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3-24 16:21
清风斜影
诸葛亮劝其不要攻吴,刘备未听,诸葛亮说如果法正还在就能劝动刘备了!
我有点不解,难道在刘备面前法正比诸葛亮的话更有分量?
(问题很幼稚的话也不许笑我!)
2004-3-24 16:57
马岱
当时诸葛亮[color=purple]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color],法正[color=purple]为扬武将军,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color]。官职上法正要高一些,而且由于法正一直随刘备征战,和刘备的关系更亲密。法正当了蜀郡太守后,骄横狂躁,报复杀人,有人希望诸葛亮向刘备报告, 诸葛亮说办不到。
不过法正也未必就能劝得住刘备。
这件事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考虑吧,[color=purple]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color]
2004-3-24 18:13
诸葛丞相
法正在时,刘备比较看重的便是法正的军事谋略
诸葛亮非将略所长,在军事上,他不是强项,之后的南征北伐也是无奈之举
2004-3-24 19:51
南霁云
刘备的东征距关羽被杀长达一年半,应该是经过蜀汉高层反复酝酿,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出的决定,而非一是的冲动。虽然史载其是“忿”而出师,有点骄兵的味道(这也难怪,刘备被曹操赶的东奔西走,好不容易在汉中打赢过一次,骄傲点是肯定的,其眼中也许只有曹操而无孙权),但更大原因还是和其战略思想有关。
而庞统、法正的战略思想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大相同的,他们认为不应纠缠于荆州,而应把眼光着眼于雍凉,早日北伐,走刘邦的套路。诸葛亮此时思及法正,恐怕更多是检讨其战略指导思想。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