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25 19:23
麒麟子
读《北齐书》感悟淫君高洋的军事之举
最近一直在读《北齐书》,读罢《文宣皇帝本纪》,对高洋的淫乱之举膛目结舌,而读阅高洋的军事才能有偿怀感叹。
北齐文宣皇帝高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以精神失常,淫乱滔天著称,但高洋在北齐初年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高洋一生用兵,因名节丑陋,而鲜有人知,特贤写一篇解析,与诸君共赏。
根据正史记载
[color=Blue]“十一月,周文帝率众至陕城,分骑北渡,至建州。丙寅,帝亲戎出次城东。周
文帝闻帝军容严盛,叹曰:‘高欢不死矣。’遂退师。”[/color]
评曰:此战周文帝兵临建州,高洋以戎装甲衣。列阵东城门外,宇文泰(周文帝)见北齐军容严整,如同高欢当年带兵,故惊异不敢出战,慨叹:“如同高欢不死”,故而退兵。足见高洋制军严整,不逊前人。
[color=Blue]“三年春正月丙申,帝亲讨库莫奚于代郡,大破之,获杂畜十余万,分赉将士
各有差。以奚口付山东为民。”[/color]
评曰:此战高洋在代郡亲讨库莫奚部,俘获牲畜十万,又分给将士,虽不见高洋用兵章法,却可见高洋有功论赏,体恤三军的风范。
[color=Blue]“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
四年春正月丙子,山胡围离石。戊寅,帝讨之,未至,胡已逃窜,因巡三堆
戍,大狩而归。”[/color]
评曰:高洋在位期间对压制北方异族入侵还是很有成效的,首先恢复了荒废数百年的长城,绵延四百里设三十六个关口。又在石(认为是在石岭关)不战而屈人之兵,并巡视三堆,可见高洋对北方防御是十分重视。
[color=Blue]“九月,契丹犯塞。壬午,帝北巡冀、定、幽、安,仍北讨契丹。冬十月丁酉,帝至平州,遂从西道
趣长堑。诏司徒潘相乐率精骑五千自东道趣青山。辛丑,至白狼城。壬寅,经昌
黎城。复诏安德王韩轨率精骑四千东趣,断契丹走路。癸卯,至阳师水,倍道兼
行,掩袭契丹。甲辰,帝亲逾山岭,为士卒先,指麾奋击,大破之,虏获十万余
口、杂畜数十万头。乐又于青山大破契丹别部。所虏生口皆分置诸州。是行也,
帝露头袒膊,昼夜不息,行千余里,唯食肉饮水,壮气弥厉。丁未,至营州。丁
巳,登碣石山,临沧海。”[/color]
评曰:即使宋代也未曾对其但有如此大的胜利,此战高洋任用潘乐、韩轨(皆有列传)等名将,置长堑、出奇兵,断后路大破契丹。尤其是对高洋的具体描述,对于十万俘虏,不像白起哄骗坑杀,而是分州安置充边强塞。又以壮气弥厉之势,行军千里,古今无二,颇见帅才。
[color=Blue]“癸亥,帝自晋阳北讨突厥,
迎纳茹茹。乃废其主库提,立阿那瑰子庵罗辰为主,置之马邑川,给其禀饩缯帛。
亲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请降,许之而还。于是贡献相继。”[/color]
评曰:此战高洋对两个北方少数民族恩威并济,一打一拉,拥立茹茹新主,赏赐马邑川。又亲自追击突厥,先擒又纵,不在赢其兵,而是赢其心,使得突厥向北齐进贡。
[color=Blue]“五年春正月癸巳,帝讨山胡,从离石道。遣太师、咸阳王斛律金从显州道,
常山王演从晋州道,掎角夹攻,大破之,斩首数万,获杂畜十余万,遂平石楼。
石楼绝险,自魏世所不能至。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color]
评曰:此战事高洋第二次对山胡德讨伐战争,在大将斛律金的会同下,掎角夹攻平定石楼。而惊奇之处就在于石楼本是险峻之地,自曹魏以来就无人能至,而高洋此番入军石楼,更使得远近山胡莫不慑服。
[color=Blue]“三月,茹茹庵罗辰叛,帝亲讨,大破之,辰父子北遁。夏四月,茹茹寇肆州。丁巳,帝自晋阳讨之,至恒州黄瓜堆,虏骑走。时大军已还,帝率麾下千余骑,遇茹茹别部数万,四面围逼。帝神
色自若,指画形势,虏众披靡,遂纵兵溃围而出。虏乃退走,追击之,伏尸二十
里,获庵罗辰妻子及生口三万余人。丁未,北讨茹茹,大破之。六月,茹茹率部众东徙,将南侵。帝率轻骑于金山下
邀击之,茹茹闻而远遁。”[/color]
评曰:四月之内三破茹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战连胜,且以少胜多,历险不惊,“邀击”一词,可见高洋用兵如神,既可以理解为邀骗茹茹,而后伏击;也可以理解会和诸路兵马合力击溃。此乃高洋平生经典之战,并意义重大,彻底重创茹茹对北方长久以来的威胁,以伏尸二十里验证了齐军战力。
[color=Red]九月,帝亲自临幸,欲以致周师。周师不出,乃如晋阳。[/color]
评曰:高洋从未和北周军马有过正面交战,北周数次东征凡见高洋,随即止军不进。
[color=RoyalBlue]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
要,将起长城。[/color]
评曰:高洋来重视北方长城防务,尤其能识北方山川险要,扼喉据守。
[color=Blue]“秋七月己卯,帝顿白道,留辎重,亲率轻骑五千追茹茹。壬午,及于
怀朔镇。帝躬当矢石,频大破之,遂至沃野,获其俟利蔼焉力娄阿帝、吐头发郁
久闾状延等,并口二万余,牛羊数十万头。茹茹俟利郁久闾李家提率部人数百降。
壬辰,帝还晋阳。”[/color]
评曰:这是高洋最后一次对茹茹的讨伐战争,擅长在北方草原与北齐打游击战的茹茹,连遭战败,史记“频大破之”。茹茹首领[u]俟利郁久闾李家提、俟利蔼焉力娄阿帝、吐头发郁久闾状延[/u]等人最终率部归降。应该说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彻底解决一个北方少数民族的君王并不多,而高洋便是其中的一个。
[color=Blue]是年,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
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color]
评曰:以前只知有秦长城、明长城,应该说更不能忘记北齐长城,也是高洋对历史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
[color=Blue]“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以配军士,
有夫而滥夺者五分之一。”[/color]
评曰:真可谓“千古一帝”,历史上能征发妇女,解决边防将士的婚姻问题,真是爱兵如子,足见为君者对戍边者的体恤关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不过有五分之一是有妇之夫,良家女子,也对高洋一生留下了荒唐的污点。
[color=RoyalBlue]“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
五月辛酉,冀州民刘向于京师谋逆,党与皆伏诛。是年,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拔而东至于坞纥戍,凡四百余里。”[/color]评曰:最后一次对北齐长城的记载,而且长城内筑重(Chong)城的唯一记载。另外高洋顺利平定了一次刘向在京市的一次谋逆,估计此时谋逆,也是由高洋的淫乱昏庸所致。
《北齐书》对高洋军事才能的评价[color=Blue]:“内外清靖,莫不祗肃,独决怀抱,规模
宏远,有人君大略。又以三方鼎跱,诸夷未宾,修缮甲兵,简练士卒,左右宿
卫置百保军士。每临行阵,亲当矢石,锋刃交接,唯恐前敌之不多,屡犯艰危,
常致克捷。尝于东山游宴,以关陇未平,投杯震怒,召魏收于御前,立为诏书,
宣示远近,将事西伐。是岁,周文帝殂,西人震恐,常为度陇之计。既征伐四克,
威振戎夏。”[/color]
2007-4-25 19:42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 [i]麒麟子[/i] 于 2007-4-25 19:23 发表
“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以配军士,
有夫而滥夺者五分之一。”
评曰:真可谓“千古一帝”,历史上能征发妇女,解决边防将士的婚姻问题,真是爱兵如子,[b]足见为君者对戍边者的体恤关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b]。只不过有五分之一是有妇之夫,良家女子,也对高洋一生留下了荒唐的污点 ... [/quote]
前是否有古人不知道,来者肯定是有的,我朝就曾经征发湖南、安徽和苏北女子去西域劳军的。
2007-4-25 19:44
伟君子
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以配军士,
有夫而滥夺者五分之一。”
评曰:真可谓“千古一帝”,历史上能征发妇女,解决边防将士的婚姻问题,真是爱兵如子,足见为君者对戍边者的体恤关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不过有五分之一是有妇之夫,良家女子,也对高洋一生留下了荒唐的污点。
这完全一荒唐事!不过结合他的一生来看,似乎没啥了,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而已!
2007-4-25 19:46
麒麟子
应该说比搞什么慰安妇是要理性的多,最起码算个军婚嘛。
自古以来都是抢掠妇女,蒸发妇女进行婚配,实在难得
2007-4-25 19:5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麒麟子[/i] 于 2007-4-25 19:44 发表
:blink:我朝就有,哪年何月,久未曾闻! [/quote]
**** Hidden Message *****
本朝之事莫谈为妙。
[[i] 本帖最后由 fengxv 于 2007-6-24 10:03 编辑 [/i]]
2007-4-25 20:05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伟君子[/i] 于 2007-4-25 20:02 发表
突然想起高欢是哪族人?
是汉人么? [/quote]
鲜卑化的汉人。
其实已经不能称之为汉人的。胡化太深。
2007-4-25 20:07
冒牌
征发妇女,解决边防将士的婚姻问题……这个在曹魏很常见
2007-4-25 20:32
XM8
高欢的族属尚无定论,周一良和王仲荦都认为高欢本非汉人,谭其骧认为他可能是高句丽人,缪钺认为高欢乃塞上鲜卑或汉人之居塞上而鲜卑化者
2007-4-25 20:34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7-4-25 20:32 发表
高欢的族属尚无定论,周一良和王仲荦都认为高欢本非汉人,谭其骧认为他可能是高句丽人,缪钺认为高欢乃塞上鲜卑或汉人之居塞上而鲜卑化者 [/quote]
范文澜认为他是汉人。
2007-4-25 21:40
不让罗汉嫖观音
说到北齐书滴淫乱怎么能不说高氏/刘子业及其姐山阴...
--
初武成时,后与诸阉人亵狎。武成宠幸和士开,每与后握槊,因此与后奸通。自武成崩后,数出诣佛寺,又与沙门昙献通。
--
及天保六年,文宣帝渐致昏狂,乃移居于高阳之宅,而取其府库,曰:“吾兄昔奸我妇,我今须报。”乃淫于后。其高氏女妇无亲疏,皆使左右乱交之于前。
==
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后宫数百,妾惟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爲立面首左右三十人,进爵会稽郡长公主,秩同郡王,汤沐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加班剑二十人。帝每出,公主与朝臣常共陪辇。
--
景和中,山阴公主淫恣,窥见彦回悦之,以白帝。帝召彦回西上合宿十日,公主夜就之,备见逼迫,彦回整身而立,从夕至晓,不爲移志。公主谓曰:“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彦回曰:“回虽不敏,何敢首为乱阶。”
--
《宋书 后妃列传》说:“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宫掖事秘,莫能辨也。” 但是《魏书》上提供了十分明确的评论:“骏Y 乱无度,蒸其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欧越。”
2007-4-25 21:44
不让罗汉嫖观音
私以为看〈北齐书〉不如看《宋书》....
特别素卷七《前废帝纪》....
2007-4-26 18:07
麒麟子
宋史还没有买,难道那上面也记载北齐的故事吗
2007-4-26 19:1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麒麟子[/i] 于 2007-4-26 18:07 发表
宋史还没有买,难道那上面也记载北齐的故事吗 [/quote]
不是《宋史》,是《宋书》。
你楼上的那厮的意思是说,《宋书》中有H文可看,比如《前废帝纪》。
2007-4-26 19:35
麒麟子
:shy::shy::shy::loveliness::loveliness:见笑,见笑,使我大意了,刘子业那伙人早就听说有问题,只是不好高谈阔论,忌讳
2007-7-11 10:23
machi0220812
北齐是一个鲜卑化的政权
高欢建立的北齐从建国之初就是一个以鲜卑化色彩浓厚的军事集团为基础的,这样的政权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社会改革,至高洋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但国力已衰!最终为北周所灭!
2007-7-14 15:35
关内侯
事实上北齐的国力一直到北周武帝时期都是最强的……
有时候真不明白这个国家统治者那么荒唐腐朽为什么军事力量却一直那么强劲
2007-7-14 18:08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07-7-14 15:35 发表
事实上北齐的国力一直到北周武帝时期都是最强的……
有时候真不明白这个国家统治者那么荒唐腐朽为什么军事力量却一直那么强劲 [/quote]
可能与民族特性有关,北齐统治者高家虽然是汉人,但是因为久居鲜卑地区,所以"遵同鲜卑”,而游牧民族正是崇尚武力扩张的,因此北齐才能大战柔然,契丹,山胡等少数民族和地区,以至鼎盛一时.而宇文家族更是正经的鲜卑人.
还有就是北周与北齐其实没有什么继承关系,双方平分北魏(东魏,北魏),长期对立,之后是北周灭北齐,好象几年之后北周就被杨坚篡位,因此说"北齐国力一直到北周武帝"这样的话并不恰当
2007-7-14 19:31
关内侯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07-7-14 18:08 发表
可能与民族特性有关,北齐统治者高家虽然是汉人,但是因为久居鲜卑地区,所以"遵同鲜卑”,而游牧民族正是崇尚武力扩张的,因此北齐才能大战柔然,契丹,山胡等少数民族和地区,以至鼎盛一时.而宇文家族更 ... [/quote]
呵呵 我当然知道北周和北齐的区别了,如果连这点历史常识都不清楚的话我还有什么脸面在炎黄春秋发贴啊?:shy:
我的意思是说北齐朝发展到了与之对峙的北周武帝(这个时候北周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但还是拿北齐没啥办法)时期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2007-7-15 12:54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07-7-14 19:31 发表
呵呵 我当然知道北周和北齐的区别了,如果连这点历史常识都不清楚的话我还有什么脸面在炎黄春秋发贴啊?:shy:
我的意思是说北齐朝发展到了与之对峙的北周武帝(这个时候北周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但还是拿北齐 ... [/quote]
那对不起,是我误会了~呵呵
北周武帝宇文邕经过一系列改革的确使国力空前强大,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不过此时的北齐政治实在是一团糟,后主高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超级昏庸,因此北周在灭北齐的战事中几乎没遭到什么顽强的抵抗,可以说是势如破竹,由此可见,北齐国力在北周武帝时期已然急剧衰落,无法保持对峙局面了.
2016-2-22 23:05
住持方丈
叹为观止. . .
2016-2-23 00:18
zeloti
居然有这等雄文被洛阳铲挖出来,极好
以前只知道高洋的荒淫无耻好杀,想不到治军打仗有一套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