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2 10:27
高兴高天骐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中原征伐不断,而在这些互相混战的军阀当中,只有会礼下贤士,重用名将的君主才会生存下来。曹操就是这么一个胸怀大志且注重用人的乱世奸雄。
曹操,字孟徳,又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人们的影响中,曹操给人一种阴险狡诈的奸雄角色,可是往往忽略了他的英雄气概。试问一下,如果曹操没有像张辽,典韦,许诸,张合,徐晃等名将和荀攸,荀彧,郭嘉,司马懿,贾诩等智臣,曹操会有那么成功吗?曹操的用人方法很多,对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办法,这是刘备、孙权远远不及的。
公元189年,曹操率领官军平定黄巾之乱,在朝廷初展头角,后来大将军何进死后,曹操回到陈留招兵买马并加入了反董卓联盟,为他纵横乱世的第一步作准备。当时他手下的将领除了曹家的曹仁、曹宏、夏侯渊、夏侯敦之外,只有乐进和李典是招募来的。反董联盟解散后,曹操回到陈留用心搜罗人才,荀彧、荀攸、陈笠、郭嘉等都来投奔曹操纵观曹操一生,他得到的谋士的帮助的确很多。这与他求贤若渴,能虚心接纳别人建议,并且能打破门阀旧习,不拘一格求用人才的胸襟是分不开的。虎将典韦也在这个时期加入,大大增强了曹军的实力。曹操在担任兖州牧期间全力镇压青州黄巾军。黄巾军骁勇精悍,人数众多,而曹操的兖州部队, 人数既少,力量又小,要硬拼是肯定打不过的。曹操一面派夏侯敦等武将训练兵士,一面与谋士们讨论战略、战术,没战必出奇谋,终于在192年冬天消灭了黄巾军余党。曹操从这些被俘的黄巾军中选取一批精英,称为"青州兵",这支部队也是后来平定北方的主力。过了不久,袁术来犯,曹操又和袁绍、刘表联合大败袁术,袁术撤到寿春,从此一蹶不振。随后曹操二打徐州,不料不料"后院起火 ",兖州境内发生政变,陈留太守张邈联络驻屯郡的曹操部将陈宫,迎吕布出任兖州牧,共拒曹操,这样,就迫使曹操及其军队不得不迅疾地从徐州撤退了。吕布本来是董卓的部将,骁勇异常,董卓行止常常让吕布当侍卫。在与吕布的战斗中,曹操又搜集了大批人才。于禁、刘晔、许诸等就是这个时候加入的。吕布被俘后,曹操以其敏锐的眼光诛杀了吕布,并劝降了吕布手下的张辽、魏续、侯成等人。在这次三国第一武勇和智勇的战斗中,曹操获得了胜利。随后曹操又果断的迎驾献帝,把朝廷大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收服了猛将徐晃。后来在与袁绍争霸河北时,更是体现了这个乱世奸雄用人之妙。后来和吴、蜀的争斗中,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有不错的表现。
让我们再看看曹操用人的手法吧,曹操手下的谋士武将除了本族的之外,基本上都不是社么大氏族豪强。像张辽、庞徳、郭嘉、荀彧、张概等人都是出生小官吏或者小地主。还有曹操善于运用感情来降服将领,最出名的就是张辽劝降关羽,还有张合、张辽、庞徳等人的例子。曹操也不是绝对的排斥贵族的,像李典、许诸等人,本来也是出生贵族,可是曹操认为他们有能力帮助自己夺取天下,所以也重用了他们。曹操对文人墨客的,才子佳人也是非常恭敬的,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蔡文姬等都是曹操的幕僚,受到曹操的器重并授予高官。通过这些才子文人来提高自己的信望,真不愧是一代奸雄!
我们把曹操和三国时期的另外两个君主孙权和刘备做个比较吧。刘备在用人方面的主要手段是"仁徳服众",手下的猛将也不少,像五虎、魏延等人,可是刘备过于信任诸葛亮是蜀国灭亡的导火线,据我的观察,除了刘璋久部之外,蜀国的人才几乎没有几个出自益州本地。大多是以前刘备征战各地的久部。随着蜀国旧臣一个一个病死,蜀国的能臣也一个一个减少,直到诸葛亮、魏延等人一死,继位的丞相姜维常驻汉中,成都朝中空虚,宦官黄皓得势,蜀国内部真的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境地了。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年轻的时候是通过贵族的支持而稳定江东的,手下的大臣大多是江东贵族。到了后期,孙权开始猜忌和排挤手下的大臣了,荆州都督陆逊就是被孙权排斥后羞愤而亡。孙权不听江东的两大氏族:陆氏和顾氏的反对立孙登为太子,造成吴国最后的没落。
曹操的成功不仅是他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更多的是他手下文臣武将的英勇表现,到了曹操死后,魏国的人才仍是源源不断,比起其他两位三国开国皇帝,我认为曹操是最会用人的一个,他无愧于“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称号!
2004-4-2 15:01
马岱
青州兵并不是后来平定北方的主力,青州兵在曹操征战中没有起多少作用。
魏国的领土人口比吴蜀大很多,自然人才也会多很多,用绝对数直接对比不恰当。
在前期,曹操的用人主要是维才是举,不太注重门第身份,所以搜刮了很多人才,但后期为了给魏代汉做准备工作,也剪除了一些异己,比如荀彧、崔琰、杨修等人,这倒与孙权有异曲同工之处。
2004-4-2 17:15
武侯传人石之轩
(可是刘备过于信任诸葛亮是蜀国灭亡的导火线)?????????这一点
在下实在不敢苟同.....................
文章写的稍浅了 好像无闪光点.......
曹操比起有始无终的孙权好多了 他能兼容并蓄的起用人才 而刘备.孙权所用之人则有些共性 范围小了些 不过这与机遇也有关...
孙权真的有点像((毛主席))(晚年)....
2004-4-6 01:17
firerick
最佩服的还是曹操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004-4-6 01:27
青蓝
嗯......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曹操: 仲达, 替我拿本书来... 看什么看啊, 嫌我不给你升职加薪? 一边凉快去!~` )
2004-4-9 17:54
superzz_0
[quote]原帖由[i]Zorn[/i]于2004-04-06, 15:49:34发表
象孔融那样的儒生,
唉,还是杀了好. [/quote]
兄台和毛主席观点一致。。。。。。。。。
2004-4-24 15:27
金刚捣锤
[quote]原帖由[i]ssmm1985[/i]于2004-04-24, 15:10:37发表
曹操用人靠的是真正的胸襟,不像刘备那垃圾就会装女人哭哭啼啼~而且还疑心病重! [/quote]
刘备的气度也许不如曹操,但绝对不是靠哭哭啼啼来招揽人才的.
没有一点治国平天下的本领,礼贤下士的气度, 如何能成鼎足之势. 他可是三个人当中资历最小, 起家最没本钱的一个. 只好和屠夫小贩拜把子培养势力起来.
否则,曹操会那么重视他?
2004-4-27 12:30
曹阿瞒
谁说曹操是奸雄 枭雄, 不要用陈旧的眼光来看待人物。
《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主要是刘备方面,而又偏心蜀汉,称蜀汉是义,曹魏是奸,这太有感情色彩了吧!就作者而言,他还是宣扬的忠君思想,但这过于片面了,忠君要看是什么样的君主啊?面对腐朽的汉室王朝,难道不该推翻吗?
曹操 他具备一个优秀君王的素质,当然由他来统一全国是最合适不过了。
2004-10-24 14:12
桓大司马
“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恐关中诸将为害,则属司隶校尉钟繇以西事,而马腾、韩遂遣子入侍。当天下乱离,诸军乏食,则以枣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饶裕,遂芟群雄。欲复监官之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国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若论知人善任,曹操实后世之所难及。”
语出洪迈《容斋随笔》,某家以为极是精辟
2004-10-25 00:01
吴楚东南坼
[quote]原帖由[i]曹阿瞒[/i]于2004-04-27, 12:30:38发表
谁说曹操是奸雄 枭雄, 不要用陈旧的眼光来看待人物。
《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主要是刘备方面,而又偏心蜀汉,称蜀汉是义,曹魏是奸,这太有感情色彩了吧!就作者而言,他还是宣扬的忠君思想,但这过于片面了,忠君要看是什么样的君主啊?面对腐朽的汉室王朝,难道不该推翻吗?
曹操 他具备一个优秀君王的素质,当然由他来统一全国是最合适不过了。 [/quote]
很是很是啊,看过正史的都知道曹公是大英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