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31 14:18
啊哈
[参展]征文--交流
你好
你好
……厄,今天天气真好啊
嗯……
那个……
什么?
厄,没什么……
那,那没什么我先走了……
厄……好吧……
亲爱的,你今天的裙子真漂亮啊……
嗯……你的西装也很帅哦……
哈哈,那可不…………
……
……
……
还是短信好啊,见面都说不出话了……宝贝88
是啊,都是你,要搞什么面对面交流嘛……达令再见……
===================================
时间: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
地点:公园和某公园回家的路上
人物:X男 X女
对白:以上内容
PS:TOP兄,我的那个第二地球的征文不符合要求吗:qoo+ 在《谁背叛了谁》里面貌似
[color=Pink]---------------- TOP的分割线 ------------------[/color]
[color=Purple]啊哈,你好。根据活动惯例,类似那样的作品,一般只作为那个有效主题贴之下的附带讨论内容,不能作为单独的参赛文章。
而且,那是同一作品对同一个题材的再创作,虽然我认为写的也不错,但是很遗憾,不能单独参赛。
本活动不会根据作品数多少奖励的,所以,既然发出来了,也并没什么损失呀[/color]: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1-31 17:36 编辑 [/i]]
2007-1-31 14:32
fengrui19
:unsure:不错不错,很有现实意义
尤其是我等整日面对电脑,用MSN\QQ以及手机短信交流的“现代人”
很多[color=LemonChiffon](肉麻的)[/color]话打的熟练却说的生疏。:loveliness:
[[i] 本帖最后由 fengrui19 于 2007-1-31 14:34 编辑 [/i]]
2007-1-31 14:33
水镜门生
昏迷···这个是说我们背叛了自己的嘴··只愿意用手指交流么··:titter:
2007-1-31 14:42
fengrui19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7-1-31 14:33 发表
昏迷···这个是说我们背叛了自己的嘴··只愿意用手指交流么··:titter: [/quote]
这也正说明嘴巴的忠诚,在身体都背叛了真实的情感(寂寞作祟)的时候,它还是忠诚的。
另:某职业不接吻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ps:阿水啊,沙发我抢了哦:titter:一分钟,呵呵,我是先占位置再编辑的(传授经验了哦)
[[i] 本帖最后由 fengrui19 于 2007-1-31 14:45 编辑 [/i]]
2007-1-31 17:34
whws
fengrui19的评论点名了这篇征文的一个可能的主题:即我们在面对面时无法表达出的恭维话,却在背靠背的时候,可以通过纸笔、网络或手机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用神态或嘴巴无法背叛的东西,却可以用手指大大方方地背叛。
不过我觉得这样解读这篇征文未免有些勉强。由于缺乏更多地表现形式,我们只能通过对话来判断这篇文章所可能表达的思考。而在没有其它细节衬托的状况下,文中的对话很难单纯地表达出这样的主题。
其实我觉得,这篇征文更过地是反映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沟通方式地冲击。当你可以向一只蜘蛛一样,安安稳稳地坐在一张用电线、光缆或者无线电波编织的大网中间,就可以向人大献殷勤的时候,一些原本对我们必不可少的面对面的交流技巧却在慢慢流失。表情、体态、口头语言、心理状态,都开始变得无法适应面对面的交谈。沟通在变得容易的同时,也开始变得困难了。在征文中,交流的双方,最终被迫退回到用手指交流这个原始的(也恰恰是现代的)状态中去。无论你觉得讽刺也好,矛盾也好,它最终带给我们的思索,更多的是人和科技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对于“人”这种生物的某种失落和遗忘——但是把它称之为背叛,或许还是勉强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这样评价这篇征文:这是一篇对当代现状相当敏锐的作品,它对题材的选择可以使它获得相当多的挖掘角度。但是它所选择的角度以及它当前所具备的表现能力,都还不足以展现“背叛”这个主题,因此我决定暂把它归入参展作品之列。
2007-2-1 13:24
水镜门生
回复 #4 fengrui19 的帖子
呵呵,其实口是心非已经老套,现在连口不愿意开了,果然现代人已经懒到一定境界了。不过其实也不一定,好比客服这一行,就算用户再怎么讨人嫌,嘴上奉承的话总不能停的。亲身体验··
ps:沙发在咱这地界似乎不怎么值钱,兄台尽情抢吧:titter:
2007-2-2 10:58
庞桶
曾看过一部西方学术专著的书评(原文?你太高看我庞小二了),该书就是依人们交流的形式划分时代为:信件时代和网络时代。
对于网络这一实时交流方式,他认为会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其认为,信件这一交流形式所具备的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以及包含的大量附加信息(书中例举:选用的信纸、信封、书写笔墨所用的颜色、字迹涂改等等,都包含了很多信件文字以外的信息),都是网络所不具备的。
西方学者以小见大,大率如此。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