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23 10:14
云上天
关于曹操的一点看法
曹操 奸雄是也 万万当不得可爱二字
如果没有诸葛亮 他当为三国第一内政专家 如果没有贾诩 他可当为三国第一谋略家
如果没有司马懿 他可当为三国第一军事家 他身上笼罩着无数的光环 以及无数的臭鸡蛋
他对献帝没有所谓的忠心 他对手下没有所谓的爱护 他对敌人没有所谓的凶残或善良 他用理智看待问题
对自己有利的 即使是敌人他也大度 对自己有害的 即使是自己人他也凶残 所以 他万万当不得可爱二字
按照厚黑学的说法 他心黑 刘备脸皮厚 所以他们俩都能成大事
对于曹操 本人是很佩服的 但谈不上喜欢 他做事太功利化 没有人情味 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 但是 我佩服他 不佩服诸葛亮的原因是 他能平定乱世 他也这么做了 他能做到爱民如子 当然不包括敌对势力的人民 他礼贤下士 等等等等 我认为他是君主的典范 适合当作一个君王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不外如是
一点看法 不太清晰 凑或看吧 理清了思路我再发
2007-8-23 10:17
无势
曹操,英雄是也。。。。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实可称三国第一人。
2007-8-23 10:46
云上天
曹操当不得英雄 他也不屑于做英雄 在他眼中 英雄都是傻瓜 让自己当枪使
他需要的是权利来保护自己 来实现自己的欲望
英雄 说的是岳飞 文天祥 等人 在国家危难之季 奋不顾身 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才当的英雄二字
2007-8-23 16:43
f8734415
郁闷
反对LZ 曹操其实是个可爱的奸雄,为什么曹操不是英雄!你说"曹操当不得英雄 他也不屑于做英雄 在他眼中 英雄都是傻瓜 让自己当枪使 他需要的是权利来保护自己 来实现自己的欲望"你也太偏见了吧,看过<<易中天品三国>>了吗?
2007-8-23 16:50
f8734415
"他对献帝没有所谓的忠心"你是怎么知道的,并且曹操才开始也是想恢复汉室,但后来野心庞大 他才想篡汉
2007-8-23 16:50
无隙
他本来就是枭雄。什么当得当不得,不屑还是屑。
2007-8-23 16:55
mkuymkuy
反正写出了好文章,打下了江山,已经赚了~~~~~~~~~~~~~~~`
2007-8-23 16:58
天涯明月刀
汪精卫文章也不错,也坐了江山。:titter:
2007-8-23 17:15
酒劍仙
[quote]原帖由 [i]云上天[/i] 于 2007-8-23 10:46 发表
曹操当不得英雄 他也不屑于做英雄 在他眼中 英雄都是傻瓜 让自己当枪使
他需要的是权利来保护自己 来实现自己的欲望
英雄 说的是岳飞 文天祥 等人 在国家危难之季 奋不顾身 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切以国家利益为 ... [/quote]
哈~樓主可知道名將文天祥是以什麼成名的嗎?答案:『每戰必敗』
2007-8-23 17:40
readygo911
诸葛亮未必是第一政治家,当然并不是否认他的才能。贾诩谋略第一倒是可以,无论打仗还是权术都够格。至于第一军事家,恐怕还是非曹操莫属。
2007-8-23 17:41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酒劍仙[/i] 于 2007-8-23 17:15 发表
哈~樓主可知道名將文天祥是以什麼成名的嗎?答案:『每戰必敗』 [/quote]
谁说文天祥是名将?
2007-8-23 19:16
Liongareth
其实是楼主认为英雄是傻瓜吧,英雄的定义楼主有够随意的,:titter:
2007-8-23 19:17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Liongareth[/i] 于 2007-8-23 19:16 发表
其实是楼主认为英雄是傻瓜吧,英雄的定义楼主有够随意的,:titter: [/quote]
您老兄定义一个?
2007-8-23 22:51
无势
英雄的定义三国演义里不是说过了嘛.呵呵,人选还就那么两个.
2007-8-24 08:13
轩辕无忧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可谓中肯。
2007-8-24 15:53
云上天
~~~~~~~~~关于英雄~~~~~~
国家处于危难之季 敢于奋起抗争 为使民族不被屠戮 为使国家免于灭亡
明知不可为而感为者 英雄也 毫无私心 不求财 不求官 不求名利 只求朗朗乾坤
当为英雄 戊戌六君子等人 当为英雄
英雄并不多 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2007-8-24 18:12
无势
曹操身上能看出人性....而不像是虚幻的人物.
2007-8-24 18:26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24 18:12 发表
曹操身上能看出人性....而不像是虚幻的人物. [/quote]
曹操身上所流露的人性,既有光明也有黑暗,光明使人觉得他伟大,黑暗使人觉得他可怕。
2007-8-24 20:26
gelu
如果没有诸葛亮 他当为三国第一内政专家
你把文若往哪放?
如果没有司马懿 他可当为三国第一军事家
司马懿也算军事家?他哪有什么像样的战绩,以20万对诸葛亮的10也只能取守势而已!
2007-8-24 21:23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gelu[/i] 于 2007-8-24 20:26 发表
如果没有诸葛亮 他当为三国第一内政专家
你把文若往哪放?
如果没有司马懿 他可当为三国第一军事家
司马懿也算军事家?他哪有什么像样的战绩,以20万对诸葛亮的10也只能取守势而已! [/quote]
司马懿也算军事家?他哪有什么像样的战绩,以20万对诸葛亮的10也只能取守势而已!
这句话太不厚道了,你怎么不看看司马杀孟达,平辽东的战役呢?诸葛也就如此而已.
2007-8-24 22:24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8-23 19:17 发表
您老兄定义一个? [/quote]
英就是才能出众,有某项超群的本事;雄就是有非凡的成就,超过普通大多数的事业。
英雄,我的看法就是既有卓越才能,又有非凡成就的人。
2007-8-24 22:42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云上天[/i] 于 2007-8-24 15:53 发表
~~~~~~~~~关于英雄~~~~~~
国家处于危难之季 敢于奋起抗争 为使民族不被屠戮 为使国家免于灭亡
明知不可为而感为者 英雄也 毫无私心 不求财 不求官 不求名利 只求朗朗乾坤
当为英雄 戊戌六君子等人 当为英 ... [/quote]
“国家处于危难之季 敢于奋起抗争 为使民族不被屠戮 为使国家免于灭亡
明知不可为而感为者”——
既然是明知不可为,那就是无法使民族不被屠戮,无法使国家免于灭亡,而为了个人所谓名声、名节牺牲更多的性命与利益,这就是你所谓的英雄?
“毫无私心 不求财 不求官 不求名利 只求朗朗乾坤”——
你说的这种生物只可能是精神不正常的生物,不可能是英雄!
至于六君子,几个书呆子而已,也佩称英雄。
2007-8-25 09:31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4 21:23 发表
司马懿也算军事家?他哪有什么像样的战绩,以20万对诸葛亮的10也只能取守势而已!
这句话太不厚道了,你怎么不看看司马杀孟达,平辽东的战役呢?诸葛也就如此而已. [/quote]
[size=4]这个数字是从何而知?而采取守势是策略,而且不能以战争的局部失利还判断司马懿不及诸葛亮,曹操还与袁绍会战失利呢!曹操就不及袁绍了?[/size]
2007-8-25 09:35
无势
赵括好像也怪廉颇只会用守势。李牧卫边时似乎也被人骂过不敢出战。
战争不是攻就是强,守就是弱的。这叫战略。用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成果,是一种精算师行为。
2007-8-25 09:54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09:31 发表
这个数字是从何而知?而采取守势是策略,而且不能以战争的局部失利还判断司马懿不及诸葛亮,曹操还与袁绍会战失利呢!曹操就不及袁绍了? [/quote]
这个数字又不是我列的,我只是引用了一下.司马本来就是处于守势,所以他拖死诸葛的策略也没错.
2007-8-25 10:00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25 09:35 发表
战争不是攻就是强,守就是弱的。这叫战略。用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成果,是一种精算师行为。 [/quote]
提外话,如果你不知道精算师真的在做什么,请不要乱用这个职业作为代词。作为行内人看你这么比喻很不舒服,谢谢。
2007-8-25 10:08
无势
不好意思,作为楼上的行内人。你不知道战争也是一种风险分配么?不要太自以为是。
2007-8-25 10:11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09:31 发表
这个数字是从何而知?而采取守势是策略,而且不能以战争的局部失利还判断司马懿不及诸葛亮,曹操还与袁绍会战失利呢!曹操就不及袁绍了? [/quote]
这个数字的比例是一比三,不是一比二,来源当然不是正史,郭冲五事而已,曹操对袁绍,曹操兵少于袁绍,而且单论兵的质量,河北的袁绍确实要雄壮一点,吃几个败仗很正常.
2007-8-25 10:38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0:11 发表
这个数字的比例是一比三,不是一比二,来源当然不是正史,郭冲五事而已,曹操对袁绍,曹操兵少于袁绍,而且单论兵的质量,河北的袁绍确实要雄壮一点,吃几个败仗很正常. [/quote]
[size=4]哈哈,“郭冲几事”记载了建兴九年诸葛亮围祁山,魏明帝使司马懿、张郃督军解救及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斜谷,据武功无丈原时双方的兵力呀?
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郭冲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
这些记载已经被裴松之证明是虚妄不实的了,且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次魏蜀冲突。
“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战,北利在於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
“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瓚坐受围者也。”
《三国演义》倒是说河北兵雄壮了,而曹操呢?先于河北斩颜良、诛文丑,擒其大将等,后与其对于官渡,虽合战失利,却未见其他失利,“几个败仗”何以见得?[/size]
2007-8-25 12:02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0:38 发表
哈哈,“郭冲几事”记载了建兴九年诸葛亮围祁山,魏明帝使司马懿、张郃督军解救及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斜谷,据武功无丈原时双方的兵力呀?
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 ... [/quote]
颜良文丑是士兵问题吗,主将自己不行而已,北方人强于南方人这个是基本事实,郭冲说的督雍凉兵马三十万,难不成三十万就直接会消失,裴松之批判的是这个事是虚的,和司马懿督的人数有必然联系吗
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彼岂孔明敌哉
这句也算是野史材料吧,至少南宋时代人们就已经认为诸葛亮是一对三了。
[[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07-8-25 12:17 编辑 [/i]]
2007-8-25 12:16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2:02 发表
颜良文丑是士兵问题吗,主将自己不行而已,北方人强于南方人这个是基本事实,郭冲说的督雍凉兵马三十万,难不成三十万就直接会消失,裴松之批判的是这个事是虚的,和司马懿督的人数有必然联系吗 [/quote]
[size=4]事件都是假的,你说这“督雍凉兵马三十万”能是真的?北方人强于南方人,河南人就不是北方人了?南方、北方,指长江南北两岸,什么时候成了黄河南北两岸了?你不是说曹操败了几次吗?我怎么见到的是胜的几次呢?如斩颜良、诛文丑等?要我是你,就先去学习。[/size]
2007-8-25 12:21
humi100
事件都是假的,你说这“督雍凉兵马三十万”能是真的?北方人强于南方人,河南人就不是北方人了?南方、北方,指长江南北两岸,什么时候成了黄河南北两岸了?你不是说曹操败了几次吗?我怎么见到的是胜的几次呢?如斩颜良、诛文丑等?要我是你,就先去学习。
===============================================
北方人应该是指的是黄河之北,河南明明是中原.
请不要那今天的标准来说.
那句三十万虽然谨以史学角度可信度不高,
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彼岂孔明敌哉
但大大多数人都认为孔明对的是三倍的敌人。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陈寿不敢提数据都,还要委婉的扯上一句众寡不侔.
[[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07-8-25 12:24 编辑 [/i]]
2007-8-25 12:52
轩辕无忧
[size=4]“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你的意思是,诸葛亮所说“北方之人”,就是指河北人?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按你的意思,权只是以为曹操在河北?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按你的意思,周瑜中原还没定呢……就想着图河北了?
学识浅薄没什么,多去学习,而整日想着寻他人之短,这就不对了。
“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彼岂孔明敌哉!”这个书生说的不错啊!由郭冲的“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改成了“劲骑三十万”,将“潜军密进,规向剑阁”改成了“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将“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本来的守说成了“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先不说这没正史根据,就连虚妄不实的郭冲五事都是不相符合的,这能说明什么?[/size]
2007-8-25 13:06
humi100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按你的意思,权只是以为曹操在河北?
================================================
曹操的治所是在邺吧,你说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还是在中原.
还有那个书生和郭冲说的事有什么联系,我说的是士兵人数差不多而已。自己又在胡搞还要扯上我.既然你谈的正史,赤壁之战曹操的士兵也没正史,可都普遍认为是20多万,没有正史就不能推断士兵数据.
2007-8-25 15:23
酒劍仙
嘿~仲達是得到孔明得了重病的線報而不出戰,用曼少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而仲達看見孔明的木像而撤退,其實是想顯得自己無能,因為由古至今,所有君主一統天下後,都會將功臣殺盡,以免功高蓋主。
2007-8-25 15:30
疯猫
易中天今天又品三国了。他说的很有道理,曹操是三国第一英雄。
题外话,英雄和民族英雄是两个概念。英雄比较广泛,而民族英雄往往特指。
[[i] 本帖最后由 疯猫 于 2007-8-25 15:32 编辑 [/i]]
2007-8-25 15:30
轩辕无忧
“权以曹公在北方”是指曹操本人的具体位置?“北方”是指一个地域,是指曹操占据着北方,按你的意思,北方指河北,曹操只占据着河北?
那个书生既然与郭冲所说的没什么联系,又不见正史,就纯属胡说八道,就更没有意义了。至于曹操赤壁之战为二十余万,出自《江表传》周瑜的分析,是符合情理的,不像郭冲五事,皆是无中生有。
2007-8-25 15:40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疯猫[/i] 于 2007-8-25 15:30 发表
易中天今天又品三国了。他说的很有道理,曹操是三国第一英雄。
题外话,英雄和民族英雄是两个概念。英雄比较广泛,而民族英雄往往特指。 [/quote]
赞成。
而且民族英雄更崇高,背负的期望与压力更多,更伟大。
2007-8-25 16:04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5:30 发表
“权以曹公在北方”是指曹操本人的具体位置?“北方”是指一个地域,是指曹操占据着北方,按你的意思,北方指河北,曹操只占据着河北?
那个书生既然与郭冲所说的没什么联系,又不见正史,就纯属胡说八道,就 ... [/quote]
曹操自己还说有八十万,司马懿的三十万又怎么不合情合理了。
2007-8-25 16:17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6:04 发表
曹操自己还说有八十万,司马懿的三十万又怎么不合情合理了。 [/quote]
[size=4]曹操说自己有八十万,这同样不合情理,周瑜怎么说的?“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而这个宋代书生“三十万”一说,你既然说与“郭冲五事”无关,那么出于何处?而且,三十万的雍、凉骑兵,这能合情理?[/size]
2007-8-25 16:2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6:17 发表
曹操说自己有八十万,这同样不合情理,周瑜怎么说的?“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 ... [/quote]
有什么不合理,刘备一个州都能被你扯出八万东征,诸葛亮有十万之众.魏国十一个州,在雍凉两州屯兵30万难道很多。
2007-8-25 16:34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6:23 发表
有什么不合理,刘备一个州都能被你扯出八万东征,诸葛亮有十万之众.魏国十一个州,在雍凉两州屯兵30万难道很多。 [/quote]
[size=4]在雍、凉二州集结三十万的兵力已经不合情理了,钟会、邓艾等灭蜀总兵力还不及二十万,这个书生还毫无根据地说三十万的骑兵,这合情理?[/size]
2007-8-25 16:37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6:34 发表
在雍、凉二州集结三十万的兵力已经不合情理了,钟会、邓艾等灭蜀总兵力还不及二十万,这个书生还毫无根据地说三十万的骑兵,这合情理? [/quote]
进攻的兵力可能大于防守的兵力吗,蜀亡时期士兵也不过10余万人,诸葛亮还能带甲10万进攻,不合理的事情多的去了。
2007-8-25 16:42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6:37 发表
进攻的兵力可能大于防守的兵力吗,蜀亡时期士兵也不过10余万人,诸葛亮还能带甲10万进攻,不合理的事情多的去了。 [/quote]
[size=4]诸葛亮带甲十万又见于哪儿了?[/size]
2007-8-25 16:5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6:42 发表
诸葛亮带甲十万又见于哪儿了? [/quote]
马谡传.
2007-8-25 17:09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6:53 发表
马谡传. [/quote]
[size=4]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哎呀!在哪儿呢?《襄阳记》倒是有句:“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下次读书读得透点。[/size]
2007-8-25 17:11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7:09 发表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 ... [/quote]
只记得位置,忘了是裴注,失误,失误.
2007-8-25 17:26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7:11 发表
只记得位置,忘了是裴注,失误,失误. [/quote]
[size=4]你的观点,应表述为:用来战争的兵力不可能大于全国的兵力。
而蜀汉亡国时兵是十万两千,与诸葛亮时期差了数十年,其国情都是“民有菜色”了,姜维穷兵黩武,征战连年,亦损亡了不少士兵,所以其兵不及诸葛亮时期是很正常的。并且,当时是回到了汉中的,十万于众不包括汉中的守军?而只指北伐之军?[/size]
2007-8-25 17:47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7:26 发表
你的观点,应表述为:用来战争的兵力不可能大于全国的兵力。
而蜀汉亡国时兵是十万两千,与诸葛亮时期差了数十年,其国情都是“民有菜色”了,姜维穷兵黩武,征战连年,亦损亡了不少士兵,所以其兵不及诸葛 ... [/quote]
但诸葛亮是经过大战之后,汉中,夷陵之战,损失就大的去了,人口不可能很多,即便诸葛亮入蜀开始人口恢复,即便到了诸葛亮死,那些人才刚成年。根本做不了士兵,诸葛亮的士兵都是战乱年代出身的,人都死的七七八八了.都能拿出10万,司马懿拿出个三十万又什么不可以,在说,别人郭冲说的是,雍凉总兵力30万.
2007-8-25 18:04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7:47 发表
但诸葛亮是经过大战之后,汉中,夷陵之战,损失就大的去了,人口不可能很多,即便诸葛亮入蜀开始人口恢复,即便到了诸葛亮死,那些人才刚成年。根本做不了士兵,诸葛亮的士兵都是战乱年代出身的,人都死的七七 ... [/quote]
[size=4]你这说得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蜀汉能有十万之军与雍、凉能有三十万有什么关系?一会儿宋朝那个书生,一会儿郭冲,你究竟持有哪说?曹魏要能有三十万的骑兵那就不敌了,郭冲五事全属虚妄,而且钟会、邓艾等入灭蜀总兵力还不及二十万,这个三十万难道叫所有老百姓去当兵?[/size]
2007-8-25 18:26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8:04 发表
你这说得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蜀汉能有十万之军与雍、凉能有三十万有什么关系?一会儿宋朝那个书生,一会儿郭冲,你究竟持有哪说?曹魏要能有三十万的骑兵那就不敌了,郭冲五事全属虚妄,而且钟会、邓艾等入灭蜀 ... [/quote]
蜀国能有十万,而雍、凉能有三十万不是不可能的.郭冲的说法当然更正确一点,雍、凉全部兵马三十万.钟会、邓艾20万,你以为魏国是钱堆出来的,有多少兵就用多少兵,而且灭蜀中,除了只丢了几个大城市,像诸葛亮筑的汉,乐城等,一直没丢,给魏国的补给线很大的压力,有20万人不少了。
2007-8-25 18:32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8:26 发表
蜀国能有十万,而雍、凉能有三十万不是不可能的.郭冲的说法当然更正确一点,雍、凉全部兵马三十万.钟会、邓艾20万,你以为魏国是钱堆出来的,有多少兵就用多少兵,而且灭蜀中,除了只丢了几个大城市,像诸葛亮 ... [/quote]
[size=4]蜀汉能有十万,你的意思是雍、凉二州实力过于蜀汉?钟会、邓艾等还不及二十万呢!他们率不起二十万的军队,而司马懿就能率起三十万的军队?于史有这种记载?
至于钟会、邓艾等灭蜀,占领了几个“大城市”啊?汉、乐城是不是被围了呀?[/size]
2007-8-25 18:39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8:32 发表
蜀汉能有十万,你的意思是雍、凉二州实力过于蜀汉?钟会、邓艾等还不及二十万呢!他们率不起二十万的军队,而司马懿就能率起三十万的军队?于史有这种记载?
至于钟会、邓艾等灭蜀,占领了几个“大城市”啊 ... [/quote]
难道雍、凉二州就只有本土兵力吗.钟会、邓艾带20万人是进攻,司马懿是防守,能相比吗,郭冲五事被批判说的事情非真,又没人说过他所督兵马有误.
2007-8-25 18:44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8:39 发表
难道雍、凉二州就只有本土兵力吗.钟会、邓艾带20万人是进攻,司马懿是防守,能相比吗,郭冲五事被批判说的事情非真,又没人说过他所督兵马有误. [/quote]
[size=4]那么,你从何处看到魏将各处兵马集中于雍、凉二州了?而且,你也看看书,别总是一天胡说八道,司马懿率着雍、凉劲卒三十余万是攻还是守?这事件都是假的而其所督兵力记载能是真的?[/size]
2007-8-25 18:56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8:44 发表
那么,你从何处看到魏将各处兵马集中于雍、凉二州了?而且,你也看看书,别总是一天胡说八道,司马懿率着雍、凉劲卒三十余万是攻还是守?这事件都是假的而其所督兵力记载能是真的? [/quote]
书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司马懿率着雍、凉劲卒三十余万攻击这件事情是假的,难道你没看到,司马懿督兵力真假你又凭什么否定。
2007-8-25 18:59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8-25 18:56 发表
书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司马懿率着雍、凉劲卒三十余万攻击这件事情是假的,难道你没看到,司马懿督兵力真假你又凭什么否定。 [/quote]
“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这事既然是假的,司马懿就不曾督过“雍、凉劲卒三十馀万”,你说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2007-8-25 19:15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5 18:59 发表
“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这事既然是假的,司马懿就不曾督过“雍、凉劲卒三十馀万”,你说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quote]
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
你说他有没有督过, 我说我要投资北京一个亿,结果我没有投资,这件事能证明我没有一个亿吗
2007-8-26 01:36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25 09:35 发表
赵括好像也怪廉颇只会用守势。李牧卫边时似乎也被人骂过不敢出战。
战争不是攻就是强,守就是弱的。这叫战略。用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成果,是一种精算师行为。 [/quote]
本来没什么问题,可惜加了最后一句。
战争是没法精算的,因为风险不可预期。
2007-8-26 11:01
无势
[quote]原帖由 [i]Liongareth[/i] 于 2007-8-26 01:36 发表
本来没什么问题,可惜加了最后一句。
战争是没法精算的,因为风险不可预期。 [/quote]
战争就是一种风险预算,就如保险的险种设计一般.获益太大,别人就不来,获益太小,自己就无利.这和战争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调动敌人到自己想要的地方,自己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来求得敌方付出什么代价的方法是一致的.
2007-8-26 11:09
无势
战争本来就是一种计算,多计算,漏洞越小,风险就越小.只能计算到一场战争行进的将领称为战术家,计算到全局,何处该舍何处该取,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收益的将领,就称为战略家.对于战略家而言,一个据点,一个城塞,一场小规模战争的胜负,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靠这些有得有失的,换取自己想要的结果.
怎样利用最小的代价,规避最大的风险,获得最大的胜利,就是战争.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