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曹操为什么不招降诸葛亮呢?


2006-11-14 13:02 无敌张辽
曹操为什么不招降诸葛亮呢?

三国中,可以说曹操的用人策略是最具有艺术性的,谋臣尤其受重视,例如说袁绍手下的田丰、沮授,如果能投降,也能为曹公所用。至于贾诩、辛毗,甚至于郭嘉,原来都是别人的,但是曹操都搞过来了(挖墙脚也是需要本领的,哈哈)。我最想不明白的是既然诸葛、庞统号称卧龙凤雏,还什么天下名士,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早就被曹操给挖过来了,然后刘备依然满天下跑作他的常败将军,但是为什么自始至终,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没有提到一星半点曹操想得到诸葛亮的想法呢?究竟为什么?别告诉我说是诸葛亮偷了曹操老婆,所以……

2006-11-14 13:05 谭文山
[quote]原帖由 [i]无敌张辽[/i] 于 2006-11-14 13:02 发表
三国中,可以说曹操的用人策略是最具有艺术性的,谋臣尤其受重视,例如说袁绍手下的田丰、沮授,如果能投降,也能为曹公所用。至于贾诩、辛毗,甚至于郭嘉,原来都是别人的,但是曹操都搞过来了(挖墙脚也是需要 ... [/quote]


主要是曹操是被动型的,喜欢年龄大点的(有安全感),有点坏坏感觉的(有魅力),诸葛亮太文气,长得像女人,不合曹丞相的意思啊。

2006-11-14 13:26 廖化将军
诸葛亮比曹操高大多了。

蜀派的魏一个也招不到。

蜀是理想主义斗士,企图恢复汉家已经不可能恢复的光荣与繁荣。水平高,数量少。

魏是追逐名利之徒,水平低点,但实用(功利厚黑的能不实用吗)数量巨大

吴的全地头蛇

吴蜀势强,可以招曹的人。曹如果落败,那帮人跑的贼快。

曹强,一个蜀的招不到(孟达最大恶极的都归蜀,黄权官大的吓人还思念刘备,刘巴是明说大喊坚定要去投曹的结果还在蜀干的不错)


荀美男从颖川就给老曹搞了200个人才(想想老曹为什么要他悄悄死,不能只是简单让他赋闲),徐庶也是颖川的,没去。孔明这种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坚定仇曹分子。

吴的可以拉一个两个走,条件是光棍。因为吴是本地家族政治。

[[i]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4 13:27 编辑 [/i]]

2006-11-14 13:34 前将军张辽
诸葛亮自己没有选择他啊
双向选择啊

2006-11-14 13:56 无事公
不是说当年徐州之战,孔明的叔叔被阿瞒杀了才投汉的吗?

2006-11-14 14:27 tiger1970
武侯自己已经说了:汉贼不两立。

汉贼不两立。这是一句十分激动人心的口号。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血立即一下涌上头去,激动得全身发抖。

2006-11-14 14:42 廖化将军
为出师表头脑热的人多的很呢,好象岳飞也是出师表狂FANS,没事就不停的默写。所以也混进了书法小家的行列。

2006-11-14 16:18 绝世名琳
藏书《三曹集》中《魏武帝文集》曾有尺牍一封:与诸葛亮书。其文曰,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2006-11-14 16:22 廖化将军
那时候敌国关系没想象那么绝情,通信很多例子的。

2006-11-14 17:56 无敌张辽
是啊,那个时候通信是有的,比如说诸葛亮三兄弟,分属三家,家信兄弟之间还是应该有的,至于家信里面写什么,鬼才知道呢

2006-11-15 02:18 暂时发言马甲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也有书信来往.

2006-11-15 08:36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 [i]无敌张辽[/i] 于 2006-11-14 17:56 发表
是啊,那个时候通信是有的,比如说诸葛亮三兄弟,分属三家,家信兄弟之间还是应该有的,至于家信里面写什么,鬼才知道呢 [/quote]

又想YY了?说这么含蓄干啥?怕被拍就不要说撒。

2006-11-15 11:33 坚硬的稀粥
[quote]原帖由 [i]绝世名琳[/i] 于 2006-11-14 16:18 发表
藏书《三曹集》中《魏武帝文集》曾有尺牍一封:与诸葛亮书。其文曰,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quote]

说起来三国8的设定还是挺合理的。

2006-11-15 11:38 飞雨落花中
两人意识形态和政治理想完全不同---“汉贼不两立。”

2006-11-15 12:40 无敌张辽
人的理想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啊?真的不明白,竟然起着如此奇怪的作用!能骂曹操为汉贼,并且势不两立,我想不明白的是某人的弟弟在曹操手下,算不算汉贼呢?是不是也要势不两立?那怎么又还是兄弟?:doubt:搞不明白那个人的脑子里面是怎么处理这么严重的逻辑关系的

2006-11-15 13:59 廖化将军
不是亲弟弟。是亲的话,长兄如父,亲弟弟给汉贼打工,坐忤逆不孝,自然要撵出祠堂删出家谱并且不相往来。割席断义正是那时代的典故。

[[i]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5 14:01 编辑 [/i]]

2006-11-15 14:01 KYOKO
诸葛一心扶保汉室,怎么会去降曹贼:angry:

2006-11-15 15:23 tiger1970
“曹如果落败,那帮人跑的贼快。”

同意。曹公手底下有人才,但帮闲的也多。


“人的理想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啊?真的不明白,竟然起着如此奇怪的作用!”

您可以慢慢理解。当您理解后,您就会发现世上有很多让您激动和感动的事情,让您心潮澎湃,让您为之歌舞感泣。


“某人的弟弟在曹操手下,算不算汉贼呢?是不是也要势不两立?那怎么又还是兄弟?搞不明白那个人的脑子里面是怎么处理这么严重的逻辑关系的”

当然不算汉贼,算走错了路,客观上成为汉贼的帮凶。
对于汉贼,当然势不两立。对于走错路的人,一定要耐心热情帮助。即使汉贼的儿子不愿意作汉贼,也当然应当欢迎。
天下可诛者,唯汉贼一人。如果该贼幡然悔悟,并能做出实际行动,仍然可以量才量功授职,对于国家来说,人才难得。该贼不是无才,而是大才。如果此人能忠于国家,国家能善用此人,实在是万民之福。
连汉贼都如此,何况走错路的人?何况自己的兄弟?
所以,该通的信一定要通,该做的工作一定要作,要有耐心。事业是正义的,也会慢慢被他们了解、理解,慢慢改变他们的思想,通过和平和战争两种方式来匡扶汉室,不要一手硬一手软,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争取所有的力量。谁不是汉人?就连那个汉贼也是先大臣曹公的后代啊!
汉贼不两立,指的是两种思想的对立,而不是人的对立。人是会变化的。刘备这边的很多核心人物都坚定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事业,因此,根本不怕自己被别人拉过去,反倒坚信自己能拉来别人。一旦割据了一块地方,就怕人家渗透,就不通信、不通商,实在还是心虚。

2006-11-15 15:44 廖化将军
汉以来的中国人重孝道,父母死了要服3年,在陵边结庐,兄长1年。
有服在身期间不能娱乐,不能外出打工。舍不得丢了饭碗隐瞒不报的被举报也还是要下课的。陈寿自己就为没给母亲守孝被中央历史部门撵回了家。
父子分属不同阵营的例子我一时想不到。
劫人父亲做质的到有,刘邦他爹,那时不是还没罢黜百家吗?
抓人母亲的,徐庶,刘备挽留他是有意思的,因为他迟早得回去奔丧守孝,等那时再去,会带去更多机密军情的,显然刘备不担心这个。
其他更多例子不妨列出来看看。
守孝的规矩现在是失传了。不知不为罪。
来参与汉末三国历史的讨论,不知道可就不对了。

2006-11-15 15:58 sos2290
应该是政治理想的分歧。

比较显著的就是文若先生了,他最后与曹操的分歧,也是出于政治分歧。

“人的理想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啊?真的不明白,竟然起着如此奇怪的作用”————我们的古人不光是“虚伪”的道学先生,也有很多品德高尚的真君子。今天的社会风气堕落,才使得先人蒙尘。

2006-11-15 17:22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廖化将军[/i] 于 2006-11-14 13:26 发表
诸葛亮比曹操高大多了。

蜀派的魏一个也招不到。

蜀是理想主义斗士,企图恢复汉家已经不可能恢复的光荣与繁荣。水平高,数量少。

魏是追逐名利之徒,水平低点,但实用(功利厚黑的能不实用吗)数量巨大 ... [/quote]

抓到个踩曹挺刘的现行。:()

2006-11-15 17:43 廖化将军
哪有?请给出证据。

诸葛身长八尺,刘备七尺五寸,曹操7尺。

[[i]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5 17:45 编辑 [/i]]

2006-11-15 17:50 廖化将军
天时地利人和。什么叫天时,Liongareth 兄仔细寻味过没有?指的就是得势。所谓时势。孙家的家族政治 不用多说了吧?刘备的人和,本来就是战略思想核心,是刘备赖以和曹孙抗衡的基石,就是打汉朝牌,激励忠贞之士。我前面所论并无不妥。比较规范的说法是曹操用人唯才,刘备诸葛用人唯贤。后者显然会少用不少歪才。前者显然大大招纳了不少歪才。这说法是有依据的。

[[i]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5 18:03 编辑 [/i]]

2006-11-15 18:15 再世狂情
曹操是绝对不可能招诸葛亮的,至于庞统,曹操还是很想要的。从献连环计就可以看出。对于诸葛亮,曹操的心计是根本骗不了诸葛的。还有就是曹操的性格和智慧也不是诸葛所喜欢的,无论从什么方讲他们都不太可能合到一起。即使没有刘备,诸葛宁愿做一辈子农民也不会辅佐曹操。因为曹操有自己的主见,是喜欢去主宰别人而不是被人主宰,这一点2人很像。

2006-11-16 09:58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廖化将军[/i] 于 2006-11-15 17:43 发表
哪有?请给出证据。

诸葛身长八尺,刘备七尺五寸,曹操7尺。 [/quote]

“蜀是理想主义斗士,企图恢复汉家已经不可能恢复的光荣与繁荣。水平高,数量少。

魏是追逐名利之徒,水平低点,但实用(功利厚黑的能不实用吗)数量巨大 ... ”

——我指的是这个,贬曹手下都是“厚黑”,挺刘手下都是贤者。和身高无关,也不用阁下将这些大家都知道的数据拿出来。

2006-11-16 10:06 Liongareth
诸葛的志向是做管仲、乐毅,而曹操手下能人太多,又过了最初的创业期,很多都是元老了,诸葛去也不会有心目中理想的位子。做管仲、乐毅的理想势力当然是刘备这支潜力股。

2006-11-16 10:54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廖化将军[/i] 于 2006-11-14 13:26 发表
荀美男从颖川就给老曹搞了200个人才(想想老曹为什么要他悄悄死,不能只是简单让他赋闲),徐庶也是颖川的,没去。孔明这种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坚定仇曹分子。[/quote]

请问当时徐庶、孔明年岁几何?才能不彰,声名不显,正是家中苦读或在外游学的时期,焉能选拔。而当时曹操可也不是什么汉贼!

阁下喜欢刘备本无可厚非,但也不用什么脏水都往曹操身上泼来突出刘备很干净吧!

[[i] 本帖最后由 Liongareth 于 2006-11-16 10:59 编辑 [/i]]

2006-11-16 12:41 无敌张辽
To:荀美男从颖川就给老曹搞了200个人才(想想老曹为什么要他悄悄死,不能只是简单让他赋闲),徐庶也是颖川的,没去。孔明这种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坚定仇曹分子。

是啊,什么没去啊?!曹操起家之时徐庶、诸葛等人才多大啊,估计也还没长齐吧!虽然诸葛等人是一时名士,但也不是从生下来就是吧?

2006-11-16 12:55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Liongareth[/i] 于 2006-11-16 10:54 发表


请问当时徐庶、孔明年岁几何?才能不彰,声名不显,正是家中苦读或在外游学的时期,焉能选拔。而当时曹操可也不是什么汉贼!

阁下喜欢刘备本无可厚非,但也不用什么脏水都往曹操身上泼来突出刘备很干净吧! [/quote]

皇帝都下诏书诛曹了, 他不是汉贼谁是. 记住是"汉贼"而已.

孔明岁几何? 刘表, 曹操都有去请过他的, 都早于刘备去, 诸葛亮不愿而已. 焉能选拔? 如果诸葛亮不是在荆州, 怕是跟司马懿一样被曹操用刀子架着出来当官了.

2006-11-16 13:15 坚硬的稀粥
[quote]原帖由 [i]廖化将军[/i] 于 2006-11-14 13:26 发表
诸葛亮比曹操高大多了。

蜀派的魏一个也招不到。

蜀是理想主义斗士,企图恢复汉家已经不可能恢复的光荣与繁荣。水平高,数量少。

魏是追逐名利之徒,水平低点,但实用(功利厚黑的能不实用吗)数量巨大 ... [/quote]


这个不敢苟同。

“阜君存无扞难之功,君亡无死节之效,於义当绌,於法当诛;超又不死,无宜苟荷爵禄。”——杨阜
“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脩作。”——贾逵
“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庞德
“淯闻之,弃官,昼夜奔走,号哭丧所讫,诣猛门,衷匕首,欲因见以杀猛。”——庞淯
“太守徐揖请为主簿。后郡人黄昂反,围城。淯弃妻子,夜逾城出围,告急於张掖、敦煌二郡。初疑未肯发兵,淯欲伏剑,二郡感其义,遂为兴兵。军未至而郡城邑已陷,揖死。淯乃收敛揖丧,送还本郡,行服三年乃还。”——庞淯
“温伪许之,超乃载温诣城下。温向城大呼曰:“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城中皆泣,称万岁。”——阎温

这些不都是理想主义斗士么?

2006-11-16 13:27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6-11-16 12:55 发表


皇帝都下诏书诛曹了, 他不是汉贼谁是. 记住是"汉贼"而已.

孔明岁几何? 刘表, 曹操都有去请过他的, 都早于刘备去, 诸葛亮不愿而已. 焉能选拔? 如果诸葛亮不是在荆州, 怕是跟司马懿一样被曹操用 ... [/quote]

“皇帝都下诏书诛曹了”——有这个诏书吗?

[quote]原帖由 [i]廖化将军[/i] 发表
不是亲弟弟。是亲的话,长兄如父,亲弟弟给汉贼打工,坐忤逆不孝,自然要撵出祠堂删出家谱并且不相往来。割席断义正是那时代的典故。
[/quote]

孔明不是长兄,照你说他们该投吴,不过吴也是汉贼,不好办呀。诸葛兄弟应该是约好各投一家。

2006-11-16 13:41 暂时发言马甲
“皇帝都下诏书诛曹了”——有这个诏书吗?

----建议看看后汉书,献帝传和董承全府被曹操杀害事件。还有先主传。

2006-11-16 13:56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6-11-16 13:41 发表
“皇帝都下诏书诛曹了”——有这个诏书吗?

----建议看看后汉书,献帝传和董承全府被曹操杀害事件。还有先主传。 [/quote]

原来你说的是衣带诏。这起事件细节未明,诏书真假未辨还存在很大争议。即使是真,也只能说明献帝对曹操不满,不能证明曹操是汉贼。

2006-11-16 14:01 xgz8864
他有想招老朱  但是老朱没把柄在他手上    要是象徐庶那样   他不走也不行:qcool+

2006-11-16 14:44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Liongareth[/i] 于 2006-11-16 13:56 发表


原来你说的是衣带诏。这起事件细节未明,诏书真假未辨还存在很大争议。即使是真,也只能说明献帝对曹操不满,不能证明曹操是汉贼。 [/quote]

诏书真假存在很大的争议? 借问句, 争议来子何方?
诏书是真,也只说明献帝对曹操不满,不能证明曹操是汉贼?借问句,汉贼要满足什么条件?
那么再借问句,曹操诛皇后坐连皇子,绝了汉皇室之后,是不是汉贼?哦,还不是。

得,铁木真大圣人曹操大圣人被封时通知我一声,我膜拜一下。

2006-11-16 15:18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6-11-16 14:44 发表

诏书是真,也只说明献帝对曹操不满,不能证明曹操是汉贼?借问句,汉贼要满足什么条件?
那么再借问句,曹操诛皇后坐连皇子,绝了汉皇室之后,是不是汉贼?哦,还不是。[/quote]

袁崇焕被崇祯以谋逆下诏而诛,是否就是明朝国贼?

时间,别忘了时间。到曹操年老夺权时,早过了招诸葛、徐的时间了。

2006-11-16 15:30 ft1114619
老袁和老曹做的是一样的事:doubt:

2006-11-16 15:31 暂时发言马甲
袁崇焕被下诏,他当时被确认为是国贼,后来受平反。曹被下诏诛杀,他当时确实是国贼,后来也并没有平反,而且还干了很多出格的事情(相对汉室而言)。

no.2 曹操什么时候什么方面能跟袁做比较?为什么一个袁崇焕就搞得被下诏诛杀的都是袁崇焕了?

2006-11-17 17:47 无敌张辽
晕倒!原来袁与曹还有可比性,今个开眼界了

2006-11-17 19:43 lilis
曹操开始不知道诸葛亮,也没抓住他,谈不上招降。

2006-11-18 11:52 东华大学校长
回复 #40 lilis 的帖子

从后来诸葛亮的行为来看,他的厌恶武将里面有曹操

2006-11-18 12:02 v2930980
诸葛亮一直再等刘备

2006-11-18 16:34 夜雨落枫
[quote]原帖由 [i]无敌张辽[/i] 于 2006-11-14 17:56 发表
是啊,那个时候通信是有的,比如说诸葛亮三兄弟,分属三家,家信兄弟之间还是应该有的,至于家信里面写什么,鬼才知道呢 [/quote]
诸葛均是魏的?可能我不了解

2006-11-18 17:47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 [i]无敌张辽[/i] 于 2006-11-17 17:47 发表
晕倒!原来袁与曹还有可比性,今个开眼界了 [/quote]

就你能把3诸葛混一家这知识程度,人家没对你冷嘲热讽,都在好好说事,纯属讨论,你倒跑来讽上了?

2006-11-18 19:05 武之圣者
[quote=夜雨落枫]诸葛均是魏的?可能我不了解[/quote]
   诸葛诞。魏镇东将军。

2006-11-18 19:10 中书舍人
:mellow:翻案派一定会以此来证明诸葛亮是徒有虚名之辈。

2006-11-18 21:52 KYOKO
曹操应该也有自知之明
不是什么人都能招降的

2006-11-18 22:06 rui520qiao
因为诸葛兄比老曹聪明多了~
      连荀大爷这种跟了老曹多年的人也难逃一死,更何况诸葛呢?
所以诸葛死都不会投降曹操~

2006-11-19 13:36 liuqiandai
因为诸葛亮在魏国不会受到重用,自己不去,看看易中天品三国就知道了

2006-11-19 14:09 武之圣者
曹操后期相对而言不缺诸葛这种人才。
   再说听说徐庶对诸葛的“吹捧”后,自诩甚高的曹操也难免有些不服气。。这种情况下,诸葛又怎么可能为曹操所用?

2006-11-19 14:17 sos2290
今天的人为什么不明白“理想”的含义呢?

比如说我们的理想是升官发财过好日子,换了个要救苦救难的主子来招揽你,要你去吃苦为大众,你去不去?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与曹操是不合的,他是要复兴汉室(别骂人家迂腐,事实上这也是曹操最初的理想),这就跟后来文若先生与曹操分道扬镳的道理相同。

2006-11-19 20:44 胡阿瞒
有双向选择的原因,但不要忽略了一点.诸葛各方面都不错,比如政治,但荀X不必他差,会百样技能,不如专攻一样.

2006-11-19 21:35 慕容燕然
及荆州内附,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与韬俱来北。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2006-11-19 21:43 可爱小马驹
这两个人的才能诸葛亮早有过评价“可至刺史郡守",结果发现他们官不止如此,自然要讥讽一下”魏殊多士邪“

2006-11-19 21:52 慕容燕然
回复 #54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doubt:难道楼上的不知道三公九卿外任就是刺史郡守么,要想理解诸葛亮这句话多了解历史比较好。

2006-11-19 21:57 可爱小马驹
徐福任的是三公九卿么?

2006-11-19 22:00 慕容燕然
:doubt:知道外任什么意思不,另外再解释一下后半句“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什么意思吧

另外,徐福当然不是三公九卿,他是个方士: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11-19 22:03 编辑 [/i]]

2006-11-19 22:04 可爱小马驹
为了将讥讽的程度加深一些,这种程度的语文知识对你来说很难懂么?

2006-11-19 22:12 慕容燕然
太守两千石
御史中丞千石
讥讽魏国人才少?:titter:

2006-11-19 22:48 陆逊{伯言}
诸葛亮是士,有自己的主见,他跟荀家二士应该可以相当,但是二荀确是所佐非人,曹操一介奸雄,用人故有能力,他希望的是人才自主来投,这显然不合诸葛亮之心意,并且先主,凡三返,乃见,曹操......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