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8 11:08
暗月影风
一个一直不解的问题,希望大大们能帮忙~
诸葛得到姜维后,大为开心,一直视为其今后的接班人,为何在守街亭的时候不用?而用马谡呢?难道是想给马谡一个立功的机会?结果....唉,大好形势就那么给丢了.....可惜呀 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呀~~~
2007-1-28 11:2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暗月影风[/i] 于 2007-1-28 11:08 发表
诸葛得到姜维后,大为开心,一直视为其今后的接班人,为何在守街亭的时候不用?而用马谡呢?难道是想给马谡一个立功的机会?结果....唉,大好形势就那么给丢了.....可惜呀 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呀~~~ [/quote]
诸葛亮看中的接班人是蒋琬、费祎,不是姜维。
诸葛亮对马谡评价很高,马谡本身才识也不差。
姜维是初出祁山才来投奔,就算在马谡守街亭之前,一个新人怎么可能当此重任呢?
2007-1-28 11:41
恨地无环
收姜维和失街亭都是建兴六年北伐中事,相距时间很近。姜维新降,怎么可能用其守街亭重地?
接班人问题,马谡才一直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二人同属荆襄士人集团,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但马谡之能,惟在帷幄,街亭之守,“亮违众拔谡”,就是有意让他建功于疆场,累积资本。
[color=Blue]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color]街亭之后,“诸人”中已无幼常矣。
2007-1-28 14:5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7-1-28 11:41 发表
接班人问题,马谡才一直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二人同属荆襄士人集团,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但马谡之能,惟在帷幄,街亭之守,“亮违众拔谡”,就是有意让他建功于疆场,累积资本。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街亭之后,“诸人”中已无幼常矣。[/quote]
蒋琬跟马谡都属于荆襄士人集团,同样样被诸葛亮赏识。马谡未必是唯一的接班人。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於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不过从诸葛亮的安排来看,一主外一主内倒是有可能的。
至于诸葛亮书只能说明伯约在诸葛亮心目中要高于永南、季常诸人,不代表已经高于幼常吧?
2007-1-28 15:12
东祖长离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7-1-28 11:41 发表
接班人问题,马谡才一直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二人同属荆襄士人集团,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但马谡之能,惟在帷幄,街亭之守,“亮违众拔谡”,就是有意让他建功于疆场,累积资本。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街亭之后,“诸人”中已无幼常矣。 ... [/quote]
马谡是不是诸葛亮心中的接班人只有诸葛亮知道,不过就目前史料看上去也不大象。
如果说诸葛亮让某人当继承人之前要“有意让他建功于疆场”,可是蒋琬的个案恰好可以反驳这种论调。
“街亭之后,诸人中已无幼常矣”————那是自然,不过诸葛亮书中论姜维时,永南、季常二人也是早归天了。:q```+
诸葛亮於武功病笃,后主遣福省侍,遂因谘以国家大计。福往具宣圣旨,听亮所言,至别去数日,忽驰思未尽其意,遂卻骑驰还见亮。[color=Blue]亮语福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一决耳。君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公,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color][color=Red]又复问其次,亮不答。[/color]
从这段史料可知,一直到诸葛亮死前,姜维都没有得到继承人的资格。
2007-1-28 15:32
恨地无环
“街亭之后,诸人中已无幼常矣”
衲子此言是指孔明未听先主之言,幼常有街亭之败,故不复论其能。米有表述清楚啊:P
马谡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计方面,如冒牌兄所言,蒋相马帅更为合理。
因为lz问到姜维,也就单想到了统军方面。思虑不周,承蒙指教了。
2007-1-28 15:4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7-1-28 15:32 发表
“街亭之后,诸人中已无幼常矣”
衲子此言是指孔明未听先主之言,幼常有街亭之败,故不复论其能。米有表述清楚啊:P
马谡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计方面,如冒牌兄所言,蒋相马帅更为合理。
因为lz问到姜维,也就 ... [/quote]
俺倒认为未必是因街亭之败而不复论其能。
另一种可能是在诸葛亮看来,姜维虽然胜过李邵、马良,还是不如马谡啊。毕竟姜维新来,诸葛亮不可能马上就深入了解他。
马谡上书与诸葛亮别,[b]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b],自有其独到之处。
[b]马谡在前败绩,亮将杀之,邈谏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失亮意,还蜀。[/b]
[b]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
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b]
可见李邈、蒋琬也认可马谡为智计之士,将其与孟明视、成得臣相比,足见看重马谡。
诸葛亮也不以马谡无才,只是更重法而已。
2007-1-28 16:02
恨地无环
衲子所谓“不复论其能”不是说认为幼常无能。
孔明评价伯约重在“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而伯约失街亭正是思虑不密,水道为夺,且先主早对幼常有“言过其实”之考语,故于此处不复论其能。
当然,也有可能如冒牌兄所言,孔明当时心中还是幼常更佳。
2007-1-28 17:56
坚硬的稀粥
让马谡当主将已经将帅不合了。
让一个敌方阵营的降将当主将,我的天!姜维能指挥其他人么?王平非临阵倒戈不可!
2007-1-29 13:25
Alexis
关键是姜維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得到孔明的真正信任。
《演义》是说姜維因为文武全才,得到了孔明的赏识,孔明有心收降姜維,所以设了计策,一步一步把姜維逼上绝路,收为己用。但是在正史上,姜維却不是孔明有心收降的,而是因为受到上司的无端猜疑,归魏无门,走投无路才降了孔明,同时投降的还有尹赏和梁绪几个人,他们是主动归降的,而不是孔明有心收降的。
对于一个主动来降的新人,孔明当然不可能把守街亭这样的重任交给姜維,在这个时候,孔明对姜維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了解。如果说正史上孔明也器重姜維,那是在姜維投降几年以后的事情。但是在守街亭的时候,姜維是刚刚投降。
2007-1-29 16:16
shinbade
姜维投降过来那会儿,是个什么身份?孔明之前听说过这个人吗?他识字吗?会拿兵器吗?能带兵吗?能带多少兵?三十还是五十?
他和著名的马谡同志比什么啊?比谁熟悉街亭的地形?
毛泽东都说过街亭最好是诸葛亮本人亲临,以及时应对变故。这样,即使街亭出现险情,亮可即时发兵增援。
这么重要的地方,让姜维这只什么鸟来守,莫不是搞笑吧?
当然,马谡也不一定是最合适守街亭的,但是,派马谡守街亭也并无什么大错。史上定论认为诸葛亮失误了,总是还带有“事后诸葛亮”“以成败论英雄”的痕迹。
马谡有什么污点?他怎么就不能守街亭?他比王平这个不识字的,差在哪里啊?
无非就是没有带兵经验,诸葛亮还没有多少带兵经验呢,不是一样平南中,北伐?
大耳凭什么说马谡“不可大用”,言过其实的人多了去了,关羽没有言过其实吗?不是一样大用。象马谡这样蜀国不可多得的顶级优秀人才,不培养,怎么能成大梁?宁愿去扶持“言不过其实”的庸材吗?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1-29 20:51 编辑 [/i]]
2007-1-29 16:58
无敌张辽
回复 #9 坚硬的稀粥 的帖子
王平已经是倒过一次戈的人了,还能再往哪里倒啊?总不能从街亭一直倒到江东吧?
2007-1-29 19:22
坚硬的稀粥
[quote]原帖由 [i]无敌张辽[/i] 于 2007-1-29 16:58 发表
王平已经是倒过一次戈的人了,还能再往哪里倒啊?总不能从街亭一直倒到江东吧? [/quote]
打个比方而已:wink:
将帅不合,然后副将倒戈的事儿太多了。
回去也不是不行:当初误中奸计,不得已而降。每日翘首北望,泣涕沾襟,思念故主……:sleep:
那个年代对忠诚心并不是那么重视。:sleep:
2007-1-29 20:12
海无涯
照这样看来诸葛亮也是任人为亲的,他和马谡同属荆襄士人集团,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他那么聪明不可能不知道马谡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啊,还让他去守。我觉得在这件事上诸葛亮要负主要责任,马谡反而是被他害死的,可怜的马谡
2007-1-29 20:5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海无涯[/i] 于 2007-1-29 20:12 发表
照这样看来诸葛亮也是任人为亲的,他和马谡同属荆襄士人集团,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他那么聪明不可能不知道马谡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啊,还让他去守。我觉得在这件事上诸葛亮要负主要责任,马谡反而是被他害死 ... [/quote]
就因为马谡[b]才器过人[/b],属于[b]智计之士[/b],诸葛亮才让他守街亭,怎么能说是用人唯亲呢?
诸葛亮自己也承认负主要责任,也没抵赖啊
[b]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color=Red]咎皆在臣授任无方[/color]。[color=Red]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color]。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b]
马谡自己犯错,[b]违亮节度,举动失宜[/b],事后还逃亡,罪有应得,怎么可怜了?
2007-1-30 08:09
暗月影风
呀呀...受教了 受教了~~
2007-5-14 11:52
43266307
呵呵 人家刚投降 就让人家上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