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谈古代武将的作用


2007-9-14 21:46 hahaku719
谈古代武将的作用

只想说一点,就是为何我们看到的史书都不会刻意突出武将的作用,为何史书对于武斗的描写极尽简单之能事呢?
中国古代文武的关系可谓非常独特,经常在小说中看见谋士对武将说:你只知道勇,不知道用智谋。而武将经常被这句话说得哑口无言。武将在口才上有欠缺,说不过谋士,文人谋士也经常在这方面沾沾自喜。而武将也看不起文人只会卖嘴皮子耍笔杆子,真正要出去打仗全无用处。文武之间就产生矛盾,矛盾加剧后这两方面甚至会成为对立方。
历史又是谁写的呢?是文人写的,当然要刻意突出文人的作用,而对武将不屑一顾,甚至故意打压贬低武将。于是以勇武著称的武将们成了史书中的弃儿。

真正的精彩打斗描写都是在民间流传,有说书的、唱戏的等等。这些人又极尽夸张之能事,把武将说得神乎其神,打斗描写添油加醋,与官方历史形成鲜明对照。演义小说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加工而成,被认为完全不可信。其实在这些小说中的武将打斗描写是有真实历史的影子的,不能一概否决。



原创

2007-9-14 21:52 酒劍仙
對!樓主所言甚是!可是,才兼文武的智將亦大有人在啊!

2007-9-14 22:00 hahaku719
就知道有人会问,本来写想写进去,现在写也不迟。

武将有文武双全的,这个“文”可不是指的真正的文人,而是指读兵书,有智谋、有韬略的武将。可以称为智将。我认为真正的称呼应为“智勇双全”。“武”和“勇”不是一个概念,“文”和“智”也不是一个概念。

文人就像曹植、陈琳那样八竿子不懂打仗的,而姜维、吕蒙等等都不是文人,是智谋出众的武将。

2007-9-15 08:46 酒劍仙
嗯~原來樓主是指那些書生,書生跟謀士的確是不同,文間跟正史的都看,再將兩者合起來,不就能夠互補不足嗎?

2007-9-15 09:22 yangpink
楼主的『文武双全』『智勇双全』有别挺有道理。
『文武双全』说白了这个人可当文武状元,既能耍笔杆子,又能耍枪杆子,但未必是个挂帅的料;
『智勇双全』则是有谋略,又果断,是为将之料。

2007-9-15 09:30 Z_Artemis
可是文人同样也没有大肆渲染自己运筹帷幄的功绩啊,既然历史是文人书写,楼主对此如何解释?

2007-9-15 10:31 hahaku719
和提高文人没有关系,也不谈有没有渲染、提高文人。只需要贬低武将就行了

2007-9-15 21:49 Liongareth
楼主想当然尔!
别把现在的武来解释古代的武。如果武就是指武艺、冲锋陷阵的话,汉武帝也就不会叫武了。同时谋士和文士也根本就是两回事,秘书和参谋能是一回事?像陈琳能去运筹帷幄?法正真要拿起笔杆子来还不如张飞。

2007-9-16 00:06 黄忠
:wacko:八楼的不要瞧不起张飞的字啊~张飞可是一个大书法家啊~
~我也认为文和智是两码事~

2007-9-16 00:16 越骑校尉
中国的传统史学家写史时着重于描写事情的决策过程。而对执行过程的描写则过于简略。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动笔杆子的不需要到现场做实际的任务,但却要在决策过程(开会时)全程纪录。

2007-9-16 09:03 伟人
两军对垒,首先是比士兵的战斗力和主帅的智谋、统率、协调的能力以及后勤保障。
局部的战争,除了士兵战力,就是偏将的临场指挥以及勇猛果敢,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即是。

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士兵及装备),战役的胜利首先取决于主帅的文韬武略,其次看偏将的勇猛果敢、执行局部战斗的完成情况。所以历史上胜利方主帅往往是智将、儒帅,而其偏将则是猛将、勇将。

2007-9-16 13:59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黄忠[/i] 于 2007-9-16 00:06 发表
:wacko:八楼的不要瞧不起张飞的字啊~张飞可是一个大书法家啊~
~我也认为文和智是两码事~ [/quote]
我可没有瞧不起张飞的字啊!楼下的估计误会了。

2007-9-19 14:16 晁昊
刻意突出武將又有甚麼用,一場戰役不會因武將多殺幾個人而改變的。

2007-9-20 15:36 徐道难
冷兵器时代,武将就是比较大范围内的军官嘛.从班长到司令都可以当.他们既可领兵,又可单打,很有生气的一种类型.
把他们写活了,就很有看头.
所以那么多演义评书什么的就不惜笔墨了.
难道不好看吗?不过瘾?

2007-9-20 16:58 晁昊
[quote]原帖由 [i]徐道难[/i] 于 2007-9-20 15:36 发表
冷兵器时代,武将就是比较大范围内的军官嘛.从班长到司令都可以当.他们既可领兵,又可单打,很有生气的一种类型.
把他们写活了,就很有看头.
所以那么多演义评书什么的就不惜笔墨了.
难道不好看吗?不过瘾? [/quote]
史書不是給你過癮的。

2007-9-20 17:02 徐道难
楼上的,废话!史书当然可以过瘾,关键是怎样看,从哪方面看,每个人不同,过瘾的地方也不同.

2007-9-24 20:12 江雨豪
楼主游戏玩多了?
一个人的武力和智力必须要划分开来?

2007-10-11 16:47 贾图
其实大家不必看轻武勇的作用,很多硬仗都是由于将勇而改变成各种结果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些武人。:unsure:

2007-10-11 17:24 驿客林夕
个人认为,演义中的运筹帷幄也好,冲锋陷阵也好,都带有很大的假想成分;同时作为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的结合体,也没有明显突出或贬抑哪一方

2007-10-12 18:45 越骑校尉
[quote]原帖由 [i]驿客林夕[/i] 于 2007-10-11 17:24 发表
个人认为,演义中的运筹帷幄也好,冲锋陷阵也好,都带有很大的假想成分;同时作为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的结合体,也没有明显突出或贬抑哪一方 [/quote]
因为中国的文人(宋以后)从来没上过战场。所以很多的场面都是猜测。而街头说书人的听众以目不识丁的农民为主,所以随便夸张能忽悠就能混饭吃了。因此没有人认真考证真正的战场是怎么样的:titter:

2007-10-12 19:38 锏王
不要小看武将 一些武将也是具有智慧 文武双全的

2007-10-12 20:32 子卿
历史是文人写的,故对武将不屑一顾,不过似乎还有个更有名的说法叫“文人相轻”,结果是文也贬武也贬,那么看来,史书中受赞誉的多是些百无一用的废柴了:titter:

2007-10-12 22:05 wwwind
史书看的是历史教训,小说看的故事情节。

2007-10-12 22:51 驿客林夕
[quote]原帖由 [i]越骑校尉[/i] 于 2007-10-12 18:45 发表

因为中国的文人(宋以后)从来没上过战场。所以很多的场面都是猜测。而街头说书人的听众以目不识丁的农民为主,所以随便夸张能忽悠就能混饭吃了。因此没有人认真考证真正的战场是怎么样的:titter: [/quote]

完了完了,中国古典小说之首也终于堕落到这份上……不过,作为小说而言,可看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就看你怎么读了……

PS:街头听说书的只怕还是市民多一些吧,吃饱了没事干,听故事过瘾;农民哪有这闲工夫?农民用来哄儿子还差不多。

[[i] 本帖最后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12 23:27 编辑 [/i]]

2008-1-3 11:06 liouzhengxi
将领

指靠将领是远远不够的,士兵素质也很重要,陶谦手下无良将但靠丹阳兵也称霸徐州多年

2008-1-3 11:07 liouzhengxi
将领

只靠将领是远远不够的,士兵素质也很重要,陶谦手下无良将但靠丹阳兵也称霸徐州多年

2008-1-3 11:30 坚硬的稀粥
那LZ觉得夏侯渊算不算猛将呢?

李云龙是猛将,可单挑李云龙肯定不是魏和尚的对手,但魏和尚算猛将么?:wink:

2008-1-3 11:54 封情藏爱
文远可算三国第一智勇双全之将!

2008-1-3 12:01 淡泊如风
史学家不是军事家,没怎么上过战场,与其凭空想象或者道听途说让后人读着过瘾,还不如不写过程,只写结果,更能体现严谨性,跟什么轻视武将没多大关系。

2008-1-4 13:25 幻滅小彰彰
历史上大将之间的打斗并不多么。。。都是士兵在打
记得那部漫画《火凤燎原》里就说,真正打战的是士兵,武将的厉害只是用作一种传说,来鼓舞士气~一部这种漫画能说这样的话真的不错!

2008-1-8 13:06 馬√趫
对啊 两军对垒 其成败于武将的表现 倘若武将贪生怕死
这就下人一等 士气更是没法说 在混战之时 谋略已经无甚作为
古代混战就是谁不怕死谁就能赢  哈哈  
观点肤浅

2008-5-25 22:34 索巴丁之门
本人认可LS的说法。中国历史上没出现过以战争为谋生手段的阶级,也就没有真正的职业军人,武将个人的武勇在战斗当中是非常有用的。

2008-5-26 11:15 xlice
楼上知道兵户是啥,募兵是是啥么。

2008-5-30 10:00 孟德无双
士兵素质是很重要,曹操因为青州兵吃了不少亏。

2008-6-17 23:22 靖天
將領跟武將也有分別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古代武将的作用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