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18 16:39
雷动于九天之上
在尼罗河西岸的西底比斯,有这么一座隐藏在被烈日烤得发烫的嶙峋岩石后的狭长山谷,这里曾长眠着新王朝第十七王朝到第二十王朝期间的数十位法老王,所以被称为“帝王谷”。现在对外开放的陵寝只有十几座,且内部严禁拍照。陵寝的入口通常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因为德尔巴哈山谷终年干燥无雨,陵寝内部保存完好,甚至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帝王谷中陵寝的修建始于图特摩斯一世,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十九王朝的开国君主塞蒂一世(自恋狂拉美西斯二世之父)的陵寝,从入口到最深处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达到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图特摩斯三世的陵寝中,有古埃及现存最完整的《亡灵书》壁画。
2006-8-18 16:40
刀剑笑
哇噻~真是打开眼界呀!
埃及就是古老与神秘相结合。。。
说到埃及我们想到的实在是太多啦。。。
木乃伊。。。金子塔。。。狮身人面像。。。
2006-8-18 16:48
雷动于九天之上
拉美西斯二世陵寝, 尚未对外开放.
对于拉美西斯二世,我虽然不喜欢他的极度自恋,但却又不能不总是提到他,他确实是古埃及最有名气的法老,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法老能有的他这么多的巨型雕像、墓碑和神庙。他的名字和形象被雕刻在上下埃及一切可能出现的地方,以至于岁月的长河也无法擦去他的名号。当然,他也确实是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并与赫梯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国与国之间的和平条约 – 银板条约。但他之所以能大量为自己造像立庙,还是要得益于他的长寿。他共在位67年,以至于他的前12个儿子都先他而去世,他的继任者拉美西斯三世居然是他的第13个儿子。
2006-8-18 16:50
雷动于九天之上
图特卡蒙陵墓图解。
图特卡蒙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短命法老,年轻猝死,也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政绩,其陵寝在帝王谷中更可以说是最小和最简单粗糙的。但正是因为他的陵寝非常草草,被埋在另一个著名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使得它逃过了盗墓者的眼睛,成为 3300年来唯一一个完好无缺的法老陵墓。从中出土的图特卡蒙金面罩、包金镶满宝石的王位、以及女神哈瑟尔牛头灵床等陪葬品,成为考古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珍宝,也使得图特卡蒙法老名扬天下。正如图特卡蒙陵寝的发现者卡特博士说的那样:“图特卡蒙一生唯一出色的成绩,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
2006-8-18 16:53
雷动于九天之上
哈特赫普苏特神庙,位于底比斯卫城的最北端。哈特赫普苏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她是目前可以考证比较确切的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她将自己的陵庙建在峭壁上,以一种优雅的效果显示其统治的长治久安。这座神庙的设计者穆塞特是继阶梯金字塔的设计师伊姆荷太普之后的又一位建筑大师,他的设计把整个山谷幻化成为了女王的躯干四肢,而神庙则正好是了女王的心脏,象征着女王成为了大地和河流的主宰。
2006-8-18 16:54
雷动于九天之上
哈特赫普苏特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她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大女儿,为了能够掌权,她嫁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图特摩斯二世。请注意,古埃及的法老经常娶自己的亲姐妹甚至是自己的女儿为妻,这在当今社会无疑是乱伦行为,但在古埃及王室中却很平常,他们甚至认为,亲属之间的婚配可以让王室成员的血统变得更加纯粹高贵。图特摩斯二世死后,哈特赫普苏特与其养子,即后来的图特摩斯三世一直在暗中进行权力的争斗,哈特赫普苏特曾不怀好意地授予图特摩斯三世将军权,命令他出战,想让他死在战场上。但事与愿违,她这一做法造就了一代英豪,图特摩斯三世在战场上东征西伐所向披靡,被誉为“古埃及的拿破仑”。哈特赫普苏特死后,图特摩斯三世掌权,他采取了报复行动,将哈特赫普苏特神庙中的女王形象毁掉了大半,但他并没有把这座神庙从地球上彻底地抹去,也许他也被这座充满了神奇和美感的艺术品所吸引和感动了罢。
2006-8-18 16:55
雷动于九天之上
门农巨像。伫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国王谷之间原野上,高约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这两座雕像是在新王国鼎盛时期由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雕像身后本是他的葬祭殿,但后来的法老拆除了这座神庙做为自己建筑物的石料(一说在公元前27年的地震中倒塌)。人们误以为这两座孤零零石像是希腊神话中门农神的雕像,就给它们取名为门农像。
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门农像就发出声音,像在唱歌一样,十分神奇。但后来雕像进行过修补,之后就再也没有唱过歌。
2006-8-18 16:56
雷动于九天之上
本季完。
下季预告:卡纳克 – 让历史僵死的地方
2006-8-18 17:03
雷动于九天之上
[quote]原帖由 [i]贺兰拍马[/i] 于 2006-8-15 16:55 发表
喜欢看!谢谢雷九~:unsure::!*:^%
期待下期~
不过开罗的房子和交通真是够汗的~:qgod+ [/quote]
拍J去的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什么时候也贴点PP上来, 让我们这些非洲难民也开开眼界.:q```+
2006-8-18 21:26
冰祁步
雷九是埃及全境游?
一共用了几天,花费多少钱?
2006-8-19 15:07
雷动于九天之上
[quote]原帖由 [i]冰祁步[/i] 于 2006-8-18 21:26 发表
雷九是埃及全境游?
一共用了几天,花费多少钱? [/quote]
因为工作的原因去过3次埃及, 时间跨度达6年, 前后在埃及共待过两个多月. 所以时间比较充裕, 几个同事背着包转了不少地方.
2006-8-22 16:57
雷动于九天之上
第四季: 永远的卡纳克
卢克索,位于尼罗河上游,距开罗670公里。古埃及时代此地称为TABE,是古埃及帝国中王国和新王国首都底比斯(在《荷马史诗》被称为“百门之都”)的一部分。公元前17世纪,北方闪米特民族中的一支喜克索人曾一度占领了大半个埃及,底比斯的英雄们经过与蛮族数十年的英勇战斗,终于在公元前1550年左右把喜克索人赶出了埃及,建立了新王国。底比斯直到被公元前27年那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见证了古埃及在2000多年漫长岁月里的辗转兴衰。
底比斯横跨尼罗河两岸,既是法老们生前的都城,也是他们死后的冥府。根据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和成长,是当时的宗教、政治中心,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都修建于此;西岸,是太阳落山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消亡,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所以上一季介绍的帝王谷坐落于此。
[[i] 本帖最后由 雷动于九天之上 于 2006-8-22 17:26 编辑 [/i]]
2006-8-22 17:02
雷动于九天之上
卢克索神庙,建于公元前14世纪,是底比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神庙。其规模仅次于卡纳克神庙,也是唯一能与卡纳克神庙媲美的古埃及建筑。神庙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王朝法老阿梅诺菲斯三世完成的,后来图特摩斯三世对之进行了扩建。
2006-8-22 17:03
雷动于九天之上
再后来,我们最伟大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塔门和庭院,并在神庙大门口竖立起了六尊他的巨型塑像(现存三尊)。这些雕像和巨大的方尖碑一同耸立在神庙前,成为了卢克索神庙的标识。方尖碑本来有一对,右边的那一个在1838年被败家子穆罕默德•阿里用来从法国交换来一组水晶吊灯。换走的那个方尖碑现存于巴黎协和广场。
2006-8-22 17:05
雷动于九天之上
提一笔方尖碑,它是一种锥形石碑,在古埃及神庙建筑群中频繁出现。方尖碑多为整块石料凿成,平面为正方或长方形,下大上小,顶部作方锥形,复合以金银合金,异常坚固。方尖碑多成对摆放,从碑身上篆刻的象形文字中,现知其具有三种功用:宗教性(用以祭奉太阳神),纪念性(用以记载某一法老的即位年数)和装饰性。卢克索神庙门口的这一根方尖碑高达25米。
2006-8-22 17:06
雷动于九天之上
著名的阿梅诺菲斯三世柱廊庙,三面由双层柱廊环绕。柱顶弧形花序状的造型非常别致,和卡纳克神庙颇为不同。两柱连廊上的彩绘,虽经历千年风雨,色彩仍鲜艳如昨。
2006-8-22 17:07
雷动于九天之上
古埃及神庙中的雕像从希腊罗马时代时开始遭到了不小的破坏,统治埃及的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都对古埃及的原始偶像崇拜非常不满,崇尚武功治国的就索性对之大加摧残。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雕塑失去了头或是没有了鼻子,那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砍去的。
2006-8-22 17:08
雷动于九天之上
著名浮雕,法老王把象征着上下埃及的植物缠绕在标志着“统一”的立柱上,代表着上下埃及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2006-8-22 17:09
雷动于九天之上
卡纳克神庙是供奉太阳神阿蒙的,所以应该早上去参观,我们可以看到太阳从神庙中间升起。而卢克索神庙的主神穆特的儿子是月亮神,所以晚上应该再去一次,去看月亮从神庙中间升起。因此,卢克索神庙又被称为月亮神庙。
2006-8-22 17:10
雷动于九天之上
卡纳克神庙距离卢克索神庙仅1公里,一条长长的斯芬克斯神道把两座神庙连接起来。羊首斯芬克斯为太阳神的化身,两爪中间有法老王造型的雕像,这象征着法老王是受着太阳神保护的。
[[i] 本帖最后由 雷动于九天之上 于 2006-8-22 17:12 编辑 [/i]]
2006-8-22 17:13
雷动于九天之上
卡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法老王为太阳神、自然神和月亮神所修建的的神庙建筑群,于十七王朝开始修建,此后的1300年间,数代法老王曾为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该建筑群包括数座独立神庙,其中部的阿蒙神庙保存最为完好,是埃及现存最大的古神庙遗迹。卡纳克神庙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浩大的规模,被历史学家们称为“让历史僵死的地方”。
2006-8-22 17:14
雷动于九天之上
法老王向阿蒙神献祭场面。阿蒙神原只是底比斯的地方神,从中王国时代,随着底比斯的逐渐强大,它与太阳神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的最高神祗。在古埃及,神祗的名称和样子可以变化和结合,这被认为这是神在以不同的形象出现。
2006-8-22 17:15
雷动于九天之上
下面介绍几处著名的遗迹。
曾经宏伟壮丽的百柱神殿,在两次强烈地震中倒塌,现只留下了这根石柱。
2006-8-22 17:15
雷动于九天之上
皮内杰姆法老雕像。此人是二十一王朝的法老,还兼任阿蒙神的大祭司。
2006-8-22 17:16
雷动于九天之上
图特摩斯一世的方尖碑(上图)和埃及唯一女法老哈特赫普苏特的方尖碑(下图)。
2006-8-22 17:17
雷动于九天之上
拉美西斯三世神庙。三面被奥斯里斯柱环绕,柱子上雕刻有身着宗教服饰的法老王形象。可惜,和卢克索神庙一样,雕像的头部都被砍掉了。
2006-8-22 17:18
雷动于九天之上
阿梅诺菲斯三世时期的圣湖,长120米。据说阿梅诺菲斯三世灵堂曾建造于此处,当时的祭司每天要在此做4次净化仪式。
2006-8-22 17:18
雷动于九天之上
阿梅诺菲斯三世的方尖碑,但不知道为什么只剩下了一半,所以被称为“半截方尖碑”。
2006-8-22 17:19
雷动于九天之上
圣甲虫雕像,也属于阿梅诺菲斯三世时期。据说逆时针绕着它跑7圈,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我们想必还都记得,在美国大片《木乃伊归来》中那些生噬人血肉的恐怖圣甲虫。但事实上,和木乃伊一样,圣甲虫在古埃及是人类心灵的守卫,能够对冥界的灵魂进行救赎。所以,有不少法老王把圣甲虫刻上了自己的徽号,其中包括图特摩斯三世,艾赫那吞和图特卡蒙等名噪一时的人物。
2006-8-22 17:21
雷动于九天之上
最让卡纳克名扬天下的,当然是阿蒙神庙的多柱式厅,共有16行134根巨石圆柱,其中有12根超过20米高,柱顶是纸莎草花式样。这些石柱历经3000多年居然无一倾倒,顶端内壁上记载着古埃及神话传说和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图形文字甚至连颜色也未褪去,确实令人叹为观止。石柱的底座占了大厅整体面积的一半以上,这种强烈的压力使人感到渺小和卑微,也许这就是人在神面前应有的感觉和态度罢。
2006-8-22 17:21
雷动于九天之上
卡纳克神庙直到罗马人统治时期才停止了扩建的步伐,前后跨越了2000多年。当人们在祭坛上望见春分与秋分的落日时,他们可曾想到,那是卡纳克柱廊的设计者连带奉送给他们的智慧礼物。卡纳克和金字塔一样,是古埃及文明的旗帜。4000年历史的卡纳克,不朽的名字,让全世界为之骄傲和唏嘘。
[[i] 本帖最后由 雷动于九天之上 于 2006-8-22 17:23 编辑 [/i]]
2006-8-22 17:24
雷动于九天之上
本季完
下季预告:埃及拾遗 --- 努比亚风情,悬崖边的壮观(阿布辛贝神庙),地中海明珠(亚历山大),等。
[[i] 本帖最后由 雷动于九天之上 于 2006-8-22 17:32 编辑 [/i]]
2006-8-22 18:04
冰祁步
你当初是不是写日记的
每一张照片都描述得那么清楚啊
带领大家领略着埃及的风光,仿若身临其境 :q```+
2006-8-22 18:14
雷动于九天之上
[quote]原帖由 [i]冰祁步[/i] 于 2006-8-22 18:04 发表
你当初是不是写日记的
每一张照片都描述得那么清楚啊
带领大家领略着埃及的风光,仿若身临其境 :q```+ [/quote]
是有记录的, 不然时间一长图片和内容很难对得上. 当年硬盘曾破掉过一次, 恢复后丢了些数据, 现在还是有些照片(特别是有些神庙的, 埃及神庙太多)失去了相关资料, 连我自己看也是一头雾水, 真的可惜.
2006-8-23 09:29
雷动于九天之上
第五季(完结篇): 埃及拾遗
阿斯旺,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的东岸,距开罗886公里,是埃及最清洁最漂亮的城市。我以前提到在开罗有很多烂尾楼影响市容,但在阿斯旺却绝无此现象出现,因为当地政府规定不在一定时期内完工的楼房将会被拆除或处以大量的罚款。看来,市政的好坏还是要取决政府作为的力度。
闲话休提,阿斯旺向来是埃及与非洲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重镇。早在古埃及时代,它就是与苏丹、埃塞俄比亚进行贸易的中心,所以科普特语“阿斯旺”就是“市场”的意思。阿斯旺历史上为埃及的最南端,是通往努比亚的门户。从这里开始, 我们便进入了努比亚。
2006-8-23 09:30
雷动于九天之上
阿斯旺城南有2座水坝,旧水坝在1902年建成,发电量仅有34.5万千瓦。在苏联的援助下,1970年7月阿斯旺高坝竣工,每年可提供740亿方灌溉用水,发电量达100亿度。所以,埃及现在用电非常便宜。
上图为阿斯旺高坝纪念碑, 形状是一朵抽象的荷花,下图是纪念碑内部镌刻的纪念性文字。
2006-8-23 09:35
雷动于九天之上
距阿斯旺仅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古埃及的采石场遗址。阿斯旺地区的石质很好,光滑坚固还有天然镶嵌的各种形状的小黑点,看上去和玛瑙石差不多,即便放到现在,也是很高级的建筑装饰材料。古埃及的石料基本都是从阿斯旺开采,然后通过水路运输到尼罗河两岸,以满足法老王们大兴土木为诸神和自己歌功颂德的需要。
采石场遗址中有一个著名的景点 -- 未完成的方尖碑。这个方尖碑横卧在采石场中,长度超过40米,重达1200多吨,是在女王哈特赫普苏特时期修建的。如果这个方尖碑当年被竖立起来的话,它将是全埃及最大的方尖碑。至于这个方尖碑为什么没有完工并从这里运走,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说女王死后(她是暴毙的),她的政敌图特摩斯三世故意将这座方尖碑废弃了。
2006-8-23 09:36
雷动于九天之上
菲莱岛,位于在阿斯旺以南2公里处,是尼罗河第一瀑布南端三座岛屿中最大的一座。其名称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它的地理位置:它古时叫做“PILAK”,意思是“尽头岛”。迄今为止三座保存最完整的托勒密时代(公元前3世纪)的神庙 -- 菲莱神庙、埃德夫神庙和登德里赫神庙都坐落于此。因此,菲莱岛神庙群被称为“古埃及国王宝座上的明珠”。
菲莱岛还一度是古埃及文明最后的避难所。公元2世纪罗马当政时,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执政者烧毁,古埃及70万卷文献付之一炬。后来罗马又强令埃及关闭所有神庙并驱逐了庙里的祭司,幸存的最后一些祭司曾避难至菲莱百余年。
2006-8-23 09:38
雷动于九天之上
1902年阿斯旺旧坝修建时,菲莱神庙已经有部分被水淹没;等到阿斯旺高坝建成后,附近尼罗河水位大幅上涨,菲莱神庙在水位最高时约有1/3的建筑物被浸泡在水中。从1960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拯救运动,将菲莱神庙群切割分解,逐一挪到附近地势较高的阿吉基亚岛上重新组装,现在在神庙各个部分上,当年切割时留下的编号还清晰可见。
2006-8-23 09:38
雷动于九天之上
神庙内部的文字壁画, 多以宗教和祭祀为主。
2006-8-23 09:39
雷动于九天之上
(本图非原创)这口水井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古埃及时代非常重要,税务官吏根据这口井中尼罗河水的高低来决定当年的税收。
2006-8-23 09:40
雷动于九天之上
(本图非原创)埃德夫神庙,是献给何露斯神的。何露斯是冥王奥里西斯和伊西斯女神的儿子,鹰形,为天空之神。他当年报了父仇后成为了人间的法老,所以他也是人间法老王的保护神和一个形象。
2006-8-23 09:41
雷动于九天之上
悬崖边的永恒 -- 阿布辛贝神庙,位于阿斯旺以南3公里处,该神庙建于公元前13世纪,是古埃及最伟大最自恋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又一力作。神庙门前有4尊20米高的巨型拉美西斯坐像,旁边及双腿间是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关系很乱,他的好几个女儿又成了他的妻子)。
拉美西斯二世把自己的大型神庙修在边境有他的道理:第一,虽说古埃及人神合一,但这种过于歌颂个人甚至有些忽视神权的行为最好远离首都和大城市,避免和祭司集团发生冲突;第二,阿布辛贝神庙正好位于尼罗河的拐弯处,一切在尼罗河上泛舟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看到他的神庙并为之惊叹不已。
2006-8-23 09:42
雷动于九天之上
阿布辛贝神庙设计者精确地运用天文、星象、地理学知识,把神庙设计成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奠基日(10月21日)这两天,旭日的霞光金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披撒在神庙尽头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像的全身上下,而左右的其他雕像都享受不到太阳神赐予的这种厚爱。所以,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日子称作太阳节。
和菲莱神庙群一样,当阿斯旺高坝开始动工修建时,阿布辛贝神庙面临着永沉湖底的厄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耗时4年,花费近4000亿美元,先后参与营救计划的包括51个国家政府和24个国家的考古学家。最终将阿布辛贝勒神庙分成1050块,向上移位60米。但虽然已经竭尽全力,太阳节的时间还是被错位而挪后了整整一天。
2006-8-23 09:43
雷动于九天之上
努比亚的单桅帆船历史悠久,一直是尼罗河水上人家的交通工具。最早时是三桅帆船,后来是两桅帆船,最后又演变成了单桅的。它是运用力学原理来操作的,诀窍就是要学会看风使舵。这种帆船当地人称为“伏鲁卡”,一般只由一个人来操纵,此人虽有“船长”之名,却无船长之实。他必须手脚并用,既要掌舵,又得扯帆,跑前跑后,不亦乐乎。而有时为了取悦游客而得到几文小费,还得唱几首努比亚小调来助兴。
2006-8-23 09:43
雷动于九天之上
划着舢板,唱着努比亚歌曲沿河乞讨的当地小孩,目标主要就是帆船上的游客。看到他可怜的样子,谁还能不慷慨解囊呢?
2006-8-23 09:44
雷动于九天之上
与阿斯旺向对,亚历山大位于埃及的最北端,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从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2年占领埃及开始,此城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亚历山大的魅力离不开地中海,但与其他欧洲国家同排列在地中海海岸线上的城市相比,其面貌又别具一格,彼此文化背景的差异也较大,是一道十足的阿拉伯味道的地中海风景线,因而被称为“地中海上的明珠”和“埃及新娘”。
2006-8-23 09:45
雷动于九天之上
一次去亚历山大赶上了地中海7级大风,惊涛骇浪。滨海大道被淹了一半完全失去了通行能力,造成交通一度瘫痪,似乎亚历山大临海街道的排水设施还停留在希腊时期,根本就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
2006-8-23 09:47
雷动于九天之上
卡特巴古城堡,位于亚历山大城外的法罗斯岛上,其前身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灯塔建于公元前280年,但后经数次地震,于1435年完全损毁。1480年,卡特巴国王用其灯塔遗址的石块在原址修筑此城堡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卡特巴古城堡和开罗古城堡并称为埃及两大中世纪古城堡。1966年,此城堡内部被改造为埃及航海博物馆。
2006-8-23 09:47
雷动于九天之上
蒙塔扎宫(亦称夏宫),建在地中海畔,为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行宫。现为埃及的国宾馆,克林顿、江泽民等国家政要访问亚历山大时都下榻于此。夏宫禁止游客进入,只允许参观一下外部的花园。
2006-8-23 09:48
雷动于九天之上
阿拉曼战争纪念馆,建于1965年。阿拉曼是二战时期北非的主战场之一,1942年10月,英军蒙哥马利元帅率领的盟军与德国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在此血战达半月之久,盟军最终取胜。这场战役的胜利打通了盟军从中东通往苏伊士运河的供给线,在精神上更是对之前屡败于德军的盟军将士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对此战的评价是:“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仗;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
2006-8-23 09:49
雷动于九天之上
阿拉曼战役英联邦战士墓地,埋葬着在该战役中阵亡的近一万二千名士兵的骸骨。下图是一位母亲给他阵亡的年仅22岁的儿子所立的墓碑,上面是那句感动世界的墓志铭:TO THE WORLD,HE WAS A SOLDIER;TO ME,HE WAS THE WORLD。
2006-8-23 09:49
雷动于九天之上
巴列夫防线及西奈半岛战争纪念碑。在1956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曾占领埃及西奈半岛,于1969年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沿河建成一条以参谋长巴列夫命名的防线。后来埃及重新夺回西奈半岛,第一位冲上西奈半岛的埃及战士把自己的刺刀插在地下, 所以纪念碑以刺刀为原型。
2006-8-23 09:50
雷动于九天之上
结束语
古埃及,是法老王与诸神的国度。他们那永远年轻的形象,闪烁着掠过天国的河心;他们是在青翠的无花果树上与上升的太阳一同飞翔的伟岸之鹰。在经历了3000年的辉煌之后,当来自地中海彼岸的亚历山大大帝把他明晃晃的宝剑指向埃及的时候,亚历山大帝国代替古埃及新王国走上了创造历史的金光大道,金字塔和卡纳克的余晖在帝国斜阳中散尽了最后的灿烂霞光。而接踵而来的罗马人的入侵和阿拉伯的圣战,终于将那个横跨亚非的古埃及大帝国连同那些曾名震四方的法老王的显赫尊号一起,尘封在滚滚的黄沙大漠之中。
全文完,谢谢观赏。
2006-8-23 18:58
冰祁步
埃及漫记图文并茂,感谢雷九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从内容来看,几乎是走遍埃及,简直可以去做导游了 :)
第五季终于有点现代气息了
还有其他什么游记吗?期待一下 ^0^
2006-8-23 21:41
雷动于九天之上
[quote]原帖由 [i]冰祁步[/i] 于 2006-8-23 18:58 发表
埃及漫记图文并茂,感谢雷九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从内容来看,几乎是走遍埃及,简直可以去做导游了 :)
第五季终于有点现代气息了
还有其他什么游记吗?期待一下 ^0^ [/quote]
再次谢谢4小姐一直顶帖. 最近发现在欧洲拍的照片不知怎的全都找不到了:q))+ , 现在的目标就是努力工作争取再去一次.:(
2006-8-23 21:48
瓦灰
你的相机太丢分了,去那些地方拍照应该弄个好点的相机毕竟去的机会是很少的.
不过详细的介绍加上不怎么清晰的照片还是给人很不错的感觉,赞一个.
2006-8-25 06:06
ssbye
谢谢雷九兄,长知识了:unsure:
前面的内容已经收藏了,不过还没来得及看呢,过两天都收藏好,做个电子书:lol:
2006-8-25 20:14
糯米
轩辕才有这样的好帖,这样的好帖才对得起轩辕。:wub:
2006-8-27 08:43
风使
埃及昨天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的巨型雕像,从开罗市中心搬迁到吉萨金字塔附近。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新家是位于开罗市郊的埃及大博物馆,与著名的吉萨金字塔遥相呼应。
看到这新闻就想到了雷九的这帖。:lol: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