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客观公允,《说唐》武力大排名!


2007-2-9 11:14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沙加1110[/i] 于 2007-2-7 21:30 发表
苏州评话相对北方评书,似乎对《说唐》挖掘的更充分一些。单看那个老小野三个十三条好汉里,就有好几个都是《说唐》里实力不俗,而评书里根本没有什么表现甚至没有出场的武将。 [/quote]
俺以为各有千秋,各擅胜场,也各有不足;北方评书大气,但有时失之于粗,苏州评话细腻,但有些地方枝叶过多。就人物的丰满和情节的曲折两者都胜过了《说唐》,《说唐》的贡献在于为后世的评书提供了敷衍的依据,无论南派、北派。

2007-2-9 18:37 DHEROW
伍云昭死的真是冤,在说唐是银枪还是矛

2007-2-9 21:47 陶心
看到了狼兄从麻叔谋来论证雄阔海与伍云召的差别,觉得兄之“孤证”之虑不必有,兄真缜密也。伍麻之战、雄麻之战都是完神气足的严格单挑,不仅有回合数上的差别,而且伍麻之战更表现出了麻叔谋在此战的绝对劣势下仍能喊一声“好家伙”、虚晃一枪逃走,而雄麻之战中麻叔谋更孬的是,抢先攻击的是他,而雄阔海就好像玩儿似的,如果是雄阔海先出手或者两人一起出手的话,怕还要一合斩。唯一对伍云召微弱的有利的地方在于,可能两人各自面对麻叔谋时的暴怒程度是雄阔海略微高一点儿吧,也是没多少影响力。
呵呵,等待狼兄抽拨比较二伍间的文字~~

2007-2-9 22:16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2-9 21:47 发表
看到了狼兄从麻叔谋来论证雄阔海与伍云召的差别,觉得兄之“孤证”之虑不必有,兄真缜密也。伍麻之战、雄麻之战都是完神气足的严格单挑,不仅有回合数上的差别,而且伍麻之战更表现出了麻叔谋在此战的绝对劣势下 ... [/quote]
俺以为可能云召的暴怒程度还要更大一些,毕竟他身上背负着全家老少二、三百人的血仇,《说唐》的文字里似乎可以体现出来。有点象杀红了眼的马超哈。

陶心兄,俺已将连丽如的《大隋唐》390回MP3地址列了出来(免费、免注册),得闲可以去听听。

[[i]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7-2-9 22:18 编辑 [/i]]

2007-2-10 10:07 DHEROW
隋唐的人都很恐怖,李元霸活活撕人,雄阔海也是,罗士信把人头拧下来

2007-2-10 10:17 秀吉
李元霸死得也很冤

2007-2-10 14:09 陶心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7-2-9 22:16 发表

俺以为可能云召的暴怒程度还要更大一些,毕竟他身上背负着全家老少二、三百人的血仇,《说唐》的文字里似乎可以体现出来。有点象杀红了眼的马超哈。

陶心兄,俺已将连丽如的《大隋唐》390回MP3地址列了出来 ... [/quote]

:handshake::handshake:收到、收到!

关于伍麻、雄麻二战的暴怒问题,蒙兄指点了。或许还可以这么讲,伍云召当时是连续性、本位性的悲愤;而雄阔海则是爆发性、外因性的义愤。前者适合技术上的连续性高亢发挥,而后者适合力量上的爆发。
由此可以不那么直接地感觉到,麻叔谋这个配角,其武力特点似乎偏向技术性,力量性要次一些。

2007-2-10 17:39 绝世天骄
期待已久的更新~依旧很精彩

2007-2-10 21:35 DHEROW
我还是比较期待伍云昭的解说

2007-2-10 22:06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2-10 14:09 发表


:handshake::handshake:收到、收到!

关于伍麻、雄麻二战的暴怒问题,蒙兄指点了。或许还可以这么讲,伍云召当时是连续性、本位性的悲愤;而雄阔海则是爆发性、外因性的义愤。前者适合技术上的连续性高亢 ... [/quote]
所见相同啊!

2007-2-10 23:11 沙加1110
[quote]原帖由 [i]DHEROW[/i] 于 2007-2-10 10:07 发表
隋唐的人都很恐怖,李元霸活活撕人,雄阔海也是,罗士信把人头拧下来 [/quote]
谁告诉你“罗士信把人头拧下来”了……翻翻《说唐》,你给我找个罗士信来看看!
纯粹口胡

2007-2-12 09:55 puyo
我看的也是说唐,那个曹延平是不是就是某些地方出现的"定彦平"?也差太远了吧?

2007-2-12 17:11 DHEROW
雄阔海虽然只是一个虚构人物,但其勇猛的形象会真实出现,不止雄阔海,一些勇猛无敌的人大部分都是虚构

2007-2-12 21:17 沙加1110
评书里提到武科场夺状元的,几乎都少不了千斤闸的桥段。残唐黄巢,英烈常遇春,都托过闸。不过尽义而死的,唯雄阔海一人。这种对人物性格的升华比之其他单纯用托千斤闸突出人物勇武,似还要更胜一筹。

2007-2-12 21:25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沙加1110[/i] 于 2007-2-12 21:17 发表
评书里提到武科场夺状元的,几乎都少不了千斤闸的桥段。残唐黄巢,英烈常遇春,都托过闸。不过尽义而死的,唯雄阔海一人。这种对人物性格的升华比之其他单纯用托千斤闸突出人物勇武,似还要更胜一筹。 [/quote]


沙加兄,俺手边的《大明英烈传》评话(张鸿声演说,姜兴文整理)里托千斤闸的是胡大海。升华之说同意。

2007-2-12 22:02 无为楼主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7-2-12 21:25 发表



沙加兄,俺手边的《大明英烈传》评话(张鸿声演说,姜兴文整理)里托千斤闸的是胡大海。升华之说同意。 [/quote]
俺手里的《朱元璋演义》里托千斤闸的也是常遇春,武殿章进城找胡大海,他一个人在城门托着,托了半日坚持不住了,就用根铁枪(铁棍?记不清了)顶住,正好胡大海出来,看见门还顶着,就想俺都出来了,咋还把门顶着?顺手把铁枪扯开了,结果“轰隆”一下,武殿章被千斤闸关在城里了……

2007-2-12 22:08 无为楼主
隋唐相关评书小说中还有位举千斤闸的主,《五困瓦岗寨》中的史大奈(狂汗……),举得比雄阔海还轻松,真是……哎……:qDD+

2007-2-12 22:14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无为楼主[/i] 于 2007-2-12 22:02 发表

俺手里的《朱元璋演义》里托千斤闸的也是常遇春,武殿章进城找胡大海,他一个人在城门托着,托了半日坚持不住了,就用根铁枪(铁棍?记不清了)顶住,正好胡大海出来,看见门还顶着,就想俺都出来了,咋还把门 ... [/quote]


刘兰芳的《朱元璋演义》常见,而张鸿声的《大明英烈传》鲜见,典型的南派风格,轻松搞笑、细腻曲折,里面枪王、枪祖宗、刀王、刀祖宗一个不少,绝对不比《朱元璋演义》逊色。

2007-2-13 17:03 DHEROW
在刘秀传中的王霸,好像也举过千斤匣。

2007-2-13 20:11 无为楼主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7-2-12 22:14 发表



刘兰芳的《朱元璋演义》常见,而张鸿声的《大明英烈传》鲜见,典型的南派风格,轻松搞笑、细腻曲折,里面枪王、枪祖宗、刀王、刀祖宗一个不少,绝对不比《朱元璋演义》逊色。 [/quote]
狼兄贵人多忘事了,俺在水浒武力帖里说过,俺的《朱元璋演义》是段少舫版本的,个人认为比单老的《明英烈》要热闹、精彩得多。

咳,貌似严重跑题……汗水……

2007-2-13 20:24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无为楼主[/i] 于 2007-2-13 20:11 发表

狼兄贵人多忘事了,俺在水浒武力帖里说过,俺的《朱元璋演义》是段少舫版本的,个人认为比单老的《明英烈》要热闹、精彩得多。

咳,貌似严重跑题……汗水…… [/quote]
段少舫的《朱元璋演义》,俺的确没有看过,不知与刘女士的有何区别,网上可否下,俺尚在准备“明英烈武力大排名”相关内容,手头单之《明英烈》、刘之《朱元璋演义》、张之《大明英烈传》以及几本小说都已齐备,独缺段少舫,希望能够指点一下哪里能下载到。

2007-2-13 21:44 无为楼主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7-2-13 20:24 发表

段少舫的《朱元璋演义》,俺的确没有看过,不知与刘女士的有何区别,网上可否下,俺尚在准备“明英烈武力大排名”相关内容,手头单之《明英烈》、刘之《朱元璋演义》、张之《大明英烈传》以及几本小说都已齐备 ... [/quote]
这个……我在网上也没见到过,只是当年运气好,在旧书摊上买到一套,上下两本,全新的(哈哈,运气啊)。

2007-2-13 22:22 乌鹊南飞3
:loveliness:老大可不可以顺便讲解一下斧法~?以前你都要讲的。

2007-2-13 22:46 沙加1110
段的《朱元璋演义》文本即刘的《朱元璋演义》音频也,是一回事。刘兰芳就是按照段少舫整理的本子播讲的。
老单的书真是不能看本子,路子太糙,只有听他本人讲,才能体味到那种独特的韵味。刘兰芳的《朱元璋演义》俺就听过一段,就是常遇春梦杀宁伯焉,感觉说明英烈,确实还是人家老单的家传更好听一点。
当然,论文本,段的《朱元璋演义》肯定是强过单的《明英烈》的了。老单的文本占了个“全乎”二字,《明英烈》、《大明英烈》、《燕王扫北》、《燕王剑侠》、《永乐剑侠》,洋洋洒洒五部书,全须全尾。
据说最好的还是北京传本《明英烈》,但目前只有《战滁州》一段传世,还因为稀少无缘一见,好遗憾
似乎严重跑题了哈:qDD+

2007-2-13 23:00 沙加1110
啊,帖子发重了……那就罗嗦点别的。段少舫的《朱元璋演义》的文本在网上是有的。当年是中评制作的,还收有插图。现在不常见了么……

[[i] 本帖最后由 沙加1110 于 2007-2-13 23:07 编辑 [/i]]

2007-2-14 16:27 醉卧红尘
单雄信刺臂无血这个有点玄~~~~

2007-2-17 13:33 乌鹊南飞3
:qDD+现在终于知道老大为啥经常预告了——老大的饭丝已经急到击鼓催稿了——原来南飞的境界还很低:ph34r: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老大还是慎重考虑一下连载的必要性吧,多发点散篇也行嘛。

另外。老大可不可以给南飞说明一下这四招是啥招法:拦、圈、拿、扑:loveliness:南飞完全没练过武术……(其他网友好心也好啊~)

最后,给老大拜早年~!恭祝老大金猪高产~!

[[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2-17 13:34 编辑 [/i]]

2007-2-17 20:34 tlwhqh
云召我喜欢 可惜不是主要人物

2007-2-27 00:30 孤狼在途
更新:一雄二伍三豪杰之“血海深仇伍云召”
2月27日!第8页!

[[i]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7-2-27 10:51 编辑 [/i]]

2007-2-27 14:39 slkayak
请继续,直接给出排名结论。

2007-3-1 06:26 richard
⑴第13回:此处“秦王柴齐李”指的是:秦琼、王伯当、柴绍、齐国远、李如珪五人合战宇文成都,秦琼右手的虎口震开,另四人几乎跌倒。

宇文成都有这么猛吗??? 不太相信

2007-3-1 07:33 裴元庆
:doubt:说唐里好像李元霸是紫阳真人的徒弟。

2007-3-2 13:23 定点清除
杨家将里的杨二郎似乎也举过千斤闸(评书刘兰芳版)

2007-3-2 17:23 绝世天骄
更新了伍云召,总结从历史中著名的灭门惨案,当真是残酷无比

2007-4-12 23:41 孤狼在途
[b][color=Blue][size=3]更新:一雄二伍三豪杰之“血海深仇伍云召”之勇若赵子龙。
4月12日!第8页![/size][/color][/b]

2007-4-13 18:04 saddy2000
回复 #63 河北颜良 的帖子

说唐十三条好汉: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李渊之四子,被炀帝封为赵王
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宇文化及长子,隋天保将军
第三条好汉:裴元庆,裴仁基三子,瓦岗寨天保将军
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绿林人物,伍云召的结义兄弟
第五条好汉:伍云召,隋时官封侯爵,后自称忠孝王
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绿林人物,伍云绍的结义兄弟
第七条好汉:罗  成,罗艺之子,降唐后封为越国公
第八条好汉:杨  林,杨忠胞弟,靠山王。
第九条好汉:魏文通,隋潼关总兵
第十条好汉:尚师徒,隋临潼关总兵
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隋红泥关总兵
第十六条好汉:秦琼,字叔宝,降唐后封为护国并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帅
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绿林人物,王世充处为驸马
★缺失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条好汉
不太对 那叫四绝四猛十三杰
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李渊之四子,被炀帝封为赵王
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宇文化及长子,隋天保将军
第三条好汉:裴元庆,裴仁基三子,瓦岗寨天保将军
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绿林人物,伍云召的结义兄弟
第五条好汉:伍云召,隋时官封侯爵,后自称忠孝王
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绿林人物,伍云绍的结义兄弟
第七条好汉:罗  成,罗艺之子,降唐后封为越国公
第八条好汉:杨  林,杨忠胞弟,靠山王。
第九条好汉:魏文通,隋潼关总兵
第十条好汉:尚师徒,隋临潼关总兵
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隋红泥关总兵
第十二条好汉:梁世泰
第十三条好汉:秦琼,字叔宝
第十三条好汉:尉迟敬德   
两个门神并列的

2007-4-13 18:08 saddy2000
推荐

三十年前的兴唐传连环画把隋唐好汉阐述的十分清楚,大家看看。

2007-4-19 10:00 笑里飞刀
久仰轩辕春秋,昨日注册今日登陆拜读,叹为观止,拍案惊奇。

2007-4-21 19:35 puyo
[quote]原帖由 [i]richard[/i] 于 2007-3-1 06:26 发表
⑴第13回:此处“秦王柴齐李”指的是:秦琼、王伯当、柴绍、齐国远、李如珪五人合战宇文成都,秦琼右手的虎口震开,另四人几乎跌倒。

宇文成都有这么猛吗??? 不太相信 [/quote]

小都在当时可是第一好汉,就算后来也是一个人顶住第4、5、6条好汉三人联手,而次时除了老秦算得上号(说唐里,名次差一,也是差很远,罗成挑杨林时就是这样),而王伯当很少拿兵器上前去打,虽说是玩命的家伙,可以毕竟平时练弓多过武吧,郡马爷顶多就和老秦差不多(后文郡马爷跟黑黑打了几十个回合才给干掉的,也很厉害了),剩下那两个跑龙套的就免了

2007-6-29 02:16 裴元庆
[url]http://221.2.227.62/bbs/roujuthread.php?tid=22004&extra=page%3D1[/url]
问一下孤狼,上面连接里发主题的是你么?

2007-6-29 08:51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裴元庆[/i] 于 2007-6-29 02:16 发表
[url]http://221.2.227.62/bbs/roujuthread.php?tid=22004&extra=page%3D1[/url]
问一下孤狼,上面连接里发主题的是你么? [/quote]
不是俺,不知这个大力神 对应着轩辕的哪一位?只是他这样长篇大论的抄袭,怎么柔居也不管?俺在柔居的ID依然是孤狼在途(很久很久没有去了)。

2007-10-10 12:59 高葡萄
好啊,谢谢!!!

2007-10-10 17:37 火凤凰
两百多斤的大枪怎么舞得动,如何让它“若舞梨花,如飘瑞雪”,罗成他们还真辛苦。只能像傻英雄罗士信一样,把枪当棍来砸人。

2008-7-18 02:23 emony007
我有最原始版的说唐全传

“《说唐》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 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莲居士序。我偏偏有这本书,这还是上辈传下来的!
我想说几件事:
1、李元霸之死无论是66回精简版还是68回说唐合传修改版都漏了几句话;
A、在南阳关,见最后一句话
【那宇文成都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镏金鎲,重三百二十斤,隋朝算第二条好汉,按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本有三载龙命在身。】
B、杀武天锡;最后一句,好象暗示武是闻太师部将下凡
【伍天锡奉靠山王杨林之命,在天昌关做主考试,门生不曾收得一个,死于李元霸之手,只得应元府归位。】
C、李元霸之死,漏了一段话,文中明显指出雷声普化天尊(闻仲/宇文成都)复仇
【且说那赵王李元霸回到潼关,驸马柴绍前来接应,二人相见,同路而行。不知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归位,奉命率雷部众神拿元霸逆天之罪。只见风云四起,细雨霏霏,少顷虹电闪烁,霹雳交加。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落落的响,犹如打下来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响也!”说罢,把锤往空中一撩,只见天尊手一指,元霸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掉将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翻身跌下马来。柴绍吃了一惊,连忙来扶,只见一阵怪风,卷得飞沙走石,尘土冲天,霹雳之声,火光乱滚。柴绍与兵将避入人家檐下。少停,风住雨止,出来一看,只见元霸的金盔金甲多在地上,那两锤与马影不见,不知去向了。】
2、武保是一个锤重240斤不是一对锤(只有一个),这更加显示他的蛮力;反承托宇文成都高超的武艺

2008-7-18 02:34 emony007
罗成240斤的枪是要和薛仁贵对称上!

因为罗成和薛仁贵都是白虎星君下凡,罗成死时薛仁贵15岁(此前不会说话,因为白虎星魂只能在一个人身上),那一天白虎星才从刚去世的罗成身上转到薛仁贵身上;为对应薛仁贵240斤重的方天画戟,所以罗成的枪也只好240斤了!

2008-7-19 21:01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08-7-18 02:23 发表
“《说唐》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 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莲居士序。我偏偏有这本书,这还是上辈传下来的!
我想说几件事:
1、李元霸之死无论是66回精简版还是68回说唐合传修改版 ... [/quote]

[size=3]非常羡慕你所拥有的这本书,当是善本无疑,可否将书影传上来让俺开开眼?谢谢![/size]

2008-7-19 21:08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08-7-18 02:34 发表
因为罗成和薛仁贵都是白虎星君下凡,罗成死时薛仁贵15岁(此前不会说话,因为白虎星魂只能在一个人身上),那一天白虎星才从刚去世的罗成身上转到薛仁贵身上;为对应薛仁贵240斤重的方天画戟,所以罗成的枪也只 ... [/quote]
[size=3]如果《说唐全传》(说唐、二传、三传)是同一个作者的话,这么说,显得前后有照应,只是二传、三传同说唐并非是同一个作者,那么这种解释只可姑妄听之了。当然也不失为一种说法。[/size]

2008-7-19 23:06 emony007
非常羡慕你所拥有的这本书,当是善本无疑,可否将书影传上来让俺开开眼?谢谢!
—————————————————————————————————————————————

孤狼兄,非常不好意思,书在老家!前年我留学回国回老家休息了3个月,因为这本老书我已经看了很多遍,当时为了好玩只是对照《说唐演义全传》(说唐合传版本)和原本对照着看,先复制说唐合传版本再将把其中不同之处输入我的文档中,说起来一共只有6处(也许我还漏了也不一定)不同,包括我提及的三处以及:
1、宇文成都在南阳关提及故事中举鼎重量是5048斤而不是548斤(这和精简版一样);
2、‘三鞭换两锏’中秦琼锏的重量是130斤而不是180斤(合传中);
3、同样故事中提及秦琼乃‘左天蓬大将’下凡而不是‘左天蓬大帅’下凡(合传中)
不知为什么精简版有时反而对上了善本,难道陈汝衡修订的是善本?

孤狼兄,需不需要我把这个文档传给你,留个联系方式吧!

2008-7-19 23:18 emony007
[size=5]对不起,我还忘了,还有一处,就是一共有七处不同:
【第四十五回 辞雄信二杰归唐 白虎星封并肩王】
【程咬金把斧一举,当的一斧盖下来,尉迟恭把长矛架住了。当的又是一斧,尉迟恭又架住,[color=red]甚是沉重[/color]。一连挡了三斧,到第四斧,便没劲了。】[/size]
[size=5]对比合传版多了四个字:“甚是沉重”!我为什么注意到这四个字,因为我开始先看小人书再看善本,在我印象中程咬金头一次打尉迟恭开始占了点便宜,但后来怎么样找不到了,好在回去一翻,原来少了4个字![/size]

2008-7-19 23:34 逍遥轩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08-7-18 02:23 发表
“《说唐》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 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莲居士序。我偏偏有这本书,这还是上辈传下来的!
我想说几件事:
............
2、武保是一个锤重240斤不是一对锤(只有一个),这更加显示他的蛮力;反承托宇文成都高超的武艺 [/quote]

本人手中的68回本确实没有兄台所说的那几句话,但书里的伍保手中的的确是240斤一柄大铁锤。我记得连环画画的是双锤,可能66回本是写做一对锤了。
另外你的原本中Wu天锡,Wu保等人到底是“武”还是“伍”?

2008-7-19 23:40 逍遥轩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8-7-19 21:01 发表


非常羡慕你所拥有的这本书,当是善本无疑,可否将书影传上来让俺开开眼?谢谢! [/quote]

楼主,由于最近本人在玩曹操传mod,瓦岗异闻录(估计很多同好也是),所以又对阁下此贴重燃兴趣
翻出来又看了遍,可是大概有一年未更新了,伍云召的还没写完
不知孤狼近来是否有想法把此坑填完?

2008-7-19 23:43 逍遥轩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08-7-19 23:18 发表
对不起,我还忘了,还有一处,就是一共有七处不同:
【第四十五回 辞雄信二杰归唐 白虎星封并肩王】
【程咬金把斧一举,当的一斧盖下来,尉迟恭把长矛架住了。当的又是一斧,尉迟恭又架住,甚是沉重。一连挡 ... [/quote]
我印象当中的小人书(连环画)中这段有尉迟恭“汗流浃背”之类的词~~

2008-7-19 23:57 逍遥轩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08-7-18 02:23 发表
“《说唐》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 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莲居士序。我偏偏有这本书,这还是上辈传下来的!
我想说几件事:
1、李元霸之死无论是66回精简版还是68回说唐合传修改版 ...
A、在南阳关,见最后一句话
【那宇文成都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镏金鎲,重三百二十斤,隋朝算第二条好汉,按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本有三载龙命在身。】
B、杀武天锡;最后一句,好象暗示武是闻太师部将下凡
【伍天锡奉靠山王杨林之命,在天昌关做主考试,门生不曾收得一个,死于李元霸之手,只得应元府归位。】
C、李元霸之死,漏了一段话,文中明显指出雷声普化天尊(闻仲/宇文成都)复仇
【且说那赵王李元霸回到潼关,驸马柴绍前来接应,二人相见,同路而行。不知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归位,奉命率雷部众神拿元霸逆天之罪。
.................
[/quote]
说宇文成都“本有三载龙命在身”的意思是不是指宇文化及篡位后,他作为太子将来也可能做三年皇帝?
“不知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归位,奉命率雷部众神拿元霸逆天之罪。”这句话我印象中见过,但不是在我看过的各种《说唐》的行文里。也许是一些书评研究里摘录的。
看来紫阳真人的叮嘱是怕雷声普化天尊归后报复元霸。“不知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归位,奉命率雷部众神拿元霸逆天之罪。”此句虽有迷信色彩,但也很明确交代了紫阳真人当年嘱咐的意义,前后呼应。
其实全书上下迷信糟粕很多,下界归位之类词句更是泛滥,不知为何通行本里却删掉这么一句挺关键的句子?

2008-7-20 00:29 emony007
你的原本中Wu天锡,Wu保等人到底是“武”还是“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不起,是我打错了,是‘伍’字

2008-7-20 00:47 emony007
[size=4]说宇文成都“本有三载龙命在身”的意思是不是指宇文化及篡位后,他作为太子将来也可能做三年皇帝?
——————————————————————————————————————————
逍遥轩兄,应该是这样![/size]
[size=4]我是这么理解的,在我看到的所有古典小说中相关神话传说有龙命在身的仁兄一定会有百灵护体,君不见封神中上古大圣女娲娘娘尚且被商纣王两个太子殷郊、殷洪的气运所阻,何况其他!如果李元霸提前杀了有三年皇帝命的宇文成都,那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能逆天转运的的凡人!这对古典小说作者们的顺天的思想冲击太大了;再加上宇文化及在许多文人心中是叛逆贼子,把宇文成都说成‘龙命’,很多文人接受不了,估计这个原因上述部分文字就自然会被删除!所以就剩下今天这两种版本,但是他们只是删除了一小部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他非善本相关词句中看出相较善本失去的文字![/size]

2008-7-20 01:31 emony007
所有说唐参战的排名(无论人神)

[size=4]孤狼兄、逍遥轩兄:[/size]
[size=4]这是我个人将大多数说唐中参战的所有人神排名(到单雄信为止),哥几个先看看!至于原因分析,工作量太大了,请大伙先多多分析![/size]
[size=4]前20名[/size]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1、[/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闻仲、闻太师(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宇文成都的真身[/color][/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2、[/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李元霸[/color][/size][/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3、[/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林澹然(李靖的师父)[/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4、[/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弥天道人(千年猕猴精)[/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5、[/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李靖[/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6、[/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谢映登(成仙后)[/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7、[/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宇文成都[/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8、[/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裴元庆[/size][/font][/color][/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9、[/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雄阔海[/color][/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10、[/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伍云召[/color][/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11、[/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伍天锡[/color][/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12、[/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杨赛花(狐狸精)[/color][/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13、[/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曹延平[/color][/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14、[/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罗成[/color][/size][/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5、[/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鳌鱼(琉球国太子、日本国驸马)[/size][/font][/color][/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16、[/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杨林[/color][/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size=3]17、[/size]              [/color][/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罗艺[/color][/size][/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8、[/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贺若弼[/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9、[/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魏文通[/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20、[/size]              [size=3][color=black][font=宋体]新文礼[/font][/color][/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5][color=black][font=宋体][size=4]见原文:【[/size][font=宋体][size=10][size=4]再说红泥关总兵新文礼,身长丈二,坐下一匹金睛骆驼,使一条铁方槊,重二百斤。隋朝好汉数到魏文通死过了,要算他第九条好汉[/size]。[/size][/font][size=4]】看起来好象是作者笔误,新文礼不是11吗?怎么比第10尚师徒强?[/size][/font][/color][/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5][color=black][font=宋体][size=4]再看与裴元庆第二次交战:【[/size][font=宋体][size=10][size=4]当下元庆出营,抬头一看,见就是前日杀败的新文礼,举锤便打。新文礼挡了一锤,回身便走,拽开大步往南飞奔。裴元庆的马快,看看追近了,新文礼又挡了一锤,且战且走,引进了庆坠山,直抵窟中[/size]。[/size][/font][size=4]】在第一次大败后,还敢出场,能徒步挡住裴三少2锤(连第8的杨林也做不到),这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也说明新文礼学习能力很强,我认为他已经超过第10的尚师徒![/size][/font][/color][/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Times New Roman][size=3] 后20名[/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size]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尚师徒[/size][/font][/color][/font][/color]
[color=black][font=Times New Roman][size=3]2、[/size]  [/font][/color][size=3][color=black][font=宋体]韩擒虎[/font][/color][color=black][/color][/size]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3、[/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梁师泰[/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4、[/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刘黑闼[/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5、[/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萧摩诃(南陈大将)[/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6、[/size]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伍保[/size][/font][/color][/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7、[/size]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尉迟恭[/size][/font][/color][/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8、[/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邱瑞[/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9、[/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秦琼[/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0、[/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殷岳[/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1、[/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铁木尔[/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2、[/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司马超[/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3、[/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麻叔谋[/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4、[/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华公义[/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5、[/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朱伍登[/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6、[/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秦彝[/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7、[/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程咬金[/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8、[/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盖世雄[/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9、[/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柴绍[/size][/font][/color][/color]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3]20、[/size]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3]单雄信[/size][/font][/color][/color]

2008-7-20 20:52 逍遥轩
原文:【再说红泥关总兵新文礼,身长丈二,坐下一匹金睛骆驼,使一条铁方槊,重二百斤。隋朝好汉数到魏文通死过了,要算他第九条好汉。】
当时我看这段也觉得奇怪,那时侯魏文通死了,但尚师徒还健在,是他去请新文礼来帮忙的。【隋朝好汉数到魏文通死过了,要算他第九条好汉。】让人感觉新文礼是第十条好汉。可是68回本明确指出尚师徒是第十条,但从来没表明过新文礼到底是第几条。说新文礼第十一应该是66回本的。

我觉得可能原著的意思应该是新文礼第十,尚师徒第十一。或者说另个乱弹的解释是那时候尚师徒失枪马二宝,实力下降,被新文礼超了过去~~

再说句题外话,本人对说唐里的尚师徒没什么好感。
一来这家伙靠着宝马毫无人性地杀死了自己的授业恩师邱瑞。
二来是这家伙出主意埋下地雷火阵弄死了裴元庆,却让朋友忠勇的新文礼背了黑锅,老新被瓦岗众将围攻,怎不见他出城来救,就在上面看热闹。自个儿末了却来个献城自尽成全了尽忠报效的好名声。

2008-7-21 15:00 emony007
说唐、说唐后传是一套书

如果《说唐全传》(说唐、二传、三传)是同一个作者的话,这么说,显得前后有照应,只是二传、三传同说唐并非是同一个作者,那么这种解释只可姑妄听之了。当然也不失为一种说法。
————————————————————————————————————---
孤狼兄,《说唐演义全传》含两本书,上部为《说唐前传》,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说唐》,下部为《说唐后传——罗通扫北及薛府小英雄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说唐二传》,可以肯定的是出书前为一个清朝雍正年间的修订者‘鸳湖渔叟’,至于作者,中间不知道经过多少有名和无名作家的篡修,所以说说唐上部估计是一个主作者和几个副作者集体融合而成,下部估计是许多作者按上部那个主作者思路混合而成,然后由一个修订者‘鸳湖渔叟’通篇修订而成!
所以说不论艺术成分,就情节上前后呼应那是一定的!
至于说唐三传,那就明显是另外的作者和修订者根据说唐两部书写成的缩小版的《封神》

2008-7-23 12:36 emony007
说唐三传中搞笑的情节

[size=3]程咬金的孙子程千宗两臂有两千斤的力气,开始时却用800斤重的一把斧头,要5个士兵来抬(汗,两千斤力气就敢用800斤的兵刃),第一站对上使120斤长枪的98岁西凉老将王板超,第一个回合被人家把斧头崩回来差点砍了自己的头,然后明显兵刃移动缓慢,差点连命都丢了!
后来他老人家碰上一员藩将10个回合人家还没用全力就败了,被双方将领讥笑的对象。小程一生气换了把180斤的斧头,又碰上那员藩将,这一回,斧头灵活无比,10回合就砍了对方的头!

所以说千万不要逞强,选好合适重量的兵器![/size]

2008-7-24 11:27 emony007
杨林平时使用的到底是一根棍还是两根棍?

[size=4]各位朋友,《说唐》中开篇提及杨林有两条各150斤共300斤的虬龙棍,但只有一次提及只使用一根:【元庆大怒……扯起锤来,"当"的一锤,杨林[color=red]双手把囚龙棒一架[/color],……把一条囚龙棒打为两段,震开虎口,两手流血,大败而走。 】,其他没提及他是双手双棍还是双手单棍!
平时他到底是用单棍还是双棍?[/size]

页: 1 2 3 4 [5] 6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