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战襄阳正确与否?


2007-5-29 14:11 轩辕无忧
蒯良、蒯越、蔡瑁是不会将襄阳轻易相让,但是这里讨论是攻打,不是让。“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琮左右多归先主”这些你到底看没看到?

俺也照葫芦画个瓢。补充一点,以诸葛亮之谋略,既提出攻襄阳,还有攻不下来的?或者以诸葛亮之谋略,以及其带兵手段,曹操轻军先往,他定会准备,两方交战结果,就是大破之,斩操,王双与张颌不就是这么死的吗?
---------------------------------------------------------------------------------
刘备以什么攻打襄阳?曹操五千骑兵就追得他抛妻弃子,还强攻襄阳?

2007-5-29 14:14 轩辕无忧
《后汉书》:及表病甚,琦归省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
乃谓琦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
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人众闻而伤
焉。遂以琮为嗣。
----------------------------------------------------------------------------------------
典略曰:表疾病,琦还省疾。琦性慈孝,瑁、允恐琦见表,父子相感,更有讬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籓,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

《后汉书》显然取《典略》之言,但仍以《三国志》为准。

“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於琦。”

陈寿评:袁绍、刘表,……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2007-5-29 14:2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08 发表
刘表所治于何处?是襄阳还是江陵?“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这个策略使刘表稳住江、汉之间,可有江陵是荆州荆治的意思?
[/quote]
州治未必就得有重兵。
防备敌人首先是外围,而不是腹地。
头号重地应该是江夏,长沙也是防备江东的要地。
新野是北方的防线自然重要。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08 发表
从史料上记载的来看,何处表明刘表把刘备当作抵抗曹操的主力了?反倒是常“阴御之”,使其近屯于樊的目的又是什么?
[/quote]
[b]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color=Red][size=3]屯新野[/size][/color]。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b]
明明是新野,咋改成樊城了?
夏侯惇、于禁已经都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
拒夏侯惇、于禁等的不是刘备莫非还是别人?
或者阁下认为夏侯惇、于禁只是一两只小部队?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08 发表
刘表给刘琦一万人马屯江夏,还会过多分散襄阳的兵力?而曹操南征,刘表还活着,他会不在襄阳布置重兵严阵以待?而曹操占据襄阳、江陵等地之后,便合刘表之军七、八万,你说襄阳兵力会少到不及刘备?[/quote]
[b]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b]
刘表咋知道曹操南征的???

2007-5-29 14:2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11 发表
刘备以什么攻打襄阳?曹操五千骑兵就追得他抛妻弃子,还强攻襄阳? [/quote]
:funk:阁下难道不知道什么叫突袭????
被突袭而失败难道代表没有实力???

2007-5-29 14:30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14 发表
《后汉书》:及表病甚,琦归省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
乃谓琦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
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户外,使不 ... [/quote]
三国志也没有明说,刘表传位的是刘琮,你凭啥就将后汉书给否了?

2007-5-29 14:31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11 发表
蒯良、蒯越、蔡瑁是不会将襄阳轻易相让,但是这里讨论是攻打,不是让。“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琮左右多归先主”这些你到底看没看到?

俺也照葫芦画个瓢。补充一点,以诸葛亮之谋略,既提出攻襄阳,还 ... [/quote]
那时关公已将大部军队带走了,合着什么都得按你的思路来,不这样就不行?

2007-5-29 14:33 轩辕无忧
州治未必就得有重兵。
防备敌人首先是外围,而不是腹地。
头号重地应该是江夏,长沙也是防备江东的要地。
新野是北方的防线自然重要。
-------------------------------------------------------------------------
别忘了“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这个策略,襄阳不是腹地而恰恰是北面防御要冲。至于江夏,比襄阳更靠南,完全是长江东部防线。曹操当时已经率大军南征,刘表可能不在襄阳布置重兵严阵以待?

2007-5-29 14:34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33 发表
州治未必就得有重兵。
防备敌人首先是外围,而不是腹地。
头号重地应该是江夏,长沙也是防备江东的要地。
新野是北方的防线自然重要。
----------------------------------------------------------------- ... [/quote]
北守襄阳,前面已有刘备抵御,襄阳还必须有重兵?

2007-5-29 14:35 轩辕无忧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明明是新野,咋改成樊城了?
夏侯惇、于禁已经都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
拒夏侯惇、于禁等的不是刘备莫非还是别人?
或者阁下认为夏侯惇、于禁只是一两只小部队?
------------------------------------------------------------------------------------
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曹操南征时刘备已屯樊。

2007-5-29 14:36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35 发表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 [/quote]
这写的子琮代立,哪里写的是刘表传位了?

2007-5-29 14:37 轩辕无忧
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刘表咋知道曹操南征的???
---------------------------------------------------------------------------
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这话你看不懂?曹操还在进军途中,未到,刘表却已病死……刘表会不知道?

2007-5-29 14:39 轩辕无忧
北守襄阳,前面已有刘备抵御,襄阳还必须有重兵?
--------------------------------------------------------------------
刘表使刘备屯樊,且刘备不是重兵(若是何苦被五千骑兵追得狼狈不堪?),他在襄阳难道不设重兵等着束手就擒?

2007-5-29 14:3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37 发表
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这话你看不懂?曹操还在进军途中,未到,刘表却已病死……刘表会不知道?[/quote]

[b]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b]

在刘表北方的刘备还不知道,刘表咋知道的?

2007-5-29 14:46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08 发表
刘表的策略是南据江陵,北守襄阳,大本营并不只有襄阳。刘备在北方抵御阿瞒,势力若小,有何用?而江夏一带不太平,在这种情况下,襄阳兵是不少,但也不会很多。否则,直接动手,将刘备拿下便了。在刘表已死,二 ... [/quote]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请问何处史料称襄阳有军实了?

刘备博望一战,击退夏侯,你不要告诉我,夏候就带几百条枪打打游击。阴御之就证明襄阳陈有重兵?

阿瞒南征时,刘表就已快死了,你当他活蹦乱跳的呢?曹操是几乎占有荆州全境时,才合刘表之军七、八万,你为何就能得出襄阳屯了这么兵?你不是襄阳铁打吗?那刘表防范刘备,在襄阳还用得着大兵吗?

2007-5-29 14:47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39 发表
北守襄阳,前面已有刘备抵御,襄阳还必须有重兵?
--------------------------------------------------------------------
刘表使刘备屯樊,且刘备不是重兵(若是何苦被五千骑兵追得狼狈不堪?),他在襄阳难 ... [/quote]
劳驾,你让我说多少遍,五千骑兵追时,刘备的大部份军队已被关公带走了。

2007-5-29 16:41 暂时发言马甲
1 荆州治所不在襄阳: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
如果说治所在襄阳, 刘综why还屯襄阳? 不是如楼上某位大才所说的, 襄阳早有重兵守侯了么?

2 刘备兵力不少:
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操那五千精骑打的不过是刘备所领的民众队伍. 刘备也压根没预料到曹操会五千骑追他.

3 荆州非上下一心投靠曹操.
刘综未投刘备的部下建议伪降击操, 而综左右及民众多随刘备去江陵.

4 刘表刚死, 军心不稳, 荆州之主尚未定, 刘综尚未完全控制大局就向曹操请降, 荆军战降未定.

5 刘备于荆州多交豪杰, 有人望. 刘综惧怕至不敢面对刘备.

所谓的"襄阳不可攻"之理论, 拜托别整天就在那YY, 扯点记载来瞧瞧ok?

2007-5-29 18:48 上山之虎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3:58 发表
“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於琦。”

刘表的心思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刘琦为何出任江夏太守记载的也很清楚,你还 ... [/quote]


先改个错,蒯良这时大概不在了,复制粘贴就容易出问题,呵呵.


刘表的心思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刘琦为何出任江夏太守记载的也很清楚,你还说“刘表选定的接班人是谁不知道”恐怕只能是你的一己之见了.
-----
这个嘛,绝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看,
刘表怎么想是一回事,有没行动是另一回事.刘表没下命令确定过接班人.刘表不过“欲”而已。
蔡瑁、张允他们就害怕刘表托后,亦可见接班人问题并未明确确定人选.
“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呵呵,司马光的看法。
参考:
[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既未明确确定,按继位顺序,当然是刘琦先了.刘琮当然抢了他哥的位置.


刘表是依赖他们的支持才顺利地统治荆州的,他们的影响还能不大?
---
荆州就这两大族了?当初刘表可以利用他们干掉别人,刘备当然可以利用别人干掉他们.
何况刘备不需要杀他们,刘备得人和那是没得说的,君不见黄权、刘巴?
等刘备拿下他们,他们敢不效犬马之劳继之以死。


刘琮出卖刘备这我可不知道从何而言.
----
不会吧.刘琮投降都不通知他,等曹操到宛了才说,这不是出卖,难道叫关怀?
"时刘备屯樊,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


蒯越等有降刘备的可能,根据
--
见47楼,我虽然认为是有点搞笑,但我拿来当论据,态度是很认真滴...

[[i] 本帖最后由 上山之虎 于 2007-5-29 22:36 编辑 [/i]]

2007-5-29 20:44 上山之虎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29 14:14 发表
“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於琦。”

陈寿评:袁绍、刘表,……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quote]
-----

[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三国志里也说是“缘绍素意”,只是根据袁绍一向的喜好。

所谓废嫡立庶是什么回事,兄台大概知道了吧。是说他们迟迟不肯把长子的地位确定了,自己意思又倾向于别的儿子,终于造成了混乱,庶有实际,嫡有名分。他们可没把接班人问题先解决了,袁绍要早明确指定袁尚为接班人了,可用不着“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i] 本帖最后由 上山之虎 于 2007-5-29 21:40 编辑 [/i]]

2007-5-30 15:26 轩辕无忧
阁下难道不知道什么叫突袭????
被突袭而失败难道代表没有实力???
------------------------------------------------------------------------------------
曹操五千骑兵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按理说已是强驽之末,犯了兵法大忌……而刘备率众南逃,但却带着大量百姓,众有十余万,行动缓慢,被追上攻击怎么能叫做突袭?

2007-5-30 15:3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30 15:26 发表
曹操五千骑兵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按理说已是强驽之末,犯了兵法大忌……而刘备率众南逃,但却带着大量百姓,众有十余万,行动缓慢,被追上攻击怎么能叫做突袭?[/quote]
照你这么说,曹操是送死去的了:qP+

2007-5-30 15:45 轩辕无忧
三国志也没有明说,刘表传位的是刘琮,你凭啥就将后汉书给否了?

这写的子琮代立,哪里写的是刘表传位了?
------------------------------------------------------------------------------
你所引《后汉书》一说,显然是《后汉书》引自《典略》,而《三国志》上没有,所以应以《三国志》为准。而且就算是《后汉书》,也没有说刘表有意将已位传给刘琦,只是说刚开始喜欢刘琦,后来刘琦失宠而已。

《三国志》上清楚地记载说:“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陈寿评也说:“袁绍、刘表,……废嫡立庶,……”刘表意在立谁为后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了。

2007-5-30 15:51 轩辕无忧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在刘表北方的刘备还不知道,刘表咋知道的?
------------------------------------------------------------------------
按裴注引《汉魏春秋》、《武帝纪》和《诸葛亮传》的说法,是刘备知刘琮降或已降后才率众南逃的。

2007-5-30 15:54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30 15:45 发表
三国志也没有明说,刘表传位的是刘琮,你凭啥就将后汉书给否了?

这写的子琮代立,哪里写的是刘表传位了?
------------------------------------------------------------------------------
你所引《后汉 ... [/quote]
什么逻辑?后汉书与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就因为后汉书采取的典略,所以就说这条史料不能采信?三国志中陈寿也是采取其它的史料,也不是他亲眼看到的。
三国志与后汉书压根不矛盾,人家三国志用的词是“欲”,然后是子琮代立。

难道一个想做什么事,就代表他一定做?谁也没否认,刘表有意,但否认的是刘表将位传于刘琮。

[[i]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5-30 15:59 编辑 [/i]]

2007-5-30 15:57 暂时发言马甲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
武帝纪怎么说刘备是知道刘综降了才逃跑的?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
刘备闻的是曹操来征还是刘综请降, 先主传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 诸葛亮传倒是没怎么交代清楚刘备闻知了什么.

2007-5-30 15:58 轩辕无忧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请问何处史料称襄阳有军实了?

刘备博望一战,击退夏侯,你不要告诉我,夏候就带几百条枪打打游击。阴御之就证明襄阳陈有重兵?

阿瞒南征时,刘表就已快死了,你当他活蹦乱跳的呢?曹操是几乎占有荆州全境时,才合刘表之军七、八万,你为何就能得出襄阳屯了这么兵?你不是襄阳铁打吗?那刘表防范刘备,在襄阳还用得着大兵吗?
-------------------------------------------------------------------------------------
江陵是南线的防御要冲,或者说,刘备占据江陵之后,就会使曹操一举而定荆州的计划落空,所以曹操是冲这点急于夺取江陵的。至于江陵有军实——军实指的是什么?无非是物资、舟船之类的,襄阳会没有物资?而刘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请问何处史料称襄阳有军实了?而刘琮已降,他自然不必担心襄阳了。

博望不过是刘备的小胜,别看得那么重。

曹操一直也没占据荆州全境,他只是占据了北起新野、南至江陵、东至江夏(北)的地区。江南诸郡地区他并没有占领。

2007-5-30 16:12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5-30 15:58 发表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请问何处史料称襄阳有军实了?

刘备博望一战,击退夏侯,你不要告诉我,夏候就带几百条枪打打游击。阴御之就证明襄阳陈有重兵?

阿瞒南征时,刘表就 ... [/quote]
呵呵,刘表生前,荆州北部比南部要太平得多,自然南线兵力要多,在史料有明说江陵有军实,而未提襄阳有军实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襄阳兵力多,而江陵兵力少,这就得谁提出谁举证了。至于阿瞒担不担心襄阳,好象目前与此问题无关。

博望胜利大小不是重点,重点是领兵的大将是谁,来判断一下兵力的多少,你不要东拉西扯。

赤壁战前,阿瞒已占有了江南诸郡。

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

2007-5-30 16:50 雪风之狂
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
  如果曹操已经占有江南诸郡,那还派刘巴去招纳干什么?

2007-5-30 17:14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雪风之狂[/i] 于 2007-5-30 16:50 发表
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
  如果曹操已经占有江南诸郡,那还派刘巴去招纳干什么? [/quote]
当时是阿瞒已赤壁之败,倘若没占有,他去招纳,岂不是送死?

占有这词或许不太准确,容易引起歧义,但称江南诸郡已投靠阿瞒,应该没有问题吧。

2007-6-1 08:15 轩辕无忧
1 荆州治所不在襄阳: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
如果说治所在襄阳, 刘综why还屯襄阳? 不是如楼上某位大才所说的, 襄阳早有重兵守侯了么?
-------------------------------------------------------------------------------------
哈哈,后汉时荆州之治的确不在襄阳,但也不在江陵,而是在汉寿(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刺史治。——《后汉书.郡国志》)。但刘表任荆州刺史后,所治却在襄阳(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后汉书.刘表传》;水南有鹰台,号曰景升台。盖刘表治襄阳之所筑也。——《水经注》)。此外,这也是个史学共识,想不到竟然有人会否认。

2007-6-1 08:46 轩辕无忧
呵呵,刘表生前,荆州北部比南部要太平得多,自然南线兵力要多,在史料有明说江陵有军实,而未提襄阳有军实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襄阳兵力多,而江陵兵力少,这就得谁提出谁举证了。至于阿瞒担不担心襄阳,好象目前与此问题无关。

博望胜利大小不是重点,重点是领兵的大将是谁,来判断一下兵力的多少,你不要东拉西扯。

赤壁战前,阿瞒已占有了江南诸郡。

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
-------------------------------------------------------------------------------------------
军实,是指军用物资而非兵众。江陵有物资就表示有重兵?应该是个“仓库”吧?而从曹操担心江陵被刘备抢先所据这点来看,恰恰证明了江陵实际上很空虚。

众所周知,刘表的主要威胁有两个方面——一是北面已战胜袁绍、消灭其子,逐步统一北方的曹操(曹操也屡次南征[向南耀兵]);二是东面已稳定江东政权,并三次战胜江夏太守黄祖的孙权。而江陵以南诸郡皆是服从于刘表的,自平定之后也没出过什么乱子,你说南部要比北部太平,根据什么呢?

根据敌方大将是谁,就可以判断出双方兵力的多少?
据《先主传》,刘备奉袁绍之命再至汝南,并与龚都等合,才众数千人。据《武帝纪》,后来曹操亲征刘备,刘备南奔刘表,龚都等皆散,显然又只剩下刘备本部,两者合才数千人,那么龚都等散后他又会剩多少人呢?据《先主传》,刘表“益其兵”,但究竟给他增加多少没有说,但不会多,若像陶谦一样给刘备四千,不会不加以记载。而后使其屯新野,并使其在博望一带与夏侯敦等交战,据《李典传》记载,是“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而曹操使“典从夏侯惇拒之”,《先主传》说“久之”,意味着两者相持了很久,刘备“一旦烧屯去”,应该是退军,而夏侯敦不听李典相劝,与于禁追击,中了埋伏,但李典率援军至,刘备就“望见救至,乃散退。”可见其兵力不多。

你所引的这段话有曹操已据江南诸郡的意思?曹操占据江陵之后,并没有向南进军,平扶诸郡,只是有的郡响应曹操而已。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就顺江而下进攻刘备去了,并发生了赤壁之战。

2007-6-1 09:22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5-30 15:57 发表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
武帝纪怎么说刘备是知道刘综降了才逃跑的?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 ... [/quote]
史载,在曹操此次南征之前,也有过多次南征(虽然属于耀兵性质),而刘表与张绣联合时常与曹操为敌,后也派刘备北侵过(火烧博望),可以说两家一直冲突不断,后来北方既平,以刘表之智,还不至于不知道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据《刘表传》所记,"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显然不是说刘表不知道,因为曹操于七月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前后一个月,曹操十多万大军的军事行动,怎么能保持隐密?

而按《先主传》所记:“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刘备屯樊,而樊是襄阳的北方屏障,按道理若刘琮不降,他应该守樊以拒曹操,而没有知道曹操至宛就南逃的道理。“卒”是突然的意思,“不知曹公卒至”就是(刘备)不知道曹操(大军)突然来到”的意思,至宛才知道曹操大军来了,所以率其众走。这显然是很奇怪的。但按《武帝纪》,是曹操至新野、刘琮投降,刘备才南逃的,而非曹操至宛他知道了就南逃了。按《诸葛亮》传记载,则是刘备闻刘琮投降才率众南逃的,这就符合道理了。而裴注所引《汉魏春秋》是最详细的:“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因此刘备是因何而逃是很显然的。

2007-6-1 09:24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5-30 15:57 发表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
武帝纪怎么说刘备是知道刘综降了才逃跑的?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 ... [/quote]
史载,在曹操此次南征之前,也有过多次南征(虽然属于耀兵性质),而刘表与张绣联合时常与曹操为敌,后也派刘备北侵过(火烧博望),可以说两家一直冲突不断,后来北方既平,以刘表之智,还不至于不知道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据《刘表传》所记,"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显然不是说刘表不知道,因为曹操于七月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前后一个月,曹操十多万大军的军事行动,怎么能保持隐密?

而按《先主传》所记:“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刘备屯樊,而樊是襄阳的北方屏障,按道理若刘琮不降,他应该守樊以拒曹操,而没有知道曹操至宛就南逃的道理。“卒”是突然的意思,“不知曹公卒至”就是(刘备)不知道曹操(大军)突然来到”的意思,至宛才知道曹操大军来了,所以率其众走。这显然是很奇怪的。但按《武帝纪》,是曹操至新野、刘琮投降,刘备才南逃的,而非曹操至宛他知道了就南逃了。按《诸葛亮》传记载,则是刘备闻刘琮投降才率众南逃的,这就符合道理了。而裴注所引《汉魏春秋》是最详细的:“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

2007-6-1 09:26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5-30 15:54 发表

什么逻辑?后汉书与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就因为后汉书采取的典略,所以就说这条史料不能采信?三国志中陈寿也是采取其它的史料,也不是他亲眼看到的。
三国志与后汉书压根不矛盾,人家三国志用的词是“欲”,然 ... [/quote]
这至少表明,刘表心中想把位置传给谁。而若刘表想将位置传给刘琦的话,怎么会使他离开襄阳外任江夏太守?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刘表有意将位置传给刘琦。

2007-6-1 09:28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5-30 15:39 发表

照你这么说,曹操是送死去的了:qP+ [/quote]
曹操谋略过人,但在另一种角度看来,的确是有很大的风险。

2007-6-1 12:12 上山之虎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6-1 09:24 发表

史载,在曹操此次南征之前,也有过多次南征(虽然属于耀兵性质),而刘表与张绣联合时常与曹操为敌,后也派刘备北侵过(火烧博望),可以说两家一直冲突不断,后来北方既平,以刘表之智,还不至于不知道曹操的 ... [/quote]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荆州方面应该是知道曹操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了.但具体时间大概不会清楚的.刘表未必会知道曹操已经打来了.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可能是曹操在做准备,动员集结什么的.
[八月,表卒],八月,曹操好象还在许都杀了孔融.曹操自己还没出动.
九月,曹操到新野后,刘琮投降,(九月能肯定已经正式出动了) .曹操进军宛,这时可怜的刘备也发现情况不对了,询问刘琮后,才得知情况.
先前曹操的动向,恐怕刘琮也是瞒着刘备的.刘备大惊骇的原因主要应是[是时曹公在宛].

[[i] 本帖最后由 上山之虎 于 2007-6-1 12:20 编辑 [/i]]

2007-6-1 12:48 轩辕无忧
刘表的心思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刘琦为何出任江夏太守记载的也很清楚,你还说“刘表选定的接班人是谁不知道”恐怕只能是你的一己之见了.
-----
这个嘛,绝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看,
刘表怎么想是一回事,有没行动是另一回事.刘表没下命令确定过接班人.刘表不过“欲”而已。
蔡瑁、张允他们就害怕刘表托后,亦可见接班人问题并未明确确定人选.
“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呵呵,司马光的看法。
参考:
[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既未明确确定,按继位顺序,当然是刘琦先了.刘琮当然抢了他哥的位置.
-------------------------------------------------------------------------------------------
想是一回事,行是一回事,这我同意。但是,刘表欲以刘琮为嗣,这是史书所载的……而他在行动上可有立刘琦为嗣?可有欲以刘琦为嗣的记载?“允等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这只是张允等心中的想法,而非刘表的想法,史书对刘表心中的想法记载的很清楚,就是“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此外,使刘琦出任江夏太守一事也证明了刘表的用心。

事实上,刘表决没有不按自己心意行事的道理,所以陈寿说“表夫妻素爱琮,舍適立庶,情计久定”、“……刘表,……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

除了司马光,陈寿也有一样的看法“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以及范晔“及表病甚,……遂以琮为嗣。”

2007-6-1 12:52 轩辕无忧
刘表是依赖他们的支持才顺利地统治荆州的,他们的影响还能不大?
---
荆州就这两大族了?当初刘表可以利用他们干掉别人,刘备当然可以利用别人干掉他们.
何况刘备不需要杀他们,刘备得人和那是没得说的,君不见黄权、刘巴?
等刘备拿下他们,他们敢不效犬马之劳继之以死。
--------------------------------------------------------------------------------
时,江南宗贼大盛……乃使赵遣人诱宗贼帅,至者十五人,皆斩之而袭取其众。”(《后汉书.刘表传》)

这是反对刘表的大族们的下场。

2007-6-1 12:55 上山之虎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6-1 12:48 发表
刘表的心思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刘琦为何出任江夏太守记载的也很清楚,你还说“刘表选定的接班人是谁不知道”恐怕只能是你的一己之见了.
-----
这个嘛,绝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看,
刘表怎么想是一回事,有没行动是另 ... [/quote]

是的啊,庶有实际,嫡有名分,刘表给了刘琮实际,但并未剥夺刘琦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资格啊.所以刘琮继位后,刘琦不服气,要回来放对.
继承人这么大的事,和老婆舅老爷等说说怎么能行,这太不妥当了.总得有个程序要走.要就一个儿子也好办点。

[[i] 本帖最后由 上山之虎 于 2007-6-1 12:56 编辑 [/i]]

2007-6-1 12:56 轩辕无忧
刘琮出卖刘备这我可不知道从何而言.
----
不会吧.刘琮投降都不通知他,等曹操到宛了才说,这不是出卖,难道叫关怀?
"时刘备屯樊,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
--------------------------------------------------------------------------------------
这当然不叫作关怀,但恐怕也不能叫做“出卖”吧?“琮不敢告备”是出于什么原因?就是“时刘备屯樊”,樊与襄阳仅一江之隔,使刘备早知,万一发生什么乱子,该当如何?而刘备这个人,欲夺荆州之心久矣!

2007-6-1 12:58 轩辕无忧
蒯越等有降刘备的可能,根据
--
见47楼,我虽然认为是有点搞笑,但我拿来当论据,态度是很认真滴...
--------------------------------------------------------------------------------
蒯越等人表明的政治立场就是最好的证据,可惜这表明他们只会降曹。

2007-6-1 13:04 上山之虎
时,江南宗贼大盛……乃使赵遣人诱宗贼帅,至者十五人,皆斩之而袭取其众。”(《后汉书.刘表传》)

这是反对刘表的大族们的下场。
-----

我说的就是这个啊,和刘备作对的下场,这些就是蒯越等要考虑的问题了。
再复述一遍:
荆州就这两大族了?当初刘表可以利用他们干掉别人,刘备当然可以利用别人干掉他们.

2007-6-1 13:13 轩辕无忧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荆州方面应该是知道曹操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了.但具体时间大概不会清楚的.刘表未必会知道曹操已经打来了.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可能是曹操在做准备,动员集结什么的.
[八月,表卒],八月,曹操好象还在许都杀了孔融.曹操自己还没出动.
九月,曹操到新野后,刘琮投降,(九月能肯定已经正式出动了) .曹操进军宛,这时可怜的刘备也发现情况不对了,询问刘琮后,才得知情况.
先前曹操的动向,恐怕刘琮也是瞒着刘备的.刘备大惊骇的原因主要应是[是时曹公在宛].
-------------------------------------------------------------------------------------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曹操在邺作玄武池以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秋七月出发南征刘表,而邺离新野并不近,七月出发九月到新野已经是进军神速,还秋七月征表是作准备呢。这时做准备,他春正月又是做什么呢?

宛在新野北,曹操是先至宛而后至新野。

……水平太低。

2007-6-1 13:14 上山之虎
刘琮出卖刘备这我可不知道从何而言.
----
不会吧.刘琮投降都不通知他,等曹操到宛了才说,这不是出卖,难道叫关怀?
"时刘备屯樊,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
--------------------------------------------------------------------------------------
这当然不叫作关怀,但恐怕也不能叫做“出卖”吧?“琮不敢告备”是出于什么原因?就是“时刘备屯樊”,樊与襄阳仅一江之隔,使刘备早知,万一发生什么乱子,该当如何?而刘备这个人,欲夺荆州之心久矣!

*******
兄台难道忘了他们现在什么关系,盟友也好,客将也好,总而言之,现在是一家人,投降来进攻的敌人,却不通知共同作战的刘备,这就是出卖,不是要非得捅一刀子才叫出卖.
至于"万一发生什么乱子',这种事情可能有道理,他们怎么考虑是一回事,但出卖的事实已经构成.而且历史已经证明,没出乱子嘛,刘备没打他们.

2007-6-1 13:16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6-1 09:26 发表

这至少表明,刘表心中想把位置传给谁。而若刘表想将位置传给刘琦的话,怎么会使他离开襄阳外任江夏太守?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刘表有意将位置传给刘琦。 [/quote]
你可真能死硬,在下要的是刘表明确将位传于刘琮,不是欲,也不是可能,也不是为什么传给刘琦。

2007-6-1 13:17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上山之虎[/i] 于 2007-6-1 12:55 发表


是的啊,庶有实际,嫡有名分,刘表给了刘琮实际,但并未剥夺刘琦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资格啊.所以刘琮继位后,刘琦不服气,要回来放对.
继承人这么大的事,和老婆舅老爷等说说怎么能行,这太不妥当了.总得有个程序要 ... [/quote]
刘表给了刘琮“实际”,还未剥夺刘琦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资格”……请问刘琦是长子的身份怎么剥夺?而刘表也不是公、王,没有资格立嗣子,其爵位也由刘琦继承了。

2007-6-1 13:22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上山之虎[/i] 于 2007-6-1 13:04 发表
时,江南宗贼大盛……乃使赵遣人诱宗贼帅,至者十五人,皆斩之而袭取其众。”(《后汉书.刘表传》)

这是反对刘表的大族们的下场。
-----

我说的就是这个啊,和刘备作对的下场,这些就是蒯越等要考虑的问 ... [/quote]
这是刘表入荆之初的情况,而后是“江南悉平。诸守令闻表威名,多解印绶去。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与刘表做对的大族在哪儿呢?

2007-6-1 13:25 轩辕无忧
兄台难道忘了他们现在什么关系,盟友也好,客将也好,总而言之,现在是一家人,投降来进攻的敌人,却不通知共同作战的刘备,这就是出卖,不是要非得捅一刀子才叫出卖.
至于"万一发生什么乱子',这种事情可能有道理,他们怎么考虑是一回事,但出卖的事实已经构成.而且历史已经证明,没出乱子嘛,刘备没打他们.
-----------------------------------------------------------------------------------------
刘琮是荆州之主,欲战欲降都由他决定。刘备按身份来讲依附于他,他本该服从刘琮命令一同投降。不告诉他,又怎么算是出卖了?是他自己硬与曹操为敌嘛!

2007-6-1 13:33 上山之虎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曹操在邺作玄武池以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秋七月出发南征刘表,而邺离新野并不近,七月出发九月到新野已经是进军神速,还秋七月征表是作准备呢。这时做准备,他春正月又是做什么呢?

宛在新野北,曹操是先至宛而后至新野。

……水平太低。
****
兄台真是性情中人.呵呵,我水平是不高啦,兄台高明,想必是以为曹操南下的十几万人都是水军了,"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是什么意思啊,兄台搞明白再说.
打仗前不需要做准备?你以为曹操到哪儿后面都跟着十几万人?

曹操是先至宛而后至新野
--
这个嘛,可以讨论。先给出证据。说的有理我也服气就是。
我的证据是:
曹操到新野,刘琮派人投降,操遂进兵,刘备派人问刘琮,刘琮通知,你告诉我刘琮通知他什么,刘备说他们:“做事如此”什么意思?刘备知道他们投降的时候,曹操在宛。先后顺序我认为如此,兄台的证据?

2007-6-1 13:43 轩辕无忧
抱歉,你是从我的哪句话看出我“以为曹操南下的十几万人都是水军了”?

“作玄武池以肄舟师"这个意思难道不是造玄武池以训练或习水军(舟师)?而且从邺出发到新野……麻烦你去看看地图,以古代行军速度,七月从邺出发九月至新野是不是已经很快了?按你的逻辑,九月正式出发,能不能到?

宛是今天的南阳市,新野就是今天的新野,你去看看地图。

2007-6-1 13:44 上山之虎
刘琮是荆州之主,欲战欲降都由他决定。刘备按身份来讲依附于他,他本该服从刘琮命令一同投降。不告诉他,又怎么算是出卖了?是他自己硬与曹操为敌嘛!
---
搞笑,出卖有理,他们该死,抢劫无过,老子缺钱。

2007-6-1 13:46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6-1 13:16 发表

你可真能死硬,在下要的是刘表明确将位传于刘琮,不是欲,也不是可能,也不是为什么传给刘琦。 [/quote]
想是一回事,行是一回事,这我同意。但是,刘表欲以刘琮为嗣,这是史书所载的……而他在行动上可有立刘琦为嗣?可有欲以刘琦为嗣的记载?“允等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这只是张允等心中的想法,而非刘表的想法,史书对刘表心中的想法记载的很清楚,就是“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此外,使刘琦出任江夏太守一事也证明了刘表的用心。

事实上,刘表决没有不按自己心意行事的道理,所以陈寿说“表夫妻素爱琮,舍適立庶,情计久定”、“……刘表,……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

除了司马光,陈寿也有一样的看法“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以及范晔“及表病甚,……遂以琮为嗣。”

话只能说到这儿了。

2007-6-1 13:49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上山之虎[/i] 于 2007-6-1 13:44 发表
刘琮是荆州之主,欲战欲降都由他决定。刘备按身份来讲依附于他,他本该服从刘琮命令一同投降。不告诉他,又怎么算是出卖了?是他自己硬与曹操为敌嘛!
---
搞笑,出卖有理,他们该死,抢劫无过,老子缺钱。 [/quote]
事实如此,刘琮就是荆州之主,刘备既然依附于刘氏父子,自然要听命于刘氏父子,刘琮欲降,刘备该不该随着投降?再者,曹操代表着中央政府,抗拒曹操就是“以人臣而拒人主”……你们倾向刘备,将曹操视为非正义的一方,可很遗憾,事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2007-6-1 14:53 humi100
英雄记曰: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

听命的是刘表,不是刘琮,曹操代表个毛的中央,衣带诏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居然扯曹操是中央,笑死了.

2007-6-1 15:22 上山之虎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6-1 13:13 发表
抱歉,你是从我的哪句话看出我“以为曹操南下的十几万人都是水军了”?

“作玄武池以肄舟师"这个意思难道不是造玄武池以训练或习水军(舟师)?而且从邺出发到新野……麻烦你去看看地图,以古代行军速度,七月从邺出发九月至新野是不是已经很快了?按你的逻辑,九月正式出发,能不能到?

宛是今天的南阳市,新野就是今天的新野,你去看看地图。

[/quote]


还没注意,那我也抱歉一下,您是从我的哪句话看出我说“九月正式出发“的,我说的是”九月能肯定已经正式出动了“。原话是"九月,曹操到新野后,刘琮投降,(九月能肯定已经正式出动了) .

**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曹操在邺作玄武池以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秋七月出发南征刘表,而邺离新野并不近,七月出发九月到新野已经是进军神速,还秋七月征表是作准备呢。这时做准备,他春正月又是做什么呢?]
**

我说七月可能还在做准备,集合动员什么的,虽然我也是猜测.
兄台否定了,理由是作玄武池以肄舟师,也就是说兄台认为这就是做准备了,可曹操南下有十几万人,肄舟师就能算准备好了?就能表示已经集合动员了?
假设反驳正确,不就是说那十几万人都是舟师了?因为您否定了我集合动员的说法.
兄台且还问道:他春正月又是做什么呢?
问得好,在做什么呢?在肄舟师.
我说兄台以为曹操南下的十几万人都是水军了,有错吗?

[[i] 本帖最后由 上山之虎 于 2007-6-1 19:39 编辑 [/i]]

2007-6-1 18:41 上山之虎
宛是今天的南阳市,新野就是今天的新野,你去看看地图。
---
地图看了,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恐怕不是很有说服力.因为到新野没必要一定经过宛.所以只看地图,兄台无法证明一定是先到宛后到新野.

而下列两段史料却是应该先到新野后到宛的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至少是在曹操到新野后,刘琮投降.


孔衍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是时曹公在宛,刘备才知道刘琮投降.

[[i] 本帖最后由 上山之虎 于 2007-6-1 20:15 编辑 [/i]]

2007-6-2 09:37 轩辕无忧
还没注意,那我也抱歉一下,您是从我的哪句话看出我说“九月正式出发“的,我说的是”九月能肯定已经正式出动了“。原话是"九月,曹操到新野后,刘琮投降,(九月能肯定已经正式出动了) .

**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曹操在邺作玄武池以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秋七月出发南征刘表,而邺离新野并不近,七月出发九月到新野已经是进军神速,还秋七月征表是作准备呢。这时做准备,他春正月又是做什么呢?]
**

我说七月可能还在做准备,集合动员什么的,虽然我也是猜测.
兄台否定了,理由是作玄武池以肄舟师,也就是说兄台认为这就是做准备了,可曹操南下有十几万人,肄舟师就能算准备好了?就能表示已经集合动员了?
假设反驳正确,不就是说那十几万人都是舟师了?因为您否定了我集合动员的说法.
兄台且还问道:他春正月又是做什么呢?
问得好,在做什么呢?在肄舟师.
我说兄台以为曹操南下的十几万人都是水军了,有错吗?
----------------------------------------------
“九月肯定已经正式出动了”这话的意思,难道不是“九月正式出动”?你之前说曹操七月集结军队,八月在许县杀孔融而不能出兵,那便只能是九月出兵了。

曹操春正月于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这说明了两点,一是曹操由邺出征,二是此次南征由正月到七月经过了长期充分地准备,整整六个月。史书记载曹操于秋七月南征刘表,前面又有六个月的准备,他有什么理由在七月才集结军队(陆)?而由邺到新野,七月出发九月而至已经很快速了,他九月出发而九月便到,这可能吗?而在古代,水军和陆军并没有严格地区分,曹操“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无非是使北方战士适应南方水战罢了,你看你的说法,有多么荒谬!

2007-6-2 09:50 冒牌
[b]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color=Red]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color]。”太祖遂行。[color=Red]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color],表子琮以州逆降。[/b]

很显然,曹操的军事行动,刘表并不知情。

2007-6-2 10:07 轩辕无忧
宛是今天的南阳市,新野就是今天的新野,你去看看地图。
---
地图看了,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恐怕不是很有说服力.因为到新野没必要一定经过宛.所以只看地图,兄台无法证明一定是先到宛后到新野.

而下列两段史料却是应该先到新野后到宛的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至少是在曹操到新野后,刘琮投降.


孔衍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是时曹公在宛,刘备才知道刘琮投降.
----------------------------------------------
你既然看了地图,该知道,宛在北而新野在南,而且距离也不是很近,曹操有必要至新野后再北回至宛再至襄阳吗?这是逻辑上的。

“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荀彧传》)这里已经说的十分清楚:太祖直趋宛、叶……而要先至新野,再北回至宛,谈什么“直趋”宛、叶呢?这是史实上的。

至于你所引的史料:

按《刘表传》的说法,是“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按《武帝纪》的说法,则是“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按《先主传》的说法,则是“子琮代立,遣使请降。”按《诸葛亮传》的说法则是“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

总之,这里无一直接表明曹操大军先至新野而后北回到宛。而刘琮闻曹操来攻,很早就派使者请降了(见《先主传》、《诸葛亮传》),所以刘备不知道刘琮已降,等曹操到了宛才知道(见《汉魏春秋》,按这里记载来看,显然早在曹操在宛之前,刘琮就已经遣使投降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按你的逻辑,那按《刘表传》的说法,是不是曹操得先至襄阳而后至宛呢?

2007-6-2 10:10 轩辕无忧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6-2 09:50 发表
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很显然,曹操的军事行动,刘表并不知情。 [/quote]
这里记载刘表不知道了?荀彧的计策是“显出宛、叶”,而后再“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也是说曹操出发而未到宛、叶,刘表便病死了。

2007-6-2 10:21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无忧[/i] 于 2007-6-2 10:10 发表

这里记载刘表不知道了?荀彧的计策是“显出宛、叶”,而后再“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也是说曹操出发而未到宛、叶,刘表便病死了。 [/quote]

曹操刚出兵,刘表就知情,莫非古代已经有无线电???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