一解散,三晋和秦国军队便撤向本国去了。由于魏赵达成了分韩的协约,魏王便留韩将暴鸢在大梁境地三日一歌,五日一宴,暴鸢当然是有勇无谋之将了。当秦国十万大军回到函谷关时,赵国已准备了十万大军从晋阳攻向上党,此时,魏军晋鄙队便对暴鸢队进行攻击!


进入游戏可以看见,魏国的定陶很远就可以用洛石打到暴鸢队!!而韩国上党也可以用洛石打到太原关外的赵军!!

可是韩国凭着险关连弩射赵魏军,出重步兵攻险关下的敌军!
赵魏联军竟一时拿韩国没办法。

三个月后,秦楚这对冤家,也进入胶着战。

2007-11-14 08:4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E世飞将[/i] 于 2007-11-8 09:28 发表
齐愍王好大喜功,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
遂号令赵、魏、韩、楚、燕击秦,破宋,扩地千余里。愍
王骄傲自大,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乐毅趁机游说六
国一起讨伐齐国。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 ... [/quote]
这段时间局势变化更快。
齐湣王是联魏韩攻秦、攻楚,这都是孟尝君之谋。但因此秦楚也有了联盟。
在宋国的争夺上,形成了齐韩魏对秦赵宋的格局。
而后孟尝君出走,吕礼为齐相,又出现了齐秦联盟,齐支持秦攻魏,秦支持齐灭宋,这是一定的交换条件。
齐国日盛,所以秦赵就有对付齐国的倾向,而燕此时图谋复仇,所以一拍即合,但关键还是在秦国分别向燕赵派遣了人质。
魏、韩当时没太大自主权,基本任人摆布。
所以五国联盟,发起国是秦赵,主力乃是燕赵两国(秦较远)。

楚国名义上与齐同盟,但采取了观望态度,并且趁机也霸占了齐国的土地。

2007-11-14 09:01 E世飞将
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简评新版杨宽著《战国史》  

--------------------------------------------------------------------------------
作者:子 今 [2003-9-2 19:58:20]


    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断代史系列”十三种断代史专著日前终于全部面世,这对于中国史研究者无疑是一个喜讯。在此系列中,《西周史》和《战国史》两种均为杨宽先生所作。  

  杨宽的《战国史》初版二十余万字,在一九五五年印行后即受到学界和关心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们的普遍欢迎。随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工作的巨大进展,新资料层出不穷,杨又对初版《战国史》进行重大补充、修订和改写,并于一九八○年出版第二版,全书扩展到近四十三万字。从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三年短短四年间共印刷十次,印数达五万七千余册。到九十年代末,又印行过增订本,也很快销售一空。这次列入“中国断代史系列”的新版《战国史》又有新的学术面貌。  

  杨宽对《战国史》的增订和改写,充分体现了一个史学工作者求真求实的治学精神。比如,书中第六章原题“封建国家的机构及其重要制度”,新版改题“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重要制度”。各节标题中“封建”字样,新版均予删除,体现了作者新的历史见解。第八章原题“合纵、连横运动和封建兼并战争”也同样改题为“合纵、连横和兼并战争的变化”。其中关于乐毅破齐故事的记述,也有重大改动。原版写道:“乐毅为了拉拢齐国地主阶级,在齐国封了二十多个拥有燕国封邑的封君,还把一百多个燕国爵位赏赐给齐人。”作者注明“根据《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新版则不再保留这段文字,又特别在“绪论”中专门讨论了“《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的虚假”这一问题。作者论证《通鉴》所称“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余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余人”之事不可能发生。作者还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后人夸饰乐毅为“王者之师”而虚构的”,“所有这些伪托的乐毅政绩,符合于《通鉴》作者的所谓“治道”,因而被采纳了”。这样的分析,澄清了战国史上的重要史实,对于史学史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