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13 14:23
拿破仑时代
攻击与防守
由于最近工作实在无聊,我本人也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因此在昨天收到货款之后,我更是无所事事了,大规模地开发业务的心终于停下来了。我决定继续写写我对于战略方面的研究与心得。今天的主题就是攻击与防守。
第一, 攻击产生的原因
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一方会对另一方发起攻击呢?
有两个因素,一是看你不爽,你触犯到了别人的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也包括精神的利益。二是看你不起,内心的深处有不把你放在眼里的情绪存在。
看你不爽,你就产生了打击你的动机,看你不起,就敢于打击你,而看你不起又更加促进了对方对你的不满。两个条件多数情况下缺一不可,即,只存在一个条件,武力解决的方案极难实施,战争一般不会爆发。
为什么呢?如果并不会看你不爽,那么理性人就没有实行打击的动力了,即无作案动机。如果看你不爽但却不敢小瞧你,那么他最多也就是发表几句怨言与意见而已,或者敢怒而不敢言,并不会率然诉诸于武力。如果即看不起你又看你不爽,那你就死定了,战争的威胁几乎随处可见,他即使为了一瓶自来水也会对你实施武力打击。当然,如果对方既不会对你有意见,也不会存在瞧不起你的意念,那战争更是没有发生的可能了。
不排除外人挑拨离间煸风点火的存在,但挑拨离间煸风点火也是引爆了上面的两个因素。
当然,也会发生牺牲一批人的事情出现,这是一种不对称的战争,但是说回来,人家既然为了做大事不惜牺牲掉你,那也是因为人家心里不把你放在眼里,否则他敢这么做吗?他能这么做吗?
然而,你是否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你是否可以被人看得起,则往往需要通过战争才能知道,人往往是主观的,看你不起看你不爽,这些都是主观意识,通常的情况是,对手一开始很不把你放在眼里,对你很嚣张,可以轻易地对你发动一个打击,比如美国敢于出兵朝鲜并且越过三八线,不把新生的中国放在眼里是显然的,如果他对共产党刚从战争中建立的这个国家有一点点的尊敬,那他就不会无视中国的警告,同样的,据说拿破仑年少时在布里埃尔军校读书,他个子又小又是农村来的,于是被人看不起,可是拿破仑又很吊,于是一些法国贵族子弟中的不良少年就对他发动了一个打击。当然这个打击被拿破仑击溃了。
美国敢于对伊拉克发动打击,首先是伊拉克威胁美国的利益,让美国人不爽,然后就是美国人不会把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放在眼里,认为这只是一个三等的国家,于是两次出兵,多年制裁,最后硬是灭了人家。
但是对于中国现在他就不敢这样嚣张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和中国的陆军交过后,吃过苦,所以懂得对中国放尊重些了。
第二,攻击所采取的手段
一方对另一方采取攻击,他通常可用的方法与手段不外如是:谩骂,恐吓;武力进犯,甚至肉体上消灭对方。
正如我们上面所言,当对方对你既看不爽,又看不起的时候,那么攻击就极有可能产生了。谩骂是最快速的一种攻击,简单又省力,随时随地可以发生,而且一丁点的星火,对方内心只要有一点点的不爽,就可以操你的娘,骂你羞辱你,以泄其愤。如果你有所反应,则他就会发出恐吓,叫你小心点,如果你还是不敢服软,则对方极有可能发动武力进攻,进行局部战争,或是全面战争。这在单个的人之间是如此,在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之间,在一个家族与另一个家族之间,在一个团体与另一个团体,在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之间,在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也都是如此。所有人类的斗争都超不出这个模式。武力斗争是人类斗争的最高形式,这是一条普遍真理。所有矛盾真正走向极端,都是武力,没有这个预见和眼光,就不可能看清楚事物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也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与对策。
一九七九年,中越战争发生后,据权威人士预测,苏联的态度无非三种:(一)恶骂;(二)恐吓;(三)局部入侵.这些就是苏联对中国的攻击的手段。
第三,防守
对于攻击的到来,你该怎么办呢?面对对方的谩骂,恐吓,与及武力侵犯,你应该怎么办呢?这就是防守方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抵抗或是不抵抗,这是直接的反应。那么什么情况下导致抵抗,什么情况下导致不抵抗的存在呢?我不是从实力的角度来分析,而是从人类情感的角度来考察,可以说,抵抗或是不抵抗,这是对于打击的态度所造成了,一个打击可能引起对方的愤怒,也可能造成了对方的恐惧,哪一种感情占了上风,敌人就将采取哪样的方式对待你的打击,如果感到愤怒,则易于采取抵抗,如果感到恐惧,则易于屈服。当然,一般来讲,当打击来临的时候,这两种感情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必有一种感情压倒另外一种感情,占了上风,从而采取这种感情所主导的态度。
当然,人对于打击天然是会愤怒的,但是是否会感到恐惧则未必。小孩子对于电没有概念,所以很可能被电死,或是残废,这是家长为什么要特别注意保护小孩不接触电器的原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是亲自体念到电的可怕后他就会感到恐惧从而比较小心了。同样的,拿破仑在军校读书时,他的同学对他发动一个军事打击,拿破仑是一个高傲的人,也是个无畏的人,于是他抵抗,最后是他的同学战败,但是他们并不甘于失败,于是找了一帮人来报复,拿破仑是无畏的,又让他们吃了苦头,于是他们对于拿破仑感到恐惧了。再也没发动打击了,反而是拿破仑可以对他们发动打击了。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认识到了中国的力量,从此不敢再对中国太放肆,是因为中国对于美国的打击是愤而抵抗,而不是惧而退却。
第四,防守的手段
现在,面对对方的进攻,我们应该怎样做出反应呢?或者说,如果我们进攻敌人,敌人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回骂,无视对方的恐吓,以武力对抗武力进攻。防守方可以采用这样的手段;这是防守方进行正面抵抗时所采用的手段。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从情感方面来讲,受攻击的人心理上的愤怒超过了其内心的恐惧,从而怒而反击,以牙还牙,从实力方面来讲,则可能受攻击者实力并不足,所以往往也会死得很惨,自不量力就是此之谓也,司马昭天天欺负魏主曹毛,终于在一次朝堂上司马昭对小皇帝指着鼻子数落了一通之后扬长而去,小家伙怒气冲天,认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决意要扁他一顿,结果死得很惨。当然,也可能受攻击者的实力也是不弱的,这个时候对于侵犯采取果断的反击,也是非常正确的。
如果防守者不抵抗,那么那就可以用逆来顺受的方式对待对方的攻击,虽然是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防守方式,而且这种防守方式通常容易被攻击攻得一塌糊涂,也就是等死,只是指望攻击者能够平息怒气,不再感到不爽,从而苟且偷生。古代中国那些无能的朝廷如南宋北宋都是靠讨好侵略者过日子的。不抵抗也是防守的一种方式,只可惜是最烂的一种方式。
当然,还有一种防守的手段,那就是侧面抵抗,而不正面抵抗。用智取。历史上很多实力不足却又非常聪明的人,都是用这种很阴寒的招数来对抗对手的攻击的。具体表现就是示弱,装白痴,或是示好,表忠心,或是做无动于衷状,以示无争。他们尽量避免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正面的对抗,或是进行大规模的决战,而是尽量麻痹敌人,使其放松警惕,从而利用时机壮大了自身,以突击的方法击溃对方,这对防守者的心理素质与智力要求很高。司马懿在面对曹爽的进逼时,采用的是示弱,装了一回白痴,等了十年后才把曹爽击溃;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采用的是示好,表忠心,连他的大便也尝,在骗取了吴王夫差的好感之后得以回国,回去后更是给夫差送美女送财宝,还表示支持吴王夫差在中原的争霸,这其实都是示好,最终都是想要夫差的命,最后勾践这个家伙果然灭了吴国。刘备逃到曹操那里避难的时候,天天种菜,表示自己胸无大志,无意于政治争权夺利,只想好好研究怎么种菜,让曹操对他放松了警惕,最后硬是在曹操眼皮底下带了一支部队开溜了。清朝年间康熙朝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真也是这样,天天在那里念佛,外面争太子争得天昏地暗的,他表面上却无动于衷,最后硬是被康熙钦定成了皇储。历史上很多没有权力的皇帝剪除权臣时,也多采用这一招,
事实上,进攻者可以很无穷的进攻方向,防守者也同样可以有无穷的进攻方向。孙子兵法说得好,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善战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需要每一个人细细地去揣摩。
总结:
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攻击?什么样的人可以防守?有资格看不起别人的人可以攻击,处在被人看不起地位的人需要防守。当然,看得起与看不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判断,因此无论是对于攻击者还是防守者而言,知己知彼非常重要,不能看清自己,不能清楚地了解对手,就会低估对手,从而发动错误的攻击,最终自取其辱。如果高估了自己,在确确实实别人足以对你表示藐视的情况下,不懂得做好防守,不懂得怎么样防守,就也会别人所灭。
二, 对于一个攻击者而言,应该尽可能的激起自己之一方的怒气,提高自己这一方的士气。同时,如果发现对手实力不足,或是准备还不充分,那就应该故意去激怒敌人,让他们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应战。当然,在自己发起进攻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对方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来算计自己,让自己挑起战争。
三, 在发动攻击时,可以采用辱骂,恐吓,或是战争中的任何一种,应该酌情采用。
四, 对于一个防守者而言,要明白,敌人发动攻击的原因只有一个,即对自己不爽,同时对自己鄙视。因此,如果你想要避免敌人的攻击,那么你只要去掉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熄灭战争,但是,从长远来看,消除第二个因素更有利,即,让对方不会看你不起,这样,他才不敢不会轻易对你发起战争。
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不去激怒对方,不要让对方不爽,在实力充足的情况
下,如果你想要让对方来挑起战争,那你也可以让对手不爽,故意惹火他,或是有实力
却故意装得很烂,让他看不起你,让他轻易地对你进攻。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会死路一
条。
五, 防守者应该在心里对对手所可能采用的攻击手段有一个思想准备与认识,从而能够做出相应的对策,而不至于临事时芒然不知所措。
六, 总之,还是那句老话: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善战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永远都要记住,不管攻击与防守的方式和手段怎么变化,武力永远是攻击与防守的最高形式,是所有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因此,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应该随时以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要时时刻刻问自己,如果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出现敌人,你该怎么办,如果你不能回答出来,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总司令。
2004-2-13 15:06
马岱
楼主还是说些具体实例吧,要不然别人很难看懂。
主动攻击当然不好,一、虽然落后就会挨打,但打落后者却是不得人心的事情,落后并不是应该就被打。而且攻击者不知道对方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可能在一直软弱的情况下会突然奋起反抗,拿出一把刀拼命。日本前面侵略中国都得逞了,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但37年却变了,中国拒绝和解机会,顽抗到底,日本怎么也不明白,没有准备。
防守永远不是最好的方式,当自己面临防守时,已经说明自己的策略出了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将入侵扼杀在萌芽之外,弱者也有可行的方式,比如,争取舆论支持,团结其他人,一个孤立的人才容易受到攻击。
2004-2-15 21:47
春秋战神
写得太哲理了~
论述多了点,实例少了点,虽然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缺少实例的论述我觉得很难让人接受。
2004-2-16 13:06
查无此人
哼哼,说到底,无论怎样都一定都要最后把对方K倒!!
不过我觉得,最好的斗争者,不是能消灭对方的人,而是能化敌为友的人。:)
2004-2-18 20:48
春秋战神
楼上的晴天MM说得好!
斗争到底,把对方K倒,是一种本事
但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化敌为友的。
2004-2-21 04:55
捕风捉影
攻击和防守的界限分的太清楚了,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现在,在一些小的国家的国防战略(例如新加坡)奉行的就是进攻性防御,也就是毒刺战略,他们自身战略实力有限,如果奉行防御的话,国防战略肯定是被动的,所以奉行的是进攻性的防御政策,依靠自身的有利地形,对潜在敌人实行进攻性威慑,他们无法抵御敌人的全面入侵,但是他们能够先发制人的对敌人造成难以忍受的刺痛伤害,却不可能致命。这种攻击性的防御威慑是很有效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