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15 17:00 云上天
关于刘禅

刘禅此人 历史评价极差 最近易中天先生提出他其实很聪明
我觉得 他是一个聪明又平庸的人 只怪他生错了时代
来分析一下
他很聪明 很多史书都记载 刘禅此人小时候很聪慧 很讨刘备喜欢
他耳根子很软 从他轻信那个黄太监 以及诸葛亮被诬案时没处罚诸葛亮可看出
他喜欢享受 很懒 他把军政大权都交给诸葛亮 一是他争不过 二是他懒的争
他很懦弱 胆子很小 投降时可看出
他有敏锐的政治头脑 从他投降后得到善终可看出 他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他能忍 从登基就开始做傀儡~~~~~~~~~~~~~
.....................
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二世祖 在现代可能生活的很好 到古代~~~~~~~~~~~~~~

2007-8-15 17:18 青面兽杨志
刘禅不是傻子,但他也不聪明,投降后司马炎都懒得杀他了

2007-8-15 17:22 河内司马
一言以蔽之,刘禅是中国士大夫心中最理想的君主

2007-8-15 17:38 an老忘密码
刘禅
好人啦。
说起来三国二代人物,刘禅在君主里,算破坏性最小的了。没他建设的机会。
三国演义灌大水,此间乐,不思蜀。说明他就没过上过好日子呀。:handshake:

2007-8-15 19:16 skdm
四个字——大智若愚

2007-8-15 19:36 Terryh
我觉得他只是一个没用的君主

我觉得他只是一个没用的君主

2007-8-15 21:02 河内司马
亡国就说没用太武断了吧

2007-8-21 19:31 索虾王
作为皇帝,蜀国在他任内亡国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一个明君吧,历史上还有杰出的君主会亡国的吗???不是说他不聪明,但是聪明并不等于能干,并不等于就长于治国,聪明不等于就一定不昏庸,明朝的万历皇帝据说也很聪明,那又怎么样呢?在历史上也不是一个昏君吗?而且他任用宦官祸国,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怎么还能说他是个明君呢?

2007-8-21 21:16 河内司马
:qDD+[quote]原帖由 [i]索虾王[/i] 于 2007-8-21 19:31 发表
作为皇帝,蜀国在他任内亡国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一个明君吧,历史上还有杰出的君主会亡国的吗???不是说他不聪明,但是聪明并不等于能干,并不等于就长于治国,聪明不等于就一定不昏庸,明朝的万历皇帝据说 ... [/quote]
蜀国灭亡也不是也不是他一个的责任.刘禅你要拿对比较的人,不是说所有的亡国君主都昏君,只是他们有心无力了.应该说刘禅在三国的三个亡国之君中应该是最强的了.他在中国的亡国之君中素质应该比较高了

2007-8-22 00:09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索虾王[/i] 于 2007-8-21 19:31 发表
作为皇帝,蜀国在他任内亡国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一个明君吧,历史上还有杰出的君主会亡国的吗???不是说他不聪明,但是聪明并不等于能干,并不等于就长于治国,聪明不等于就一定不昏庸,明朝的万历皇帝据说 ... [/quote]

唐明皇!杰出吧!明君吧!等于亡国,而由太子复国而已。

2007-8-22 00:19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Liongareth[/i] 于 2007-8-22 00:09 发表


唐明皇!杰出吧!明君吧!等于亡国,而由太子复国而已。 [/quote]
明皇和阿斗似乎没可比性,明皇毕竟没有亡国.

2007-8-22 04:26 索虾王
[quote]原帖由 [i]Liongareth[/i] 于 2007-8-22 00:09 发表


唐明皇!杰出吧!明君吧!等于亡国,而由太子复国而已。 [/quote]
不知兄台从哪里看出唐明皇很杰出???

2007-8-22 09:22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索虾王[/i] 于 2007-8-22 04:26 发表

不知兄台从哪里看出唐明皇很杰出??? [/quote]
好象没说明皇杰出啊

2007-8-22 09:36 sos2290
智商不等于情商,一个聪明人不等于就不是一个庸人。

如果是太平时节,估计他还能混日子,摊上乱世就得歇菜。不能因为“这个人很聪明”,就得出他很能干这样的结论,须知,聪明有小聪明与大智慧之分的。

2007-8-22 09:55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15 17:22 发表
一言以蔽之,刘禅是中国士大夫心中最理想的君主 [/quote]
那是因为他没机会发挥,如果不是成长环境如此畸形,未必不是个独裁的主。

2007-8-22 09:56 轩辕无忧
刘禅缺少帝王所应具备的雄心壮志。

2007-8-22 10:01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Liongareth[/i] 于 2007-8-22 09:55 发表

那是因为他没机会发挥,如果不是成长环境如此畸形,未必不是个独裁的主。 [/quote]
机会没有吗?诸葛也给了他空间啊,不过他自己觉得不如诸葛所以就让他全权处理了.

2007-8-22 10:07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2 10:01 发表

机会没有吗?诸葛也给了他空间啊,不过他自己觉得不如诸葛所以就让他全权处理了. [/quote]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2007-8-22 10:14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0:07 发表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quote]
诸葛没死时

2007-8-22 10:14 无势
好像没听说诸葛亮有留给刘禅空间。。对了,有一点点。祭祀留给他了。

2007-8-22 10:17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2 10:14 发表

诸葛没死时 [/quote]
刘禅登基,便使诸葛亮开府治事,又领益州牧等,史书更是记载:“政事无大小,咸决于亮”,这怎么给刘禅空间了?

2007-8-22 10:28 无势
丞相,益州牧,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这些官职加在一起的化学作用可是。。非常不得了的。

2007-8-22 10:30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0:17 发表

刘禅登基,便使诸葛亮开府治事,又领益州牧等,史书更是记载:“政事无大小,咸决于亮”,这怎么给刘禅空间了? [/quote]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这样做,蜀国能尽快的进行政权的过渡吗?

2007-8-22 10:37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2 10:30 发表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这样做,蜀国能尽快的进行政权的过渡吗? [/quote]
那么,你是根据什么看到本质的呢?

2007-8-22 10:42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09:56 发表
刘禅缺少帝王所应具备的雄心壮志。 [/quote]
如果是和秦始皇比,你可以这么说。但秦是当时最强的,蜀汉是最弱的;秦根基牢固,蜀汉根基不稳;秦全国一心,蜀汉内斗长存。后主若学赢政对吕不韦也给诸葛亮来一出,估计不论胜败,蜀汉立马就亡。

2007-8-22 10:44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0:37 发表

那么,你是根据什么看到本质的呢? [/quote]
刘备托故给诸葛的目的不就是阿斗还小吗?如果他自己能主事,还用托故吗?所以诸葛揽权可以理解啊.他最后不是还证给他了吗?看看<出师表>就知道了

2007-8-22 10:50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2 10:44 发表

刘备托故给诸葛的目的不就是阿斗还小吗?如果他自己能主事,还用托故吗?所以诸葛揽权可以理解啊.他最后不是还证给他了吗?看看<出师表>就知道了 [/quote]
《出师表》是将权力还给刘禅?其事务不论大小,皆有诸葛亮安排之人,而且,诸葛亮出兵在外,无法处理政事,而将政事全部托付给留府长史了。

2007-8-22 12:32 Liongareth
一直到诸葛亮死后,都没有还政给后主,即没有还的事实,也没有还的意愿。

2007-8-22 14:04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0:50 发表

《出师表》是将权力还给刘禅?其事务不论大小,皆有诸葛亮安排之人,而且,诸葛亮出兵在外,无法处理政事,而将政事全部托付给留府长史了。 [/quote]

有诸葛亮安排的人,就等于完全由诸葛亮安排的人决定?
[b]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暢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b]
诸葛亮仅仅是让他们咨询这几人的意见,可没说全让他们决定。

丞相全权负责政务,本来就是西汉旧制。
留府长史处理的也就是相府的公务而已。

2007-8-22 14:56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2 14:04 发表


有诸葛亮安排的人,就等于完全由诸葛亮安排的人决定?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 [/quote]
“愚以为[size=4][color=Red]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color][/size]”这话说的还不明确?诸葛亮作为臣子,不能直接说宫中之事全由这些人来决定,但说宫中之事,无论大小,皇帝须全部询问这些人,再施行,其意如何,还不是显而易见的?

2007-8-22 15:0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4:56 发表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这话说的还不明确?诸葛亮作为臣子,不能直接说宫中之事全由这些人来决定,但说宫中之事,无论大小,皇帝须全部询问这些人,再施行,其意如何,还不是显而易见的?
[/quote]
诸葛亮既然没有说都让这些人决定,那就不是让这些人决定,这才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人做的是——[b]至於[color=Re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color],则攸之、祎、允之任也。[/b]

况且诸葛亮这也是建议,而非命令。
[b][color=Red][size=3]愚以为[/size][/color]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color=Red][size=3]愚以为[/size][/color]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b]

至于刘禅是不是听了诸葛亮的话,“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那是刘禅自己的决定。

2007-8-22 15:19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2 15:08 发表

诸葛亮既然没有说都让这些人决定,那就不是让这些人决定,这才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人做的是——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况且诸葛亮这也是建议,而非命令。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 ... [/quote]
呵呵,诸葛亮若是明说,岂非大逆不道了?而刘禅身为皇帝,居然[color=Red][size=4]宫中之事无论大小全部得咨询诸葛亮安排的这些人,与其说是咨询不如说是通报、争取同意。[/size][/color]

2007-8-22 15:22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5:19 发表

呵呵,诸葛亮若是明说,岂非大逆不道了?而刘禅身为皇帝,居然宫中之事无论大小全部得咨询诸葛亮安排的这些人,与其说是咨询不如说是通报、争取同意。 [/quote]
这个说明刘禅信任诸葛啊.不但是对诸葛这样,后面蒋费到最后姜维都是这样

2007-8-22 15:28 无势
政由葛氏可不是吹的哦。。。再改也改不了这个

2007-8-22 15:29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2 15:22 发表

这个说明刘禅信任诸葛啊.不但是对诸葛这样,后面蒋费到最后姜维都是这样 [/quote]
姜维就未必了。

2007-8-22 15:3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5:19 发表

呵呵,诸葛亮若是明说,岂非大逆不道了?而刘禅身为皇帝,居然宫中之事无论大小全部得咨询诸葛亮安排的这些人,与其说是咨询不如说是通报、争取同意。 [/quote]

刘禅年轻没有经验,诸葛亮给他安排几个国务顾问,事事咨询而后行,让刘禅能够学习,这也有意见?
难道上来就让刘禅胡搞比较好?

2007-8-22 15:38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2 15:36 发表


刘禅年轻没有经验,诸葛亮给他安排几个国务顾问,事事咨询而后行,让刘禅能够学习,这也有意见?
难道上来就让刘禅胡搞比较好? [/quote]
刘禅自己处理、决定事物必然是“胡搞”,而且他会一直年轻下去的。

2007-8-22 15:41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5:38 发表

刘禅自己处理、决定事物必然是“胡搞”,而且他会一直年轻下去的。 [/quote]

刘禅是不是会胡搞,诸葛亮死后表现已经很明确了.那时他也就30多岁,还没老到分不清楚东南西北.

2007-8-22 15:4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22 15:28 发表
政由葛氏可不是吹的哦。。。再改也改不了这个 [/quote]

“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这是自己刘禅说的。
假如有证据说明刘禅是被迫的,或者事后对诸葛亮不满,像汉献帝、曹髦之类的,那就可以说是诸葛亮专权。
否则就只能说明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而已。

……怎么每次都要绕到这个问题上呢?

2007-8-22 16:04 无势
当然不满喽,立个庙都不同意,诸葛亮死后能丞相的位子都撤了。

2007-8-22 16:0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5:38 发表

刘禅自己处理、决定事物必然是“胡搞”,而且他会一直年轻下去的。 [/quote]

刘禅自己处理、决定事物是否“胡搞”?

[b]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b]
这是诸葛亮选的董允还在时。

[b]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b]
这是董允死后。

区别一目了然。

2007-8-22 16:09 无势
政由葛氏。。。朱紫难辩。。。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嘿嘿。

懒得吵嘴了。

2007-8-22 16:09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22 16:04 发表
当然不满喽,立个庙都不同意,诸葛亮死后能丞相的位子都撤了。 [/quote]
你以为立庙这么简单吗?牵涉的问题很多,而且最终他不是给诸葛立庙了吗?

2007-8-22 16:10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2 16:06 发表


刘禅自己处理、决定事物是否“胡搞”?

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这是诸葛亮选的董允还在时。
... [/quote]
这样的错误,连汉武帝等英明君主都难以避免,你就不必单独指责后主了。谁叫黄皓使后主有作为皇帝的自尊、深受后主的信任呢!

2007-8-22 16:14 an老忘密码
呵呵,还是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连做坏人都是人家来出头。

这种江山确实没啥留恋的。

2007-8-22 16:1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22 16:04 发表
当然不满喽,立个庙都不同意,诸葛亮死后能丞相的位子都撤了。 [/quote]

立庙?天子有七庙供奉祖宗。诸葛亮是刘禅的祖宗么?:titter:

至于丞相位子撤了从何说起?
[b]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朕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今以贵人为皇后,使[color=Red]行丞相事[/color]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勉脩中馈,恪肃禋祀,皇后其敬之哉!”[/b]
蜀汉显然还有丞相一职,只是不设其人而已。

再者,孙中山死后不设总理,蒋介石死后不设委员长,这说明有人对这两位不满?:titter:

2007-8-22 16:20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6:10 发表

这样的错误,连汉武帝等英明君主都难以避免,你就不必单独指责后主了。谁叫黄皓使后主有作为皇帝的自尊、深受后主的信任呢! [/quote]

俺现在说的是刘禅是不是在胡搞,这跟皇帝的自尊有关系么?
[b]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b]……你不会想说这只是黄皓的责任,与后主无关吧?:titter:

2007-8-22 16:21 无势
行丞相事。呵呵。我不多说了。

反正关于诸葛亮刘禅的那些东西大多数人也都知道了,至于怎么看让大家自己想吧。无益的嘴战是无聊的。
大家翻旧贴去,我就不炒冷饭了。

2007-8-22 16:26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2 16:20 发表


俺现在说的是刘禅是不是在胡搞,这跟皇帝的自尊有关系么?
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你不会想说这只是黄皓的责任,与后主无关吧?:titter: [/quote]
[size=4]当然有关系了,魏臣的托孤大臣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谁敢像诸葛亮对待刘禅那么对待曹叡?论宠爱近臣这种错误,自古帝王皆难避免,何况于刘禅?[/size]

2007-8-22 16:27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6:26 发表

当然有关系了,魏臣的托孤大臣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谁敢像诸葛亮对待刘禅那么对待曹叡?论宠爱近臣这种错误,自古帝王皆难避免,何况于刘禅? [/quote]
司马懿最后夺了曹家天下还不严重?

2007-8-22 16:28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2 16:20 发表


俺现在说的是刘禅是不是在胡搞,这跟皇帝的自尊有关系么?
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你不会想说这只是黄皓的责任,与后主无关吧?:titter: [/quote]
搬条板凳看热闹,瞧瞧冒牌兄是如何落荒而逃的。:titter:

2007-8-22 16:31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6:26 发表

当然有关系了,魏臣的托孤大臣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谁敢像诸葛亮对待刘禅那么对待曹叡?论宠爱近臣这种错误,自古帝王皆难避免,何况于刘禅? [/quote]

[b]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b]
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有谁享受这个待遇么?

宠爱近臣,确实自古帝王难免。
但宠爱近臣以致亡国,这就不是所有君王都这么做的了。

2007-8-22 16:33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2 16:31 发表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临终时 ... [/quote]
[size=4][color=Red]“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color][/size]

张昭有这个待遇,你看他对孙权如何?蜀国之亡,与诸葛亮、姜维等的穷兵黩武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2007-8-22 16:38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6:33 发表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张昭有这个待遇,你看他对孙权如何?蜀国之亡,与诸葛亮、姜维等的穷兵黩武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quote]
你也只是看到了一面,有好几次张昭当面让孙权难堪.至于蜀之亡,和诸葛是一点关系没有,姜维倒是有点,但也是小部分,偶然性也很大,如果不是邓艾偷渡阴平,结果还真不一定

2007-8-22 16:3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8-22 16:33 发表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张昭有这个待遇,你看他对孙权如何?蜀国之亡,与诸葛亮、姜维等的穷兵黩武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quote]

“自取”的待遇大家都有,反正诸葛亮没“自取”,张昭也没“自取”。

比起诸葛亮,张昭的待遇还是差点。
[b]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b]

父子关系跟君臣关系能比么?


蜀国之亡,与诸葛亮、姜维等的穷兵黩武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别扯上姜维,直接拿出诸葛亮穷兵黩武以致蜀国败亡的证据吧。

2007-8-22 16:41 无势
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2007-8-22 16:49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2 16:39 发表


“自取”的待遇大家都有,反正诸葛亮没“自取”,张昭也没“自取”。

比起诸葛亮,张昭的待遇还是差点。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 ... [/quote]
“事之如父”是说诸葛亮同刘禅的关系是“父子关系”?蜀汉是[color=Red][size=4]经诸葛亮、姜维等穷兵黩武逐渐送向毁亡的,怎么能只归结于诸葛亮?关于诸葛亮的穷兵黩武,陈寿还是记载了的:“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size][/color]

2007-8-22 16:4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22 16:41 发表
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quote]
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

俺还想问你前面对“行丞相事”有什么异议呢

2007-8-22 16:53 无势
直说??卿们跑哪去了??行丞相事行出啥了??丞相的职责是什么,诸葛亮死后是谁在做?

2007-8-22 16:56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22 16:53 发表
直说??卿们跑哪去了??行丞相事行出啥了??丞相的职责是什么,诸葛亮死后是谁在做? [/quote]
诸葛亮死后,刘禅便不置丞相,行丞相事不过是说暂代丞相的职责。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刘禅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