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17 00:52
朱红泪
该武将所处部队每发动一次策略,那么全队的计略经验上升,如果一些人本身没有策略,就要找别人傍了:loveliness:
2007-8-17 12:29
羽扇纶巾
偶是听人说军团长会自己不停登用人,会把经济拖跨,所以不建议封军团长,自己也没试过设军团长,向朱MM学了一招。:unsure:
2007-8-17 12:39
澄海胜
电脑爱花钱,给多少都能花上,不过你不给,你看电脑花什么!一般后方都委任电脑军团了,给点零花钱就行了,自己留着钱捐个官,买本书什么的用:loveliness:
另外,计略的成功率和武将的计略适性和经验还是有关系的,当然,连锁是另一个问题~
2007-8-17 12:43
葉影心
[size=4]我個人也覺得設立軍團長要考慮清楚, 用個太牛的人好像有點可惜, 牛人應該用來衝鋒陷陣(除非這是內政牛人, 但又怕他守不住城), 用個不牛的又怕他守不住, 收支方面更是怕他胡作非為, 拖垮國家經濟;
我現在都是把一個城搞好了, 留數人守著, 不設軍團長, 間中募一下兵, 有需要就人手調動一下, 可能我勢力還未算大, 可以用這做法, 遲些就要看看再說;[/size]
2007-8-17 13:00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7 12:18 发表
嘩.....如果是這樣, 兵源不足的問題可以得到舒緩了,
再順道請教一下, 還有那些劇本比較適合新手學習? [/quote]
跨时空剧本北条,一般剧本武田,上杉。上来就打江户。
2007-8-17 15:53
葉影心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7-8-17 13:00 发表
跨时空剧本北条,一般剧本武田,上杉。上来就打江户。 [/quote]
[size=4]哦, 感謝, 完成了信長的統一後, 我一定試試這些劇本;[/size]
2007-8-18 05:44
朱红泪
[quote]原帖由 [i]羽扇纶巾[/i] 于 2007-8-17 12:29 发表
偶是听人说军团长会自己不停登用人,会把经济拖跨,所以不建议封军团长,自己也没试过设军团长,向朱MM学了一招。:unsure: [/quote]
不停登人确实很讨厌,不过如果恨的下心就流放好了(尽管余从来没做过)。另外个人怀疑军团长的性格是否对军团的AI有影响,比如余用JJ的时候,封了景胜当军团长,没想到几年间他弄出30万大军屯在深志城,钱粮都是200多万,吓得余...:ph34r:最后自己都懒得打了,解除攻略禁令,结果几年间他就把从越后开始整个右半边给打下来了...第二次余用了大友(其实选了立花银千代做大名:titter:),封了高桥做军团长,自己跨江去吞毛利了。结果没到2年,把余给的钱花光了不说,主城都差点丢了...害得余还要抛下前线回来收拾残局。
2007-8-18 15:08
葉影心
[quote]原帖由 [i]朱红泪[/i] 于 2007-8-18 05:44 发表
不停登人确实很讨厌,不过如果恨的下心就流放好了(尽管余从来没做过)。另外个人怀疑军团长的性格是否对军团的AI有影响,比如余用JJ的时候,封了景胜当军团长,没想到几年间他弄出30万大军屯在深志城,钱粮都 ... [/quote]
[size=4]我對這些人物都不太認識, 不能隨便任命軍團長................[/size]
2007-8-18 16:18
phoenixdaizy
一般用一门众,呵呵能力不怎么养,但是可以多带兵,搞几个中等将领辅助他就是了。一般剧本武力70统70就可以出战了。超时空90才是牛人。
2007-8-18 23:17
葉影心
[size=4]有两个问题要请教一下
一, 怎样利用僧侣?我听说利用僧侣从事外交活动必定成功, 但不知怎样利用他们, 有一次一个僧侣来我国卖宝物, 我买下了, 游戏画面右上方出现"僧侣"二字, 但我不懂怎样利用他们;
二, 大家守城时会否有很大的兵力损耗, 武田率数万人来犯, 我照例出兵迎之, 取胜是没有问题, 但双方兵力都损失惨重, 平白损失几千兵, 有什么好办法?像郑问三国志一样用城防来消耗对方吗?但城中的兵始终会有死伤;[/size]
[[i] 本帖最后由 葉影心 于 2007-8-18 23:19 编辑 [/i]]
2007-8-19 00:08
phoenixdaizy
有钱了可以把城池修大一点,也可以搞个要塞起来。
至于防御,商业町最好。建几个铁炮鲁,谁过来都脱层皮。
防守一对多可以用范围杀伤兵法:
比如怒骂,内讧,混乱。最后注意要多建设一些温泉浴场,呵呵汤浴场。可以增加士兵的回复。喜欢防守战可以选时空剧本的北条或真田,防守战发展不错。
铁炮鲁建设得好的话4个台齐射的威力是很大的即使没修战法也很牛。别人不会去打你的铁炮鲁,一般相当于4支1200人的特炮队。实际效果实际相当于4支3000人的铁炮齐射。
2007-8-19 00:22
葉影心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7-8-19 00:08 发表
有钱了可以把城池修大一点,也可以搞个要塞起来。
至于防御,商业町最好。建几个铁炮鲁,谁过来都脱层皮。
防守一对多可以用范围杀伤兵法:
比如怒骂,内讧,混乱。最后注意要多建设一些温泉浴场,呵呵汤浴 ... [/quote]
[size=4]鐵炮櫓是個好主意, 但要先看看我有否足夠時間部署;[/size]
2007-8-19 00:40
朱红泪
军团长本来就不能随便任用的好像,有一门的情况下强制一门。
僧侣的作用是外交里的交还,停战强制成功,不过用完就没了,要等他下一次来
铁炮橹的作用余觉得决对是A级以上,特别是对一些弱小的势力:loveliness:
2007-8-19 03:04
茅延安
武田带兵来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队骑兵一队弓兵,另一种是两队骑兵。前者比较好办,城内留个高智的防信玄的笼络,铁炮(有多少出多少)、弓兵(都是单兵队)在城内瞄准骑兵,初级战法或是鼓舞,积累斗志到放战法就够用了。
如果是两队骑兵,嗯,放过两队骑兵过来本就是错误。白板足轻(或者到草鞋)是抗不住的,估计兵力也不会很足,可以先用城防消耗对方的士兵,然后等耐久为0时弃城反客为主。
2007-8-19 07:47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19 00:22 发表
鐵炮櫓是個好主意, 但要先看看我有否足夠時間部署; [/quote]
可以建设一个支城。免得打仗影响经济。如果是防御型打法的话。
2007-8-19 09:36
葉影心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7-8-19 07:47 发表
可以建设一个支城。免得打仗影响经济。如果是防御型打法的话。 [/quote]
[size=4]说来惭愧, 支城原本是有的(东方战线), 但因东方最后由盟友支撑了全条战线, 支城就没有守兵了, 我也转战西方去, 谁知这个盟友又失守城池, 造成我东方战线又从开, 说到这里就和游戏的一个设定有关, 就是战争讯息中, 只有其他势力的灭亡消息, 而没有城陷的消息, 造成东方战线再开了我也全然不知, 西方又忙得不可开交, 到知道的时候已是敌人出兵攻打我的支城了, 回防不及(其实有点故意放弃支城, 不想在这损兵, 又想争取时间巩固主城防御工作), 支城就这样的陷了, 马上从西方抽个空回身东方, 但东面的城池都是内政架构的, 防守力一般, 会有一番恶战, 都怪太高估盟友的实力;[/size]
2007-8-19 10:26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19 09:36 发表
说来惭愧, 支城原本是有的(东方战线), 但因东方最后由盟友支撑了全条战线, 支城就没有守兵了, 我也转战西方去, 谁知这个盟友又失守城池, 造成我东方战线又从开, 说到这里就和游戏的一个设定有关, 就是战争讯 ... [/quote]
有钱了以后做内政的时候别忘了把后方城池的防御修好,教训咯。修到栋门+1级殿就可以了,9000点+飞砾,不错的。
支城失陷了是不好打,距离太近了。有钱的时候要不吝惜整个町拆掉,重新建设武家町。
另外城池建设的时候靠自己主城周围要有武家町或门前町。
2007-8-19 10:33
phoenixdaizy
防守涉及到南蛮町、武家町或门前町的摆放问题,所以做内政的时候要考虑这几样东西放在城池路边达到最佳的攻击效果。
另外城池内部多放一些铁炮,防守威力会大一些。没注意到这点吧。要有大筒防守威力更大。
[[i] 本帖最后由 phoenixdaizy 于 2007-8-19 10:37 编辑 [/i]]
2007-8-19 11:28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19 09:36 发表
说来惭愧, 支城原本是有的(东方战线), 但因东方最后由盟友支撑了全条战线, 支城就没有守兵了, 我也转战西方去, 谁知这个盟友又失守城池, 造成我东方战线又从开, 说到这里就和游戏的一个设定有关, 就是战争讯 ... [/quote]
开始的版本支城百无一用。现在版本稍微好点。以后的PK版本可能更强。搞个70,70,没内政的人扔在里面配3000人+3000铁炮防守就好了。不过还是不能有附加建筑,威力小了点,铁炮鲁的威力还是大点。/
2007-8-19 15:51
葉影心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7-8-19 10:33 发表
防守涉及到南蛮町、武家町或门前町的摆放问题,所以做内政的时候要考虑这几样东西放在城池路边达到最佳的攻击效果。
另外城池内部多放一些铁炮,防守威力会大一些。没注意到这点吧。要有大筒防守威力更大。 [/quote]
[size=4]原來有鐵炮在守城會有分別, 這個真的想不到, 一般都把鐵炮搬到前線備用;
幸好我的主城築城技術不錯, 用了多年時間搞內政和技術沒有白廢;
革新還有分版本的嘛?怎樣可以看到自己的是什麼版本?[/size]
2007-8-19 18:27
phoenixdaizy
PK版本还没出来9月14日,革新初期的版本AI低,好象主要更新的是AI和兵上限。
这次搞得有点搞笑感觉亲自演示了一遍,无论哪个时代,岛津都有边角优势。
北条太不喜欢进攻。真田四周势力强而且距离比较远。武田距离比较远而且粮少,筹备第一次进攻时间要长一些。但是一旦发离天下我有。上杉的朋友是将军,比较不利。
2007-8-19 18:29
phoenixdaizy
石桓是防守必备的产品,可惜等级太高。所以守战打得还是很不爽的。建议降低石桓的技术等级,增加大筒的技术等级,攻守就会平衡很多。
2007-8-19 19:18
phoenixdaizy
注意铁炮超过总人数就没有任何防守意义。
2007-8-19 19:25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19 15:51 发表
原來有鐵炮在守城會有分別, 這個真的想不到, 一般都把鐵炮搬到前線備用;
幸好我的主城築城技術不錯, 用了多年時間搞內政和技術沒有白廢;
革新還有分版本的嘛?怎樣可以看到自己的是什麼版本? [/quote]
以前的版本支城没战法很吃亏的。而且我觉得发展筑城技术还是比较吃亏的,发展起来了还需要钱去造。
2007-8-19 20:41
单廷圭
筑城本来就是个花钱的活 特殊筑城更是花海了。。。。
2007-8-19 20:45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单廷圭[/i] 于 2007-8-19 20:41 发表
筑城本来就是个花钱的活 特殊筑城更是花海了。。。。 [/quote]
御殿和天守应该免费。要么目前所有城池耐久度:金钱X2
1个钱可以建设两个耐久度比较合适。~
算酸就知道500金可以招1000以上的兵。再加上粮草,进攻明显赚了。~
[[i] 本帖最后由 phoenixdaizy 于 2007-8-19 20:48 编辑 [/i]]
2007-8-19 20:48
单廷圭
为什么? 虽然是小平房和小堡垒 可免费也。。。。
2007-8-19 20:52
phoenixdaizy
已经改过了。
感觉还是应该降低筑城消费改为1金2点防守吧。大家都筑城去咯。
现在明显招兵比较划算。(尤其是小规模战争)
2007-8-19 22:27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18 15:08 发表
我對這些人物都不太認識, 不能隨便任命軍團長................ [/quote]
不需要认识,搞个带兵多的一门众了事。一门+5000兵统帅。
2007-8-24 12:07
葉影心
[size=4]我看到不是所以的城都能建某些城下町, 有些城能建5, 6種町, 有些卻只能建4種, 這是怎樣區分的?[/size]
2007-8-24 12:32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24 12:07 发表
我看到不是所以的城都能建某些城下町, 有些城能建5, 6種町, 有些卻只能建4種, 這是怎樣區分的? [/quote]
城市特性,要不要写表你。
2007-8-24 13:07
羽扇纶巾
具体哪个城可以建哪些城下町,偶一般都是点开“内政建设”后在里面看的。
所有城都能建设的设施有:农村、武家町、职人町。
商人町(商人、茶人来访)、门前町(僧侣来访)、公家町(公家来访)、南蛮町(洋人来访)这四种町只有某些城能建设。
2007-8-24 14:05
葉影心
[size=4]問這個是因為遊戲玩了這麼久, 就只有一個僧侶上門, 想多建幾個門前町, 發覺不是太多地方可以建;[/size]
2007-8-25 19:33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24 14:05 发表
問這個是因為?[/quote]
门前没什么用处,至多送几个宝物议和议和。商人町,公家和南蛮有用。
门前没有水田技术的时候一般造得少除非是防守状态。
2007-8-25 19:55
葉影心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7-8-25 19:33 发表
门前没什么用处,至多送几个宝物议和议和。商人町,公家和南蛮有用。
门前没有水田技术的时候一般造得少除非是防守状态。 [/quote]
[size=4]對方不接受議和送寶也好像沒什麼用啦;
到現在都未有建南蠻町, 好像還未見到有城可以建這, 又或者是我看漏了眼;[/size]
2007-8-25 20:17
phoenixdaizy
僧侣可以强制议和。弱的时候可以用。
本据清州就可以。哈哈。
2007-8-25 20:21
葉影心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7-8-25 20:17 发表
僧侣可以强制议和。弱的时候可以用。
本据清州就可以。哈哈。 [/quote]
[size=4]如果商人町, 公家町的比例比門前町多很多, 是否會減少僧侶來訪的機會, 玩了好一段日子僧侶只來過一次, 公家可是每季都來, 不來就是商人或茶人補上;[/size]
2007-8-25 20:36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葉影心[/i] 于 2007-8-25 20:21 发表
如果商人町, 公家町的比例比門前町多很多, 是否會減少僧侶來訪的機會, 玩了好一段日子僧侶只來過一次, 公家可是每季都來, 不來就是商人或茶人補上; [/quote]
我还希望早点升官发财。至少来了,城下会有显示,不给宝物而已。
2007-8-25 20:45
葉影心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7-8-25 20:36 发表
我还希望早点升官发财。至少来了,城下会有显示,不给宝物而已。 [/quote]
[size=4]現在來不來是沒那麼要緊, 但在前期或對一些弱小大名是比較重要;[/size]
2007-8-26 15:42
羽扇纶巾
僧侣来访还是很有用的,买点加智力的书和加适性的书不是很好么。
用织田的话,肯定要开发足轻系和铁炮系的技能。
足轻开始只有秀吉一个S,秀长和信长都是A。弄两个加足轻适性的书给秀长和信长,就可以把足轻开发到底。当然,如果僧侣未来访或者来访了但没有卖加足轻适性的书,也有办法。柳生宗严(筒井家)、富田景政(朝仓家)这两个家伙都有书,把他们主家灭了,招降这两人,再没收家宝(或者直接把这两个喀嚓了),再赏给秀长和信长,搞定!
铁炮相对简单。因为信长是S,攻下稻叶山,招降明智(一般要赏个好一点的家宝加忠诚度),两个S了,如果买到加铁炮适性的书,赏给丹羽就行了,如果没有买到,就想办法把南光坊天海(铁炮S、政治99)这个和尚搞到手,一般在筒井家或者足利家。
[[i] 本帖最后由 羽扇纶巾 于 2007-8-26 15:44 编辑 [/i]]
2007-8-26 16:06
夏侯敦的妹妹
南光坊天海:funk:黑衣宰相這麽早就出現了。。。ms前期沒什麽印象阿。。。
不過算算 他還真是這輩人。。。老人家活了好像上百嵗。。。
2007-8-26 17:52
葉影心
[size=4]我都沒為不夠s級適性的人而太過煩惱, 不夠就先開發到a級, 再開發一下其他的, 反正我要開發的太多了(心太多), 對我來說足輕s級技術不是太必要的, 連鎖率上升和威力加50%, 但我用足輕隊一般都不需要用足輕戰法, 反而是用計略居多, 鐵炮的s級就比較實用;
現在我玩了遊戲時間差不多20年了, 一路上避重就輕, 看情況來開發(有時也不能硬去開發, 好像用信長時, 難道把信長和猴子都派去開發, 那誰來做大將), 玩到十年左右一般相應適性的人才都夠了, 或許是內政能力低一點, 就花多點時間來開發吧, 或時賞賞家寶封封官來加內政能力, 肯定不會把主力都派去開發, 不夠人就等到夠人才去做, 反正信長系列的人才比三國志系列的要平衡得多;
現在的成果是, 內政全開(信長是否沒有內政的獨有技術?),有了兵農分離, 兵力上的優勢開始出來了, 鐵炮也全開, 得了"三段合擊", 足輕到了a級, 築城靠自己也靠交涉去到了"石垣"階段, 開始時花了一定的時間搞築城學舍, 但絕對值得, 只是去到"鐵炮眼"的階段, 你就可以安心由電腦自己防守, 在城的周圍建3, 4個鐵炮櫓, 城防有12000, 放3000兵在城中, 你根本不用理它, 敵人在城池邊根本站不了半個月就要撤退, 你可以安心在另一邊搞侵略, 用這方法與騎馬勢力作戰很有效, 面對上杉武田等軍隊, 野戰始終吃虧, 要勝不難, 但也損兵, 讓對方先攻自城, 待敵人騎兵墮入鐵炮火網死得七七八八就派兵追擊, 情況許可可以一直追至敵城再陷其城, 避免了和騎兵直接野戰的損失;[/size]
2007-8-27 10:21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夏侯敦的妹妹[/i] 于 2007-8-26 16:06 发表
南光坊天海:funk:黑衣宰相這麽早就出現了。。。ms前期沒什麽印象阿。。。
不過算算 他還真是這輩人。。。老人家活了好像上百嵗。。。 [/quote]
游戏中至少要到70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