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9 17:51
意大利阻射
晏婴,这个鬼相,到底怎么样呢?
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color=Red]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color]。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color=Red]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color],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color=Red]晏子果君子也[/color]!”
[size=5]他出使楚国的故事,我很喜欢,也很佩服此人。[/size]
[color=Blue]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color]
[size=5]我的疑惑是:为什么他有个故事《二桃杀三士》,有点残忍了点,这是不是他的人生的一个污点呢?[/size]
2007-1-19 18:03
阿巽
算不上污点吧,毕竟三杰自己做得也很过火了
2007-1-19 19:20
恨地无环
提这个问题的,大约没有细细理解《晏子春秋》的开头两篇。
[quote]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
[color=Red]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color],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彊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目夺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color=Red]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color]禽兽以力为政,彊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
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君若欲无礼,此是已!”
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觞三行,遂罢酒.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quote]
庄公时晏子就着力改变齐国上下好勇力、轻礼义的东夷作风。
后来又从正反两面劝谏景公重礼,景公也表示认罪闻命。
晏子以上大夫之尊,景公都尊其为“夫子”,其过三士而趋,可谓礼贤下士,而三人竟不起,颇有点庄公时代“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的味道。这一方面是对晏子的不尊敬,另一方面也是对他治理齐国大政方针的逆行,属于“顶风作案”。晏子连景公都谏下来了,自然不能放过他们。
借孔二爷的话说,晏子要治他们是因为“勇而无礼则乱”,他们中招是因为“直而无礼则绞”。
[img]http://www.nyjade.cn/photo/cppic/tl_200691151950.bmp[/img]
汉代画像石拓片 三士的形象比较嚣张
2007-1-19 19:27
江城子
为什么要苛求道德完人呢。连孔老二都要杀个少正卯,何况身为政客的小燕子呢!(你是风儿我是沙,嗨!:titter:)
2007-1-19 19:42
意大利阻射
哈~:wacko:
我看燕子有点失风度,他这么一个智慧长者,弄出个这么个事情,太……小架子! 武夫本就是一心打仗,哪里学过礼仪?看来,燕子并没有为3个武夫自身着想。
孔子不是说过一个字吗——”恕“!:P
2007-1-19 19:48
黄巾军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7-1-19 19:20 发表
提这个问题的,大约没有细细理解《晏子春秋》的开头两篇。
齐国上下好勇力、轻礼义的东夷作风。
[/quote]
貌似到了战国,齐国就真的成了好礼义,轻勇力了:lol:
2007-1-19 23:09
昔时人已没
当仁则仁,不当人则不仁,不能一味仁心仁术,在官场上吃不开的
2007-1-19 23:44
萧十一狼
那个邹忌才真的过分美化了
2007-1-20 00:32
钩衡驾马
那个邹忌陷害过立功的田忌吧,不过身为政客,本来就要心狠手辣些,也没什么
不过田忌逃亡后孙膑就消失了:qDD+
2007-1-20 10:20
意大利阻射
[quote]原帖由 [i]昔时人已没[/i] 于 2007-1-19 23:09 发表
当仁则仁,不当人则不仁,不能一味仁心仁术,在官场上吃不开的 [/quote]
所以,官场不出完人。
2007-1-20 10:36
蓝色天堂
三勇是自作自受,晏子乃是为君解忧,何来残忍之说?
2007-1-28 20:38
万里悲秋
二桃杀三士,并非是晏婴残忍,而是晏婴忠君。因为这三人已经很跋扈了,连齐景公也有些顾忌。
而且,杀其三人,只是杀三个有勇之人而以。这三人根本没有什么大的能耐。只是打虎,跳河,打仗不怕死。
还是晏婴所举之将厉害呀。
还有呀,楼主以后不要用鬼相二字来称呼晏婴。此人是我老乡,而且,此人的品德与修养也是令我一直非常敬仰的。
2007-1-28 21:12
远舟
补充一点:
晏子心中觉得司马穰苴更符合自己的理念
因此拿这嚣张跋扈的的三头开刀也不需留余地
2007-1-29 00:39
邓仲华
广播剧《孙子传奇》把二桃杀三士拿来当作不战屈人之兵的典范
这种事情算不上污点
2007-1-29 01:00
轩辕坛主
一个司马穰苴可顶3000这样的士人了:loveliness:
2007-1-29 10:35
老实和尚
[quote]原帖由 [i]昔时人已没[/i] 于 2007-1-19 23:09 发表
当仁则仁,不当人则不仁,不能一味仁心仁术,在官场上吃不开的 [/quote]
这个叫什么呢。九品芝麻官里最好的注解,当贪官要奸,当清官要比他们还奸。:titter: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