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荀彧的无奈


2006-8-18 15:42 拥刘反曹
荀彧的无奈

荀彧的无奈(1) 荀彧的出身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荀氏是河南大姓,荀彧的祖父荀淑是受人敬仰的大名士,连李固等都拜其为师。荀淑有八个儿子,世称“荀氏八龙”,荀彧的叔父荀爽更是八龙中的佼佼者,荀彧的父亲排名第二,曾任东汉的尚书与济南相。因家庭熏陶,荀彧从小就有才名。如果要给荀彧划定阶级出身的话,它无疑应数世家大族。
当时魏国人分为两大派别:拥汉,拥曹。荀彧属于拥汉派的。中平六年(189),荀彧举为孝廉,拜守宫令,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他与大名士孔融关系密切,两人都颇受献帝的青睐,若没有激烈的政治动荡,荀彧在汉朝是会仕途亨通、飞黄腾达的。
荀彧的无奈(2)荀彧的政治观点
这时,是坚持分裂?还是希望统一?荀彧选择了统一。但是是修复旧形式的统一?还是重建新形势的统一?又是面临在荀彧选择人生道路的又一难题,荀彧做出了既不同于董卓、袁绍,又不同于曹操的选择。
他要辅佐的是东汉的皇帝,要匡正的也是东汉的统一。
荀彧的无奈(3)荀彧与袁绍的不合
荀彧要求统一,这决定了他要与袁绍分道扬镳。避乱冀州时,他受过袁绍优厚的待遇,为袁绍办过事,出过力,他自然要首先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袁绍身上。比起荀彧来,袁氏这类士族豪强拥有更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东汉末年又逐步控制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力量。然而正是这样的豪强大族才是汉末分裂的罪魁祸首,他打上伐董的旗号,无非是想捞上一把。荀彧把当时风云人物一一打量,选中了曹操。这时觉得“身在曹营心在汉”倒是荀彧的真实写照。
荀彧的无奈(4)后人对荀彧的评价(此章为网站拼凑)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 魏书十》
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
《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
荀令君之仁,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
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攸传》注引《傅子》
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  
荀彧的无奈(5)荀彧的死因
在三国演义中,荀彧是被曹操赐毒酒而死的。而历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吗?其实不然,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只是为了突出曹操的残暴不仁,疾贤妒能。真实真正的情况是这样的:
  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万大军征讨孙权,荀彧作为谋士随军。由于荀彧不适应淮南的气候,不幸病倒了,于是就被留在寿春,曹操继续进军濡须。交战期间,孙权送给曹操两盒甜酥。曹操吃了一口,感觉味道十分可口,于是就在盒子上提了“一合酥”三个字。并吩咐把众将叫来,大家共同分享。后因孙权来攻,曹操出帐去了。这时大家都来到帐中,不见曹操,只看见桌子上的食盒,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主薄杨修打开食盒,吃了一大口,并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于是大家便争先恐后把一盒甜酥全都吃了,有嘴谗的发现还有一个食盒,就把第二个食盒里的甜酥也吃了,并把盒子盖好,放回原处。这时曹操回到大帐,看见一个食盒已经空了,就问左右是谁猜透他的意思。左右告诉他是杨修,曹操十分高兴。突然,曹操想起荀彧,就命人把另一个食盒送去。这时,荀彧正在寿春养病,正值冬天酷冷,又受了风寒,磕喘不止。接到曹操馈赠的食盒,心里十分高兴。可当他打开食盒一看,却是空的,心里暗想:曹公是个精细的人,绝对没有送我空盒子的道理。莫非是让我自裁?
    (这里要回头重提荀彧在未离开许都以前,董昭曾经与大家共同修表:说曹公辅弼朝廷,功勋昭著。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又兼立言。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大功。宜受九锡,进爵国公,方显殊勋。邀请荀彧联名上表。荀彧说:“君等从前曾经提议恢复古制,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曹公就曾经劝阻说:‘能够建立五等的是圣人呀!又不是人臣所能制定的。我哪能承受得起呢?’曹公兴义兵是为了匡朝辅国,本着秉忠之诚,退守避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便拒绝署名。)
    荀彧自思:莫非这件事情传到了曹公的耳朵里,对我不满意,故而送我个空盒子,暗示让我自裁的意思。转念又想,曹公平时待人,宽容豁达;言谈戏笑,尽无所隐。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必有显露。哪能一无所示便赐我去死?左思右想不得要领,更加觉得寒气袭人。便命侍从禁闭门窗,添炭取暖。不多时候就昏昏睡着了,从此却再也没有醒过来。等到侍者进室发觉,已经冰冷去世多时了。时人不知道真相,以为荀彧服毒自尽。按照今天猜测,实在是炭火攻心而亡,说白了就是[size=5][color=Red]煤气中毒[/color][/size]。
     后曹操得知荀彧去世后,大哭不止,并对属下说:“荀令君啊!德行周备,名重天下。百十年间的贤才也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啊!君与我相处二十了余栽,所进奇谋最多。没有荀令君我得不到今天啊!我失去荀令君,既丧良师,又折益友,损伤股肱!”于是亲自扶着灵柩返回许都。天子出城迎接,也是泪流不止。并追谥为敬侯。消息传入东吴,孙权修书给刘备,无中生有:曹公使荀彧谋害伏皇后。荀彧不从,故而自杀了。刘备得书,叹道:“老贼不死,祸乱不止!”后来裴松之评论说:此说既诬太祖,又毁荀公。虽是庸人,犹不至此,何以玷累贤哲哉!呜呼!古人已逝,今者难辩,又何必多事


[img]http://baike.baidu.com/pic/1/1146019890755759.jpg[/img]

[img]http://www.plastic-rouge.com/souten/good/fg/buro/jyuniku.jpg[/img]
[qq]597317359[/qq]:q```+

[[i] 本帖最后由 拥刘反曹 于 2006-8-24 12:17 编辑 [/i]]

2006-8-18 16:29 hadeswwy
他的前半生应该没什么无奈的.

2006-8-18 18:14 东山小草
拥晋:blink:
谁?荀彧的儿子么

2006-8-18 23:47 端木赐
楼主看来想学老易。。

2006-8-19 13:09 拥刘反曹
对不起,因个人学习原因,周六、日不更新

2006-8-19 15:33 葛朗台
当时魏国人分为三大派别:拥汉,拥曹,拥晋

这个当时不知是什么概念~~~~

2006-8-21 15:51 都乡侯
那时司马家还不成什么气候吧...谈不上拥晋派的...

2006-8-21 16:43 yygbill
贾诩拥汉?楼主这个观点从哪得来的,“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傕乃西攻长安。贾诩若拥汉怎会引刀兵去惊扰汉朝之主。


还有那个时候司马家还没成气候吧

2006-8-22 20:14 lilis
拥晋派都出来了,这帖子还妄想加精?:()

2006-8-22 22:03 萧云飞
一天一章就是这个结局?

看来现代人就是豪言壮志多,真正有能力行动的少!

2006-8-23 02:20 范疆
这个谱摆的挺大的.不过在论坛,何必如此呢?等着看怎么收场

2006-8-23 09:14 拥刘反曹
对不起,我也是个初中学生,能力有限,已有修改,请各位不吝赐教

2006-8-24 08:50 萧云飞
老大,我看不下去了,说两句不是很顺耳的话:

我最痛恨的就是言而无信,你前面说一天一集,现在在哪里?自己有几把刷子自己不清楚?

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言而无信之人我是看不起,我相信论坛上很多人看不起!

2006-8-24 12:04 拥刘反曹
实在对不起大家

我有稿子,但是前几天家里一直在停电,明天又要上学了,理解一下!
如果不停电现在应该正好写完:qgod+

2006-8-25 12:41 方二
建议此文转入水区……

2006-8-27 13:58 48000
几天都没变更新得真慢啊

2006-8-27 14:56 h45314252
后半生的无奈大于前半生。

2006-8-27 20:30 雷欧纳德
后半生无奈到死-_-!

2006-8-28 09:53 拥刘反曹
死了还被人误解,建议上面骂我的人看完再说

2006-12-2 13:33 拥刘反曹
现在好多人问荀彧的问题呀

现在好多人问荀彧的问题呀!顶下!让大家都看到

2006-12-18 15:23 forrr1
[quote]原帖由 [i]葛朗台[/i] 于 2006-8-19 15:33 发表
当时魏国人分为三大派别:拥汉,拥曹,拥晋

这个当时不知是什么概念~~~~ [/quote]
曹魏那帮人能力强的是不少,但本身不少就是投机野心家,很多都是见风使舵的家伙,一看刘汉不行了,就逼着皇帝退位,称什么天命,一看曹魏不行了,就全都帮着司马欺负曹家,也称是什么天命,在这些人看来当初能够篡刘今天同样能篡曹,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忠城?只要自己有好日子过有地位有富贵就是最大的原则,所以不能适应曹魏这股风气的人只能郁闷死.就象今天人人都为利益不择手段,没脸没皮的,谁要是不能适应他就得郁闷死,翻不了身

[[i] 本帖最后由 forrr1 于 2006-12-18 15:26 编辑 [/i]]

2006-12-20 10:44 babyhum
荀彧一身正气,拥护汉室王,但这个时候,曹操骨子里就像做皇帝,又有仇必报,荀彧也看透了曹操,知道此时已无力回天...郁闷而死...

2007-3-22 19:47 十年砥砺
楼主玩笑话说说也就算了,说多了就是侮辱荀令君了

2007-4-15 01:25 曲逆侯
我认为,文若这人啊,要是我的上级就好了,至少不会拉我垫背

2007-4-18 06:49 十年砥砺
斑竹搞什么啊?干吗说我灌水?

请斑竹仔细看清楚LZ写的文若的死因!!再看看他19,20L的回复!!



回复:请自己阅读版规

[[i]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4-19 21:43 编辑 [/i]]

2007-4-19 21:41 洛水以北
同意楼上的看法,楼主所言有诸多不对之处,如此一贴实在是误导了对令君无甚了解的朋友。
引用:  荀彧自思:莫非这件事情传到了曹公的耳朵里,对我不满意,故而送我个空盒子,暗示让我自裁的意思。转念又想,曹公平时待人,宽容豁达;言谈戏笑,尽无所隐。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必有显露。哪能一无所示便赐我去死?左思右想不得要领,更加觉得寒气袭人。便命侍从禁闭门窗,添炭取暖。不多时候就昏昏睡着了,从此却再也没有醒过来。等到侍者进室发觉,已经冰冷去世多时了。时人不知道真相,以为荀彧服毒自尽。按照今天猜测,实在是炭火攻心而亡,说白了就是煤气中毒。

此段十分荒谬……令君与曹公的隔阂早已出现,两人本来就是理想不同之人,走到一起也多有相互利用的成分。等到令君回答董昭那一席话后更是表明了心迹,被曹公赐死是早晚的事情,而楼主对于令君的了解,想必也就是看了几眼三国志罢了,而且是没有好好看的那种
= =
我以为此贴万万不能加精……

2007-4-19 22:55 80286
可惜荀彧还是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做了最愚蠢的决定

2007-4-19 23:18 洛水以北
楼上的朋友,在你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请不要妄加评论。
尤其是对于令君这样的人。

2007-4-19 23:20 80286
[quote]原帖由 [i]洛水以北[/i] 于 2007-4-19 23:18 发表
楼上的朋友,在你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请不要妄加评论。
尤其是对于令君这样的人。 [/quote]
你了解多少,你又不是荀彧肚子的蛔虫
多看几眼三国志的毕竟比连三国志都不看的菜鸟强

[[i] 本帖最后由 80286 于 2007-4-19 23:21 编辑 [/i]]

2007-4-19 23:25 洛水以北
回复 #29 80286 的帖子

笑~如果你说我是菜鸟,我认同,但如果你说我”连三国志都不看“,那未免太过于贬低我了。对于令君,我一个一千八百年以后的人,自然是不能了解他“多少”,但是出于个人的喜爱,所以对他的研究也是很多的。我为何要回应你的帖子?就因为我以为“愚蠢”这两个字是不能套在他头上的,我想你的“愚蠢”应该是指他以死殉节一事,但以今人的观点去看古人的忠诚,毕竟没有道理,对否?

2007-4-19 23:32 80286
不知道历史的是菜鸟,没说谁,敬请不要敏感
我所说的荀彧的愚蠢只一时的,并不影响他绝大部分时间作为智者的评价,可就是这愚蠢决定就害了自己一生,所以很可惜
只忠于一个早该灭亡消失的政权并为之死去,却不想着如何继续提拔人才、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献谋献策。无论如何都是愚蠢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荀彧的无奈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