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9-28 07:43
mithralmask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9-27 21:54 发表
LS你不看帖子吗...~_~...
有人说了我才反驳啊...
我什么时候BS过爪牙了...只是认为他们没法跟"国士"相比而已...
请你拿出证据来,来证明"国士"这个词不需要太高看...
所谓爪牙...“勇悍善敌者为爪牙。”...并不指他们军事能力有多么出众...当然张辽还有其他的评价,我们不多说...
赵云的评价基本是..."爪牙","强挚壮猛",“灌、滕之徒”...这样...我们能知道他或许很勇猛,但不能说明他军事能力有多强...所谓我认为他能跟关张马等人同列实在是有点吹捧了...
PS:如果赵云真有能跟关张马同列的才能...那为什么不算上陈叔至呢?照这个理,人家也仅次于赵云嘛...<三国志>干嘛不多加个人?
[/quote]
你很看不起[color=Blue]爪牙[/color]是吧?
[quote]
三国志 魏书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color=Red]国之爪牙[/color]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虎为偏将军,薨。子统嗣。
[/quote]
[quote]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第二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color=Red]爪牙[/color],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quote]
[quote]
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第五斋
袁子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color=Red]爪牙[/color]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quote]
[quote]
三国志 吴书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color=Red]爪牙[/color],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於乌林,走曹仁於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quote]
为了你贬赵的需求,上面诸位就”并不指他们军事能力有多么出众“了……
至于拿陈到来贬赵云,你倒真是很有新意,人家陈叔至在志里的评价是
“名位[color=Red][u]常[/u]亚于[/color]赵云"
[[i] 本帖最后由 mithralmask 于 2007-9-28 07:51 编辑 [/i]]
2007-9-28 08:53
无隙
楼上,楼上的楼上,把我的例子给举的差不多了。
我只能成为“我只看看,不说话了。”:shy:
2007-9-28 09:20
镜
真搞不懂你们啊...我哪个字说看不起"爪牙"了?
我是说关张等人...总的人生评价是"虎臣"等...高于爪牙...
关张马被称为"爪牙"的时候,别人根本就是无视赵云的...等赵云升级到"爪牙"的时候...人家都已经是"虎臣","信,布之勇"了...
再者...拿不出实绩的赵云评价得再好,也得怀疑一下,他是靠救过阿斗,爬了一层关系罢了...至少他是在阿斗时代慢慢升官,甚至拿了谥号的...就因为这点,才能与关张马黄同列...你们自己用脑想一下,如果赵云没救过阿斗,他能有谥号?没有谥号,他能与关张马黄同列?
陈叔至名位常亚于赵云...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他比赵云稍微低一点罢了...至少三国志是没他的传记的...
2007-9-28 09:26
镜
这么说吧...请把赵云"军事才能"卓越,能与关张马等人相比的史料拿出来...让大家瞧瞧...
他平生两次记载与战争有关...基本都是干一点杂活...
干不出大事,被吹得上天也没用...历史上就是没他的光...
最后声明:劳资不是贬赵,只是看捧赵的人不爽而已...
而且,请不要捕风捉影...劳资仔细看过自己的帖子...并没有什么看不起"爪牙"的地方...
2007-9-28 10:39
嘌呤江湖
我也没想到,你说话无耻到这个地步.
我本来不想再与你说,不过又觉得不爽,就说最后一句.
第一,国之爪牙,是很高的评价,周瑜张辽等人一生也就得了这评价.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道》:“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如果国士与国之爪牙不在同一层次,就不会同篇列传.
第二,赵云是救主,这本就是大功一件,而你却认为这很丢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qoo+
第三,刘备在时,赵云官职是比其他四人低.但官职不代表实权,不代表信任,不等于能力,不等于功绩.这有太多的因素,不是我们简单的玩游戏.我就举一例子:太傅一职论职位远低与三公,但其重要性却不比三公低.
2007-9-28 11:04
passerby
[quote]我是说关张等人...总的人生评价是"虎臣"等...高于爪牙...
关张马被称为"爪牙"的时候,别人根本就是无视赵云的...等赵云升级到"爪牙"的时候...人家都已经是"虎臣","信,布之勇"了...
[/quote]
马超成为刘备爪牙之前已有“信布之勇”的称美了
至于虎臣,字典说是“勇武之臣”,单查“虎”,有勇猛的意思
赵云是否勇猛、勇武,应没多争议吧
“爪牙”字典说有勇士、勇将的意思
除了关张虎臣为爪牙外,吴书第十的江东虎臣,亦有作爪牙之载
不过,关张马别于黄赵的是有“万人敌”、“信布之勇”的称号
所以黄赵比不上关张是没什么好争议的
陈到亚于赵云没传,不是奇怪的事,蜀国也不是只有此一例子
名亚于王平的句扶也是不见传
与杨戏齐名的张表也是不见传
名亚于庞统的习祯也是不见传
名与张翼齐的廖化也是不见传(没错,就是廖化)
在魏国
名位亚于五子的朱灵也不见传
...................
赵云若没救主,不见得一定没有传
假设性问题,难说清
[[i] 本帖最后由 passerby 于 2007-9-28 11:10 编辑 [/i]]
2007-9-28 11:35
cysa12345
回复 #23 蒹葭苍苍 的帖子
这种公事主子不见得喜欢被人说三道四,岳飞和赵构就是例子
2007-9-29 12:42
无隙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9-28 09:26 发表
这么说吧...请把赵云"军事才能"卓越,能与关张马等人相比的史料拿出来...让大家瞧瞧...
他平生两次记载与战争有关...基本都是干一点杂活...
干不出大事,被吹得上天也没用...历史上就是没他的光... ... [/quote]
不好意思,你又错了。历史上已经有他的光了,不管什么原因和关张马黄并列成传了,所以历史上已经承认他的地位要高于同期的很多人了。
看捧赵的不爽,去演义那和那些家伙争论去。这里真正的赵粉就我一个,虽然我说的也有很多漏洞,但是你的漏洞更多了。而且记得有一帖里偶被一个论坛牛人就辩的沉默了很长时间(我记得好象是第一次伐魏的帖子,有空你去看看)。
你是没说看不起爪牙,不过你没把这个词语摆在他应在的地方。
[[i] 本帖最后由 无隙 于 2007-9-29 12:43 编辑 [/i]]
2007-9-29 13:48
杆神
回复 #304 镜 的帖子
偶注意过,在大多数有关赵云的帖子中都有你的影子,你说你不是贬赵的,鬼信啊
你不是看不起赵云吗?不是要史料吗?我就随便贴几段给你看看了......
纯以三国志有关赵云之记载来看,我以为即便仅凭陈寿所言,云非但为将领军,于勇武威名亦未尝有阙。
其一,“赵云字子龙。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云初为瓒之部下,时备亦从瓒而得别部司马,是以若无瓒之许可,云断不能从备也。至而领其骑兵,则瓒得无有以云牵制羁縻备之念? 即无此念,备天下枭雄,云自瓒处初至,非备心腹,岂可遽以贴身侍卫长之职相待?故此主骑,恐当为主其骑兵之意。况绍,瓒终身之大也,以备,楷拒之青州,此重任也(二公孙陶四张传:“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是以瓒以拒大敌之方面重任托楷,而以备辅楷,又以云辅备,倘云无尺寸之长何能得此耳?又,瓒精于骑御之数,而以幽州突骑起家 (事见二公孙陶四张传),备亦以战起家,无论瓒或备选云主骑, 能言云为疏于骑战之人否?后,备拒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其中安得无云之功?即史未彰其勇,能言其必为庸人乎?
其二,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备弃妻子南走, 何其仓促狼狈乃耳,而云“身抱弱子”,是身边无能战之军也 (备“使飞将二十骑拒后”,可见云之身边,至多亦不过数十骑)。仅此传(关张马黄赵)二次言及“弃妻子”(张赵处各一),则当此时,备实大窘,未期妻子能得保全,可见危急。志所云“身抱”“保护”,是云当以其力或其智得使后主,甘夫人“皆得免难”,已见著史人之褒赞。综之,当阳长阪,军民溃于前,精骑逐于后,备仓皇逃遁之际,子龙以一身或小部队之力或之智,得保备之弱子嬴妇而归,不使落于敌手(备之二女为操所掳,可见并非操之恻隐使备之妻儿脱难),不使没于乱军,试问,能言吾之子龙为无勇无谋之匹夫乎?!
其三,“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云为亮制下,可为定论。至於云为何人所遣, 尚待商榷。倘为备遣,此时成都未下尚远非翻然翱翔之时,彼岂能以一庸者分领助攻之军?倘为亮遣,亮为荆州从备,云属原从,吾未见亮有偏私之意。又,以亮之能,以飞之勇名,云为此二人俱,“会于成都”(亮传亦有云:“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 都。”),虽未录斩关夺锁之恶战,然取蜀之役,云实有与力哉。能料自荆襄入川蜀,此等生死之战,委兵卒于碌碌之人,而使与亮,飞等英杰共分其功乎?
其四,“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一出祁山,子丹乃为大将军,是以云为偏师而拒魏之主力,亮之器重云,芝,可见一斑。或曰,亮使云为此偏师,实为弃之,孰不知亮身攻西北而入敌境,倘云,芝大溃,谁能料真不得自箕入蜀境而抚亮军之背? 是以当此时,云之任则重矣,而敌甚众,(虽亮传有云“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出于汉晋春秋,然考陈寿所言,尚当为敌众云寡,否则,何以以云为“疑兵”?),“敛众固守”, 于偏师而言,已是足够。至亮失街亭而进退无拒,大军皆退,云终“不至大败”。扼强敌于前,固守不至大败于后,能言子龙非将才否?能言其无领兵之能否?
其五,“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关张马庞黄赵并得追谥,“时论以为荣”,未言“时论以为耻”者,何也?盖此六人,皆以大功才干有益于国家而为当时人心所服,故而论以为荣,陈寿之褒扬之意,溢于文表。诸君却徒以史载不详而疑云之能,吾不解一也。 “强挚壮猛”,极言其勇武,彼陈寿生于三国,而史录凿凿,诸君生于今日,缘何不信?吾不解二也。太史公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陈寿已为子龙立史极言其勇武功名,又裴松之加注以忠义之事,再于演义铺叙渲染而入寻常百姓之心,可谓言已言之,下亦成蹊。为大将者,不过仁义忠勇严五字尔,子龙生得其功,死得其谥,身后史家录之而曰“荣”, 小说家传其神勇忠义,而诸君徒以一己之猜度偏言不信而欲废云千年英名, 吾实不敢苟同而又不解三也。
有此不解者三, 望诸君有以教之。不胜感激。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是,与夏侯敦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 》--陈寿,裴松之
赵云传及裴注引云别传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卢弼曰,元本「善」作「喜」),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 ,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是,与夏侯敦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萧书做「池」)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夏侯渊( 萧书多「之」字)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 书钞多「遣」字)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 将数十骑(书钞,御览「骑」字为「人」)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 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萧书做「其大众奄至」 ), 势逼 ,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 。公军败,已复合, 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 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书钞引,「公」下无「军」字,有「至」字,「疑」下无「云」字,御览作「公军至疑有伏兵」另卷亦无「军」字),引去。 云雷(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军,公军惊骇,自(御览「自」做「因」字)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通鉴无「是」字)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通鉴多「今」字)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元本做「应」),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萧书「道」做「出」),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萧书做「军还」),贬为镇军将军。
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 册府多「皆」字)追谥,时论以为荣。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萧书「班」字做「恪」。谥法解,「执事有制者曰平」)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云(萧书无「云」字)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华阳国志—— 常璩
轻骑五千追先主 ,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弃妻子, 与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走。公尽获其民众,急追先主。 张飞据水断桥 。矛 曰:我张益德 也。可来决死。公徒乃止。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会。而赵云身抱先主弱 子後主,及拥先主甘夫人相及。
十九年,关 羽统荆州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降下巴东。 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赵笮拒守,飞攻破之。 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 巴西。亮定德阳。
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大司马。 以 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零陵赖恭为太常,南阳黄 权为光禄勋,王谋为少府,武陵廖立为侍中。关羽为前 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皆假节钺。又以 黄忠为後将军,赵云翊军将军。其余各进官号。
建兴元年夏五月,後主即位。立皇後张氏, 封丞相亮武乡侯。 中护军李严假节,加光禄勋,封都乡侯,督永安事。中 军师、卫尉、鲁国刘琰亦都乡侯。中护军赵云〔为征南 将军,封永昌亭侯。〕江州都督费观,屯骑校尉、丞相 长史王连,中部督襄阳向宠,及魏延、吴懿皆封都亭侯 。
六年春,丞相亮扬声言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 军赵云、中监军邓芝据箕谷为疑军。魏大将军曹真举众 当之。亮身率大众攻祁山。赏罚肃而号令明。天水、南 安、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李盛、黄袭等在前 ,违亮节度,为郃所破。平独敛众为殿。而云、芝亦不 利。亮拔将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戮谡及【休】〔沐〕盛 以谢众,夺袭兵,贬云秩 。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镇军赵云曰顺平侯。
太平御览卷 ——宋 李昉 等
三百七十六 人事部一十七
胆
赵云别传曰。云字子龙。先主入益州。云留守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过期不还。云将数十人出围视忠。值曹公扬兵大出。为前锋所击。且却。公军散走。已复合。人陷敌。还入营。更大开闭。偃其鼓。公疑人有伏兵。引去。云鼓震。以戎弩於後射公军。公军惊骇。因相蹂践。堕汉水死者甚多。先主明日自来。视昨作战处。曰。子龙一身多是胆。
(据隋经籍志考证, 华佗赵云虞翻钟离意郑元邴原荀彧孙资蔡邕三国志注诸书所见篇目。太平御览备彚其全。)
太平广记 --宋 李昉 等
骁勇篇
赵云 蜀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容雄伟。居刘备前锋。为曹公所围。乃大开门。偃旗息鼓。曹公引去。疑有伏兵。云於後射之。公军大骇。死者甚多。备明日自来。视昨日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 等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後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
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於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
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 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瓒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 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
袁公,私明将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刘琮将王威说琮曰:曹操闻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懈弛无备,轻先单进。
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四海,非徒保守今日而已。
琮不纳。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徐庶母为操所获,庶辞备,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
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张飞将二十
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操兵无敢近者。
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之懦弱;张松,
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庞统言于备曰:荆州
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 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 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
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
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
刘备围雒城且一年,庞统为流矢所中,卒。法正笺与刘璋,为陈形势强弱,且
曰:“左将军从举兵以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
璋不答。雒城溃,备进围成都。诸葛亮、张飞、赵云引兵来会。
成都之围也,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
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此易耳。但当铸
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时议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备从之。
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四年三月,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
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夏,五月,操悉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
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帝遗曹真都督关右诸军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
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蜀鉴 --南宋 李文子
建安十六年,昭烈自荆州将数万人入蜀,至江州由垫江谒涪。
昭烈帝在荆州,三顾诸葛亮于草庐,问以计策。亮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求)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昭烈既破曹操,张松说璋,遣法正迎昭烈于荆州。法正阴劝昭烈取益州,昭烈疑未决,庞统复赞之。昭烈乃留诸葛亮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昭烈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自江州北由垫江谒涪。去成都三百六十里,璋率步骑三万人往会之,欢饮百余日。
建安十九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遂与张飞、赵云泾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法正与刘璋书曰:"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邈道侵,将何以御之?又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数道并进,已入心腹,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秦灭巴,置巴郡,治江州。江州,县名。今重庆府巴县是也。刘焉分巴郡为二:垫江已上为巴西,治安汉,今果州;垫江已下为巴东,治江州。垫江,今合州是也;江阳,今泸州;犍为,今资荣嘉眉等地。德阳,今遂宁府。赵云自外水至泸州,分定资中、嘉眉等地,张飞自重庆入合州,定遂宁、果州等地。而又法正称益德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此正在雒城,与刘璋书未能遥度于千里之外者。飞自垫江上,未尝入犍为、资中也。
昭烈进围成都,刘璋出降。雒城溃,进围成都。诸葛亮、张飞、赵云引兵来会,马超自武都密书请降,昭烈令引兵屯城北,城中震怖,围城数十日,璋遂出降。吴蜀分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 三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至汉中。赵云破其军於汉水。
操自长安出军遮要以临汉。昭烈曰:曹操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於後射公军,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明旦,昭烈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建兴六年,丞相亮出师攻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皆降。
亮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请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以到长安。公从斜口来亦足以达。亮以为此诡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不用延计。亮扬言由斜谷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阵整齐,号令明肃,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判应亮,关中响震。祁山在西和州长道县东,寰宇记云上有城,极严固,开山图云。祁山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又云南岈北岈,万有余家。诸葛亮表云:祁山县去沮五百里有人万户。沮,在今沔州天水南安进秦州地。安定,今泾州地。三郡即陇右也。郿今风翔府郿县。箕谷今风翔府宝鸡县。子午谷,王莽所通,从杜陵直绝南山径到汉中,从今洋州路。
魏遣将张郃拒亮。马谡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 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收谡,下狱杀之。
赵云、邓芝亦败于箕口,天水三郡复入于魏。街亭,今秦州陇城县有街泉亭,即马谡所败之地也。寰宇记又南郑,载之误矣。西县,陇西郡有西县。今兴元府有诸葛亮城,乐史云亮拔陇西千余家,筑城 以处之。
季汉记 -- 清 赵作羹
常山真定人赵云率本部义丛吏兵诣公孙瓒。瓒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向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 。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适昭烈过瓒所。识云非常人。每款接也。 云亦深自结托。无何以兄丧辞瓒。捉昭烈手(手捉反了吧)而别曰。终不背德也。云字子龙。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後见昭烈於邺。为主骑兵。
博望:赵云生获夏侯兰。兰云乡人也。少小相知。白昭烈活之。且以明法律。荐为军正。
又以孙夫人刚健骄豪。有丈夫风。闺阁之中,恒令侍婢执刀环卫。所从江东吏兵。多纵横不法。赵云严重。特任掌内事。
昭烈入成都。上表领益州牧。赐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征虏将军张飞。牙门将军赵云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千万。锦千匹(有没有搞错! )。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董督荆州事。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督临沮。。。加牙门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
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取之。过期未还。 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迎视。值操扬兵大出。 云前突其陈。且斗且?却 。操军散而复合。 云驰骑还营。令偃旗息鼓。操兵疑云有伏。引去。 云雷(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或以成都名田宅启分赐诸将。翊军将军赵云议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大定。各反桑梓。归耕力食。乃其宜耳。益州人物。已苦兵祻。田宅皆可归还。主俾安居复业。 生其欢心 。乃可役调 。不宜夺之以私其所爱也。」昭烈是之。或曰:人安土而人聚。聚则财用生。马记云: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民足君足有若。所以告哀公也。观云此议。得为治之本矣。陈氏作云传不书。裴注始表而出之。乃知以简略运曲笔。蜀志大概如此。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群下昭烈为汉中王。推从事李朝作表驿上帝曰:军师将军臣诸葛亮。镇远将军臣许靖。扬武将军臣法正。荡寇将军臣关羽。征虏将军臣张飞。平西将军臣马超。翊军将军臣赵云。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兴业将军臣李严。讨逆将军臣吴壹。行护将军黄权。军议中郎将臣射援。营司马臣庞义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称帝:翊军将军赵云。辅汉将军李严等及大小百官赏迁各有差。又命采金牛山铁铸七剑。各长三尺六寸。镌章武字。。。。一与赵云。
街亭:赵云亦以寡弱无功。。。(略诸葛亮邓芝对答。兼赵云答)
夏四月。镇军将军赵云卒。初云以贬爵。讨贼之志盖厉。忧劳萃集。一疾不起。帝闻之,辍朝悲悼。子统嗣。官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帝念云不已。至景耀四年下诏曰。(略)谥曰顺平侯。昔云守桂阳时。故太守赵范有寡嫂樊氏。国色也。欲以妻云。云以同姓之嫌辞之。有劝之者。云曰:范虽降。心未可测。天下岂少女子乎。范果潜去。云无纤介。
季汉五志——清 王复礼
赵顺平侯年谱
辛未:汉献帝初平二年。为本郡所举诣公孙瓒。随先主至平原。主骑兵。寻以兄丧。辞归。
庚辰:建安五年。见先主於邺。
戊子:建安十三年。长阪救後主。护甘后。(此处两字不详)破曹操於赤壁。迁牙门将军。
辛卯:建安十六年。领留营司马。勒兵截江留後主。
癸巳:建安十八年。定江阳。拜翊军将军。
巳亥:建安二十四年。大破曹操兵。军中号为虎威。
癸卯:汉後帝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丁未:建兴五年。驻汉中。
戊申:建兴六年。据箕谷。
巳酉:建兴七年。病卒。谥曰顺平。
仪表
顺平别传云。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别传又云。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孙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陈寿评云。黄忠赵云。疆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府
镇东将军府,在成都西城。今为藩司衙署。尚有极厚墙基。土人云是其遗迹。
祠墓
赵顺平侯祠。河南南阳县西北三十里屯东。
赵顺平侯祠。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
护英祠。湖广桂阳州城外芙蓉山下。祀汉将赵顺平。
赵顺平侯墓。河南南阳府城南三十里。 (按:康熙南阳府志载:一统志云。赵云墓在南阳县南三十里。和季汉五志王复礼所云一致)
遗迹
阪
长阪在湖广当阳县北一百里。顺平身抱幼主。保护甘夫人免难处。
谷
箕谷在陕西褒城县北十五里。箕山下有秦王猎池。及内穴道人谷。顺平与邓芝据其地即此。
王复礼曰:顺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严。接人也慎。其见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当阳救主。奋不顾身。汉水立功。威还似虎。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圆而行欲方。其顺平之谓乎 。
吴山祭顺平侯文
维顺平候。勇盖当世。通身是胆。护后救主。严重整齐。特任内事。初定江南。继平蜀地。不近夏侯。不娶樊氏。慎虑周详。超飞轶帝。田令归民。绢为冬赐。匪仅虎威。颇饶经济。谏止伐吴。忠言逆耳。箕谷虽奔。军资无弃。雄伟非常。贤慈孰此。全体将军。惟侯而已。南阳桂阳。黎烟守御。遥隔千里。徧考群书。无文以祭。爰作是辞。敬告五义。鼇峰巍巍。浙江弥弥。神之格思。幽明一理。
赵顺平侯祠记
吾闻诸夫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由是观之。从来勇者未必兼知。而知者又未必能勇。理固然矣。若夫以知济其勇。以勇副其知。而知勇克全者。於季汉诸臣中求之。惟顺平侯。其庶几焉。侯姓赵氏。讳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其生平出处。载在国史。无俟予言。独其随昭烈至荆州。为曹操所追。乃於当阳长阪。护后救主。博望之战。生获夏侯。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戎弩後射。贼伤甚多。军中号为虎威。昭烈壮其胆气。是其勇也。初投公孙瓒而私结昭烈。降赵范而不纳其婺。荐夏侯不用自近。夺後主勒兵截江。至若倡议归还蜀民田宅。力谏伐吴难平。绢帛以作冬赐。是其知也。则侯之为将军。宁易及哉。予修侯志。致书真定县佐王允吉令。其访觅故乡遗迹。了不可得。惟郡治南门月城有三义庙。门外有汉顺平侯故里一碑而已。余无知者。呜呼。稽之於礼。有道有德。於教於学。死则为乐。祖祭於瞽宗。乡先生殁。则祭於社。今顺平崎岖跋涉。识真主於草昧。力扶帝胄。翊赞皇猷。善始善终。知勇兼备。而故乡无一席之地。为之专祠。诚缺典也。徧考通志。侯祠有三。一在河南南阳治南三十里屯东。一在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一在湖广桂阳芙蓉山下。有祠而无记。不知其所创始。至其墓则在南阳府城南。省郡诸志皆同。殊可疑耳。夫侯卒於建兴七年。其时蜀尚无恙也。南阳之地。曹氏之所窃据也。胡为葬此哉。予作是记。盖补斯志之阕。并以表侯之足传千古者。具知与勇。为卓绝也。复系之以诗曰。
天为季汉生将军
姿颜雄伟回绝伦
终不背德归故君
经营筹画武兼文
一身是胆立奇功
初平江南後蜀岷
欲扫僭窃清妖氛
吁嗟天意限三分
致令侯志未尽伸
在昔追谥慰元臣
柔贤慈惠彰令闻
克定祸乱表辛勤
不徙当日荣恩纶
千秋万载流芳芬
顺平卒辨
陈承祚三国志云。建兴七年云卒。追谥曰顺平侯。後出师表云。臣自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据表。则顺平之卒。当在六年矣。二说不同如此。岂此表出张俨默记。或有误耶。抑承祚失考传写之讹耶。年远无他书可证。为之一慨。
赵顺平论——明 徐奋鹏
尝观元德孔明出遣调诸将也。遇事势旁午。安危发系之际。则以命赵子龙。子龙不惟无首鼠退缩意。而往往挺身一出。即盘根错节见其器。愈利而动以成功报。当阳之战。骨肉佌离。元德几无生路。子龙冲突重围。血渍征袍。保其弱妻幼子。还之元德。元德曰。子龙一身都是胆。夫子龙未曾指皇天后土。如关张之共誓生死者也。乃当流离颠沛。一心不二。气义激扬。如金如石。故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忠。且云长益德以忠义佐主。不能料敌而受敌之制。不能料下而受下之欺。子龙独出万死於干戈锋镝之下。而卒以牗下全归焉。故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
赵顺平(五古)---明 茅元仪
不忍捉手别
复此同床眡
子龙不弃我
戟摘安足怜
益州勿复反
不夺成都田
馀绢作冬赐
识在丞相前
樊姬虽国色
安得相周旋
题赵顺平马超黄忠--- 明 顾正谊
昭烈神武君
豪杰归心久
名将会如云
遭逢应不偶
孟起来成都
刘璋随稽首
汉升斩渊头
一战平陇右
子龙负胆气
险难恒相守
弱子犹护持
肯弃君王走
凛哉三将军
义勇并超群
藉令四海一
岂灭云台勋
英雄各有所
用之则为虎
但酬知己心
何必期茅土
季汉五志--续
赵顺平侯传
赵顺平侯讳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初平二年。 为本郡所举。将兵诣公孙瓒。 瓒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 侯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时昭烈亦依瓒。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侯遂随昭烈至平原。为主骑兵。寻以兄丧辞归。昭烈恐其不反。捉手而别。侯曰:终不背德也。建安五年。昭烈就袁绍。侯见於邺。昭烈与侯同席共卧。密遣侯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将军部曲。绍不能知。昭烈阴欲离绍。乃说绍连刘表。使糜竺与表相闻。表郊迎先主。侯因随往。
十三年操至荆州。昭烈南遁。 有人言侯已北去者。昭烈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我弃也。未几。侯至。 昭烈为操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走。侯身抱幼主禅。并护甘夫人。相及济沔。得脱於难。及操军东下。侯随昭烈及周瑜等破操於赤壁。昭烈迁侯为牙门将军。十五年。昭烈定江南。以侯为偏将军。 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侯。侯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也。固辞不允。或有劝侯纳者。侯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 卒不取。范果逃去。侯无纤介。侯尝与夏侯敦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与侯同里閈。少小相知。侯因白昭烈活之。并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十六年。昭烈入蜀。侯领留营司马。先是。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昭烈以侯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昭烈西征。遣舟迎妹。夫人欲以子禅归吴。亮使侯勒兵断江。留禅乃得止。
建安十八年。昭烈攻刘璋。召亮。亮率众将兵泝流。分遣侯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於成都。益州既定。拜侯为翊军将军。时议欲以成都中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侯驳之曰:霍去病以边寇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边寇。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况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当归还。令安居复业。 得其欢心。 乃可役调。昭烈从之。 二十四年。操与昭烈争汉中地。运米数千囊於北山下 。黄忠以为可取。侯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侯将数十骑迎忠。值操扬兵大出。 侯前突其陈。且斗且却 。 操兵追至。而侯入营。开门。偃旗息鼓。操疑侯有伏。引去。 侯擂鼓震天。以劲弩後射。操兵自相蹂践。堕汉水死者甚众。 昭烈明旦自来。观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侯为虎威将军。
章武元年。昭烈以羽故讨吴。 侯谏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吴自服。今操虽毙。子丕篡位。当因众心公愤。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且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良策也。昭烈不从。遂东征。留侯督江州。昭烈失利於秭归。侯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後帝建兴元年。以侯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亮驻汉中。六年。亮伐魏。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侯与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真举众拒之。侯兵弱敌强。失利。然敛众固守。不至大溃。军退。 亮问邓芝曰:街亭之败。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也。芝曰:云身自断後。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不相失也。时侯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侯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请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七年。侯病卒。景耀四年。追谥侯曰顺平。侯长子统嗣侯。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册封
谥顺平侯册
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
清
历代名臣录 ーー乾隆元年 朱可亭 蔡梁村
(朱可亭任浙江巡抚,食粝衣粗,夫人亲自下厨做杂务)
三国时期列诸葛亮 关羽 张飞 赵云 蒋琬 费祎 姜维
赵云传及别传
论曰:云与关张及马超黄忠。号五虎将。陈寿以其强挚壮猛。比於灌滕。此未足以尽云智深而量雅。其应对公孙。有寇恂答使者之辞令焉。其结托昭烈。有邓禹游京师之先见焉。当阳之保护。过於麦饭豆粥之勤。汉中之权略。捷於转车张帜之巧。荐夏侯兰而不自近。岑彭之言韩歆可用。马武之不将旧部曲也。却赵范之婚。辞田园之赐。祭遵之忧国奉公。吴汉之怒妻子多买田宅也。要其訏谟硕画。尤在谏伐吴数言。盖与武侯平生用兵大指相类。使之尚在。大将军之任。不以属文伟伯约矣。
咏古名臣诗注 潘泰行(同治十一年)
(蜀国名臣列同历代名臣录)
姿颜雄伟量渊深
结托曾无背德心
保护夫人兵不走
截还後帝永堪钦
身都是胆威名重
贼本非权谏说任
硕画訏谟探大指
孔明相类有知音
历代名臣言行录 文瑞楼印行 光绪十二年 列赵云传记
蜀汉列:
诸葛亮 庞统 关羽 张飞 赵云 董允
费诗 孟光 邓芝 杨颙 法正 傅彤
程畿 刘谌 宗预 姜维 郤正
沈钦韩
夏侯兰军正考: 一将军立军正,盖战国时军行里之以司军法,猷饮酒有司正,射礼有马正也。列子说符鲁有施氏子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说之,以为军正。
杭世骏
云身抱弱子。。。
此一事云之功已,亚於壮缪桓侯,而过於马孟起黄汉升矣。景耀三年追諡关张黄马,而不及云,迟一年而补諡,不知何说。(真是的,晚死了那麼多年,在这几位当中是後主时死的唯一一个,值得奇怪吗?)
李澄宇
赵云於长阪一役,抱後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後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諡,有以哉。
李光地
灌摧项羽於垓下,滕脱孝惠於彭城,比於定军当阳之事。
姜宸英
赵关张及武侯之後。先後殉国。一时君臣相得之雅。奕世猷同。休戚千载。而下为之慨慕不已。
林畅园
以孙夫人之横,但任赵云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 贤者之有益於人国如此。
卢弼
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於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中国历代名人伝, 朱拙存编著. (经纬书局, 民国25年。青年必读书) 列赵云传记
中国历代名人录 民国25年 列赵云传记
历代名将言行录 台北 1959 列赵云传记
就先列这么多吧,太多怕你消化不了,别读了点三国志就以为知道三国了......
:-_-:
PS:要想辩论别找我,我只列史料而已,要辩论找无隙,他是高手......:!*
[[i] 本帖最后由 杆神 于 2007-9-29 13:57 编辑 [/i]]
2007-9-29 17:39
第二火鸟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07-7-8 17:38 发表
我不觉得赵云委屈。人尽其才,不能说赵云的地位没关张马黄的高就说他地位低。相反我觉得赵云的地位够不错了。很多人还排在他下面。
赵云没有大的战功,不能和关张并列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我不觉得《云别 ... [/quote]
我也认为《云别传》不会是虚假的,没这个必要。
身份地位不高的他能被陈寿放在四虎上将之列,应该绝不简单,至少估计在那时,民间也有很多赵云FANS,只是官场不得意罢了。
赵云这个人比较厚道,不会争名夺利,老实人总是会吃亏的,在古代如此,现代更如此。
2007-9-29 17:49
第二火鸟
[quote]原帖由 [i]嘌呤江湖[/i] 于 2007-9-28 10:39 发表
我也没想到,你说话无耻到这个地步.
我本来不想再与你说,不过又觉得不爽,就说最后一句.
第一,国之爪牙,是很高的评价,周瑜张辽等人一生也就得了这评价.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道》:“股肱惰而万事 ... [/quote]
五虎上将都有其独到的能力的。
用一句话来比喻关张和赵云吧: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
关张与刘备的关系如兄弟,类似于卫青是皇亲国戚;赵云有才也难有用武之地,好比李广,不过他运气还不如李广。。。
他们实际才能估计都比不上卫,李二将,但就类似的情况吧,我的一些看法。
2007-9-29 18:25
罗艺
有政治头脑,有武力却不受重用
2007-9-30 04:34
镜
你们拿这么多史料也没什么用...赵云没有什么实绩...能说明什么?
比如我说某某人IQ300...那么我的话...几百年后也是就历史了...
没有成绩,吹得再棒也没用...
PS:
305楼的,你说话这么没素质,我不想被删帖,就不骂你了,你先回去把小学道德课念完再说...
无隙,所谓高于很多人是些什么人?赵云除了有嗌号,最高做到什么官了?他的地位比谁高了?
309楼的,论坛开着就是让人进的,我进哪个帖,你管得着?首先这些帖自己就有问题,要不然我出来干啥...如果他是完美的,需要这么多人扯到11页吗...
2007-9-30 10:27
嘌呤江湖
比如我说某某人IQ300...那么我的话...几百年后也是就历史了...
:qDD+
你以为你是谁啊?要是随便阿猫阿狗的话都会成为历史,那历史早乱套了.
2007-9-30 10:27
小马828
有哪个皇帝会因为你救过他或者他儿子就封你做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的?
奖励肯定是有的,给你权还是给你钱?
给权是奖励,给钱难道不是吗?
不过赵云喜欢的是什么呢?
2007-9-30 11:24
无隙
[quote]原帖由 [i]嘌呤江湖[/i] 于 2007-9-30 10:27 发表
比如我说某某人IQ300...那么我的话...几百年后也是就历史了...
:qDD+
你以为你是谁啊?要是随便阿猫阿狗的话都会成为历史,那历史早乱套了. [/quote]
你楼上的完全忽视历史评价。我已经无语,不想跟他再对赵云做评价了。反正不管他怎么样说。。。赵云还是在关张马黄赵里面。谁也捍不动他的位置。
2007-9-30 11:44
mithralmask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9-30 04:34 发表
你们拿这么多史料也没什么用...赵云没有什么实绩...能说明什么?
比如我说某某人IQ300...那么我的话...几百年后也是就历史了...
没有成绩,吹得再棒也没用...
PS:
305楼的,你说话这么没素质,我不想被删帖,就不骂你了,你先回去把小学道德课念完再说...
无隙,所谓高于很多人是些什么人?赵云除了有嗌号,最高做到什么官了?他的地位比谁高了?
309楼的,论坛开着就是让人进的,我进哪个帖,你管得着?首先这些帖自己就有问题,要不然我出来干啥...如果他是完美的,需要这么多人扯到11页吗... [/quote]
官位高就有能力?
何进、夏侯淳两位[color=Red]大将军[/color]官位如何?
没有能力,官位再高也是渣。
[color=Red]比如我说某某人IQ300...那么我的话...几百年后也是就历史了...[/color]?
你还是先努力成为历史上留的下名号的人物吧……
我看好你哟~~
[[i] 本帖最后由 mithralmask 于 2007-9-30 11:55 编辑 [/i]]
2007-9-30 12:06
杆神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9-30 04:34 发表
你们拿这么多史料也没什么用...赵云没有什么实绩...能说明什么?
比如我说某某人IQ300...那么我的话...几百年后也是就历史了...
没有成绩,吹得再棒也没用...
PS:
305楼的,你说话这么没素质,我不想被删 ... [/quote]
你还真是非常相当滴有意思......
你看了这些史料吗?你凭什么说赵云没有实绩?
貌似这么多古人对赵云的评价反不如陈寿一人了?
你这纯粹是用有色眼镜看人啊,永远都不能把一碗水端平,就象无隙所说的,跟你辩论还真就没啥意思,因为你只认为三国志是真滴,别的史书都是假的嘛......
2007-10-1 22:44
HumptyDumpty
赵云在刘备称帝时只封了五品将军,即使他救了阿斗,刘备只是把他看作一个优秀的警卫员,而不重用他
2007-10-1 23:53
mithralmask
[quote]原帖由 [i]杆神[/i] 于 2007-9-30 12:06 发表
你还真是非常相当滴有意思......
你看了这些史料吗?你凭什么说赵云没有实绩?
貌似这么多古人对赵云的评价反不如陈寿一人了?
你这纯粹是用有色眼镜看人啊,永远都不能把一碗水端平,就象无隙所说的,跟你辩论还真就没啥意思,因为你只认为三国志是真滴,别的史书都是假的嘛......[/quote]
你这就错了。
他哪里是只认为三国志是真的,就他那水准,《三国志》全文都不一定有看过~
最最标准的云黑式作法是,管你是真是假~史论评价如何~能够贬赵我才认。
2007-10-2 01:06
傲雪之圣
[quote]原帖由 [i]mithralmask[/i] 于 2007-10-1 23:53 发表
你这就错了。
他哪里是只认为三国志是真的,就他那水准,《三国志》全文都不一定有看过~
最最标准的云黑式作法是,管你是真是假~史论评价如何~能够贬赵我才认。 [/quote]
LS是不是太主观了?
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只要不是错误的,是他思考过的就可成一家之言
你不赞同他的说法,也不必批评他的水准吧??
2007-10-2 06:32
mithralmask
[quote]原帖由 [i]傲雪之圣[/i] 于 2007-10-2 01:06 发表
LS是不是太主观了?
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只要不是错误的,是他思考过的就可成一家之言
你不赞同他的说法,也不必批评他的水准吧?? [/quote]
主观?恩……
如果你有兴趣使用论坛上的搜索引擎查找下某人的一般回帖的话,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主观”
[[i] 本帖最后由 mithralmask 于 2007-10-2 06:38 编辑 [/i]]
2007-10-2 19:07
消失D马甲
[quote]原帖由 [i]傲雪之圣[/i] 于 2007-10-2 01:06 发表
LS是不是太主观了?
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只要不是错误的,是他思考过的就可成一家之言
你不赞同他的说法,也不必批评他的水准吧?? [/quote]
借问一下..你说的学者是谁???
你自己都说了[color=DarkOliveGreen]只要不是错误的,是他思考过的就可成一家之言[/color]
那你看过某人的回帖否???
别人是不必批评某人的水准....不过阁下也不用为某人抱打不平
2007-10-3 07:48
镜
我说...按你们的理解...是不是可以说...并称"爪牙"的李典,张辽也是一个水准呢?
无隙 的话我同样可以理解成..."无论怎么样,赵云没有显著的实绩,谁也改变不了他无法跟关张马相比"...一次守大门,一次打徉攻,他还干了啥?
PS:我水准当然不高,我要是高的话,就不会留在这里跟你们翻页了...
所谓最最标准的云迷的做法就是...无论怎么样...抓住所谓的历史评价不放...完全不看其个人的功绩...
2007-10-3 08:23
无隙
志上当然描写关张的功绩多。如果按你的标准来看,马儿不是也完败吗?你去仔细看下马传中~~~有赢过几次。几乎是一战一败。
我们当然看历史评价啦。经过几千年的岁月,谁还能具体说清楚优劣,到底可行不而不是一味的猜测。所以最后来说历史评价就显的客观多了。。
2007-10-3 08:46
镜
OK...比历史评价是吧...
所谓历史评价,以我个人来看,分两种,一种是当时人的评价,一种是后世人的评价.
赵云是有不少后世人的评价...但比起关张马来...恐怕要少很多吧...
再者,当时人...对关张马...都毫无吝啬地给予"万人敌","熊虎之将","信布之勇"等等...怎么不见赵云有什么特别的评价呢?甚至魏吴的人几乎都没有提起赵云这个人...存在感这么低的人...能跟关张马相比?
PS:我上面说的"按你们的理解...是不是可以说...并称"爪牙"的李典,张辽也是一个水准呢?"你还没解释呢...
2007-10-3 12:32
嘌呤江湖
我对你实在无语,你就不会为你的言论拿出点论据吗?
对别人是高要求,不但要论据,而且还挑三拣四.
你自己呢?你从来就不为自己的话论证,什么结论张口就来,莫名其妙.
2007-10-4 09:31
镜
我在326楼的话不是证据?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解释不出来了...就开始打混了吧你...
2007-10-4 09:32
无隙
你所谓的守大门后,刘备给了什么评价?刘大大不是当世人吗?我真奇怪你总是选择性忽视。
关于张辽、李典的问题。感觉你有点回帖不看帖啊。你翻看下前面的帖,我是怎么比较关张赵的爪牙定义的。。。为此还被你抨击了。这里就不重复了打字麻烦。
2007-10-4 15:03
伟人
只说几句:
1.封建时代,救驾是很大的功劳。
2.主骑之类,是君主的亲信部队的长官,好比曹操虎豹骑的曹纯,必须忠心而尽职。
3.爪牙,好比是武器,不利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4.顺平,可以看出赵云的能力或品德。
综合起来,赵云是受先主和阿斗的信任的,任务是能完成的,打架还是可以的,人品是很好的,多年下来还是劳苦功高的。至于和关张,是不能比的,与马黄的功绩,是稍逊的。
打个比方,刘备是董事长,关张是家族里面很好的人才,所以就成了分管经理,诸葛是引进的高才,所以就总经理,马黄也是引进的人才,虽然同为分管经理,但是比之关张等家族成员,地位是稍低的。我们的云哥呢,虽然从老总创业开始就忠心耿耿跟着,办事也很可靠,但是老总不放心让他挑大梁,所以就相当于董事长的秘书保镖办公室主任。
2007-10-4 21:38
镜
[quote]原帖由 [i]无隙[/i] 于 2007-10-3 08:32 PM 发表
你所谓的守大门后,刘备给了什么评价?刘大大不是当世人吗?我真奇怪你总是选择性忽视。
关于张辽、李典的问题。感觉你有点回帖不看帖啊。你翻看下前面的帖,我是怎么比较关张赵的爪牙定义的。。。为此还被你抨 ... [/quote]
行,我们就把刘备的话算上,随便把所谓的"虎威将军"(当时都是汉的官制,赵云实际上是不可能被称为虎威将军的)也算上...这样就能和关张马相比了么?自己数数看...还是差了一大截的...
是你们要比评价的数量和质量的...赵云在两方面都不如关张马...
如果按你的说法,赵云在三国志上记载不多...那为什么云别传不给他补上呢?除了那次守大门以外,也没补上什么战绩嘛...实绩少是事实,你们再打混也没用...
2007-10-4 21:39
gte10
我虽然是赵云的FANS但是我也要说几句公道话,我认为赵云没有被重用原因有这些:
1。赵云就阿斗确实有这个事情,但是没有三国演艺说得那么悬乎。
2。赵云立的功虽然都是大功,但是却很少立功。即使在演义中也没有写许多赵云立的功。
3。也很有可能是诸葛亮在从中做鬼。他认为赵云过于优秀害怕重用他会威胁到他的职务(防人之心不可无阿)
2007-10-4 21:52
镜
LS说得有点火星了...
1.赵云的救阿斗...其实也算不上军功...只能算特殊功劳...
2.我乍就没发现赵云立过什么"大功"呢?
3.诸葛亮在刘备死前是文官,赵云威胁不了;在刘备死后,赵云就算想威胁,也没那个能力...
关于"赵云过于优秀"这种话...呵呵...不予评价...
2007-10-5 00:39
点点
赵云在蜀汉成立之前确实功绩不够显赫
2007-10-6 06:09
无隙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10-4 21:38 发表
行,我们就把刘备的话算上,随便把所谓的"虎威将军"(当时都是汉的官制,赵云实际上是不可能被称为虎威将军的)也算上...这样就能和关张马相比了么?自己数数看...还是差了一大截的...
是你们要比评 ... [/quote]
虎威将军是汉官职?
刘老大是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好吧。虎威将军是军中号的好吧。。。对了,还差多少啊?要靠你去数啊。
2007-10-6 06:11
无隙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10-4 21:52 发表
LS说得有点火星了...
1.赵云的救阿斗...其实也算不上军功...只能算特殊功劳...
2.我乍就没发现赵云立过什么"大功"呢?
3.诸葛亮在刘备死前是文官,赵云威胁不了;在刘备死后,赵云就算想威胁,也 ... [/quote]
这段是火星来的。。。好象我从来都没提你这1.2.3。。不要把观点强加给别人再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好不。
2007-10-6 10:41
镜
[quote]原帖由 [i]无隙[/i] 于 2007-10-5 05:11 PM 发表
这段是火星来的。。。好象我从来都没提你这1.2.3。。不要把观点强加给别人再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好不。 [/quote]
我在跟332楼说话呢...你不觉得你回帖有点火星吗...-_-
2007-10-6 10:43
镜
[quote]原帖由 [i]无隙[/i] 于 2007-10-5 05:09 PM 发表
虎威将军是汉官职?
刘老大是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好吧。虎威将军是军中号的好吧。。。对了,还差多少啊?要靠你去数啊。 [/quote]
于禁当过虎威...难道不是汉官职,是什么?
嗯,除了老刘这句...你还能找到啥?
人家关张马...比赵云的评价多了去了...
比评价,赵云也比不过人家...
2007-10-6 12:23
无隙
反正蜀是没这官职滴。
当然啦。不然他们怎么会排在赵云前面啊。。。我从来没说过赵云能超过他们好不。我只说赵云有资格和他们并列成传,这点是陈寿确定掉的。
2007-10-6 12:25
无隙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10-6 10:41 发表
我在跟332楼说话呢...你不觉得你回帖有点火星吗...-_- [/quote]
我只想说这里是历史区,对火星帖就不需要做答了。免得又对上面的帖进行重复有刷楼的嫌疑。。。
2007-10-6 17:06
小马828
赵云出身低吗?没点身份地位,能让州里所举?
魏延出身私兵部曲,带有半奴隶色彩性质,比赵云低的太多了
2007-10-6 17:32
冒牌
论出身,关张应该都不如赵云。
扶风马氏虽然是名门,但马超一系是旁支,又沦落到与羌人为伍,出身也不能算高。
2007-10-6 23:36
元让奋武
[quote]原帖由 [i]老一[/i] 于 2007-8-8 18:16 发表
赵云是有被夸大。。。性格放到现在社会行不通滴 [/quote]
拜托,赵云行不通?
赵云可是那种对上级唯命是从,不敢轻易有主见的人
他会吃不开?
魏延这类人才活不了
2007-10-7 07:29
zhchpassion
赵云对上级唯命是从,不敢有丝毫主见?那他入蜀时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对刘备的劝谏算什么了?
2007-10-7 09:50
元让奋武
[quote]原帖由 [i]zhchpassion[/i] 于 2007-10-7 07:29 发表
赵云对上级唯命是从,不敢有丝毫主见?那他入蜀时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对刘备的劝谏算什么了? [/quote]
不是不敢有丝毫主见,是轻易不敢有主见
赵云魅力还算比较高的,因为他确实有节俭之风
但关于战略方面,他还是不敢有话的,刘备打孙权那个,好多人都劝的
2007-10-7 23:15
zhchpassion
呵呵,打孙权时赵云还真是劝了的。
《三国志》裴注引《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2007-10-8 08:1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元让奋武[/i] 于 2007-10-7 09:50 发表
不是不敢有丝毫主见,是轻易不敢有主见
赵云魅力还算比较高的,因为他确实有节俭之风
但关于战略方面,他还是不敢有话的,刘备打孙权那个,好多人都劝的 [/quote]
[b]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b]
屡次批驳老板的意见,如果这还叫不敢有主见,三国时也没几个有主见的人了。
2007-10-8 08:49
镜
[quote]原帖由 [i]无隙[/i] 于 2007-10-5 11:23 PM 发表
反正蜀是没这官职滴。
当然啦。不然他们怎么会排在赵云前面啊。。。我从来没说过赵云能超过他们好不。我只说赵云有资格和他们并列成传,这点是陈寿确定掉的。 [/quote]
所谓的"蜀"立国之前...都要算"汉"...而"虎威将军"是汉官职...跟还不是"蜀"的刘备军当然有关系了...
在我看来...赵云的这些评价...还实在不够格跟关站马并列...就这样...
所谓"陈寿确定"...我还是这么讲...他也只是确定了赵云的咦号而已...跟黄忠一样...
老黄MS也没有很大的名声,评价等等...几乎比赵云还少...就是砍了个好人头...
2007-10-8 11:46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10-4 21:52 发表
LS说得有点火星了...
1.赵云的救阿斗...其实也算不上军功...只能算特殊功劳...
2.我乍就没发现赵云立过什么"大功"呢?
3.诸葛亮在刘备死前是文官,赵云威胁不了;在刘备死后,赵云就算想威胁,也 ... [/quote]
看当时的地位应该看得出来吧。从出阵的角度。
刘备领导黄忠,庞统,当时魏不出名,而且出身应该和赵云相熟,刘备的近卫军团中,刘备比较赏识的人。
关羽留镇荆州,关羽的地位最高。
然后两路:张飞和诸葛亮带领赵云。
张飞和诸葛亮地位一样,赵云略次,因为诸葛此时算纯文官,没有带兵经验,所以赵云就成为实际上带兵的主要人物。但是地位不如诸葛。
而且此二人从水路的进攻速度尚不如张飞从陆路的推进速度。可见张飞之能。
刘备总统帅
诸葛,张飞,关羽,庞统,等为第二档。
赵云虽然能,但是地位也仅仅是第3档的领袖了。
早先的名臣虽然地位崇高,但是军权却不如以上几位。
2007-10-8 12:21
天涯明月刀
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color=Red]功积既著[/color]。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color=Red]劳绩既著,[/color]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合着这一段文字,都让人无视了,云别传不是没记载,而是简略的概述,而被有些人有意无意间的无视了。
《后出师表》: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
这里将赵云列为第一位,如果魏吴连这么一号子人都不清楚,那么对于魏吴而言,蜀汉除了刘关张与诸葛,恐怕知之不多。
PS,蜀不治史,这已经是坛子里翻烂的史料了。
[[i]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10-8 12:30 编辑 [/i]]
2007-10-8 14:00
无隙
天涯.你最近冒的少啊...偶和你从起点认识到现在...在这都没怎么看到你啊.
2007-10-8 14:35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无隙[/i] 于 2007-10-8 14:00 发表
天涯.你最近冒的少啊...偶和你从起点认识到现在...在这都没怎么看到你啊. [/quote]
抱歉,老兄,没仔细读你的话,理解错了。献朵花,表示一下歉意,:unsure:
我在这儿最近在这儿比较活跃的。只不过十一期间,没发言啊。
[[i]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10-8 14:47 编辑 [/i]]
2007-10-8 14:57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10-8 12:21 发表
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 ... [/quote]
出师表真伪暂且不论,赵云和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同列,在某些人眼里看来很光荣啊。:titter:
2007-10-8 15:06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0-8 14:57 发表
出师表真伪暂且不论,赵云和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同列,在某些人眼里看来很光荣啊。:titter: [/quote]
无论后出师表真伪,这都表明一种当时人的看法。有一说是东吴杜撰,若属实,所谓魏吴不知赵云何之说,不攻自破。
另外,公主,难道你不知道后出师表这段话所述时间?还会在这里将赵云与关张等人并列?赵云与公主有仇?让他早死?:titter:
[color=Red]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color]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
2007-10-8 16:58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昭烈皇帝左将军[/i] 于 2007-7-27 19:02 发表
箕谷那边就算他胜利,但是这点战功和他的职位倒也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看看别人邓芝,也不可能与关张马黄比肩吧,别人不仅参加了箕谷之战,还出使过东吴讨伐过逆贼[/quote]
俺实在没看懂你要表明啥意思?
赵云完成了任务就是一点战功,与他的职位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邓芝参加了箕谷之战,还出使过东吴讨伐过逆贼,这又能说明啥?
夏候惇,以肉票身份参加过濮阳之战,战吕布又得到盲夏候的美称,博望坡又被红烧,阿瞒都没参加过,看过阿瞒的战功也不过如此,居然还称为军事家?:titter:
2007-10-8 17:00
可爱小马驹
邓芝和王平马忠齐名,自然也是名将
2007-10-8 22:42
镜
我什么时候说"魏吴不知赵云"了?不要随便曲解别人的意思好吗?
我的原话是"魏吴对赵云的评价几乎没有"...后出师表也是蜀的...跟魏吴啥关系?
再看"天涯明月刀"这一段文字...
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说得太明白了...所谓"功积既著","劳绩既著"...就是因为"当阳长板的特殊功劳"才得了个"顺平候"的...这都还要狡辩...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了吧...
你们自己想想...如果没有这个特殊功劳...凭余下几个字...赵云拿得到"顺平侯"?
2007-10-9 14:48
无隙
楼上的句号和逗号用法是两样的好不。先是功积既著然后才是身抱幼主,主次要分清楚。。
2007-10-9 14:50
无隙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10-8 14:35 发表
抱歉,老兄,没仔细读你的话,理解错了。献朵花,表示一下歉意,:unsure:
我在这儿最近在这儿比较活跃的。只不过十一期间,没发言啊。 [/quote]
记得在起点论坛我也是为了赵云被别人烫到这来的。说我乱挺赵云,说到这就可以了解真正的赵云了。呵呵。。。
2007-10-9 16:05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10-8 22:42 发表
我什么时候说"魏吴不知赵云"了?不要随便曲解别人的意思好吗?
我的原话是"魏吴对赵云的评价几乎没有"...后出师表也是蜀的...跟魏吴啥关系?
再看"天涯明月刀"这一段文字...
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说得太明白了...所谓"功积既著","劳绩既著"...就是因为"当阳长板的特殊功劳"才得了个"顺平候"的...这都还要狡辩...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了吧...
你们自己想想...如果没有这个特殊功劳...凭余下几个字...赵云拿得到"顺平侯"?[/quote]
笑,开始打补丁了。
326楼,你的原话:甚至魏吴的人几乎都没有提起赵云这个人...存在感这么低的人...能跟关张马相比?
关公,魏吴两国人提起他,在三国志加起来不过5、6次而已,那么魏吴的人几乎都没有提起赵云这个人,为何就是存在感这么低?你话中之意是什么?不妨拿将出来。
赵云是不如关张,而且逊色不少,但与关张并传,本身对他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
赵云之所以与关张关传,他被追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当阳救主又是被追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如果据此定为,赵云仅是因为救主,而与关张并传,那就叫一叶障目。
《三国志 糜竺传》: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后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先主将適荆州,遣竺先与刘表相闻,以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长。是以待之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然赏赐优宠,无与为比。
这糜竺的功劳应不弱于赵云的救主吧,他为何不被追谥?还不是幹翮非所长?
再看看裴松之对荀彧荀攸贾诩并传的看法:
臣松之以为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余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
倘若赵云象你说的,仅是追谥而与关张并传,那么,裴松之也是云迷?
《三国志后主传》: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那么,按你的追谥论,应是关张马庞黄,并为一传。
《三国志彩赵云传》: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还是按你的追谥论,法正应单列一传,姜维就应从蒋费传中剔除,陈祗、夏侯霸也应该有传。
云别传中说"功积既著","劳绩既著",你说只不过是因为当阳一役而已。
很好,很强大,按你的逻辑。看看是谁狡辩,又是谁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了吧。
《三国志 张飞传》: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㈠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原来,飞所过战克,只不过打败严颜这一战而已。
再看《三国志 魏延传》: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原来,数有战功,全是假的,刘备不过是脑子发热,陈寿有眼无珠。
赵云救主是其最大的一宗功劳,你要把这个拿下去,行,还是你的逻辑,将关公的斩颜良,与水淹七军拿下去,你看看他还是不是万人敌?阿瞒如果没有做天下三分有二,会不会被称为超世之杰?
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请问一下,什么叫克定祸乱?莫非赵云克定祸乱是靠政治攻势,还是靠金银利诱,或是美人计?
我之前就提过,蜀不治史。看来阁下是压根无视了。
三国志共65篇,而蜀志不过15篇,而且多数极短,这明显是有大量的事迹脱漏,合着,这些你老人家都无视?
另外,你居然连后出师表真伪在学术届存有争议都不知道?这样还好意思谈陈寿如何列传?自清代以来,学术届对后出师表真伪存有极大的争议,持有后出师表为伪论者,有一种说法就是后出师晴为张俨所写,张俨是谁,你应该知道吧。
贬赵可以,但象阁下这种贬法,恐怕是邓艾灭蜀后,大吹法螺后的结果,“有识者笑之”了。
页:
1
2
3
4
5
[6]
7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