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7-22 01:57
孤狼在途
客观公允,《说唐》武力大排名!
[align=center][size=4][b][color=Blue][font=黑体]客观公允,说唐武力大排名![/font][/color][/b][/size][/align]
[size=3][b][color=Red]广告:孤狼许久未发新帖,当然事出有因,俺的硬盘全面崩溃,造成大部分的数据遗失,三国武评系列因此停顿,目前俺在“全面回忆”之中,当很快可以推出许褚的武评。在这期间,俺把一构思近一年的小文--说唐系列先推出,这也是一部武评,但肯定不同俺的水浒、三国、说岳武评系列。这也是俺满怀信心的冲精之作,希望大家喜欢。发文的速度会慢点,毕竟俺还有现实生活要兼顾,同时要全力完成三国系列,希望大家多包涵!
基本已经全部构思好,先挖一大坑,挑一附录部分试发![/color][/b][/size]
体例:前言(写在前面的话、附录部分)----正文(18篇)
[size=3][align=center][color=Blue][b]前言[/b][/color][/align][/size]
[size=3][align=center][color=Blue][b]写在前面的话[/b][/color][/align][/size]
[color=Blue][b][size=2]一、解题。[/size][/b][/color] [size=2]这是俺系列武评中的一部,俺的武评已经或计划推出的有这么几部:三国、水浒、说岳、说唐、西游、封神以及一部三国谋略大排名。无一例外的冠之以“客观公允”,这绝非说俺的文字就做到了完全的客观公允(恐怕谁也做不到),也绝非是俺想哗众取宠(在网络上发帖子,费时费力,基本上是没有回报的),俺追求的而是这样一种情形:认真的体味原著所要表达的意思,看看他的本意和弦外之音是什么,尽可能的减少主观的判断,虽然并无绝对的客观,但是争取做到相对的公允。这也一直是俺在几部系列中尝试的努力方向。因此说唐的这部武评沿用了这个思路和这个名称,想敬告只对“客观公允”几个字感兴趣的朋友:没有任何实际内容和意义的回帖,恕孤狼敬谢不敏,就不作片言只语的回复了。[/size]
[color=Blue][b][size=2]二、初衷。[/size][/b][/color] [size=2]记得俺初来轩辕的时候,也发过一个有关于隋唐的帖子---《隋唐英雄榜》,当时也颇费了一番力气,是将《说唐》、单田芳《隋唐演义》、《瓦岗英雄》、《兴唐传》、苏州评弹、陈青远《响马传》第一卷《秦琼卖马》综合而成。记得当时江东甘兴霸兄弟下了个现在看来是中肯的意见“只是系统的列举”,俺当时是颇不以为然的。随着三国、水浒武评的推出,与众友交流的深入,俺日渐对《隋唐英雄榜》这个帖子不满意,总觉得还可以挖掘的更深入一点,而不是简单的各个版本的杂糅。一直在动这个心思,只是熙熙攘攘,俗务缠身,一直不得闲定下心来解决这个问题,白云苍驹,一年就这样过去了。[/size]
[color=Blue][size=2][b]三、目的。[/b][/size][/color][size=2]俺酷爱古典文学,近日因缘际会,于旧书摊以120大洋购得华夏出版社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的二十本,正版书,十成新,真是笑煞!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诚可谓开卷有益,如何与网络的众友分享心得,作为轩辕的版主俺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以读后感之类,当然可以,惜面窄缺乏凝聚力,也许武评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和载体?网络中喜爱武评的朋友不少,俺在网海中留连之时也曾发现部分否定武评的文章,认为浪费时间、无意义,对此俺每每无法认同。俺以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深入阅读、研究的动力,俺相信一定有很多的年轻朋友正是从武评产生兴趣,进而全面的阅读三国、水浒等名著,再进而深入到三国史、唐宋史中去的。一篇成功的武评讲究间架结构、文字论证,长于论事、重在说理,对人思维写作诸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当然网文浩瀚,的确武评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那种为武评而武评,纯粹第一第二列举式(无论据和论证过程)的武评的确会让人味同嚼蜡。俺希望能够说唐系列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让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同俺一样能够共同提高。此外对于说唐一书,多年来读之不下十遍,总是遗憾那缺失的排名,能否联系众位喜爱说唐的朋友补齐它,也是俺的一个心愿。所以分享――提高――补漏就是俺为这部说唐武评系列的目的吧。[/size]
[color=Blue][size=2][b]四、依据[/b]。[/size][/color][/b][/size][/color][size=2]有这么两层意思。其一俺一贯认为说话、办得有依据,为网文、作武评虽说只是自娱娱人,但也得有依据,在下对那种“某某就是第一!!!”标题式的论断非常反感;其二俺认为在武评中的依据最好是唯一的,就同一个人物来说,不同书籍的作者的主旨、观点是不同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的赵云的形象肯定不同于《三国志》这部史料中的赵云,用《三国志》中赵云的武力去解读《三国演义》中的赵云,肯定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同样的《说唐》中李元霸天下无敌,在《兴唐传》中却倒在九十开外鱼俱罗刀下,如果不统一依据,这个武评就没法作,勉强作出来也是前后矛盾的。另外如果是以小说为评述对象,就要以小说为依据;如果是以史籍为评述对象,就要以史料为依据,用历史来评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那是瞎忙,用小说来评论历史中的真实人物,那只会贻笑大方。
俺的这篇小文的依据是68回本《说唐》,对于《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评书《兴唐传》、《大隋唐》、《瓦岗英雄》等俺会兼谈,不会作为证据,只为增加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至于为什么要以《说唐》为依据,详见附录三“关于《说唐》的源流版本小考”。[/size]
[color=Blue][b][size=3][align=center]附录部分一:《说唐》武将单挑全谱
(共计162场)[/align][/size][/b][/color]
1、纯武力单挑,弓箭射杀不算,最多附录一下。
2、有★号表示有注释,后面会列出,大家参照着看。
3、新鲜出炉,不全的话,大家帮忙补充。
[color=Blue]章节 胜利 失败 回合 备注[/color]
1 贺若弼 萧摩诃 十五合 死亡
2 罗 艺 张 开 不数合 中锏 吐血伏鞍而走
2 罗 艺 纪 曾 一 合 死亡(回马杀手独门枪)
7 史大奈 童 环 一 合 比武(摔下擂台)
7 史大奈 金 甲 二 合 比武(摔下擂台)
7 秦 琼 史大奈 不 详 比武(全力招架)
9 秦 琼 伍 魁 十余合 比武(中锏坠马拖死)
10 秦 琼 齐国远 七八合 只有招架之功
10 王伯当 齐国远李如硅 不 详 战他不过
13 宇文成都 秦王柴齐李★ 一 合 震开虎口 几乎跌倒
16 司马超 雷 明 不数合 死亡
16 司马超 麻叔谋 四十回合平 躲刀落马
16 韩擒虎 司马超 七八合 死亡
16 伍云召 何 伦 一 合 死亡/连挑隋十余将
16 伍云召 麻叔谋 三四合 二三合 枪挑剑砍隋四将
16 伍云召 隋四将 不 详 刺死三将射死一将
16 伍云召 吴烈王明 不五合 死亡/又挑四将
17 伍云召 韩擒虎 十 合 看看敌不住
17 宇文成都 伍云召 二十余合★ 料难敌他/气力不加
18 伍天锡雄阔海 / 百余合平★ 杀了半月不肯住手
18 宇文成都 伍 保 一 合 伍保无武 铁锤倒转碎头
19 伍云召 尚师徒 十余合★ 到底战不过
22 曹延平 杨 林 五六合 被双枪杀得乱了眼花
22 程咬金 罗 芳 一 合 把枪折为两段回马便走
22 程咬金 薛 亮 一 合 震得双手血流回马而走
23 罗 成 齐国远 一 合 拦开斧头 银锏刺头
23 罗 成 李如硅 一 合 拦开斧头 银锏刺臂
24 程咬金 单雄信 三 合 哪里招架得住
24 罗 成 程咬金 两 合 臂腿中枪
25 杨 林 程咬金 三四合 生擒
25 杨 林 尤俊达 一 合 生擒
26 杨 林 秦 琼 七八合★ 抵挡不住
26 程咬金 华公明 一 合 死亡
26 华公义 程咬金 十合内 一鞭中左臂
26 华公义 齐国远 三 合★ 大败/连败二十三将。
26 杨 林 秦 琼 七八合 抵挡不住
27 魏文通 秦 琼 不 详★ 抵敌不住、且战且走
27 魏文通 单雄信 五六合 抵敌不住
27 秦 琼 华公义 三十余合平 死亡(诈败杀手锏)
28 程咬金 马 宗 一两合 死亡/斧断刀杆措手不及
28 程咬金 马有周 一 合 死亡
28 程咬金 马三保 一 合 回马便走
29 杨 林 曹延平 四十余合 撒手棒/重伤身亡
30 罗 成 杨道源 一 合 死亡/枪挑卢芳锏打薛亮★
30 罗 成 杨 林 十余合平 心慌左腿中枪回马便走
30 魏文通 秦 琼 十五合 招架不住回马就走
30 秦 琼 宇文成龙 不三合 生擒
31 秦琼邱瑞 / 四十余合平 一齐跌下马,不好看相
31 裴元庆 贾闰甫柳周臣 一 合 两人刀震断 虎口震开
31 裴元庆 史大奈 一 合 刀震断 跌下马
31 裴元庆 单雄信 一 合 跌了一脸的血
31 裴元庆 秦 琼 一 合 枪弯如蚯蚓 虎口震开
31 裴元庆 程咬金★ 一 合 斧转口 满身麻了双手流血
33 雄阔海 麻叔谋 一 合 死亡/撕做两块。
34 李元霸 宇文成都 两 合 生擒/跌个屁滚尿流★
35 宇文成都 云海锡★ 数百合 到底招架不住
35 裴元庆 宇文成都 一 合★ 回马便走
35 李元霸 秦 琼 一 合 枪飞数十步如弯弓
36 李元霸 裴元庆 三 合 回马便走
36 李元霸 云海锡★ 一 合 虎口震开 大败而走
36 裴元庆 杨 林 一 合 打断囚龙棒震开虎口双手流血
36 程咬金 杨玄感 两 合 死亡
36 尚师徒 程咬金 一 合 生擒(呼雷豹口吐黑烟)
37 尚师徒 邱 瑞 八九合 死亡(呼雷豹口吐黑烟)
37 尚师徒 秦 琼 不 详 两番步战.
37 尚师徒 秦 琼 不 详 抵挡不住
37 尚师徒秦琼 / 不 详 尚骑马秦步战
37 尚师徒秦琼 / 不 详 步战骗枪马
38 裴元庆 新文礼 一 合 铁方槊打断一节虎口流血
38 新文礼金镛众将 / 不 详 秦琼打落马 众将杀之
38 新夫人 程咬金 两 合 诈败流星锤/中左臂
38 王伯当 新夫人 战无三合 生擒
38 东方煌 程咬金 一 合 生擒(左道)
38 秦 琼 东方煌 战无三合 死亡(谢映登箭助)
39 梁师泰 单雄信 两 合 两手酥麻,虎口震开
39 李元霸 梁师泰 一 合 锤打落了,虎口震开
39 秦 琼 杨龙杨虎 一 合 死亡
39 秦 琼 东方豹彪熊★ 不 详 抵挡不住
39 罗 成 东方伯杨彪 一 合 死亡/出其不意
40 罗 成 孽世雄 一 合 死亡
40 苏定方 罗 艺 不三合 死亡(眼中箭)
41 伍天锡 梁师泰 两三合 死亡
41 李元霸 伍天锡 一 合 死亡(生擒 撕为两半)
41 李元霸 宇文成都 一 合 连人带马都扯过来了
41 甄翟儿 段 达 数 合 死亡
41 甄翟儿 彭 虎 未三合 死亡(箭射左臂,回马一斧)
41 盖世雄 甄翟儿 未几合 死亡(诈败飞钹)
41 盖世雄 洪灵天★ 未几合 死亡(诈败飞钹)
41 王伯当 盖世雄 不 详 箭破飞钹,鞭打左臂
41 铁木金 王伯当 三四合 抵挡不住
41 伍云召 铁木金 两 合 死亡
41 左 雄 伍云召 一 合 死亡(丧于没尾驹)
41 秦 琼 左 雄 八九合 死亡(呼雷豹相助)
41 金得明 秦 琼 未几合 暗器偷袭秦琼
41 罗 成 金得明 一 合 死亡/连挑四十二将★
41 罗 成 杨 林 未三合 死亡(诈败回马枪)
41 秦 琼 殷 岳 二十余合平 死亡(诈败杀手锏)
42 李元霸 宇文成都 一 合 死亡(生擒 撕为两半)
42 窦建德 宇文化及 一 合 死亡(措手不及)
42 李元霸 罗 成 一 合 枪打作两段震开虎口
42 殷开山程洪 / 二十余合平
42 程咬金 李世民 二 合 抵挡不住 回马败走
43 罗 成 尚义明 一 合 左肩中枪 伏鞍而走
44 尉迟恭 王天化 未三合 死亡
44 尉迟恭 金月虎 不五合 死亡/连挑上将数十员★
44 尉迟恭 柴 绍 二十合 死亡/中鞭
45 秦 琼 水生金 不及二合 死亡
45 秦 琼 魏刁儿 未及一合 死亡
45 尉迟恭 程咬金 不十合 鞭中左臂 落马
46 尉迟恭 程咬金 不几合 鞭中右臂 落马
46 尉迟恭 程咬金 不几合 鞭中背上 落马
46 秦琼尉迟恭 / 不 详 不相上下/三鞭换两锏
47 尉迟恭程咬金 / 数 合 夺粮草
47 尉迟恭程咬金 / 不 详 再夺粮草/程咬金跳纵法
47 秦 琼 宋金刚 一 合 死亡
48 尉迟恭程咬金 / 不 详 三夺粮草/程咬金跳纵法
49 程咬金 王 龙 五六合 倒拖兵器 回马便跑
49 刘武周 程咬金 十四五合 无法抵挡
49 秦 琼 太叔原 一 合 死 亡
49 程咬金 柏 祥 一 合 死 亡
49 秦琼刘武周 / 不 详 武周无心恋战
50 尉迟恭 单雄信 一 合 明知厉害,不是对手
50 罗 成 尉迟恭 五六合 手忙脚乱
51 罗 成 尉迟恭 数 合 连中两枪
51 尉迟恭 单雄信 不三合 单鞭夺槊
52 秦 琼 苏定方 不三合 看看招架不住
52 秦 琼 四方将★ 四十余合 杀杜明方蔡建方伤窦建德
52 程咬金 史薛符★ 数 合 死亡
52 黑夫人 程咬金 二十余合平 诈败回马流星锤
53 尉迟恭 黑夫人 不五合 生擒
53 尉迟恭 白夫人 不上十合 生擒
53 马赛飞 程咬金 三四合 中飞刀遭擒
54 罗 成 马赛飞 一 合 生擒
54 盖世雄 黑夫人 二十合 飞钹中背
54 盖世雄 白夫人 十五六合 飞钹中背
55 盖世雄秦琼 / 三十余合平 中飞钹受伤★
55 秦 琼 盖世雄 不 详 不敌秦琼
55 秦 琼 盖世雄 十余合 背中金锏 口吐鲜血
56 鳌鱼太子 程咬金 一 合 虎口震开 回马就走
56 秦 琼 鳌鱼太子 一 合 死亡(王九龙相助)
56 罗 成 单雄信 一 合 生擒(必须生擒)
57 罗 成 五 王★ 未四合 伤擒孟朱高
58 尉迟恭 王 云 一 合 死亡
60 苏定方 王九虎 二十余合平 死亡(诈败箭射)
60 苏定方 王九龙 未十合 死亡
60 苏定方 李元吉 十合左右 左腿中枪几乎落马
60 刘黑闼 李建成 十合左右 鞭中后心满口喷红
61 罗 成 刘黑闼 十余合 渐渐招架不主 中枪
61 罗 成 刘黑闼 数 合 甲散盔歪★
61 罗 成 苏定方 没两合 气嘘喘喘,败了下去
61 罗 成 苏定方 二十余合 勉强支持
62 罗 成 苏定方 不上三合 锏中后背,伏鞍败走
63 秦 琼 唐 璧 一 合 刀几乎脱手
63 秦 琼 楚 德 八九合 死亡
64 朱 登 程咬金 十合内 左臂中鞭/ 大败
64 朱 登 齐国远 不十合 大败
64 朱 登 史大奈 不 详 也败了
64 朱登尉迟恭 / 百十余合平
64 朱登秦 琼 / 三十余合平
65 雷赛秦 黑夫人 一 合 只道是丈夫,料战不过
66 尉迟恭 徐元朗 不十合 死亡
66 程咬金 唐 璧 一 合 死亡
66 张公谨史大奈 沈法兴 不 详 死亡(苏定方望后心一枪)
[color=Blue]注释:[/color]
⑴第13回:此处“秦王柴齐李”指的是:秦琼、王伯当、柴绍、齐国远、李如珪五人合战宇文成都,秦琼右手的虎口震开,另四人几乎跌倒。
⑵第17回:这里实际上伍云召同成都战了两回,第一次十五个回合,云召大败而走;第二次两个又战了二十余合,云召气力不加,回马又走。
⑶第18回:这里伍天锡、雄阔海先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天色已晚,各自收兵;次日二人又大战百合,不分胜败。直至杀了半月,仍不肯住手。
⑷第19回:这里伍云召与尚师徒先有一战,两下大战八九个回合,尚师徒哪里战得过,败下阵来。此战两下交战了十多个回合,尚师徒到底战不过。
⑸第26回:这里华公义不光三合击败齐国远,竟一日连败张公瑾、史大奈、尉迟南、尉迟北等二十三将。
⑹第27回:这里秦琼与魏文通交手不止一次,都是抵敌不住、且战且走,按书中的说法是秦琼潼关外九战魏文通。
⑺第30回:杨林的十二太保被罗成枪挑锏打杀了八个。
⑻第31回:瓦岗三十六员大将救驾程咬金,围攻裴元庆,战了一日。
⑼第34回:宇文成都既败,事先埋伏的十二英雄及三百家围攻李元霸,被李元霸把双锤四下一摆,一锤一个那十二英雄并三百家将,要想活也不能够了。
⑽第35回:与伍云召、雄阔海、伍天锡三人以两人一组的方式轮流合战宇文成都,自早及午,三人招架不住。
⑾第35回:宇文成都以与伍云召、雄阔海、伍天锡三大高手奋战了半日,是以挡不住裴元庆的双锤一击。
⑿第36回:伍云召、雄阔海、伍天锡三合战李元霸,三人虎口震开,大败而走;十八家反王的二百三十万人马,被李元霸的双锤,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⒀第36回:此处东方豹彪熊指的是东方伯、杨虎、杨彪、杨熊四人。
⒁第41回:盖世雄还伤了何天豹,败了暴天虎(斩马),杀了许飞熊。
⒂第41回:罗成连挑四十二员大将下马,其余一个也不敢来,竟取了状元盔甲袍带。
⒃第41回:尉迟恭鞭打枪挑,连挑大将数十员.
⒄第52回:叔宝大战苏定方、蔡建方、良廷方、杜明方四将,战了四十个回合全无惧怯;窦建德助战,叔宝力战五将,一枪刺中杜明方,一锏正中窦建德肩膀,一枪正中蔡建方。
⒅第52回:此处史薛符指史仁、薛化、符大用三将。
⒆第55回:被飞钹打伤者共有三十余员。
⒇第57回:此处五王指窦建德、孟海公、王世充、高谈圣、朱灿。五王围攻罗成,未及四合,罗成一枪刺在孟海公腿上,一枪刺中高谈圣右肩,朱灿被罗成照背一枪,跌下马来。
(21) 第61回:罗成连挑大将一十八员。
[color=Blue][b][size=3][align=center]附录部分二:有关《说唐》的几组数字[/align][/size][/b][/color]
[color=Blue][size=2][b]说唐十三条好汉:[/b][/size][/color][size=2]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李渊之四子,被炀帝封为赵王
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宇文化及长子,隋天保将军
第三条好汉:裴元庆,裴仁基三子,瓦岗寨天保将军
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绿林人物,伍云召的结义兄弟
第五条好汉:伍云召,隋时官封侯爵,后自称忠孝王
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绿林人物,伍云绍的结义兄弟
第七条好汉:罗 成,罗艺之子,降唐后封为越国公
第八条好汉:杨 林,杨忠胞弟,靠山王。
第九条好汉:魏文通,隋潼关总兵
第十条好汉:尚师徒,隋临潼关总兵
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隋红泥关总兵
第十六条好汉:秦琼,字叔宝,降唐后封为护国并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帅
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绿林人物,王世充处为驸马
★缺失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条好汉[/size]
[color=Blue][size=2][b]杨林十二太保:[/b][/size][/color]
[size=2]大太保银枪将罗芳,二太保薛亮,四太保张开,七太保纪曾 (《说唐》第二回) 、杨道源(《说唐》第三十回)。余下的三、五、六、八、九、十、十一、十二众位太保《说唐》语之不详。另外秦琼被杨林强迫作了几日继子,不知可否也算十三太保?杨林被罗成挑死之前还收过一个叫殷岳的,不知可否算候补十三太保?
基本上,在单田芳的《瓦岗英雄》、陈荫荣的《兴唐传》等几部评书中,只罗芳、薛亮、杨道源几个太保与《说唐》一致,其余的就是各自发挥了,据说有一种南派的隋唐评书(如苏州评弹)也列有详细的十二太保名单,只是无缘得见。现根据单田芳的评书《瓦岗英雄》将上述缺项配补如下:
三太保李万(《瓦岗英雄》第三十回)、于明(《瓦岗英雄》第七十三回),五太保高明,六太保高亮(陈荫荣《兴唐传》里是杨明远),八太保苏凤,九太保黄昆,十太保曹林,十一太保丁良,十二太保马展。[/size]
[color=Blue][size=2][b]贾柳店三十九英雄盟:[/b][/size][/color]
[size=2]徐勣、魏征、秦琼、单通、张公瑾、史大奈、尉迟南、尉迟北、鲁明星、鲁明月、南延平、北延道、白显道、樊虎、连明、金甲、童环、屈突通、屈突盖、齐国远、李如珪、贾闰甫、柳周臣、王勇、尤通、程咬金、梁师徒、丁天庆、盛彦师、黄天虎,李成龙、韩成豹、张显扬、何金爵、谢映登、濮固忠、费天喜、柴绍、罗成[/size]
[color=Blue][size=2][b]十八家反王:[/b][/size][/color]
[size=2]瓦岗混世魔王程咬金、相州白御王高谈圣、苏洲上梁王沈法兴
山后定阳王刘武周、济宁知世王王溥、济南济南王唐璧
湖广楚王雷大鹏、江陵大梁王萧铣、河北寿州王李子通
鲁州净泰王徐元朗、武林净梁王李执、楚州楚越王高士达
明州齐王张称金、幽州北汉王铁木耳、夏州夏明王高士远
沙陀英王罗于突厥、陈州勇南王吴可宣、曹州宋义王孟海公[/size]
[color=Blue][size=2][b]几匹宝马良驹:[/b][/size][/color]
[size=2]秦琼的黄膘马:那马一见叔宝,把领鬃毛一扇,双眼圆睁,蹀跺之状,如见故主一般。叔宝早已知是一匹好马,未遇其主。 雄信用力向马背一捺。雄信膂力最大,那马却分毫不动。将手一托,足有八尺,遍体黄毛如金色细卷,并无半点杂色。怎见得,有诗为证:奔腾千里荡尘埃,神骑驯良君子材。遍体金光笼玉辔,龙驹飞下九天来。
程咬金的铁脚枣骝驹:果然是匹宝驹,自头至尾足有一丈,背高八尺,四足如墨,满身毛片兼花。那匹马却也怪,见了咬金,犹如遇了故主一般,摆尾摇头,大声嘶吼欢腾。
李元霸的万里云: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
裴元庆的抓地虎:那匹马竟像老虎一般,两只尖耳朵,不十分高大。
尉迟恭的乌骓马:原来是匹黑马,自头至尾长九尺,高有九尺,周身上下如黑漆,并无半点杂毛,肚皮底下中间圆圆的斗大一圈白毛,好像月亮一般,因此名为"抱月乌骓马"。
尚师徒的呼雷豹:其走如飞,快似千里马一般;不像驴,不像兽,头呢,像个马头,身上毛片犹如老虎一般,一根尾直像狮子尾一样,四个大蹄犹如铁炮头一般,顶上却有一个肉瘤,瘤上有七八根白毛,如银针一般硬。若上阵,得胜便罢,若战不过时,就将那肉瘤上这几根白毛一扯,这马一声吼叫,口中吐出一口黑烟,那凡马见了,便尿屁滚流,就跌倒了,真算是一匹宝马。
伍云召的追风千里马:那马是西番进来的,叫做照夜玉狮子,那马高有八尺,浑身雪白,并无杂毛,登山渡水,如行平地一般。
高丽国左雄的没尾驹:一匹异马,没有尾巴。左雄把没尾驹头上扑扑扑连打几下,那马蹄一低,后蹄一立,屁股内呼一声响,撒出一根一丈长的尾巴来,咣的一扫,把伍云召的头都打得粉碎,死于马下。
宇文成都的能行黄花千里马
邱瑞的追风逐兔千里嘶马[/size]
[color=Blue][size=2][b]《说唐》十八般兵器:[/b][/size][/color]
[size=2]十八般兵器者,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锤、十四殳(棍)、十五叉、十六耙(铛)、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一弓:王伯当、秦琼、苏定方等人的箭术
三枪:罗成丈八滚云枪、尚师徒金纂提炉枪、秦琼金纂虎头枪、罗艺滚银枪、苏定方烂银枪
四刀:魏文通刀、刘武周九环大砍刀、齐国远金背刀、李世民定唐刀、黑夫人双刀、马赛飞绣鸾刀(24把飞刀)、唐璧金背刀
五剑:伍云召青虹剑、柴进两口宝剑
六矛:伍云召丈八蛇矛、尉迟恭蛇矛
八斧:雄阔海双板斧、程咬金宣花斧、东方煌二柄大斧,
十戟:华公义方天画戟、王伯当方天银画戟、李渊方天画戟、
十一鞭:尉迟恭雌雄竹节鞭、邱瑞双鞭、李如珪一根竹节钢鞭、华公义打将鞭
十二锏:秦琼镀金熟铜锏、罗成银装锏
十三锤:李元霸双槌、裴元庆双槌、伍保一对大铁槌、梁师泰双槌、鳌鱼太子长柄金瓜槌、齐国远两柄金槌、黑夫人流星槌
十四殳(棍):杨林两根囚龙棍、铁木金一条铁棒、新文礼铁方槊、单雄信金顶枣阳槊、殷岳狼牙棒
十五叉:李子通托天叉、尤俊达双股托天叉\朱灿三股叉
十六耙(铛):宇文成都凤翅镏金铛、伍天锡混金铛、王龙月牙铲、盖世雄水磨禅杖
十八白打:秦琼、罗成、史大奈等人的拳脚功夫
★二弩、七盾、九钺、十七绵绳套索无记录[/size]
[color=Blue][size=2][b]《说唐》各种兵器的重量:[/b][/size][/color]
[size=2]李元霸:两柄铁鎚,其重有800斤;
宇文成都:一柄流金铛,重400斤;
裴元庆:两柄铁鎚,重有300斤;
杨林:两根囚龙棒,每根重150斤;
伍保:大铁锤一对240斤;
罗成:丈八滚云枪重240斤;
伍天锡:一柄混金铛,重有200多斤;
新文礼:一条铁方槊,重200斤;
雄阔海:两柄板斧,重160斤;
伍云召:丈八蛇矛160斤重;
梁师泰:两柄大锤重160斤;
秦叔宝:两条130斤镀金熟铜锏、一杆82斤虎头蘸金枪;
尚师徒:提炉枪重120斤;
铁木金:一条100重的铁棒;
尉迟恭:竹节鞭81斤;
程咬金:一柄八卦宣花斧,重64斤;
鳌鱼太子:长柄金瓜锤50斤[/size]
[color=Blue][size=2][b]金墉六虎将军:[/b][/size][/color]
[size=2]猛虎大将军罗成(后) 飞虎大将军秦琼 猛虎大将军邱瑞
雄虎大将军王伯当 螭虎大将军程咬金 烈虎大将军单雄信[/size]
[color=Blue][size=2][b]东岭杨姓六杰:[/b][/size][/color]
[size=2]杨义臣、杨龙、杨虎、杨豹、杨熊、杨彪[/size]
[color=Blue][size=2][b]窦建德的四方将:[/b][/size][/color]
[size=2]苏定方、蔡建方、良廷方、杜明方[/size]
[color=Blue][size=2][b]尚师徒的四宝:[/b][/size][/color]
[size=2]马鸣冠、七翎甲、呼雷豹、提炉枪。[/size]
[color=Blue][size=2][b]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历史):[/b][/size][/color]
[size=2]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 征、房玄龄、高士廉、
尉迟敬德、李 靖、萧 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
长孙顺德、殷开山、柴 绍、张 亮、侯君集、张公谨、
程 知 节、虞世南、刘政会、唐 俭、李 绩、秦叔宝。[/size]
[color=Blue][size=2][b]后续:
●天降雷神李元霸见于第二页!
●力拔千钧无敌将见于第六页!
●天保将军裴元庆见于第七页!
●一雄二伍三豪杰见于第八页!
●年轻气盛俏罗成
●大隋元老话杨林
●赤胆忠心三总兵
●忠义勇猛秦叔宝
●义薄云天单雄信
●十八好汉大团圆[/b][/size][/color]
[[i]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8-8-6 06:32 编辑 [/i]]
2006-7-22 07:03
天宫公主
说唐不是早有公论了么?
2006-7-22 08:54
慕容剑
搬个板凳看好文来了。
不知狼兄有何高见,是否有推翻原著排名的依据
2006-7-22 09:08
弓骑步
前言字太小了,做了调整。期待ing[b]……[/b]
2006-7-22 09:17
冰祁步
大力支持孤狼兄的又一篇力作 :D
2006-7-22 10:19
棍僧释延德
说唐作者本已排名,不知公有何创新?期待公之作品为武评系列增添新的活力!
另,因为不经常看电脑的缘故,我把写过的东西均打印出来保存。一是看白纸黑字比看电脑屏幕更好地保护眼睛,二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堆这么高,那种成就感……:qcool+建议公把作品打印收藏,也可防个万一。
[[i]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06-7-22 10:20 编辑 [/i]]
2006-7-22 12:07
北堂吟墨
不错,排名固然原有,也倒不大希望狼兄推翻,可是狼兄的分析论证文字我还想看一看的
2006-7-22 13:02
zsxmmhd
还不如以《兴唐传》为底本排名
说唐虽未必完全遵循13杰,不过大体变动很少
倒是兴唐,武力很有说头,罗成、秦琼似乎比李元霸还强
2006-7-22 20:20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7-22 07:03 发表
说唐不是早有公论了么? [/quote]
说唐不是早有公论,而是说唐一书的作者在书中已下了明确的定义。但是俺们注意到有几个排名是缺失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情形?换言之缺失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宇文成都排第二位,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就是俺的小文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了。
2006-7-22 20:24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慕容剑[/i] 于 2006-7-22 08:54 发表
搬个板凳看好文来了。
不知狼兄有何高见,是否有推翻原著排名的依据 [/quote]
高见不一定有,也不会去无原则的颠覆原著的排名,只是要应证这样排名的原因,把貌似无道理的排列修正,进而增加一些可读的知识点。
2006-7-22 20:29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棍僧释延德[/i] 于 2006-7-22 10:19 发表
说唐作者本已排名,不知公有何创新?期待公之作品为武评系列增添新的活力!
另,因为不经常看电脑的缘故,我把写过的东西均打印出来保存。一是看白纸黑字比看电脑屏幕更好地保护眼睛,二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堆这 ... [/quote]
丰富说唐的武评一直是俺多年的希望,俺已厌倦了充斥网络的列举式排名,希望有所突破,方向已经明确,接下来的事就相对简单了。
俺会听取兄的建议。
2006-7-22 20:32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北堂吟墨[/i] 于 2006-7-22 12:07 发表
不错,排名固然原有,也倒不大希望狼兄推翻,可是狼兄的分析论证文字我还想看一看的 [/quote]
俺也不会去完全颠覆,至于论证的文字,俺会尽力而为!
2006-7-22 20:40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06-7-22 13:02 发表
还不如以《兴唐传》为底本排名
说唐虽未必完全遵循13杰,不过大体变动很少
倒是兴唐,武力很有说头,罗成、秦琼似乎比李元霸还强 [/quote]
如同沙加1110、裴元庆兄一样,俺认为兄弟你对隋唐的历史以及隋唐的武力排名是相当熟悉的,俺希望你们多来捧场指教。
俺的依据主要是说唐,会兼顾兴唐传、混唐、隋唐演义以及几部评书,只是从渊源上看以说唐为依据更合理,罗成、秦琼似乎比李元霸还强,这不会为大多数人接受,这只是考虑的原因之一。在附录里俺会集中探讨说唐、兴唐、隋唐演义以及几部评书之间的相互渊源,望指正。
2006-7-23 12:46
裴元庆
“天保将军裴元庆”
:qDD+孤狼是想说宇文成都和裴元庆还是写错了?
2006-7-23 14:27
张飞益德
个人认为裴元庆不比宇文成都差
2006-7-23 17:08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裴元庆[/i] 于 2006-7-23 12:46 发表
“天保将军裴元庆”
:qDD+孤狼是想说宇文成都和裴元庆还是写错了? [/quote]
孤狼手头的说唐一书,标注的是如莲居士著,陈汝衡修订,1995年版,华夏出版社出版。
仔细查了一下,俺似乎没有错,见于第三十七回“叔宝戏战尚师徒 元庆丧身火雷阵”-----
秦安道:“只因[color=Blue]天保将军[/color]被新文礼引到庆坠山中烧死了,新文礼又来冲营,为此众位老爷一齐出战,在那里厮杀。
是否是版本的原因,还是兄记错了。两个天保将军,只是分属不同阵营。
2006-7-23 17:10
慕容剑
[quote]原帖由 [i]张飞益德[/i] 于 2006-7-23 14:27 发表
个人认为裴元庆不比宇文成都差 [/quote]
裴名义排名第三,但实际排名第二,这是很明显的
2006-7-23 17:16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慕容剑[/i] 于 2006-7-23 17:10 发表
裴名义排名第三,但实际排名第二,这是很明显的 [/quote]
俺一贯认为裴排名第三,实际也只是第三,明不明显,俺后文会用证据说话。
2006-7-23 17:28
无为楼主
我想觉得裴排第二的朋友依据有二:一,裴曾一锤击退了大战三将的宇文成都。
二,宇文在傻小子手上只有被秒杀的份,裴三却能接三锤。
等待孤狼兄的大作。
2006-7-23 17:48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无为楼主[/i] 于 2006-7-23 17:28 发表
我想觉得裴排第二的朋友依据有二:一,裴曾一锤击退了大战三将的宇文成都。
二,宇文在傻小子手上只有被秒杀的份,裴三却能接三锤。
等待孤狼兄的大作。 [/quote]
说唐是一本不太厚的书,期望能够借此小文将之读厚,也许俺的文字算不上精华,但是如果回帖的质量高一样可以申精----是谓抛砖引玉。
愿与各位同好共同努力!
2006-7-24 09:23
WURUN
李元霸,不愧为我的偶像:!*
2006-7-25 22:02
rxer
回复 #15 张飞益德 的帖子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超一流:李元霸(还有疑问么,与第2层次差距实在明显)
次超一流: 宇文成都 裴元庆(2人差距很小,只能按照书上排名)
一般10回合左右失败便可算一个层次,排在同一层次基本算平手
一流: 雄阔海 伍云召 伍天锡 罗成
依据: 伍云召 尚师徒 十余合★ 到底战不过
罗 成 杨 林 十余合平 心慌左腿中枪回马便走
杨 林 秦 琼 七八合★ 抵挡不住
尚师徒 秦 琼 不 详 抵挡不住
准一流: 杨 林 魏文通 尚师徒 新文礼 韩擒虎, 刘黑闼
依据: 魏文通 秦 琼 十余合 叔宝力怯回马就走
伍云召 韩擒虎 十余合 看看敌不住
罗 成 刘黑闼 十余合 渐渐招架不主 中枪
二流: 梁师泰 邱瑞 秦琼 尉迟恭
依据: 伍天锡 梁师泰 不三合 死亡
三流:单雄信
依据: 尉迟恭 单雄信 不三合 单鞭夺槊
客观公允,说唐十八条好汉出炉;共分六个层次
三流三回合不敌二流;十回合不敌准一流;十回合不敌一流;20回合不敌次一流,一回合不敌超一流
2006-7-26 13:48
书者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7-23 17:16 发表
俺一贯认为裴排名第三,实际也只是第三,明不明显,俺后文会用证据说话。 [/quote]
虽然我一直不支持你,但这回,我感觉你说的有道理
2006-7-27 13:17
裴元庆
什么时候能发出来?
2006-8-2 23:07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裴元庆[/i] 于 2006-7-27 13:17 发表
什么时候能发出来? [/quote]
视工作和回帖情况,一天发一点,不固定。“前言”部分已作更新。
2006-8-3 09:57
一个高手
1.西府赵王李元霸
2.银地国太子朗司马
3.成都王张显图
4.淮西王焦本忠
5.铜山王姚子林
6.天保将宇文成都
7.银锤太保裴元庆
8.琉球国太子鳌鱼
9.紫面天王雄阔海
10.南阳侯伍云召
11.伍天锡
12.北汉王铁木耳
13.铁木金
14.双枪将定彦平
15.皇城总兵史万宝
16.少保罗成
17.燕山王罗艺
18.靠山王杨林
2006-8-3 10:38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一个高手[/i] 于 2006-8-3 09:57 发表
1.西府赵王李元霸
2.银地国太子朗司马
3.成都王张显图
4.淮西王焦本忠
5.铜山王姚子林
6.天保将宇文成都
7.银锤太保裴元庆
8.琉球国太子鳌鱼
9.紫面天王雄阔海
10.南阳侯伍云召
11.伍天锡
12.北汉王铁 ... [/quote]
你这是苏州评弹排名的杂糅版吧?
苏州评弹排名共有“老辈”、“小辈”、“野辈”三个排名,合计共有39人。
★老辈排名:
1.成都王张显图 2.淮西王焦本忠 3.铜山王姚子林
4.双枪将定彦平 5.皇城总兵史万宝 6.燕山王罗艺
7.靠山王杨林 8.屈突通 9.东昌王杨义臣 10.昌平王邱瑞
11.大元帅韩擒虎 12.定国公长孙晟 13.沙陀国王始罗失毕可汗(按照本评书的规矩,外国人列入野辈但罗失毕可汗因为超过100岁,所以特例列入老辈);
★小辈13条: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新文理,9魏文通,10尚师徒,11梁世泰,12殷岳,13秦琼
★野辈十三条好汉(和尚道士外国人)
1.银地国太子朗司马 2.琉球国太子鳌鱼 3.北汉王铁木耳
4.铁木金 5.红袍大力士蓝天毕 6.孽世雄 7.王九龙
8.盖世雄 9.洪天英 10.华公义 11.知世王王薄
12.定阳王刘武周 13.大梁王萧铣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这个排名有点问题,等你回复后再说.
2006-8-3 12:38
一个高手
吼吼,我瞎排排,看大家排的起劲,手痒。
李元霸和郎司马3战皆平
川中3老在四明山车轮战李元霸平局
宇文成都裴元庆相差无几
螯鱼太子和程咬金的单挑中感觉和裴元庆不相上下
其他的全凭感觉,小的总比老的厉害点。。。
2006-8-4 21:51
我意天下
[quote]★小辈13条: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b]新文理[/b],9魏文通,10尚师徒,11梁世泰,12殷岳,13秦琼[/quote]
杨林
如何成了新文理????
2006-8-4 22:12
zsxmmhd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8-3 10:38 发表
你这是苏州评弹排名的杂糅版吧?
苏州评弹排名共有“老辈”、“小辈”、“野辈”三个排名,合计共有39人。
★老辈排名:
1.成都王张显图 2.淮西王焦本忠 3.铜山王姚子林
4.双枪将定彦平 5.皇城总兵史万宝 ... [/quote]
您有说唐评话的文本?
三国、岳传、水浒的评话的书基本都看过,而说唐和后岳传的书一直没出,实在是遗憾
2006-8-5 08:33
镇北将军
我也觉得兴唐传更好~
在兴唐里,武力第一的是罗春与定彦平,这两个家伙要并列,第三是罗成,李元霸充其量只能排第六,兴隋九老之一的鱼俱罗用回马刀就把李元霸斩了,罗成能胜元霸,罗艺也一定能行,秦琼也未必会输
裴元庆是比不上宇文成都的,能胜是因为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打伤还没痊愈
兴唐的排名是比较公允的
里面共有十六杰
李元霸 宇文成都 裴元庆 雄阔海 伍天锡 伍云召 罗成 魏文通 杨林 尚师徒 左天成 秦琼 梁世泰 单雄信 王伯当 程咬金
前十杰肯定是这个排名,秦琼也一定是第十二杰,其它的有点记不太清了
我也懒得去翻书,我家的书是陈荫荣版的,不过是他口授,金受申、脱世明、戴宏森整理的版本。
里面还有四猛,是罗世信、秦用、新文理、来护儿
不过里面还是有缺点,即便是光比力气,翟让和敬德也没排进去
2006-8-5 22:36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06-8-4 22:12 发表
您有说唐评话的文本?
三国、岳传、水浒的评话的书基本都看过,而说唐和后岳传的书一直没出,实在是遗憾 [/quote]
说唐评话的文本俺就没有,收罗多年,心中叹羡。只是听过数段评弹,江浙软语,听得也不是很分明。
关于苏州评弹三辈排名俺只是掠美,多见诸网上。
[color=Blue]倒是有一事要向兄弟和诸位会友请教:近日网游,觅得一68回本《说唐》,与俺手中的文字版66回《说唐》(署名如莲居士著,陈汝衡订)相较,大体上文字脉络一致,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出入,不知六十八回本可信度高否?
急盼回复,以利下文铺展。[/color]
2006-8-6 02:40
沙加1110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8-5 22:36 发表
倒是有一事要向兄弟和诸位会友请教:近日网游,觅得一68回本《说唐》,与俺手中的文字版66回《说唐》(署名如莲居士著,陈汝衡订)相较,大体上文字脉络一致,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出入,不知六十八回本可信度高否?
急盼回复,以利下文铺展。
[/quote]
恩,查了查版本问题:
“《说唐》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 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莲居士序。不过,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多是陈汝衡先生1961年据乾隆年间刊崇德书院大字本《说唐全传》整理修订而成的本子。这个本子,将原本第六十五回尉迟恭取照妖镜的情节作为糟粕删掉了。”
虽然如是,不过,我看的书就是68回。岳麓书社的《说唐合传》包含说唐+二传+三传,就是采用的68回版本。
“今存最早的刊本是乾隆初年的崇德书院本,题为《说唐演义全传》,之后乾隆四十八年的观文书屋刊本和嘉庆六年的会文堂刊本都沿用。后有圣德堂刊本把它分作十四卷,题名《新刻增异说唐全传》,去掉了“演义”二字,而“新刻增异”则是“广告用语”。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善成堂刊本上。它把六十八回分成八卷,题名为《说唐前传》。它之所以把“全传”改为“前传”,是为了配合早已流行于世的《说唐后传》。然后,善成堂以及渔古山房等书坊再把《前传》《后传》合在一块儿,合称《说唐演义全传》,或《说唐合传》,一起推出。
”
[[i] 本帖最后由 沙加1110 于 2006-8-6 02:52 编辑 [/i]]
2006-8-6 04:24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沙加1110[/i] 于 2006-8-6 02:40 发表
恩,查了查版本问题:
“《说唐》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 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莲居士序。不过,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多是陈汝衡先生1961年据乾隆年间刊崇德书院大字本《说唐全传 ... [/quote]
老兄终于出现了,甚慰!
之所以问到版本问题原因有二:其一俺的小文是建立在66回本基础之上的,但是俺突然发现68回本着实要精彩一些;其二如果确定68回本不是伪作,那么在下就要全面修订拙文,幸喜发现的早。
俺一向认为兄之评书方面的造诣颇深,有兄的指点,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修订了。谢谢!
还要多多捧场啊!
2006-8-6 10:57
无为楼主
孤狼兄若以68回本为准进行排名,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因为……小弟手上的《说唐全传》就是岳麓书社68回本的,哈哈……:^%:^%:^%
2006-8-6 17:52
麒麟子
我记得凌烟阁后来增加了郭子仪,不知现在凌烟阁还是否存在
2006-8-6 22:23
沙加1110
[quote]原帖由 [i]麒麟子[/i] 于 2006-8-6 17:52 发表
我记得凌烟阁后来增加了郭子仪,不知现在凌烟阁还是否存在 [/quote]
目前所知太宗后除了高宗以英国公李世绩平灭高丽奇功而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外,好像没有再追加的记录。
大唐宫城俱毁于五代战火,想凌烟阁也难逃浩劫
2006-8-7 12:15
陶心
:^%评说唐可既是细活、又是力气活,狼兄出手猛!
2006-8-7 12:28
慕容剑
各种版本的说唐,我都有电子书,唯缺兴唐
2006-8-7 14:57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6-8-7 12:15 发表
:^%评说唐可既是细活、又是力气活,狼兄出手猛! [/quote]
俺已经拿住了那条脉络,特别是近期66回本和68回本应证着看,不由的乐开怀!是谁说《说唐》读起来象白开水啊,强烈建议大家重新细读68回《说唐》!
2006-8-7 14:59
沙加1110
[quote]原帖由 [i]慕容剑[/i] 于 2006-8-7 12:28 发表
各种版本的说唐,我都有电子书,唯缺兴唐 [/quote]
不可吹牛B)
隋唐有多个名家的评书版本文本存世,除了单版在网上较易得到,其余皆不多见:
《兴唐传》+《兴唐后传》 陈荫荣 (临潼山秦琼救李渊——》李世民山河带加身——》宫门挂玉带——》李世民登基)
《忠义响马传》(一卷)上下 马连登 (秦琼天堂县当锏卖马——》大破长蛇阵义放杨林)
《瓦岗英雄》+《说唐后传》 单田芳 (秦琼发配——》锁五龙一统天下——》罗成周西坡捐躯——》罗通扫北)
《秦琼卖马》+《响马传》 陈青远 (秦琼卖马——》程咬金出世——》锁五龙群雄归唐)
2006-8-7 15:14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慕容剑[/i] 于 2006-8-7 12:28 发表
各种版本的说唐,我都有电子书,唯缺兴唐 [/quote]
不知你可有《隋文逸史》、《全唐书》、《混唐传》的电子版?
可有评书单版《隋唐演义》、连版《大隋唐》的文字版?
网上的《兴唐传》多是PDF格式,至少数十M,仔细找不难觅得。
2006-8-7 15:14
飘渺孤鸿影
说唐前传读来兴致昂然,二传三传则索然。。。
另还有那些同类的小说比较有意思的? 说岳、杨家将皆已看了,请孤狼兄指教!
2006-8-7 15:48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飘渺孤鸿影[/i] 于 2006-8-7 15:14 发表
说唐前传读来兴致昂然,二传三传则索然。。。
另还有那些同类的小说比较有意思的? 说岳、杨家将皆已看了,请孤狼兄指教! [/quote]
指教谈不上,交流吧。
说唐属于英雄传奇类的话本小说,的确后期的“征东、征西、平南、扫北”之类的续作或仿作可读性差一点。
抛开隋唐系列不谈,俺觉得《东周列国志》、《飞龙全传》、《英烈传》《万花楼》、《粉妆楼》等尚可一读;
公案类的小说:《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
《儿女英雄传》等不错。
2006-8-7 16:04
飘渺孤鸿影
刚买了本《飞龙全传》,人物塑造还是有匠心的,比较喜欢里面郑恩的形象,常用的自称“乐子”想起炎黄春秋的斑竹“衲子”:() 只是情节忒没创意了,一旦遇险就是头上飞出条龙。。。
万花楼、粉妆楼没听说过,孤狼兄推荐必是不错,买书去也
:Th
2006-8-7 16:23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飘渺孤鸿影[/i] 于 2006-8-7 16:04 发表
刚买了本《飞龙全传》,人物塑造还是有匠心的,比较喜欢里面郑恩的形象,常用的自称“乐子”想起炎黄春秋的斑竹“衲子”:() 只是情节忒没创意了,一旦遇险就是头上飞出条龙。。。
万花楼、粉妆楼没听说过,孤狼兄 ... [/quote]
乐子------即老子也,骂人的话,想起衲子?
最好不要去书店买,网上下或去旧书店淘.
2006-8-7 16:34
飘渺孤鸿影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8-7 16:23 发表
乐子------即老子也,骂人的话,想起衲子?
最好不要去书店买,网上下或去旧书店淘. [/quote]
唯其音近而已。。。并无对无环斑竹不敬之意:()
2006-8-7 18:35
岱瀛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7-22 20:20 发表
说唐不是早有公论,而是说唐一书的作者在书中已下了明确的定义。但是俺们注意到有几个排名是缺失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情形?换言之缺失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宇文成都排第二位,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就是俺 ... [/quote]
我要来好好听听狼兄见解。:q```+
2006-8-8 00:21
zsxmmhd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8-7 15:48 发表
指教谈不上,交流吧。
说唐属于英雄传奇类的话本小说,的确后期的“征东、征西、平南、扫北”之类的续作或仿作可读性差一点。
抛开隋唐系列不谈,俺觉得《东周列国志》、《飞龙全传》、《英烈传》《万花楼》 ... [/quote]
哦,飞龙全传小五义什么的排名还没有
2006-8-8 03:55
沙加1110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8-7 15:14 发表
不知你可有《隋文逸史》、《全唐书》、《混唐传》的电子版?
可有评书单版《隋唐演义》、连版《大隋唐》的文字版?
网上的《兴唐传》多是PDF格式,至少数十M,仔细找不难觅得。 [/quote]
隋史遗文
[url]http://www.52ebook.com/book_5126.html[/url]
全唐书不知为何
混唐讲武则天及安史之乱故事的,与隋唐故事似乎不靠谱
[url]http://www.52ebook.com/book_4349.html[/url]
单的《隋唐演义》文本就叫《瓦岗英雄》,网上较易找到
[url]http://221.8.19.75/cnps/book/download/1043.rar[/url]
连的《大隋唐》就是宗的《兴唐传》,加了30多回的隋灭南陈的前传书,改了个别情节,但总体上来说应该算一个本子
另外,隋唐的本子里还有三个特原始
[quote]《隋唐两朝志传》,十二卷一百二十回。题为“东原罗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此书从隋末写到唐末僖宗年代,前面九十一回写隋亡唐兴的历史,后面二十多回,概述了贞观以后二百多年历史,虎头蛇尾,十分潦草。 [/quote]
[url]http://www.52ebook.com/book_4443.html[/url]
[quote]《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八卷八十九节。题“金陵薛居士本,鳌峰熊钟谷编集”,此书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写起,到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止,主要演述隋朝灭亡和唐王朝建立的过程,末尾叙述唐太宗征高丽,加入薛仁贵征东事迹。[/quote]
[url]http://rbook.net/bbs/dispbbs.asp?boardID=70&ID=31025&page=2[/url]
[quote]《大唐秦王词话》,八卷六十四回,题“澹圃主人编次”。此书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颁诏李渊为太原留守写起,以隋末群雄并起为背景。以李世民反隋统一天下为主线展开故事,直写到李世民登极,以上三书是说唐小说中较早的三部作品。 [/quote]
[url]http://www.52ebook.com/book_4330.html[/url]
2006-8-8 05:14
孤狼在途
沙加兄你所列举的书目除了《大唐秦王词话》外,俺都已看过,基本上手头都有书或电子版,俺上面帖子是冲着 慕容剑 小兄弟“各种版本的说唐,我都有电子书”
那句话去的。为完成这个系列俺的确是下了一定工夫。
另:附录部分之“《说唐》武将单挑全谱”已经按照68回本全部做了更新调整。
多指教!
2006-8-9 17:37
沙加1110
刚借着兴头翻了翻说唐,感觉说唐里顶数力气不值钱,呵呵
小小济州捕头樊虎,也是“有三五百斤气力”,排的上排行榜的呢,呵呵,雄阔海老兄,“两臂有万斤气力”!
顺手又查了查《说唐后传》的兵器重量,真巧,整部书里只有两个人兵器提到了重量,却正是双方的第一高手。大唐是火头军白袍薛礼薛仁贵,使“战国时淮阴侯标下樊哙用的”方天画戟,“有二百斤重”;东辽乃独木关元帅东辽第一猛将金面安殿宝,“两柄大银锤,足足有那二百斤一个”。
2006-8-9 17:51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沙加1110[/i] 于 2006-8-9 17:37 发表
刚借着兴头翻了翻说唐,感觉说唐里顶数力气不值钱,呵呵
小小济州捕头樊虎,也是“有三五百斤气力”,排的上排行榜的呢,呵呵,雄阔海老兄,“两臂有万斤气力”!
顺手又查了查《说唐后传》的兵器重量,真巧, ... [/quote]
用作者或者是演播者的原话来说:兴唐是以"勇猛和力气"排名.而说唐就不是这样的,它既重视力气也强调武力,记得说唐里有个叫伍保的牛人,手持一对240斤重的大铁锤,只是无甚武力,一招便挂了.不知沙加兄注意到没有说唐68回本里宇文成都的兵器流金铛有三个重量,分别是200斤\320斤\400斤,如果不是BUG,那就有点意思了,他对不同的人用不同重量的兵器啊.
至于后传,仅从兵器重量上看,也比不上前传(说唐)啊.
2006-8-10 01:16
沙加1110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8-9 17:51 发表
不知沙加兄注意到没有说唐68回本里宇文成都的兵器流金铛有三个重量,分别是200斤\320斤\400斤,如果不是BUG,那就有点意思了,他对不同的人用不同重量的兵器啊.
[/quote]
我只注意到了前两个
七杰闹长安时候是200斤:“宇文成都把二百斤的镏金镋从下一拦,镋打着锏上,把叔宝右手的虎口都震开了。”
兵困南阳关时候介绍就变成了320斤:“那宇文成都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镏金鎲,重三百二十斤,隋朝算第二条好汉,按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这里66回本好像是200斤,似乎是修订时照顾前后一致改的。
没找到400斤处。
另外,秦琼的锏的分量也多次变化。
刚出场介绍时说的清楚是130斤:“他的祖上传流下来一件绝世武艺,是两条一百三十斤镀金熟铜锏。”
后文当锏卖马时上秤称过,是128斤:“朝奉拿大称来称,两根锏重一百二十八斤,又要除些折耗,四分一斤,算该五两银子,多要一分也不当。”
后来闹长安也是这个数:“况且叔宝的金装锏有六十四斤重,打在头上,连马都打矬了,撞将下来。”
至此前文所说130斤又似约数,就像82斤虎头蘸金枪后文多数说是80斤虎头枪一样。
不过这还不算,老杨林爱材:“把叔宝的金锏,用六斤金子镀得如真金打的一般。他捻手是虎口的,改做了龙吞口,以此名为“露骨培楞金装锏”。”
以此看,这锏又重了6斤,变134斤了。这镀的金重量能算数吗?本来拿不定,不过,后文有一种说法,让我觉得把这6斤看来还是得加上去。
可到“三鞭换两锏”的时候,又变180斤了:“叔宝二锏重一百八十斤,尉迟恭的鞭重八十一斤,就是一根铁柱打下去,也要打个缺儿。”
这里和前文差的比较多,可能是为了呼应老黑的81斤铁鞭,为了不让秦二哥吃亏,把单个金锏的分量提到90斤了。
最后要说一下《说唐三传》里的说法,就是让我觉得得加上镀金重量的。
秦怀玉示锏苏宝童:“此乃露骨昆仑锏。我父双锏,打成唐朝天下。灭十八路诸侯,归北征东,多是这两口宝锏。重百二十四斤,外裹赤金六斤,共百三十斤。”
最后的说法又回到了最初的130斤双锏…………
[[i] 本帖最后由 沙加1110 于 2006-8-10 01:44 编辑 [/i]]
2006-8-10 01:55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沙加1110[/i] 于 2006-8-10 01:16 发表
后文当锏卖马时上秤称过,是128斤:“朝奉拿大称来称,两根锏重一百二十八斤,又要除些折耗,四分一斤,算该五两银子,多要一分也不当。”[/quote]
过去的当铺你就是真金他也会说成白银,怀疑这个朝奉的“大称”有点问题。
后面130斤、128斤的问题,同意兄的观点。成都400斤兵器的问题容俺查一下,俺决不会看错的。
敬请继续关注!
2006-8-10 02:16
孤狼在途
沙加兄,俺找到了在68回本的第“34回袁天罡驱神造殿 李元霸力赛成都”中:
且说炀帝次日带了文武官员下教场,众将朝见已毕,唐公率领三子见驾。炀帝下旨,令宇文成都与李元霸比武。二人领旨,下了演武厅,到自己队中,各自披挂。只见左队旗开处闪出宇文成都,头戴一顶双凤金盔,身穿一件锁子黄金甲,坐下一匹能行黄花千里马,[color=Blue]使一根四百斤重的镏金镋[/color],威风凛凛立在左边。右队旗开,闪出李元霸,头戴一顶束发乌金冠,两根短翅雉毛,身穿一副铁水穿成宝甲,坐下一匹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手执两柄八百斤重的铁锤,按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立在右边。
2006-8-12 14:44
沙加1110
孤狼,你前言部分的附录等资料非常详尽有用,俺冒昧转发到逍遥谷评书论坛了:P
[url]http://vip4.activeclub.net/script/template/1/frame.asp?community_id=231[/url]
也欢迎到这里坐坐,中评前一段闹了一阵关闭,这个论坛是当时拿来备用的,现在则发展为一个重要的评书文本扫描OCR发布基地。
2006-8-12 16:01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沙加1110[/i] 于 2006-8-12 14:44 发表
孤狼,你前言部分的附录等资料非常详尽有用,俺冒昧转发到逍遥谷评书论坛了:P
[url]http://vip4.activeclub.net/script/template/1/frame.asp?community_id=231[/url]
也欢迎到这里坐坐,中评前一段闹了一阵关闭 ... [/quote]
兄但转无妨,只是文陋诚恐大方之家见笑。
近日俺家中出了大事,俺已请了十数日年休,这个武评断续之间可能拖的更久了,俺一有空一定发,请见谅。
2006-8-12 17:05
慕容剑
评书我确实没有仔细收集过
以前下过一个电子书合集,里面有66回说唐,68回说唐,单版说唐前后传,粉妆楼(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罗贯中),说唐后传,三传……狼兄需要加我QQ或者留邮箱吧
2006-8-24 01:24
孤狼在途
[align=center][color=Red][size=3][b]天降雷神李元霸[/b][/size][/color][/align]
[size=2] [u][color=Blue] [b]《说唐》兵器谱第一名:[/b][/color][/u]李元霸双锤,如缸大一般,四百斤一个,其重八百斤。[/size]
[color=Blue][size=3][b]锤:[/b][/size] [/color][size=2]是一种类球状带握柄的古兵器。有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分类,锤头又有圆柱、棱面、卧瓜、骨朵、蒺藜、蒜头等多种造型。长柄锤多单用;短柄锤多沉重且双使,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size]
[align=center][img]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525/204273/b_CB01014F94036C715BB8D76F4CBE12A5.jpg[/img][/align]
------------------------------------------------------------
[color=Blue][size=3][b][align=center]上半部[/align][/b][/size][/color]
[size=2]《说唐》中的李元霸的形象,怎么看都象个雷公(雷神)。且看:年方十二岁,生得嘴尖缩腮,一头黄毛束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雷公电母风伯雨师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那么雷公是个什么形象呢?《三教授神大全》里说:雷为“鸡形”,孝子烹鸡奉母,为雷所殛,遂化为雷神,“妖其头,喙其嘴,翼其两肩,左尖右槌,足踏五鼓而升”。《说唐》里说李元霸是“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而雷公正是鸟首人身的样貌,换言之李元霸象极了雷公!
[align=center][img]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525/204277/b_1C543E85CB725E3BA510E2CB849D0CDF.jpg[/img][/align]
举凡生具异貌之人都不平凡,《说唐》中的李元霸虽生如夏花,却灿若流星!提起西府赵王,多少叱咤风云的好汉英雄莫不俯首称臣!李元霸是当之无愧的《说唐》武力第一人![/size]
[size=2] [b]①力举千斤。[/b]
请看《说唐》里的描述:【[color=Blue]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使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锤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 [/color]】----古典英雄传奇小说中常用九牛二虎形容力大,李元霸更甚,四象不过,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羽是公认的英雄猛将,不是有霸王举鼎的说法吗?李元霸是胜过汉时项羽!不独有餐斗米,肉十斤的惊人食量,更还有双铁锤,八百斤的惊人力气!有了这些夸张的描写,《说唐》犹觉不够,又安排了一场第一与第二之间的“拔河赛”和“举重赛”:【[color=Blue]那成都这把无名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住,赶上来,一把扯住元霸的手,叫声道:“来罢!”却好似蜻蜓摇石柱,一动也不动。那成都又用尽平生之力一扯,只挣得浑身上下骨头夹夹的响,莫想动得他分毫。[/color]】----一个能使得动四百斤兵器的无敌将双手居然扯不动李元霸的只臂!【[color=Blue]那个金狮子约有三千斤重,……宇文成都……一手托着腰,一手抵住狮子脚,拉过身边,将身一低,即把狮子举起来,一步步走入午门,来到殿上放下,……李元霸……将左手把左边的狮子提过来,右手把右边的狮子扯过去,拿住脚,一齐举起,……当下李元霸举上殿,周回走了十多转,立在正中,把两手举上举下举了十多遍[/color]】----宇文成都亦能力举千斤,但只能做到双手举单狮,李元霸却是单臂举双狮!用书中的话是“真正是天神了”!
[align=center][img]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525/204273/b_D0C8711272E430B14FB01F70EA488B85.jpg[/img][/align]
武谚有云:一力降十会。力气是考量古典小说中武将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当一个人力气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时,衡量武力的其他因素似乎都可忽略了,就象《说唐》里的李元霸一样,当然在《说唐》里李元霸也并不是只有一身笨力气,他也有一身好武艺,这在下文再说。只是以《说唐》为重要参考底本并敷衍成文的评书《兴唐传》中却将刚猛力气作为了武力排序的唯一依据,俺认为并不合理。李元霸的力气在《说唐》里无人能敌,但是在同样以《说唐》为重要参考底本并敷衍成文单田芳的评书《瓦岗英雄》中却有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就是那个爱拧人脑袋的傻英雄罗士信,看这两人干仗得把耳朵堵上----【[color=Blue]他俩打仗是铁匠干活“真打实凿” [/color]】 ,题外话就不多说了。[/size]
[size=2] [b]②大劈活人。[/b]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一个屠户写的对联,《说唐》里的李元霸给人的感觉就有点象个屠夫,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两山战役”了。四明山:李元霸匹马双锤【[color=Blue]在二百三十万人马中,左冲右突,如扫灰尘……打死各路反王大将五十余员,军士不计其数……可怜十八家反王的兵马,遭此一劫,被李元霸的双锤,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color]】紫金山:【[color=Blue]可怜一百八十万人马,许多将士,遭此一劫,犹如打苍蝇一般,只打得尸山血海。……止剩得六十五万,还有中伤将士不算在内。[/color]】------敢情十八路反王的兵马都是苍蝇啊,李元霸手里使的也不是两柄大锤,而是两只巨号的苍蝇拍!极度的夸张几近变形的描述只是为了突出李元霸之武力!相比较《三国》、《水浒》而言,《说唐》无论是在思想深度、谋篇布局还是语言文字方面的确是差了一大截,《三国》、《水浒》的武力描述也有夸张,但令人尚可接受,有真实感;《说唐》的这种夸张的文字说明了一点,它是一部来自民间瓦栏勾舍中说书人嘴里的话本小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听得过瘾,看着舒服,强刺激!
[align=center][img]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525/204273/b_1DEBA338169CE77DDF0EC95EC5C40A50.jpg[/img][/align]
如果说《瓦岗英雄》中傻小子罗士信的爱好是拧掉人脑袋的话(印象中被拧掉脑袋的有第二猛铁枪来护儿、花刀帅魏文通),那么《说唐》里的李元霸的嗜好是大劈活人。威风八面的宇文成都、精猛强健的伍天锡、养尊处优的徐元朗以同一种方式丧在李元霸的双手上。请看:【[color=Blue]宇文成都……吓得魂丧魄消……硬着头皮,催马举镏金镋来打元霸。镋未曾到,早被李元霸当的一锤,把成都的镋打在一边,扑身上前……提过马来,往空一抛,倒跌下来。元霸赶上接住,将两脚一撕,分为两片。[/color] 】【[color=Blue]伍天锡见了李元霸,大惊失色……只得把混金镋一架,震得双手流血。元霸又是一锤,天锡虎口震开……伸手照背一提,提过马来,往空中一抛,倒跌下马来。元霸赶上按住脚,双手一撕,分为两开。 [/color]】鲁州王子徐元朗的武力如何书中未提,不过此人胆色倒不错,敢与李元霸叫板,不多说。宇文成都、伍天锡《说唐》中排名第二、第五的好汉,可怜仅仅是数个照面便死于非命,李元霸的武力强过他们太多了。《说唐》一书参照《三国》一书的痕迹很多,《三国》里的典韦提两活人迎敌,《说唐》里李元霸力劈活(牛)人,这得多大的劲道啊!
[b]③天下无敌。[/b]
《说唐》一书里李元霸独步天下的武力是非常明显的,请看:天下第二人宇文成都曾与李元霸有过三番四次的交手,都是数合间落败,最后竟然一合间被生擒撕为两半;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在李元霸锤下走了三招,败逃;第四、五、六条好汉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能上演“三英战吕布”大战宇文成都数百合,却在一合间被李元霸击溃;伍天锡能与力托千斤闸的雄阔海而斗半月不分胜负,却在一合间死在李元霸手上;第七条好汉罗成可以在《说唐》下半部中当者披靡,也是只有一合被李元霸将枪打作两段,震开虎口;第十六条好汉秦琼被李元霸一合间打得枪飞数十步如弯弓;还有一个使大锤的梁师泰同样是一合间“锤打落了,虎口震开”。这样,《说唐》的十八名好汉,有排名的、无排名的对李元霸而言都是不费吹灰之力而胜之。俺觉得这里有个很大的原因是李元霸的力气大得不可思议,败在他手下的那些人的力气与他差的太远了,所以基本上是只用数合就可搞定了,但是是否可以说《说唐》里的李元霸就只有一身笨力气呢?仔细看《说唐》的话也不是这样,书中有这样一段话【[color=Blue]大隋朝原有几家兵器,是天下闻名的,如李家锤,宇文家的铛,罗家枪,秦家的锏,多是家传的,其中奥妙无穷,并没有外人晓得。 [/color]】这个李家锤应当指的是李元霸一家吧,以锤闻名,以使锤的功夫闻名,李元霸应该是有一身锤上的功夫,只是他的对手们力气太弱,他的武艺没有机会施展;伍云召家将伍保力气也不小,使的那对大铁锤在《说唐》里是排得上号的240斤,因为本身无武艺,在与宇文成都对阵时,被自己的铁锤反震碎头而死,如果李元霸如伍保一样无本身无武艺的话,恐怕他那对大锤也可能会瞄向自己的脑袋;四明山秦叔宝曾与李元霸前后断断续续战了四十个回合,书中交待的很明白【[color=Blue]这是李元霸卖与他的名望[/color]】。如果李元霸本身武艺不精,光靠笨力气,只怕早丧在秦琼的枪下了,因为书中交待的也很明白【[color=Blue]待我刺死他便了[/color]】。因此说李元霸只有一身苯力气的可以休矣,反之俺认为李元霸是个有着一身好武艺、神力惊人的第一条好汉,至少在《说唐》中是如此。
[align=center][img]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525/204273/b_A5746CE267365C0366934DA26557D378.jpg[/img][/align]
[size=2]但是说句题外话,李元霸这个天下第一的名号在《瓦岗英雄》、《兴唐传》等评书中却遭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瓦岗英雄》中李元霸在两三合内也还搞不定宇文成都、裴元庆二人,取胜也是在数十合之后了,这一点似乎处理的比《说唐》合理同时精彩一点;上文提到《瓦岗英雄》里还有个傻英雄罗士信,此人也可与李元霸一较胜负,力气上两人半斤八两,交手一百多个回合难分胜负,演出了一场非常精彩的一猛会一杰;还有一个姜松姜永年更神奇,李元霸用大锤锁住了罗士信的大枪,用上了必杀技“锁骨分筋绝命锤”,被姜松一枪下去砸开了大锤和铁枪,此人的武力也是深不可测呀。《兴唐传》里李元霸的武力处理的更令人匪疑所思:与李元霸激斗三天三夜的傻小子罗士信就不多说了;令人称奇的是天下第七的罗成居然可以连用绝招“梅花七蕊”两次刺伤了李元霸,可怜的元霸喊着“姥姥” 就败下阵去了(见《兴唐传》98回:李将军不识梅花枪,罗元帅暗毁铜旗阵);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开隋九老之一,大隋87岁的老将鱼俱罗竟然可以用一种类似拖刀计回马刀的招术摘掉了天下第一李元霸的脑袋!(见《兴唐传》112回:战潼关两将军丧命,破长安唐天子开国)!
虽然《兴唐传》里也交代过,是按勇猛和膂力来排名的,但是让第七反胜第一,让八九十岁的老朽杀了龙精虎猛的年轻人,这委实让人难以接受。况且李元霸的锤法按《兴唐传》里的说法,是经过名师指点的,他的武艺当真不如罗成、鱼俱罗吗?所以在下的这套武评不会以《兴唐传》这类评书为依据,评书里太多讲书人为吸引观众个人的发挥了,关于这一点在以后的行文中还会陆续谈到。
[color=Blue][size=3][b][align=center]下半部[/align][/b][/size][/color]
抛开状如雷神下凡、一身骇人的武力不谈,《说唐》里李元霸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并无太多可圈点之处,比起鲁莽却又滑稽的程咬金、忠义勇猛的秦叔宝自是不如,就算与书中非主要人物----年轻气盛的罗成、义薄云天的单雄信相较,也还是不如。李元霸在《说唐》里多半用大锤说话,武力自是天下第一了,只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就未免显得苍白和单薄了。倒是《兴唐传》、《瓦岗英雄》这类评书中李元霸的形象要丰满一些,总算开始口齿不清的说话了,却又被塑造成缺心眼的呆傻之辈。从渊源上来看,《说唐》这部小说的取材的一部分可能来自褚人获的《隋唐演义》,但问题是《隋唐演义》中却并无李元霸这个形象及其事迹;《说唐》是典型的民间文学,且有比较大的把握说她是《兴唐传》、《瓦岗英雄》、《大隋唐》等后世评书的原始底本,能否认为李元霸这个人物形象始创于《说唐》呢?那么这个人物又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这里粗线条的发挥一点浅见:
[b]①历史上唐高祖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b],据《新唐书卷之九十二•列传第四》(宋•欧阳修、宋祁)云:【[color=Blue]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 [/color]】这里李玄霸何以演变成后来的李元霸又有两种说法,一说“玄”、“元”两字通假互用;一说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改玄霸为元霸。看来说李元霸是完全凭空的虚构是不准确的,他至少在历史上还有个原型,有个影儿,不过这“玄”、“元”二人最大的共同点恐怕只是少年早夭了。其实说起历史原型,倒是李世民的叔伯兄弟李道玄更符合《说唐》里李元霸的气质和事迹,据《新唐书》李道玄十五岁上阵打仗,极勇猛:【[color=Blue]贯贼阵出其背,复引还,贼皆靡,所发命中。[/color] 】【[color=Blue]每赴敌,飞矢著身如猬,气益厉。[/color] 】只是可惜在一次与刘黑闼的作战中兵败战死,年仅十九岁。也许《说唐》的作者们正是参考了这个少年早逝的卫怀王李玄霸和十五岁行伍、极勇猛的李道玄,并将两者合一,才创作出了李元霸这个形象。
[b]②从李玄霸和李道玄身上,[/b]俺们只是找到了李元霸存在的历史影子,为让这个人物在小说里活起来,还得补充一些其他的必要材料。常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而明清两朝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则是小说,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说岳》等这些经典的小说是《说唐》这部表现英雄传奇故事的早期评书底本得以成书的重要养份,这里不展开谈,只说李元霸。“李元霸象极了雷公”!这是前文所谈到过的(书中第34回“袁天罡驱神造殿,李元霸力赛成都”中亦有[color=Blue]“竟如雷公一般”[/color]之语),其实在《封神演义》里还有两个人比李元霸更象雷公。其一是雷震子,你且看他:【[color=Blue]原来两边长出翅来,不打紧,连脸都变了:鼻子高了,面如青靛,发似硃砂,眼睛暴湛,牙齿横生,出于唇外;身躯长有二丈。[/color]】其二是辛环,你且看他:【[color=Blue]二翅空中响,头戴虎头冠,面如红枣色,顶上宝光寒,锤钻安天下,獠牙嘴上安,一怒无庶挡,飞来势若鸾。[/color]】如非雷、辛二人都有一双肉翅,则三人在外貌上有三兄弟的嫌疑了,只是《说唐》不可能让李元霸生出双翅,否则就成神魔小说了;雷震子由雷光霹雳而生,李元霸却因电闪雷鸣而死;辛环生前持着雷公作业的锤钻工具,封神后却又成为二十四位雷部正神之一。这三人与雷公俱有密切的关系,这生死之间是否也是简单的巧合呢?根据考证《封神演义》约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而《说唐》约成书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作为一本民间文学、作为一本话本小说,《说唐》的作者之一 ----说唱艺人们为了塑造人物、吸引听众,极有可能借鉴了《封神演义》中雷震子和辛环的外形,安在了李元霸的身上。[/size]
[align=center][img]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525/204273/b_58759A53D52F51C2B04B9BD1AC3870F6.jpg[/img][/align]
[size=2] [b]③《说唐》中说李元霸是大鹏金翅鸟降世,[/b]大鹏金翅鸟梵语名迦楼罗,是一种以龙为食的大鸟,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终时毒发自焚。李元霸的相貌似乎继承了大鹏金翅鸟一些基因,除此之外,其扔锤自杀的举动也与大鹏命终毒发自焚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意思的是《说岳全传》中的大帅岳飞居然也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不过岳飞相貌堂堂、凛凛一躯,自非李元霸的雷公鸟貌可比,只是从岳飞是金兀术(赤须龙转世)克星的描述还可照应出一点前因后果。《说岳全传》约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其艺术成就超过了元、明、清三代中有关岳飞的故事,“是最完备的一部精忠传”(郑振铎语),广为流传,对后世的评书、弹词、戏曲、小说等有较大的影响。《说岳全传》中对兵器锤的描述可说下足了功夫,“八大锤”诚可谓脍炙人口。其实锤并不是冷兵器时代,特别是古代战场上的主流兵器,锤份量沉重挥舞不便,主流兵器那还得可刺可砍可以及远的长杆刀枪。但是活跃在评书、小说中的锤也并非师出无名:《史记•魏公子列传》窃符救赵里的朱亥袖四十斤重铁锤,一锤击杀晋鄙;《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color=Blue]留侯张良者,……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color]】;《新五代史•唐臣传第十三》后唐大将周德威曾设计挥铁槌击伤后梁猛将“陈夜叉”,遂生擒之;岳珂《金佗粹编•卷九诸子遗事》【[color=Blue]岳云,年十二,从张宪战,宪得其力,大捷……京西之役,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攻下邓州,又攻破随州[/color]】。有了这些历史的参照,再加上《说岳全传》中对岳云、金弹子、何元庆等使锤将领的精彩描述,也许这正是《说唐》里李元霸手中那两柄 “如缸大一般”铁锤的来历,不过份量已从当初岳云手中的重八十斤变成了李元霸手中的八百斤。此外,《封神演义》中使双锤的将领黄天化的师父名号清虚道德真君,其修炼的洞天福地为青峰山“紫阳”洞,而《说唐》里李元霸的师父为紫阳真人,这里面是否又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或者说是否存在一种影响、继承的关系呢?[/size]
[size=2]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而中国的语言又是何其丰富啊,光一个“死”字就繁衍了无数种说法,例如天子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僧道之死可称羽化涅盘,英烈之死那就得叫牺牲就义。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诚如是也!《说唐》中十八条好汉多不得以寿终正寝,或陨于战事,或丧于刀兵,就是英雄如李元霸依然也难免一死,只是比起几位“阵前亡”的好汉来说,李元霸的死颇有点神秘色彩。
请看:【[color=Blue]只见风云四起,细雨霏霏,少顷虹电闪烁,霹雳交加。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落落的响,犹如打下来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响也!"说罢,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掉将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翻身跌下马来。 [/color]】68回本的《说唐》充斥了一些怪力神乱的东西(经陈汝衡先生修订后的66回本结构是紧凑了一些,文字是工整了一些,只是少了一些原生态和原汁儿原味儿的东西),且弥漫着浓厚的宿命论。何以“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落落的响”呢?原来【[color=Blue]那元霸的师父紫阳真人叮嘱他,若遇见使镏金镋的,不可伤他性命[/color]】李元霸似乎没有记住师父的训戒,使镏金镋的宇文成都最终被他撕为两半儿,于是老天发威了,电闪雷鸣中李元霸以一个近乎自杀的举动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个结局看似荒诞,其实细细推详,也还有两分味道:《说唐》中的李元霸背负着天下第一的名头,如霸王盖世无敌于天下,岂能轻易横死于寻常刀兵之下?状如雷公、身为大鹏金翅鸟降世,又怎可善终老死于床牖之间?“天地君亲师”这是古人的道德纲常,但是在李元霸的眼里可以锤击“这般可恶”的天,可以直斥【[color=Blue]那个狗皇帝到来,待我一锤,就撒开了。爹爹你做皇帝就是了[/color]】(第三十四回),可以不遵师训杀了镏金镋的主人,如此看来,这遭“天谴”的结局,虽迹近神话,却当真符合《说唐》里李元霸那叛逆不稽却又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了。
顺便一提,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评书《兴唐传》、《隋唐演义》里李元霸的死却又是另外一种情形:如上文所述《兴唐传》中李元霸死于宇文成都的师父----大隋87岁的老将“神刀大帅”鱼俱罗拖刀计回马刀下,用这个结局如何去应证李元霸背负的天下第一的名头呢?作为评书,出奇不意,鱼、李大战,热闹非凡,的确是可以紧紧抓住听众,只是与《说唐》的处理比起来,难免显得落了俗套。单田芳老师的《隋唐演义》倒是继承了《说唐》里锤击老天,死于自己的锤下的桥段,却又云李元霸从小就怕打雷,听到雷声,便要吓得躲在桌下等等,俺以为这实属画蛇添足,还是《说唐》里来得干净利落![/size]
[align=center][b][size=3][color=Blue]谨以此篇献给一直关注本文的沙加1110兄弟!
(完)[/color][/size][/b][/align]
[b][color=Blue]后续:力拔千钧无敌将,第六页![/color][/size][/b]
[[i]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8-7-29 17:24 编辑 [/i]]
页:
[1]
2
3
4
5
6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